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中國生態問題

中國生態問題

發布時間: 2020-11-23 04:05:36

① 中國現在生態環境存在哪些問題,原因又

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
當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已發展到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會問題,人類所面臨的新的全球性和廣域性環境問題主要有三類:一是全球性廣域性的環境污染;二是大面積的生態破壞;三是突發性的嚴重污染事件。

② 中國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分布,要詳細的。

西北為來土地荒漠化、鹽鹼化;東北為濕源地減少,黑土面積減少;華北為土地鹽鹼化;青藏高原為高寒缺氧凍土環境;西南為喀斯特地貌,土層薄易侵蝕,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南位紅壤,土壤肥力低;東部沿海為海水侵蝕,海岸退縮。

③ 中國面臨的主要生態安全問題包括

中國面臨的主要生態安全問題包括?生態安全是指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完整情況。是人類在生產、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等影響的保障程度,包括飲用水與食物安全、空氣質量與綠色環境等基本要素。健康的生態系統是穩定的和可持續的,在時間上能夠維持它的組織結構和自治,以及保持對脅迫的恢復力。反之,不健康的生態系統,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態系統,其安全狀況則處於受威脅之中。
中文名
生態安全
外文名
ecological safety
生態學
一級學科
污染生態學
二級學科
本質
生態風險、生態脆弱性
快速
導航
內容安全現狀
定義
生態安全是指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健康的整體水平,尤其是指生存與發展的不良風險最小以及不受威脅的狀態。
狹義與廣義
從狹義來說,生態安全概念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統的安全,即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健康的整體水平反映。健康系統是穩定的和可持續的,在時間上能夠維持它的組織結構和自治,以及保持對脅迫的恢復力。若將生態安全與保障程度相聯系,生態安全可以理解為人類在生產、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等影響的保障程度,包括飲用水與食物安全、空氣質量與綠色環境等基本要素。
廣義的說,一是環境、生態保護上的含義。即防止由於生態環境的退化對經濟發展的環境基礎構成威脅,主要指環境質量狀況低劣和自然資源的減少和退化削弱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支撐能力;二是外交、軍事上的范疇。即防止由於環境破壞和自然資源短缺引起經濟的衰退,影響人們的生活條件,特別是環境難民的大量產生,從而導致國家的動盪。
廣義生態安全概念以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1989)提出的定義為代表:生態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樂、基本權利、生活保障來源、必要資源、社會次序和人類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脅的狀態,包括自然生態安全、經濟生態安全和社會生態安全,組成一個復合人工生態安全系統。

④ 造成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力量薄弱,科學技術落後,管理水平較低,目前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對資源的需求量必將迅速增加。這是影響我國末來生態環境狀況最根本的因素。
(一)開發歷史長,生態環境基礎薄弱 今天的生態環境是歷史塑造的。目前我國一些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如森林覆被率低,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北方大面積的沙化土地等,都是在長期的歷史開發過程中形成的。我國歷史上曾是多林的國家。在太古時代,森林覆被率估計為49%,東北、四川和雲南地區高達800/6-90%。直至清初,森林覆被率還有26%,從18世紀初到解放前的200多年間,我國森林資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破壞。這是造成我國生態環境基礎薄弱的根本原因。
(二)人口增長過快,生態環境壓力大 當今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資源和環境問題都與人口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口問題是其他所有問題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一方面,人要改造自然,為自己創造適宜的生存條件,並不斷地向自然界索取資源,滿足自己的需要,同時也排放廢棄物污染環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於人類,限制其無節制的開發活動,以各種災害施加報復。1998年夏季發生在我國的特大洪災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對生態規律缺乏認識,經濟活動決策失誤 生態環境涉及人口、資源、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具有內在的規律性。人類活動干預環境,環境反作用於人類。經濟活動只有既遵循經濟規律,又遵循生態規律,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甚至現階段的某些經濟活動中,決策人員沒有充分認識我國生態環境的特點,未能從環境的區域性、整體性和生物資源的潛在價值出發,因地制宜全國規劃、統籌安排。有些工程項目,只顧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沒有認真考慮其生態效益,違背了生態規律,結果受到了懲罰。例如,位於塔里木河下游的羅布泊,原是一片綠洲,60年代以後,塔里木河上游墾田用水,水量大大減少,後來又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庫,把塔里木河完全切斷,致使羅布泊整個乾涸,下游大片胡楊林因缺水死亡,沙化面積擴大。
(四)法制不健全,部門分割,管理混亂 。 科學管理是使現代人類經濟和社會活動有序化的根本手段,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管理更具有特殊意義。我國在污染控制的管理方面雖然己取得一些成就,但仍是有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尤其在生態環境的管理方面,可以說很不完善,甚至完全沒有管理。這亦是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許多毀林盜伐、哄搶亂采國家資源、濫捕濫獵珍稀動物、任意排放污染物等造成重大生態環境破壞的人或單位,因缺乏具體量刑標准受不到應有的法律懲戒,因而無法遏止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
(五)生產技術落後,環境資源過度消耗與浪費 人與環境的關系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改變。在遠古時代,人是環境的掠奪者;在農業社會,人是環境的利用者;在工業社會,人是環境的創造者:而正向知識經濟時代邁進的今天,人成了環境的協調者。在漫長的歷史中,人類沿用的生產技術在不斷發展,舊的被淘汰,新的產生出來,總是朝著投入少產出多的方向發展。而我國至今仍有不少部門和地區沿用著陳舊的技術,原料的消耗高,成品產出少,適應人口增加,資源減少的客觀現實。如我國森林採伐技術仍比較落後,一般都是蠶食式採伐,使一些地方資源枯竭,而另一些地方則是過熟林自然枯損。在林木加工上,木材利用率低。在造林方面,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造林整體規劃,而是習慣於搞大轟大嗡的造林運動,在造林中又不重視造林技術,輕視管護,從而成活率、保存率、成林率、成材率都較低。

⑤ 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

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我國在經濟發展中也遇到了環境惡化這個棘手的難題。目前,我國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不斷加劇,並正向農村蔓延。在一些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環境污染尤為突出。森林減少、沙漠擴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種滅絕等生態破壞問題也日趨嚴重。環境惡化目前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危害公眾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而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的持續增長又給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和沖擊。

大氣污染十分嚴重。全國城市大氣總懸浮微粒濃度年日均值為320微克/立方米,污染嚴重的城市超過800微克/立方米,高出世界衛生組織標准近10倍。參加全球大氣監測的北京、沈陽、西安、上海、廣州5座城市,都排在全球監測的50多座城市裡污染最嚴重的10名之中。全國酸雨覆蓋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29%,而且酸雨嚴重區已越過長江,向黃河流域蔓延,青島也監測到酸雨,全國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40億元。以長沙、贛州、懷化、南昌等地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成為全國最嚴重的酸雨區,其中心區域年均pH值低於4.0,酸雨頻率高於90%。

水污染非常突出。全國七大水系近一半的監測河段污染嚴重,86%的城市河段水質超標。據對15個省市29條河流的監測,有2800千米河段魚類基本絕跡。淮河流域191條支流中,80%的水呈黑綠色,一半以上的河段完全喪失使用價值,沿岸不少工廠被迫停產,一些地區農作物絕收。1994年7月,淮河發生特大污染事故,兩億噸污水排入幹流,形成70千米長的污染帶,使蘇皖兩省150多萬人無水可飲。各地由於水污染導致的停工、停產及糾紛事件頻頻發生。

雜訊和固體廢物加劇。全國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標的雜訊環境中。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積70多億噸,每年仍以六七億噸的速度增加,垃圾「圍城」現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達1.5億畝以上。危險廢物大多未得到有效處置,隨意堆放形成重大環境隱患。

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一些地區盲目發展污染嚴重的企業和不合理地開發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了植被破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致使一些生態環境脆弱地區,陷於人畜無飲水、草木難生長的境地。

環境污染嚴重威脅著人民的身體健康。貴州省務川縣從事土法煉汞的農民中,有97%的人有汞中毒症狀;安徽省奎河污染嚴重的地區,人群癌症發病率高達1024/10萬,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0多倍。各地污染糾紛和群眾來信來訪逐年增加,由此釀成的械鬥等流血沖突和人員傷亡時有發生,已開始影響社會穩定。

我國的環境問題引起社會各界乃至國際社會的關注。許多專家學者提出,在環境問題上如果不及時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不僅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而且可能重蹈20世紀50年代人口問題的覆轍,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⑥ 當今中國存在哪些生態環境問題其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環境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等
原因:亂丟垃圾,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汽車尾氣的排放,工廠排放廢棄廢水等
怎麼建設:出台相關法律法規。
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治理不合標準的工廠。

⑦ 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有哪些

耕地面積來急劇減少
我國土地廣袤源、幅原遼闊,國土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資源十分有限。當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約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耕地面積急劇減少。實施《土地管理法》之後,耕地減少速度趨緩,但仍為減少趨勢。
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建築佔地最為嚴重,包括住房、工廠等的修建。在很多農村地區,出現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現象。荒村現象大多是由於整村遷移導致的。「村中荒」則是由於宅基地外要導致的,村子面積不斷擴大,但村中間的老宅或倒塌、或用來放置廢棄物品。這些都體現了農村建設規劃的不科學、不合理。其次是鐵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佔地

⑧ 中國十大環境問題是什麼

中國十大環境問題是:

一、大氣污染

中國大氣環境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2011年中國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達1857萬噸,煙塵1159萬噸,工業粉塵1175萬噸,大氣污染仍然十分嚴重。中國大多數城市的大氣環境質量超過中國規定的標准。

二、水污染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人們在科學進步的同時,依然在浪費水資源。

三、垃圾處理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中國各地。

四、土地沙化

中國國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佔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積還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中國每年遭受的強沙塵暴天氣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內蒙古一些地區的居民被迫遷移他鄉。

五、水土流失

中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噸,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為4000萬噸標准化肥(相當於中國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來,中國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總量達4000萬畝,這對中國的農業是極大損失。

六、旱災水災

20世紀50年代中國年均受旱災的農田為1.2億畝,90年代上升為3.8億畝。1972年黃河發生第一次斷流,1985年後年年斷流,1997年斷流天數達227天。

有關專家經調查推測:未來15年內中國將持續乾旱,而長江流域的水災發生頻率卻明顯增加,500多年來,長江流域共發生的大洪水為53次,但近50年來,每三年就出現一次大澇,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七、生物破壞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高等植物中瀕危或接近瀕危的物種達4000-5000種,約佔中國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5%-20%,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八、世界貿易組織

國際上的"綠色貿易壁壘"。由於中國的環境標准普遍低於發達國家的標准,中國的食品、機電、紡織、皮革、陶瓷、煙草、玩具、鞋業等行業的產品將在出口貿易中受到限制。

由於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礦產、石材、葯用植物、農產品、畜牧產品的大量需求,可能會加重中國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同時,中國可能成為國外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的地點和大量的國外工業廢物"來料加工"的地點,這將極大地加重中國的環境問題。

九、三峽庫區

三峽工程是中國正在實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該工程定於2003年開始發電。三峽建成後對地質環境、水資源環境、生態環境(涉及庫區兩岸和整個上游地區)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庫區污染是擺在三峽建設者面前的大課題,三峽工程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環境問題。

十、持久污染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難降解的持久性有機物污染開始顯現。國際簽署了《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其中確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中國的環境介質中多有檢出,中國是公約的簽字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環境十大問題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