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㈠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歷史沿革
1958年,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生物研究室、土壤研究室、地理研究室成立。
1961年,在上述三室和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等三支考察隊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新疆水土生物資源綜合研究所,結束了新疆無資源、環境類科研機構的歷史。
1965年,新疆綜合所分建為新疆生物土壤研究所(1974年更名為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新疆地質地理研究所(1970年改制為新疆地震大隊,1978年恢復新疆地理研究所)。
1998年7月7日,根據中國科學院黨組關於結構性調整的戰略部署和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戰略決策,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新疆地理研究所實現聯合重組,成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1999年1月,新疆生地所進入中國科學院第二批基地型研究所試點單位。
2001年7月2日,新疆生地所正式納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二期試點單位。
㈡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在哪上課
研一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現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ps夠別扭),完成一年的基礎理論學習。一年學習結束後,回所跟隨導師完成畢業論文(期間免不了給老闆打雜了,當然,待遇還不錯了)。
㈢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人文地理學博士好么
還可以。中科院比較注重學術研究,你可以搜下相關QQ群,在裡面問下
㈣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vs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親愛的同學,我當年考的就是水保所,但是總分差沒考上,後來調劑了。個人覺得你如果想上研的話,還是考生地所,要不然你調劑的話會調到更差的學校去的。生地所,我也有同學考那裡,不過不是這專業,挺好的,工資待遇挺好,補助比較高。不用和家裡要錢,自己還能攢點錢,因為老師的項目比較多。
不過我想說的是,同學如果你為了三年以後畢業時就業考慮的話,還是建議你換個專業,你可以現在以水保專業的畢業生方式找找工作,幾乎沒有很好的工作。公務員少還難考,事業單位要的也少並且也得考試,很多情況下省水利廳水保局招的,招的也是水利水電,農田水利,水文水資源。水保人的機會不多,除非你有關系。看你現在可能剛決定要報考這專業,所以作為前輩的我,拿三年的經驗告訴你,還是換個專業考研吧,這可是第二次投胎呀。
㈤ 往年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所接受調劑生嗎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一般每年都會有調劑的名額,但是都是生物專業方面的,你可以網上查查這個所近兩年是否有你相關專業的調劑,如果有的話,還是很有機會的,我查了是沒有的,你可以自己多看看,祝你成功
㈥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待遇如何啊
還不錯,研究生兩人一間宿舍,博士生單間,每月補貼1500以上
㈦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好考不
我於2011年7月畢業於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2006年入學,碩博連讀5年。可以說很有資格回答你所提的問題。
新疆生地所的科研實力與其它地方的院所相比,實力一點也不差。2007年以後,研究所的發展速度遠超東北地理學和南京湖泊所。優越的辦公環境,民主和諧的氛圍,整潔的宿舍和較高的科研補助津貼(碩士生工資900-1500;博士生工資1600-3000),一定會讓真正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大有作為。研究所內,雷加強研究員為首的荒漠環境室,李彥研究員為首的阜康站,張元明研究員為首的生物地理實驗室都不錯。這三個研究室內部團結互助,工作踏實,對外低調謙遜,對自己的學生照顧有加。進入這三個研究室其中的一個,都可以。
備註:任何一個地方,都有性格狹小的人。報考前一定要對導師的品性了解清楚,有的課題組的導師真的是非常吝嗇,對學生毫無師生感情,惟利是圖,一點科研津貼都不給學生發,進了那樣的課題組會感覺度日如年。
根據歷年招生情況看,地理學復試線在320分以上,英語55以上;生物、土壤280以上。
㈧ 劉國軍—(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與生態研究所)
能不能把新疆的天山山脈和塔里木河流域建設成中國的第一個溫帶雨林區?
㈨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科研條件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建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研究中心,1個中科院研究中心。
此外有9個野外台站,即新疆阜康荒漠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新疆阿克蘇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上述3個為國家野外觀測站)、中國科學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研究站、中國科學院塔克拉瑪干沙漠特殊環境研究站、巴音布魯克草原生態站、莫索灣沙漠研究站、木壘野生動物生態監測實驗站、伊犁河流域生態系統研究站。
國家重點實驗室:荒漠與綠洲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研究中心:國家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科院重點實驗室:中科院乾旱區生物地理與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研究中心:中科院與自治區政府共建的中科院新疆礦產資源研究中心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先後與與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美國內華達大學共建了國際乾旱區生態研究中心,日本靜崗大學共建了中日乾旱區生態研究中心,與德國國防大學、澳大利亞科工組織、中亞五國以及毛利坦尼亞、盧安達共建了乾旱區水與生態研究中心等7個國際研究基地。2014年,新建中國科學院中亞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哈薩克分中心和吉爾吉斯斯坦分中心。
2014年度,新疆生地所國際交流與合作總量為133批405人次,其中派遣出訪80批174人次,接待來訪53批231人次,交流國別涉及41個國家和地區。出訪中,中亞66%,非洲8%;來訪中,中亞34%,非洲4%。組織召開了中亞乾旱區生態與環境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德「中亞乾旱區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與環境演變」學術研討會、中亞地理信息系統學術研討會等8個國際和雙邊學術研討會,派出參加了國際地球觀測組織GEO第十次全會和第三次部長級峰會、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年會等20個國際學術會議。
2014年與比利時、塔吉克、哈薩克、日本等國家相關科研單位簽署了5項國際合作協議。
㈩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在烏魯木齊市哪個區
北京南路818號,網路地圖查一下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