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城市
『壹』 山東省省級試點生態文明城市6個試點城市是哪幾個
試點城市(共6個) 濟南市、青島市、煙台市、濰坊市、威海市、臨沂
『貳』 對於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提出意見或是建議
首先,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大自然 提供給人類可資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說,我們的 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 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 「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 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 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借自然資源。 其次,樹立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的理念。目前我國面臨的日 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萬物是唇齒相依,息息相關 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 中的一員。 人是自然的產兒,自然是人類的家園,珍惜自然就是珍愛人 類自己,愛護地球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存空間。為了人類的生存和 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回歸和諧。 第三,樹立珍愛和善待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我們在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僅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同樣也不 能違背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規律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 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你對它承認與否、認識與否,違背了 規律都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一些人更一針見血的指 出:環境完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 於,經濟危機往往是相對短暫的,影響一時的,而生態危機 則是長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圍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最終將 會導致人類與自然難以為繼。 第四,樹立生態效益是長遠的經濟利益,保護資源和環境就 是保護生產力,加強生態建設就是提高競爭力的理念。 資源和環境關繫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 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 證。而日前我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狀況已構成制約我國經濟和 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在資源方面,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 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 生態方面,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在環境方面,隨著我 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廢」問題十分突出。現實向人們 提出:是該轉變「資源無限,環境無價』的觀念為「資源有限, 環境有價」的觀念的時候了;是該摒棄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 來換取經濟暫時繁榮的不文明、不科學、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 的時候了。
『叄』 最新十大國家生態文明城市有哪些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2015
1、澳門 2、威海 3、香港 4、煙台 5、廈門
6、台北 7、濰坊 8、南通 9、常州 10、南京。
『肆』 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城市示範區需要哪些條件
生態文明示範區旨在通過建設形成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格局,資源循環利專用體系初步建屬立,節能減排和碳強度指標下降,資源產出率、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城鎮(鄉)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等處於前列,城鎮供水水源地全面達標,森林、草原、湖泊、濕地等面積逐步增加、質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積明顯減少,耕地質量穩步提高,物種得到有效保護,覆蓋全社會的生態文化體系基本建立,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得到有效落實,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典型模式。
『伍』 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是哪裡
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實驗區是在福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5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這是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也是第一個方案。
《福建方案》部署開展的38項重點改革任務,均已經制定了專項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一些改革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其中有22項經驗向全國推廣。
(5)生態文明城市擴展閱讀
《福建方案》部署開展的38項重點改革任務,均已經制定了專項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一些改革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其中有22項經驗向全國推廣,基本實現了「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的要求。
打好水、大氣、土壤三大攻堅戰,就是一手抓分子減量,也就是不斷降低污染物排放;一手抓分母增量,也就是不斷通過生態保護和修復來擴大環境容量,進一步整體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福建還大力推進污染第三方治理,實施生態環保工程投資工程包,這三年來,我們搞了幾十個生態環保工程投資包,通過第三方綜合治理來解決一些突出的環境污染治理「硬骨頭」。福建建設了全國首個生態雲平台,實現對全省的生態環境數據的實時全程監測和匯聚整合共享。
『陸』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作文
生態文明來它以尊重和維護生自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著眼點。
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但它們之間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點,即生態文明突出生態的重要,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干,為所欲為。
生態文明又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說它們有聯系,是因為生態文明既包含物質文明的內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內容:生態文明並不是要求人們消極地對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為,而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能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在這一點上,它是與物質文明一致的。
『柒』 創建生態文明城市作文
生態文明低碳生活
生態文明低碳生活在我們周圍環繞,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美麗的環回境,而我們並沒有很好地答去保護這篇大自然,而在無畏地浪費。
人類的發展史越來越快,而我們提倡的「低碳生活」卻幾乎沒有人理睬,而在一直破壞它的本質。人類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而大自然的綠色又在哪兒呢?
我們應該知道地球是唯一一個適合人居住的地方,但隨著人類的破壞,再過幾百年後我們應該去哪兒生存呢?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我們應該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門不用塑料袋,自備環保袋;把洗拖把的水可以用來沖馬桶;洗米、洗菜之類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澆菜;不隨意扔垃圾,要把來及進行分類。少開汽車,多騎自行車;家裡盡量備用無磷產品……其實我們能為環保做的事情有許多,只是看你平常在不在意。讓我們做好環保,為環保貢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環保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共同為環保出一份力,你出一些,我出一些,她出一些,相信吧,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讓我們擁有這樣的環境而自豪吧!讓我們為這大自然共創美好的明天,一起來為大自然母親貢獻力量吧!
『捌』 以徐州生態文明城市寫一篇1000字作文
7月18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峰論壇暨城市與景區成果發布會上,徐州榮獲「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稱號,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徐州增添了一張靚麗的名片。
故黃河(圖中小島為「顯紅島」)
徐州到底憑什麼成為「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
近年來,咱們大徐州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立足保護和修復城市自然資源,再現了徐州「青山綠水」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了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城市和自然園林相互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小編每天都去楚王陵公園散步,徐州用七個字形容就是:一城青山半城湖!用八個字形容就是:楚韻漢風,南秀北雄!
獅子山楚王陵公園
【數據報告:截至2014年底,徐州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8%、綠地率40%,人均公園綠地17平方米,城市綠化三項指標位居江蘇省前列。】
近些年來,徐州大力實施生態修復,通過實施「採煤塌陷地修復」、「宕口修復治理」、「荒山綠化」、「顯山露水」、「退漁還湖」等典型項目,對山水資源持續進行生態治理和修復,對東珠山、龜山、九里山等長期採石形成的露采礦山廢棄地42處宕口完成生態修復,生態恢復率達到90%以上。其中「金龍湖宕口公園」被國土資源部譽為國內城市廢棄礦山治理的典範。對九里湖、南湖、潘安湖等6432公頃採煤塌陷地實施生態修復,建成濕地公園,生態恢復率82.44%,九里湖濕地公園獲得了2010年江蘇省「人居環境範例獎」。
昔日塌陷地,今日九里湖——九里湖濕地公園
可盪舟,亦可賞荷——潘安湖濕地公園
對雲龍湖小南湖實施「退漁還湖」工程,成為雲龍湖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對金龍湖、大龍湖、玉潭湖等實施擴湖增水,並建成公園綠地;對九龍湖、勞武港等昔日煤港黑風口進行園林景觀改造,建成了今日公園宜居地。
『玖』 什麼是生態文明城市
生態文明城市是一個以人的行為為主導、自然環境為依託、資源流動為命脈、社會體制為經絡的「社會—經濟—自然」的復合系統,是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發展持續的人類居住區。
生態文明城市,是揭示當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長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個有機系統之間關聯和互動創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的關鍵所在。從生態哲學角度看,生態文明城市實質是實現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諧,這是生態文明城市的價值取向所在;從開展循環經濟,創建低碳經濟,拓展綠色經濟,形成生態產業體系和發展生態經濟學的角度看,生態文明城市的經濟增長方式是內涵增長模式,更加註重對低碳、綠色和生態技術的運用;從生態社會學角度看,生態文明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將「生態化」;從系統學角度看,生態文明城市是一個與周邊城郊及有關區域緊密聯系的開放系統,不僅涉及城市的自然生態系統,如空氣、水體、土地、綠化、森林、動物生命體、能源和其他礦產資源等,也涉及城市的人工環境系統、經濟系統和社會系統。
生態文明城市,立足於推動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關系,努力建設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生態安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型城市,統籌考慮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統籌考慮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統籌考慮當前利益和長遠戰略,全面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切實走出一條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節能減排的新路子,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參與國際競爭的客觀需要,還是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主攻方向。
『拾』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對城市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目標任務之一,也是實現「更高要求」的保障。
生態文明建設必將促進全民族生態道德文化素質的提高。我國環境惡化遲遲不能根本好轉,這與人們的生態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關系。近些年來,我國城鄉人民的生態意識、環保觀念日益增強,參與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但生態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於人民大眾。相當多的人生態道德文化水平低下,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
我國是具有悠久生態道德文化與倫理的國家,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樸素的生態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精神境界。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國率先跨入生態文明社會,不但會使全國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人文、民生面貌為之一新,而且必將大大加快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