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門票
㈠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的介紹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始建於元代,合於「左廟右學」的古制,分別作為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兩組建築群都採取沿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方式,組成了一套完整、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群。
㈡ 北京國子監開門時間是什麼周一真的不開放嗎
國子監:周一全天閉館,周二至周日13:00—17:00開放(16:30停止售票、檢票、觀眾入內內),如遇容到國家法定節日,開放時間為09:30—17:00(16:30停止售票、檢票、觀眾入內)。 雍和宮:周一至周日:開放時間:09:00-17:00。
希望採納
㈢ 北京國子監和孔廟和門票是多少
北京國子監和孔廟博物館 官網:http://www.kmgzj.com/cnindex.html 票價: 成人20元/張,半價門票10元/人 持學版生證、士兵證、老權年證購買半價票 持離休證及1.2米以下兒童免票。 開放時間: 8:30-17:00 16:30停止售票、17:30清館。
㈣ 北京雍和宮,國子監,孔廟
從雍和宮出來左手邊對著的胡同,進去就到孔廟了,走路十分鍾,孔廟和國子監在一起,一張門票就可以 進兩個地方
㈤ 北京國子監門票多少錢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門票價格:成人 30元/人;半價門票:15元/人中、小學生憑有效證件免票,大中專學生憑證購買半價門票;持老幹部離休證免票;現役士兵憑有效證件免票;身高不足1.2米的兒童免票;殘疾人憑殘疾人證件免票;
㈥ 北京孔廟門票是預約免費嗎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官網
http://www.kmgzj.com/
提示:每周三免費(預約,點回網路預定答)
㈦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始建於元代,合於「左廟右學」的古制回,分別作為皇答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兩組建築群都採取沿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方式,組成了一套完整、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群。
注冊資本:60萬人民幣
㈧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是在一個地方么
駕車路線:全程約240米
起點:北京孔廟
1.從起點向出發,沿國子監街行駛110米,過右側的集賢門約130米後,到達終點
終點: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㈨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的實用信息
平時:13:00~18:00
節假日:09:30~18:00 周一閉館 北京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大德十年建成(1306)。歷代多次重修,為元、明、清三代祭孔建築,又名先師廟。廟坐北朝南,大門稱先師門,仍保持元代風格。
孔廟大成門北京孔廟主體建築都覆以黃色琉璃瓦,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規制。整座孔廟建築布局科學,規模宏大,凸顯皇家氣派。北京孔廟與其他地方的不同,因為它有碑林,其實就是一部石刻的功名簿。元、明、清三代的讀書人,凡中了舉人的就在此立一塊石碑,「一舉成名天下聞」。先師門(又稱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檐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先師門兩側連接廟宇的外圍牆,猶如一座城門。進入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檐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台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栩栩如生。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公元前8世紀周宣王時代的石鼓遺物刻制的,那難辨的文字和深邃的詩意恐怕只有學識淵博的孔老夫子才能完全理解吧。第一進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制。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
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里便鍾鼓齊鳴,樂舞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後毀於戰火,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等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神位兩邊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制真品。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贊語,是珍貴的文物。
孔廟奉祀人物孔廟的第三進院落最具特色,由崇聖門、崇聖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獨立完整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築部局上的巧妙構思。這組建築稱為崇聖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重修,並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聖殿又稱五代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台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檐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進院落及其建築有明確的建築等級差別和功能區域劃分,和諧統一地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築群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 北京國子監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15號,與孔廟相鄰。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布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東西兩側有四廳六堂,構成傳統的對稱格局,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建築。
主要建築
集賢門是國子監的大門,門內院子東西設有井亭,東側的持敬門與孔廟相通。 進入國子監的第二門—太學門,就是國子監的第二進院落,裡面有琉璃牌坊, 辟雍和彝倫堂。
琉璃牌坊
走過太學門,就是國子監二門內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正反兩面橫額均為皇帝御題,是中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位於集賢門內,是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辟雍
國子監辟雍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建於中軸線中心一座圓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攢尖頂殿宇。四面開門,設台階六級。辟雍周圍環繞著長廊,四面架設精緻的小橋橫跨水池使殿宇與院落相通,這種建築形制象徵著天圓地方。乾隆皇帝之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兩側的33間房,合稱為六堂,分別為:率性堂、誠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義堂、廣業堂,是貢生、監生們的教室。
彝倫堂
彝倫堂位於辟雍大殿以北,元代名為崇文閣,明代永樂年間予以重建並改名為彝倫堂,早年曾是皇帝講學之處,興建辟雍之後,則改為監內的藏書處。
敬一亭
敬一亭位於在彝倫堂之後,是國子監的第三進院落。建於明嘉靖七年,設有祭酒廂房和司業廂房和七座御制聖諭碑,是國子監祭酒辦公的場所。在孔廟與國子監之間的夾道內,有一處由189座高大石碑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著儒家經典:《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孟子》、《爾雅》。這部石經的藍本是雍正年間的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歷時12年手書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經共計63萬余字,規模宏大,楷法工整,內容的准確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優於西安的「開成石經」,而在規模上也是僅次於西安碑林的全國第二大碑林。相傳乾隆命和珅、王傑為總裁,彭元瑞、劉墉為副總裁來考訂經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經核訂蔣衡手書的經稿,並把俗體字均改為古體字,使經文更加完善規范,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贊賞,被授以太子太保銜。這使和珅嫉恨非凡,權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間挖去石碑上全部改過的古體字。直到和珅垮台後,古體字跡才得以重新修復,至今碑面上還有一塊塊挖補的痕跡國子監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學家許衡,當時有學生200餘人。在這里學習的學生叫「監生」,大致有三種來源:一是從全國各地秀才中選拔的正途監生,到此作進一步深造;二是外國留學生,大致來自高麗、逞邏、交趾、俄羅斯等;三是「捐監」,掛名監生,只要交足銀子,就能領取「監照」,算是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