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會館遺址
⑴ 四川省共有多少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省(127處)
四川省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都市武侯祠 | 杜甫草堂 | 王建墓 | 都江堰 | 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 | 什邡堂邛窯遺址 | 明蜀王陵 | 楊升庵祠及桂湖 | 大邑劉氏庄園 |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 | 十二橋遺址 | 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 | 寶光寺 | 石塔寺石塔 | 觀音寺 | 罨畫池 | 水井街酒坊遺址 | 金沙遺址 | 孟知祥墓 | 彭州佛塔 | 淮口瑞光塔 | 望江樓古建築群 | 洛帶會館 | 蒲江石窟 | 邛崍石窟 | 領報修院自貢市燊海井 | 西秦會館 | 富順文廟 | 榮縣大佛石窟 | 吳玉章故居瀘州市龍腦橋 | 瀘州大麴老窖池 | 瀘縣宋墓 | 春秋祠德陽市三星堆遺址 | 德陽文廟 | 劍南春酒坊遺址 | 塔梁子崖墓群 | 龐統祠墓綿陽市平陽府君闕 | 雲岩寺 | 郪江崖墓群 | 七曲山大廟 | 平武報恩寺 | 老君山硝洞遺址 | 李業闕 | 卧龍山千佛岩石窟廣元市皇澤寺摩崖造像 |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 覺苑寺 | 劍門蜀道遺址遂寧市鷲峰寺塔 | 廣德寺 | 寶梵寺 | 陳子昂讀書台內江市大廟飛來殿 | 隆昌石牌坊 | 資中文廟和武廟樂山市樂山大佛 | 峨眉山古建築群 | 麻浩崖墓 | 楊公闕 | 犍為文廟 | 夾江千佛岩石窟 | 樂山郭沫若故居南充市朱德故居 | 張桓侯祠 | 閬中永安寺 | 五龍廟文昌閣 | 玉台山石塔 | 無量寶塔 | 醴峰觀 | 張瀾舊居眉山市江口崖墓 | 瑞峰崖墓群 | 眉山報恩寺 | 三蘇祠 | 雙堡牌坊 | 牛角寨石窟宜賓市僰人懸棺葬 | 真武山古建築群 | 夕佳山民居 | 黃傘崖墓群 | 石城山崖墓群 | 旋螺殿 | 隘口石坊 | 中國營造學社舊址廣安市安丙家族墓地 | 鄧小平故居 | 寶箴塞達州市渠縣漢闕 | 羅家壩遺址 | 城壩遺址 | 開江牌坊雅安市高頤墓闕及石刻 | 樊敏闕及石刻 | 嚴道城址 | 平襄樓 | 蘆山青龍寺大殿 | 開善寺正殿巴中市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 南龕摩崖造像 | 通江千佛岩石窟 |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群資陽市安岳石窟 | 毗盧洞石刻造像 | 聖德寺塔 | 木門寺 | 陳毅故居阿壩州卓克基土司官寨 | 直波碉樓 | 松潘古城牆 | 棒托寺 | 營盤山和姜維城遺址 | 措爾機寺 | 日斯滿巴碉房 | 阿壩紅軍長征遺跡甘孜州瀘定橋 | 德格印經院 | 丹巴古碉群 | 松格嘛呢石經城和巴格嘛呢石經牆 | 波日橋 | 白利寺涼山州大洋堆遺址 | 涼山大石墓群 | 博什瓦黑岩畫
參見: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樓上說的83處,只是汶川地震中受損的國家級文物單位統計數。
⑵ 自貢哪裡好玩
貢,位於"天府之國"──四川省的南部,是"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獨具風韻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以其特有的風采和格韻,卓立於中國城市之林。既有千載鹽都的盛譽,又有恐龍之鄉的稱謂,亦有南國燈城的美名,1986 年,自貢市由國務院頒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後又相繼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對外開放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自貢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宜人,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而聞名遐邇。
自貢與鹽(3張)「自流井——恐龍風景名勝區」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由於歷史上井鹽的運銷方式和中淺丘陵地形條件,以自流井、貢井為主體的城市布局與起伏的山巒、蜿蜒的河溪交錯穿插,形成了融山、水、城為一體的「半城青山半城樓」的山林城市風貌。即使在城市中心地區,雖樓宇參差,市井繁華,卻仍見山林穿插、碧水中分。在青山綠水環抱之中,在數百株古榕的掩映之下,仍可見到保存尚為完好的各式鹽業同鄉、行幫會館,以及石板鋪就的傳統街區和高數十米的采鹵木製井架——天車市花紫薇、市樹香樟遍布全城,飛紅嵌玉,將鹽都點綴得更加清秀、含蓄、典雅。 自貢以盛產井鹽聞名,素有"鹽都"之稱,其悠久的采鹵制鹽史,可上溯到近兩千年前的東漢章帝時期(76~88年)。北周武帝時(561 年~578 年),因富世鹽井而置富世縣,因大公井而置公井鎮。 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鎮置榮州,改鎮為公井縣。明嘉靖十八年至三十三年(1539~1554年)在距富順縣城西去九十里的榮溪水濱(即今自流井地區),以自流井為代表一批鹽井開鑿成功,逐漸取代了因淡水滲溢而坍塌的富義、鄧井等原主要鹽井而成為富順縣新的鹽業生產中心。到清雍正八年(1730年),富順、榮縣分別在今自流井和貢井設立分縣,派駐縣丞,管理日益興旺的鹽務。清咸豐三年(1853 年),大平天國攻佔南京,淮鹽受阻。 川鹽濟楚,得以運銷兩湖淮鹽引岸市場。1937 年抗戰軍興,海鹽停滯,川鹽崛起,再度濟楚,有設市之需。 1939年9 月1 日始將川鹽史上稱為富榮鹽場的東西兩場--自流井和貢井從富順、榮縣劃出合並而建立省轄的自貢市。 自貢因鹽設鎮、設縣直至因鹽設市之路,是一條典型的資源開發型的城市發展道路。在我國古代科技史、經濟史和城市發展史上自貢都佔有重要地位。以井鹽文化為主體的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市內現有文物保護單位88處。其中,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所在的西秦會館和燊海井,榮縣大佛、富順文廟,以及吳玉章故居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自貢燈會
自貢燈會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民間藝術游」、「中國百姓生活游」和向海外推出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自貢燈會吸引了近1.5億中外遊客,被譽為「高品味的藝術」、「流動的文化旅遊資源」、「民族傳統文化的驕傲」、 第十五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
「天下第一燈」。 自貢以獨特的燈會聞名於世。各種質地、色彩、大小不同的紙,絹、綢,都是自貢的燈材,還有玻璃、葯瓶、瓷器、蠶繭、竹編、扎染布料等獨具地方風情和行業特色的制燈原料。自貢燈會尤以品種眾多、燈景交融取勝。千姿百態的龍燈、走馬燈、座燈、系列燈、工藝燈、動物燈、人物燈、花鳥燈……五花八門,璀璨奪目。每逢燈會,園林山水中萬燈齊展,燈中有景,景中有燈,燈景交織,形、色、光、聲、動有機融合,層次迷離,氣勢磅礴。 燈會成就 1、在國內,自貢燈會先後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武漢、重慶、拉薩、烏魯木齊、銀川、貴陽、成都、長春、哈爾濱、沈陽等全國各省會城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等200多個大中城市和地區展出。
2、在國際上,自貢燈會首赴新加坡以來,自貢燈會先後赴新加坡、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和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展出50餘次。以燈為媒,自貢彩燈產業開始連接亞洲、歐洲、澳洲、北美洲市場。如今,自貢燈會在國際燈會展出市場的佔有率已達90%以上。有近4000人次走出國門參加展出,在國外引起了較大反響。尤其是新加坡總統、韓國總統、加拿大總理、泰國王儲妃等國際政要都對自貢燈會給予了高度評價,把自貢燈會譽為「天下第一燈」。全球有近2億大眾觀賞過自貢燈會。在韓國,幾乎每年都有自貢燈會的身影,極大地促進了中韓文化交流。
2、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東北郊約11公里的大山鋪鎮旁,是一個盛產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中侏羅世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的遺址,是我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該遺址最早於1972年發現,1977 年首次發掘,獲得一具較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 年間先後組織三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發掘,在約2800平方米范圍內獲得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從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龍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18個屬21 個種。估計整個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圍約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萬塊以上, 被譽為"恐龍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該遺址上修建有我國第一座大型的恐龍遺址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門類齊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點。作為一處罕見的自然歷史遺產,它所產出的化石不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價值,而且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侏羅紀早-中期恐龍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徵、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內(江)樂(山)公路旁,分別與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鐵路連通的內(江)宜(賓)高速公路和內(江)昆(明)鐵路也經過此地,並分別設有出口和火車站。該地距成都202公里,距重慶204公里,交通便利。
3、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市東北郊大山鋪恐龍化石發掘現場,距自貢市區11公里。是我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博物館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為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分館舍、綠化地帶和附屬建築3部分。主體館舍內設有化石埋藏館、中央大廳、化石裝架陳列館、報告廳和恐龍生態環境廳。恐龍埋藏遺址有1900平方米,可見到多種恐龍的骨骼錯落交織,分布在近水平狀延伸的砂岩層中,是巨大恐龍墓地的縮影。在裝架館內,有近10米高的「天府峨眉龍」和多具恐龍的復原骨架組合,以及古脊椎動物化石標本。館舍外形用天然砂岩石塊堆壘而成,使整個建築與恐龍發掘現場相協調,立意新穎,造型獨特,引人入勝。大山鋪發掘的各種恐龍及伴生物化石數以百計,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恐龍動物群」。其中包括了3個綱、11個目、15個科的屬種,既有陸生、水生、兩棲類,又有空中飛行的古脊椎動物;有長達20米的草食長頸椎蜥腳龍、兇猛的肉食恐龍和數量多而完整的短頸椎蜥腳龍,也有僅14米長的鳥腳龍。最珍貴的是目前世界上發掘最早的中侏羅紀劍龍和首次發現的翼龍,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自貢恐龍博物館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自貢恐龍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在世界上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 恐龍博物館一樓展廳--恐龍遺址
四川自貢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一帶侏羅紀(1.35億年-2.1億年前)的陸相地層相當發育,恐龍化石就埋藏在侏羅紀早、中期陸地層中,而此期的恐龍化石正是世界恐龍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所以自貢的恐龍化石為世界研究恐龍的演化,提供了豐富的關鍵性的原始資料。 據地質考察,侏羅紀時期,自貢這一帶是開闊的濱湖地帶,氣候炎熱,水草豐茂,大樹參天,是恐龍理想的生活場所,而大山鋪又是風平浪靜的砂質淺灘,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從遠處搬運來的恐龍屍骸,都被淺灘上的泥沙掩埋起來。屍骸地堆積與泥沙的掩埋交替進行了很長時期,以後再經過一兩億年漫長歲月的積壓,終於形成了今天所見的含化石的砂岩層。 恐龍博物館的外型,很象一座巨大的岩窟,造型奇特美觀,是我國繼西安半坡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館之後修建的又一大型專業性現場博物館。它佔地2.5萬平方米,陳列面積3600平方米,分為三層。陳列以大山鋪恐龍化石埋藏現場及出土的恐龍化石為主。展覽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著重介紹與恐龍相關的基礎知識、如生物進化、化石、地質年代、恐龍的演化與分類等等。 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大山鋪的各類恐龍化石。它們陳列在高大寬敞的裝架廳里,這里有幾副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龍」是該廳最引人注目的龐然大物。它的頭被細長的頸支的老高,離地面約10米,全身長約20米,軀體粗大,尾巴很長,四腳著地,昂首挺立。大廳里除了「天府峨嵋龍」之外,還是一具兇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龍」的「建設氣龍」的骨架,但它全身長僅四五米。其他還有進步性與原始性相兼地蜥腳類恐龍-李氏蜀龍,身軀細小,兩足行走的鳥腳類恐龍-多齒鹽都龍,早期的比較原始的劍龍-太白華陽龍,空中飛翔的龍和遨遊水中的兇猛肉食性蛇頸龍等等。 第三部分是恐龍埋葬遺址。這里向人們展現了大面積的發掘現場。左圖就是「天府峨嵋龍」[點擊放大]看看博物館對它的介紹1979年在自貢大仙鋪發現恐龍群窟,經過整理,共有200多個恐龍個體,其中較完整的骨架18具,如此眾多的恐龍共處一窟,頓時引起世界的關注,之後又陸續發掘出大批珍貴的恐龍化石,成為一個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至今自貢已有70餘處發掘出恐龍化石。 據地質考察,這里曾是恐龍的「極樂世界」。侏羅紀時期,自貢這一帶是開闊的濱湖地帶,氣候炎熱,水草豐茂,是恐龍理想的生活場所,而大山鋪又是風平浪靜的砂質淺灘,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從遠處搬運來的恐龍屍骸,都被淺灘上的泥沙掩埋起來。屍骸地堆積與泥沙的掩埋交替進行了很長時期,以後再經過一兩億年漫長歲月的積壓,終於形成了今天所見的含化石的砂岩層。 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位於自貢市中心東北11公里處,經勘察,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化石富集區達1.7萬平方米,共分為3到4個小層。在僅兩個800多平方米范圍內就發掘出恐龍個體化石近百個,完整和較完整的骨架30餘具。其恐龍動物群包括3個綱、11個目、15個科、近20個種,並出土了一批珍貴的伴生動物化石。 這個化石群中,相當部份是新屬新種,有長達20米的亞洲第二長龍、植食性長頸椎蜥腳恐龍、兇猛的食肉性恐龍、身體矮小的鳥腳類恐龍和極珍貴的原始劍龍,在國內外同地質時代的地層中極為罕見。1987年,在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發掘現場,修建了亞洲最大的恐龍自然博物館,是繼美國、加拿大之後的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被譽為「東方龍宮」。 博物館主館建築遠望如一堆黃色巨石,與周圍中生代殘存植物相映生輝,給人一種遠古洪荒的印象。從大門進去,一步跨過時間千萬載,進入遠石恐龍時代,眼前呈現的是一個蔚為壯觀的史前景象:中央大廳地下室和化石埋藏廳,眾多的動物遺骸,酷似慘遭殺戮後被活埋的「萬龍坑」。所有化石都保持其原始埋藏狀況,這種神奇的自然景觀,令人驚嘆不已。 此外,在發掘現場還發現不少魚類、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及哺乳動物的化石。這些化石也都經過整理,陳列在博物館內的知識廳及標本陳列廳內,展示了侏羅紀恐龍動物群落的生態面貌。
4、西秦會館
西秦會館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名武聖宮,主供關帝神位,亦稱關帝廟,俗稱陝西廟。清初,陝籍商人來自流井經營鹽業,發家致富。為了「款敘鄉情」,並顯示豪華富有,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動工興建,歷時16載,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道光七至八年(1827-1828),又進行大規模培修與擴建,「較舊地址拓出十數丈,依山另闢一正殿」,「壯麗倍前」,共佔地3451平方米。這是比較典型的中國建築,平面組合,總體方正,強調對稱,中軸明確。在中軸線上布置主要建築,四周以廊牆及其它建築組成有縱深、有層次、有京華的5個大小院落群體。
5、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是以收藏、研究和陳列中國井鹽歷史文物為基本功能,是中國較早設立的專業博物館之一。該博物館以清代建築「西秦會館」為館址,博物館內陳列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模型、照片和標本,從鑽井、采鹵、輸鹵、制鹽等方面再現了井鹽生產技術的演革和發展,生動表現了以深井鑽鑿技術為中心的古代井鹽生產工藝,體現了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6、榮縣大佛
大佛寺坐落在四川省榮縣城郊大佛山(亦稱真如岩)山麓,山高海拔414米。半山之上,有一尊巍峨的石刻如來坐佛佛像,世稱榮縣大佛。拂身通高36.67米,頭長8.76米,肩寬12.67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僅次於樂山彌勒大佛,為中國第二石刻大佛。 2006年05月25日,榮縣大佛石窟作為唐代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已為國家AAAA級景區。
7、富順文廟
富順文廟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縣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間,由於地處邊陲,僚漢雜居,鹽業雖盛而文風未開。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朝廷選派太常博士名學者周延俊來富順任知監,努力興教化,辦學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職的第六年,即慶歷二年(1042),富順縣終於出了第一個進士-李冕,全縣士民無不歡欣慶幸。在周延俊的倡導下,人們集資於慶歷四年(1044),在縣城中心的南門,建成一座文廟,主供孔子,時稱"文宣網廟"。並在廟內立石質"雁塔碑",以刻全縣歷次中試者的名字。此後,歷任富順知監,均熱心教育事業,親任儒學教授,常在從政之餘,來廟內為生員講課,於是文風大開。宋代在雁塔刻名的進士即有67人之多。
8、自貢世界地質公園
自貢地質公園的地學內涵極為深廣,特別是在以恐龍化石為主體的極其豐富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典型的侏羅紀地層剖面,完整的井礦鹽遺跡等方面,都具有全國和世界意義的科學價值,是一座具有世界意義的自然歷史寶庫。 公園內廣泛出露的侏羅紀陸相地層中,蘊藏著大量的恐龍及其他古脊椎動物化石,常常形成規模宏大的恐龍化石埋藏群,其豐富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群完善了世界恐龍演化史中甚為薄弱的中間環節,這使自貢成為世界上發掘研究侏羅紀恐龍化石最為理想的地區。 公園內豐富的鹽鹵資源和近兩千年的采鹽歷史,保留了眾多鹽業生產的歷史遺跡,創造了井鹽生產中的十個「世界第一」的科學技術,這對於探究鹽礦開采技術和區域鹽鹵礦床形成與分布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自貢地區侏羅紀地層發育良好,出露齊全。公園內龍井至涼高山一帶連續出露的一套陸相地層為下侏羅統自流井組的地方性標准地層剖面,對區域地層對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中國首座集恐龍化石原地保護、標本展示和科學研究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博物館,實現了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新突破。它是亞洲最大並唯一擁有化石埋藏遺址的恐龍博物館,與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立恐龍公園和美國猶他州國立恐龍紀念館並稱為世界上具有恐龍化石埋藏現場的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其中尤以中侏羅世恐龍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也最為多姿多彩,是世界上收藏中侏羅世恐龍最豐富的博物館。 公園內大量的采鹽遺跡反映了自貢近2000年悠久的鹽業歷史文化,綜合體現了我國古代鑽井技術發展的水平。著名的鹽井遺址——燊海井是運用簡易材料和高超的鑽井技術鑿成的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享有「鑿井奇觀」和「天下第一」的美譽。它的鑿成,不僅是中國古代鑽井工藝成熟的重要標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公園內的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中既有世界唯一的一套中國古代鑽治井工具群,又有堪稱「中國最古老股票」的一大批鹽業契約,還有反映雲南、西藏等鹽區的鹽業文物。鹽業歷史博物館完整地展現了自貢乃至中國井鹽生產、發展的歷史畫卷,對「千年鹽都」的內涵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自貢燈會有著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鮮明的特色。它薈萃了中國燈文化的風采,贏得了「天下第一燈」的美稱,自貢燈會氣勢之磅礴,燈組之奇巧,工藝之精湛,地方風情之濃烈,在國內外首屈一指,是中國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的傑出代表,體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綜上所述,自貢地質公園既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典型的自然科學研究價值,又有獨特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進行古生物、地層、岩鹽礦床、歷史、古建築等多學科綜合研究、科學普及的理想地區,完全符合世界地質公園的條件。
9、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
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位於自貢市榮縣金花鄉。桫欏為一古稀植物,屬真藏綱中的薄囊亞綱桫欏科中的一種,因其為木本,所以又叫樹蕨。與恐龍同期生長,並為恐龍主要食料之一。現存的桫欏,是未遭第四紀冰川破壞而保存下來的古老孑遺,人稱"植物活化石"。被列為我國一級保護的8種珍稀植物之一。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目前生長著15700 多株而又成片的桫欏群,具有較強的觀賞性,是與恐龍化石配套的自貢極珍貴的旅遊資源。加上這一地區峰巒疊翠,蕨類密布,清新質朴的原始風情,數百畝的森林資源,以及周圍的瀑布、鍾乳石、石人峰、一線天、九橋十八洞等奇觀異景和坐落其間的水庫,山環水貌,碧波盪漾,現已成為旅遊的好去處。
10、高石梯森林公園
高石梯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省位於自貢市榮縣鐵廠鎮,總面積182.13公頃,1993年被四川省省林業廳定為省級森林公園。 高石梯自然風景區,早在清光緒33年就被基督教會華西教區列為外國人在四川的四大避署勝地之一。 公園內地貌奇特,巨石、奇峰、溝谷、山溪形成了典型的川南區低山地貌的自然景觀。主要景觀有:天鵝抱蛋、雙獅拜象、石筍凌空、楊泗岩。 景區具備完善的吃、住、游、娛樂等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現有大、小會議室、餐廳、練歌場、茶坊,客房有標准間和普通間。在2004年隆重推出休閑套餐和消夏野營活動。 高石梯森林公園竭誠歡迎國內外商家、友人前來觀光旅遊、投資開發。
11、飛龍峽風景區
飛龍峽風景區位於自貢市區西南部,距城區15公里,規劃總面積為45.57平方公里,是國家「AA」級風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同時也是自貢市近郊唯一的生態型景區。景區平均海拔365米,最高海拔497.7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年均氣溫17.1℃,濕潤涼爽,氣候宜人。 飛龍峽景區山體如斷臂大佛,水形似游弋烈龍,民間傳說中有佛抱龍飛、斷臂為景之說,故而得名。景區自然天成,森林茂密,植被豐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更兼有獨具特色的川南民俗和厚重的佛教文化底蘊,乃朝佛冶性、消夏避暑、生態旅遊、養生度假的好所在。 2006年,自流井區根據自貢市打造旅遊目的地的要求,提出了「整體規劃,統一管理,凸顯特色,豐富內涵」的思路,以旅遊服務經濟支撐景區發展,立足自貢,輻射周邊,將飛龍峽風景區建設成為川南地區旅遊度假的首選地之一。
12、江姐故居
從大山鋪鎮市街出發沿蜿蜒的水泥路向江姐故居行進。來到江姐故居,佔地250平方米的故居已被擠得水泄 江姐塑像
不通。江姐的堂侄江子剛激動的說:「沒想到今年春節會來這么多的遊客,大年三十那天的遊人比趕場的人還多,有從上海、浙江、廣東來的,還有從成都、重慶、昆明頂地專程駕駛私家車來的,甚至還有從香港、澳門等地過來的。他們來此瞻仰江姐故居,憑吊江家祖先墳墓,尋覓江姐小時候走過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據不完全統計,從大年三十到正月二十,來江姐故居的遊客不少於2萬人。」來自自貢城區的小朋友文諾天說,「今天外公外婆特意帶我來瞻仰江姐。以前從歷史書上讀到江姐印象就很深,現在實地參觀了她的生活環境,以及陳列的老虎凳、竹簽等刑具,很形象地感受到江姐的成長過程。讓我真正懂得了我們都要好好珍惜革命前輩用鮮血換回的美好生活。今年的春節太有意思了」。
13、吳玉章故居
吳玉章故居位於四川省榮縣東南,距縣城約15公里的雙石鎮蔡家堰村,今尚存土木結構房屋三間,其中兩間有樓,佔地面積96平方米。1958年,吳玉章回縣,將舊宅捐贈辦師范。1983年師范搬遷後,辦起蔡家堰中學(今名玉章中學)。 1988年吳玉章誕辰110周年,國家撥款,在緊連舊居之西重建吳玉章故居,整修至雙石鄉的道路,及蔡家堰大橋。修葺後的吳玉章故居,佔地15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大門門楣懸掛楊尚昆的題匾「吳玉章故居」。門內兩邊柱上刻有對聯:「荊樹有花兄弟樂;書田無稅子孫耕。」院壩正中安放吳玉章半身雕像。雕像基座正面刻有鄧小平的題詞:「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基座背面陰刻吳玉章的生平簡介碑文,文字為繁體正楷。堂屋門楣懸掛徐向前題寫的匾額「革命前軀」。
14、仙市古鎮
自貢仙市古鎮是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鎮,是釜溪河當年鹽運重要碼頭之一,建築保留著原有風貌,寺廟祠堂眾多。古代建築藝術和佛教文化的韻味充滿了這個古鎮,明末清初的古建築群:南華宮(建於1962年)、天上宮(建於1850年)紅牆黛瓦、眾鰲高翹、雕梁畫棟、木雕飛禽走獸、花草蟲魚,造型各異、栩栩如生。仙市鎮真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2006年05月25日,仙市古鎮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國歷史文化古鎮名單。
⑶ 祖國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珍貴文物有哪些
安徽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濟橋
安平橋
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舊址
安遠寺
敖倫蘇木城遺址
襖神樓
B
八嶺山古墓群
灞橋遺址
白鶴梁題刻
白金寶遺址
白居寺
白居易墓
白馬寺
白鹿書院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半坡遺址
褒斜道石門及摩崖石刻
寶頂山摩崖造像
寶聖寺羅漢塑像
保國寺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
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
北海及團城
北京城東南角樓
北京大學紅樓
北京東岳廟
北京鼓樓、鍾樓
北京故宮
北京孔廟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宋慶齡故居
北京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北齊石柱
北山摩崖造像
北石窟寺
北宋東京城遺址
北庭故城遺址
北嶽寺
北鎮廟
北庄遺址
比干墓廟
辟雍碑
避暑山莊
柄靈寺石窟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渤海中京城遺址
布達拉宮
C
綵衣堂
曹植墓
草庵石刻
昌珠寺
長城
長陵
長沙銅官窯遺址
常德鐵幢
朝陽北塔
沉香閣
陳嘉庚墓
城村漢城遺址
成吉思汗陵
城頭山遺址
程陽永濟橋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
崇聖寺三塔
崇禮住宅
崇慶寺
崇武城牆
崇覺寺鐵塔
崇福寺
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
楚紀南故城
穿洞遺址
慈雲閣
磁山遺址
磁縣北朝墓群
磁州窯遺址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D
打虎亭漢墓
大寶積宮與琉璃殿
大地灣遺址
大甸子遺址
大洞遺址
大方盤城
大佛寺石窟
大高玄殿
大工山?鳳凰山銅礦遺址
大金得勝陀頌碑
大連俄國建築
大廟飛來殿
大明宮遺址
順陵
司馬光墓
司馬遷墓和祠
四川安縣生物礁-岩溶國家地質型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門塔
松江唐經幢
嵩岳寺塔
宋陵
蘇公塔
蘇祿王墓
蘇州古典園林
蘇州雲岩寺塔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垣
隋唐洛陽城遺址
鎖陽城遺址
T
它山堰
太昊陵廟
太和城遺址
太和宮金殿
太廟
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
太平天國忠王府
太平天國侍王府
太室闕
泰陵
泰寧尚書第
泰山
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
棠樾牌坊群
陶寺遺址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寧寺塔
天台庵
天壇
天一閣
田齊王陵
鐵山、崗山摩崖石刻
通天岩石窟
銅錄山古銅礦遺址
同心清真大寺
統萬城遺址
托林寺
駝山石窟
W
媧皇宮及石刻
丸都山故城
皖南古村落??西遞和宏村
萬里長城??八達嶺
萬里長城??嘉峪關
萬里長城??九門口
萬里長城??山海關
萬里長城??紫荊關
萬佛堂石窟
萬榮後土廟
萬部華嚴經塔
王建墓
網師園
魏氏庄園
卧佛院摩崖造像
浯溪摩崖石刻
吳城遺址
五當召
五里橋
五女山山城
五塔寺塔
武當山古建築群
武當山金殿
武侯祠
武侯墓
武陵源(張家界)
武威文廟
武夷山
X
西安碑林
西安城牆
西安鼓樓
西安鍾樓
西安清真寺
西海郡故城遺址
西侯度遺址
西秦會館
西山遺址
西夏陵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夕佳山民居
溪州銅柱
下八里墓群
夏魯寺
仙游寺法王塔
顯陵
顯通寺
獻縣漢墓群
祥集弄民宅
響堂山石窟
小雁塔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解州關帝廟
興城城牆
興國寺
興教寺塔
興隆窪遺址
興聖教寺塔
邢窯遺址
修定寺塔
須彌山石窟
須彌福壽之廟
徐光啟墓
許國石坊
許家窯?侯家窯遺址
玄貞觀
玄妙觀三清殿
懸空寺
薛城遺址
薛家崗遺址
Y
亞溝石刻
淹城遺址
燕下都遺址
炎帝陵
延福寺
延慶觀
延一井舊址
岩山寺
揚州城遺址
楊粲墓
楊升庵祠及桂湖
仰韶村遺址
葯王山石刻
鄴城遺址
伊斯蘭教聖墓
怡亭銘摩崖石刻
頤和園
伊犁將軍府
義慈惠石柱
殷墟遺址
銀山塔林
雍和宮
永樂宮
永陵清
永陵西魏
美里城遺址
桔國寺塔
盂城驛
榆次城隍廟
榆林窟
禹王城遺址
玉海樓
玉皇寺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
玉泉寺及鐵塔
雨花台烈士陵園
豫園
元謀猿人遺址
元上都遺址
圓明園遺址
岳飛墓
岳陽樓
嶽麓書院
雲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
雲岡石窟
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岩溶峰林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沖國家地質公園
雲岩寺
Z
則天廟
增沖鼓樓
藏王墓
扎什倫布寺
扎塘寺
張衡墓
張桓侯祠
張掖大佛寺
張仲景墓及祠
漳州石牌坊
昭陵唐
昭陵清
昭仁寺大殿
趙州陀羅尼經幢
哲蚌寺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
真如寺大殿
真武山古建築群
鎮朔樓
正定文廟大成殿
鄭成功墓
鄭韓故城
直隸總督署
治平寺石塔
智化寺
中山古城遺址
中山靖王墓
中山陵
鍾山石窟
中心鎮公堂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關帝廟
周原遺址
諸葛、長樂村民居
卓克基土司官寨
拙政園
紫霄宮
附錄
大士閣
大石橋
大汶口遺址
大窯遺址
東陽盧宅
大屯土司官寨
大雁塔
大沽口炮台
大窯龍泉窯遺址
大伊山石棺墓
大邑劉氏庄園
大昭寺
大足石刻
丹土遺址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
德格印經院
德慶學宮
地藏寺經幢
雕龍碑遺址
釣魚城遺址
丁村遺址
丁氏故宅
定州開元寺塔
東坡書院
東千佛洞石窟
東山關帝廟
東陵
洞溝古墓群
都江堰??青城山
獨樂寺
杜甫草堂
杜陵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
E
阿房宮遺址
峨眉山??樂山大佛
峨眉山聖壽萬年寺銅鐵佛像
二里頭遺址
二宜樓
F
樊敏闕及石刻
房山雲居寺塔及石經
飛英塔
飛來峰造像
豐鎬遺址
風穴寺及塔林
封氏墓群
鳳凰山山城
奉國祠
佛宮寺釋迦塔
佛光寺
佛山祖廟
府州城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陵
G
嘎仙洞遺址
甘丹寺
甘泉宮遺址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缸瓦窯遺址
高昌故城
高旬麗王城、王陵和貴族墓葬
高頤墓闕及石刻
閣院寺
個園
恭王府及花園
鞏縣石窟
固陽秦長城遺址
古格王國遺址
古觀象台
古田會議會址
關王廟
觀星台
觀音橋
光孝寺
光岳樓
廣德寺多寶塔
廣東丹霞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惠寺華塔
廣濟橋
廣教寺雙塔
廣饒關帝廟大殿
廣勝寺
廣武漢墓群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廣允緬寺
廣西資源國家地質公園
廣州大元帥府舊址
廣州公社舊址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廣州聖心大教堂
歸德府城牆
郭沫若故居
國立紫金山天文台舊址
國子監
國殤墓園
虢國墓地
H
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頤園街一號歐式建築
海寶塔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海瑞墓
韓城大禹廟
漢長安城遺址
漢楚王墓群
漢梁王墓群
漢魏洛陽故城
好太王碑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曼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姆渡遺址
何園
合浦漢墓群
賀蘭山岩畫
和縣猿人遺址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紅安七里坪革命舊址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
洪秀全故居
洪州窯遺址
侯馬晉國遺址
華南喀斯特地貌
胡里山炮台
胡慶余堂
湖南良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年關暴動指揮部舊址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張家界砂石峰林國家地質公園
湖田古瓷窯址
花山岩畫
花戲樓
華嚴寺
華林寺大殿
華清宮遺址
懷聖寺光塔
環秀山莊
皇史威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黃帝陵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黃龍
黃埔軍校舊址
黃山
黃興故居
黃興墓
皇澤寺摩崖造像
會寧紅軍會師舊址
霍去病墓
霍州州暑大堂
J
雞公山遺址
姬氏民居
紀山楚墓群
濟瀆寺
寄暢園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澗磁村定窯遺址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將軍崖岩畫
姜女石遺址
姜寨遺址
蔣氏故居
絳州大堂
交河故城
焦山碑林
戒台寺
金牛山遺址
金沙遺址博物館
金山嶺長城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金田起義舊址
金剛座舍利寶塔
晉城二仙廟
晉祠
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
經略台真武閣
旌介遺址
景真八角亭
凈藏禪師塔
靖江王府及王陵
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寨溝
酒店冶鐵遺址
居延遺址
居庸關雲台
覺生寺
均台窯遺址
K
卡若遺址
開封城牆
開福寺舍利塔
開平碉樓
開元寺
開元寺鍾樓
康有為故居
克孜爾千佛洞
孔廟、孔林、孔府
孔氏南宗家廟
L
拉卜楞寺
臘瑪古猿化石地點
藍田猿人遺址
老君岩造像
老屋閣及綠繞亭
樂山大佛
雷祖祠
擂鼓墩古墓群
麗江古城
李時珍墓
李自成墓
歷代帝王廟
良渚遺址
澡南康簡王肖績墓石刻
梁啟超故居
遼陵及奉陵邑
遼上京遺址
遼陽壁畫墓群
遼中京遺址
林則徐墓
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
臨淄齊國故城
靈光塔
靈岩寺
靈泉寺石窟
靈渠
靈霄塔
嶺山寺塔
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
留園
琉璃河遺址
六和塔
六頂山古墓群
龍川胡氏宗祠
龍骨坡遺址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
龍門石窟
龍門寺
龍山石窟
龍頭山古墓群
龍興寺
隆務寺
隆興寺
樓蘭古城遺址
盧溝橋
瀘定橋
廬山國家公園
廬山會議舊址及廬山別墅建築群
瀘州大麴老窖池
魯土司衙門舊址
魯迅墓
潞簡王墓
羅東舒祠
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址
駱駝城遺址
洛陽橋
M
麻浩崖墓
馬廠塬遺址
馬家窯遺址
馬江海戰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馬蹄寺石窟群
麥積山石窟
滿城漢墓
滿堂圍
曼飛龍塔
茂陵
帽兒山墓地
梅庵
美岱召
美榔雙塔
孟廟及孟府
妙應寺白塔
妙湛寺金剛塔
明清皇家陵寢
明蜀王陵
明孝陵
明中都皇故城
明中都皇陵石刻
明祖陵
莫高窟
莫土司衙署
N
納樓長官司署
南、北吉祥寺
南禪寺大殿
南甸宣撫司署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南龕摩崖造像
南石窟寺
南堂
南唐二陵
南通博物苑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
南岩宮
南陽武侯祠
南嶽忠烈祠
南詔鐵柱
內蒙古克什克騰國家地質公園
內鄉縣衙
尼雅遺址
聶耳墓
寧遠文廟
牛河梁遺址
牛王廟戲台
羅布林卡
P
盤龍城遺址
蓬萊水城及蓬萊閣
毗盧寺
平城遺址
平頂山慘案遺址
平糧台古城遺址
平武報恩寺
平陽府君闕
平遙古城
繁塔
蒲與路故城遺址
蒲壯所城
普樂寺
普寧寺
普陀宗乘之廟
Q
邦江崖墓群
棲霞寺舍利塔
戚城遺址
齊家坪遺址
啟母闕
千佛庵
千佛崖造像
千唐志齋石刻
乾陵
潛口民宅
橋陵
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秦咸陽城遺址
秦雍城遺址
青、白礁慈濟宮
青島德國建築
青蓮寺
青龍洞
青龍寺遺址
清東陵
清凈寺
清遠樓
清昭陵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
丘溶故居及墓
秋瑾故居
瞿曇寺
瞿秋白故居
曲村?天馬遺址
曲阜魯國故城
屈斗宮德化窯遺址
屈家嶺遺址
泉州天後宮
R
熱水墓群
瑞光塔
瑞岩彌勒造像
S
薩迦寺
三星堆遺址
三影塔
桑耶寺
色拉寺
山西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善化寺
商代遺址
上海外灘建築群
上海郵政總局
上林湖越窯遺址
少室闕
紹興古纖道
奢香墓
社稷壇
沈陽故宮
粲海井
屍鄉溝商城遺址
十笏園
十三陵
什邡堂邛窯遺址
石佛洞遺址
石家河遺址
釋迦文佛塔
殊像寺
水陸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