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鳴遺址
㈠ 申的姓氏是怎麼來的
申姓源流 郡望堂號
一、姓氏來源
關於申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1、申氏出自姜姓。遠古的時候炎帝神農氏出生於姜水而姓姜,
他的子孫後裔傳到上古周朝時,出現了一個叫做申呂的,被周王封於
申(在今河北南陽市北),隨後不久就建立了申國,他的子孫便以國
名為姓氏,世代相傳以申氏為姓。
二、郡望堂號
1、郡望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當於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
帶。
魏郡:漢高帝初設,相當於今河北省魏縣、河南省浚縣、山東省
冠縣之間地區。
2、堂號
"魯詩堂":漢時申公,博士。文帝時作《詩傳》,號"魯詩",拜
大中大夫。
"忠孝堂":春秋時,白公勝叛,把左司馬申鳴的父親抓去威脅申
鳴。申鳴說:"我原是父親的兒子,現在是王的臣,怎麼能不做忠臣
呢?"於是不顧父親安危,一戰而殺了白公勝。楚王獎勵申鳴,申鳴
說:"我吃了國家俸祿,遇國家有難,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
現在國難平了,但我的父親因為我被敵人殺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
不是孝子了。"說罷,拔劍自刎。世人稱申鳴忠孝兩全。
三、歷史名人
1、申包胥:姓公孫,封於申,所以號為申包胥。春秋時做楚國
大夫。與武員即武子胥有很好的交情。武子胥因為父兄被害逃往吳國
的時候曾對包胥說:"我必復楚國。"包胥回答他道:"子能復之,我
必能興之。"後武子胥以吳軍攻楚,入其都,包胥跑到秦國求救,不
吃不飲在秦廷上哭了七天七夜,秦國終於被感動了,派了五百輛戰車
去營救楚國,打敗了吳軍,楚昭王於是得以保國,要獎賞包胥,包胥
逃而不受。
2、申不害: 戰國時韓國京人。他在韓國朝廷中作了長達十五年
的宰相,以很高明的領導才能把韓國的政治、外交處理得井井有條,
使韓國雖然處於一個戰亂連年的年代但國家卻沒有受到任何的干擾和
襲擊,因此而邊的國富民安。他的學術上的思想源於黃老,主張刑名
,和韓非子一起被稱為申韓,是法家的始祖,其著作有《申子二篇》
。
3、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明朝長洲人。嘉靖四十一年進士
第一,深得張居正的賞識。先入朝廷做官,後因性格倔強而被罷免。
死於文定。著有《賜閑堂集》等。申伯純,北京豐台人。1937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前方總部高級參謀
、秘書長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後八路軍駐北平辦事處處長,華北財經
委員會秘書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統戰部交際處處長,政務院秘書
廳主任,政務院機關事物管理局副局長,第二、三、四、五屆政協委
員等職。1979年7月13日逝世,享年81歲。著有《西安事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