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殿峽遺址
Ⅰ 寧夏有沒有一些歷史遺跡
寧夏西夏王陵簡介: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
寧夏中衛沙坡頭簡介:
寧夏中衛沙坡頭位於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遊區。高山、黃河、沙漠、長城和綠洲在此匯聚一地,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觀。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蒼涼的明代長城,造型雄秀的古水車,吸引了眾多遊客。在此可騎駱駝遨遊沙海,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異景觀。
寧夏平羅沙湖簡介:
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沙湖盛產魚、鳥。有數萬只鳥在這里棲居,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沙湖的魚類十分豐富,不僅有鯉、鰱、鱅、鯇、鯽魚,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湖西賀蘭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
寧夏六盤山風景區簡介: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南部,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 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使六盤山成為休閑、消夏避暑、森林探險、科考科普和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雲山六大景區60餘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等。 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包的丹霞地貌風景。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寧夏南部與甘肅接壤,總面積6.78萬公頃,幾乎等距於西安、銀川、蘭州三個省會城市。從上述三個城市出發,到達景區的車程只有4小時左右,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是西北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基地和著名風景名勝區。六盤山是我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藍山運動共同作用形成,處在秦嶺和隴山兩大山脈的結合部,既有北方山脈的雄渾又有南方山脈的秀美阿娜。六盤山是涇河的發源地,也是渭河的次發源地。人類遠祖神農氏、黃帝、王母都在這一帶活動。發掘的古人類遺址有300多處,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六盤山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主峰遠眺,朝霧迷漫,雲海蒼茫。日出雲開,只見重巒疊嶂,層出不窮,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窮野,銀裝素裹。1935年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到達此地,後來寫下了光輝詩篇《清平樂·六盤山》。今有紅軍長征紀念亭供遊人緬懷。涼殿峽、二龍河、荷花溝、鞦韆架、老龍潭、涇河源等休閑避暑勝地已成為乾旱帶荒漠地區獨存的勝地。 六盤山森林公園門票價格:72元; 更多信息可上有關網站查看: http://www.17u.com/member/register/ref1737592
Ⅲ 涼殿峽的旅遊資源
景區內有小南川、生態植物園、成吉思汗避暑行宮遺址等景觀。這里森林茂密、植被完專好,有楊、樺、屬椴、榆、遼東櫟、青槭等多種樹種和探春、珍珠梅、暴馬丁香、百合、芍葯等花卉觀賞植物,還有在南方才能見到的箭竹。野生動物,昆蟲資源也很豐富,有金錢豹、狍子、林鹿、野豬、紅腹錦雞、環頸雉雞,蒙古兔等多種野生動物。這里還有山梨、梅李、蕨菜、五榔頭、野生蘑菇、松籽、野草莓等多種野果、野菜。
Ⅳ 銀川著名景點
1、水洞溝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西距銀川市19千米,南距靈武市30千米,距河東機場11千米,地處銀川河東旅遊帶的核心部位,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
使這里充滿了雄渾、奇特的荒穀神韻,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里集中了魔鬼城、卧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檉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曠古玄遠之嘆。
2、西夏城舊稱「橫城堡」,位於黃河東岸的靈武市,銀川黃河大橋附近,明清河東八景之一「橫城古渡」的舊址。
3、賀蘭山岩畫位於西夏區賀蘭山東麓賀蘭口內,距銀川市區60千米。
4、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西夏區的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5、海寶塔俗稱北塔,位於興慶區北部海寶塔寺內。是一座方形9層11級樓閣式磚塔,通高53.9米。明清時代列為寧夏八景之一,稱為「古塔凌霄」。
6、鼓樓始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通高36米,以台基、樓閣、角坊組成,位於興慶區解放東街和鼓樓南、北街的十字路口。
7、玉皇閣通高22米,佔地約1040平方米。在一座長36米、寬28米、高8米的台座下,正中辟有南北向的拱形門洞。西北側外部有石條台階可登上台座。
Ⅳ 寧夏有什麼旅遊景點
銀川邊上有(沙湖)、(周星馳拍大話西遊的寧夏影視城);中衛有(沙坡頭),
Ⅵ 一道歷史簡答題
寧夏地處祖國西北,在古代。東南接周秦漢唐中原文化、北通蒙古草
原文化、西連漢唐「絲綢之路」文化,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的特點。很早便
在
這里形成了中原文化與邊塞文化。漢族文化與其他各民族文化相交融的
文化特色。遺留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文物和遺存,正是這一多元文化特色
的集中體現。據統計,寧夏境內發現古代文化遺存3000多處,目前。被公
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個,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4個,這
些豐富多彩的文物、遺存是寧夏地區各民族團結和古代文明的象徵,是先
民們留給後世的寶貴財富。本書按照歷史發展脈絡,分階段集中描述和反
映了這些國家和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遺存。
南磁灣恐龍化石
、水洞溝舊石器遺址
、鴿子山新石器遺址
、菜園新石器遺址
、周家嘴頭新石器遺址
頁河子新石器時代遺址
、賀蘭山岩畫
、大麥地岩畫
、黃羊灣岩畫
商周及秦漢時期遺存
、照壁山銅礦遺址
、秦長城遺址
張家場漢代城址
、固原古城牆
、暖泉漢墓
、關馬湖漢墓
兵溝漢墓群
=白芨溝赭色岩畫
魏晉南北朝及隋唐時期遺存
海寶塔d匕塔)
瓦亭古城
、須彌山石窟
、固原隋唐墓地
、七營北嘴古城
、黃驛堡古城
、牛首山寺廟群
、石空寺石窟
、田州塔
窨子梁唐墓
西安州古城
、無量山石窟
火石寨石窟
石窯寺石窟
、石窯灣石窟
、天都山石窟
、省嵬城
韋州古城
拜寺口雙塔
承天寺塔(西塔)
、一百零八塔
、宏佛塔
鳴沙州塔
賀蘭山石刻塔
靈武瓷窯遺址
西夏王陵
昊王渠遺址
、開城遺址
、涼殿峽遺址
明清時期遺存
明長城遺址
、花馬池古城址
鐵柱泉古城址
岳飛送張紫岩北伐詩碑
南門樓
銀川玉皇閣
中衛鼓樓
康濟寺塔
鎮河塔(東塔)
纓珞寶塔
同心清真大寺
中衛高廟
明王陵
銀川市鼓樓
平羅鍾鼓樓
平羅玉皇閣
文瀾閣
、董府
、華嚴塔
武當廟
納家戶清真寺
洪崗子道堂
板橋道堂
九彩坪拱北
二十里鋪拱北
近現代遺存
沙溝回教園陵
馬月坡寨子
單南清真寺
高庄灘紅軍西征遺址
豫海縣蘇維埃舊址
將台堡革命舊址
然後將自己比較了解的其中幾個介紹一下即可。
Ⅶ 涼殿峽的成吉思汗遺址
1227年1月,成吉思汗不顧年老體弱,一方面留足兵力繼續攻打西夏的都城興慶府(銀川),一方面親回率領東路答軍渡過黃河,南下對南宋邊城隴西部(甘肅臨濼)進行攻擊。在攻打西夏的一次戰斗中他被箭射傷,因治傷痛等原因在此安營紮寨,屯兵避暑。史書記載,7月12日(農歷閏五月),年僅66歲的一代天驕死於六盤山區的清水,最終在這里結束了他征服西夏的大志宏圖,至今這里還保存著當年蒙古軍隊使用過的石條、石柱、磨盤等生活器具 。
Ⅷ 涼殿峽的介紹
涼殿峽,意思是清涼的峽谷。位於六盤山腹地濃蔭蔽日的大峽谷深處,峽谷全長約20千米,身臨其境,自感生風,涼爽宜人,自古就是避暑勝地。後來在這里發現了元太祖成吉思汗避暑行宮遺址,所以有「涼殿峽」的稱謂。
Ⅸ 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平原是什麼
河套平原,來分三部分:銀川平原、源後套平原和前套平原。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平原,分布在寧夏北部的黃河沿岸,賀蘭山以東,黃河以西,北起石嘴山,南至黃土高原,南北長280千米,寬10~15千米,面積7800平方千米。後套平原位於內蒙古,黃河北岸,面積近1萬平方千米。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微傾,土地肥沃,河渠縱橫,平原西部有零星沙丘分布。前套平原又稱土默川平原或呼和浩特平原,略呈西窄東寬的三角形,面積約7000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及其支流大黑河沖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