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游記單詞

游記單詞

發布時間: 2020-12-20 13:32:12

A. 高考文言文游記類常考詞彙有哪些

通過統計巴蜀書社的《古代游記精華》,總結如下:
一、之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②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①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②結構助詞,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
③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
④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
⑤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
二、而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①表示並列,相當於「和」「與」;愛了而樂衷,皆喪心也。
②表示順承,相當於「就」「才」;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③表示轉折,相當於「卻」「但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④表示因果,相當於「因為...所以...」。
⑤表示修飾(方式、狀態)
⑥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⑦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君子博學二而日參省乎己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3、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4、【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5、【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6、【既而】不久,一會兒。
三、其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①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
②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譯為「他」「它」。
③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
④指示代詞,表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
⑤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
2、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
3、用作連詞。做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表選擇,可譯為「還是」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爾,豈他人之過哉?(《送東陽馬生序》)
4、助詞,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可不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四、以
1.介詞,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①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鍾山記》)
2.介詞,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3.介詞,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①操當以肅還付鄉黨。(《赤壁之戰》)
4.介詞,表示時間、處所。譯為:於,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於市。
②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③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5.介詞,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於。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五人墓碑記》)
③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屈原列傳》)
6.介詞,表示依據。譯為:按照,依照,根據。
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
②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①以一當十(成語)
②夜以繼日(成語)
③秋以為期(《詩經•氓》)
7.連詞。表示並列或遞進關系。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②忽魂悸以魄動。(《夢游天姥吟留別》)
8.承接連詞。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
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石鍾山記》)
②樊噲側其盾以撞。(《鴻門宴》)
③各各竦立以聽。(《促織》)
9.目的連詞,後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
①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六國論》)
10.連詞。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③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11.連詞。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12.語氣助詞,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例:
①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出師表》)
②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圍)
13.語氣助詞,起調整音節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14.動詞,譯為:以為,認為。
①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後》)
②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15.動詞,譯為: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16.名詞。譯為:緣由,原因。
①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五、於
「於」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系。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於」「給」「由於」等。
例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在……中)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向)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對、對於)
2、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如: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和狀態,可不譯。
3、放在動詞之後,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
例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4、復音虛詞「於是」,用法與現代漢語的「於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後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這樣用。
②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後,「於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可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在這」「從這」等。
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在這職業上」《捕蛇者說》)
六、乃
(一)用作副詞。1.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①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2.強調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3.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①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②贏乃夷門抱關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二)用作代詞。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①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3.還可作連詞用,釋為「若夫」「至於」「如果」等。【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①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滅吳》)②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乃爾】譯為「這樣」。①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
七、焉
1.語氣助詞。
(一)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語氣助詞。
作詞尾,相當於「然」「......的樣子」。
於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二)有時用於反詰語氣,可譯為"呢"。
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三)"焉"在句中,作形容詞、副詞詞尾,表示語氣上的停頓無義 。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鍾山記》)
2.代詞。相當於"之"。如:
使皇武子辭焉。(《餚之戰》)
3.疑問代詞。譯為"什麼"、"哪裡"等。如:
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者。(《墨子》)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兼詞。相當於"於是"、"於之"於此」 等。如:
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餚之戰》)
微波入焉。(《石鍾山記》)
八、則
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系。
①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後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系。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
例如: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②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於「假使」「如果」;有的用於後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於「那麼」「就」。例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③表示並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並列關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
例如: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④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意思有轉折時,「則」字用在後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
例如: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2、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
例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九、何
(一)用作疑問代詞。1.單獨作謂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②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裡」「什麼」。譯時,「何」要後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3.作定語,可譯為「什麼」「哪」。①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二)用作疑問副詞。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麼」「怎麼」。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麼」「多麼」「怎麼這樣」。
(三)作語助詞,相當於「啊」。①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四)何:通「呵」,喝問。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麼樣」「怎麼辦」「為什麼」。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②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③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於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拿什麼」「憑什麼」等。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觸龍說趙太後》)
【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①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何乃】譯為「怎能」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孔雀東南飛》)
十、且
1.用作連詞。 且表示遞進關系。
例如: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赤壁之戰》)
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
表示並列關系。
河水清且漣猗……(《伐檀》)
有時相當於「尚且」,先讓步,後推進一層。
例如: 古之聖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2.用作副詞。 相當於「將」「將要」,「暫且」「姑且」。 例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驢》)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十一、若
1、動詞,像,好像。例如: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促織》)
2、用作代詞。①表示第二人稱,相當於「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例如:若入前為壽 ,壽畢 ,請以劍舞(《鴻門宴》)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若屬:你們這些)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你的)②表近指,相當於「這」「這樣」「如此」。例如: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3、用作連詞。①表假設,相當於「如果」「假如」等。例如: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赤壁之戰》)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赤壁之戰》)②表選擇,相當於「或」「或者」。例如: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③至,至於。例如: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齊桓晉文之事》)【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
【若定】心中有數,從容不迫。①指揮若定。(《赤壁之戰》)
十二、所
1.用作助詞。 經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
例如: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所」和動詞結合,後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
例如: 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後序》)
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信陵君竊符救趙》)
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
例如: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後序》)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3.復音虛詞「所以」。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例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十三、為
「為」在文言中經常用作動詞和介詞,也可以用作助詞。用作動詞,意思是「做」。還可作判斷詞「是」用。這些都屬於實詞范圍。下文介紹作虛詞用的幾種用法。
1.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
①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向」「對」等。
例如: 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②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
例如: 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③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等。例如: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④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著」、「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序》)
⑤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例如: 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牛》)
⑥表示被動關系。讀陽平聲,可譯為「被」。「為」所引進的是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主動者;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
例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
2.用作助詞。讀陽平聲,放在疑問句之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可譯為"呢"?
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何辭為?(《鴻門宴》)
十四、因
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於」,「趁著」「憑借」,「經過」「通過」。
例如: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後漢書·張衡傳》)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於是」「便」。
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
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
1、因坐法華西亭
十五、與
作虛詞用。
解釋為:和、跟、同。例如: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後寫作「歟」。2、 作實詞用,可解釋為「給予、給」,「結交、交好」。
十六、矣
語氣助詞
1.用於陳述句尾。或助肯定語氣,有的可譯為"了",有的可不譯;或助已然語氣,說明事情已實現,可譯為"了";或助將然語氣,說明事情將要實現,可譯為"了"。
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赤壁之戰》)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傳序》)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
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赤壁之戰》)
2.用於感嘆句。助感慨、諷刺、贊頌語氣,可譯為"了""啊"。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嗚呼,烈矣!(《譚嗣同》)
3.用於祈使句,助請求、勸勉、禁止語氣,可譯為"吧"。
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毛遂自薦》)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信陵君竊符救趙》)
4.用於疑問句末,助疑問語氣。
年幾何矣?(《觸龍說趙太後》)
十七·者
(1)指人、物、事、地點等,相當於「......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
例: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者:指人)
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者:指事。)
(2)與「若」之類字組成某種片語,或單用,表示比擬,相當於「......的樣子」、「......似的」。
例: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語之後,表示提頓或判斷。
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陳勝者,陽城人也。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4)放在主語之後,引出原因。
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5)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
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6)放在假設復句中,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的話」。
例:
入則無法家弗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7)放在「有」字的賓語之後,表示提頓。
例: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有郭四者,凡四殺人。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8)放在數詞之後(翻譯時,要根據所列事物,在數詞詞後加上相應的量詞和名詞)。
例:
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二者:兩種心情。)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此數者:這幾點。)
(9)放在後置的定語這後,相當於「的」。
例: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定語是「可使報秦者」,中心詞是「人」。
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
(10)放在時間詞之後,表示停頓,起調整音節作用。
例:
近者奉辭伐罪。
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遠者數世,近者及身。
(11)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束。
例:
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十八、乎
(一)用作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①幾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②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鴻門宴》)
②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師說》)
③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庄暴見孟子》)
②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後》)
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⑤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4.用於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離騷》)
③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赤壁賦》)
④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馮諼客孟嘗君》)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①於是乎書。
(二)用作介詞,相當於"於",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乎:於)
②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捕蛇者說》)(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前一個"乎":在;後一個"乎":比。)
④吾嘗疑乎是。(乎:對。)
⑤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論語》)(乎:對。)
⑥亦無怪乎其私之也。(乎:對於)
⑦蓋進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長乎爾。(爾:比。)
(三)可作詞尾,譯為"……的樣子""……地"。
①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

B. 《飛屋環游記》經典台詞。單詞最少100詞

幸福,不來是長生不老,不是大源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幸福是每一個微小的生活願望達成。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
Happiness is not about being immortal nor having food or rights in one's hand. It』s about having each tiny wish come true, or having something to eat when you are hungry or having someone's love when you need love.
(可能不夠100字,但是真的很敢人)

C. 嘻游記中 李維嘉說team是由哪四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的

您好,來不是李維嘉說的,是源徐錚說的,一個人成功需要ITTA,I,是ideas,首先得有一個好的創意。T ,指的是team,得有一個團隊是不是?第二個T是指timing,時機很重要,最後是A,action,你得有勇氣去執行。
原話是,大師說過一個成功的項目需要有四大元素,聽說過ITTA嗎?I,ideas,首先得有一個好的創意。T,指的是team,得有一個團隊是不是?第二個T是指timing,時機很重要,最後是A,action,你得有勇氣去執行。ITTA缺一不可,可是我的腦子裡面只有一個idea,這個idea在我腦子裡面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嗎,請問我的TAA在哪裡呢?
希望可以幫到您。

D. 《格列佛游記》中的好詞 越多越好

《格列佛游記》中的好詞:

順利 虛弱 碎裂 擺布 狂風 疲憊 酣甜 矛刺 同情 友好 感激 婉轉 顯赫
熟練 精光 威武 勻稱 庄嚴 惡意 慎重 狼藉 潦倒 奢侈 純朴 懦弱 虔誠
自由 爽快 恢復 特別 計劃 損傷 輝煌 壯麗 和藹 祝賀 統治 激烈
賞心悅目 微不足道 極其驚訝 肅然起敬 慷慨和善 頻繁 隱瞞 拘禁 前途無量
高談闊論 罪魁禍首 嚎啕大哭 手舞足蹈

《格列佛游記》中的好句:

1、那一帶正是初夏時節,天氣霧蒙蒙的。

2、六名船員,連我在內,將救生的小船放下海去,竭盡全力地脫離大海和礁石。

3、我們聽任波濤的擺布,大約過了半個小時,一陣狂風忽然從北方吹來,小船一下掀翻了。

4、我疲憊已極,極想睡覺,便在草地上躺了下來,一覺睡去,記憶所及真是前所未有的酣甜香沉。

5、由此發生六次叛亂,其中一個皇帝送了命,一個丟了皇位。

6、動亂後,流亡的人總是逃到那個帝國去避難,據估計先後有一萬一千人情願受死也不願去打破雞蛋較小的一端。

7、貴婦人和廷臣們全都穿得非常華麗,他們站在那裡看起來彷彿地上鋪了一條綉滿了金人銀人的襯裙

8、他還將羅馬的議會和現代議會作了一番比較,認為:「羅馬的議會好象是英雄和半神人的聚會,而現代的議會卻象是一群小販、扒手、強盜和暴徒。

9、格列佛說:「有時是因為君主野心勃勃,總認為統治的地面不夠大,人口不夠多;有時也因為大臣貪污腐化,唆使他們的主子進行戰爭,才好壓制或者轉移人民對於國內行政事務的不滿情緒。」

10、在天文學上,我們將會有多麼奇妙的發現!我們活著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預言成為事實;我們可以觀察到彗星的運行和再現,以及日月星辰的種種運動變化。

11、所以問題不在於一個人是否能永葆青春,永遠健康幸福,而在於他在老年所具備的種種常見的不利條件下,如何來渡過他那永恆的生命

12、他們一站整齊就馬上分成兩隊,進行小規模的軍事演習,一時鈍箭齊發,刀劍出鞘,跑的跑,追的追,攻的攻,退的退,總之表現出了我從未見過的嚴明的軍事紀律

13、一位教授正在寫一本關於如何偵破反政府陰謀的書。於是格列佛向他介紹了蘭敦(暗指倫敦)關於這方面的做法。格列佛說:「那裡的居民差不多都是偵探、見證人、告密者、上訴人、起訴人、證明人、發誓控告人和他們手下的爪牙……在這個王國里製造陰謀的人大都是企圖抬高自己的政客身份,使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恢復元氣,鎮壓或者緩和群眾的不滿情緒,竊取沒收來的財物填滿自己的口袋,左右輿論使它能符合於個人利益。」

E. 求寫游記的英語作文 50~60個單詞 簡單的

My Summer Trip I went to beijing to play ring last summer holiday. I went to Beijing more than eight times.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It』s a big city. I am very familiar with Beijing. It takes an hour and forty minutes from Nantong to Beijing by plane. There are many tall buildings in Beijing. It』s a modern city. My family visited the Great Wall, the Palace Museum, the Beihai Park, I went to the countryside of Beijing to go boating and fishing.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I went shopping in WangFuJing. I bought lots of souvenirs and other things. I like eating Beijing snacks. They are delicious. Don』t miss the Beijing Duck. It is really nice. The trips helped me open my eyes. I enjoyed my day. 去年暑假我去北京遊玩。 我去過那裡超過8次,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他是個大城市。我非常熟悉北京。從南通到北京坐飛機要花上1個小時四十分鍾。北京有很多高的建築物。他是個摩登城市。我和家人一起參觀了長城,故宮。,北海公園。我還去了北京的鄉村劃船和釣魚。那十分有趣。我愛吃北京小吃,它們非常美味。別忘了還有北京烤鴨。他真的很好吃。 這次旅行讓我大開眼界。我玩得很開心、、 幫你寫了, 翻譯了, 希望你滿意 謝謝 要給我分喔。

F. 用英語寫一篇游記三十個單詞

last
summer,
i
went
to
the
mountain
ermei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mountain
was
cove互罰皋核薤姑鴿太龔咖red
by
trees
and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s
that
it
has
a
lot
of
monkeys.
the
monkeys
are
not
at
all
afraid
of
human,
and
they
may
even
come
over
and
take
whatever
thing
they
are
interested
on
you.
any
food,
or
toys
or
even
umbrella
are
targets
of
the
monkeys.
besides
the
monkeys,
the
temples
there
are
also
worth
visiting.
religious
people
go
there
and
wish
for
good
luck
for
their
beloved
ones
and
themselves.
參考資料版:網路權

G. 南寧游記英語作文35個單詞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apital,located at the Guangxi north west,with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adjoining to,is red bean's hometown,is also a historical glorious border region old city,has the deep culture to accumulate,ancient name Nanning state.the Nanning,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apital,the modernized city which lives together in peace and harmony by Zhuang national minority multi-ethnic primarily.in 2003,Nanning divided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alization.
The whole city governs five cities and seven counties,respectively is the north end of town,the new town,Xingning,Yongxin,the south of Yangzi River five cities,Wu Ming,Yongning,Heng County,the masan,Binyang,Long'an,Shanglin seven counties,the total area 22626.95 square kilometers.in 2006,the city divides once more,abolishes the north end of town area,the Yongxin area,Yongning County,sets up the Xi Town pond area,the Yongning area and celebrates the area good; Expands Xingning District,south of Yangzi River area control area; The new city row named blue Xiu area,and expands its control area.After the adjustment,the Nanning urban district turned 6 cities

H. 求讀尋夢環游記英文版後,能積累哪些單詞和短語,急用,謝謝

I. 格列佛游記中三位教授計劃取消語言中的所有詞彙,他們認為這種改革除了對身體健康有益外,還有那兩個好處

」體現在①對身 體健康有利,對表達思想更加簡練也有好 處;②可以作為一切文明國家的共同語言

J. 寫一篇一次旅行的英語作文有翻譯60個單詞

Last vacation, I went to Beijing with my family. We went there by train. The train was comfortable. We spent five days visiting Beijing. On the first day, we went to Tian'an Men Square, It is so big. and there were lots of people taking photos. Then we went to the Palace Museum. We saw thousands of houses. Kings lived there before. I felt interesting. The second day was cloudy, so we went to the museums. We saw many old things.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