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遺址博物館項目的
A. 參觀臨汾博物館後,深刻理解臨汾被稱為「最早中國」的含義是什麼
太平王氏麵塑地處襄汾縣汾城鎮南賈崗村,在那裡有著上百年的歷史,很早這里就流行著一句名言:「金襄陵,銀太平」,是因為太平鎮(今汾城)盛產小麥,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每逢盛大節日和婚喪嫁娶的時候,用小麥粉做成人物、花鳥、動物來祝賀祈福,慢慢形成了麵塑,以造型藝術的身份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過去它只是一種被裝飾過的食品,故從歷史上講既無作品記載也無珍品傳世,實在是一大憾事。
太平王氏麵塑在民間叫面花,是作為儀禮、歲時等民俗節日中饋贈、祭祀、喜慶、裝飾的信物或標志,是一種由風俗習慣久而積淀成的極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當今麵塑稱之為藝術,並且以它絕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睞,這正是因為它所注入的世代文化的積淀和創作者絕無的功利思想的熱情和才思,使得它成為一種出於俗而脫於俗的樸素文化。也正是藉助於世代少有的「重視」,且落身於廣大的民間,才使得它有了條件自由地按照自身規律生存和發展,有了它少受污染的鄉間特色,才得以在今天的雅俗文化對流中以其獨特、完整的形象俏立於民間藝術之林
源於先秦而成型於漢代的中國節日風俗,是人類認識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積淀物。春節是人們對物候歷法認識上的一個關鍵節日,所以對春節的祭祀活動顯得尤其隆重,精美的麵塑隨著人們的心理需求應運而生,並成為節日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春節太平王氏麵塑的主要功能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追求豐衣足食,萬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體現。春節的麵塑在造型意識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棗山,祭供灶神的叫飯山、花糕,形制都較大,謂之米面成山,傳說是為紀念大禹治水而作的。祖靈前一隻面羊為牲祭之俗,以表虔誠之意。長輩送兒孫後輩「錢龍」意在引錢龍入府、招財進寶,……另有各種點彩的帶花饃饃,便是酬賓待客訪親探友的講究禮物~
B. 晉城博物館黃帝陵陶寺遺址秦請你規劃路線並選擇其中的兩個地方寫解說詞,並說說通過哪些途徑來了解歷史
晉城博物館黃帝陵陶寺遺址秦請你規劃路線並選擇其中的兩個地方寫解說詞,並說說通過哪些途徑來了解歷史
這個需要你查點資料後,再寫吧,就可以的了
C. 如何利用地域文化優勢,通過展覽講好博物館自己的故事
博物館就如一部綜合性的網路全書,通過收藏的文物保存人類發展各個階段的故事,但如何把故事用展覽的方式傳遞給觀眾,並形成自身特色,是每個博物館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時至今日,山西博物院(以下簡稱「晉博」)已走過百年,作為全省最大的、綜合性、現代化博物館,全面、集中展示了山西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它用展覽講述著自己鮮活可讀、歷久彌新的故事,在吸引觀眾,讓觀眾學到知識、受到啟發和思考的同時,打造了自身獨特的地域文化品牌。
通過挑選有代表性的藏品,突出展覽主題的同時,深挖藏品背後隱藏的知識線、故事線,也是晉博充分利用藏品辦展的一大特色。近年來,晉博積極整合不同博物館的藏品來舉辦主題特展,與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建立一定的文化交流。
如展覽「碰撞•融合——長城文化展」,集合山西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的276件文物,展覽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將不同地域的文物置於同一歷史脈絡下,講述長城史的故事。晉博將館藏與展覽主題相關的文物充分融入,篩選最出具說服力、最有代表性的藏品進行展示,如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木板漆畫、忻州九原崗北齊壁畫墓出土的部分壁畫等,構建起完整的歷史脈絡。
D. 陽城到晉國博物館陶寺遺址黃帝陵秦陵這樣走的好處
陽城到晉國博物館超市遺址,黃帝陵秦嶺這樣走的好處是都能夠觀看。
E. 小明一家對歷史很感興趣小明選擇了晉國博物館黃帝陵陶寺遺址秦凌
陶寺遺址現在不能參觀,晉國博物館當然是最佳選擇,注意周一閉關。黃帝陵就不要去了,太虛了,就是傳說故事的組合體,秦陵你也只能遠處眺望,一個大封土堆,沒有挖開看不到,可以去秦始皇兵馬俑看看
F. 警方追繳的文物在博物館展出,追繳過程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
山西是我國文物大省。有5000年文明看山西的說法。西侯度遺址是人類最早使用火的證據,而陶寺遺址,則是堯舜禹堯帝所在的都城。晉侯墓地成為我國夏商周斷代的科學依據,在這里發現了西周最美的和等級最高的玉器。唐宋遼,歷朝歷代的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數不勝數。這也使得山西成為了文物走私和犯罪的重要省份。
而山西在追繳文物方面,是抱著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嚴懲罪犯,讓那些文物回歸真正的歷史。感謝山西,感謝你的閱讀!
G.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的第一批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64件(組)珍貴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文物出國(境)展覽呈現出日益繁榮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損害的可能性,對文物的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對此,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確定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重要文物共64件(組)。
此目錄出台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第六章第四十九條,即「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禁止出境展覽。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的目錄,由國務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公布。未曾在國內正式展出的文物,不得出境展覽。」 2012年6月26日,中國國家文物局網站上發布「關於發布《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的通知」一文,全文如下:
文物博函〔2012〕13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局(文化廳):
為加強我國珍貴文物出境展覽的管理,切實保證文物安全,2002年,我局公布了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64組一級文物名單。隨著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文物出境展覽也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文物遭受損害的可能性,對文物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為適應文物出境展覽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切實保證珍貴文物尤其是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安全,我局現發布《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其中37件(組)一級文物自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
附件: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
國家文物局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序號 名稱 收藏單位 備 注 青銅器類 1 商子龍鼎 中國國家博物館 2 商四羊方尊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38年湖南寧鄉月山鋪出土 3 商龍紋兕觥 山西博物院 1959年山西石樓桃花庄出土 4 商大禾方鼎 湖南省博物館 1959年湖南寧鄉出土 5 商銅立人像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2號祭祀坑出土 6 西周天亡簋 中國國家博物館 7 西周伯矩鬲 首都博物館 1975年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251號墓地出土 8 西周晉侯鳥尊 山西博物院 1992年山西曲沃北趙村晉侯墓地114號墓出土 9 西周害夫簋(夫音同胡)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1978年陝西扶風法門鎮齊村出土 10 西周逨盤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2003年陝西眉縣楊家村窖藏出土 11 春秋越王勾踐劍 湖北省博物館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出土 12 戰國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館 13 戰國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 南京博物院 1982年江蘇盱眙南窯庄出土 14 西漢詛盟場面貯貝器 中國國家博物館 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15 西漢彩繪人物車馬鏡 西安博物院 1963年陝西西安紅廟坡出土 16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陶瓷類 1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魚紋盆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5年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 2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舞蹈紋盆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73年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出土 3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貼塑人紋雙系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74年青海樂都柳灣墓葬出土 4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網紋船形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8年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 5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彩繪蟠龍紋陶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第3072號墓出土 6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人形雙系瓶 甘肅省博物館 1973年甘肅秦安邵店大地灣出土 7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彩陶八角星紋豆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74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 8 吳「永安三年」款青釉堆塑谷倉罐 故宮博物院 1935年浙江紹興出土 9 吳「赤烏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5年江蘇南京趙士崗吳墓出土 10 吳青釉褐彩羽人紋雙系壺 南京市博物館 1983年江蘇南京雨花區長崗村出土 11 西晉青釉神獸尊 南京博物院 1976年江蘇宜興周處家族墓出土 12 北齊青釉仰覆蓮花尊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48年河北景縣封氏墓群出土 13 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 河南博物院 1971年河南安陽范粹墓出土 14 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 天津博物館 15 唐青釉鳳首龍柄壺 故宮博物院 16 唐魯山窯黑釉藍斑腰鼓 故宮博物院 17 唐代陶駱駝載樂舞三彩俑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7年西安鮮於庭海墓出土 18 唐長沙窯青釉褐藍彩雙系罐 揚州博物館 1974年江蘇揚州石塔路出土 19 唐越窯青釉褐彩雲紋五足爐 臨安縣文物管理委員會 1980年浙江臨安水邱氏墓出土 20 唐長沙窯青釉褐彩貼花人物紋壺 湖南省博物館 1973年湖南衡陽出土 21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陝西歷史博物館 1959年陝西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 22 五代耀州窯摩羯形水盂 遼寧省博物館 1971年遼寧北票水泉遼墓出土 23 五代越窯蓮花式托盞 蘇州博物館 1956年江蘇蘇州虎丘雲岩寺塔出土 24 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 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 25 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故宮博物院 26 北宋官窯弦紋瓶 故宮博物院 27 北宋鈞窯月白釉出戟尊 故宮博物院 28 北宋定窯白釉刻蓮花瓣紋龍首凈瓶 定州市博物館 1969年河北定縣凈眾院塔基地宮出土 29 北宋官窯貫耳尊 吉林省博物院 30 宋登封窯珍珠地劃花虎豹紋瓶 故宮博物院 31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南京市博物館 1959年南京印堂村觀音山沐英墓出土 32 元藍釉白龍紋梅瓶 揚州博物館 玉器類 1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賽沁塔拉村出土 2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鉞 浙江省博物館 1986年浙江餘杭反山12號墓出土 3 夏七孔玉刀 洛陽博物館 1975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 4 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 山西博物院 1992年山西曲沃M63墓(晉穆侯次夫人墓)出土 5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 湖北省博物館 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6 西漢「皇後之璽」玉璽 陝西歷史博物館 1968年陝西咸陽漢高祖長陵附近發現 7 東漢鏤雕東王公西王母紋玉座屏 定州市博物館 1969年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 8 西晉神獸紋玉樽 湖南省博物館 1991年湖南安鄉西晉劉弘墓出土 9 元「統領釋教大元國師之印」龍鈕玉印 西藏博物館 雜項類 1 商太陽神鳥金箔片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 2 商金杖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3 戰國包金鑲玉嵌琉璃銀帶鉤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1年河南輝縣固圍村5號戰國墓出土 4 西漢「滇王之印」金印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6年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出土 5 西漢錯金銀鑲松石狩獵紋銅傘鋌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號 名稱 收藏單位 備 注 6 唐龜負論語玉燭酒籌鎏金銀筒 鎮江博物館 1982年江蘇丹徒丁卯橋唐代窖藏出土 7 戰國彩繪樂舞圖鴛鴦形漆盒 湖北省博物館 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8 西漢識文彩繪盝頂長方形漆奩 湖南省博物館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墓出土 9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 湖南省博物館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墓出土 10 吳彩繪季札掛劍圖漆盤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安徽馬鞍山三國吳朱然墓出土 11 吳皮胎犀皮漆鎏金銅扣耳杯(2件)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安徽馬鞍山三國吳朱然墓出土 12 北宋木雕真珠舍利寶幢(含木函) 蘇州博物館 1978年江蘇蘇州瑞光寺塔出土 13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山東省博物館 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 14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象牙雕刻器 浙江省博物館 1977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 15 隋綠玻璃蓋罐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7年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16 隋綠玻璃小瓶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7年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17 漢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5年新疆尉犁營盤遺址墓地出土 18 北魏刺綉佛像供養人 敦煌研究院 1965年甘肅敦煌莫高窟出土 19 北朝方格獸紋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1968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99號墓出土 20 北宋靈鷲紋錦袍 故宮博物院 1953年新疆阿拉爾出土 21 戰國石鼓(1組10隻) 故宮博物院 22 唐昭陵六駿石刻(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4幅) 西安碑林博物館 1950年原陝西歷史博物館移交 23 宋拓西嶽華山廟碑冊(華陰本) 故宮博物院 24 明曹全碑初拓本(「因」字不損本) 上海博物館 25 唐寫本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 故宮博物院 26 北宋刻開寶藏本《阿惟越致經》(1卷) 中國國家圖書館 27 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30卷) 中國國家圖書館 28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馬球圖(1組) 陝西歷史博物館 29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狩獵出行圖(1組) 陝西歷史博物館 30 唐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圖(1組) 陝西歷史博物館 31 唐永泰公主墓壁畫宮女圖(1組) 陝西歷史博物館 32 戰國簡《金縢》 清華大學 33 戰國郭店楚簡《老子(甲、乙、丙)》 荊門市博物館 34 戰國楚簡《孔子詩論》 上海博物館 35 秦雲夢睡虎地秦簡《語書》 湖北省博物館 36 秦簡《數》 湖南大學 37 西漢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 湖南省博物館
H. 山西省博物院 簡介 急求!!!!!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位於太原市秀美的汾河西畔,佔地168畝,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版。山西博物院的前身為1919年創建權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此後屢次更名。1953年起稱山西省博物館。新館於2001年8月10日奠基開工,2004年竣工,定名為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薈萃了全省文物精華,珍貴藏品約20萬件。其中新石器時代陶寺遺址文物、商代方國文物、兩周時期晉及三晉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戲曲文物、明清晉商文物等頗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