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的類型
① 大地灣遺址文化類型根據時間的早晚共分為幾期類型
大地灣遺址文化類型根據時間的早晚,共分5期類型。
第一期類型又稱為「大地灣內文化」。容它是在渭河流域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第二期類型又稱為「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約6500多年。這里發掘出被稱為「隴原第一村」的較完整的原始氏族村落。
這個村落以廣場為中心,房址以扇形分布,周圍以壕溝環繞,平面為向心式封閉格局,展示了神奇的原始生活面貌。這一期出土了一批絢麗多彩的彩陶,其中有很多藝術珍品,如入情趣盎然的魚紋盆、將造型、雕塑、彩繪藝術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人頭瓶等。
第三期類型稱為「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約5900多年,此時的彩陶藝術達到繁榮階段。線條生動活潑、圖案變化無窮。造型與彩繪的完美結合體現出原始藝術師的精湛技藝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第四期類型稱為「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500多年,此期的聚落由於農業的發展、人口的劇增迅速擴大至整個遺址。
第五期類型又稱為「常山下層文化」,距今約4900多年,這一期可視為仰韶文化向齊家文化演變的過渡性遺址。
② 古人類文化遺址有哪些類型
1、元謀人遺址
元謀人遺址位於雲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元謀人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後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遺址中還出土有雲南馬、劍齒虎、劍齒象等早更新世動物化石,打制石器及炭屑。
2、穿洞古人類遺址
穿洞古人類遺址位於貴州省安順以北26公里的普定縣城郊,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類生活遺跡,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該遺址發掘出人類完整頭骨兩件,哺乳動物碎骨18000件,單個牙齒500多枚,動物化石13個屬或種。出土石制器物20000餘件,骨器1000餘件,以骨錐最多,另有骨鏟、骨針、骨棒等。此外,發現用火遺跡多處。
3、藍田人遺址
藍田人遺址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在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里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里處的陳家窩村兩地。
1963年9月,在陳家窩村厚30米左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1964年5月又在公王嶺紅土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了一個不完整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兩地相距約30公里。
4、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河姆渡鎮河姆渡村的東北 ,距寧波市區約20千米,是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約7000—5000年前)遺址 。
河姆渡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上下疊壓著四個文化層。河姆渡遺址出土陶片達幾十萬片,還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建築遺跡等大量珍貴文物。
5、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1927年開始發掘,洞內曾發現3個完整的頭蓋骨和一些殘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山頂洞人代表一萬多年前新人的類型,是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③ 歷史古跡類旅遊資源有哪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
1、屬性分類 對於旅遊資源的類型,人們有多重劃分方法,但根據各國普遍的做法,旅遊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還有一類是社會旅遊資源。[2]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2、內容分類 游覽鑒賞型: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著名古代建築、遺址及園林、現代城鎮景觀、山水田園、以攬勝祈福為目的的宗教寺廟等為主。 知識型:以文物古跡、博物展覽、科學技術、自然奇觀、精湛的文學藝木作品等為主。 體驗型:以民風民俗、社會時尚、節慶活動、風味飲食、宗教儀式等為主。 康樂型:以文體活動、度假療養、康復保健、人造樂園等為主。 3、性質分類 觀賞型旅遊資源,運動型旅遊資源,休(療)養型旅遊資源,娛樂型旅遊資源和特殊型旅遊資源。 4、其他分類 ◎按傳統旅遊資源觀分類,中國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和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 ◎按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中國旅遊資源包括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和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資源,及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專項旅遊資源。 ◎魏向東版按照旅遊資源基本屬性劃分為三類: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社會旅遊資源 ◎按照旅遊資源質量和級別分類
④ 我國地質遺跡有哪些類型
地質遺跡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屬性等可分為下列6種類型:
(1)標准地質剖面:如內中國最古容老的岩石——遼寧鞍山白家墳花崗岩;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遺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世界奇觀——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等。
(3)地質構造形跡:如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整合遺跡等。
(4)典型地質與地貌景觀:如安徽黃山奇峰;澎湖列島的地形景觀等。
(5)特大型礦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內蒙古白雲鄂博;中國稀有金屬和寶石明珠——新疆阿爾泰偉晶岩;黑龍江大慶油田等。
(6)地質災害遺跡:如遼寧大連金石灘震旦系——寒武系地層中的地震遺跡;河北唐山地震遺跡;雲南東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⑤ 簡述江浙地區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文化的類型、特徵
江浙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就是馬家濱文化馬家浜文化分布馬家浜文化因浙江嘉興縣馬家浜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區,包括浙江吳興邱城、桐鄉羅家角、江蘇吳縣草鞋山、常州圩墩等遺址。墓葬盛行俯身葬,有些屍身頭骨用陶器覆蓋。
馬家浜文化簡介1961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蘇省古遺址調查中在江陰護城河北岸發現一處古文化遺址。遺址面積東西長近300米,南北大部疊壓在黃淤土之下,己暴露的最寬處約30米,文化層距地表深約1米左右。遺址西部發現紅燒土塊和墓葬。出土有石斧、石錛和表面施紅色綵衣的紅砂陶鼎以及陶缽等遺物,屬於馬家浜文化。而後來在江陰石庄鄉高城墩也出土有紅陶鼎足、紅陶殘片等馬家浜文化的遺物,這些都證明了6000多年以前的江陰已經出現了最早的原始聚落。馬家浜文化時期,江陰的原始先民處在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期,這個時期,先民們開始使用磨製石器,開辟農田,種植水稻,並燒制陶器,過著以稻作農業為主,兼營家畜飼養和魚獵的經濟生活。江陰地處濱江,草木豐茂、氣候溫暖濕潤,先民大多選擇在高爽的崗地上營建旁屋,周圍有水塘、河流等水源。當時用來蓋房子主要是竹、木、草和泥巴。擋風避雨的家有了,先民門也開始定居下來。當時的先民已開始了最早的男耕女織。水稻開始在這片土地上出現。男人們不只是捕魚打獵,而是開始用經過簡單打磨後的石斧,石錛等原始農具種植水稻,而女人們除了採集核桃、杏、梅、菱角等野生植物,也開始學會利用野生葛纖維紡紗織布,做成衣裳,到後來崧澤文化的遺存江陰周庄龍爪墩遺址出土的陶紡輪就證明先民們已掌握了最原始的織布技術。而這個時期,作為農業的副業,家畜飼養業也開始出現了,先民們開始飼養豬、狗和水牛。制陶業是當時婦女從事的一項重要手工藝,她們用手制的方法,燒製成夾砂陶和泥,下面生火,用來燒煮食物。當時的陶器製作還較原始,火候較低,陶器表面大多素麵,極少裝飾。編輯本段馬家浜文化的特產馬家浜文化時期,先民們已製造出玉(),呈圓形,周邊有一缺口,用以夾在耳邊作為婦女的裝飾,稍晚又出現了玉璜。玉磺呈半環形,兩端各鑽有小孔,可系繩掛於胸前作為飾品,可以推測,那個時候,先民們已有了一種朦朧的愛美的意識。
⑥ 人類歷史文化遺址類型有哪些
國內的有:長城、明清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敦煌莫高窟、布達拉宮,承德避暑山莊、蘇州園林、平遙古城
國外的有:帕特農神廟、埃及金字塔、雅典以及雅典衛城、
⑦ 大溪文化的遺址類型
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大溪文化遺址,屬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的時期,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象徵之一。位於三峽庫區巫山縣境內的遺址,是中國大溪文化最早的發現地,也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
大溪文化初步可分為兩個地區類型。 長江沿岸的鄂西川東地區,如大溪、紅花套、關廟山等 地的遺存,可稱為大溪類型。長期多夾炭陶,夾砂陶比 例始終很小,白陶也很少。圈足盤、陶簋多見,典型器 有彩陶筒形瓶。圈足上盛行各種成組的戳印紋。
大溪文化以大溪類型為例,可歸納為3期。早期:夾炭紅陶最多,戳印紋簡單、細小,彩陶極少,以折肩圈足 罐、三足盤、鼓形器座等為代表。中期:戳印紋發達,彩 陶興盛,常見內折沿圈足盤、簋、高把豆、折腹盆、曲 腹杯、筒形瓶等。晚期:泥質陶占絕對優勢,灰陶和黑 陶劇增,有細頸壺、折斂口圈足碗等。
⑧ 人類文化遺址類型有哪些,從四個方面舉例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甘肅敦煌莫高窟
山東泰山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專精神文化的屬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
長城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
⑨ 趙寶溝文化類型遺址有哪些
趙寶溝文化類型遺址有:敖漢旗新惠鎮東北高家窩鋪鄉趙寶溝村北遺址;興隆窪文化遺址西南的小山遺址;敖漢旗燒鍋地遺址、南台地遺址等。
⑩ 西部細石器文化遺址有哪三種類型的
西部細石器文化遺址有洞穴、岩棚和露天遺址,既有工具制場,也有短期棲息營地。南部的石片石器文化系統則是從中期石片石器文化發展而來的,且分布得也很廣泛。該文化中細石器工具很少,主要以石片石器為其特徵。值得注意的是在它的一些晚期遺址的洞穴、岩棚里發現了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