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庄的戰爭遺址
1. 台兒庄大戰紀念館的重大意義
歷史教育著人們,人們不敢忘卻歷史,作為弘揚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已經肩負起昭示歷史,激勵當代,教育後人,開拓未來的神聖使命。
偉績垂青史 豐碑勵後人-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巡禮
① 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古運河畔的台兒庄大戰紀念館,是台兒庄人民自力更生,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初期最輝煌的勝利--震驚中外的台兒庄大戰而建立的一座紀念性豐碑。
台兒庄大戰紀念館佔地3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由展覽館、影視館、全景畫館等組成。館前38級漢白玉大理石台階告訴人們,它所紀念的那場震驚中外的台兒庄大戰,發生在1938年;館中24根雄偉的立柱支撐著白色的天棚告訴人們,中華民族頂天立地,永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館頂碩大的圓球結構建築體告訴人們,這場大戰是舉世矚目的壯舉;館東外壁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飾物,以宗教的神聖告訴人們,莫忘「數萬條健兒,在這里做了國殤……(臧克家詩句)」;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的館名,鑲嵌在天棚的前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撰文、全國書協主席權希軍書寫、張愛萍將軍題名、用一方巨大的黑色大理石雕刻成的「台兒庄大戰紀念碑」矗立在館前廣場上……
沿館前38級台階拾級而上,依次步入展覽館的3個展廳和全景畫館,600多件珍貴文物史料和集聲、光、塑、形及氣勢恢弘的畫面於一體的巨幅全景畫,把當年那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與慘烈,生動地再現在世人的面前―― 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北平淪陷,華北淪陷,上海淪陷,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日軍長驅直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在這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光輝旗幟,點燃了全民族同仇敵愾奮起抗戰的熊熊烈火。1938年春,當日本侵略軍坂垣征四郎和磯谷廉介2個精銳師團3萬多人兩路夾擊,企圖向戰略要地徐州進逼,進而攻佔武漢之際,我抗日軍民10萬之眾,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指揮下,在魯南重鎮台兒庄義無反顧地築起「血肉長城」,用大刀片、手榴彈,同用飛機、大炮、坦克車和毒氣彈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展開了殊死的搏鬥。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逐房逐巷爭奪的肉搏戰,每戰都是英勇頑強、前赴後繼、悲壯慘烈、氣吞山河!台兒庄,成了血與火的海洋!
在這血與火的海洋中,台兒庄城內陣地頻頻告急,一度失陷四分之三。此時,與日軍展開正面作戰的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下達了「誓死抵抗日軍,我們要用血肉來填敵人的炮火」的命令。我守城將士在31師師長池峰城將軍的率領下,毅然決然地破釜沉舟,炸斷了運河浮橋這一唯一退路,組成敢死隊,扔掉了「重賞勇夫」的現大洋,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從1938年3月23日黃昏日軍七、八千發炮彈在台兒庄內炸響,到1938年4月7日日軍的全線潰逃,歷時半月的血戰,我軍共殲敵11984人,俘敵719人,繳獲步槍1萬余支、機槍913挺、大炮127門、戰車40輛,擊毀敵機3架。我3萬將士為國捐軀!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台兒庄大戰!它的勝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決心和必勝的信心,徹底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和「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狼子野心。「台兒庄區區之地,經此一役之後,幾成民族復興之象徵」,成了中華民族的「揚威不屈之地」。 台兒庄大戰紀念館的建設動議於1985年8月29日在台兒庄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座談會」上,經中宣部批准於1986年3月大型彩色故事片《血戰台兒庄》開拍之後。在「東方風來滿眼春」的1992年的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開幕之日奠基,竣工於台兒庄大戰勝利55周年的1993年4月8日,並於這天隆重舉行了開館典禮和台兒庄大戰勝利5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等國家、省、市領導人和當年參戰將士及其親屬、子女代表,世界各地專家、學者、記者等數百人應邀出席。
此後,台兒庄區又一鼓作氣,修復了清真寺、中正門、火車站等大戰遺址,建成了台兒庄大戰全景畫館,改建擴建了台兒庄革命烈士陵園。其中,台兒庄大戰紀念館相繼於1996年9月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6月10日,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0年又被全國僑聯命名為「世界華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列入全國紅色旅遊基地開發項目)…… ⑤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及其全景畫館的建成在海內外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1993年4月8日開館10年來,累計接待海內外各界參觀者2000多萬人次,其中國際友人10萬人次、港澳台胞13萬人次,吳官正、程思遠、彭佩雲、胡繩、賀敬之、張之秀等領導人100多人次,喬羽、唐柯、浦克、周而復、彭清一、王仁、崔永元等著名人士1000多人次。所有觀者觀後,無不感到鼓舞和振奮。著名詞作家喬羽激情澎湃地寫下了他十大代表作之一《台兒庄小唱》,抒發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豪邁情懷。就連日本友人參觀之後也紛紛留言、捐贈或敬獻花籃,對當年日軍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深表遺憾,希望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千萬別讓悲劇重演!
2. 台兒庄戰役的時間、地點、簡要過程和歷史影響
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19384月15日結束。
地點是以山東棗庄台兒庄為中心的魯南區域。
過程:1938年3月14日,日本磯谷師團發動攻擊。3月18日,日軍磯谷師團瀨谷支隊攻陷滕縣後,當晚攻佔臨城(今薛城),於20日攻佔韓庄。
日軍遭到布防於運河沿線的我第52軍鄭洞國第2師的阻擊;另一部福榮大佐的第63聯隊沿臨趙(墩)鐵路於18日攻佔棗庄,20日攻佔嶧縣城,矛頭直指台兒庄。
3月20日,日軍向台兒庄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第20軍團軍團長湯恩伯參謀長封裔忠率部讓開津浦鐵路正面,轉入蘭陵及其西北雲谷山區,誘敵深入,待機破敵。
24日,堅守台兒庄北門的186團1營在王震團長和姜常泰營長的指揮下頑強抵抗,並在城北門外與日軍展開白刃戰。
4月7日凌晨1時,中國軍隊吹響了反攻的號角,以孫連仲第2集團軍為主組成的左翼兵團和以湯恩伯第20軍團為主組成的右翼兵團在台兒庄及其附近地區大舉反攻。激戰4天,日軍殘部於7日向嶧城、棗庄撤退。
影響:1、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堅持抗戰的決心。
2、壓制了日軍的氣焰,打擊了日本的侵略勢力。
3、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並為爭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條件。
(2)台兒庄的戰爭遺址擴展閱讀:
台兒庄戰役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
戰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征、池峰城、王銘章等抗日將領指揮。戰役期間,中國抗戰最高統帥蔣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視察、督導、調配兵力。
其中第一次,蔣介石在台兒庄戰斗最激烈的時刻親赴台兒庄南站觀戰,並親自勉勵池峰城,前線將士因而士氣大振,大大增強了前線將士的戰鬥力。
3. 台兒庄是不是二戰遺址
台兒庄大戰遺址不能叫台兒庄遺址,因為今天台兒庄還存在。台兒庄大戰遺址旅遊區由當時大戰最為激烈的幾處戰斗場所組成,包括殘存的建築物及在遺址上復建的原建築物,如清真古寺、中正門、火車站、新關帝廟及新建的台兒庄大戰紀念館等。主要以人文景觀為主,參觀遺址使遊客深刻體會到當時激戰時的場景,激發遊客的愛國熱情及民族自豪感。
4. 求台兒庄戰役的簡介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
中國軍隊和日軍在山東嶧縣台兒庄(今屬棗庄市)一帶進行的戰役。
3月23日,第二集團軍第三十一師在泥溝車站與日軍發生遭遇戰,台兒庄戰役開始。傍晚,日軍追擊中國軍隊第十一師一八五團到南洛。被伏兵所阻。24日,敵軍進至劉家湖後繼續南犯,突擊台兒庄城東北,被守軍一八六團全殲200餘人。25日,日軍進攻南洛。一八五團主動出擊,三營營長高鴻立率全營士兵與敵拼殺,誓奪敵炮。敵1000餘人配以20餘輛坦克向高營猛撲。團長王郁彬率一、二兩營趕來增援,血戰兩晝夜,王郁彬、高鴻立負傷。27日,日軍攻破台兒庄北門。中國守軍第三十一師與敵在庄內展開拉鋸戰,雙方傷亡甚重。日軍不斷增加兵力,從嶧縣調來增援部隊4000餘人。
28日,日軍攻入台兒庄西北角,謀取西門,切斷中國守軍第三十一師師部與庄內的聯系。該師師長池峰城指揮所部以強大炮火壓制敵人,並組織數十名敢死隊員,與敵肉搏格鬥。湯恩伯軍團關麟征第五十二軍和王仲廉第八十五軍在外線向棗庄、嶧縣日軍側背攻擊。29日,日軍瀨谷支隊再以兵力支援,並佔領了台兒庄東半部。31日,中國守軍將進入台兒庄地區的瀨谷支隊完全包圍。是時,坂本旅團由臨沂轉向台兒庄馳援,到達向城、愛曲地區,側擊第二十軍團。該軍團即命第五十二軍和剛到的第七十五軍圍攻坂本支隊。激戰數日,予日軍以重創,使其救援瀨谷支隊的計劃落空。
5. 台兒庄戰役發生在哪裡
發生在山東。
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台兒庄戰役的起版止時間有權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戰斗最慘烈時,在他們之前進城的東北軍一個營的戰士全部犧牲了,而他所在的連145人,到戰役結束時,包括林明在內,只剩下18人。
日本人要王銘章投降,他堅決不肯,兵盡糧絕之時,援軍未到,砸毀電台,親自上西北城牆,指揮警衛連一個排進攻西門城樓,該排全部陣亡,決定到西關車站繼續組織防守,腹部中彈,並再次負傷,用手槍飲彈殉國。當時滕縣縣長周同知道後,從城牆跳下,陪同殉國。
6. 歷史上著名的「台兒庄戰役」的發生地台兒庄位於哪個省境內
山東棗庄
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台兒庄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版種說法,一般權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7. 台兒庄戰役大幕的拉開源於什麼戰爭
北線西路日軍南下如此迅速,是韓復榘放棄濟南造成的惡果。李宗仁為內了阻止北線西路日軍的進容攻,確保徐州地區的安全,曾於2月10日命令第3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指揮所屬部隊向運河以東推進,襲取濟寧。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孫桐萱原來是韓復榘的部屬,韓復榘接連放棄濟南、泰安、大漢口、濟寧等地,數天之內,山東大片領土被日軍佔領,他感到憤慨。根據李宗仁的作戰部署,孫桐萱指揮第22師強渡大運河,攻入濟寧城,與日軍在濟寧城內展開了激烈的奮戰。但是,由於日軍及時得到增援,第22師遭到重大傷亡,被迫於2月17日晚撤退到運河西岸。中國軍隊未能奪回濟寧,日軍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19日,日軍攻陷安居鎮。22日至24日,相繼猛攻第55軍和第12軍防守的陣地。25日,佔領杏花村陣地。連日作戰,第3集團軍雖然殲滅日軍1000多人,但未能實現奪回濟寧的意圖,部隊傷亡3000多人,磯谷廉介指揮的部隊不斷向南推進,兵臨滕縣城下。
3月14日,日軍進攻滕縣,一場悲壯的滕縣保衛戰,拉開了台兒庄戰役的大幕。
8. 台兒庄戰役是在哪裡
台兒庄區為山東省棗庄市轄區。位於山東省南端,毗鄰江蘇徐州。2012年,全區總面積專538.5平方公里,轄5鎮屬1街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11個行政村(居),總人口31萬人。
1938年春的台兒庄大捷,使台兒庄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的名城,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2008年恢復重建的台兒庄古城,是世界上二戰遺存最多的地方,是中國運河文化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國民居建築博物館,是單漿搖遍全城的東方古水城。2009年被國台辦確定為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2011年榮膺"十大齊魯文化新地標"榜首。
如果滿意,求採納。
9. 台兒庄戰役在哪 台兒庄戰役敵我傷亡多少人
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台兒庄戰役國軍總指揮
第五戰區第2集團軍司令孫連仲,字仿魯,河北雄縣人,。抗日戰爭爆發後,26路軍又改建為第2集團軍,孫連仲仍任總司令。
第五戰區第59軍軍長張自忠
第五戰區第30軍軍長田鎮南
第五戰區第52軍軍長關麟征
第五戰區第31師師長池峰城
第五戰區作戰部參謀長 封裔忠
第五戰區第122師師長王銘章
王銘章將軍,字之鍾,四川新都太興場人,一八九三年七月四日生。在台兒庄戰役中為國捐軀。
國軍敢死隊隊長,一線戰地指揮官 仵德厚
仵德厚(1910-2007)陝西三原人,時任第30軍30師88旅176團第三營營長,敢死隊隊長。
在歷時近半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殲滅日軍1萬餘人。它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必勝信心。
另有數據稱日軍傷亡11984名,此數據源自1938年6月,日本華北方面軍參謀部第三課對台兒庄戰役前後日軍傷亡的一個統計,第5、第10師團合計傷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師團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戰死1281人,受傷5478人,第10師團3月14日至5月12日戰死1088人,受傷4137人。
中共《新華日報》1938年4月7日、8日報道殲敵萬餘人,日方數據為傷亡11984人。史界如孔蘊浩先生則認同《新華日報》數據,認為台兒庄一戰中方「取得殲敵萬餘人的戰果」,而整個魯南地區,「日軍死亡的人數超過16000人」。
10. 台兒庄大戰紀念館的建設歷史
台兒庄,地處蘇魯交界,為山東南大門,徐州之門戶,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橫貫全版境,自古是南北漕運樞紐,權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史為兵家必爭之地。
1938年發生震驚中外的台兒庄戰役。台兒庄大戰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繼平型關大捷後的又一重大勝利,也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光輝結晶。
1938年春,日軍坂垣師團自膠濟線南下,直逼臨沂,磯谷師團沿台棗支線挺進,欲速取台兒庄以圖徐州貫通津浦。坐鎮徐州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以孫連仲部防守台兒庄,以湯恩伯部在嶧北拊敵之背,在以台兒庄為重心的廣大魯南地區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慘烈戰役。這場戰役,歷經月余,殲敵萬余,創八年抗戰之偉績,揚中華民族之雄威。毛澤東、周恩來都作過高度評價。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每個月打一個較大的勝仗,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周恩來說:「這次戰役,雖然在一個地方,但它的意義卻在影響戰斗全局、影響全國、影響敵人、影響世界!」台兒庄戰役守城指揮官康法如將軍,死於河南省西平縣當地鎮反運動至今沒有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