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游記古郎洞

游記古郎洞

發布時間: 2020-12-21 07:34:14

① 求一篇游記。初中作文600字。急!!!!!!!!!!!!!

一直以來,最愛的景物就是山。愛山的獷野,愛山的秀美,愛山的陡峭。而今日在費縣所見的山,是我從未見過的。你可以想像的到嗎,在那連綿不盡的山群表面,覆蓋著的是數不盡的露天的奇石和聳立其間的樹木,群山之下流淌著碧波盪漾的山澗水,與頭上的藍天相應成輝。是否有一種猶如畫中來的感覺?
在山下,我見到了一種難以解釋的奇觀——指動石。一塊風化億年的巨石竟能被人的一根小小的手指頭晃動。當我看到眼前的這個石頭是如此龐大時,懷疑占據了我的心頭,可當我真正用手指去指它的時候,卻不得不相信了。它的確動了。當然,這並不說明我的力氣大,而是因為一種我理解不了的物理原理。看來真的是「生活處處皆學問」。
登山是一件愉快的運動,雖然它很耗費體力。但不得不承認,登山運動鍛煉人的勇氣和膽量。烈日當頭的感覺真的不好受,而且我有點太相信自己的體力了。眼前的這座「石山」看起來似乎並不很高,可真正攀登起來真不比其他高山容易。有的地方僅能單行通過,有的地方需要個子稍高一些的人蹲著慢慢走過,有些地方的台階是與地面成水平的,這就為登山者帶來了許多困難,但同時又帶給人刺激與驚險的精神上的享受。剛走到半山腰,我已累得氣喘吁吁了,不得不坐在一塊光滑的山石上小憩一會兒。但這點困難怎能阻擋的了我前進的腳步,我們又開始向山頂進發。終於,在不停歇的腳步中我們來到了山頂,此時我已是體力透支,滿頭是汗了。站在山頂,真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眺望遠方,看到的是高高矮矮,起伏不定的青山。呼吸著山中的新鮮空氣,彷彿身上的每根神經都變的放鬆起來。也許,這就是登山的樂趣所在。
青山,綠水,這些大自然的產物,帶給了我們視覺上的享受和身心上的放鬆……

② 游記 600字

泰山游記
前兩天休息,經過一路的顛簸,我有幸來到了歷史悠久的泰山。想必大家都知道,泰山可謂是「五嶽之首」、「中國第一山」,是歷史上唯一由皇帝封禪的名山。

從中天門下車出發,一路風光無限好,回味又留戀。

開始攀登的時候,路平坦而狹窄,只能容三人肩並肩走過。忽然,聽見有鳥撲翅的聲音,將靜寂的環境瞬間打破,大家抬頭仰望,一隻大鳥飛了起來,在天空中盤旋。「嘩啦啦……」我聞聲望去,原來是一條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將手放在水中,水是那樣溫和、舒服、像媽媽的手扶摸著你,使我完全陶醉。忽然感到一絲清涼,使我從陶醉中蘇醒。噢!是習習微風吹過,帶著山泉的清氣,讓自己回味無窮,給人一種大自然安逸靜美的享受。路邊的松柏傲然挺立,與藍天、白雲、鳥兒組成一幅自然工筆畫,叫人贊嘆不已。

「這是什麼呀?」我隨著小女孩的叫聲望了過去,原來是著名的「五大夫松」。因為正是早春,天氣冷,松樹沒有蒼翠的外衣,只有褐色的枝幹,張牙舞爪,像鬼爪一般,它的形態各異引來了不少遊客,並在這里照相留念。

我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了十八盤。「快十八、慢十八,不快不慢又十八」,十八盤確實名不虛傳。陡峭的山路讓人心驚膽寒,不敢向前,唯恐跌倒,唯恐被別人落下,但是有了家人的支持,有了登上南天門的願望,有了必勝的信心,我努力向上攀登,腳累了,就四肢並用;腿疼了,就用挑山工的走法——斜著向上走……無意間,我懷顧周圍,發現要登上泰山頂上的人可真不少,有拄著拐杖的老人,有活蹦亂跳的小孩,有三五成群的一家人,有三三兩兩的少年郎……看到這么多人,我不禁感嘆道:「泰山的雄偉與它特有的魅力確實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眼看就要登上南天門了,我邊走邊望著南天門,彷彿它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向上前進的目標。終於,我攀登上了南天門,心裡無比的興奮。

轉眼間,我們又來到了天街,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店,食品,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但是,我還是被泰山的美好風光吸引了。站在天街上,望著古式的大門,望著圍繞身邊的雲霧,就彷彿置身與天庭一般。再望望山下,雲霧繚繞,有的一片一片,如千里棉絮;有的一望無際,如汪洋大海,山峰直插雲霄,敢戲白雲,有如浮在海面上的蓬萊仙島……每一座山峰,每一片雲霧都彷彿在細細低語,都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畫,一首優美的散文詩。

途徑碧霞祠後我繼續向泰山的最高點發起「進攻」。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我來到了玉皇廟,見到了海拔1545米的——玉皇頂!我高興極了,歡呼著,跳躍著,對著山下大聲呼喊「我到玉皇頂了!」與此同時,爸爸舉起了照相機,只聽「咔嚓「一聲,將這歡樂時刻永遠留下……

我低頭遠眺,許許多多的山峰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那麼矮小。我終於明白了爸爸常說的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時,我看到了無數把銅鎖,有長鎖,有小鎖……各種各樣的鎖不計其數,都被一條鐵鏈連了起來,圍繞在玉皇頂的周圍。爸爸說這叫「同心鎖」,也叫「連心鎖」,是人們祈福的象徵。我也買了一把長長的銅鎖掛在上面,哀悼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學生,祈福災區的人民能重建美好家園,從失去親人的陰影中早早走出來。

時間在流逝,我們雖然回到了家鄉,可心卻還在泰山,還在回想著那一個個美好的瞬間,那一幅幅美好的畫卷……

耕樂堂的根雕
同里退思園作為一個旅遊勝地,吸引了許許多多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也來到了這個馳名中外的古鎮,終於領略到了這個以古樸著稱的江南小鎮的風貌。
我們一路游覽了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耕樂堂。園中彎曲長廊,小橋流水別有一番韻味。但最讓我印象深刻、難以忘卻的卻是耕樂堂的根雕。
一進耕樂堂,我立刻被一個巨大的雕塑吸引住了:一個人在攀登高峰。那種勇往直前的精神強烈地傳達給每個觀賞者,我一看它的名字叫「攀」,果真如此貼切。更讓我驚訝的是它居然是用樹根雕成的。再看左邊,一頭雄獅龐大的身體,「毛發」一直拖到了地上,嘴巴張得大大的,像是在大聲吼叫。右邊有兩只雄鷹彷彿正要振翅飛翔。
踏著木質的地板我們來到了樓上。在琳琅滿目的根雕作品中我居然找到了我的生肖「豬」,這頭豬好可愛,圓圓的頭,長長的鼻子,又粗又壯的大腿走在「街」上,真惹人喜愛。走廊的盡頭還有一盆蠟梅花含苞待放。我正奇怪:這兩天怎麼會開梅花呢?走近一看,原來也是根雕,真是栩栩如生,差一點以假亂真,把我給「蒙騙」了。
「七分天成,三分雕琢」,在這些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我發現作品大多都是在天然的樹根上進行巧妙的雕琢,就給一塊普通的樹根賦予了生命,如此巧妙的構思,精妙的手法讓我嘆為觀止。
同里之游讓我流連忘返,這些精美的根雕更讓我思緒萬千,我覺得美需要人們去發現,去創造。而我們必須要不斷努力,加倍勤奮,善於發現,勇於創造,才能獲得成功。
2.游恩施土城
恩施土司城為仿古土家族建築群落,來到這里,我感到真高興。
一進門,我和妹妹像出籠的小鳥,飛快向前奔。不一會,我們來到了門樓,只看見一座大橋架在碧綠的湖水上,上面還有一個亭子,飽含著詩情畫意。
下了亭,隨著寬大的道路,來到九進堂,裡面有吊腳樓,還放著漆黑的背簍等農具。不僅這,瞧,「恩施春夏秋冬日,澤有東西南北人」優美的對聯伴隨我們來到「長城」進口。
遠看長城,像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隨著悅耳的鍾聲,我們邁著輕快的步子,終於到了鍾樓,接著遊玩了草亭、群芳亭等美麗的風景區。一會兒就到了卧虎索橋,聽別人說,索橋十分驚險,走上去還一搖一擺,我心裡有些害怕,便以碎小的步子向前移動,慢慢地心裡覺得一點都不害怕,鼓起勇氣向前走。
走過索橋,便來到六角亭,然後向劃船池飛奔而去。
來到劃船池,我們幾個小孩子一下子跳進船艙,用力蹬踏板,船緩緩行動了,我們拿起漿,使勁地劃,船隨著山勢,左一彎,右一轉,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開一幅絕好的風景畫。
船靠了岸,下了船,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美麗的土司城。

一直以來,最愛的景物就是山。愛山的獷野,愛山的秀美,愛山的陡峭。而今日在費縣所見的山,是我從未見過的。你可以想像的到嗎,在那連綿不盡的山群表面,覆蓋著的是數不盡的露天的奇石和聳立其間的樹木,群山之下流淌著碧波盪漾的山澗水,與頭上的藍天相應成輝。是否有一種猶如畫中來的感覺?
在山下,我見到了一種難以解釋的奇觀——指動石。一塊風化億年的巨石竟能被人的一根小小的手指頭晃動。當我看到眼前的這個石頭是如此龐大時,懷疑占據了我的心頭,可當我真正用手指去指它的時候,卻不得不相信了。它的確動了。當然,這並不說明我的力氣大,而是因為一種我理解不了的物理原理。看來真的是「生活處處皆學問」。
登山是一件愉快的運動,雖然它很耗費體力。但不得不承認,登山運動鍛煉人的勇氣和膽量。烈日當頭的感覺真的不好受,而且我有點太相信自己的體力了。眼前的這座「石山」看起來似乎並不很高,可真正攀登起來真不比其他高山容易。有的地方僅能單行通過,有的地方需要個子稍高一些的人蹲著慢慢走過,有些地方的台階是與地面成水平的,這就為登山者帶來了許多困難,但同時又帶給人刺激與驚險的精神上的享受。剛走到半山腰,我已累得氣喘吁吁了,不得不坐在一塊光滑的山石上小憩一會兒。但這點困難怎能阻擋的了我前進的腳步,我們又開始向山頂進發。終於,在不停歇的腳步中我們來到了山頂,此時我已是體力透支,滿頭是汗了。站在山頂,真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眺望遠方,看到的是高高矮矮,起伏不定的青山。呼吸著山中的新鮮空氣,彷彿身上的每根神經都變的放鬆起來。也許,這就是登山的樂趣所在。
青山,綠水,這些大自然的產物,帶給了我們視覺上的享受和身心上的放鬆……

③ 百丈山記翻譯及原文

原文:

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左控垂崖,壘石為磴,十餘級乃得度。山之勝,蓋自此始。

循磴而東,即得小澗。石樑跨於其上。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聲濺濺然。度石樑,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後臨石池,風來兩峽間,終日不絕。門內跨池又為石樑。度而北,躡石梯,數級入庵。庵才老屋數間,卑庳迫隘,無足觀。獨其西閣為勝。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南與東谷水並注池中。自池而出,乃為前所謂小澗者。閣據其上流,當水石峻激相搏處,最為可玩。乃壁其後,無所睹。獨夜卧其上,則枕席之下,終夕潺潺。久而益悲,為可愛耳。

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台。下臨峭岸,深昧險絕。於林薄間東南望,見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數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噴霧,目光燭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台當山西南缺,前揖蘆山,一峰獨秀出,而數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日薄西山,餘光橫照,紫翠重迭,不可殫數。旦起下視,白雲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台東徑斷,鄉人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於其東,水旱禱焉。畏險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

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游之。既皆賦詩以紀其勝,余又敘次其詳如此。而其最可觀者,石磴、小澗、山門、石台、西閣、瀑布也。因各別為小詩以識其處,呈同游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翻譯:

登上百丈山三里來路,向右邊俯視,是又深又險的山溝,路的左邊靠著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壘起來的石磴,上了十幾個台階才過去了這段險區。百丈山的勝景,從此開始了。

順著石磴往東走,遇到一條小澗。一座石橋橫跨在它上面。兩旁都是蒼青色的藤條和古老的樹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沒有一點熱氣。澗水全是清澈見底,從高處流下來,發出「濺濺」的聲響。走過石橋,沿著兩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門。有三間小房子,連十來個人也容納不下來,但是前面可以俯視澗水。大門的後面臨著石池,風從兩旁的山峽間吹來,整天不斷。大門里邊,又有一座石橋橫跨在石池上。過了石橋往北走,踩著石梯,上幾級就到了尼姑庵。尼姑庵僅有幾間舊房子,房子又矮又窄,沒有什麼值得觀看的地方。只有西閣美好。溪水從西面山谷中順著裂縫從西閣下面象箭射一般飛奔流出,向南與東面山谷中的水一塊注入石池中。水從石池中再流出來,就形成了前面所說的那條小澗。西閣座落在它的上游,在激流和峻石相搏擊的地方,最值得欣賞。後面是一座石壁,沒有什麼可看的。一個人晚上躺在西閣裡面,枕頭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越聽得時間長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

從寺院的大門出來往東走十來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臨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極其險峻。從草木叢生的地方向東南望去,見一瀑布從前面的岩穴中噴涌而出,又從幾十尺的高空中投下來。濺起的水沫象散落的珍珠,又象噴射的霧氣,被陽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正眼去看。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處,它的前面對著蘆山,有一座特別秀麗的山峰出現在眼前,而遠近幾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巒也都一個個清清楚楚地呈現在眼前。太陽迫近西山了,餘光橫射過來,紫色和翠綠色重重疊疊,數也數不完。早晨起來往山下望去,白雲鋪滿平野,就象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濤一樣。而遠遠近近從雲中露出來的山峰,都象來來往往飄飛浮動一樣,有的湧出,有的沉沒,轉眼之間千變萬化。石台往東的小路斷絕了,當地的人鑿出些僅能容下腳的石磴來通過,並在東面建了一座神祠,遇到水澇或旱災就到那裡去祈禱。害怕危險的人有的就不敢過去。而山上可觀賞的景緻,到這里也就沒有了。

我同劉充父、劉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到這里來游覽。已經把山上的勝景都寫詩記述過了,我又按照次序這樣詳細記述下來。山上最值得觀賞的地方是石磴、小澗、寺院大門、石台、西閣和瀑布。因此分別作了短詩來描述這些地方,並呈送給了一同來游覽的人。現在又寫了這篇游記,用它來告訴那些想去游覽而未能去的人。


④ 游記的作文

[游記的作文]
威海真是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最讓我懷念的還是在海上玩耍時的情景,游記的作文。我劃船時的幸福和自豪至今難忘。我們看到的大海波瀾壯闊,滔山浪谷、雷擊霆碎,有著一種吞天沃日之勢,真是變化多端,一會兒像是脫韁的野馬,一會兒又像是溫順的綿羊。沙灘上有一隻只貝殼,我把這些貝殼當作了大海送給我的見面禮,我愛這里的大海,更愛海里的這些貝殼。海中有許多動植物,比如:鯊魚、蝙蝠魚、海豚、海藻等,它們都在盡職盡責的保護著大海。啊!多麼美呀!我與爸爸手牽著手的在海里玩耍,我想到大海里游泳,可是差點被海水淹沒,幸虧爸爸一把抓住了我。我愛這里的大海!沈佳禹今天早晨,我們幾個小夥伴沐浴著金色的陽光,迎著晨風,興致勃勃地穿過馬路,跨過金桂僑,來到了風景秀麗的鎮棉公園。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條碧綠的好像一塊綠寶石似的小河。河裡倒映著一座座高樓大廈和美麗的柳樹。瞧,河邊柳樹像婀娜多姿的少女正在梳理自己的秀發呢!看,那綠茵茵的草坪好像一塊綠地毯。枝繁葉茂的樹上數不盡的知了正在不停的鳴叫,好像在大合唱,又好像在說:夏天真美好,夏天真美好……這兒簡直成了知了的天堂。我們沿著石徑小路來到水池邊。水池清澈見底,小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在池中央,有一個白白胖胖的娃娃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他揮動著魚竿釣上了一條又肥有大的鯉魚,紅色魚鱗在陽光下金光閃閃。在池中,又一座小巧玲瓏的石拱橋,橋欄上刻著許多波浪似的花紋,就像一條玉帶系在水池中。池邊綠油油的迎春花枝條,倒垂下來像飛流直下的瀑布。水池邊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他們有的像在報曉的公雞,有的像騰雲駕霧的蛟龍,有的像撒腿狂奔的雄獅,還有得像仰天長嘯的老虎……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接著我們來到了摺尺形的長廊,一走到裡面就感到十分涼爽,抬頭一看棚頂布滿了密密層層的枝葉,像碧綠的涼棚。穿過長廊,沿著平整的水泥路我們來到了清心亭,那亭子像一頂大傘,又六根圓柱支撐著亭頂。兩根柱子上寫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對聯。涼亭頂端內雕刻著的精美圖案栩栩如生,有龍鳳呈祥,有鴛鴦戲水,有孔雀開屏,鳳凰歡叫。亭子的橫樑上雕刻著四季常青的松柏,千姿百態的菊花,修長蒼翠的竹子,凌寒開放的梅花……這些精美的雕刻令人眼花繚亂。亭子四周有石凳,可供遊人休息。亭子的周圍石榴樹花紅艷艷的開得正艷,美人蕉的花兒像正在燃燒的火焰……公園風景如畫,使我流連忘返。這里說的東山,就是現在的蒙山,素有亞岱之稱,它是山東省的第二高山,有著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初中作文《游記的作文》。星期天,我有幸跟爸爸去了一次這美麗的仙境,體驗了一把小魯的感覺。坐著麵包車,一路顛簸來到蒙山腳下,向上望去我的心涼了半截,這哪是仙境啊,只有幾座小山而已,我無精打采地往上走,突然發現一塊巨大的石頭,遠遠望去,好像一個大大的桃子,上面刻著一個蒼勁有力的壽字,這才有了一點仙氣。我們拾級而上,路越來越曲折,樹越來越茂盛,外面驕陽似火,裡面卻涼爽如秋,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有一座山神廟,遠遠望去,這座廟十分破舊,我們無心觀賞,便繼續向前走。我們來到了九龍潭,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壩,有十層樓那麼高,下面是碧波盪漾的潭水。在大壩的腰部刻著九個栩栩如生的龍頭,九股水流從龍口裡噴射而出,好像九隻巨龍在天空噴雲吐霧。登上壩頂向下望去,神奇的一幕出現了,一條美麗的彩虹出現在半空中,傳說彩虹是神仙們走的橋,是不是神仙要出現了呢?我的心激動的快提到嗓子眼了。九龍潭的上方有一條鋼絲,許多身懷絕技的雜技演員正在上面表演,有高空飛人、空中飛車、天女散花……,一幕幕都驚險刺激,扣人心弦。離開九龍潭,穿過一條小溪,溪中間有一塊大石頭,爸爸說這就是蒙山有名的玉泉枕流,可惜現在不是雨季,我們看不到。前面的路越來越難走了,可是景色也越來越美了,我的腿都酸了,於是就開始手腳並用,我弓著腰,翹著屁股,一級、二級、三級……,汗流夾背,吃力的向上爬著,好不容易爬上白雲岩,站在白雲岩向遠處望去,景色真美呀!連綿起伏的群山層巒疊翠,一個個白色的小山頭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我忍不住對著遠山大喊一聲,山谷里便盪起了迴音,久久不絕。白雲岩有一座千年古剎,裡面供奉著如來佛和他的弟子們。古剎有前面有一個水池,裡面種滿了睡蓮,蓮花開了,只有一朵粉紅的,其它都是白的,宛如一群白衣侍女簇擁著一位美麗的仙子。下了白雲岩,就來到鷹峰奇觀,這是一座神奇的山峰,遠遠望去,好像一隻雄鷹半張著翅膀停在一座大山上,山峰直插雲霄,雄鷹昂首東望,顯得雄偉壯觀。從鷹峰奇觀前行不遠就是東天門,這里就是聞名世界的天然氧吧,是中國空氣最好的地方之一。這里的空氣確實新鮮,我在這里稍稍一停,一身的疲勞全沒了。聽導游說在天然氧吧呼吸一小時,能多活半年呢。前邊的道路豁然開朗,走著走著一座山峰又突現在我的面前,頂峰右側一塊塊巨石就像一隻只烏龜昂首遙望,好像要爬向大海,這就是著名的群龜探海。這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以前蒙山不斷向上長,如果再長就會山崩地裂,為了老百姓的安危,玉帝讓李天王下凡去想辦法。一隻修煉數萬年的老龜被李天王砍了四條腿,用寶塔將它震在山頂,把山壓住了,龜體里的佛氣散出來,保住了周園的百姓。老龜是龍王的伯母,龜丞相的母親,它們帶著大大小小的烏龜來挑戰天神,哪吒、二郎神把烏龜都變成石頭,再也不能回歸東海了,於是它們每天遙望家鄉。渴望能再次遨遊東海。再往前走我們來到拜壽台,站在拜壽台上看到一個巨大的壽星,依山而雕,有92 米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壽星。只見它慈眉善目,兩條長長的壽眉向下垂著,右手托著一個仙桃,左手柱著盤龍拐杖,笑咪咪地望著大家,好像在說:吃一口仙桃吧,保你活的跟我一樣大!終於到達蒙山最高峰龜蒙頂了!據說龜蒙頂是龜伯母變的,我要去看看那隻可敬的老龜,我們拾級而上,來到山頂首先看到的是兩只雕刻的活靈活現的大烏龜,心裡充滿了敬意。在烏龜前面有座小魯亭,這就是孔子當年站在這里大發感慨的地方,我走進小魯亭,向下望去,我感到世界一下子變小了,山川、河流、城市、村莊都盡收眼底。我終於體驗到孔子當年小魯的感覺了!

〔游記的作文〕【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⑤ 《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譯文!

釋義:

西湖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煙霧彌漫的早晨,是山嵐繚繞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後來才和桃花、杏花次第開放,這還是難得一見的奇觀。

我的朋友陶望齡多次告訴我:「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宋代張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舊物,應該要馬上去欣賞啊!」我當時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捨不得離開湖上.從斷橋到蘇堤這一帶,綠柳如煙、紅花似霧,綿延著有二十多里呢!

美妙的音樂隨風飄揚,帶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羅衫、著紈褲,遊客之多,多過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艷麗極了!

然而杭州人游覽西湖,卻僅僅在午、未、申三個時辰(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其實翠綠染著湖光的神秘,山中霧氣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的時候才最濃麗!

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難以用語言形容。那花的姿態、柳的情調,山的容顏、水的意境,更是別有一番情趣韻味。這種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僧人和識趣的遊客享用,怎能夠和凡夫俗子去說呢?

原文:

《西湖游記二則之晚游六橋待月記》明代:袁宏道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簡介:

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1579),作者辭去知縣,首次漫遊西湖,並寫下了系列游記,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5)游記古郎洞擴展閱讀: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本文就寫於這一年的春天。

作者始先詳寫春日之景,並沒有著力去刻畫、描繪那種盛景,而只是用一個詞語「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見那種景色的迷人。

湖水便拍岸作響,湖波灰白色,捲起層層細浪,湖上是無邊無際的雨絲,湖中卻一架船兒也沒有,開曠空闊。這並不是「畫船盡入西拎,閑卻半湖春色」(宋人詞句),而是畫船盡系岸柳,避讓滿湖春雨也。

舉頭展望,只見湖水東南北三面,群山隱隱,南高峰、北高峰全是灰濛蒙的。「山耶雲耶遠不知」,但是又深深淺淺,富於層次。

最深的近於墨色,最淺的類如銀粉。天水沾連,山雲融合,又像是正在洗滌中的碩大無比的大理石屏風從幾方面圍繞著。啊!原來是活生生的粉墨山水、粉黛西子呈現在我們眼前!

最後作者提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即認為西湖的美景最適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時欣賞,這與一般人游湖選擇在「午、未、申」三時不一樣,表現作者與一般俗士迥異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於山水的愉悅心境。

⑥ 請介紹一些描寫張家界的詩詞、游記。

1、《游張家界有感》現代 成瑞湘

原文:頑石竟通靈,千姿百態生。

譯文:這里的石頭好像有靈性一樣,竟然生出千姿百態的形狀。

2、《游張家界》 現代 李恕人

原文:喜至張家界,風光第一流。

譯文:今天有幸來到張家界,這里的風光真的的一流的。

3、《張家界行》現代 艾定增

原文:崖如刀削出,山似斧劈開。

譯文:山崖好像刀削出來的,山好像斧頭劈出來的。

4、《游張家辦》現代沈從文

原文:更上黃石寨,一覽眾山低。

譯文:登上張家界黃石寨的山上,看著其他山都很小了。

5、《天然圖畫》 現代 吳徽鍾

原文:不到張家界,焉知天下奇。

譯文:沒有到過張家界,就不知道天下的奇異。

⑦ 游記作文600字

夜遊灕江

自古以來,就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就來到了景色名揚天下的人間仙境美麗宜人的桂林。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雖然,我已經見識過杭州的西湖,無錫的太湖和蘇州的小橋流水,但我認為,還是桂林的灕江最美、最迷人。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灕江的江水不再似白天那麼碧波盪漾了,但江兩岸的彩燈卻把它照射得色彩斑斕,因而更顯現出了它的神秘之美。

我迫不及待地跳上了游輪,那時,游輪內的燈還是開著的,所以,我就感到這時的灕江什麼意思都沒有,也一點都不美麗,反而變得黑壓壓的。

只聽「砰」的一聲,船動了幾下,離開了碼頭,船內的燈頓時熄滅了,這時的灕江卻忽然顯得異常的美麗。兩岸旁的彩燈倒映在江中,使灕江顯得亮麗多彩。湖心島上的噴泉不停地舞動著,它們時而噴得高,時而噴得低,時而把水噴向水軸中心,時而把水噴進灕江……我們剛好經過那裡,它的水柱又正好向灕江的方向噴涌而來,船上的遊客有的捂住了雙眼,有的趕忙拿起照相機拍攝,還有的依然在那說笑談天……我又聽見「嘩」的一聲,水柱落入江中,泛起了潔白的水花。

游輪穿過了幾座大橋,越過了幾簇波浪,來到了一個大鐵門前,只見鐵門慢慢地打開,船也慢悠悠地駛了進去。船駛進去後,大鐵門又關上了,而船前又是一堵比船高出好幾倍的鐵牆,飛都飛不過去,更別提駛過去了,是撞也撞不得,跳也跳不過,不會我們都要被關在這里了吧?這時,幾個放水管同時工作,一齊往這裡面放水,「媽呀,我們會被淹死的!」我焦急害怕地想。只見水面慢慢升了起來,船底不停地冒泡,「咕嚕嚕,咕嚕嚕」地,好像船底有條巨大的魚在吐炮呼吸。水放呀放,船升呀升,轉眼間,剛才還在我們頭上的大鐵門已降到我們的眼前來了。等水把大鐵門完全淹沒時,我們的船又向前駛去。真是太神奇了!

我看後,驚嘆不已,便馬上跑到甲板上,把頭探出去一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繁華的景象:江邊的復式小別墅散發出了金色的光芒,皎潔的月光下,象鼻山、老人山、疊彩山屹立在江面上。疊彩山上的摘星亭也發出了溫和的光芒,織女星就在摘星亭的正上方,她好像在看著來往的船隻,思念著她的牛郎……

遠處,日月雙塔交相輝映,日塔金碧輝煌,月塔晶瑩剔透。水面被它們照得奪目無比,一彎明月顯得有些黯然失色了,周圍的群星也羞澀地把自己藏進了淡雲之中……

啊,灕江的江水真清啊,清得能一眼望到底;灕江的山真秀啊,秀得讓人流連忘返;灕江的塔真奇啊,奇得讓你似乎進入了夢幻的世界。灕江的夜色真是美不勝收!

⑧ 西湖游記一則譯文

譯文:

從武林門朝西,望著保叔塔高聳地直立在山崖上,我的心就早已飛到西湖上了。中午進入昭慶寺,喝完了茶,就劃著小船進入湖裡。

山色像眉毛的青黛色,桃花艷麗像少女的面頰,和風像酒一樣令人陶醉,波紋像絲綢一樣細軟平滑,剛一抬頭觀看,不知不覺眼睛和心都醉了。

這時要想用一個詞來描繪也不可能了,這種情形大約像曹植夢中初次遇見洛神一樣。我游西湖從這一次開始,時間是萬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的。

出自:《西湖游記》是明代袁宏道所做的關於西湖美景的一篇游記。原文: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

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8)游記古郎洞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本文就寫於這一年的春天。

作者介紹:

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號石公,明朝湖北省公安縣長安里人,知名文學家。與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人稱「三袁」。袁宏道為三袁之中,文學成就最為傑出。

三袁發揚李卓吾「童心」思想,反對「前、後七子」等人之擬古、復古。袁宏道主張文學重性靈、貴獨創,其作品清新清俊、情趣盎然,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袁宏道一生創作了大量山水游記,在他筆下,秀色可餐的吳越山水,堤柳萬株的柳浪湖泊,風清氣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著筆不多而宛然如畫。

這些山水游記信筆直抒,不擇筆墨。寫景獨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悅性。語言清新流利,俊美瀟灑,如行雲流水般舒徐自如。

文學觀點上主張創作要充分發揮自己個性。不要從人腳跟,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

(《小修詩序》)他把死學古人的做法斥之為「糞里嚼渣」「順口接屁」「一個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與張幼宇書》)。

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中舉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鄉後曾問學李贄,引以為師,自此頗受李贄思想影響。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中進士。不仕,與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

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選為吳縣令,饒有政績。不久解官去,游覽江南名勝。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

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補禮部儀制司主事。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一年後又辭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潛學著文,並作廬山、桃源之游。

兩年後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轉考功員外郎,奏立「歲終考察群吏法」,其後成為定製。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遷稽勛郎中,赴秦中典試。事畢請假歸里,定居沙市。

留後世《袁宏道文集》。與他的兄弟並稱「公安三袁」。公安派的文學主張發端於袁宗道,袁宏道實為中堅,是實際上的領導人物。

⑨ 文言文的游記怎麼寫

《石澗記》柳宗元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為底,達於兩涯。若床若堂,若陳筳席,若限閫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龍鱗之石,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之日,與石渠同。
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後石澗;由百家瀨上而來者,先石澗,後石渠。澗之可窮者,皆出石城村東南,其間可樂者數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

譯文:發現石渠的事情已經結束,從石渠的橋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橋。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接連不斷的石頭作為水的底部,寬達到水的兩岸。石頭有的像床,有的像門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擺滿菜餚,有的像用門檻隔開的內外屋,水流像紡織物的花紋,水泉咚響聲像是彈琴聲,拎著衣服赤腳而往,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清出一塊可排十八九張交椅的空地。交織的流水,激撞的水聲,皆在椅下;像翠鳥羽毛般的樹木,像魚龍麟甲般的石塊,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時候的人有誰曾在這里找到這種快樂的嗎?以後的人,有誰能追隨我的足跡來此嗎?到石澗的日子,與石渠相同。

從袁家渴來的人,先到石渠後到石澗;從百家瀨上山到這里的人,先到石澗後到石渠。石澗的源頭,在石城村的東南,路中間可以游覽的地方還有好幾個。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險峻,道路狹窄不能走到盡頭。

⑩ 祝家莊游記作文大全

「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
這是我國第一部彩色戲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首句唱詞,開宗明義地點明了上虞是家喻戶曉的梁祝愛情故事的源生地。
流傳於海內外,歷經千百年而不衰,被外國人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梁祝愛情故事就誕生在我們上虞的祝家莊。
作為一個上虞人,我對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打小就早已是耳熟能詳。
不管是看越劇展示給人的凄美婉轉,還是聽小提琴所表現的優美哀怨,「彩虹萬里百花開,花間蝴蝶成雙對。」
我都會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深深感動,也為兩個人最終只能雙雙化為彩蝶而遺憾不已!
梁祝的這段史料在明萬曆三十四年的《新修上虞縣志》和清光緒十七年的《上虞縣志》都曾有記載。
來自中原大地的小程,已經七下江南,可還沒有機會遊玩上虞。7月5日我盡了一回地主之誼,帶了她一日三游。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英台故里祝家莊。
祝家莊,是一處風景秀麗且以祝姓世居的村落,由蔡嶴、前龔、後龔、興隆四個自然村合並而成。位於我們上虞市的東南部,在豐惠鎮的西北3公里之處,距百官市區有9公里。
祝家莊,地處半山區,南、西、北有梁嶴山、鳳亭山、青龍山、缸窯頭山、鳳翅膀山、夏大山。三面環山,樹木成蔭,修竹茂盛,茶綠吐香。
鳳亭山南麓有一條皂(湖)梁(嶴)公路自東向西在庄北逶迤而過,庄東1500米左右,又有百(官)豐(惠)公路,此路叉西即為皂梁公路。
祝家莊的南北兩緣,分別被二條清澈的小溪纏綿夾持,南溪前50米即為「玉水河」,玉水河平坦寬闊,河水深處藍中帶黑,淺處清澈如水晶。
據傳,祝英台小時候經常到河裡洗手洗臉,河水就有玉一樣的碧凈了,所以叫做玉水河。又說,英台乘舟赴杭城讀書時,不小心將一塊傳世寶玉掉到了河裡,河水就像玉一樣的細滑了。
「玉水河」呈南北長條形,前面不遠與開鑿於西晉的四十里河貫通,玉水河既是祝家莊的內河,同時又是連接外界的主要交通河道。
祝家莊之北溪有一眼千年不枯的古井,當地人稱「井空洞」。至今清泉日夜不竭,是傳說中祝英台洗臉的地方。
祝家莊還有一座建於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保留完整的祝氏祖堂。據說,祝氏一族原籍山西太原,漢代南遷到此定居,其祖先原在虞城教授為業,生下三子,移居上虞各地,此支系其次子貴宗公。這些史實至今尚刻在祖堂碑上。
祖堂內有「純嘏堂」橫匾一塊,系清代文科狀元,我們上虞的梁國治所題。
當年的祝家府第,相傳原是一座99間走馬樓的宅院和原有一處700平方之大的花園
花園中有假山、小橋、池塘,有石榴、雲柏等奇花異木,還有兩棵樹枝粗大得需要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花園最後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今天行走在祝家莊的村內,我們還能看到不少昔日所遺的精雕細刻的石質構件,雖飽經歲月的風雨剝蝕,依然顯露著當年精美的風采。
我與小程是早上8:00時從上虞汽車東站乘坐去梁嶴的公交車到達祝家莊的,當車從百豐公路拐進皂(湖)梁(嶴)公路,在村口通向村裡的道路途中,豎立著一座高大的「英台故里」牌樓,這是標志性的景區建築。車子前行不遠,就到了一個岔口,售票員告訴我們:「祝家莊到了!」於是我們下車了。
這是一條通往上山的坡路,在岔口轉彎之處,一座黃牆紅瓦的古寺出現在我們眼前。
山門不是很大,牌匾上書寫著「葯師寺」三個大字。
我們走進了「葯師寺」,首先看到的是「英台求佛古跡」一塊藍色的示意牌,我們循著英台的足跡開始游覽「葯師寺」。
據說,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開山祖師超塵法師行腳至此,夜宿樹下,夢中見消災延壽葯師佛蒞臨此山,為普渡一切眾生免難、消災延壽,超塵法師夢中虔誠禮拜,得聞節約人力物力師如來之法,夢醒忽見身邊有巨大卧佛,仔細觀之變成一山(現此卧佛依在早晚清楚能觀)。
超塵法師悟後便在此接蘆修治,置田地5畝,初建茅蓬,後再建寺,名「葯師寺」。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至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已初具規模,並再置田地40餘畝,僧道修法師立碑記之。
後因幾次興衰,至1949年僅存寺舍20餘間,直至1958年「慧圓法師」主持,時有僧眾二十餘人。
1995年又建造了多寶佛塔一座(塔高33M),由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真禪大和尚」為塔題額。
2000年慧圓法師發興重建「葯師寺」的大雄寶殿、天王殿、五佛殿、三洲感應殿等並及未完工的觀音寶殿。2003年2月慧圓法師圓寂,2004年10月由「印瑞法師」弘揚佛法,主持葯師寺,以完成慧圓法師重建、擴建葯師寺之心願。
我們轉悠了一圈寺深院秀的「葯師寺」,這里沒有人爭相販賣香燭,甚至連佛前都沒有人點燃香燭,有的只是一份難得的清靜。
我望著後面有佛化成的山,我聽著那佛塔上傳來的鈴聲,感覺自己的心境也是那麼地寧靜那麼地安詳。
當年的祝英台在「葯師寺」這里是向佛祖祈求自己外出求學?還是讓佛祖保佑她和梁兄終成眷屬?我沒有找到答案,大概佛祖不是月老,管不了塵世的因緣。
出了「葯師寺」,我們繼續沿著山坡前行,在一個莫大的停車場上面,就是時隔1600多年重新還原的祝府大院。
在穿越了千百年的蒼茫歷史煙塵之後,我們踏著鋪了紅地毯的台階,跨進祝府大門。
我的耳際突然縈繞起了那首熟悉的《梁祝》旋律,我彷彿看到了身著綾羅綢衫的那個「祝員外」,竟在白牆黛瓦的院落台門口,拱手抱拳相迎我們。更有那個歡呼雀躍的「銀心」小丫頭前來領路。
徜徉在佔地面積17700平方,建築面積3000平方的祝府大院,處處透著鮮活的光芒。
遠眺青山綠水、淡煙籠翠,院內假山自成風格,芭蕉閃現其間,微風輕撫綠葉,樓台隱約可見。
祝府里有前廳、員外樓、英台樓、文心苑、書齋和戲台,採用了青磚黛瓦,一派明清風格。而內部裝飾和傢具陳設,則完全又還原了晉代的古典。
往返祝府大院,一段段梁祝的凄美愛情故事隨景而來。
傳說中的祝英台生於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祝家是由於北方出現了「五胡亂華」的局面而南遷的士族,最終在上虞的一處荒僻的梅溪源頭聚族而居,這里便成為了祝家莊,傳到祝英台已是南遷之後的第四代了。前幾年在祝家莊附近的洪山湖,曾經發現了距今1700多年的歷史古墓;該墓系東晉時代的墓葬,古墓長5米、高2米多、寬1.8米,整個古墓寬敞,內部結構十分講究。磚塊上的花紋精緻,做工考究。
據史料記載,東晉時期的百姓生活普遍貧困蕭條,一般墓葬不呈顯貴。據文物部門鑒定,從發掘的古墓看,這樣精緻的古墓極可能是一處貴族子弟的墓葬。據當地老百姓說,這墓很有可能就是祝英台上代的墓葬。祝英台是一位雲鬢花顏,美麗聰穎的女孩,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多次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有一次女扮男裝假冒裝算命先生,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
剛滿十四歲的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
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
從此,梁祝同學三年,同窗共讀,形影不離,耳鬢廝磨,日久生情。
英台深愛山伯,多次顯示愛戀之意,但略嫌木訥且長英台一歲的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兒身,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
有一天,恰好英台的母親生病,祝父也思女心急,催促英台歸家,英台只得倉促回鄉。
梁祝分手,依依不捨,梁山伯送了一程又一程。
在十八里相送的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
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
一年之後,當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個女兒身,便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
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
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後來梁山伯被朝廷封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提親失敗,對英台刻骨相思,憂郁成疾,竟一病不起,不久身亡離開了人世。
遺命葬鄮城九龍墟。
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
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民間傳說,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羅密歐與茱麗葉》齊名。
蝴蝶翩翩入夢來,英台故里展新顏。重建的祝府大院,宛若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還原了1600多年前的祝家莊神韻。而祝英台與梁山伯,就在這里上演了一出千古絕唱的曠世愛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