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德壽宮遺址規劃
❶ 如何進行大遺址保護的規劃
一是要突出保護為主,以「申遺」為目的,在維護遺址真實性、完整性的原則下,以系統考古、學術研究成果為依據,謀定而動,反復論證,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指導性;二是要處理好規劃編制與考古研究的關系,處理好投入與產出的關系,處理好與山水自然環境的關系,並與遺址保護總體規劃,與現有項目相協調,增強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三是在展示方法上要堅持特色,在不破壞遺址環境風貌,確保可逆性、可識別性的前提下,揭露展示、地面展示、模擬展示等多種形式應各有側重,搞好試點;四是在總體功能布局上,要與外部大配套相銜接,合理布局,留有餘地,要認真梳理交通關系,旅遊項目和旅遊線路的設計要以遺址為主角,新增建築的數量體量要嚴格控制,做好視線保護;五是在細節設計方面,要注重保留遺址文化元素符號,原生樹種、建築材料的選擇都要認真分析;六是要堅持文物保護與提高城市品位,帶動產業,改善民生相結合,積極開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遺址保護與利用共贏的新局面。(根據浙江省杭州良渚遺址管委會對大遺址保護規劃的思想)
❷ 想問2020年新來杭州劉忻市長,會不會對上城區饅頭山南宋遺址全面開發的
2010年杭州新來劉一市長會不會對上城區饅頭山南宋一直全面開發這個,所以說不準要看政府通告。
❸ 杭州南宋皇宮圖哪裡有
該考古所副所長杜正賢說,這座在杭州鳳凰山麓的皇家遺址就是趙構的「德壽宮」。
德壽宮原為秦檜府第。公元1162年,宋高宗趙構禪讓後退居德壽宮,稱太上皇。德壽宮被稱作「北內」,成了可以與皇宮(南內)並稱之地。趙構在這里度過了他晚年的最後25個春秋。
據史學家考據,德壽宮之大它北起梅花碑,南止望江路;東接夾牆弄,西抵中河。它的布局與皇宮一致,金碧輝煌的德壽殿之氣派宛如金鑾殿,但後苑園林建築的精美卻超過大內。德壽宮內彷彿再造了一個西湖,其「大龍池、萬歲山,擬西湖冷泉、飛來峰。若亭榭之盛、御丹之華,則非外間可擬。」
而日前重現於世的德壽宮遺址不過是其龐大建築群的南端一角,它位於鼓樓之東,胡雪岩故居之北。經過一個多月的搶救性發掘,已經陸續發現了南圍牆、滴水溝等一些重要的遺址。
❹ 杭州清朝遺址
乾隆皇帝下江南遊過杭州西湖,去過靈隱,靈隱寺裡面的一塊牌匾《雲林禪寺》專還是乾屬隆皇帝親筆書寫的,乾隆本來是想題寫『靈隱禪寺』的,因為下筆的時候繁體字靈上面的雨字寫得太大了,下面的筆畫寫不下,旁邊的隨從說:『上面有雲,下面有林,就寫雲林禪寺好了。』乾隆皇帝將錯就錯,這塊牌匾一直掛在靈隱寺的大殿上。
靈隱景區的門票是35元,到裡面的靈隱寺還要買40元的廟票。
❺ 杭州八卦田的景區規劃
規劃中的八卦田景群指的是,以八卦田遺址為中心,吳漢月墓、農耕文化園、耕讀之家、天龍寺、白雲庵、民國禁約碑、南觀音洞、南宋官窯博物館環繞的景點群落。八卦田景群規劃范圍為東至南復路,南到虎玉路,西至南山陵園及規劃道路,北以玉皇山腳八卦田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及「天龍寺造像」為界。
八卦田遺址:重新種上南宋九穀
八卦田是南宋時期皇帝躬耕以示勸農的藉田,體現了中國這個傳統農業大國的重農思想和「道之以德,齊以大禮」的政治文化。據<宋史>所載,宋高宗趙構曾在八卦田舉行隆重的親耕儀式。
但目前,八卦田一直都作為苗圃使用,種著四季桂、金絲桃、小葉黃楊等樹苗。外圍的池塘也成為了甲魚塘。附近工廠的污水對八卦田生態環境造成了威脅,還有大型市場喧鬧奪目的廣告也顯得與八卦田的悠悠風情格格不入。
根據保護規劃,八卦田遺址要整治周圍環境,拆除影響歷史風貌的建築。重新設計八卦田內道路,改現有水泥路面為體現田園特色的路面。八卦田中央的「土阜」,將種植上谷類和菜蔬以及小喬木。土阜周圍的八塊田地延續其古老功能,沿田埂種植南宋時藉田播種的「九穀」(稻、稷、黍、粟谷、糯谷、大豆、小豆、大麥、小麥),讓人們感受到千百年田園種植之美,形成美麗富裕的大地景觀。
還有專家進一步提出,不妨創立以「南宋九穀」命名的雜糧禮品品牌。通過與省內外優良雜糧基地的聯合,讓藉田成為九穀的樣板田。這里推出的以優質雜糧為主的禮品型產品,能讓現代都市人感受到獨特的古老農耕文化氣息。
周圍還要配上茶葉和時花
八卦田的種植區域主要分為環核心區、中心區和外圍區三塊(見八卦田農作物示意圖示)。核心是八卦中心的陰陽圖,以保留遺址為主,補種一些植物,如四季桂、石楠和紅葉李等。
環核心區面積很小,只有5畝,種植龍井茶、火棘、紅葉李以及部分時花,保證常年的基準色調。現在打算間隔地種下龍井43號和時花。
外圍區面積15畝,配置季節性觀花植被,春為油芥菜,夏為半支蓮,秋為杭白菊,冬為甘藍類。考慮到國慶時的最佳觀賞效果,這次種植甘藍類。
中心區為主區塊,面積25畝,種植8種農作物,根據卦位分種不同品種,首批種下:秈稻、糯稻、大豆、茄子、綠豆、粟、紅辣椒、四季豆。到了明年上半年,將換季輪作,種上蕎麥、大麥、蠶豆、紫雲英、春白菜、土豆、蘿卜和小麥,保證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看。
吳漢月墓、南觀音洞:整治環境,凸現文化
吳漢月是吳越國王錢元瓘的次妃、錢弘俶的生母。吳月漢墓中古樸生動精美的浮雕及其出土文物,代表了吳越文化藝術的最高水平。墓後室頂板刻有世界上最早的最精確的石刻天文圖。
根據保護方案,古墓將整治周圍環境,拆除影響風貌的建築,通過現代技術控制地宮濕度。設置小陳列廳讓人們更了解吳越墓葬文化。
南觀音洞位於玉皇山隧道南入口的山岩上,內部依山勢鑿造的造像始於南宋開禧年,風格寫實、雕琢精美、神態各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根據規劃,將整治周邊環境,拆除有礙觀瞻的構築物,樹立保護說明標牌。重新設計周圍環境,增加旅遊服務展示設施。對洞內的造像進行維護和適當修復,整治洞內的環境。
天龍寺:建天龍寺遺址公園
「鳳凰山中多古寺,天龍之境何深幽。」古人很早就在贊揚天龍寺的優美景致。天龍寺由吳越王錢弘俶主持建造。寺後越王台崖壁間有宋代鐫刻的《般若心經》。該寺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建三毀。
現在,天龍寺遺址尚存有不少石刻造像:高2.11米的阿彌托佛像,1.76米的彌勒佛像,還有觀音造像,菩薩、金剛等。造像保留了晚唐的風格,是吳越造像藝術的代表。
專家表示,應該重新發掘整理天龍寺遺址,建議合理配置綠化,適當設置旅遊服務展示設施,建成天龍寺遺址公園對外開放。
❻ 南宋臨安的德壽宮有什麼來歷
南宋臨安的德壽宮。這一處宮殿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是南宋高宗、孝宗諸帝退居養老之地。說德壽宮,還要從這里最初的情形說起。此地最初為一花園,秦檜看中,於是請賜為第宅。紹興十五年(1145),宋高宗滿足了他的要求。秦檜入居以後,一直營建房屋達十九年之久。裡面樓堂館所亭榭,數不勝數,而且都是高大宏麗之建築,可以說是杭州城中首屈一指了。高宗曾數次前往,並為宅內的樓閣題「一德格天」的匾額。紹興二十五年(1155),秦檜病死,第宅繳還。後來高宗欲行禪讓,下令將秦檜之宅改為宮殿,以備退位之後居住。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改建成功,命名為「德壽宮」。孝宗即位,高宗則為太上皇,居住德壽宮中。
德壽宮正門位於南首,門外有百官漏院。殿堂樓閣多集中於南郊,後面為花園。高宗既居,又在乾道三年(1167)諷喻孝宗為建御花園。」園內鑿大池,從清波門外引西湖水注入,其上疊石為山,似飛來峰。又按四季劃成四部分,周內遍植奇花異草,以便四時游覽。又建冷泉堂、聚遠樓等。聚遠樓之名,出自蘇軾的詩句:「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付閑人。」樓額由宋高宗親筆題寫。冷泉堂在飛來峰旁,堂前松竹為之,濃蔭蔽日,環境秀雅。高宗曾對來謁之孝宗雲:「此處涼甚,每次侍宴,雖極暑中亦著衲襖兒也。」德壽宮之型制和規模可與鳳凰山下宋皇宮比美,當時人稱此為「北大內。」後來宋孝宗退位也居此,改為重華宮;紹熙五年(1194)孝宗崩,遺詔改名慈福宮,由高宗後吳氏、孝宗後謝氏居住;寧宗慶元二年(1196)又改為慈壽宮。不料在開禧二年(1206)宮殿遭火災,後來便荒蕪了。至咸淳四年(1286),改建為宗陽宮。
❼ 杭州饅頭山還會拆遷嗎
一般規劃先抄行,你可襲以去查詢一下5年內的規劃,拆遷一般都是先規劃,如果你們那建設一個大項目,那就會拆遷,但是拆遷一般都不會先公示,因為拆遷的時候產權什麼的都停止辦理,就是防止有人提前在你們那大修大蓋,這無疑給你們的拆遷加大難度,.一般根據房子的使用年限 或是等到這座城市經濟發展比較快.做城市規劃.房子的產權有些年頭拆遷的可能性就大,其他的誰都不能給你准確答復。
❽ 德壽宮有著怎樣的歷史
德壽宮是南宋高宗、孝宗諸帝退居養老之地。說德壽宮,還要從這里最初的情形說起。此地最初為一花園,秦檜看中,於是請賜為第宅。紹興十五年(1145),宋高宗滿足了他的要求。秦檜入居以後,一直營建房屋達十九年之久。裡面樓堂館所亭榭,數不勝數,而且都是高大宏麗之建築,可以說是杭州城中首屈一指了。高宗曾數次前往,並為宅內的樓閣題「一德格天」的匾額。紹興二十五年(1155),秦檜病死,第宅繳還。後來高宗欲行禪讓,下令將秦檜之宅改為宮殿,以備退位之後居住。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改建成功,命名為「德壽宮」。孝宗即位,高宗則為太上皇,居住德壽宮中。高宗既居,又在乾道三年(1167)諷喻孝宗為建御花園。」園內鑿大池,從清波門外引西湖水注入,其上疊石為山,似飛來峰。又按四季劃成四部分,周內遍植奇花異草,以便四時游覽。又建冷泉堂、聚遠樓等。聚遠樓之名,出自蘇軾的詩句:「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付閑人。」樓額由宋高宗親筆題寫。冷泉堂在飛來峰旁,堂前松竹為之,濃蔭蔽日,環境秀雅。高宗曾對來謁之孝宗雲:「此處涼甚,每次侍宴,雖極暑中亦著衲襖兒也。」德壽宮之型制和規模可與鳳凰山下宋皇宮比美,當時人稱此為「北大內。」後來宋孝宗退位也居此,改為重華宮;紹熙五年(1194)孝宗崩,遺詔改名慈福宮,由高宗後吳氏、孝宗後謝氏居住;寧宗慶元二年(1196)又改為慈壽宮。不料在開禧二年(1206)宮殿遭火災,後來便荒蕪了。至咸淳四年(1286),改建為宗陽宮。
❾ 杭州有過哪幾次規劃
杭州市城市規劃
一 規劃期限與城市規劃區范圍
1、規劃期限
近期:2001~2010年;
遠期:2011~2020年;
2、城市規劃區范圍
(1)城鎮體系規劃范圍:為杭州市域行政管轄范圍,包括杭州市區和富陽、臨安、桐廬、建德、淳安等五個縣(市),總面積16596平方千米。
(2)城市規劃區范圍:包括杭州市區行政管轄范圍和水源保護區,其中市區含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濱江、蕭山、餘杭等八個城區,面積為3068平方千米;水源保護區涉及富陽市的部分臨江地區,面積為54平方千米;總面積為3122平方千米
二 城市性質與發展目標
1、城市性質
浙江省省會和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
2、城市發展目標
經過20年的努力,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進一步發揮杭州在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在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強化科技創新和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逐步把杭州建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設施完善、生態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三 市域城鎮體系
1、戰略目標:以市域中心城市為核心、縣(市)城為依託,中心鎮為骨幹,一般鎮為基礎,開放、高效、有序、協調,富有持續競爭力的市域城鎮體系。
2、人口及城鎮化水平:市域戶籍人口現狀(2005年,下同)為660.45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達到715萬人和820萬人左右;常住人口現狀為750.7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達到815萬人和930萬人。城鎮化水平現狀為62.1%,近期和遠期分別達到70%和84%左右。
3、城鎮等級職能結構:市域內形成市域中心城市(1個)--縣(市)域中心城鎮(5個)--地方中心城鎮或城市組團(18個)--一般建制鎮(60個)四個等級。
4、城鎮空間布局結構:市域形成「一心二圈、三軸二連、一環多點」的城鎮布局結構。
5、基礎設施、社會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加強交通、給水、排污、電力、電信等市域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協調,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的基礎設施網路;適應城鎮布局規劃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務高效的城鄉社會設施體系;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自然風景資源保護。
四 城市規模與布局結構
1、城市規模
(1)人口規模:市區常住人口現狀530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570萬人和650萬人;市區戶籍人口現狀409.52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450萬人和530萬人;市區城市人口現狀313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362萬人和445萬人,其中中心城區現狀293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336萬人和405萬人。
(2)用地規模:中心城區現狀256.53平方千米,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305平方千米和370平方千米以內;六大組團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22.98平方千米和30.98平方千米以內。
2、城市布局結構
(1)城市發展方向: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實施「南拓、北調、東擴、西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形成「東動、西靜、南新、北秀、中興」的格局。
(2)城市布局形態:從以舊城為核心的團塊狀布局,轉變為以錢塘江為軸線的跨江、沿江,網路化組團式布局。採用點軸結合的拓展方式,組團之間保留必要的綠色生態開敞空間,形成「一主三副、雙心雙軸、六大組團、六條生態帶」開放式空間結構模式。
(3)組團職能與用地功能組織
● 中心城區: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臨平城和下沙城組成。逐步形成體現杭州城市形象的主體區域。
① 主城:由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拱墅區及江干區西部組成,是全省的政治、經濟、科教、信息、文化中心和旅遊中心 ② 江南城:由濱江區、蕭山城區和江南臨江地區組成,是以高科技工業園區為骨幹,產、學、研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科技城和城市遠景商務中心。③ 臨平城:由臨平城區、運河鎮等組成,是以城市現代加工製造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④ 下沙城:由下沙、九堡、喬司組成,是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教園區為骨乾的綜合性新城。
● 六大組團: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棲、良渚和餘杭組團組成,南片由義蓬、瓜瀝和臨浦組團組成。① 塘棲組團:是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城市北部的休閑旅遊觀光基地和餘杭經濟開發區(臨平工業區)、錢江經濟開發區的配套服務基地。東部為居住生活區,西部為工業區
② 良渚組團:是城市西北部以良渚文化和生態農業為主題的文化休閑旅遊基地。嚴格保護良渚文化遺址群,合理控制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
③ 餘杭組團:是城市西部的近郊住宅區和高教科研基地。
④ 義蓬組團:是城市東部大型綜合性工業發展基地
⑤ 瓜瀝組團:是城市東南部以臨港工業、輕紡工業、服裝加工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和區域性物流中心。 ⑥ 臨浦組團:是城市南部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基地。北部為居住生活區,南部為高新科技園區。規劃城市人口4萬人。
● 六條生態帶:在各組團之間、組團與中心城區之間,利用自然山體、水體、綠地(農田)等形成綠色開敞空間,劃定生態敏感區,避免城市連片發展而影響生態、景觀和城市整體環境水平。規劃建設六片綠色生態開敞空間:
① 靈山、龍塢、午潮山風景區--西湖風景名勝區;
② 徑山風景區--北、南湖滯洪區--閑林、西溪濕地風景區;
③ 超山風景區--半山、皋亭山、黃鶴山風景區--彭埠交通生態走廊;
④ 石牛山風景區--湘湖旅遊度假區;
⑤ 青化山風景區--航塢山--新街綠化產業區(大型苗木基地);
⑥ 東部錢塘江濱海濕地保護區--生態農業區。
● 雙心雙軸:雙心即湖濱、武林廣場地區--旅遊商業文化服務中心;臨江地區--由北岸的錢江新城和南岸的錢江世紀城共同組成的城市新中心。
雙軸即東西向以錢塘江為軸線的城市生態軸;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為軸線的城市發展軸。(來源:市規劃局)
五城市綠地系統
1、生態景觀綠地:結合杭州的自然生態環境,建立「山、湖、城、江、田、海、河」的城市生態基礎網架,重點建設「四園(四個近郊森林公園)、多區(水源保護區、濕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多廊(濱水綠廊、交通綠廊)」,形成「兩圈(內外圈)、兩軸(錢塘江、運河)、六條生態帶」的生態景觀綠地體系。
2、城市綠地:以創建國際風景旅遊城市和生態城市為目標,高度重視城區綠化建設,積極實施沿江、沿河、沿路綠帶,合理均衡配置各級公園綠地,建設好居住區、工廠、學校內附屬綠地,大力發展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注重植物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發揮城市綠地在避災、減災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形成融山、水、林、園、城為一體,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綠地系統。
(1)主城:重點建設城北體育公園、城西公園、城市新中心公園、運河公園、西塘河公園、太廟遺址公園等市級公園,完善居住區配套綠地的建設,逐步達到半徑500米范圍能見到不小於2000平方米的綠地。
(2)江南城:蕭山城區以擴大北干山、西山公園兩個市級公園為重點,道路、濱水綠地為構架。臨江地區以沿江開放式綠地、廣場為重點,建設錢塘江濱江公園、西興大橋橋頭公園兩個大型市級公園,在遠景城市商務中心設置江南中心公園、世紀公園等市級公園。濱江區以沿江100米綠化帶及城市主幹路兩側綠帶為主要綠色構架,建設市級公園-濱江中心公園;結合區中心的建設,闢建綠化廣場,建設區級中心公園;結合居住區規劃建設,合理配置各級公園綠地。
(3)臨平城:以臨平山公園、臨平城北公園和運河帶狀公園三個市級公園為重點,沿路、沿河綠帶為構架,結合城市中心廣場、居住區、工業區的建設,均衡配置各級公園綠地。
(4)下沙城:繞城公路兩側保留總寬300米綠化帶,設置城市綠地。開辟沿江寬100米綠帶,建設下沙橋頭公園、九堡中心公園兩個市級公園,結合廣場建設區級公園,結合居住區、高教園區的建設,合理配置各級公園綠地。
(5)外圍組團:每個組團建設一個面積5~10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合理組織綠地系統。其中塘棲以運河兩岸的綠帶為重點;良渚以良渚國家遺址公園為重點;餘杭充分利用自然山體及歷史文化遺存;義蓬以沿江、道路綠地為構架,重點建設中心公園和廣場;瓜瀝以航塢山為中心建設公園;臨浦以浦陽江及自然山體為重點。
六城市主要建設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布局與住宅建設
新區建設堅持成片開發,舊城更新注重結構完善和設施配套,提高生活居住質量,重點建設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建立以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多種形式的住宅供應保障體系。重視老年人居住建築的建設,加快「城中村」改造。
主城:設置城中、城東、城南、城西、城北五個居住片區,重點發展城東、城北居住片區。
江南城:重點形成城廂、城北、濱江三個居住片區,共設置12個居住區。
臨平城:主要形成臨平、運河、星橋三個居住片區,共設置10個居住區。
下沙城:主要安排為工業區和高教園區配套的居住區,形成東、西二個居住片區,共設置10個居住區。
2、公共設施用地
(1)公共中心:構建以二個市級中心為主體,三個城市副中心、十四個地區級(城市組團)中心為骨幹,居住區級中心為基礎,小區網點為補充的多層次、多中心、多元化、網路型城市公共中心體系。
① 市級公共中心:
● 改造延安路及近湖地區--旅遊、商業中心區:中河路以西、環城北路以南、河坊街以北、西湖以東地區,承擔商業、旅遊服務、文化休閑等功能。
● 新辟城市新中心--中央商務區:西興大橋與錢江二橋之間兩岸臨江地區,承擔行政辦公、金融貿易、會議展示、文化娛樂、旅遊服務等功能,是區域性商務中心。在錢塘江南岸預留城市遠景商務中心用地,近期以控制為主。
② 市級副中心:疏解市級公共中心容量,延伸其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蕭山市心路地區、臨平城中心區,建設下沙城中心區等城市副中心。
③ 地區級和城市組團中心:重點建設城站地區、鐵路東站地區、江濱五號區塊、賣魚橋-大關-拱宸橋、濱盛路中段、慶春路東段、文三路西段和三墩等地區級中心,以及塘棲、良渚、餘杭、臨浦、瓜瀝、義蓬組團中心。
④ 居住區級中心:結合新區開發和舊城更新,完善居住區級中心配套,充分保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覆蓋面,以最大限度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2)文教衛體:優化結構、均衡布局、突出重點、建立文化、體育設施網路。合理安排教育設施,調整結構,優化配置,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醫療衛生體系。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完善體育中心。
(3)特色商業街區:與旅遊發展形成互動,建設集購物、旅遊、休閑、文化為一體的特色商業街。
3.工業用地
(1)主城:適當發展無污染的高技術產業和都市工業。
(2)江南城: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電子、信息產業和軟體產業;適當發展輕工、機械工業; (3)臨平城:依託餘杭經濟開發區、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形成大型綜合性工業基地
(4)下沙城:依託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現有工業用地,形成大型綜合性工業基地和高附加值產業。
(5)義蓬組團:依託杭州江東工業園區、杭州蕭山臨江工業園區等,發展現代化綜合性工業基地。
(6)瓜瀝組團:以瓜瀝鎮為中心,發展以臨港工業、輕紡工業、服裝加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
(7)臨浦組團:以臨浦鎮為中心,作為城市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空間。
(8)塘棲、良渚、餘杭組團:主要安排解決組團職住平衡的配套工業用地。
(9)鄉鎮工業:對明確撤銷的鄉鎮、區級工業區進行整合撤並,促使其向特色工業區、重點培育開發區、工業功能區塊集聚。
4、倉儲物流用地
社會性倉儲設施向物流中心方向發展,其用地結合對外交通設施,如鐵路貨場、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港口碼頭和工業區設置。
(1)物流中心:水陸樞紐型物流中心設置在勾庄、康橋、臨平城北部地區;陸路樞紐型物流中心設置在臨平城南部;空港型物流中心設置在瓜瀝組團西部;其他物流中心設置在九堡、臨浦、轉塘、喬司等城區邊緣地區。
(2)倉儲用地:中轉性倉庫主要安排在艮山門站西、白田畈站西、謝村、鐵路北站周圍、蕭山火車站東、臨平火車站北;航運危險品倉庫區設在繞城公路以北、運河東側;
5、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以湖濱及武林廣場地區為中心區域,東西和南北兩條主要交通線為軸線,與城市其它副中心相連接,形成「兩個中心,兩條軸線,十二個重點開發利用地區」的地下空間網路
七 城市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保護:加強對餘杭區西北山區、蕭山區南部丘陵山區、西湖區西部山區的生態保護,加強對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濕地及風景名勝區的保護。
水環境綜合整治:確保城市水源水質達標,加強重點污染源治理和城市集中污水處理,合理利用錢塘江環境容量,主城內河引入環境用水,各水體水功能區達到規劃水質目標。
空氣環境綜合整治:調整能源結構,積極發展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減少煤炭使用量,推廣潔凈煤技術。提高城市燃氣氣化率,發展集中供熱,電廠煙氣凈化,防治生產工藝廢氣和汽車尾氣污染。提高綠化覆蓋率,加快城市生態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空氣環境質量。
聲環境綜合整治:加快繞城公路、快速路和軌道交通建設,改造城市路網,改善路面狀況,加強交通管理,嚴格執行城區禁鳴喇叭規定,降低交通雜訊;降低生活和施工雜訊;加快雜訊達標區建設。
固體廢棄物管理和綜合利用:實施工業和醫療固體廢物處置工程,加快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污染源控制和治理:重視對各種射頻發射裝置的輻射環境質量監督和電磁污染防治。
八 城市綜合交通
1、城市公共交通: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優先地位,形成以軌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為主導,常規公共汽(電)車為基礎,其它公共交通工具為輔的現代化公共交通系統。
2、城市道路交通:加快道路交通建設,完善城市道路網,優先發展公共交通,行智能化交通。形成綜合交通網路體系。以快速路為主骨架,結合主次幹路,組成以方格網為基礎,環路加放射線城市道路網系統。由一環三縱五橫組成聯系城市各組團的城市快速路。
3、對外交通
(1)鐵路:鐵路編組站按「一主一輔」設置,客運樞紐由杭州東站、杭州站、杭州南站(蕭山站)組成。新的浙贛線從望江門以南開始下穿,越錢塘江及北塘河北側綠帶至杭州南站出地面。規劃滬杭甬高速客運專線、寧杭城際列車和滬杭磁懸浮列車引入杭州東站,在錢江二橋附近選擇越江通道。
(2)公路:強化城市對外交通,完成繞城公路及十七條對外公路
(3)水路:建設「一港五線四支」骨幹航運網,提高錢塘江通航能力至四級,改造京杭運河,在九堡東規劃建設京杭運河二通道
(4)航空: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是國內干線機場和國際定期航班機場
九 城市基礎設施
1、給水工程: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建成給水系統,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2、污水工程:加強重點污染源的治理,建成完善的城市污水收集、輸送、處理、排放系統,實施達標排放和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積極推行污水回用,加強水體綜合整治,達到規定的水質目標。
3、河道治理及雨水工程:按照「截污、疏浚、駁岸、引水、美化、管理」的方針治理河道,形成雨水排除系統,提高城市排澇抗災能力,使河道整治達到規定的標准,成為城市的綠色長廊。
4、能源工程:建現代化電網。優化燃氣氣源結構,形成以天然氣為主的城市燃氣系統,加速燃氣供應管道化,完善燃氣輸配、儲備和供應、服務保障系統。
5、郵電通信、廣播電視工程:建設城市信息通訊設施,建成覆蓋全市的通信網路體系;提高郵運和郵件處理能力,完善和優化建成區郵政網點;高標准改造、建設有線廣播電視網路。
6、環境衛生設施:實現城市生活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十城市防災
1、防洪:遵循「全面規劃、統籌兼顧、講求綜合效益和分期實施」的原則,建設標准防洪堤塘和流域水利設施,提高城市防洪抗災水平,達到國家規定標准。
2、防震:貫徹「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加強城市地震監測預報和工程建設抗震總體效能,逐步提高城市的震災綜合防禦能力和應急救助能力。
3、消防: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全面安排、有利生產、保障安全,充分發揮城市消防的緊急救援功能。重點保護與均衡布局相結合並按規定設置隔離帶,避免重大事故波及周邊四鄰。
4、人防:貫徹「長期准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人防建設方針,全面提高城市整體防護能力,堅持統一規劃、分片實施、遠近結合、注重效益的原則,發揮人防工程的戰備、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建立防護工程體系警報體系、專業隊伍體系、保障得力的人口疏散體系。
5、地質災害防治 :對於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地區,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和防治計劃,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十一 城市景觀
保持「三面雲山一面城、半景半城、景市結合」的城市格局,創造沿錢塘江兩岸新城景觀。以主要河、路為骨架,重點建設五個景觀面,若干條景觀帶,五種景觀點,形成完整的城市景觀體系。加強城市形象設計,提升城市品位
十二 風景旅遊,西湖保護
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為軸心,精心打造「三個景區」,全面建設西湖、良渚、錢塘江、千島湖、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五大旅遊區。同時,保護西湖周圍景市相融、精緻和諧的景觀特色。嚴格控制近風景區的建築高度,建築體量、造型、色彩要與風景區相協調
評價: 杭州是個特殊的省會城市,城鎮人口數偏少,經濟發展的依賴性過大,旅遊是 大的支柱產業,外來人口占總常住人口的比例相當高。
杭州本地的商業中心太過於集中,並沒有在保持原商業中心的活躍性外再考慮第二個商業中心。
本人認為,杭州可以至少容納兩個商業中心,但這取決於政府的高瞻遠矚和強有力的決心,現在的市場規律,沒有後期的動力就不能穩固如今的勢頭。
現在規劃的錢江新城,是以後杭州的CBD中心,但我認為房產業先行其道的做法我不敢苟同,合理的規劃中以什麼作為核心是最重要的,如果有核心的話,應該先上核心項目,再配置各功能,隨後再上大型商業和住宅項目,現在說這個可能晚了。
杭州應該直面將來了,不能再小氣的只看眼前,該保護的要徹底保護,該改變的也要堅決實施。
❿ 杭州德壽宮附近會拆嗎
杭州德壽宮附近會拆嗎?這個一般無法知道,要問去城市規劃局消息會准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