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武智勇
A. 看了西游記後 有人出了一副對聯智勇雙全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風雲攜手並肩開水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風雲與時俱進邀月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君臣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風雲腳踏實地邀月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風雲攜手並肩邀月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雅座與時俱進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風雲攜手並肩邀月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大聖雅座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賓主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風雲攜手並肩生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軍民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八戒雅座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教空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八戒人不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教客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閻王酒鬼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月不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老夫攜手並肩釣月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老不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學不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道光攜手並肩開花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雅座與意諧聲吹月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雅座與意諧聲驚月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風雲一筆欣懷邀月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夫妻共月澹時成佛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軍民共月澹時成佛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夫妻一人承風吹月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老子風雲有意澹聲驚人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父子與意諧風吹月
上聯:唐僧師徒同心協力斬妖
下聯:和尚父子與意諧風釣月
B. 簡單概括《西遊記》中表現孫悟空智勇雙全的故事
集大成者是哲學家,而古代中國缺乏邏輯思維的傳統,所以只能由小說家通過小說來完成。因此人們在《西遊記》中看到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和作者對三者統一的表達,更深入地看還可以發現全書主題是贊揚人對世界的改造,並圍繞著「我是誰」、「開端與終結」、「統一與區別」這三大哲學問題展開的。
根據記載,《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祖輩先為官後從商的家庭,他自小就聰明過人有博覽群書,這些條件促使他成為文化的集大成者。
一
但凡說到中國哲學,人們大都喜歡從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開始,因為這個神話奠定了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西遊記》一開始也就寫到這個神話,之後孫悟空由仙石孕育見風出世的情況也近似開天闢地,暗喻人與宇宙的近似,人是小宇宙。作者還把世界劃分為四個大洲,這種劃分方法與今天我們將世界劃分為七大洲何其相似。
人類需要小部分思想家站在去代替整個人類思考,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還認為這些思想家應該成統治者——哲學王。吳承恩通過石猴成為眾猴之王的故事表達了類似觀點。故事是這樣的,有猴子提議誰能探索到瀑布的源頭回來並不傷身體者可以為王,自然,石猴站出來並成為王。作者是借探索瀑布比喻思考宇宙及人類種種問題,這需要勇氣和智慧。
石猴當上王之後沒有被享樂所迷惑,還沒有停止思考,就像古羅馬的哲學家皇帝奧古斯都。「死亡」是哲學的最重要問題之一,石猴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惑,於是毅然他離開王位去尋找能幫他解決問題的智者(神仙)。
「正名」在儒家哲學中很重要,神仙知道石猴沒有名字就立刻幫他起了個「孫悟空」,這是個集合佛、道兩家精髓的名字。如神仙所說,「孫」這姓「正合嬰兒之本論」,《道德經》有關於人復歸「嬰兒」的論述。佛家求領悟「空」,道求領悟「無」,兩家相通,所以「悟空」。
道家認為萬物不離五行又可以互相轉化,這是「七十二變」的理論基礎。神仙為孫悟空區別了「爬雲」與真正的騰雲駕霧的區別,這又與航天的第幾宇宙速度的區分。看到孫悟空用毛變出自己的分身的描寫,「克隆」是一下子就能想到的科技。
一個勢力強大了必然會和其它勢力發生沖突,善於思考的猴王想到了這點,他甚至還更進一步想到會引起戰爭。吳承恩通過孫悟空的想法表達了《孫子兵法》中「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思想。
孫悟空作為一個「天才」,他的武器(做事方式)當然很特別。他在龍王里得到的「定海神針」是大禹治水時測量江河深淺的一個定子,寓意人對大自然的改造,孫悟空用它作為武器合乎全書對人的能動性的贊揚。之後又發生了孫悟空塗改生死薄的事情,這連同蟠桃、仙丹一樣反映了人類自古以來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和嘗試。
在天上養了一個多月馬回來後,孫悟空發現地上已經過了十多年,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已經注意到時間的相對性。 大鬧天宮中出現的各中法術寶,留給人們很多想像,這里不多說。值得注意的是如來跟孫悟空的打賭。作者通過猴子怎樣也飛不出佛祖掌心的故事明顯是表達《道德經》里「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科學家大概也會把這個故事用於說明微觀世界混沌無序、宏觀世界和諧有序的現象。
悟空、八戒、悟凈、龍馬,這四個觀音為唐僧選的徒弟都是犯法之人,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佛道兩家又都相信人性本善,於是給與四人「勞動改造」的機會。取西經的五人團隊,現在已經有許多職場版本。這五人還是五中人類性格的典型,吳承恩在現代大概可以去研究心理學。他對人性入木三分的批判體現在觀音院那章,道貌岸然的觀音院院長為一件袈裟竟然做出殺人放火的惡行。
唐僧在歷史上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但吳承恩為了突出孫悟空而把他刻畫成一個膽小多疑的人,還好他有堅強的信念和善心。至於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的說法,很另人懷疑是佛祖叫手下散播給眾妖魔鬼怪知道,好等唐僧集夠「八十一難」。唐僧為孫悟空改的名字「行者」還是十分妙的,有「行者無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意,更呼應全書「人類實踐」的主題。孫悟空向唐僧說自己的本事「大之則量於宇宙,小之則攝於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這是中國哲學中智者所具備的條件。
喜愛自由的悟空同死板的唐僧產生矛盾,觀音於是給唐僧「緊箍兒」,這件古人對遙距通訊的幻想的法寶很容易另人想到手機甚至藍牙,更另人驚訝的是吳承恩告誡我們手機打多了會引起頭痛!
二
取經路上的故事占《西遊記》全書的大部分篇幅,作者的思想在那裡更全面地表達出來。悟空在路上遇到困難就去找各路神仙幫忙,寓意人在追求智慧、自我的道路上遇到困難需要「信仰」的幫助。不過「信仰」也會偽裝成誘惑考驗人們,觀音等四聖就化身成四母女去考驗唐僧。
針對妖怪的特點,悟空請相應的神仙,所謂「一物治一物」,這體現了「五行相生相剋」和作者實事求是的思想。大鬧天宮悟空也遇到某些妖怪也要請求他人幫忙,這主要是因為妖怪有神先的「法寶」,這些法寶可以分為攻擊與收服兩類。最另悟空頭痛的還是後一類法寶,以笑口佛的「後天袋」和太上老君的「金剛琢」為代表。後天袋把幾十個天神裝進去,幸好悟空反應快才走掉,如同從黑洞逃脫的粒子。金剛琢把連金剛棒在內的眾多神仙的兵器、羅漢的金砂都套去,真有點「止戈」的意味,如同道家的「太極拳」。太上老君正是老子的神化!
妖怪多數以道士的形象出現,但這絕對不是吳承恩對道家有偏見,而是藉此來批判腐朽的統治階級、墨守成規的封建衛道士和黑暗的社會現實。「佛經」象徵一種革新的力量。明朝政府卻反其道而行閉關鎖國,不知到歐洲的發展並被超過。直到清末,中國人才有想到「取經」,實在諷刺!
妖怪大多數由動物變化而成,唐僧問悟空怎解。悟空說「大抵世間之物,凡有九竅者,皆可修行成仙」,悟空的話帶有「萬物有靈」的思想。「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作者又繼續以觀音之口更進一步說明萬物相異只是物質演化才區別開來,本源卻是同一的。這兩句話所表達的思想可以在《莊子》中找到。萬物同異的思想貫穿全書,最明顯的就是取經路上遇到的許多妖怪本來是天上的動物、仙童甚至星宿。「在天為仙,下界為妖」,作者從社會學角度探討了良好的社會或良好的生存環境(天上)使人踏上正途,敗壞的社會或惡劣的生存環境(地上)使人走上歪路。
妖怪捉唐僧也不全是要吃他的肉,女妖怪大多是想要和他成親。原來妖怪也像人,男的多重權力,女的多重愛情。唐僧面對的考驗有時候也來自人,如女兒國的國王就是很大的考驗。
有人會問為什麼唐僧不叫悟空背自己飛去西天,節省許多時間和工夫。作者又借極具哲學智慧的悟空之口說「凡夫難脫紅塵」,寓意人只有超脫紅塵俗務才能達到「飛天」的高度。悟空又說「師父要親歷異邦、、、所以寸步難行、、、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其實是問讀者不「一步一腳印「怎能取得「真經」?
五庄觀拜的是「天地」,使唐僧感到奇怪。從《易經》開始,中國哲學就以「天地」(乾坤)為萬物本源,五庄觀主是「地仙」之祖,當然不拜神仙拜天地了。推倒「人參果」樹,悟空問觀音要醫樹的方法,觀音說他的露水可以醫。悟空還要問「經驗過么」,這表現悟空的謹慎,又表達了作者對實踐的重視。觀音說和太上老君打賭經驗過後,悟空才放心。
唐僧的取經路上遇到不少昏庸的國王,甚至連朝政也被妖怪把持,直到悟空為消滅妖怪並點醒他們。作者以此來表達對明朝政府政治腐敗、奸黨當道的不滿,有人象悟空一樣出來掃除奸黨的願望。
C. 西遊記主要人物評價
1、孫悟空(心猿)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
出生於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為尋求長生之道,獨自漂洋過海,歷經八九載,學會了講人言、行人禮,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為師,習得地煞數七十二變和觔斗雲(又作筋斗雲)本領。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後大鬧地府與天宮,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因感覺職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為齊天大聖並迫使天庭承認該封號。
因醉酒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蟠桃和太上老君的金丹,十萬天兵天將對其圍剿,後被二郎神困住,又被太上老君用金剛琢打倒,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金剛之軀。
之後大鬧天宮,被王靈官戰個平手,後來在與如來的鬥法中失利,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過自新。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音點化,拜唐僧為師,法號行者,同往西天取經。
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最終封為「斗戰勝佛」。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中國人將他奉為神明。
孫悟空堅持自己心中正義、嫉惡如仇,勇往直前,機智靈活,執著略帶倔強,最喜好當官,是心靈的化身,智勇雙全。武器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時的定海神珍鐵。
2、唐僧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
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唐僧為人膽小,一心向佛。
3、豬八戒(木母)
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
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隻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
為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劇色彩的,而且有時也立有功勞。它咬殺母豬,打死群彘,又招贅到福陵山雲棧洞的卯二姐,想不到一年卯二姐卻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府給他。至此棲身雲棧洞,自稱「豬剛鬣」。
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4、沙和尚(沙僧)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3)西遊記武智勇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朴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西遊記》張開了幻想的翅膀,馳騁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維模式,有著超現實的超前的意識。《西遊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西遊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傑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西遊記》的內容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D. 西遊記主要人物出場外貌及相關故事情節
唐僧取經。由1至7回,寫的是孫悟空出世至( )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斗爭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了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處境。第( )回總寫唐僧師徒經歷( )難,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蘊含著( )的人生真諦。
但凡說到中國哲學,人們大都喜歡從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開始,因為這個神話奠定了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西遊記》一開始也就寫到這個神話,之後孫悟空由仙石孕育見風出世的情況也近似開天闢地,暗喻人與宇宙的近似,人是小宇宙。作者還把世界劃分為四個大洲,這種劃分方法與今天我們將世界劃分為七大洲何其相似。
人類需要小部分思想家站在去代替整個人類思考,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還認為這些思想家應該成統治者——哲學王。吳承恩通過石猴成為眾猴之王的故事表達了類似觀點。故事是這樣的,有猴子提議誰能探索到瀑布的源頭回來並不傷身體者可以為王,自然,石猴站出來並成為王。作者是借探索瀑布比喻思考宇宙及人類種種問題,這需要勇氣和智慧。
石猴當上王之後沒有被享樂所迷惑,還沒有停止思考,就像古羅馬的哲學家皇帝奧古斯都。「死亡」是哲學的最重要問題之一,石猴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惑,於是毅然他離開王位去尋找能幫他解決問題的智者(神仙)。
「正名」在儒家哲學中很重要,神仙知道石猴沒有名字就立刻幫他起了個「孫悟空」,這是個集合佛、道兩家精髓的名字。如神仙所說,「孫」這姓「正合嬰兒之本論」,《道德經》有關於人復歸「嬰兒」的論述。佛家求領悟「空」,道求領悟「無」,兩家相通,所以「悟空」。
道家認為萬物不離五行又可以互相轉化,這是「七十二變」的理論基礎。神仙為孫悟空區別了「爬雲」與真正的騰雲駕霧的區別,這又與航天的第幾宇宙速度的區分。看到孫悟空用毛變出自己的分身的描寫,「克隆」是一下子就能想到的科技。
一個勢力強大了必然會和其它勢力發生沖突,善於思考的猴王想到了這點,他甚至還更進一步想到會引起戰爭。吳承恩通過孫悟空的想法表達了《孫子兵法》中「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思想。
孫悟空作為一個「天才」,他的武器(做事方式)當然很特別。他在龍王里得到的「定海神針」是大禹治水時測量江河深淺的一個定子,寓意人對大自然的改造,孫悟空用它作為武器合乎全書對人的能動性的贊揚。之後又發生了孫悟空塗改生死薄的事情,這連同蟠桃、仙丹一樣反映了人類自古以來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和嘗試。
在天上養了一個多月馬回來後,孫悟空發現地上已經過了十多年,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已經注意到時間的相對性。 大鬧天宮中出現的各中法術寶,留給人們很多想像,這里不多說。值得注意的是如來跟孫悟空的打賭。作者通過猴子怎樣也飛不出佛祖掌心的故事明顯是表達《道德經》里「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科學家大概也會把這個故事用於說明微觀世界混沌無序、宏觀世界和諧有序的現象。
悟空、八戒、悟凈、龍馬,這四個觀音為唐僧選的徒弟都是犯法之人,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佛道兩家又都相信人性本善,於是給與四人「勞動改造」的機會。取西經的五人團隊,現在已經有許多職場版本。這五人還是五中人類性格的典型,吳承恩在現代大概可以去研究心理學。他對人性入木三分的批判體現在觀音院那章,道貌岸然的觀音院院長為一件袈裟竟然做出殺人放火的惡行。
唐僧在歷史上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但吳承恩為了突出孫悟空而把他刻畫成一個膽小多疑的人,還好他有堅強的信念和善心。至於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的說法,很另人懷疑是佛祖叫手下散播給眾妖魔鬼怪知道,好等唐僧集夠「八十一難」。唐僧為孫悟空改的名字「行者」還是十分妙的,有「行者無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意,更呼應全書「人類實踐」的主題。孫悟空向唐僧說自己的本事「大之則量於宇宙,小之則攝於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這是中國哲學中智者所具備的條件。
喜愛自由的悟空同死板的唐僧產生矛盾,觀音於是給唐僧「緊箍兒」,這件古人對遙距通訊的幻想的法寶很容易另人想到手機甚至藍牙,更另人驚訝的是吳承恩告誡我們手機打多了會引起頭痛!
二
取經路上的故事占《西遊記》全書的大部分篇幅,作者的思想在那裡更全面地表達出來。悟空在路上遇到困難就去找各路神仙幫忙,寓意人在追求智慧、自我的道路上遇到困難需要「信仰」的幫助。不過「信仰」也會偽裝成誘惑考驗人們,觀音等四聖就化身成四母女去考驗唐僧。
針對妖怪的特點,悟空請相應的神仙,所謂「一物治一物」,這體現了「五行相生相剋」和作者實事求是的思想。大鬧天宮悟空也遇到某些妖怪也要請求他人幫忙,這主要是因為妖怪有神先的「法寶」,這些法寶可以分為攻擊與收服兩類。最另悟空頭痛的還是後一類法寶,以笑口佛的「後天袋」和太上老君的「金剛琢」為代表。後天袋把幾十個天神裝進去,幸好悟空反應快才走掉,如同從黑洞逃脫的粒子。金剛琢把連金剛棒在內的眾多神仙的兵器、羅漢的金砂都套去,真有點「止戈」的意味,如同道家的「太極拳」。太上老君正是老子的神化!
妖怪多數以道士的形象出現,但這絕對不是吳承恩對道家有偏見,而是藉此來批判腐朽的統治階級、墨守成規的封建衛道士和黑暗的社會現實。「佛經」象徵一種革新的力量。明朝政府卻反其道而行閉關鎖國,不知到歐洲的發展並被超過。直到清末,中國人才有想到「取經」,實在諷刺!
妖怪大多數由動物變化而成,唐僧問悟空怎解。悟空說「大抵世間之物,凡有九竅者,皆可修行成仙」,悟空的話帶有「萬物有靈」的思想。「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作者又繼續以觀音之口更進一步說明萬物相異只是物質演化才區別開來,本源卻是同一的。這兩句話所表達的思想可以在《莊子》中找到。萬物同異的思想貫穿全書,最明顯的就是取經路上遇到的許多妖怪本來是天上的動物、仙童甚至星宿。「在天為仙,下界為妖」,作者從社會學角度探討了良好的社會或良好的生存環境(天上)使人踏上正途,敗壞的社會或惡劣的生存環境(地上)使人走上歪路。
妖怪捉唐僧也不全是要吃他的肉,女妖怪大多是想要和他成親。原來妖怪也像人,男的多重權力,女的多重愛情。唐僧面對的考驗有時候也來自人,如女兒國的國王就是很大的考驗。
有人會問為什麼唐僧不叫悟空背自己飛去西天,節省許多時間和工夫。作者又借極具哲學智慧的悟空之口說「凡夫難脫紅塵」,寓意人只有超脫紅塵俗務才能達到「飛天」的高度。悟空又說「師父要親歷異邦、、、所以寸步難行、、、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其實是問讀者不「一步一腳印「怎能取得「真經」?
五庄觀拜的是「天地」,使唐僧感到奇怪。從《易經》開始,中國哲學就以「天地」(乾坤)為萬物本源,五庄觀主是「地仙」之祖,當然不拜神仙拜天地了。推倒「人參果」樹,悟空問觀音要醫樹的方法,觀音說他的露水可以醫。悟空還要問「經驗過么」,這表現悟空的謹慎,又表達了作者對實踐的重視。觀音說和太上老君打賭經驗過後,悟空才放心。
唐僧的取經路上遇到不少昏庸的國王,甚至連朝政也被妖怪把持,直到悟空為消滅妖怪並點醒他們。作者以此來表達對明朝政府政治腐敗、奸黨當道的不滿,有人象悟空一樣出來掃除奸黨的願望。
「因果」是佛家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西遊記》中有關「因果」的故事許多,如唐僧因為前生不聽如來說經才要今生取經、烏雞國國王因為另文殊在水三日而在井底三年、朱紫國國王因為做太子時分別射傷射殺兩只神聖的孔雀二被罰與王後分開。佛家認為「因果」循環,所以要求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拋開迷信成分,「循環論」是東方哲學的重要觀點。
三
「陰陽辯證法」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有「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不測謂之神」的說法,在中國中「辨陰陽、分真假」是最高智慧。悟空的「火眼金精」、如來的「法眼」就是這最高智慧的形象化比喻。長短、高低、難易、成敗、得失等等,從日常用詞中就可中國的深厚辯證法傳統,作者特意在真假猴王一章通過佛祖之口來表達這種傳統:
「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色即是空。空無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這段話其實是出自道家經典,作者用佛祖之口說出是「佛道一家」之意。
悟空和八戒時常爭斗,悟空對八戒說的哲理卻比對誰說的都多。有次悟空對八戒說「溫柔天下去得,剛強寸不難移」。見八戒不怎麼明白,悟空又說「楊木性格甚軟,巧匠取來,或雕聖象,或刻如來,裝金立粉,嵌玉裝花,萬人燒香禮拜,受了多少無量之福。那檀木性格剛硬,油房裡取了去,做柞撒,使鐵箍箍了頭,又使鐵錘往下打,只因剛強,所以受此苦楚」。八戒花名「獃子」,悟空不愧為偉大的哲學家,他講的哲理簡單形象而深刻,連「獃子」都能理解。作者無疑是用「獃子」的名字來襯托悟空。
再過一條水流急速的河就到目的地了,可是只有一條細滑的獨木橋連接對岸,試問除了極少數像悟空那樣的天才外又有誰能通過唯一的橋到達彼岸呢?正在為難間,有佛撐無底船來接唐僧渡河。乘無底船,唐僧自然掉到河裡,佛拉起的已經是脫胎換骨的唐僧了,大家為此拍手歡呼。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不同宗教都共同的神秘主義——「向死而生」!如印度有「鳳凰涅磐」的神話,《聖經》中有「失去生命的人必將找到它」的說法。那撐船的佛說「無底船兒難渡海,今來去往渡眾生」,彷彿在說「無」是生命永恆的歸宿舍和再生的籃!
唐僧沒給拿經的二位尊者禮物所以得到「無字真經」,為什麼在佛祖門下也會這樣呢?大概是因為作者所處的時代社會黑暗民不聊生,使他明白到只有先解決溫飽問題才能建設社會的上層建築。唐僧後來給二尊者的正是代表溫飽的化緣用的紫金盂。
取經之後說到一切佛、神仙等「各歸方位」,這是作者對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諧社會理想的另一種表達。更是為了說明,無論何中宗教都必須融合於「儒家正統」之中。
最後說說「取經」的意義,按《西遊記》的說法是「普渡眾生」,換句話說「取經」是為人類謀幸福。在這個意義來說,「取經」是超越時代和國界的,「取經人」是全人類的先驅和英雄。
[推薦]西遊記與官場哲學
[img]http://bbs.yuloo.com/userpicture/04_07/69129400-1090133437.gif[/img]<br />
從《西遊記》看幹部成長的道路 <br />
<br />
<br />
<br />
醉看《西遊》之一:從《西遊記》看幹部成長的道路 <br />
從小學三年級第一次開始看《西遊》,今天再拿起《西遊記》,已不知道是第幾次閱讀,但這次突然感覺《西遊記》原來是一本實實在在的《幹部讀本》,讀通《西遊》,便通官場三昧。<br />
孫大聖,從體制外的精英到被統戰<br />
孫悟空,顯然是一個民間精英成長的典型版本。他或許有皇族血液,但更多是「金風玉露一夜逢」,不知玉露何時撒向民間,於是假託石頭中崩出一隻猴子。就象蔣經國對孝嚴、孝慈兄弟一樣,只能暗中相助,不可白日相認,悟空便吃了很多虧,只能從民間一點點混上去。<br />
美猴王以膽量贏得眾猴的尊重,當了CEO,但天生稟賦的猴王,不滿足於此,漂洋過海去南儋部州留學,學了七十二變,一個筋斗十萬物千里的種種本事,混了個「海龜」的身份,回到東土,整合了牛魔王、鵬魔王等諸路古惑仔,混成城市裡的老大,自以為該在江湖上揚名立萬了。<br />
要想招安,首先造反,猴王心裡很明白。於是廣收保護費,最後收到海洋聯合公司的老總東海龍王敖廣和地下幹部調配局局長閻王爺的頭上,這下就開始影響到玉皇大帝的威望,猴王大名也終於上達天聽。<br />
對於小小的毛猴,讓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大動干戈,顯然是丟面子的事情。於是統戰部長太白金星下來招安,給了一個「弼馬溫」的官職,生長於民間的精英孫悟空自以為得到重用,這其實只是個中央事務管理局車馬處處長的小官。<br />
如果他深愔官場尤其是中央的游戲規則,應該滿足這個職位,再牛B民間精英,到了中央算個啥,給你一個管車馬的職位就不錯了。但悟空犯了所有民間精英和「海龜派」容易犯的錯誤,於是回到根據地,再扯上造反大旗,自封為「齊天大聖」,又搞得社會上烏煙瘴氣。對於鬧情緒的悟空,中央再次實行統戰,太白金星再次把他招安到天庭,許他「大聖」的稱號。<br />
「齊天大聖」雖然只是巡視員之類的虛職,但也可以開府建牙,有專車豪宅。但混的時間一長,悟空覺得不能簽單,不能任命幹部,尤其在蟠桃大會這樣的一年一度的新春國宴上,他沒有參加的資格。——顯然不是主流官員,於是又鬧開了。<br />
猴王真的不懂,自己來歷不明,也許是「龍種」,但沒有皇史箴的玉契,怎能和哪吒和二郎神相比?前者是南方軍區司令員的大公子,後者是天庭的萬歲陛下外甥,雖然是御妹思凡,和姓楊的漢子媾和而生,但最後玉皇總是相認了,再說非婚子女享受已婚子女同樣的權利,也是法有明文的。<br />
不思量力的猴子再次大鬧天宮,這廝這次禍惹得太大了,雖然偷吃的桃和丹沒多少錢,還不如「天上人間」一夜的卡拉OK,但他偷吃的是第一夫人——王母娘娘的桃和太師兼顧問委員會主任的太陽老君的丹,這是赤裸裸向中央權威挑戰。<br />
雷霆震怒,結果可想而知。南方軍區司令員李天王元帥帶領大公子哪吒,再加上天庭境警備司令員、玉皇外甥二郎神,最後把外國勢力都搬出來了,如來佛出手。也許有不敢認兒子的某位高幹暗中活動,沒有判死刑,從輕發落判他終身監禁,發放五指山監獄服刑。<br />
F4取經團組合的合理性<br />
在監獄里服刑的孫悟空終於認罪服法,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因為不懂官場游戲規則,以為有一身本事就能包打天下。把「水簾洞」和「大聖府」當成了了大邱庄,裡面只知道有孫大聖,不知道有玉皇大帝,深陷囫圇是遲早的事情。<br />
但猴子畢竟是某位高層人士的私生子,朝廷里有人活動。於是玉皇許諾,500年後可以保外就醫。<br />
500年後,唐僧出生了。這是真正根紅苗正的子弟。他是狀元陳光蕊的兒子,而且陳光蕊為大唐王朝犧牲了。這位高幹兼烈士的後代,選為去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是自然的事情,何況他和大唐皇帝李世民還結拜兄弟。<br />
大家都知道,這位御弟兼烈士子弟的陳公子,沒多少本事,除了有一身好皮囊,要是獨自西行,恐怕出不了玉門關就成了妖怪的腹中物了,但他有最大的優勢:政治過硬,對皇帝百分之百忠心——這比什麼都重要。要知道出國學習政審是最重要的。取經團的團長肯定是陳公子無疑。<br />
但總得有人保護他,給他桃行李,給他沿路掏支票,給他當翻譯呀。於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便進入幹部考察組的視野。<br />
悟空沒說的,能降魔除妖,上天下地。尤其通過監獄里的改造,已經發誓重新做人了。而且唐僧拿著他曾經犯罪的黑檔案,他想不幹,黑檔案一披露他就完了。唐僧有了這個緊箍咒,不怕業務能力比自己強得多的猴子。<br />
八戒和沙僧也是腐化墮落、受過紀律處分的高級幹部。身為天河海軍司令員的八戒酒後調戲民女——也許強奸也難說,最後私了只說調戲而已,發配到農場勞改;身為皇帝的副部級生活秘書兼保鏢的沙僧毀壞公物——也許還有貪污行為,也被遣送到流沙河邊服刑。<br />
這三個犯罪分子,和上面的高層人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著「治病救人」、「給出路」的原則,讓他們保護陳公子去西方列國游學,是再合適不過的事情了。<br />
西天取經的F4就這樣組成了。<br />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官場沉浮幾百年的民間精英——孫悟空終於大徹大悟,明白有本事,還得有好的出身,輔佐御弟唐三藏並不委屈。成熟的猴子這時懂事多了,貪吃好色的八戒每每想回高老莊時,他總是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每當他碰見想害唐三藏的妖怪時,總得打聽這妖是不是天庭哪家官員的僕人、親戚?如果是的話,就賣官員一個面子,讓他領回去,如果妖怪上面沒人說情,對不起,「神猴奮起千鈞棒」,死了死了的。<br />
就這樣,皆大歡喜,四人都成正果。<br />
孫猴子,就是這樣一點點在官場上成熟為一個稱職的高級幹部。
E. 西遊記主要人物形象
1、孫悟空(心猿):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嫉惡如仇、神通廣大,機智勇敢、廣結朋友、急躁但有正義感、重感情、講義氣。
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
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
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他敢於斗爭、藐視一切封建權威的叛逆精神。孫悟空本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上的一隻石猴子,他出世後,就在仙山福地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龍宮,他「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在冥府,他使十殿閻王躬身作揖。
他敢自稱齊天大聖,高喊「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大鬧天宮,把那些天兵天將打的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嚇得驚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權威,在他面前一個個威風掃地。此外,他還敢於罵如來佛是妖精的外甥,罵觀音菩薩「該她一世無夫」。對人間之王,他更是蔑視。
2、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唐僧慈悲心腸,一心向佛,為人誠實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
3、豬八戒(木母):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
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隻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
為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劇色彩的,而且有時也立有功勞。它咬殺母豬,打死群彘,又招贅到福陵山雲棧洞的卯二姐,想不到一年卯二姐卻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府給他。至此棲身雲棧洞,自稱「豬剛鬣」。
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豬八戒有的是凡夫俗子的人生追求。所以小說當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渲染強調,豬八戒最大的一個心願就是在高老莊當一個好女婿,守著他的媳婦兒,過一輩子安安逸逸的生活,這就足夠了。他不得已加入了取經的行列,這是上天神佛的安排,同時也是對他以往犯下罪過的懲罰,但肯定不是他個人的意願。
這個和孫悟空不一樣,孫悟空一聽有這么好玩的事情可以做,他就高興地不得了,興高采烈。但是豬八戒絕對不願意,他是被迫參加西天取經的事業。所以取經過程中一遇到艱難險阻,他就立刻提出「散夥」的要求,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道回府,過自己的小日子去。
小說當中寫到,在取經隊伍這一師三徒的組合當中,豬八戒是最不堅定的一份子,是最不堅定的一份子。他在一路上不斷積攢私房錢,錢沒有地方藏,就藏在大耳朵眼裡,這從好的方面來看是「顧家」的表現,贊點錢回家過日子;但從不好的方面來看,他顯然就是最不堅定,始終想「散夥」的人。
對豬八戒來說,還有一種很簡單的生活的慾望,或者說很強烈的生活的慾望,這個強烈的生活的慾望有兩個字,一個是食,一個是色,這種食色的慾望對豬八戒來說是異常地旺盛,異常強烈的。
這是人生的一個終極的目標,或者說人生目標中最能夠激憤他,最能夠激勵他的一種目標,就是吃得飽,還有色的追求,好食好色。這種食色是人的一種天性,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豬八戒實際上是人性的一種象徵。
4、沙和尚(沙僧):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5、白龍馬(玉龍):又名玉龍(小龍王)。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要被斬首。
幸虧大慈大悲的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倖免於難,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經。無奈他不識唐僧和悟空,誤食唐僧坐騎白馬,後來被觀世音菩薩點化,鋸角退鱗,變化成白龍馬,皈依佛門,取經路上供唐僧坐騎,任勞任怨,歷盡艱辛,終於修成正果,取經歸來,被如來佛祖升為八部天龍馬。
主要配角:
1、觀世音菩薩: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來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就可以聽見世上苦難的聲音,所以稱觀世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毀傷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無法醫活,只好請觀世音菩薩幫忙。
只見觀音菩左手持凈瓶,右手持楊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參果樹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經路上,幫助孫悟空收服紅孩兒、天蓬元帥、西海龍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師徒到西天取得真經,是使人間萬民得到慈愛、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2、菩提祖師:住在靈山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傳授美猴王孫悟空武藝的師傅,對三教九流,長生之術,七十二變、騰雲駕霧等樣樣精通。美猴王剛投到菩提祖師門下,祖師見他天性聰悟,給他取名悟空。
隨後教給孫悟空長生的法術,又教了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再傳授給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十年功夫的悉心教授,使美猴王從頑劣的凡骨俗胎成為得道的神猴,身上八萬四千根毫毛,根根能隨心變化,為悟空鬧天宮、保唐僧奠定了深厚的武功基礎。
3、玉皇大帝:也叫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皇,簡稱玉皇大帝或玉帝,自幼修行,經歷了三千多年才成金仙,又經過一千五百五十五劫,每劫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才享受到無極大道,成為掌管天、地、人三界的最高主宰,也被佛教、道教尊為最崇高的神。
玉帝住在金闕雲宮靈霄寶殿,由三十三座天宮、七十二重寶殿組成,手下十代冥王管人間生死;四海龍王管天氣變化;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等神勇蓋地;太白金星、二郎真君、五方五老各路神仙,個個法力無邊;而且有西天如來佛祖暗中保護。玉帝大慈大悲,也是普救眾生的大救星。
4、王母娘娘: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她在瑤池中開蟠桃勝會,宴請各路神仙,不料被齊天大聖孫悟空攪亂了蟠桃勝會。
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壽。她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
5、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長庚,道教創始人,因而稱為太上老君。他住在兜率宮練金丹,常騎青牛。他有個法寶叫金鋼琢,非常厲害,在捉拿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時立下功勞,卻又被他的青牛偷去,在金洞多次斗敗孫悟空、托塔天王、十八羅漢等神仙,最後老君寶扇一扇,收走了金鋼琢,降服了青牛精。他是一個息事寧人,輕易不與人爭斗的老好人。
6、靈吉菩薩:住在小須彌山,法力廣大,手使飛龍寶杖,並有如來賜給的定風珠等寶貝。唐僧取經在黃風嶺被黃毛貂鼠精捉住,孫悟空多次難勝鼠精,經太白金星點化,孫悟空駕筋斗雲請來靈吉菩薩。
靈吉將飛龍寶杖拋起,變成八爪金龍,張開雙爪,捉住妖精,使妖精現出了黃毛貂鼠的本相。後來,唐僧被阻擋在八百里火焰山,鐵扇公主用芭蕉神扇把孫悟空扇得如敗葉殘花,又是靈吉菩薩把定風珠借給悟空,才抵抗了羅剎女的芭蕉扇。
7、南極壽星:是個令人喜愛的老神仙,頭上有個大肉包,手拄蟠龍拐杖,白鹿緊隨身後,供他騎乘。不料這白鹿凡心不滅,趁南極壽星與東華帝君下棋的機會,借著數千年修煉的道行,下到凡間的比丘國,與狐狸精狼狽為奸,將狐狸精變成如花似玉的美女,進獻給國王,自己以國丈自居。
專用小孩心肝作長壽葯引,禍害百姓,結果遇到火眼金睛的孫悟空,難逃劫難,被悟空降服。悟空正要打殺白鹿精時,南極仙翁趕到,命令妖怪現出原形,駝南極壽星回歸仙山。
8、太白金星:姓李,是天界一位頗有名氣的星宿,法力廣大,又比較和善。孫悟空闖地府、鬧龍宮,玉皇大帝正要發兵征討,太白金星替悟空說情,建議封悟空為管理御馬的弼馬溫。孫悟空二反天宮時,又是金星出面為招安使,封悟空為齊天大聖,管理蟠桃園。
後來,在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路上,長庚星多次暗中幫助師徒四人戰勝黃風怪,掃盪獅駝洞,是個和善的好老頭。
9、鎮元大仙:是地仙之祖,道號鎮元子,住在西牛賀洲的五庄觀上,道術深厚精深,連觀世音菩薩也讓他三分。他種的人參果,九千年成熟一次,聞一聞神奇的人參果,就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顆,就能活四萬七千年。鎮元大仙三綹美髯,貌似童顏,手無兵器,只有一隻玉塵麈。
在與孫悟空打鬥中,一隻玉麈抵得住千鈞之力的金箍棒,只兩三個回合,他施展袖裡乾坤的法術,把唐僧師徒連人帶馬裝進袖子里,本領著實厲害。但大仙心胸開闊,氣度不凡,當孫悟空請來菩薩救活人參果樹後,他不記前嫌,與孫悟空結拜為兄弟,並且慷慨舉辦人參果會,用珍貴的人參果宴眾仙和唐僧師徒,頗有大仙氣度。
F. 西遊記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角色
孫悟空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
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
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唐僧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唐僧慈悲心腸,一心向佛,為人誠實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
豬八戒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隻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
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為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劇色彩的,而且有時也立有功勞。 它咬殺母豬,打死群彘,又招贅到福陵山雲棧洞的卯二姐,想不到一年卯二姐卻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府給他。至此棲身雲棧洞,自稱「豬剛鬣」。
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沙和尚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白龍馬
又名玉龍(小龍王)。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要被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取經。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6)西遊記武智勇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藝術特色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
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像,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朴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西遊記》張開了幻想的翅膀,馳騁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維模式,有著超現實的超前的意識。《西遊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西遊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傑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G. 西遊記的主要人物性格特點
1.唐僧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1]。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H. 概括西遊記四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
1、孫悟空——力量型代表
具有力量型性格的人在工作生活上他們總是顯得很有活力,富於冒險精神,充滿信心,他們意志堅決、果斷,一旦認准了目標就絕不會輕易放棄之,他們總是天生的工作狂,設定目標後,就行動迅速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時力量型性格的人善於管理,能縱觀全局,知人善任,能合理地委派工作,尋求最實際、最適合解決問題的人。
但是他們有很強的控制欲,固執地認為自己總是對的,不能容忍別人的缺點,不會主動道歉,霸道,控制欲強,驕傲而自負,自以為是,人際關系處理不佳,易發
在西遊記人物性格中,孫悟空是力量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在團隊中執行能力強,富於創新精神,能夠推進團隊的人物。
2、豬八戒——活潑型代表
活潑型性格的人熱情、奔放、豪邁、幽默、健談、能言善辯,他們富於浪漫主義情懷,善於與人交際,惹人喜愛的個性使大家自然而然願意
但是他們通常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情緒化,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記憶力不好,經常丟三落四,變化無常,很
在西遊記人物性格中,豬八戒是活潑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團隊中的開心果,讓團隊有活力,給大家帶來快樂,起著一種催化劑、調節者
在團隊中,活潑型性格的人可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尋覓到自己的快樂,給團隊帶來活力。
3、唐三藏——完美型代表
完美型性格的人與活潑型性格的人形成兩個極端,他們不會像活潑型的人一樣情感外露,相反,他們深思熟慮,善於分析,對自己和別人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注重生活細節,追求完美,堅持不
但是他們通常讓人覺得陰沉,沒有活力,消極,很容易受到傷害,沒有安全感也缺乏幽默感,總是給身邊的人造成很大的壓力,敏感並
在西遊記人物性格中,唐三藏是完美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團隊中的領導者,是團隊凝聚力和號召力的核心,也是團隊目標的始終
在職場中,這一性格的人執著於自己選擇的事業,能夠切實地做好規劃,有目標有方向,是一個團隊的核心。
4、沙僧——和平型代表
和平型性格的人善良、忠厚、隨和、鎮靜,善於分析,富有韌性,坦然自若,對任何事情都有耐心,他們很細心,做任何事情都面面俱到,不會讓別人感到被冷落,他們不喜歡張揚,不愛嘮叨,其他性格的人都願意找和平型性的人作
但是他們容易墨守成規,不喜歡改變,沒有主見,多愁善感,優柔寡斷,懶惰,不會對身邊的人說「不」,他們不喜歡行動,不善於爭取機會,自信心缺乏,創造力不
在西遊記人物性格中,沙僧是和平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團隊中最忠誠的一個,能夠協調團隊中的沖突,維護團隊榮譽。
(8)西遊記武智勇擴展閱讀:
西遊記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0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吳承恩著有《西遊記》、《禹鼎記》、《射陽集》四冊四卷、《春秋列傳序》。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存世。
吳承恩一生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吳承恩還寫過一部短篇小說集《禹鼎志》,不過已經失傳,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吳承恩50歲左右,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創作《西遊記》。
吳承恩寫作特點:
吳承恩與明代前後七子同時代,其文藝思想與他們相近, 「汝忠謂文自六經後,惟漢魏為近古,詩自三百篇後,惟唐人為近古;近世學者,徒謝朝華而不知蓄多識,去陳言而不知漱芳潤,即欲敷文陳詩,難矣」 。 「此論則比何﹑李通達得多,故其詩作,多自胸臆出之。
他在 《花草新編序》 中說: 「重其人兼重其言,惟其藝不惟其類。 麗則俱收,鄭衛可班於雅頌;洪纎並奏,鄶曹無間於齊秦。」 強調文學創作的實績,重視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 「麗」 ,美也,藝術形式美是其價值之所在。這就突破了明前後七子的復古主義文學觀,獨樹一幟,倡導文藝創作的 「情」「摯」 ,追尋 「奇」「麗」 的藝術風格。
I. 二年級,用《西遊記》看圖寫話千變萬化 騰雲駕霧 智勇雙全 跋山涉水
齊天大聖孫悟空曾大鬧天宮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唐僧路過將他救出。他知恩圖報專、不避艱險一屬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大顯神通。他聰明機靈、明察秋毫,利用火眼金睛識別千變萬化的怪魔,利用筋斗雲騰雲駕霧追趕來去無蹤的妖精。他們師徒一路西行,本著除惡務盡、堅持不懈的精神,終於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回大唐。真經傳播到大唐,而後使人人向善、國泰民安、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