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官遺址
❶ 咸陽宮遺址是否對外開放
遺址暫時不對外開放。想要了解,可以參觀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
秦咸陽宮遺回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答國的都城遺址,而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是一個以文物遺址和歷史地段構成的全面反映秦代社會文化的綜合性遺址博物館。博物館建築外形設計上小大下,平頂四阿的覆斗形,風格獨特。博物館共分為三個陳列室: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秦咸陽城沙盤模型,集中反映秦代咸陽周邊及關中地區宮室、城市、苑囿等星羅棋布的壯觀景象。第二陳列室主要介紹秦咸陽城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展出宮殿遺址出土地的部分珍貴文物,其中龍鳳紋空心磚、秦詔版、秦壁畫等都是秦咸陽城出土的精品。第三陳列室主要為秦咸陽宮遺址保護規劃示意沙盤。
門票 10元/人次
開放時間 08:00~17:00
地址 渭城區窯店鎮牛羊村北
交通 咸陽市內乘5路旅遊專線車直達。
❷ 燕國的大將都有誰啊
燕國的大將有:樂毅、秦開、騎劫、栗腹、劇辛、樂乘、樂間、武陽靖、慶秦。
1、樂毅
樂毅(yuè yì),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2、秦開
秦開,出身魯國秦氏,戰國時期燕國將領。早年在東胡做人質,很受東胡的信任,通曉民情風俗。燕昭王姬職即位後,秦開逃歸燕國。後於公元前300年大破東胡,迫使東胡北退千餘里。
還曾渡過遼水進攻箕氏朝鮮,直達滿番汗(今朝鮮清川江以西大寧江流域博川郡境內的博陵古城)為界,取地兩千餘里。燕國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修築燕長城。
3、騎劫
騎劫是戰國時期燕國將領。當時燕國曾在子之之亂中遭齊國擊敗,燕昭王一心想要雪恥,於是派上將軍樂毅率領燕、趙、韓、魏、楚五國聯軍攻打齊國,一舉奪取齊國七十多座城池。
並攻陷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唯獨齊國莒城(今山東莒縣)、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二邑未能攻下。燕昭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即位。
燕惠王當太子時,對樂毅有些不滿。燕惠王即位後,齊國將領田單得知燕惠王與樂毅之間有矛盾,於是對燕國實施反間計,散布謠言說:「齊國沒有被攻下的城邑只剩兩座。
而所以沒有盡快地攻下來,聽說是樂毅與燕國新即位的國君之間有些不和,樂毅斷斷續續用兵故意拖延時間且留在齊國,是准備在齊國稱王。齊國所害怕的,就是燕國派別的將領前來。」
當時燕惠王本來就已經猜忌樂毅,又聽到齊國反間計的挑撥,就派騎劫代替樂毅擔任將領,並要召回樂毅。樂毅心中知曉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懷好意,害怕自己回國後被殺。
於是向西逃亡,投奔趙國。同年,田單與騎劫交戰,田單設計一系列騙局哄騙燕軍,並且憑借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的兵力,以火牛陣在即墨城下大敗騎劫,騎劫戰死。
燕軍退回燕國,田單輾轉追逐燕國敗兵。田單向北直追到河上,因此收復齊國全部失地。 田單從莒城迎接齊襄王,返回齊國都城臨淄。
4、栗腹
栗腹,郕國平陸(今山東省汶上縣)人,戰國末期燕國丞相。早年求學於稷下學宮。出遊列國,交好劇辛、龐暖。
擁立燕武成王,帶兵攻打胡人,拓地千里,修築長城,拜為相國。勸燕王喜攻打趙國,為名將廉頗所敗,受俘被殺。
5、劇辛
劇辛,戰國時燕將。原居於趙國。與龐煖友善。沙丘之亂後,劇辛聽說燕昭王思賢若渴,便前往輔佐,一時間,劇辛和郭隗、樂毅、鄒衍齊名。
在燕國,劇辛實行一定的變法圖強,所以後來燕昭王的國力才會如此之強。五國聯軍破齊前夕,劇辛作為燕國的使節和鄒衍一起遊走各國,達成對齊國的包圍網。
聯軍大敗齊軍於濟西後,劇辛曾經和樂毅爭論過是否要進一步攻入齊國腹地的問題。他主張逼迫齊國割地,獲得實際利益,是一個比較謹慎小心的人。
後來,四十多年過去,劇辛年老,由於燕武成王家族的排擠,沒有繼續得到重用。當他重新得到燕王喜的賞識時,也已經七十多歲。
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見趙國屢困於秦國,又逼走廉頗,以龐煖代將。燕王喜以為有機可乘,問劇辛能不能攻打趙國。
劇辛憑借著自己當年與龐煖作朋友時的印象。對龐煖做出了評價,他認為龐煖是「易與」的,也就是很容易打發的人。
於是,燕國即以老劇辛為帥,伺機進襲趙國。結果劇辛輕敵,率軍冒進,被趙軍統帥龐煖擊敗,劇辛被俘殺,燕軍損兵二萬。
❸ 秦咸陽宮遺址現在是否有全部出土
秦咸陽宮遺址現在沒有全部出土,只是部分出土!
秦都咸陽的郭城遺址至今尚未發現。根據調查材料,城址的范圍大約東起柏家嘴,西至毛王溝,北到高乾渠,南面因渭水河道北移,無遺跡可尋。經探測,城址中部偏北有東西長約 870米、南北寬約 500米、周長約2747米的夯土牆基。牆基寬約11米,最深 4.6米。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似為秦咸陽城的宮城。宮城內外已探明大小夯土建築基址20餘處,其中有 8處在宮城內。已發掘的 3座,均建於戰國時期,因而推測這座宮城有可能就是當時的咸陽宮。宮牆以北有一條與宮牆平行的大道,已知長 960米,最寬處為54.4米。路面呈魚脊形,兩旁有排水溝。宮殿區以東,與一號殿址相距約3500米的軸線上為蘭池宮遺址所在,經勘探,已發現夯土建築遺址6處。在宮殿區以北約8公里的涇水畔,為望夷宮遺址所在,其北部已因涇水南移崩塌,現存夯基東西98米,南北34米。 宮殿區西面附近有鑄鐵、冶銅和制磚瓦的遺址,城外西南部,距宮殿區約 4公里的渭水旁有制陶和制骨遺址,發現有陶窯、水井、窖穴和排水道,同時還發現3個銅器和鐵器的窖藏坑。
墓葬區在城外西北隅原上,東西延綿達 4公里,均屬中小型墓,已發掘 128座,年代屬戰國中期至秦末。
宮殿建築基址已發掘的有3座,均在宮城內。1號基址地跨牛羊溝東西兩側,兩相對稱,平面呈凹字形,東西長177米,南北寬45米,台基高出地面6米,目前只清理了西半部。基址分上下兩層建築,上層正中為主體殿堂,周圍及下層分別為卧室、盥洗、沐浴等室,底層為迴廊,廊下漫磚。台上台下均有排水設施。建築牆壁繪制壁畫,均已掉落。從遺存殘塊看,內容有人物、動物、車馬、植物、建築、神怪和各種邊飾。色彩有紅、黑、白、朱膘、紫紅、石黃、石青、石綠等多種礦物質顏料。整組建築規模巨大,外貌壯觀。2號建築基址平面呈刀把形,西闊東窄,東西長 127米,南北寬32.8~45.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