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雲游記
Ⅰ 柏楊是哪裡人
柏楊(1920.3.—),河南省輝縣人。原名郭立邦,後改名為郭衣洞,東北大學畢業。專1949年赴台灣。1968年因激屬烈地揭露台灣社會黑暗、批判官場腐化墮落和「侮辱元首」被捕人獄復又變成「匪諜」罪名以死刑起訴。之後陰差陽錯,坐牢9年。柏楊創作豐富,著作等身。小說有《蝗蟲東南飛》、《掙扎》、《莎羅冷》、《雲游記》等;雜文——1960年至1968年入獄前有《倚夢閑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出獄後有《柏楊專欄》5集、《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你受了什麼詛咒》等30多種雜文集;史學著作有《中國人史綱》、《柏楊版資治通鑒》72冊等。
Ⅱ 柏楊是哪裡人
柏楊,年出生於河南,畢業於東北大學政治系,1949年後前往台灣,曾任《自立晚報》副總編輯及藝專教授。 柏楊,1968年在《中華日報》代班主編〈家庭〉版,該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載美國連環漫畫《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時,翻譯文中提及卜派父子父子流落至一個豐饒的小島後「樂不思蜀」,兩人要各自競選「總統」,撰寫競選文宣,柏楊將「Fellows」(夥伴們)翻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遭國民黨當局情治單位曲解為暗諷蔣介石父子,羅列罪名將其逮捕,判處12年徒刑,1969年囚禁於台北縣景美鎮軍法監獄,1972年移送綠島感訓監獄。 1975年,柏楊因蔣介石逝世減刑三分之一為8年徒刑,但1976年刑滿後仍被留置於綠島,後獲釋放,共被囚禁9年又26天。[1] 柏楊出獄後仍非常關心台灣政局,僅管近兩年身體每況愈下,還是每天閱讀書報,他曾對民進黨執政充滿期待,但扁當局及其幕僚卻連續發生貪腐、濫權等弊端,令他對民進黨執政失去信心。 馬英九今年農歷年大年初一首度拜訪柏楊,柏楊特別向馬強調,希望他身邊有「魏徵」型的人物;馬當時向柏楊保證,未來當上「總統」後,一定提醒自己不要變「醜陋」。 編輯本段生平柏楊(bǎi'yáng , bo'yáng),基督徒,原名郭定生,後來改名為郭立邦, 柏楊相冊(20張)最後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全名郭爾佳·衣洞。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祖籍為河南省輝縣。柏楊先生自稱出生在1920年前後,其父親時為通許縣縣長,柏楊當出生在當時的縣政府衙門寓所。不知道出生日期,最終被認可的生日是3月7日,以紀念1968年被捕入獄的日子。 一生念過很多個學校,但從沒有拿到過一張文憑,為上大學數次使用假學歷證件,曾被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 歷史學家唐德剛有這樣一句話:「柏楊的生平,在他呱呱墜地之日始,便構成傳統中國社會里一宗標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個小孤兒。」 1949年,到台灣。1953年,發表平生第一篇文章。1960年,開始以「柏楊[2]」之名寫作雜文專欄。 柏楊和他的漫畫形象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為有期徒刑12年,後又被減為8年。1977年4月1日獲釋,實際被囚禁9年又26天。影響兩岸中國人數十年的人物,人文大師,從1950到2004年,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史學寫作,十年人權,有華人處,就流傳著柏楊的作品。 1966年他在平原出版社任社長。他的妻子倪明華(詩人)主編《中華日報》家庭版,他負責該版《大力水手漫畫》專欄。1968年1月13日,因刊出一張漫畫,內容是父子兩人購買一個小島,島上只有他們父子兩人,建立一個王國,並由父子兩人競選總統。這幅漫畫觸怒了台灣當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於3月4日逮捕了他。這就是震驚當時台灣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楊身陷囹圄長達9年零26天,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但他的意志並不消沉,在獄中堅持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歷代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1978 年出獄後,台灣當局勒令他約法三章:不準他提往事,不許舊調重彈,不許暴露台灣社會的黑暗,才准他為《中國時報》寫專欄。出獄後和女詩人張香華結婚。1979年,韓國邀請柏楊和張香華出席詩人大會,但台灣當局以政治犯不能出境為理由拒絕。 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他的雜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夢閑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牽腸掛肚集》、《雲游記》等。 柏楊也寫了不少小說,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反共」小說,主要有《辯的天花》、《天疆》、《異域》等;第二類是愛情小說,如《曠野》、《秘密》、《莎羅冷》等;第三類是反映現實的小說,如《怒航》、《掙扎》等,這類小說文筆犀利,深刻揭露台灣社會「人吃人」的本質。 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時十二分,柏楊因為肺炎在台灣逝世,享年89歲。
Ⅲ 柏楊的簡介及經典名著
柏楊(bǎi yáng),基督徒,原名郭定生,後來改名為郭立邦,最後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曾用筆名鄧克保。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祖籍為河南省輝縣。柏楊先生自稱出生在1920年前後,其父親時為通許縣縣長,柏楊當出生在當時的縣政府衙門寓所。不知道出生日期,最終被認可的生日是3月7日,以紀念1968年被捕入獄的日子。
一生念過很多個學校,但從沒有拿到過一張文憑,為上大學數次使用假學歷證件,曾被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
歷史學家唐德剛有這樣一句話:「柏楊的生平,在他呱呱墜地之日始,便構成傳統中國社會里一宗標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個小孤兒。」
1949年,到台灣。1953年,發表平生第一篇文章。1960年,開始以「柏楊」之名寫作雜文專欄。
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為有期徒刑12年,後又被減為8年。1977年4月1日獲釋,實際被囚禁9年又26天。影響兩岸中國人數十年的人物,人文大師,從1950到2004年,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史學寫作,十年人權,有華人處,就流傳著柏楊的作品。
1966年他在平原出版社任社長。他的妻子倪明華(詩人)主編《中華日報》家庭版,他負責該版《大力水手漫畫》專欄。1968年1月13日,因刊出一張漫畫,內容是父子兩人購買一個小島,島上只有他們父子兩人,建立一個王國,並由父子兩人競選總統。這幅漫畫觸怒了台灣當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於3月4日逮捕了他。這就是震驚當時台灣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楊身陷囹圄長達9年零26天,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但他的意志並不消沉,在獄中堅持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歷代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1978 年出獄後,台灣當局勒令他約法三章:不準他提往事,不許舊調重彈,不許暴露台灣社會的黑暗,才准他為《中國時報》寫專欄。出獄後和女詩人張香華結婚。1979年,韓國邀請柏楊和張香華出席詩人大會,但台灣當局以政治犯不能出境為理由拒絕。
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他的雜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夢閑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牽腸掛肚集》、《雲游記》等。代表作《中國人史綱》、《醜陋的中國人》、《異域》。
Ⅳ 柏楊的生平成就
柏楊,台灣著名作家、學者,在全世界華語讀者中擁有廣泛影響力。柏楊一生著述豐厚,《柏楊版資治通鑒》在台灣被譽為最有價值和最暢銷的一部書,《中國人史綱》被列為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其中《醜陋的中國人》在當代華人世界中流傳最為廣泛。
1968年在柏楊《中華日報》代班主編〈家庭〉版,該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載美國連環漫畫《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時,翻譯文中提及卜派父子父子流落至一個豐饒的小島後「樂不思蜀」,兩人要各自競選「總統」,撰寫競選文宣,柏楊將「Fellows」(夥伴們)翻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遭國民黨當局情治單位曲解為暗諷蔣介石父子,羅列罪名將其逮捕,判處12年徒刑,1969年囚禁於台北縣景美鎮軍法監獄,1972年移送綠島感訓監獄。
1975年,柏楊因蔣介石逝世減刑三分之一為8年徒刑,但1976年刑滿後仍被留置於綠島,後獲釋放,共被囚禁9年又26天。
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他的雜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夢閑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牽腸掛肚集》、《雲游記》等。
柏楊也寫了不少小說,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反共」小說,主要有《辯的天花》、《天疆》、《異域》等;第二類是愛情小說,如《曠野》、《秘密》、《莎羅冷》等;第三類是反映現實的小說,如《怒航》、《掙扎》等,這類小說文筆犀利,深刻揭露台灣社會「人吃人」的本質。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時十二分,柏楊因為肺炎在台灣逝世,享年89歲。
Ⅳ 介紹一下柏楊
柏楊,基督徒,原名郭定生,後來改名為郭立邦,最後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出生於河南省開封,籍貫為河南省輝縣。不知道出生日期,最終被認可的生日是3月7日,以紀念1968年被捕入獄的日子。
一生念過很多個學校,但從沒有拿到過一張文憑,為上大學數次使用假學歷證件,曾被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
歷史學家唐德剛有這樣一句話:「柏楊的生平,在他呱呱墜地之日始,便構成傳統中國社會里一宗標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個小孤兒。」
1949年,到台灣。1953年,發表平生第一篇文章。1960年,開始以「柏楊[1]」之名寫作雜文專欄。
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為有期徒刑12年,後又被減為8年。1977年4月1日獲釋,實際被囚禁9年又26天。影響兩岸中國人數十年的人物,人文大師,從1950到2004年,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史學寫作,十年人權,有華人處,就流傳著柏楊的作品。
1966年他在平原出版社任社長。他的妻子倪明華(詩人)主編《中華日報》家庭版,他負責該版《大力水手漫畫》專欄。1968年1月13日,因刊出一張漫畫,內容是父子兩人購買一個小島,島上只有他們父子兩人,建立一個王國,並由父子兩人競選總統。這幅漫畫觸怒了台灣當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於3月4日逮捕了他。這就是震驚當時台灣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楊身陷囹圄長達9年零26天,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但他的意志並不消沉,在獄中堅持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歷代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1978 年出獄後,台灣當局勒令他約法三章:不準他提往事,不許舊調重彈,不許暴露台灣社會的黑暗,才准他為《中國時報》寫專欄。出獄後和女詩人張香華結婚。1979年,韓國邀請柏楊和張香華出席詩人大會,但台灣當局以政治犯不能出境為理由拒絕。
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他的雜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夢閑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牽腸掛肚集》、《雲游記》等。
柏楊也寫了不少小說,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反共」小說,主要有《辯的天花》、《天疆》、《異域》等;第二類是愛情小說,如《曠野》、《秘密》、《莎羅冷》等;第三類是反映現實的小說,如《怒航》、《掙扎》等,這類小說文筆犀利,深刻揭露台灣社會「人吃人」的本質。 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時十二分,柏楊因為肺炎在台灣逝世,享年89歲。
Ⅵ 柏楊是哪裡人
柏楊(1920.3.—),河南省輝縣人。原名郭立邦,後改名為郭衣洞,東北大學畢業。1949年赴台灣。1968年因激烈地揭露台灣社會黑暗、批判官場腐化墮落和「侮辱元首」被捕人獄復又變成「匪諜」罪名以死刑起訴。之後陰差陽錯,坐牢9年。柏楊創作豐富,著作等身。小說有《蝗蟲東南飛》、《掙扎》、《莎羅冷》、《雲游記》等;雜文——1960年至1968年入獄前有《倚夢閑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出獄後有《柏楊專欄》5集、《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你受了什麼詛咒》等30多種雜文集;史學著作有《中國人史綱》、《柏楊版資治通鑒》72冊等。
Ⅶ 柏楊的小說,全集,文章,短篇,反正都列出來最好,謝謝
柏楊作品:
醬缸:千年難醒的噩夢
中國人史綱
反說西方取經-柏楊文明大整合系-雜文精選集
嚇人的國粹教育
劣根:國民靈魂的桎梏
柏楊雜文精選集-女人,危險的投資
柏楊雜文精選集-女人,比了解上帝都難
我們要活得有尊嚴
人生奇語
世象新語
情愛思語
帝王之死
柏楊回憶錄
皇後之死
柏楊回憶錄:看過地獄回來的人
柏楊曰-讀通鑒 論歷史(全三冊)
古國怪遇記
柏楊品秦隋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
透視柏楊
柏楊家書
Ⅷ 柏楊二三事
硬骨頭文人柏楊
[ 2008-06-03 10:29 ]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一個月之內,中國文化界先後失去了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湖南老詩人彭燕郊;著名文史學家、翻譯家賈植芳;台灣文學家、史學家、文化活動家柏楊。其中,柏楊先生的逝世在兩岸三地引發強烈反響。
反思鬥士
柏楊先生有「硬骨頭的文人」之稱,一直以「深厚學養、堅韌的道義擔當、直言針砭時弊」為三大利器。大陸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是在上世紀80年代知道「柏楊」這個名字的,原因就是反響強烈的《醜陋的中國人》一書。
這本書在大陸一經出版,就引起強烈反響。柏楊在書中批判中國人的「醬缸文化」、「窩里斗」等諸多問題,大有繼續魯迅先生「對中國民眾劣根性的無遮攔批判」之勢。這對於剛剛經過十年浩劫,思想還比較封閉的民眾來說,是一種極其強烈的沖擊。
對於這本書在國人心中引發的「地震」,柏楊似乎早有預見,甚至可以說,這是他一手「策劃」的。在《醜陋的中國人》的序言中,他直言不諱:「多少年以來,我一直想寫一本書,叫《醜陋的中國人》。我記得美國有一本《醜陋的美國人》,寫出來之後,美國國務院拿來作為他們行動的參考。」「一個民族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醜陋和不足,這個民族才能進步。」柏楊希望此書能夠使國人認識並反思,這是他的寫作意圖。
能對本民族的文化做出不遮掩的反思與批判,所需要的勇氣實非一般人所能具有。這里就不得不提柏楊先生的坎坷經歷。
柏楊原名郭衣洞,1920年出生在河南。其父郭學忠,曾做過當地縣長,後改行經商。柏楊的母親生下他後不久便去世了。柏楊自喻童年如「野生動物」般,常遭繼母毒打。柏楊笑稱自己小學也沒有畢業,「從小學到大學,每一個學校如果不是被迫離開,就是被學校開除」。
1949年,柏楊隨著國民黨軍隊敗退到台灣。1960年,他開始以筆名「柏楊」在《自立晚報》撰寫專欄「倚夢閑話」。1967年,柏楊接下了為《中華日報》翻譯《大力水手》漫畫的工作。其中一幅漫畫畫的是波派和他的兒子流浪到一個島上,父子競選領袖,發表演說。開場時,波派說道,「Fellows……」。柏楊信手拈來,將這個詞譯成「所有軍民同胞們」(此為當時蔣介石發言中常見的對民眾的稱呼)。1968年1月,《中華日報》刊出這幅漫畫。台灣當局指柏楊「犯上作亂」,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將其逮捕,這便是有名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楊身陷囹圄長達9年零26天,一度要被槍決。1978年出獄後,台灣當局勒令他約法三章:不準提往事,不許舊調重彈,不許暴露台灣社會的黑暗,才准他為《中國時報》寫專欄。
柏楊一直非常關心台灣政局,盡管近些年身體每況愈下,依然堅持每日讀書看報。他曾因抗議陳水扁而絕食,最後不得不被送進醫院。
今年大年初一,馬英九特地到柏楊家拜年,兩個人在柏楊的卧房裡進行了短暫交談。柏楊的夫人說,柏楊非常欣賞馬英九的正派,而馬英九也親自題了「有容乃大,無欲則剛」8個字送給柏楊夫婦。已是台灣新任領導人的馬英九在得知柏楊先生去世後感慨道:台灣一個時代的結束。
歷史研究
柏楊先生著作等身,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他的雜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夢閑話》、《西窗隨筆》、《牽腸掛肚集》、《雲游記》等。
從文學角度,柏楊肯定算不上大家,也沒有如李敖那樣自詡為現代漢語白話文第一人。但在史學上,柏楊卻下了很大的精力。他在獄中更是堅持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歷代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
談及這三部書的創作情景,柏楊曾經這樣回憶,「這三部書是我在火爐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牆角,或坐在地下,膝蓋上放著用紙糊成的紙版和著汗珠,一字一字的寫成
面對著汗跡斑斑,顏色枯黃了的紙冊,我有無限地感恩和熱情。」
而1993年全部完成的《柏楊版資治通鑒》,是柏楊先生最為著名的史學著作,在台灣被譽為最有價值和最暢銷的一部書。柏楊在書中常用「柏楊曰」的形式,對重要的事件發表自己獨到的觀點和見解,並以生動詼諧的語言進行了入情入理的總結和評價。雖然很多學者指出《柏楊版資治通鑒》中有諸多謬誤,但依然改變不了這本書在台灣的巨大影響力。柏楊的好友、遠流出版社負責人王榮文曾做過恰當的表達——柏楊並非學院派史學家,而是一名野史學家。我們甚至可以看出柏楊在寫作上的一個特色——用簡單的道理和經驗總結來勾起普通讀者的一些簡單思考和自省。
五次婚姻
柏楊一生經歷了五次婚姻,最後一次婚姻是1978年與女詩人張香華的結合。
18歲時,父親安排柏楊與年長其五歲的艾紹荷結婚。柏楊第一次婚姻是典型的封建包辦婚姻。盡管兩人生下一女,但柏楊與艾紹荷完全沒有感情基礎,思想差異也很大。婚後不久,柏楊便離開了家,艾紹荷繼而改嫁。
1943年柏楊流落重慶,與國民黨中央團部消費合作社女職員崔秀英相識並結合。這是柏楊的第二次婚姻,兩人生下一女崔渝生(從母親姓)。1945年8月,柏楊為完成東北大學學業,與崔秀英及次女作別,趕赴東北。
1949年,柏楊跟隨「老長官」吳文義一路到台灣。也是在台灣,29歲的柏楊與第三位妻子齊永培結合,育有二子。
1958年冬天,任「救國團」高級職員的柏楊認識了中興大學教授倪渭卿之女倪明華,這場愛情使柏楊與齊永培離婚。1968年,柏楊因「大力水手事件」入獄後,倪明華與他勞燕分飛,柏楊為此曾絕食21天。
出獄後,柏楊在一次聚會上,結識了小他近20歲的女詩人張香華。1978年2月4日,柏楊與張香華結婚。一天,張香華在替柏楊整理書桌時,發現8大摞由對岸寄來的信函。她驚訝地發現,這是柏楊的兩個女兒從內地寄來的。之前,張香華只知道柏楊在入獄時已有過兩次婚姻,她以為自己是柏楊的第三任妻子,如今突然多出兩位內地女兒,她以為自己是他的第四任妻子。於是,張香華開玩笑地跟柏楊說,「我會看相的,你這一生會有五個妻子!」沒有料到,柏楊居然說,「你就是那第五位!」
柏楊常說自己此生最正確的選擇就是和張香華結婚。張香華把柏楊在大陸的子女生活安排得非常好,這得到了柏楊的敬重。張香華曾說:「他的子女好,他的心情就好;他的心情好,寫作就好;他一切都好了,我也好。」(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劉一川)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08-06/03/content_6731760.htm
代表作:
《柏楊家書》《帝王之死》《柏楊妙語》《柏楊全集》《天涯故事》《中國人史綱》《中國歷史年表》
《柏楊小說選集》《醜陋的中國人》《柏楊版資治通鑒》《柏楊短篇小說選》
柏楊一生娶過五個妻子,每一次婚姻都有過一段如煙往事。少年時代打過繼母,青年時代從過軍,和蔣氏父子有過面對面的接觸。多次企圖自殺,很多次被學校和單位開除。曾遭遇十年牢獄之災,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幾乎被槍決……
柏楊一生著述豐厚,《柏楊版資治通鑒》在台灣被譽為最有價值和最暢銷的書,《中國人史綱》被列為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醜陋的中國人》在當代華人世界中流傳最為廣泛。
柏楊文學創作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十年歷史。柏楊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國民性的反思也變得逐漸深刻起來。
柏楊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因言獲罪
「我滿身都是傷,想要突破自己好睏難。舔傷也不是都能舔到的,但,我還要飛。」——柏楊《政治文化糾纏在一起的人物》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柏楊雜文系列的主編陳曉明這樣總結柏楊。「他早年投身政治,效忠過蔣介石,後來又在蔣經國手下」,即便批判世俗社會,卻也沒有使用傳統表達訴求的政治語言,而多是從人文角度,站在邊緣。
柏楊夫人張香華曾反復強調:「柏楊沒有政治立場,他從來沒有表達過——我支持什麼?他不會再加入國民黨,也不會加入民進黨。他屬於游擊隊,對寫作能賣錢營生已經很滿意了。」
但柏楊的「游擊」,要到去台灣以後才日漸顯眼,而他與政治的瓜葛卻還未結束——他高中未畢業就進入武漢「戰干團」,在此加入國民黨,第一次見蔣介石,興奮得甚至「忘記舉槍」;其後,顧不上媒妁之約的妻子,趕到重慶國民黨培養幹部的基地受訓;在重慶他結識了第二位妻子,並有了孩子;但他未多享家庭溫暖,就輾轉去了東北,最後跟著國民黨敗退的路線一路到了台灣……
對這些,柏楊都曾有過解釋,比如投考戰干團,是為了逃避繼母毒手,也是逃避沒有初中文憑卻「混」入高中的尷尬;至於初見蔣介石的失態,則是因為想著可以對鄉親誇口說見過領袖;到重慶是因為時局大亂。
但初到台灣,他的自由還局限於老友聶華苓記憶中的靈光一現、嬉笑怒罵。他對社會反思的表達隱晦得多,多是些反映生活艱辛、理想失敗、愛情幻滅的小說。
救國團差事,對柏楊來說最重要的或許是讓他終於告別了多年的疾苦——1948年,餓得發昏的柏楊曾在街頭大罵自己「無能」。只是為了追求第四任妻子倪明華,柏楊才放棄了工作和原先的家庭,為養家糊口,以「柏楊」之名進行雜文創作。
寫雜文那些年,他生活安定,家庭美滿,女兒佳佳的出生又平增親情慰藉。而他的雜文也漸露鋒芒,針砭時弊,並擁有了相當數量的讀者。不過,他卻在不經意間被政治撞了一下,而且這一撞突然且致命。
為貼補家用,柏楊兼職給《中華日報》家庭版翻譯「大力水手」漫畫。有一個主題是父子二人流浪到一個小島,競選總統,發表演說。其中「Fellows」一詞,被柏楊幽默地譯成「全國軍民同胞們」。這個說法其實常見於蔣介石發言中對民眾的稱呼,在那個年代,總會惹人聯想。1968年3月7日,他終於被冠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而入獄。
不過,直至判決之前,柏楊依然心存希望。「開始,我以為只是一場誤會,他們可能做事太積極、抓錯了人。」他更沒有想到會因言獲罪。當時,他曾告訴倪明華:「蔣主任(即蔣經國)是熱情忠厚之人,是非必明。」然而,柏楊的幻想終於逐步幻滅了。最悲慘的時候,他甚至嘗試了自誣、悔過、接受誘供。前前後後,他在監獄總共度過了9年26天。
柏楊曾表示,「入獄那天我真是跟國民黨劃清界限,絕望了。」然而,他對社會的抨擊卻是經歷了獄中的煎熬之後才真正猛烈起來。從自由人走入監獄,再從監獄獲得自由後,柏楊對政治、人性等有了豐富的參透和領悟。
出獄後,人生再一次歸零的柏楊身上的「政治」色彩也逐漸濃厚起來,他鋒芒畢現,甚至就兩岸關系、民主、自由等政治問題發表評論。他也一再強調:「我本身沒有絲毫政治慾望,只希望在文化上作一點貢獻,可是,政治牢使我感染上政治氣氛,有時被問到政治問題,我就據實回答。」
愛恨情仇
「在台灣,他沒有享受過一般家庭中那種子女的團聚,我想他有失落感。」——張香華
作家聶華苓曾評價柏楊小說和雜文有一個共同點,「在冷嘲熱諷之中,蘊藏著深厚的『愛』和『情』。」
問及出獄後57歲的柏楊怎麼就吸引了相差近20歲的張香華。「不知道呀,就這樣稀里糊塗嫁給他了。」60多歲的張香華曾這樣對記者說。
張香華記得,初次見面後轉天就收到柏楊的信,「感謝上蒼讓我遇見了你」。柏楊的行動力讓張無所適從,包括求婚,都是突然而直接的一句話——「成個家好不好」。張香華說,她曾推說不合適,覺得柏楊已經有多次婚姻,不能再遭受打擊。但柏楊只一句「我不在乎任何打擊」就徹底擊中了她。對於柏楊的愛,老友孫觀漢曾總結說:「寧願為了愛而失戀,而不願因為失戀而不愛。」
張香華曾分析柏楊自身的矛盾性,「他從封建社會走出來,一直批判儒家。但是生活層面,他又是典型的中國人,徹底的儒家:重情意,很體貼。」張香華還這樣描述柏楊的情意,「如果你不是一個很強壯的靈魂,會被他毀掉。因為他很會寵人,寵他的女人,寵朋友,沒有原則。」
夫人辦事歸來,他會道一聲「辛苦」;家裡已經有車,還要給張香華再買一輛方便她使用……他的寵,尤其體現在柏楊入獄前,給前妻倪明華的一封信,事無巨細,情意綿綿。「努力補習英文……你也不要哭,更不可到處控訴,更不可雲軍法不公,免你再受打擊」。
然而,倪明華還是成了柏楊5位妻子中,唯一主動離開他的,在他獄中最絕望的時候,終於形同陌路。但柏楊依然有同情。「1960年代坐政治牢,連孩子讀書也被人罵,沒有臉上學。我想她是不得已……」
當然,更早幾次婚姻的結束似乎還是柏楊的主動放棄,但他早期顛沛、潦倒的生活使他的放棄多少具有時代悲劇的意味。柏楊把第二位妻子和女兒的照片保存了40年,後來還提出了他自己根本無法做到的婚姻八盟約……張香華對此卻有足夠的包容和理解,「從窮鄉僻壤的野孩子,到最後惹來殺身之禍,變化這么大……落差也很大。我覺得要做他的夫人,如果是原配,都無法白首偕老。」
柏楊交往圈很廣,但是牢獄之災後,朋友也過濾掉三分之二。對此,他也早就預感到「人在危難,朋友自必少,若干朋友,必有嘴臉者,萬勿悲憤,要忍才是第一等人」。經歷洗禮,他與核物理學家孫觀漢以及讀者陳麗真的情誼確是歷久彌堅。
大陸的讀者總喜歡把柏楊與李敖放在一起,因為兩個人都因文字入獄,又都有頗大的影響力。針對《醜陋的中國人》,李敖還著有《醜陋的中國人研究》,其中多篇章節矛頭都直指柏楊,而在《柏楊回憶錄》中,對李敖則隻字未提。與兩人都熟識的王榮文告訴記者,「兩個人完全不同的態度,足以見雙方不同的個性。這就是柏楊的策略和為人。」
問及柏楊此生最大的遺憾,夫人張香華曾說:「雖然他沒有明講,但是我能感覺到,他人生那麼曲折,兒女都比較疏離。在台灣,他沒有享受過一般家庭中那種子女的團聚,我想他有失落感。」
本組稿件據《新世紀周刊》《南方周末》《青年周刊》
http://www.xawb.com/gb/news/2008-04/30/content_1451058.htm
Ⅸ 誰有柏楊寫的<<西窗隨筆>>及<<倚夢閑話>>的下載地址
哥哥,你把書名抄打錯了吧襲,要不就是盜版商把書名印錯了,柏楊那本書的名字應該叫《雲游記》又名《古國怪遇記》。
這個網址可以看http://book.sina.com.cn/nzt/lit/1102002405_guguoguaiyuji/index.shtml
我是第一個回答出來的,就採納我的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