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封父國遺址

封父國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22 04:35:20

A. 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於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曰齊。什麼意思啊

就是退兵回去封賞功臣,認為尚父功勞最大,尚父應該是指姜子牙。

B. 《史記·齊太公世家》:「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即姜尚)於齊營丘。東就國……」這段材料反

選B。本題考查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考查學生的材料閱讀與信息解讀能力,要求將有效信息與所學知識結合起來加以分析。材料中給出的信息"封師尚父(即姜尚)於齊營丘」說明了西周初年大行分封制,將大量土地和人口分給同姓子弟,功臣和先王後裔,以鞏固周王室的安全。A,C,D三項與題中信息分封功臣不符。

(2)封父國遺址擴展閱讀:

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國王或皇帝分封諸侯的制度。商代已開始分封諸侯,稱號有侯和伯。西周滅商後,因其國都遠在西北,不利於控制幅員遼闊的疆土和統治商代後裔,便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春秋戰國時,適應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逐漸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統一全國,普遍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此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質不完全相同。

分封制的作用

  1. 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周朝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並逐步構織出遍布全國的交通網路,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國林立的狀態。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2. 通過分封,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周天子確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統治效果得到加強。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等。

  3. 通過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蓋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周文化具有驚人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4. 分封制加速了全國經濟的發展。

  5. 分封制到了西周後期加劇了各諸侯國對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強大的地方武裝割據。

C. 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曰齊。封周公旦於曲阜,曰魯。是什麼意思

周武王懷念以前的聖明君主,於是把焦這個地方封給神農之後,把祝這個地方封給黃內帝之後,把堯的後人封容到薊地舜的後人封到陳地大禹的後人封到杞地,然後封各個功臣謀士,而姜尚是第一個被封的人,把營丘給姜尚,稱作齊地,把曲阜給弟弟周公旦,稱作魯地。

反映了西周實行的分封制。周王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鞏固西周的統治。

出自西漢司馬遷《周本紀》。

(3)封父國遺址擴展閱讀:

《周本紀》的背景歷史:

周文王周朝是繼殷商滅亡之後,我國歷史上又一個奴隸制王朝。周也是一個古老的部族,活動在西北黃土高原上,可能是夏族的一個分支。早在唐堯時代,周的始祖後稷就擔任農師,掌管農業生產。後稷的後代公劉、古分亶亶父(dǎnfǔ,膽甫)率領族人繼續施行興農措施,使部族逐漸強大。

古公亶父為了躲避戎狄的侵擾,率族離開豳(bīn,彬)地移居岐下,營建城邑,修治村落,設立官職,廣行仁義,建立了周國。又經過公季、文王的苦心經營,加強了國力,直到武王率領天下諸侯,抓住商紂王暴虐無道、喪盡民心的時機,一舉滅商,建立了周王朝。

D. 中國最早的四個封姓古國

源流一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的後裔鉅之後代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姓苑》上記載,炎帝裔孫名鉅,曾為黃帝之師。
夏朝時期,鉅的後代食采於封父(今河南封丘封父亭),為諸侯國,後人曾經稱其為封鉅、封父,屬於以地名冠稱為人名。
商末周初,封父國被周文王所滅,其國人分為兩姓,一為封父氏,一為封氏,後封父氏亦省文簡化為單姓封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封氏望族居於渤海郡(今河北滄縣),是為滄州封氏(渤海封氏)。

源流二
源於姜姓,出自黃帝之臣封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封子,是遠古東夷民族的英雄,姜姓。由於他居於寧地(今河南修武),因此又稱寧封子。封子是制陶的發明者。

源流三
源於姜姓,出自戰國末期齊國慶氏家族,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春秋時期,齊國有慶氏一族,是公孫慶克的後裔子孫,後因故有改姓為封氏者,逐漸形成江南封氏一族。

源流四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穿封戌,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源流五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是賁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根據史籍《魏書·官氏志》的記載,北魏時期,代北鮮卑拓拔部中有是賁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是賁氏改為漢姓封氏,在隋朝時期成為大族,其後代子孫皆稱封氏至今。該支封氏望族居於洛陽郡(今河南洛陽),是為洛陽封氏。

源流六
源於官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①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封人
封人,是西周初期設置的官位,負責管理國境,以及積土作堤垣等,隸屬於地官府司管轄。到了春秋時期,則專職掌管封地之疆界。在封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封人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封氏。
②出自宋朝時期官吏封彌史
封彌史,是兩宋時期設置的一種官位,隸屬於封彌院,在大遼、西夏、大金、蒙古、高麗、大理、安南等國中亦均有仿設。在封彌史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即稱封氏。
另外,其時諸國之官亦有漢化稱封彌氏者,後亦省文簡化為單姓封氏,如今朝鮮、韓國封氏一族即是。

E. 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

經司馬遷確認,有十二位遠古帝王曾先後封禪泰山,他們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

從秦朝開始,歷代封建帝王對封禪泰山都十分熱衷,非常重視。先後有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帝王封禪和朝拜泰山。元明以後,封禪泰山的活動漸趨冷落,封建帝王將封禪改為了祭祀。乾隆帝就是祭祀泰山的「積極分子」,曾十一次朝拜泰山,並六次登上岱頂。歷代帝王通過封禪、朝拜、祭祀泰山,樹立了自己的至尊地位,鞏固了封建統治,泰山也逐漸被抬高到無比神聖的高度。在歷代帝王封禪泰山的活動中,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始皇、漢武帝的封禪。

無懷氏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管子·封禪》:「昔 無懷氏 封 泰山 。」 尹知章 註:「[ 無懷氏 ]古之王者,在 伏羲 前。」
在位起訖:
公元前5241——前5209年。
生卒年:
公元前5278——前5209年。
出生地:
懷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縣西陶鎮古城)。
立都:
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陽縣東北)。
年號:
蒼芒元年(辛丑,前5240)。
女,姓風,名蒼芒,號無懷氏。中國氏族聯盟時代伏羲女媧政權的第七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無懷氏執政的首任帝。 蒼芒於帝澤治二十五年(癸亥,前5278)出生在無懷氏部落的政治活動中心——懷城。 無懷氏也是燧人氏風姓的一個支脈,是大伏羲氏族的一個比較大的部落。其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今河南焦作市的武陟縣和溫縣一帶。武陟縣古稱懷城,是無懷氏部落的政治活動中心。氏族聯盟時代結束後,無懷氏部落解體,大多數族人以懷為姓,並建有懷國。西周時,懷國被周武王所征服,成為臣服於西周的諸侯國。春秋初年,懷國歸鄭國所有;戰國時期歸魏國所屬。 蒼芒初為無懷氏部落的大酋長,因其政績突出,被伏羲女媧政權的七十一任帝渭茂看中,提拔她為執政大臣,留在帝都輔佐朝政。她在任職期間,處處以身作則,工作上勤勤懇懇埋頭苦幹;處理問題公正無私,深受各部落贊揚。帝渭茂年老時,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臣民推薦蒼芒為帝位繼承人。 公元前5241年,七十一任帝渭茂去世。蒼芒即位稱帝。 蒼芒即位後,仍立都於象城。以辛丑年(前5240)為蒼芒元年。 蒼芒執政時期的事跡不詳,晚年時推薦了她的外甥女節曲為帝位繼承人。 蒼芒在位執政虛記三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卒於蒼芒三十二年(壬申,前5209),享年七十歲。 蒼芒死後,遺體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陽縣賈湖遺址),尊號帝蒼芒。

F. 在古代,父親比如是鎮國大將軍什麼的,戰死沙場了,那兒子會被封為什麼呢

漢朝開始,官職已經不能被世襲了。能夠世襲的一般就是爵位,雖然理論上世襲是無限的,直到改*朝*換*代或占據這個爵位或官職的家族在政*治斗爭中失敗為止,但後來大多數世襲基本上都是三代為止。
漢朝的世襲一般是世襲罔替制的,比如衛青死時封長平侯,其長子衛伉就沿襲了長平侯的爵位;趙雲死後追謚順平侯,其長子趙統也繼承了他的爵位。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典韋死時官職不過校尉,曹操追思典韋,拜其子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曹丕即王*位後,以典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這就屬於破格提*升了。
到了唐朝,由於唐朝對外戰*爭不斷,所以在繼承爵位方面要比漢朝嚴格的多,基本上只有幾個開*國功臣的爵位是世襲的,比如凌煙閣的那二十四個人,其他的都不是世襲。比如薛仁貴死後追封平陽郡公,他的長子薛訥就沒能繼承這個爵位,而是靠自己一步步努力從城門郎一直升到左武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
宋朝是各朝各代中對武將最為惡劣的,除開國功*臣外,之後的各個時期的武將基本上沒有善終的,而且開*國功臣的爵位也就是三代而止,再沒能沿襲下來。
明初時對武將是較為寬容的,雖然朱元璋將開*國功臣殺了個干凈,但爵位大多都傳下來了。而靖難之役後,朱棣對靖難功臣非常好,主要的功臣都封的很高。比如靖難第一功臣張玉死後封榮國公、河間王,與東平王朱能、金鄉侯王真、榮國公姚廣孝共侑享成祖廟廷。長子張輔,冊封為英國公,世襲罔替,可謂榮耀至極。
清朝就更不用說了,八大鐵帽子王的典故大家都知道,這里就不重復了。

G.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餘民。……封諸侯,……武王追思先聖王,乃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


(1)共有四類:一是王族(也可稱為同姓親族),二是功臣,三是殷商的降族,四是原被商滅掉的古國後裔(三、四也可合稱為先代貴族)。目的:①廣建諸侯,拱衛王室;②進一步擴大西周的統治和周文化的覆蓋范圍;③對殷商降族的分封可以減少抵抗,便於監督管理;④諸侯承擔各種義務,有利於加強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穩定政治秩序。(只要能從對地方加強監督管理和鞏固統治、加強王權兩個角度回答即可)
(2)立嫡長子為大宗,使之成為天下「共主」;宗法明確等級以後,使天下各安其位,庶子不再有奪王位之念。而「價人」(掌軍事之人)、「大師」(三公)、「大邦」(諸侯)須盡其義務和職責維護周王室的安定,以此達到國家鞏固。(從確保天下共主,保障貴族世卿世祿和維護統治秩序等角度回答即可)
(3)積極作用:重視家庭建設,提倡尊老愛幼,「尊宗敬祖」,有利於社會安定,易於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極影響:是強調家庭本位,過分重視人情關系,人為地劃分遠近尊卑,個人的自主意識和平等權利受到約束。(其它如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的思想,任人唯親、唯上是從的作風。)這與現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識多少有些違背。

H. 劉邦封自己的父親爵位

《漢書·高帝紀》中說:高祖六年,「夏五月丙午,詔曰:人之至親,莫親於父子回,故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答天下尊歸於父,此人道之極也。……諸王、通侯、將軍、群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I. 古代官員的母親或者可以請封是誥命夫人 那父親呢

誥命夫人:
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所謂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義諭眾叫誥。
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勅。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
何謂明代誥命敕命卷軸形式?
誥命敕命文書不同於一般文書,它是寫在當時非常貴重的絲織物上面的。明代的誥命敕命是由工部所屬的神帛制敕局,後稱南京織染局織造(清代的誥命敕命由江寧織造製成)。誥命敕命為卷軸形式,分為蒼、青、黃、赤、黑五種顏色;按照官品等級的高低,它的圖案和軸頭也有嚴格區別。明代規定,親王郡王用冊,親王生母封夫人給誥命,圖案為雲鳳錦。鎮國將軍及夫人用玉軸,輔國將軍及夫人犀牛角軸,奉國將軍及淑人抹金軸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