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曬經石的寓意
㈠ 西游記章節概括
石猴出世(1回):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塊石頭受天地之靈氣,享日月之精華,忽然有一日崩開,裡面出現一隻石猴.該猴發現水簾洞後被群猴擁戴為王.
石猴拜師(1—2回):
石猴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方,獨自駕筏出門求學,師承菩提祖師,得名孫悟空.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變為松樹,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自稱美猴王.歸來途中收復七十二洞妖,結義六大魔王,去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針(原著作「神珍」),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五千五百斤。
官封弼馬溫(3—4回):
悟空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玉帝知其厲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將其封為弼馬溫.在御馬監管馬🐴!'
大鬧天宮(4—7回):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樹起「齊天大聖」旗號.玉帝派十萬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毫發無損,還煉成火眼金睛,便一路打往天庭.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困囚五行山(7回):
玉帝請來西天的如來佛祖,如來與悟空鬥法,悟空翻不出如來掌心.如來將五指化作「五行山」,將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觀音點化唐僧在五行山揭去如來壓帖,收孫悟空為徒,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唐僧身世(8—9、12回):
(觀音奉旨到東土尋找取經人.他變化為老和尚,在長安酒店中了解到高僧玄奘的身世,選他去取經.)玄奘姓陳,前世是如來徒弟金蟬子,因不聽說法,轉生東土.父親陳光蕊得中狀元,攜夫人赴仕途中被強盜所害,賊人擄去陳夫人,夫人生下遺腹子,忍痛將嬰兒放置木板上,投入江流中.金山寺長老救起嬰兒,取名江流兒.日後,成長為高僧玄奘.玄奘立志西天取經,唐太宗李世民與他結為兄弟,將觀音所贈袈裟賜予玄奘.(玄奘隻身上路,夜宿獵戶茅棚,想到明天就要跨越兩界山,勾起思念故國之情,輾轉難寐.)
雙叉嶺唐僧遇難(13回)
唐僧及隨行三人在鞏州城受接待,唐僧趕路心切,天不亮聞雞鳴就出發,不想走錯路掉進妖怪洞穴,兩隨從被三妖怪吃掉,唐僧綁於洞內.太白金星變為一老翁救了唐僧,原來此地為雙叉嶺虎狼巢穴,三妖怪分別為野牛精、黑熊精與虎精.離開洞穴,路上遇毒蟲猛獸時又獲獵戶劉伯欽相助,一路護送至五行山下.
緊箍咒來歷(14回):
因孫悟空打死劫經的強盜,唐僧數落,孫悟空一怒離去,觀世音化作老母,傳給唐僧一頂嵌金花帽,一道緊箍咒,哄騙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動咒語,悟空就頭疼難忍,以此為唐僧鉗束悟空的手段.
收馬鷹愁澗(15回)
蛇盤山鷹愁澗的白龍把行經此地的唐僧的馬給吃了,孫悟空與之打鬥,白龍打不過,躲在澗內不出,土地神告知悟空白龍被菩薩救下並在此等候取經人,眾神請來菩薩,原來白龍為西海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犯死罪,菩薩救下,讓他當唐僧腳力.白龍在菩薩點化下,變為一白馬,隨唐僧西天取經.
禍起觀音院(大鬧黑風山)(16—17回):
觀音院老住持為謀占唐僧袈裟慾火燒禪院,燒死唐僧師徒.黑風山黑熊怪趁亂偷走了袈裟.孫悟空追尋袈裟,大鬧黑風山,後請觀音菩薩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奪回了袈裟.
計收豬八戒(18—19回):
唐僧悟空來到高老莊,莊主女兒被一長嘴大耳妖怪強占.悟空追趕妖怪來到雲棧洞,得知妖怪為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貶下界,誤投豬胎.經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人,遂引來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
大戰黃風怪(20—21回)
師徒三人來到黃風嶺,唐僧被虎先鋒捉走,後豬八戒打死虎先鋒,悟空為營救師傅與黃風怪打鬥,被黃風怪「三昧神風」吹傷雙眼,護法伽藍幫忙治好眼疾.悟空變為一蚊飛入洞中,探知黃風怪最怕靈吉菩薩,便請來靈吉菩薩幫忙收服妖怪,原來黃風怪是靈山腳下得道老鼠,因偷了清油,下界為妖.
大戰流沙河(22回):
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搶奪唐僧,八戒悟空去戰,妖怪鑽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叉與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凈.唐僧收悟凈為徒,悟凈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四聖試禪心(23回):
驪山老母與觀音、普賢,文殊菩薩變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為夫,並要將三個女兒嫁給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試探師徒四人禪心是否堅固,唯八戒意動神搖,溜進後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於樹上,八戒十分羞愧.
偷吃人參果(24—26回):
唐僧師徒到五庄觀投宿.兩位道童清風明月奉命,以人參果款待唐僧,八戒慫恿悟空偷果,遭到二道童怒罵.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參果樹後逃離,卻被鎮元大仙捉回去.悟空求得觀音醫活果樹,二人結為兄弟.
三打白骨精(27回):
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長生不老,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孫悟空識破,打死妖怪,唐僧以為濫殺無辜大怒,逐走悟空.
雙戰黃袍怪(28—31回):
唐僧誤闖黃袍怪的波月洞.黃袍怪的夫人放走唐僧給父王送信.國王懇請八戒、沙僧降妖.黃袍怪變做俊俏郎君拜見國王,將唐僧變做老虎囚禁籠中.白龍馬變作宮女刺殺黃袍怪受傷.八戒來到花果山,用激將法請回孫悟空.悟空請來星神收回,救出公主,恢復唐僧原身,師徒重歸於好.
奪寶蓮花洞(32—35回):
悟空讓八戒巡山探路,被蓮花洞銀角大王捉去.銀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壓住悟空,將唐僧、沙僧和白馬掠回洞府.悟空掙扎脫險後,經過幾番周折,終將銀角大王裝進葫蘆內,這時,太上老君趕來,收走了由煉丹的金、銀二道童變幻的金角、銀角大王.
除妖烏雞國(36—39回):
烏雞國國王被獅精推入井內淹死.獅精變化國王.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屍身,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討來金丹,救活國王.獅精原來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所化.國王讓悟空設計引太子來,告知他真相,最後由悟空除去妖精.
大戰紅孩兒(40—42回):
火雲洞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縱風將唐僧擄走,並口噴三昧真火燒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請來龍王灑下雨水,反被燒傷.八戒去請觀音,被紅孩兒假扮觀音捉去,最終真觀音用蓮花寶座降伏紅孩兒,收他做了善財童子.
黑水河遇險(43回)
師徒四人行至黑水河,無法過河,河中住一妖怪,乃西海龍王外甥鼉龍,霸佔河神神府.妖怪變為一漁夫駕小船渡唐僧與八戒,至河中捉了兩人,沙僧下河與妖怪打鬥,救師傅不得,悟空到西海龍王處請來太子將妖怪捉拿,師徒四人在河神幫助下過河.
車遲國鬥法(降三怪)(44—46回):
車遲國國王興道滅佛,寵信三位道士,封他們為國師.他們作威作福,欺壓僧人,悟空大為不平,設計戲耍國師,在三清殿,以尿水作聖水賞賜給三大仙.三大仙欲報受辱之仇,與唐僧鬥法.悟空使出降妖手段,三大仙現出原形死於非命.
魚籃收魚精(47—49回):
師徒途經通天河受阻,聽說河中妖怪吃童男童女,悟空八戒化作小兒誘妖怪出來大戰,妖怪躲入河中,將通天河凍住引誘唐僧踏冰而渡,冰裂攝走唐僧.徒弟三人在水底勇斗妖怪,悟空尋來觀音菩薩,用竹籃收服妖怪,原是觀音蓮花池中的金魚.
大鬧金兜洞(50—52回):
唐僧師徒經過金兜山,(悟空前去化齋,)八戒悟凈偷穿妖怪的衣服師徒三人被抓.悟空大鬧金兜洞,結果金箍棒被收了去.最後悟空請來太上老君收服妖怪,原來是老君坐騎青牛下界為妖.悟空救出師傅師弟.
途經女兒國(53—55回):
師徒途徑女兒國,唐僧、八戒誤飲子母河水懷胎.悟空取來落胎泉水.唐僧八戒飲水解胎.西梁女兒國王傾慕唐僧,唐僧謝絕了女兒國王的一片好意.隱藏宮中的琵琶妖女,乘機把他攝入琵琶洞,悟空與八戒與妖女酣斗被刺傷.後經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蠍子精.
真假美猴王(56—58回):
悟空因打死強盜被唐僧趕走,去見觀音被留.六耳獼猴乘機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搶去文牒,去西天取經,沙僧求助觀音.觀音與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惡戰,真假難辯.後如來使他現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觀音送悟空回唐僧處.
三調芭蕉扇(59—61回):
火焰山擋路,悟空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羅剎女因其子紅孩兒被悟空降伏,一扇將他扇到九萬里外.悟空得到定風丹二借寶扇,不料卻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變做牛魔王形狀,三借得寶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騙,變為八戒又拿走了扇子.悟空與天將惡戰牛魔王,收服牛魔王.悟空扇息山火,師徒翻越火焰山.
還寶金光寺(62——63回)
祭賽國金光寺眾僧因佛塔寶物舍利子被盜而獲罪,唐僧與悟空深夜掃塔,抓獲二小妖,獲知偷寶物者是碧水潭龍王附馬九頭怪.悟空與八戒前往捉妖索寶,打死龍子,在二郎神幫助下趕跑九頭怪,追回舍利子和九葉靈芝草,寶塔重放光明,金光寺也改名伏龍寺.
木仙庵三藏談詩(64回)
師徒四人途經荊棘嶺時,樹精荊棘嶺十八公擄走唐僧至木仙庵,與其月夜談詩敘事,後逼唐僧與杏樹精成親,唐僧不從.天亮後徒弟們找到唐僧,知道真相後八戒把修道成精之樹一一砍倒,才繼續西去.
誤入小雷音(65—66回):
唐僧師徒經過 「小雷音寺」.唐僧虔誠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卻是妖精幻化,將悟空扣入金鐃,唐僧等束手被擒.悟空方與妖精交戰,卻被妖精收入寶袋之中,後請來彌勒佛,在西瓜田裡設下巧計,終於擒住黃眉童妖.
拯救駝羅庄(67回)
駝羅庄有一巨蟒精作怪,吃童男女,殘害百姓,村民請來道僧降妖均不成功.悟空主動為百姓鏟除妖怪,與八戒大戰蟒妖,妖怪敗走鑽入洞中,悟空讓八戒守住後洞,用金箍棒搗洞,妖怪逃出洞並吞進悟空,悟空破腹而出,妖怪喪命.
計盜紫金鈴(68—71回):
唐僧師徒經過朱紫國,國王因金聖宮娘娘三年前被妖怪攝走而憂思成疾,悟空醫好國王的病,並前往降妖.與娘娘設計以假換真偷了紫金鈴,正要打死妖怪,觀音趕到收服妖怪,原是菩薩坐騎金毛犼下界為妖.悟空救出娘娘與國王團聚.
盤絲洞斗妖(72—73回):
盤絲洞蜘蛛精七女妖把進來化齋的唐僧被蛛絲纏住.悟空打死小妖,救下師父,七女走脫.師徒們來到黃花觀.觀主多目怪用毒茶加害唐僧師徒,被悟空識破.悟空請來毗藍婆菩薩,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及眾蛛女.
救難小兒國(78—79回):
比丘國國王被壽星坐騎白鹿變化的國丈迷惑,欲從一千一百一十個小兒的心肝做葯引.悟空解救嬰兒,敗退妖邪.壽星趕來把白鹿收回.
無底洞逼婚(80——83回)
師徒四人在一處林間救一被綁樹上女子,一起投宿鎮海寺,不想該女子為無底洞鼠精,在鎮海寺吃了幾僧人後抓唐僧至洞中逼唐僧成婚,悟空與唐僧設計進妖怪腹中,沒能降伏妖怪,唐僧又被抓,洞深不知去處,後發現此妖乃托塔天王義女,在托塔天王與哪吒幫助下,抓獲妖怪,救出唐僧.
滅法國更名(84回)
滅法國國王許願要殺一萬個和尚,師徒四人恐遭禍害,悟空趁夜盜取商人衣服,四人打扮成商人住進旅館,睡於大櫃里,不想半夜被強盜抬走,後落入官兵之手.悟空怕和尚身份致禍,就半夜施法,讓國王王後及所有大臣一夜之間皆變光頭.第二天國王深知錯誤後宴請師徒四人並改國名為欽法國.
連環洞徒弟祭師(85——86回)
隱霧山連環洞洞主是一豹子精,因敵不過豬八戒,便讓三小妖變為王,使調虎離山計抓走唐僧,又用一假人頭騙三徒弟唐僧已被吃,不明真相的三徒弟哭祭師傅人頭,後悟空變化進入洞中才發現真相,便救出師傅,綁捆並打死妖怪.
施雨鳳仙都(87回)
鳳仙都長年乾旱,郡主張榜求雨,悟空揭榜,請來龍王降雨,不想當年郡主得罪玉皇大帝,玉帝大怒,設置了米山、面山及鐵鏈三道難題,悟空想法說服玉帝,解除誤會,為百姓求得甘霖.
玉華城奪兵(88——90回)
三徒弟收玉華城三王子為徒,兵器被借卻被虎口洞妖怪偷走,後得知妖王欲買豬羊慶祝,三人扮作小妖和販豬羊者,收回兵器並與妖怪打鬥.黃獅怪請來竹節山盤桓洞祖翁九頭獅,抓走唐僧、玉華王父子和徒弟們,悟空走脫,請來太乙天尊,降伏九頭獅.
大戰犀牛怪(91——92回)
師徒宿金平府慈雲寺,入城看燈,空中突現三妖,抓走唐僧,悟空斗不過妖怪,後八戒沙僧先後被抓,原來三妖為青龍山玄英洞犀牛精,悟空請來木禽四星降妖,三犀逃到西海,眾神在龍王幫助下除了妖怪.
天竺收玉兔:(93—95回)
天竺國公主騎象擇親,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國王為公主和唐僧舉行盛大婚禮.悟空救起欲投河自盡的寺中女子,問明女子原是天竺國真公主,一年前被黃風颳走.悟空揭破秘密與假公主打鬥.嫦娥下界收伏假公主——月宮搗葯的玉兔,真公主才得與父母團聚.
被誣地靈縣(96——97回)
地靈縣一寇員外,性喜僧人,唐僧投宿其家並為他做一萬圓滿道場,寇員外為師徒送行,大哭而返.後一夥強盜夜入寇家踢死員外,其妻赴官府誣告師徒,師徒被押入城中,悟空假冒員外和刺史之魂,使師徒被釋,又至羅森殿招員外之魂,使其回家.波生極樂天(98回):
唐僧師徒過凌雲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得以脫胎換骨,來到靈山.佛祖命二尊者阿儺、伽葉引他們選經.悟空不肯行賄,結果取來的竟是無字經.他們重返靈山把紫金缽盂送給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經,並一一受封佛號.
最後一難(99回):
因九九八十—難還缺一難未滿,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龜.老龜曾托唐僧向佛祖打問自己的歸宿,不想唐僧忘卻了此事.老龜一怒,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曬經石:晾曬經文時不少經頁沾在了石上.)
功德圓滿(100回)
四眾回到長安,受到唐太宗和眾官歡迎.次日,太宗升朝,作《聖教序》以謝唐僧取經之功.如來授唐僧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為斗戰勝佛;豬八戒為凈壇使者;沙僧為金身羅漢;白龍馬為八部天龍馬.
(1)西遊記曬經石的寓意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
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參考資料
網路――西遊記
㈡ 西遊記里取回的經書中哪一卷在 曬經石 上殘缺了 請詳解
那陳澄拜請甚懇,
三藏無已,遂收拾經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經》沾住了幾卷,遂將經尾回沾破了。
所以至今《答本行經》不全,曬經石上猶有字跡。三藏懊悔道:「是我們怠慢了,不
曾看顧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
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師徒們果收拾畢,同陳澄赴庄。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http://chinese.pku.e.cn/wenxianzl/zhongwai/chinese/xy/099.htm
㈢ 西遊記里曬經石那集孫悟空說:凡事自有定數,非人力可為。原話是什麼_
原話為:「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
意思是:天地本不全,這經文原本是完整的,現在沾濕破損了,也應不全之理,不是人力所能幹預的。
出自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
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而歸的途中,因忘記答應老黿向佛祖問年壽之事,落入河中,經這第八十一難。經卷全部打濕,師徒四人只好在河邊石頭上曬起經卷。經卷曬干取下時沾破了幾頁,石頭上還有字跡,三藏懊悔道:「是我們怠慢了,不曾看顧得!」
孫悟空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師徒們收拾完畢,同陳澄赴庄。
(3)西遊記曬經石的寓意擴展閱讀:
唐三藏的佛經落水造成經書不全,其所根據的也是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法師的經歷。
據法師弟子慧立和彥悰所作《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法師取經歸國路經朅槃陀國時遭遇強盜,載駝經卷和行李的大象被強盜驅趕,落水而死,行李和佛經也有了不少損失。
後來法師到達於闐國後,一方面派人去給大唐中央政府上表,一方面「為渡河失經。到此更使人往屈支疏勒訪本」,派人到鄰國去尋訪佛經。這便是《西遊記》中渡河落水以及佛經殘缺的由來。
㈣ 西遊記裡面有個石經什麼
西遊記最後一集當中曬經書的石頭上面的字寫的字是曬經石
這天,天氣特別炎熱,烈日當頭,如焚 似火,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更是熱得無處藏身,石塊被烤得滾燙滾燙,好象天上下火一般,玄奘騎馬在前,三個徒弟背著經卷緊跟後面,沒走幾步就個個被烈日烤得汗流 浹背,唇乾舌燥,面紅耳赤。豬八戒實在忍受不了,便苦苦哀求師父道:"這天要熱死人,還是找個樹蔭歇息一下再趕路不遲。"玄奘聽後立即呵斥道:"這一片戈壁荒原千里,連棵草都不長,哪裡來的樹,還是趕快趕路要緊!"八戒無奈,只得撅著大嘴,氣喘噓噓地向前趕路,一邊走一邊向天上看去,只見天上藍藍的,一絲雲彩也沒有,順便說了一句:"這會兒要是下一場雨該多痛快呀。"不料。話音剛落,立即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傾盆而下,師徒四人被淋成了落湯雞,經卷也全被淋濕透了。天晴後,玄奘急忙命悟空前去探路,找個好地方好把經卷攤開晾曬一下。悟空一個跟頭翻上雲端,發現不遠處有一座黑油油的黑石山,一打聽得知此山叫洞庭山。悟空趕緊帶師傅來到山上,玄奘一看十分滿意,並指著一塊黑油油的大石頭說:"這塊石頭正是晾經的好地方,你們趕快打開經卷攤開晾曬,並令八戒看守經卷,不得有誤。"很快,經卷晾曬幹了,師徒四人急忙收拾經卷,准備趕路。不料有幾張緊緊粘在石頭之上,怎麼揭也揭不下來。沒辦法,只好抄錄在別的紙上。不久,這塊晾曬過經卷的黑石突然變成白色。
以後,人們便把這塊潔白如玉的石頭稱為"晾經石"從此,這個民間傳說就流傳開了。
㈤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在經歷最後一難曬經書時,豬八戒把經書弄破了,孫悟空說了什麼
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
㈥ 簡述曬經石留跡(西遊記中第八十一難)
唐僧師徒過凌雲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得以脫胎換骨,來到靈山。佛祖命二尊者回引他們到珍樓答用齋,入寶閣選經。不料二尊者卻向他們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賄,結果取來的竟是無字白精。他們重返靈山告狀,佛祖卻不責怪二尊者。師徒們只好把紫金缽盂送給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經,並一一受封佛號。回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龜。老龜曾托唐僧向佛祖打問自己的歸宿,不想唐僧忘卻了此事。老龜一怒,沉下河去。師徒們掙扎著上了岸,又得八戒用耙撈上經包,在石上晾曬經文,不料不少經頁沾在了石上……師徒們經歷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回返東土,普濟眾生。久已盼望的唐王君臣,正在殷殷迎接師徒四人。
㈦ 曬經石在哪
曬經石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木門鎮木門寺右側20米處。
在這里文物專家發現了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曬經石」。曬經石有20多立方,位於木門寺旁一田邊。巨石面向西面一方雕有一龕3尊較大佛像;佛像面向東面一方有一級一級的台階,每級台階階壁上都雕有一龕連一龕的小佛像。
巨石的南面和北面雕有多龕較大的佛像。巨石上共雕刻有佛像700多尊,由於年代久遠,佛像已經風化。據當地老百姓講,石上曾經蓋有亭子,1933年毀於戰火。
(7)西遊記曬經石的寓意擴展閱讀:
關於曬經石的故事:
上官婉兒自幼隨母配入內廷為奴,十五歲時成為武則天的侍從女官,入宮掌詔命。傳說當時因為婉兒侍奉武則天左右,時常可以見到進宮的太子李賢,少女心事懵懂,日久天長,便與「容止端雅」的李賢之間產生感情。然而,據歷史記載,當二十七歲的李賢被廢去太子位時,起草廢黜詔書的正是十七歲的上官婉兒。
公元684年,上官婉兒前去巴州看望李賢,聞聽太子已經被害,就在木門寺旁李賢曾經翻曬經書的「曬經石」上修建亭子,並賦詩一首題於亭上,懷念李賢。至此,這段傳說中的感情完結。
㈧ 西遊記86版八十一難里曬經的那塊石頭叫什麼
叫 「 曬經石 」,真的。
不信你自己看:從右往左念,那是繁體字。 曬經石
㈨ 西遊記曬經石在哪
在甘肅嘉峪關附近,有一塊潔白的晾經石,傳說是玄奘晾經的地方。
㈩ 西遊記里的曬經石曬寫著神馬字
哈哈,我也看到了,禁止飲用,禁止吃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