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城遺址
『壹』 長樂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宋朝顯應宮:位於福建長樂漳港仙岐海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級旅遊景區,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明弘治三年(1490年),後殿辟為「鳳岐書院」。約於清光緒年間因巨大自然災害而湮埋於地下,從此匿跡。1992年6月22日,發現古宮遺址而整體出土。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樂市古槐鎮,由董奉山中心景區、竹田岩景區和臘溪源景區組成,屬城郊型森林公園。董奉山脈一脈相承,三大景區連點成片。 公園境內有4個植被型,8個群系,21個群叢。公園內有野生動物94種。
長山湖:位於長樂市區西南部的長山湖。公園總面積約118畝。公園東臨人民會堂,西臨「城市之春」,南面政法小區,北靠三館一中心。園中有亭、台、樓、橋、榭、瀑布、噴泉、下沉式廣場、親水平台、雕塑、燈光、摩崖石刻等建築小品。長山湖岸邊一百塊天然石頭上分別雕刻有66首歷代名人贊美長樂山水秀麗的詩詞以及34塊長樂印章石刻。
『貳』 長樂有哪些風景名勝
顯應宮
顯應宮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即公元1138年,距今已有860多年歷史。幾百年間,顯應宮數度重修。據出土的碑文記載,最後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此後,由於一場風暴海嘯之類的特大天災襲擊,顯應宮隨同鄰近的村舍,一夜之間被風沙掩埋在地下。斗轉星移,滄海桑田。若干年後,人們在這里又建起了村莊,村的名字叫「仙岐」,卻沒人知道顯應宮及其「仙人」們就在村莊的地下。
猴嶼洞天岩
猴嶼洞天岩猴嶼洞天岩,即長樂市著名僑鄉猴嶼的屏山洞天岩,俗稱猴嶼岩,位於閩江口南岸最北端,距市區15公里。猴嶼岩石奇岩怪,肖形狀物,千姿百態。已發現的有:野豬、松鼠、河豚、海豹、玉兔、烏龜、壁虎、蜥蜴、鯉魚、螃蟹、-、老蛇、母雞、鸚鵡、蒼鷹、頹鷲、老虎、羔羊、白馬、黃牛、鱷魚、犀牛、虎爪、象耳、仙桃、西瓜、玉鼓、金鍾、硯盆、筆架、書包、簽筒、濟公帽、金剛靴、狀元帽、天仙履、老君卧榻、仙姑玉枕、孔明搖扇、織女拋梭、八戒仰眠、沙僧坐禪、三藏佛冠、佛祖袈裟。
龍舟夜渡三溪
龍舟夜渡三溪江田鎮三溪村位於吳航十二景之一「屏嶂鋪霞」所在的屏山腳下,因潼溪、南溪、北溪匯集於此而得名。為首批省級5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距長樂市區15公里,土地面積16平方公里,總人口13700人。三溪也稱鼎溪。上游為潼溪,建有庫容達千萬方的三溪水庫;下游分為南、北兩溪,南溪入海,北溪入閩江口。南北雙溪有唐宋以來所建石橋5座,分別名為:大橋、平橋、小橋、當橋和下橋。
『叄』 長樂區歷史文化古城有幾個
千年古鎮長樂鎮位於汨羅市東北部,東依巍巍幕阜山,南臨盈盈汨水河。長樂鎮先後回被評為「全國重點鎮」答「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春節期間最具特色的地區」「中國楹聯文化鎮」「中華詩詞之鄉」等。2020年,長樂古鎮景區計劃組織開展春節燈會、元宵節抬閣故事會表演、油菜花節、觀花賞故事等旅遊宣傳推廣活動,豐富景區旅遊內容,聚集更強人氣。 [1] 2020年1月,長樂古鎮景區正式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長樂古街始建於南梁,已有上千年歷史,呈南北走向,全長約606米,寬4.5米。因年代久遠,街面坑坑窪窪,桿線林立,老建築破爛不堪,長樂古鎮對古街進行搶救性保護,對歷史建築修繕加固,修舊如舊。新建房屋立面改造,逐步恢復歷史街區使之成為一條商業步行古街。修繕回龍門、鄭家大屋、張家祠堂、二岳寺、蓮花寺、都總寺、恢復息蛙池、乾隆客棧等古跡
『肆』 長樂有哪些名勝古跡
哪裡的長樂?1.福建長樂市?2.湖南省汨羅市長樂鎮?3.廣西東蘭縣長樂鎮?
》》《《福建長樂市
長樂市【顯應宮(蝴蝶寺) 】位於長樂市漳港鎮仙岐村的顯應宮,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到清光緒年間,因遭遇自然災害,致當地臨海地殼變遷而淹沒地下。 1992年,國務院批准在福州長樂漳港修建國際機場,村民們在整地時偶然發現地下是古宮遺址。眾多專家學者前來指導挖掘,掩埋了百年的古宮重光祥瑞屢現。當時,千百隻大彩蝶、蚱蜢蜂漫天飛舞,50多尊栩栩如生的媽祖等神像出土,蝶神依戀,讓人驚奇。一批珍貴的陶瓷、古幣及一木質匾額「願愈應」,也完整出土,令人感嘆。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古建築專家羅文於當即題贈「喜見寶物又重光」,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也題贈「神奇」。 如今,進入仙岐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古典建築物群,紅瓦飛檐,金碧輝煌,氣勢宏偉,保留了古宮原貌,分地上、地下兩層結構建築。 從宮殿右旁入室,先下地宮,只見走廊壁上全是古代傳說故事圖畫,有八仙過海、帝王匯僧、文王請子牙、五老觀太極等,美觀逼真,展示畫師高超畫藝。
地宮殿前廊壁上鑲嵌50餘幀大幅漢白玉浮雕,描述媽祖生平,雕技精妙,活龍活現。浮雕頂端,有古典彩畫案眉裝飾,襯托得更加美麗,每幀浮雕故事下端均有文字說明,其中有窺井得符,井泉濟師,化草救商,乾隆祖廟進香,林士章御賜探花郎等等。
明朝航海家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曾入顯應宮進香,後得媽祖保佑,順利通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故長樂得名「航城」。
殿堂保留原古土質混碎瓦結構土壁,古大柱頂橫梁,並按原標高、原序列置放眾多的出土神像。其左神案端坐媽祖神像,兩旁置立四位侍女保護神;右神案置坐大將軍神像,神情威嚴。
殿堂邊房設有「文物寶庫」儲藏及陳列出土古物,有古代瓷碟皿具、陶壺、花斗和古幣銅錢,以及彩蝶、蚱蜢蜂標本;壁上張貼著當初挖文物的情景照片和國內外媒體報章。
登上地面宮殿觀覽,其構建與地宮相同,只是陳列著新塑高大神像,惟妙惟肖;殿堂頂部雕梁畫棟及石雕、龍柱精美活顯。
重建的百年古廟顯應宮,為研究媽祖文化及鄭和史跡,促進海峽兩岸交流有著積極作用。
長樂【冰心文學館】
【鄭和公園】與【鄭和史跡陳列館】位於長樂市區中心,原名「南山公園」,始建於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園內有宋政和七年(1117年)建的,歷經三次地震巍然屹立的【聖壽寶塔】;明永樂十年(1412年),鄭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重修寶塔,並改名為「三峰塔」,又在塔前建【天妃宮】,為船隊官員祈報和謝神之處。1985年,為紀念鄭和下西洋開航580周年,長樂市政府撥款在毀於抗日戰爭的原「天妃宮」舊址上新建鄭和史跡陳列館,公園亦改為「鄭和公園」。館藏珍貴文物「天妃靈應之記」碑(俗稱【鄭和碑】),系鄭和於明宣德六年(1431年)第七次下西洋船隊在長樂候風時所立,碑身高1.33米,寬0.78米,厚0.16米,座高0,29米。碑文楷書計1177字,詳載明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間,鄭和前六次下西洋經過與第七次下西洋任務,是研究我國明代海外交通史及中外交往史的重要實物史料。三峰塔與鄭和碑均為省級保護文物。
陳列館大門上金字閃光的匾額,是由葉飛題書的,大屏風畫的是鄭和率師下西洋的史實。正廳內立鄭和半身塑像,高1米多。《天妃靈應之記》碑俗稱鄭和碑,碑文上記載 「自永樂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余由舟師累駐於斯,伺風開洋,乃於永樂十年奏建,以為官軍祈報之所,既嚴且整」。這塊碑石和抗戰時期轉移南平寄藏的銅鍾(俗稱鄭和鍾)都是鄭和親立的歷史文物。寬敞的廳堂,以鄭和史跡展覽為內容,分為「序言」、「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背景」、「鄭和下西洋與航海基地福建」、「偉大的成就、深遠的影響」4個部分。展品有銅鍾、寶船、航海圖等復製品及其他有關的文物、圖片。項南撰寫的《紀念鄭和下西洋》,還有鄭和下西洋580周年學術討論會之後出版的《鄭和與福建》、《紀念鄭和下西洋580周年論文集》等書籍也在此展出。
樓上還有展出我國部分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從遼寧於濤隸書,寧夏馬學智草書,上海王個簃篆書,廣東陳遇榮楷書,江蘇費新我行書,到閩中書法家潘主蘭、朱棠溪、趙玉林、蕭心濤等。的書法作品,各呈藝術的風采。
【龍泉寺】位於長樂市鶴上鎮上李村沙京蓮花山,寺的周邊有宋理學家朱熹、狀元宰相鄭性之等名人名家摩崖題刻數十處。龍泉寺始建於南朝梁承聖三年(554年),原名西山寺,唐太宗十三年(859年)懿宗賜名龍泉禪寺,與鼓山湧泉寺、福清黃檗寺並稱閩中三大名寺。自古香火鼎盛,僧侶最多時達二、三百人,寺田600 多畝。歷史上龍泉寺有許多高僧主持,也曾幾經衰落,如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淪為停柩場所,清初毀於戰火,五十年代在寺院辦起畜牧場。現在龍泉寺是中國佛教協會直屬管理的寺院,面積一萬多平方米,主要建築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西歸祠、觀音閣、祖師堂、方丈堂、和尚塔等,多是近20年間修復起來的。
詳細參見:http://www.fuzhou.org.cn/lyjt/ly_fj8.htm
》》2《《湖南省汨羅市長樂鎮
長樂鎮名勝古跡亦多。鎮域地處風光秀麗的智峰山南麓,清徹美麗的汨羅江穿流而過。鎮區有千年古跡「回龍門」,歷代龍舟競渡得勝的龍舟皆由此返航,故名「回龍門」,又是汨羅江古航道的碼頭。又有望京台、望京橋,相傳元順帝流居江南,被迎帝位時,在此駐節休息,曾登高望北京。民國時期,彭德懷、楊宗勝曾在這一帶舉創建蘇維埃政權。1945年王震、王首道首率359旅在這一帶進行革命活動。長樂鎮是著名的「群眾文化藝術之鄉」。鎮區上、下街各有1個故事會活動點。「長樂故事會」聞名三湘,湖南衛視、湖南經視都曾在重點欄目介紹過長樂故事會活動情況,影響頗大。
》》3《《廣西東蘭縣長樂鎮
長樂鎮山川秀美,物華天寶,地靈人傑,大自然的造化,給這里一塊神奇秀美的山水,自然風景有古州坡照山、長樂牛鼻山、天然波蘭洞、巴社石林等。長樂還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孕育著許多仁人志士,如共和國第一代將軍覃士冕,東蘭早期馬列主義傳播者之一韋青雲就是典型代表。
『伍』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的長樂市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在長樂市 江田鎮南陽村。自江田至南陽村,高山夾峙,一徑深入,途中有三道隘口,形回勢險要。第二次國內革答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及解放戰爭時期,這里都是福建東南沿海的革命基點村。1944年8月至194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遷到南陽,閩中特委機關及閩中游擊隊和省委武裝隊伍也隨著進駐南陽。省委機關在南陽期間,發動沿海各縣開展抗日武裝斗爭,部署抗日游擊戰爭,召開省委幹部會議,討論毛澤東《一九四五年的任務》的報告,舉辦兩期黨員幹部訓練班。村中陳亨源故居,是當年省委機關開會辦公地方,舊學堂曾辦過干訓班,距村五里許的九坑山(筆架山)洞,是當年省委機關安放電台和召開秘密會議的地點。1986年4月29日,經縣人民政府公布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長樂縣人民政府撥款,大修南陽村陳氏祖廳,辟為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展廳。程序題大廳前額「中共福建省委舊址」。中共長樂縣委、長樂縣人民政府立重修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碑,黃扆禹撰寫碑文。
『陸』 關於「長樂歷史」的資料
長樂歷史悠久,設縣始於唐武德六年(公元623 年), 長樂(399年─401年)十六國後燕慕容盛年號。至今有1380 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長樂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夏商時,屬揚州。秦漢時期屬閩。晉春秋和三國時,吳國、東吳在六平吳航頭(今吳航鎮)造船,因此,別稱吳航。晉朝惠帝時,將揚州部太康分為建安郡和晉安郡,長樂屬晉安郡原豐縣。隋朝大業間,晉安郡改為建安郡,長樂屬閩縣。唐武德六年(623 )由閩縣析立,取《 詩經》 「宅新邑,寧厥止」之義,縣名為「新寧」,縣治設敦素里平川(今古槐),不久改稱長樂縣。聖歷二年(699 ) ,析出長樂南部的太平、感德、崇德、孝義、萬安、長東、永樂、永福8 個鄉,設置萬安縣(今福清市)。上元元年(760),防禦史董玠因敦素里地形卑濕,將縣治移到吳航頭。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乾化元年(911) ,改縣名為安昌縣;後唐同光元年(923 ) ,復名長樂縣;長興四年(933 ) , 王延鈞稱帝福州,國號大閩,改元龍啟,升福州為長樂府,以閩縣為長樂縣,以長樂縣為侯官縣,以侯官縣為閩興縣;清泰二年(935),閩縣、侯官、長樂均復舊名;後晉天福六年(941 ) ,改閩縣為長樂縣,改長樂縣為安昌縣;天福七年,復為閩縣、長樂縣,均屬長樂府,此後長樂縣名穩定下來。立縣至清,長樂為閩州、福州、長樂郡、福州威武軍、福州彰武軍、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等(均為今福州)所轄。1912 年,中華民國成立,廢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福建省設東、西、南、北4 路道,長樂屬東路道。1914 年,改東路道為閩海道。1925 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地方政制,長樂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1933 年,以十九路軍將領為核心,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 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劃福建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4 省,長樂屬閩海省。1934 年7 月,全省設10 個行政督察區,長樂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公署駐地,轄長樂、閩侯、連江、福清、平潭、永泰、羅源等縣。9 月,閩侯縣十三區的光俗、高詳、至德、紹惠、欽仁、江左6 里劃歸長樂第七區,時省府委員陳煌琳實地勘界並立碑太歲坑(今黃石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省設立8 個專區,長樂屬閩侯專區管轄。1955 年,全省改設5 個專區,長樂屬福安專區管轄。1959 年,復屬閩侯專區管轄。1970年改專區為地區,屬閩侯地區管轄。1971 年,改屬莆田地區管轄。1983 年7 月l 日,實行市帶縣體制,長樂屬福州市管轄。1994 年2 月18 日,長樂撤縣設市,仍屬福州市。
長樂現轄14個鎮、2 個鄉、2 個街道,共有231個村、14個社區居委會、6個居委會。全市轄:吳航街道、航城街道、漳港街道、營前街道、首占鎮、玉田鎮、松下鎮、江田鎮、古槐鎮、文武砂鎮、鶴上鎮、湖南鎮、金峰鎮、文嶺鎮、梅花鎮、潭頭鎮、羅聯鄉、猴嶼鄉。
長樂是中國「草根工業」的發祥地,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福建十強行列,兼具空港、外港、內港和大型火電廠的投資優勢,是正在崛起的現代港口工業和濱海旅遊新城。
『柒』 長樂和平街歷史淵源
鄭航介紹,在考古挖掘中,市考古隊還在東門兜區域發掘出元代路基,道路走向與街道基本一致。經解剖,路基疊壓在生土之上,土質緻密,由黃褐色山體土夯實而成,兩側用碎石護邊。由此看來,和平街及延伸部分東門街的形成時間確定在元代。
另外,去年9月初,和平街建設路改造項目啟動,施工隊對建設路進行挖掘施工的過程中,在溝渠處裸露出數塊排列整齊的石條,再次邀請市考古隊到現場進行發掘。市考古隊進行挖掘並發現數十塊石碑文,經過清理初步確認為四通記事碑。可惜的是石碑均已斷為數塊且部分殘缺,由於時間久遠,部分石碑上面字跡已經模糊不清。
『捌』 長樂市南陽村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從福州出發怎麼去啊要多久
福州白湖亭坐大巴到長樂江田鎮 然後打車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