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堂台遺址

堂台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22 17:44:08

1. 春秋時期的端木賜的書台遺址是在哪個萬松山

端木子,端木賜,字子貢。

後裔

第2代 端木炅,仕於齊為卿相。

第3代 端木叔,藉其先貲不治世,故放意所好,賓客在庭不絕,聲樂奉養之餘,散之宗族邑里,不為子孫留財。及其死,也無瘞埋之資,一國之人受施者,相與賦而藏之,反其子孫之財焉。假干生稱之曰:「端木叔,達人也,德過其祖矣」。

第4代 端木圻

第5代 端木靜,仕於魯為下夫夫。

第6代 端木乿

第7代 端木堅

第8代 端木煐

第9代 端木肇,避秦始皇焚坑之禍,去端字而姓木,隱於魯。生二子:平、庚,長無後,以幼為宗。

第10代 端木庚,字子西,仍復姓端木,回原籍。

第11代 端木叢

第12代 端木敬

第13代 端木穎,貧而樂道,不慕榮利,教子有義方。

第14代 端木質,字舍文,漢博士,通五經,尤善《書》。

第15代 端木需

第16代 端木偉,生三子:詡、融、軒,長無後,以次為宗。

第17代 端木融,漢光武拜議郎。

第18代 端木岱

第19代 端木和

第20代 端木長

第21代 端木克勉

第22代 端木庠,字文序,才高博洽,為世大儒,與孔融並顯於時,魏文帝屢召不就。

第23代 端木發

第24代 端木侃

第25代 端木從矩,晉舉孝廉。

第26代 端木中,習儒業,見祖墓荒蕪,率族人修理。生二子:智、敏,長無後,以幼為宗。

第27代 端木敏

第28代 端木炳

第29代 端木棟

第30代 端木韶

第31代 端木元震

第32代 端木昂

第33代 端木如松

第34代 端木良

第35代 端木修

第36代 端木欣

第37代 端木來麟,生三子:識、讓、訥,長、次俱無後,後,以幼為宗。

第38代 端木訥,唐元宗時官中書舍人、紫薇郎。開元27年追封子貢為黎侯,因修祠墓。

第39代 端木祥

第40代 端木亮

第41代 端木碩

第42代 端木輅

第43代 端木裕

第44代 端木范,多學善書,家貲巨萬,重修祖祠宇,凡族中有貧乏不能婚葬者,皆資助之。又設學以教族中子弟,使無愧於先賢後裔。

第45代 端木肅

第46代 端木赫

第47代 端木嘉

第48代 端木度

第49代 端木整

第50代 端木高,宋政和5年都水使,孟昌齡至濬州鑿大伾三山兩河,建天成、聖功二橋。高請修專祠,從之,建祠浮山,使高掌管以供祀事。

第51代 端木杉

第52代 端木法祖

第53代 端木雲程,生三子:璧、珏、珳,長無後,以次為宗。

第54代 端木珏,字雙玉,好學多才,瑰瑋倜儻,不拘細行,濟困扶危,時人稱為博濟翁。

第55代 端木本

第56代 端木貞

第57代 端木存德,元文宗時為尉氏縣儒學教諭。

第58代 端木郎,隨父任,因留於尉氏縣。

第59代 端木歆

第60代 端木坦

第61代 端木賁

第62代 端木甘棠

第63代 端木傑

第64代 端木大猷

第65代 端木鑄,字宜范,善岐黃,壽百有五歲。

第66代 端木正,好學博古,兼精醫學。萬曆間避寇亂,寄居濟寧,衍聖公使主廬墓堂奉祀。

第67代 端木尚儒

第68代 端木文獻,字叔尼,清順治3年山東提學准給衣頂,奉祀生員入濟寧州儒學。

第69代 端木秀,字子實,濟寧州儒學奉祀生員。生四子:鎰、晉、觀、謙。

第70代 端木鎰,秀長子,濟寧州儒學奉祀生員。

翰林院五經博士

第70代 端木謙,秀幼子,字吉六,號霽青。奉祀生員,入曲阜四氏學,主廬墓堂祀。每逢霍祭赴濬祭掃,見祠墓荒涼,呈大明府回濬修理廟宇,栽培樹株。康熙38年,逢聖祖南巡,授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第71代 端木派,康熙59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第72代 端木本盛,字青萬,乾隆15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生三子:元慶、元榮、元錦。

第73代 端木元慶,未襲卒,以次弟元榮為宗。 端木元榮,生子:毓振。

第74代 端木毓振,元榮子,字洪聲,嘉慶7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第75代 端木傳詩,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第76代 端木繼敏,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第77代 端木廣恕,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端木子奉祀官

第78代 端木昭琛,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民國3年改為奉祀官。

第79代 端木憲楷,字蔭農,民國年間襲任奉祀官。

宗子

第80代 端木慶騏。

第81代 端木繁君,現任宗子。

第82代 端木祥波。

2. 哪一遺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

夏墟,夏朝的都城遺址,一般指洛陽二里頭遺址。

墟是有人住過而現已荒廢的地方,如殷墟,加朝代名,則指歷史上該朝代都城遺址。由於都城變化,夏墟、殷墟都有不同地點的。

中文名
夏墟
地址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
簡介
夏朝的都城遺址
發掘時間
1959年
快速
導航
發掘沿革

遺址價值
位置境域
洛陽市盆地的夏朝都城,發掘過的有偃師二里頭遺址夏墟。
年代分布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說前1730年~前1720年)。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跡。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偃師市二里頭村,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約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我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發掘沿革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和1928年安陽殷墟的發掘,證實了殷商的存在。對《史記·殷本紀》的肯定,必然引發出《史記·夏本紀》也為信史的認識。由此,二十世紀5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課題。1959年夏,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從此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二里頭遺址宮殿基址群發掘現場
經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數十次的考古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獲,1977年,夏鼐先生根據新的考古成果又將這類文化遺存命名為「二里頭文化」。該遺址范圍為東西約2公里,南北1.5公里。包含的文化遺存上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下至東周、東漢時期。此遺址的興盛時期的年代為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的夏文化時期,考古界將其主要階段稱為「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已持續了四十多年,遺址內發現的二里頭文化遺跡有宮殿建築基址、平民居住址、手工業作坊遺址、墓葬和窖穴等;出土的器物有銅器、陶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石器、蚌器等。遺址的中部發現有30多座夯土建築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宮殿建築基址群。其中,最大的兩座已正式發掘。宏偉的1號宮殿建築基址平面略呈正方形,東西長108米,南北寬100米,高0.8米,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根據出土的遺跡現象,可以將1號宮殿建築基址的主殿復原成一個「四阿重屋」式的殿堂,殿前有數百平方米的廣庭。基址四周有迴廊。大門位於南牆的中部,其間有3條通道。這樣的宮殿建築只有掌握了大量勞動力的統治者才能建成。由此也可證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二里頭遺址的宮殿建築,雖時代較早,但其形制和結構都已經比較完善,其建築格局被後世所沿用,開創了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先河。

3.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古代遺址在哪

中國最古老的觀星台遺址位於河南商丘古城西南3里的闕伯台,又稱火神台,火星台。經專有關專家考證和屬史料的記載,商丘火神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處觀星台遺址。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台。

我省另一處觀星台遺址位於鄭州所轄市登封告成鎮。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距今已有700年的歷史,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將「天池之中」的8處11項歷史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具體包括觀星台,嵩陽書院,嵩岳寺塔,中嶽廟,會善寺,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塔林,初祖庵)。

我省河南是中華名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已經發現7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遺址。河南文物古跡眾多,截止2014年6月我省共有5項24處世界文化遺產。

(註:資料來源網路,大河網,網路圖片)

4. 濟寧市鳳凰台遺址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鳳凰台位於濟寧市任城區南張街道鳳台村,鳳凰台地下是一處龍山、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文化堆積十分豐厚,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批准鳳凰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領隊培訓班在此進行了實地考古發掘,出物近300件文物,現存在省考古所。 「鳳凰台」又名「風化台」,為鳳姓教化之台,是遠古時期的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地方,經近代專家考證,確定為「太昊祭祀台」。伏羲又稱太昊,自封為風姓,古代「風」、「鳳」乃同一字,史載:「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太昊有濟之祀」。任城是四個風姓古國之首,伏羲作為東方青帝實誕生於任城無疑,李白在《任城縣廳壁記》中說:「青帝太昊之遺墟,白衣尚書之故里」,因此考據任城實為「伏羲聖皇之故里,龍鳳圖騰之源頭」,鳳凰台也因此得名。 鳳凰台在明天啟年間,由當時的運河總河軍門劉東星批准倡建觀音堂,萬曆年間告成,成為當時著名的「任城八景」之一「鳳台夕照」,明代大司馬徐標(任城人)贊譽為「塵世蓬瀛」人間蓬萊,惜數十年前毀於一旦,殘牆斷壁、瓦礫遍地。時值今日盛世太平,任城區委、區政府上合政令、下合民意,決定維修。修復後的鳳台古貌新姿,更顯巍峨壯觀:檯子頂部佔地1600平方米,按兩儀、四象、八卦建造,甚為考究,暗合三才、天罡、地煞之數,上有古建數十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大殿五間,內供奉三尊菩薩像,中為觀世音菩薩,法像為毗廬觀音,也就是法身觀音,代表慈悲;左邊上首為文殊菩薩,坐騎為獅子,代表智慧;右邊下首為普賢菩薩,坐騎為六牙白象,代錶行願。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鳳凰台遺址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5. 月台的遺址

杏林「月台」之名多,如月台路、月台園、月台樓、月台樓酒家、月台百貨商版店等等。據考究,這權些名稱的由來俱源於清朝時期的「月台」遺址。遺址位於今月台路末端東側,包括「舊街」——宮廷式建築,五落雙護厝108間;「新街」——即詒燕堂,三落雙護厝108門;「華表」及「芝圃別墅」等多處。據《同安縣志》(歷史上杏林為同安縣轄)記載,「月台」在安仁里登瀛鄉,清嘉慶年間(1796——1820)陳蓉光建,是當時同安一處著名的勝跡。登瀛即今曾營居委會,原為海邊之意,後因閩南語諧音而衍化。「月台」遺址總佔地為四十餘畝,耗資之巨、用料之考究為當世民居之罕見。「芝圃別墅」築有亭台樓謝、水池假山,栽種許多奇花佳果,並搜羅有一塊迴音巨石,其趣無窮。東南臨海,涌海入懷,興之所至可直接乘小船出海。右築有觀景高台,上矗「月台」石刻,乃摹泉州承天寺匾額字體。若登台遠眺,則萬頃碧波,海天一色,飛鳥帆影盡收眼底。清代同安人王步蟾曾賦《游月台》一詩雲:鳥過依群從江來,暇日登臨上月台。大海茫茫天漠漠,玉雲何處望蓬萊。非常形象的描寫了「月台」的怡人景色

6. 倉頡造字台遺址的遺址位置

「倉頡造字台」歷代志書多記為恭張村南,如乾隆四十四年《西安府回志》就記為:「長安西答南二里(應是二十里之訛)宮張村有三會寺,為倉頡造書之堂」。造字台基本位於長里村中北部,東距周穆王陵1000米左右,在西安市公安局警犬基地院內。

7. 陝西武功縣有什麼歷史文化遺址什麼的

後稷遺址
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楊陵地區位於渭水之畔,是中國仰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華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在「三皇五帝」時代,楊陵居住著有邰氏部落,有邰氏的女子姜嫄為帝嚳的妃子,姜嫄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棄」,也就是後稷,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教先民種大豆、穀子、麻、麥、瓜,生產技術保證生產力的發展。後稷又教先民除草、護苗、助長、收獲,所以穀粒飽滿產量高。他還教先民選擇良種。後稷在堯、舜時代(公元前21世紀以前)為農官,封地於邰,號後稷,後稷乃周部落的始祖,周文王姬昌、武王姬發,都是後稷的後裔。

在楊凌,現在仍有邰國遺址,而後稷也是楊凌的象徵,後稷的教稼台位於武功縣武功鎮東門外漆水之濱,在楊凌東北,距楊凌十五六里路。武功縣武功鎮西坡上有後稷祠和姜嫄廟,每年正月十六和六月七舉行盛大的祭祀後稷和姜嫄的活動,當地人將其稱為游百病,認為上山祭祀後可消災滅病。

8. 章華台的考古爭議

1986年,湖北潛江龍灣發掘出一地下遺址,著名學者考證其遺址即楚章華台遺址,以致於1999年出版的《辭海》,據此把古華容縣城的地理位置也定到了潛江西南。章華台究竟建在哪裡,目前有湖北說、湖南說。
春秋戰國烽火連連,七雄爭霸。抗衡者,北秦南楚。公元前535年,楚靈王「舉國營之」,在古雲夢澤內修建了一座方圓40里的宏偉宮苑,以豪華富麗誇於諸侯,「台高十丈,基廣十五丈」的章華台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台」。楚靈王日宴夜息於台上,管弦之聲,晝夜不絕。因「靈王好細腰」,宮女登台途中需休息三次,章華台又被稱為「細腰宮」、「三休台」。
章華台後毀於秦軍統一中華的戰火,其遺址所在成為千古之謎。1984年,潛江市龍灣鎮境內發現了章華台遺址,因諸多原因,有關章華台的考古和保護工作斷斷續續。2006年7月,章華台遺址的本體保護項目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 潛江說
位於湖北潛江龍灣鎮。遺址平面呈長方形 ,南北寬1000米 ,東西長2000米 。東南部發現有十餘座宮殿基址 。其中以放鷹台為最大 ,長約300米 ,寬約100米 。高約5米 ,由4個相連的夯土台基組成 。其中1號台基為雙層台基,下層是夯土的,上層是磚坯的,基址上部分布著東西側門、貝殼路、磚坯牆等遺跡,出土有瓦當 、板瓦、銅門環等遺物。譚其驤考證後認為其即章華台遺址。龍灣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時代最早的楚國離宮別院遺址群落,2000 年,楚章華台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距章華台遺址不足5公里處發現的「黃羅崗遺址」,日前被史學權威確認為楚國城址中第一個春秋城。專家初步認定,這是一座雙垣雙壕的楚城。城垣呈平行四邊形,牆體東、南、西、北各長1250米至1335米,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鄒衡通過考證認為黃羅崗為章華之宮,並認為章華宮與章華台均在華容城內,且總體形成比荊州紀南城還要早。他認為華容城「沙市說」、「監利說」均不成立,應在潛江境內。
1987年,經國家文物局同意,一批考古學家雲集潛江,對章華台遺址進行局部試探性發掘。
這次發掘,獲得一個令世人無比驚奇的發現:在章華台遺址中出現了一條寬約2.4米,長約10米以紫貝綴砌的徑道,穿門而過,橫到了宮柱基之前。
屈原在《九歌》中寫到:「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貝殼路在章華台遺址的出現,再一次證明了這是一座非同凡響的楚王宮建築遺址。
羅仲全回憶說,當年的5月23日,北京大學考古權威鄒衡教授來工地,面對部分暴露的大型楚宮殿基址,他興奮地說:這是楚國宮殿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一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宮殿基址。貝殼路是全國首次發現……
1987年6月26日至28日,「楚章華台學術討論會」在潛江市召開,國內考古、歷史、古建築歷史地理學專家對宮殿基址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部分專家認為其中的放鷹台I號基址就是春秋時期楚靈王修建的章華台。
遺憾的是,此後10年間,由於諸多原因,章華台遺址的保護、開發工作進展一直停滯不前。
1997年,國家文物局將章華台所在的龍灣遺址納入全國大遺址保護規劃。
潛江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劉鋼回憶當年在北京申報大遺址項目時的情形仍唏噓不已:大家帶著從親友處挪借來的錢進京,住的是最便宜的地下室……
1999年12月26日,章華台現身後的第15年,終於迎來了最高級別的論證。
北京大學考古系商周考古權威鄒衡教授、考古系主任高崇文教授,原北京大學考古系秦漢考古權威、原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湘鄂豫皖四省楚文物研究會會長俞偉超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古建築學家楊鴻勛先生等人,一致認為龍灣楚國宮殿基址群建築面積之大、規格之高,建築形式之獨特、保存之完好,在我國先秦建築史上幸均屬獨領風騷。
專家們認為,龍灣楚宮殿基址群應定名「楚章華台宮苑群落」。
1999年-2001年,考古人員對遺址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調查發掘,發掘面積3500平方米,勘探出夯土台基22處,古河道一條,各類文物數十萬件,確定了整個佔地100餘平方公里遺址群落的整體布局。
羅仲全介紹說,在考察中,章華台遺址的概貌也逐漸清晰。章華台實際上是楚靈王離宮,是一座以台為主體的園林化宮殿,主體工程章華台高23米,寬35米,相當於一座近10層的高樓。
據資料,章華台作為離宮,有層台、殿堂、寢室、府庫、武器庫、作坊、碼頭等等,周邊有千餘間房屋,住萬人,曾修人工河道往來於此,其繁盛可想而知。
龍灣遺址的保護工作進入加速度階段: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2005年12月,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重點項目;2006年7月,遺址的本體保護項目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
荊州說
章華寺坐落在荊州市沙市區東北隅之太師淵,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章華寺是在章華台的遺址上修建的,章華台,又稱章華宮,是楚靈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離宮。後章華宮毀於兵亂,在章華台遺址上,元代修建章華寺,清代又重修。寺廟座東朝西,面積8790平方米。廟宇建築宏偉,裝飾典雅,殿堂井然有序,佛像栩栩如生。一進山門,繞過荷共池,見天王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堂等主體建築。殿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寺院綠樹環繞,分外幽靜。寺內藏有清代皇室御賜《藏經》,及許多宮廷珍品,還有緬甸國王敬贈的兩尊玉佛。寺院建有民國以來歷年高僧墓塔,供奉6位法師靈骨。寺院有全國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銀杏樹等古跡。章華寺內現存有一株春秋楚靈王時(公元前520年至420年)的梅樹,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古梅了。
監利說
監利為古華容縣地。宋沈括雲「華容即今之監利,非岳州之華容也,至今有章華故台在縣郭中。」明清《監利縣志》俱載章華台在縣西北。「章台曉霽」被列為監利「容城八景」之一。據文物部門考察,監利周老嘴鎮西3里天竺村有數平方公里的古城址,散有大量秦漢以前的磚塊瓦礫,其地望與古籍章華台遺址大致相符,實證則尚待發掘。
武漢說
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章華村據說是章華遺址的一部分。面積8292平方米。遺址南部是大殿,北部是院落和小房子。發掘資料表明,有正殿、配殿、廂房及宮內暗道等建築。遙想當年,楚國東拓,甲車轟隆,旌旗高揚,戰鼓咚咚,戈矛曜日,黃塵彌空。伯侯威武,金鎧銀甲,飲馬府河,屯兵河岸,高台之巔,夯土築城,宮殿乍起,城垣始興,金湯之固,鐵崖之險。碼頭河道,舟楫縱橫。潮浮潮退,穿梭航行,東達揚越,南下蠻荊,西登巴蜀,北抵商都,具有園林綠化傳統,村民在庭院內建水榭亭台、園林綠地,這次在古樹之下又新增了紅葉石楠、欒樹、紫玉蘭、櫻花、金邊黃楊、金森女貞、蘭天竹等樹苗,形成了苗木繞灣的生態宜居類型。 位於華容縣勝峰鄉清水村。晉杜預注雲:台在南郡華容縣城內。遺址為兩層土台,台體規整,邊線整齊。台高11-12米,台頂南北長102.5米,東西寬78.8米,面積8073平方米。何光岳力主此說。

9. 天津遺址有哪些

首先告訴你,大沽炮台遺址還在,大沽口炮台位於天津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與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系海口」的「海門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門戶,海防要隘。炮台始建於明代後期,清代多次進行整。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6月,八國聯軍向大沽炮台發起猛烈轟擊,天津軍民不畏列強,浴血鏖戰,終因炮台彈葯爆炸起火,炮台失守。大沽口炮台現存炮台遺址3座,以「威、鎮、海」三字命名。大沽口炮台已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歷史見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津是一座既蘊涵古都風韻,又富有現代氣息的大都市。悠久的歷史為天津留下了許多極具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勝跡。漫步城中,那堪稱「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幢幢風格迥異的小洋樓、古樸典雅的天津老城、逶迤穿城而過的海河風光帶,異彩紛呈的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領人流連駐足;市郊風光秀麗的山林湖泊、綠樹環抱的深山古剎,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更是中外客人游覽觀光的好地方。天津還有如下風景名勝區,如果你時間充沛的話,不妨去玩玩,好玩的地方還是蠻多的!!

古文化街
初來乍到,想大致領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那最佳去處莫過於古文化街了。穿過「津門故里」的大牌坊,是600米的仿清建築群,出自數十位書法界名人之手的百塊匾額和楹聯,充滿翰墨氣息,猶如百家書法展覽。在這條街上出售古玩玉器、古舊書籍、傳統手工藝製品和民俗用品,天津的民間藝術品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劉氏磚刻在此設有專店。

天後宮(民俗博物館)
俗稱娘娘宮,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古文化街中心。始建元代(1326年)。這座海神廟與中國沿海一些城市的「媽祖廟」相同,都是供奉一位傳說中的神女。天後宮最初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舉行酬神演出和聚會場所,每逢天妃誕辰(農歷3月23日),舉行「皇會」表演龍燈、戲曲、旱船,百戲雲集,萬人空 巷。現辟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為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

廣東會館(天津戲劇博物館)
位於天津老城中心,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為四合院式建築,戲樓建造獨特,是中國罕見的木結構建築藝術珍品。1912年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在這里演講。現已辟為天津戲劇博物館。

呂祖堂(天津義和團紀念館)
位於紅橋區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號。是清代供奉呂洞賓的道觀。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著名的義和團首領曹福田在這里設總壇口,成為當時義和團活動的中心。1985年修復後建立「天津義和團紀念館」。

石家大院
位於西青區場柳青鎮。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始建於1875年,佔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現辟為楊柳青民俗博物館。藏有大量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磚雕等民間藝術珍品。

文廟
明代廟,是奉祀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位於南開區東門內大街。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為市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李叔同故居及書法碑林
李叔同是中國著名的近代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同時也是享譽海內外的佛教高僧。 天津是李叔同的故鄉。他的故居在海河岸邊的河北區糧店後街60號院內。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築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紀念這位生長在天津的中國近代文化大師,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書法碑林河北區宙緯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園林式建築,鐫刻著大師中晚期書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師銅塑像巍然矗立其間。碑林還刻有眾多著名書法家的詠懷之作。

梁啟超故居與飲冰室書齋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他的故所和飲冰室書齋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第一工人文化宮附近的民族路上。1924年,在他原寓所西側,由義大利建築白羅尼歐設計,建成一幢名為「飲冰室」書齋的灰色兩層洋樓,粱啟超後期許多重要著作是在這里撰寫的。

霍元甲故居和陵園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術技藝和強烈的愛國精神享譽中外。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這是一個青瓦土坯牆普通農舍式的院落,房屋內陳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如有錯誤請見諒

10. 甘肅的遺跡有哪些

陽關

永泰古城

藏經洞

關城

秦長城遺址

明長城遺址

古城遺址

南佐遺址
大沙溝遺址

什川梨園

九層樓

驪靬遺址

河倉城

烽火台遺址

皇娘娘台遺址

俄界
八角城

漢明長城

天下雄關碑

屋蘭古城

灰地兒遺址

白衣寺塔

古靈台

大堡子山遺址
一個廟石窟

祁山堡

馬家窟遺址

峰迭古城址

黃家咀遺址

牛門洞文化遺址

新河驛

壽昌城
白虎關

千佛洞

茨日那革命遺址

斯柔古城址

隴西堂

敦煌仿宋沙洲城

黑山石刻畫像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