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臨淄遺址

臨淄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22 19:28:06

1. 淄博歷史文化遺址有哪些

臨淄位於山東省中部,西周、春秋、戰國時為齊國都城,西晉以後,為州、郡、縣治。淄博是齊國故城、田齊王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遺址:臨淄墓群、桐林田旺遺址、古墓葬、淄博寶山滑雪場 、淄博玉黛湖滑雪場 、聊齋園 、蒲松齡故居、 東周殉馬坑、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 原山泰山行宮、 魯山森林公園 、齊國歷史博物館 、齊故城遺址﹑ 中國古車博物館﹑ 淄博市博物館﹑ 泉河頭風景區 、顏文姜祠、 姜太公旅遊中心、 蒲松齡書館 、.樵嶺前風景區 、趙執信紀念館(因園)、 普照寺(大佛寺)、 奎盛公園 、梓童山風景區 、文峰山公園 、萌山風景旅遊區、淄川游樂園、 博山開元溶洞、 夢泉生態旅遊風景區、 臨淄足球博物館、沂源溶洞景區、沂源九天洞景區、沂源唐山風景區、織女洞森林公園、聖佛山怪石峪休閑樂園、《聊齋志異》

2. 臨淄境內的歷史介紹

臨淄原名營丘,因東臨淄河,被齊獻公更名為臨淄。
姜氏自太公始,經西周、春秋時期,傳位31代,治齊達六七百年之久,史稱姜齊。公元前386年(康公十九年),大夫田和遷康公於東海,篡權自立,仍都臨淄。改

3. 古代的臨淄齊故城是哪個時期的遺址

臨淄齊故城抄是西周至戰國時期齊國都城遺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周圍。周武王滅商後,封姜尚(即姜子牙)為齊侯,建都城於營丘。至七世齊獻公元年(公元前859年)始都於臨淄,至齊亡均以此為都。城位於淄河西岸,由大城和小城(宮城)組成。

4. 臨淄的歷史

臨淄是位於山東省中部的一座石油化工業城市。在古代曾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國都,1994年被中國政府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臨淄靠近勝利油田,附近也多產煤炭和鐵礦石。1969年臨淄縣被並入工礦城市淄博市,成為其臨淄區。區駐地辛店位於膠濟鐵路線上,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鎮。目前經濟以化學工業為主,齊魯石化公司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的核心企業之一,擁有居中國前列的乙烯、合成樹脂、橡膠、燒鹼生產能力。華能辛店電廠是一座裝機容量達百萬千瓦的大型發電企業。此外還有建材、紡織、機電等工業門類。農業盛產小麥、玉米、棉花等,有「魯中糧倉」之稱。

臨淄的歷史極為悠久,相傳伏羲、顓頊都曾在這里活動。此後為爽鳩氏、蒲姑氏等部落的聚居地。周朝建立後,周武王把首席功臣姜尚(姜太公)分封至此,建立了齊國,都城稱為營丘。後第七代齊獻公因此地瀕臨淄水,而將營丘改名為臨淄,此後臨淄之名一直延續至今。

齊國是周朝時的東方第一大國,春秋戰國時更為「五霸」、「七雄」之一,因此臨淄作為其都城,歷史上極為繁榮。目前臨淄齊國故城的城址尚存,分民眾生活的大城和君主居住的小城,兩城相連,周長21千米,面積15平方千米,共有十三座城門。城內幹道縱橫交錯,排成「井」字形,並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城外還有埋葬齊國六位君主的田齊王陵等多處先秦墓葬。

東周時的臨淄文化昌盛,孔子曾來聞韶樂,孟子也曾在齊國擔任客卿。戰國時更設稷下學宮,以招徠諸子百家來此講學辯論、著書立說,荀子即為稷下的祭酒之一。當時的臨淄鄰近渤海,因而兼具魚鹽之利,經濟繁榮、貿易發達,各種冶鐵、煉銅、鑄錢、制陶、紡織的作坊遍布城市內外。

臨淄作為齊國的都城,共延續了八百餘年歷史,直到被秦國所滅。秦置臨淄縣,屬齊郡。秦末,漢高祖劉邦封元帥韓信為齊王,都臨淄。韓信死後,劉邦又將自己的兒子封為齊王,建齊國,治於臨淄。據史載,當時的臨淄約有十萬戶人家,依然是東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及至晉代,臨淄多遭兵禍,政權更迭頻繁,其中後燕曾短暫地建都於此。南北朝後的歷代,臨淄先後屬齊郡、青州、益都府、益都路、青州府等管轄。元末原城址被廢棄,而在東南部另築新城,即今臨淄城。

2004年7月15日,經權威專家證實,世界足球起源於中國山東淄博臨淄。早在2300多年前蹴鞠就已誕生並流行於中國臨淄,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前身。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淄齊國故城 田齊王陵 桐林遺址 殉馬坑 中國古車博物館 齊國故城博物館

5. 求兩處臨淄古文化遺址的詳細介紹

淄博地區分布著廣泛的龍山文化遺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桐林遺址。龍山文化由大汶口文化發展而來,距今4000年左右,屬於父系氏族社會時期,反映了原始社會解體和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的狀況。因為最早發現於濟南市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而被命名為「龍山文化」。這一時期的陶器以灰陶為主,黑陶次之,紅陶、白陶極少。龍山文化時期是原始社會人類進化里程中的一個驛站,更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史跡。

桐林遺址位於齊故城西北方向15公里處,烏河東岸,路山以北,地處臨淄區桐林村、田旺村之間,原稱「桐林田旺遺址」。2001年7月國務院公布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更名為桐林遺址。畫水在這里與烏河交匯,西面是愚公山。1991年版《臨淄文物志》記載:桐林遺址包括田旺、桐林、義和三村之間的五處遺址,南北長1000米,東西為500米,總面積50萬平方米,屬於原始社會晚期的龍山文化類型。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從事射獵採集、耕稼陶漁的原始勞動。春秋戰國時期,這一帶建有齊國重要的城邑。1977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在此樹立了石質標記。2001年7月,國務院公布「桐林遺址」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桐林遺址一帶地勢較高,呈台田式,土質松軟,灰色文化層厚度3至4米,最深處達到7米,內涵十分豐富。這里依山面河,自然環境優越,歷史上曾多次出土過石鏟、石斧、石鐮、石錛、石網綴等磨製鑽孔石器,以及杯、鬶等黑、紅、白質陶器。1982年,應當地群眾修田建渠之需要,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這里進行過一次局部挖掘清理,出土了許多甗、鬶、鼎、罐、杯、豆、盆、碗等陶質文物,以黑陶質生活器皿最多。出土文物大都器型規整,器表多素麵磨光,紋飾以弦紋居多。其中鼎、甗類器具的足部呈鳥嘴狀,飾鳥冠圖狀;盆、杯和各類器蓋,多數是黑陶,胎質細膩,鈾面光亮;杯仿竹節式,造型精巧,杯壁非常薄,火候也恰到好處。出土文物中的泥質磨光黑陶盆形鼎,大小有別,系列有序,屬於「列鼎」,為研究我國禮器起源和龍山文化時代的社會性質提供了重要線索。這些珍貴文物,分別由山東省考古研究所與齊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考古專家認為,桐林遺址既有山東龍山文化的基本特點,又有其自身的獨到之處。發掘出土的一件紅陶鬲,高38.5厘米,口徑達30.3厘米,在山東省同類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是罕見的。但最為典型、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一件大型灰陶甗。它上半部為甑,下半部為鬶,並且配有帶鼻紐的器蓋,足呈袋狀,表面裝飾著泥條型附加堆紋,腰部有圓孔箅子,口徑44厘米、通高116厘米,是迄今為止全國出土的同類器皿中最大的一件。用這個灰陶甗一次做熟的食物,可以供應十幾人食用。這些珍貴文物,加上出土的大量家畜的骨骼和牙齒,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龍山文化時期父系氏族公社先民們集體生活的情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桐林遺址鑽探中發現了大量夯土層,被考古專家認定為山東地區目前已知最大的古代城堡,由此判斷這一遺址是龍山文化時期臨淄一帶的人類活動中心,對於研究探討我國階級社會的產生和文明的形成有著重要價值。

桐林遺址附近曾經建有繁華程度很高的古代城池。據《括地誌》和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臨淄縣志》記載,臨淄西北30里有戟里城,春秋時代為棘邑,是齊國大夫子山之邑。齊太公田和篡齊之後改作畫邑,是因為靠近畫水而得名。戰國後期的名士王蠋就是畫邑人。《史記·田單列傳》記載,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軍樂毅統帥五國兵馬攻伐齊國,佔領齊都臨淄後,聽說素有賢名的王蠋在固守畫邑,下令軍隊環畫邑30里外安營紮寨,不準驚擾王蠋。燕軍侵佔齊國70多座城池後,樂毅派人帶上珠寶玉器和錦衣羅帛,以高官厚祿引誘王蠋投降,遭到嚴詞拒絕。燕國使者說:「你如果不接受,我軍就屠平畫邑,殺個雞犬不留。」王蠋慷慨直言:國家破亡,我也沒有苟且偷生之理;強迫我做你們的將領,豈不是讓我助紂為虐!與其生而無義,還不如壯烈地死去!

他命令家人扔出燕人的禮品,驅逐了燕國使臣,安排好家事後引頸而死。王蠋壯烈殉國的事跡,極大地鼓舞了齊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燕軍的士氣。即墨城裡的田單凝聚眾人力量,以「火牛陣」大破燕軍,吹響了光復齊國失地的沖鋒號角。後人思念王蠋的高尚品德,把他埋葬在故鄉的土地上,並撰文立碑作為紀念。明代文學家徐一夔曾經為他寫過碑文;北宋詞人秦少游寫過情文並茂的《王蠋論》。與秦少游同時代的思想家李覯曾賦七言絕句盛贊王蠋:

全齊拱手授燕兵,義士誰為國重輕。

七十二城皆北面,一時忠憤獨書生。

王蠋墓就在桐林遺址以西一公里,今路山鎮召口村南60米處,墓前原有民國年間所立的石碑,碑文是「齊烈士王蠋之墓」,已經損壞,現有1988年臨淄區人民政府所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蠋墓」的標志。

現代勘探發掘表明,在桐林遺址龍山文化遺存的上層,存在大片的夯土建築基址道路和西周時期墓葬,也出土了一些戰國及漢代的磚、瓦、陶器碎片,進一步證實此地曾經是一處繁華的古代城邑,與《括地誌》、《臨淄縣志》的記載相吻合。為進一步探討魯北地區史前文化特徵和齊文化源流,2002年秋季,北京大學文博學院、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臨淄區文化局對桐林遺址進行新的發掘,查明龍山文化遺址面積150萬平方米,發現一處大型城壕聚落遺址,並探出岳石文化和西周前期文化遺址40萬平方米,清理出壕溝、灰坑、窯穴、墓葬、房基等遺址,出土陶鬲、陶罐、骨器、石器、蚌器等文物,為探尋齊國早期都城遺址——營丘的地望所在,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線索。

閑暇時節,到桐林遺址作一次愉快的郊遊,遙想原始社會後期先民們的集體生活場景,緬懷齊地先賢面對強敵視死如歸的愛國事跡,你的靈魂將會在與先人的無聲交流中得到凈化和升華。

田齊王陵分布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的臨淄齊故城南7.5公里處的鼎足山和牛山之東。在臨淄四隅,有150餘座古陵墓(冢),被稱為「臨淄墓群」。這些古墓,大都是春秋戰國及漢代齊國王侯、大臣、貴族的陵墓。其中在今齊陵鎮南部,田齊有六王葬此,被稱為田齊王陵。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盤活文物保護單位。二王冢,俗稱「二王墳」,又稱「齊王冢」,位於齊陵鎮南的鼎足山上。二墓東西並列,方基圓頂,南北長約190米,東西總長320米。其中西冢墓長約190米,似有三層,逐層收縮,圓墳頂高約12米。東冢圓墳較西冢矮。「二王冢」,文獻鄉載為齊桓公墓和齊景公墓,經過考證,現認為是田齊侯剡,田桓公午之墓。四王冢,又名「四豪冢」,俗稱「四女墳」,系田齊威,宣、泯、襄四代君主這墓,位於牛山東側,依南山東西並列。自西向東為序:其一為齊威王墓,高30米,周長140米;其二為齊宣王墓,高34米,周長157米;其三為齊泯王墓,高22米,周長190米;其四為齊襄王墓,高23米,周長130米。四墓相間,第一、二墓相隔130米;第二、三墓間距105米;第三、四墓之距160米,總長541米。宛如群峰連綿,氣勢巍峨。

田齊王陵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六君王墓,墓冢東西排列,綿延相連,封冢高聳,氣勢雄偉,狀若山丘。附近又有小封冢環繞四周,共有幾十個,故有「齊陵」之稱。陵區最著名的有二王冢和四王冢。

二王冢位於鼎足山的東麓,傳說是春秋時期齊桓公和齊景公的墓葬。桓公呂氏,名小白,是齊國的公子,稱「公子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以管仲為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發展國力,壯大軍事力量,最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景公名杵臼,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任晏嬰為相,政績為當時人所稱道。二冢東西相列,因山為冢,高達20米,周長120米。

四王冢在淄河村南,傳說是戰國田齊威王、宣王、瑉王、襄王墓。威王約在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任用鄒忌為相,孫臏為軍師,國力空前強大,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宣王名辟疆,約在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聚集文學游說之士,創立稷下學派。四墓冢自西而東並列,封冢高大,周長為100~120米。

6. 臨淄城遺址中發現了哪些城門遺跡

在臨淄古城址發現有許多城門遺跡,這與文獻資料上所記基本相符。當時專臨淄為齊國之都城時,有城屬門八座:東門、東閭、北門、西門、雍門、稷門、揚門、虎門。有些文獻中還有廣門、南門、申門等。到目前為止,已發掘十座門了。

7. 山東淄博市臨淄區有什麼歷史遺跡或古跡(越多越好) 最好全一些 跪求解決!

足球博物館、齊國車馬管、東周殉馬坑、齊故城遺址、古錢幣博物館,我知道的就是這些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8. 臨淄城遺跡的古城構成

前幾年,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考察認為:「自從獻公遷都臨淄之後,又經過歷代的締造經營,至遲至春秋晚期,已經成為一座規模宏偉的大城。」侯教授所說的宏偉大城包括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其東北部伸過大城的西南隅,兩城巧相連接。大城的南北近9華里,東西7華里余,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城南北4華里余,東西3華里,是國君居住的宮城。兩城總面積達60餘平方華里,正所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
故城的城牆殘垣尚存,夯築痕跡依稀可辨。據文物部門探測,故城城牆有的呈直線,有的沿河岸蜿蜒曲折,有城牆拐角24處。小城牆寬一般在二十至三十米,最寬處達五十五米至六十七米。大城牆基均在二十米以上,最寬處達四十三米。大小城周長約計四十二華里。在城垣遺跡中,保留較好的一段是大城西牆南端與小城北牆交接的地方,位於小城北門以西一百米處。城牆殘高約五米,全部用泥土分層夯築而成。一九八二年國家建有拐角型牆壁式磚房保護。據民國九年《臨淄縣志》記載,齊城有十三門,即:雍門、申門、楊門、稷門、鹿門、章華門、東閭門、廣門等。因未記確切方位,後人說法不一,比較肯定的是:申門、雍門為西門,廣門為大城的東門。現已探明十一座城門遺址。
從城垣遺址東去不遠,在莊稼盈疇的錦綉原野上突立著兩座上山,土山上樹木雜生鬱郁蔥蔥。這就是城內有名的桓公台和晏嬰冢。

9. 古代臨淄在哪裡

東周齊國都城,兩漢魏晉齊王府,西漢青州治所,臨淄郡在今山東省淄博市版臨淄區齊都鎮。權


淄博是山東省建國後第三個地級市,城建面積僅次於青島、濟南,為山東第三城。


淄博市全國工業經濟19個過萬億的城市。


淄博是中國49個特大城市之一,擁有地方立法權,於90年代國務院批准

10. 臨淄的名勝古跡、以及名勝里的景物

東周殉馬坑
東周殉馬坑是一處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和大貴族墓地。東西各長70米,北面長75米,寬5米,三面自然連接,成為一體,全長215米。
天齊淵
天齊淵又名溫泉,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鎮牛山北麓。2008年區政府對天齊淵遺址重修保護。
金嶺清真寺
位於今金嶺鎮金南村,是當地回族居民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院落范圍南北58米,東西70米,大門東向。
齊國歷史博物館
位於臨淄區齊都鎮鎮政府駐地,是中國十大異型博物館之一。它是在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文物陳列館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總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頂高15米。
中國古車博物館
位於臨淄區東北部的後李文化遺址,佔地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
古錢幣博物館
臨淄金珍堂古錢幣博物館籌建於2006年,2007年經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復設立,是亞洲最大的古錢幣專題博物館。
姜太公祠
位於臨淄區城區內,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為依託而建,總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
石佛堂
石佛堂位於今齊都鎮石佛堂村北側,堂室中央置彌勒佛一尊,高1.14米,寬0.45米,厚0.24米,背依刻有40個佛像的石屏。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