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佛魔西遊記

佛魔西遊記

發布時間: 2020-12-23 09:47:02

⑴ 西游記:孫悟空到底是神,是佛,還是魔

斗戰勝佛。接受抄禮懺襲之三十五佛中,有斗戰勝佛。慈悲之佛陀,與世無爭,何以號為『斗戰勝』?只因私心難消,我執甚深,在修行途中必需不斷秉持 『無我』正見,與『我要、我想、我厭、我畏』奮斗,直至戰勝一切私心偏好,不再沉迷於如意算盤,方能契入無有對立,永享太平。 修途上有賴種種教導與助緣,但在取捨私心自利與菩提利眾之際,全賴當機者之一念純粹、一心清凈。願學佛行者咸能體會此點,不斷努力, 克服障難,循覺出迷。

⑵ 齊天大聖說的話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耐我何是哪部西遊記的話

讓那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讓那地在埋不住我的心,那那諸佛都煙消雲散,版我若成佛天下無權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悟空傳》

⑶ 「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全句是什麼

全句是:

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若天壓我,劈開這天;若地拘我,踏碎這地。

這是今何在(原名曾雨)著長篇小說《悟空傳》里的一句話。全書講述了悲劇英雄孫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對命運的抗爭,作者以現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讀《西遊記》的某些情節,通篇彌漫的是思考。

我認為人有善念的時候就是佛,有惡念的時候就是魔,佛和魔只是一念之差,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意思是我修成真佛,心善,言善,行善,在我的內心世界就是至純至明,成為無魔的世界。

當然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意思我心存惡念,就是惡魔,佛有能耐我和,佛也拿我沒有辦法,雖然佛沒有辦法,但是,善惡皆有因果,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人以善為本,就能得到善果。

(3)佛魔西遊記擴展閱讀

該書2000年出版後引起廣大網民的閱讀高潮,在網路上一直享有"網路第一書"的美譽。2009年,在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和中文在線主辦、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社等承辦的"網路文學十年盤點"活動中入選十佳人氣作品。

2017年7月12日,《2017貓片 胡潤原創文學IP價值榜》發布,《悟空傳》位列25位。

由《悟空傳》改編同名電影,於2017年7月1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五百年前,未成為齊天大聖的孫悟空,不服天命,向天地諸神發起抗爭的故事 。

《悟空傳》是在《西遊記》和《大話西遊》的結合中進行改編而形成的,保留了《西遊記》中"取經"的故事和人物--師徒四人,在此基礎上突出了愛情故事。

參考資料

網路—悟空傳

⑷ 《西遊記》 中佛界,天界,魔界的人物有哪些

佛界:如來佛祖、觀音菩薩、彌勒佛、阿儺、迦葉
天界: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雷公、電母、二郎神
魔界:牛魔王、六耳獼猴、白骨精、蜘蛛精、蠍子怪

⑸ 西遊記中天庭和佛界是什麼關系是按佛教的說法分類的嗎

(一)族群結構

中國傳統神話小說兩大巨擎便是《封神榜》和《西遊記》。從成書時間看,西遊記早於封神榜,但從故事發展來看,封神榜則早於西遊記。二者的人物組成並不相同,但有相通之處。
在下不才,嘗試將《封神榜》和《西遊記》貫穿起來。《封神榜》這個時期,主要勢力是闡教和截教,此外還有妖和西方教。闡教和截教同屬於鴻鈞老祖德門下,所以說,闡教和截教是同屬一門的。從闡教門下的稱呼看,闡教和截教在封神榜之前,都是屬於仙這一族群。當時還沒有神,封神榜的目的就是將闡教和截教下的門徒以及妖裡面的傑出者任命為神這一族群。所以說,神是相對於仙低一等級的。再說妖。從書中可以看出,妖是單獨存在的一個族群,這個族群主要是那些由各類生物及非生物通過吸收日月精華,自行修煉成的。從法力方面看,妖和其他仙差距並不大,但由於不被闡教和截教接納,而只能游離在外,成為妖。倘若被闡教或截教招收,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稱仙。
還有個西方教,聽名字就知道是佛教的前身。當時的西方教還是很弱小的,從其門下弟子來看,應當是屬於開創期,西方教除了接引准提外,幾乎沒有什麼強人。這是封神榜時期的勢力分布。
再看看西遊記中的勢力分布。
這一時期,已經存在的勢力有神、仙、佛、魔、妖、鬼六族群。其中的神,就是封神榜時期所創立的那些榜上人物。仙則較封神榜時期人數大減,而且這個時候的仙都已經分散成一個個獨立群體,可見仙已經不再如同封神榜時期那樣有組織了。佛在西遊記時期,可以看出實力最強大,其下人才濟濟。
妖和封神榜時期還是一樣的,都是吸收日月精華的生物和非生物組成。
魔是一個封神榜時期沒有的新族群,這個族群主要都是由修煉的人、各種生物和非生物組成。鬼在封神榜中也有提到,但是這時候的鬼應該還處於無序狀態,而且法力、實力都還是很弱的。而到了西遊記時,鬼已經成為了一個有組織的族群。以上就是西遊記中的主要勢力。
(二)神仙的演化
神在封神榜以前,是沒有的。封神榜的目的與其說是封神,不如說是創神。我們先看看作為神的條件是什麼。首先,對於出身是沒有限定的,就是說,不論人、仙、妖,只要獲得仙或者神的最高統治者的認同,就可以成為神。這點,看孫悟空是最能明白的。孫悟空學得法書後,只是屬於妖這一族群。但通過玉帝的認可,就一躍為神了。所以我們可以認定,神在招聘人員
上是採用領導權威制。其次,對於神的法力並沒有數值化的標准和要求,高強如哪吒、楊戩,低俗如馬氏,都可入為神族。最後,神的數量並沒有限制,雖然有崗位定額,但沒有編制限額。這個繼續以孫悟空為例。孫悟空擔任弼馬溫時,有弼馬溫的崗位,但沒有定員。通過書中描寫,可知弼馬溫是有前任的,但不知何許原因,導致該崗位長期空置。後孫悟空成神後,才被聘為該崗位。。正因為這幾點,從封神榜後到西遊記時期來看,神的數量在封神榜的基礎上有了極大的增加,但質量上卻相較有所退步。比如,巨靈神,在封神榜時期是沒有的,但西遊記時期卻成為重要戰神之一,但巨靈神的戰鬥力參考孫悟空,與楊戩和哪吒相比,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可見此時的神總體戰鬥力是比較差的。仙在封神榜之前,可以說勢力最大。封神榜以前,天下只有仙、受仙控制的妖和正在創業的西方教接引准提二人。此時的仙絕對可以說是一支獨大。但封神榜後,不知發生了什麼變化,到西遊記時期,仙已經沒落到極為分散的狀況,人員數量急速下降,有相當大一部分都被分流或者說是跳槽到了其他族群,這個跳槽的目的地主要有神、佛、鬼族群。
封神榜之前,仙的首領有截教的通天教主和闡教的元始天尊。但到了西遊記時期,仙已經沒有名義上的首領了,從行為上看,已經屈從於玉帝了。
而原來的仙派首領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也退隱了,這二者的師兄太上老君反而成為受神領導但卻超然於神的一個特殊人物。這個變化是很奇怪的。封神榜從結果來看,是仙派肢解截教的過程,通過肢解截教,架空通天教主,達到闡教獨掌大權的目的。此時創立的神不過是一個等級低於仙的族群,不論實力,還是勢力,都遠遜於仙。但發展到西遊記時期,二者正好調位,神反而成為高於仙的族群,仙成為受神保護的族群。
通過這個兩端點的表象,我們可以合理猜測連接這兩端點的連線情況。我認為,在封神榜之後,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變動,這個變動導致了闡教解散,使元始天尊喪失了仙族的指揮權而淪為光桿司令。在這次變動中,神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並且有可能實現了從部落組織到中央集權組織的轉變。而這里,還有一個極其隱秘的人物,就是太上老君。
我認為,在這次變動中,太上老君起到了破壞闡教興立神的作用。在封神榜時,太上老君還無權無勢,但到了西遊記時期,一躍而為雖受命於神的首領玉帝,但地位遠高於任何神的一個特殊境界。有句話說:誰受益,誰嫌疑。太上老君獲得這種特殊待遇,絕對不可能是無功而受的。況且,按照神最初的實力,是不可能讓闡教解體的。
(三)佛的發展
在封神榜時期,佛還是稱作西方教的,這個教很有趣,只有兩個高人:接引和准提。而到了西遊記時期,則改西方教為佛教了,並一躍成為與神並肩的強大勢力。從西遊記描寫中看,此時的佛人員數量並不比神多,也不比仙多,但綜合實力卻絕非神仙可以比較的。
我們參考現實,此時的佛就類似於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微軟公司最初也是二人創業,然後逐步發展成為人數雖然不多,但創造財富絕對世界第一的霸王龍級大公司。佛也如此,從封神榜時期的二人組合,到西遊記時期的精英團隊,和微軟公司絕然相似。佛從組織上來說,也是存在等級的,但這個組織結構不同於神。神是一個多層次的組織,估計其等級如中國古代般的九品。而佛只有佛祖、菩薩、羅漢和其他人員這簡單的幾層。這一方面是佛受人數限制,不能採取多層次組織,另一方面,是佛直接採用的現代管理中推崇的扁平型管理模式。從現代管理學來看,佛的管理模式明顯要高於神的管理模式。從實際效果看,也確實如此。
比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從違法亂紀到被追捕,整個過程手續繁復,層層傳遞,層層分兵,最後還是失敗告終。而佛方面,比如觀音菩薩尋找西天取經人物的過程,從最高領導如來佛祖發出命令給觀音菩薩,然後觀音菩薩根據自己的判斷,直接就將任務順利完成了,避免了很多手續,也避免了信息傳遞的錯誤。當然了,這種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大家可以看看管理學,自然就明了了。從人才方面看,佛採用得手段主要是兩種,一種通過嚴格的考驗,從妖、魔中遴選。一種是將佛族群中的優秀分子,通過嚴格實作培訓,獲得提升。
前一個例子,在西遊記中有孫悟空、紅孩兒等為證。後一個例子就是唐三藏了。從西遊記中,並沒有看到佛直接從神中挖角的事例,所以可以判定,佛在西遊記時期是不能直接從神中遴選人物的。但佛在看中神某一人物時,我認為還是會採用種種手段,使神自己將此人物踢出神這一族群,使之成為妖或者魔,甚至是最初等的人和生物,佛然後再按照前面說的第一種手段來將其引導入佛。
所以說,正是因為佛採用了嚴格的人才機制,才能確保佛在人數少的情況下保持強大的實力。這和微軟公司的精英政策如出一轍。佛在封神榜時期是沒有遴選人才的權力的,只能從仙和神都不要的人物中挑選。這點,看看封神榜里接引和准提收服門人便可知道。他們所收的都是既不能成仙,也不能神的人物,當時截教處於倒閉解體前夕,截教人員的出路只有仙位下崗和神職崗。那些沒有上封神榜的全部屬於下崗內定人員,接引和准提也都是從這些下崗人員中遴選出自己滿意的人才,來充實自己門下。可見此時的佛是依託仙這個超級壟斷勢力逐步發展起來的。
(怎麼感覺和微軟依託IBM發展的路徑很相似,難不成微軟公司參考了佛的發展?)
從佛的人員組成來看,西遊記時期的佛很大一部分都是封神榜時期仙,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既受職於神,也隸屬於佛。這是很讓人費解的。根據前面講述神的轉化過程中有一個隱藏歷史,我認為,正是因為那個巨大的變動,使仙的組織闡教在倒閉解體後,一部分依附於神,一部分投靠了佛。在那個變動時,闡教的解體絕對和神有某個協議,就是仙受神保護,而且保留仙這個頭銜。從理論上看,這與「一國兩制」有很大的相似性。闡教中有很大一部分則沒有投到神的保護傘下,而是改換門庭,成為了佛的一員。從佛有部分人員從事神的職務,而且神遇到巨大問題時,會向佛求救,可以看出神與佛是同盟關系,而且這種同盟關系類似於孫中山時期的國共合作。當時很多共產黨員就在國民黨政府供職,同時保留共產黨身份。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認定,在那次隱藏的變化中,其結果肯定是肢解了闡教,攻擊方 就是以神為主體、佛為同盟者、太上老君為內應的同盟組織。其結果就是神與闡教達成協議,闡教中不願接受協議的就投靠為佛,神與佛瓜分了闡教。
這時,一個絕密歷史呼之欲出。

(四)魔的產生和妖的發展
魔這個族群在封神榜時期是沒有的。雖然有魔禮紅四兄弟,但不魔。
魔的來源從西遊記中看,是很復雜的,有從妖修煉而成的,有從神貶斥為魔的,也有從佛貶斥為魔的。但有一個共同點,魔都是叛逆者。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魔這一族群,是一個叛逆了自身原本族群的一個自建組織。對於這個族群得產生,我們幾乎看不到。只能猜測是在某個時期,因故產生了魔。在西遊記時期,魔這個組織,並沒有領導者,也沒有相互的緊密聯系,就算有,也是極其鬆散的交往關系,並不具備任何效力。而且,魔對於叛逃這個組織的也沒有什麼譴責或批評類的意圖。所以說,魔是一個很自由的組織,可以說是自由主義者或者是無政府主義者的一個組織,或者說是俱樂部更准確。
所以說,我們看西遊記時,經常看到魔各據一個山頭或山洞,相互間縱然有往來,也是「各掃門前雪」的狀態,對方死活,自己高興了管管,不高興了當沒看見。這也是西遊記中,唐一行沿途遇到許多魔,卻沒有被這些魔集中起來一次圍攻。就是因為魔只是一個鬆散的群體。
這時我們再說說妖。妖這個族群在封神榜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不過受女媧領導。到西遊記時期,妖已經沒有領導者了,反而成了和魔類似的組體。妖的成員,主要是各種非人類的生物或非生物。比如,妲己是狐妖,王貴人則是玉石琵琶精。所以說,只要能夠通過吸收日月精華,修煉出法術,就算妖。
在封神榜時期,截教很多門徒可以說都是和妖一樣的出身,但二者不同的是,妖沒有師傅,全靠自己修行,而截教仙則是在通天教主的指引下修行。而到西遊記時期,妖則成為神、佛、魔爭取的對象,這三個組織都有從妖中選擇優秀人才作為自己勢力的做法習慣。
結合這兩點,可以說,妖就是非人類生物和非生物修煉的一種初始狀態,是成為其他族群的基礎。對於人來說,和妖同級的就是那些修煉的道士或和尚尼姑等,我們稱之為玄士。這些玄士也是成為神、仙、佛、魔的人選。這些事例在民間廣為流傳。這里我們可以發現,仙在西遊記時期已經不從妖中選擇人員了,而不是像封神榜時期通過截教來從妖中選擇人才。由此可見,封神榜這一事件的重大影響。從組織形式上來看,妖與魔在西遊記時期是很類似的,這也是人們經常說妖魔的緣故。但認真分析其來源,則有很大的區別,這也是為什麼魔的整體實力要強過妖的原因。
從整個發展過程來看,妖一直處於整個神仙體系的最低級,和人差不多,都是其他等級的基礎類。雖然很悲慘,但從封神榜時期的被女媧領導指揮發展到西遊記時期的獨立自由,終究還是有所進步。
至於在封神榜時期領導妖的女媧,在西遊記時代已經不見了。至於何時不見,因和不見,去往何處,我們都無從所考,這就要靠諸位挖掘了。

(五)鬼的發展
鬼和魔一樣,都是在封神榜時期沒有的,而在西遊記時期已經等級化的組織群體。
鬼的來源,就是人的魂靈,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人的另一種狀態。鬼採用的是類似神的組織結構,由閻羅領導。但奇怪的是,佛也具有鬼的領導權,如,地藏王菩薩。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對鬼的雙重領導機構。閻羅王直接隸屬於神,是神委派下神將來管理鬼,閻羅王的手下並沒有說是什麼族群,但從其外貌應該是妖為主。也就是說,神通過委派人員,利用妖作工作人員,對鬼進行管理。而佛所派出的地藏王菩薩等,則不負責具體行政工作,而只是負責監查鬼的管理情況。從這看出,鬼的管理模式,類似於我國的國營企業。就是國家政府委派官員擔任企業領導人,然後聘請人員進行中層管理,我黨派出政工幹部作書記,負責監督企業運轉。
前面介紹妖的時候說了,妖是和玄士同一級的修煉階段。而人和各種生物非生物則是低於妖和玄士的一個階層。鬼作為人的另一種狀態,則鬼也是低於妖和玄士的階層。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妖能夠在神的手下工作,並管理鬼。
這樣,我們就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組織圖。
封神榜前:仙高高在上,妖受仙領導控制,玄士則跟從仙學習,人則在人間生活。此外,在西方出現了西方教這個組織。
封神榜後:仙高高在上,妖依然受仙領導,而神也創造出來,但地位等級均低於仙,是受仙冊封的。玄士依然跟從仙學習。人依然在人間生活。西方教通過封神行動獲得了一定的壯大。
西遊記時期:神高高在上,仙受神的保護。妖脫了了仙的領導。佛人數雖少,但實力強大。神與佛共同管理鬼。魔獨立於各種族群。玄士跟從神、仙、佛修行。人依舊在人間生活,但另一狀態則歸屬於鬼的管理體系。這里就有個問題了,各種族群里,都沒有神佛共同管理的現象,獨這里存在。而且,鬼和魔都是從無到有的,為什麼鬼有這種森嚴管理,而魔卻沒有?
結合前面的分析,答案呼之欲出。
這還是那次肢解闡教的隱藏歷史的結果。在那次行動中,由於佛和神共同努力,建造了鬼這個族群,由於神起到了主導作用,或者因為神有強大的人員基數,佛才和神採用這種模式,共同管理這個新族群。

(六) 隱藏的歷史
通過從封神榜到西遊記的分析,我們已經可以斷定在這二者之中,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而這段歷史,我們也有了一個模糊的影子。我們綜合各種線索,結合中國歷史,合理推測,就可以得到一個驚人的結果。洪鈞老祖開創了仙,其弟子元始天尊建立了闡教,通天教主建立了截教,而太上老君則沒有建立教派。這個闡教,有些像中國古代的貴族階層,對人員要求極高。而截教則很像墨家,不分出身高賤,都有成仙機會。也正因此,雙方發生了分歧,這也導致了封神。
此時,是沒有神的。那個後來成為神的首領的玉帝,此時也是仙,並且負責對仙的投訴管理工作,有點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司法部門。封神的結果就是在神仙體系裡出現了神這個族群,這個族群有點類似中國古代的武士這一階層。而另一結果就是,截教徹底滅亡,仙將非人類出身的全部推到了神這一新族群,還有一部分則推到了西方新成立的西方教這個組織。從此以後,非人類修行者只能先從妖開始,然後再成為神或佛,但更多的則淪落為神、仙、佛的侍從和座騎。
從封神後的局勢看,通天教主徹底失敗了,闡教獲得了表面的勝利,神獲得了最大的實利,佛獲得了長足發展基礎。而太上老君沒有任何收獲。我認為,此後隨著一段穩定期後,太上老君私與神的領袖玉帝商量,打算通過藉助神的力量,來取代元始天尊仙最高領導人。同時,佛也參與了這次陰謀。但為了掩人耳目,效法封神行動,稱這次為創鬼行動,表面看,就是要建立健全對鬼的管理。仙可能託大,並沒有反對神的行動。在行動中,神在太上老君的內應下,在佛的鼎力 幫助下,擊敗了元始天尊,同時消滅了女媧。擊敗元始天尊後,神雖然取得了戰略勝利,但卻無法將仙徹底擊敗,只能和元始天尊達成協議,保留仙的地位,但仙必須在神的保護下。於是,仙中有相當轉到神那裡供職,也在此時,神改變過去的八部管理模式為中央政府管理模式。而佛也趁此機會,大肆擴張,將仙中相當部分不願意在神供職或在神庇護的人員招募到門下。在此後,神選擇了管理鬼的人員,這個人就是三國將領關羽。而佛也由於在創鬼行動中的巨大貢獻,得以派出人員監管鬼。
參考歷史上三國時期正是佛學東漸的時期,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創鬼行動就是在三國時期。這樣解釋了為什麼三國時期人口減少四分之三的原因。創鬼行動後,太上老君被神徹底耍了,不僅沒有獲得仙的領導權,反而不能不和神坐同一條船。正因這種無奈,太上老君在西遊記中只是簡單應付孫悟空,其後甚至是幫助性的用丹爐煉孫悟空。創鬼行動的另一結果就是解放了妖。這就像中國戰國時期,將奴隸解放成農民。雖然依然是最底層,但終究比從前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在創鬼具體行動中,神、仙、佛中都有反對者,這些反對者或被清除,或自行叛逃,然後組織了一個鬆散聯盟---魔。由於魔的組成人員復雜,而且沒有明確的政治目的,所以力量極其分散。但由於實力很強,神、佛對魔一直很警惕。此後,由於孫悟空的出現,造成了一次大的變動。我們通過李靖岩對孫悟空師傅的分析,可以知道,孫悟空是佛的另一創始人培養的。如果從體系來說,孫悟空直接擔任神或佛都不成問題,但卻偏偏不能。這種反常,蘊含這另一次陰謀。這就是西遊記的故事。
通過孫悟空對神的挑戰,佛不僅獲得了更高的地位,而且也看出了神的腐朽沒落。再通過培養唐三藏的過程中,成功地將神、妖中的傑出人物收攏到佛的門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西遊記之後,將會有一次佛與神的大會戰,而這場戰爭,將決定誰是真正的霸主。

(七)爭斗為哪般
從封神,到創鬼,再到西遊,我們看到的是仙的沒落和神的強大以及佛的壯大。但在這一場場戰斗中,我們只看到那些神仙佛的英雄形象,卻不知他們這番爭斗為了什麼?
在前面分析中,我們一再提到兩個族群,鬼、妖。在封神時期,妖受仙統治,而鬼無統治者。而到了西遊時期,鬼受神佛統治,而妖無統治者。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論是否有顯性統治,鬼和妖都一直處在神、仙、佛的統治下。這令我很無奈,但事實如此。看看中國歷史,就可以明白了,封神創鬼西遊,只是統治階級的游戲,而這種戰爭游戲的背景就是對妖和鬼的殘酷統治。
透過這些表面,我們也看到了妖和鬼對統治者的反抗。妲己與那貂嬋何許像,但一個是禍水,一個是女傑。孫悟空,一個堅定的反抗者,最終也不過是另一個宋江。有人說,神仙是為了信仰。信仰什麼?信仰也不過是一種統治手段,就如同現實中的宗教。
看那孫悟空,不就是受了信仰的影響,成為了斗戰勝佛?也許,對他個人來說,就和招安的宋江一樣,光宗耀祖了。但從整個妖,整個鬼來說,他只是一個投降者。
但是,妖鬼難道就真的沒有出路了嗎?不是,還有魔。
魔這個族群,很奇怪,妖、仙、神、佛,都有。這就和我國民國時期的共產黨一樣,我黨當時就有學生、官員、軍閥、農民、工人,各色各樣都有,而且個個能力超群。和魔一樣樣!
再看看西遊記中的神,和當時的滿清政府何許相似?而那些佛,與西方列強又何許相似?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能解放妖鬼的,就是魔!而要想取得對神佛聯盟的勝利,則必須立足於妖鬼,建立妖鬼聯盟,對抗神佛統治。按照中國歷史發展,神佛之戰,就是妖鬼崛起之時。可惜西遊之後,便無記載。也不知那妖鬼是否實現了獨立。

⑹ 《西遊記》 中佛界,天界,魔界的人物有什麼區別

西遊記中沒有佛界、和魔界一說。

在西遊記中,佛祖呆的地方是西天,也是天界的一部分,至於妖魔,一般都是在人界修煉的或者從天界溜出去的寵物、坐騎之類。

⑺ 西遊記降魔篇最後佛象倒影出來的圖

出來了

⑻ 西遊記,佛界天界魔界代表人物各四個.

佛界:如來佛祖 觀音菩薩 彌勒佛 孔雀大明王菩薩
天界:玉皇大帝 王母娘娘 托塔天王 太上老君
魔界:白骨精 黃袍怪 六耳獼猴 金角大王等

⑼ 有一張圖,孫悟空後面有一些字:我若成佛 天下無魔 我若成魔 佛奈我何 求給我一張

"我若抄成佛 天下無魔 我若成魔 佛奈我何"—— 出自 今何在《悟空傳》

(9)佛魔西遊記擴展閱讀:

《悟空傳》是由今何在(原名曾雨)最先在新浪網金庸客棧上面連載發表的長篇小說,共二十章。該書講述了悲劇英雄孫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對命運的抗爭,作者以現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讀《西遊記》的某些情節,通篇彌漫的是思考。

配圖中的孫悟空形象,出自2015年7月18日上映的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該電影以將近10億的票房,登上了當時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的冠軍寶座。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2015年動漫電影)—網路

⑽ 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殺遍諸佛出自哪本書全句是什麼書中那個人物所說

出處:出自今何在所著小說《悟空傳》,這句話是書內主人公悟空所說。

全句: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若天壓我,劈開這天;若地拘我,踏碎這地。

《悟空傳》是由今何在(原名曾雨)最先在新浪網金庸客棧上面連載發表的長篇小說,共二十章。該書講述了悲劇英雄孫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對命運的抗爭,作者以現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讀《西遊記》的某些情節,通篇彌漫的是思考。

(10)佛魔西遊記擴展閱讀:

1.《悟空傳》內容簡介

故事不按《西遊記》中單一的敘事模式推進,而是分三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是豬八戒和阿月之間不離不棄的愛情,二是孫悟空與紫霞熱烈卻又壓抑的感情,三是唐僧與小白龍之間哀婉的情意。故事在豬八戒、孫悟空、唐僧三者之間不斷的轉換,每個故事好像是各自獨立的,但是它們共同拼接成了完整的故事。

2.《悟空傳》作品主題——對抗權威

在今何在的《悟空傳》中,那種曾經代表正義、充當英雄具有典型化、臉譜化的形象發生了徹底的轉化。每一個形象都被賦予了豐富與復雜的價值內涵,超越了《西遊記》中形象的單向性和特定化。每一個形象自身都矛盾重重、行動不居、讓人琢磨不透。他們都超越了原有的形象闡釋框架和解釋規范,不斷沖擊和修改我們已有的期待視野。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