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南京政府遺址

南京政府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23 11:25:35

1. 南京有哪些歷史遺址

南京總統府,南京中山陵,南京鄭和寶船遺址等等,要想知道更多的南京遺址可以親自來南京走走串串。。。

2. 請問南京國民政府的總統府遺址上還飄揚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嗎

五星紅旗

3. 南京有哪些戰爭的遺跡急!!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中國南京市人民政府為銘記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後製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而籌建。位於中國南京城西江東門茶亭東街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開放。
該館佔地2.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該館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築成一座紀念性的墓冢。右側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種文字鐫刻的黑色大字「遇難者300000」。循院牆小徑布列13塊小型碑雕,部分地記載著大屠殺的主要遺址及史實,是全市遇難情景的縮影。院牆上嵌著搜捕、屠殺、祭祀3組總長51米、高 2.2米的大型黑灰色石刻浮雕。棺槨形遺骨陳列室門前,豎立著高 4米的立雕母親像,室內陳放著從萬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難者的部分名單。呈平頂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陳列廳內,主要陳列有:當年日軍屠殺現場照片,歷史檔案資料,中外人士當年對這次歷史慘案所寫的紀實、報道和出版的專著、圖書、報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倖存者的名冊、證言、證詞和實物;當年屠殺南京軍民的日軍軍官和士兵的日記、供詞;崇善堂、紅卐字會、紅十字會等慈善團體掩埋屍體的照片、統計表、臂章證詞以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中國軍事法庭對南京大屠殺主犯松井石根、谷壽夫審判的照片、判決書等。電影放映廳,有200個座位,向觀眾放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歷史文獻紀錄片。
紀念館正面石壁上的館名為鄧小平親筆題寫,「1937.12.13-1938.1」 一行黑色大字,標明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時間,中、英、日三種文字鐫刻的一組黑色大字:「遇難者300000」,令人觸目驚心。悼念廣場有「警世鍾亭」、「興華寶鼎」、「《狂雪》詩碑」,有「歷史的橋梁」、「殘破城牆」和「斷裂的軍刀」3組建築,以及「遇難者頭顱」、「斷臂」兩組雕塑和長明火等主體設施。院內散置著13塊記載著13處大屠殺主要遺址史實的石碑。遇難同胞遺骨陳列室呈棺槨形,陳列著由該處挖掘出的部分遇難同胞遺骨。旁邊豎立著母親像雕塑和刻有3000個遇難者名單的「遇難者名單牆」。大型墓室史料陳列廳,陳列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專題史料,共展出400多幅日軍現場屠殺照片、60多件實物和數十件檔案資料等。

【中華門城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正南,系明城牆13個城門中之最大者。明洪武二年至八年(1369~1375)於南唐都城和南宋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因面對聚寶山(雨花台),稱聚寶門,1931年改稱中華門,俗稱南門。中華門南北縱距128米,東西橫距118.5米,總面積15168平方米。它所使用的材料均為長0.8~1.39米、厚0.26~0.35米左右的巨型條石和長0.4米、寬0.2米、厚0.1米左右的大磚,用糯米、石灰和桐油砌成。中華門有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門(券門)貫通,各門均有可以上下開啟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現僅存閘槽和門位痕跡)。城門外壁高20.45米,除箭垛以外,全部用大條石砌成。拱內下用18層大條石,上用140層城磚砌拱。第二至第四道拱門上方建有木結構絞關亭(閘亭現已無存)。首道城門上下共分三層,最上層為木結構敵樓,一名譙樓,現已不存;中層磚石結構(上磚下石),長65.15米,寬47.2米,高9.1米,面北築有藏兵洞7個;下層正中築拱門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築藏兵洞3個。瓮城東西兩側築有寬11.3米、長86.1米的坡道礓(台階),可騎馬登城。坡道東西兩側各築有面東和面西的藏兵洞7個。整個城堡共有藏兵洞27個,這些藏兵洞,在戰爭期間對物資的儲備和兵源的設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0年代,中華門兩側各開一門,50年代拆除作為車行道。中華門歷經600餘年,除木結構毀壞和磚石結構個別地方有裂縫現象外,保存基本完好,宏大的規模,巍峨的雄姿,為世所罕見。從建築角度看,其工程宏偉,結構縝密,設計巧妙,別具匠心,在我國城垣建築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軍事角度看,工事堅固,能攻能守,是研究我國軍事史的實物資料。

4. 南京的六朝古都文化遺址有哪些

樓上回答不對,六朝即東吳、東晉、宋、齊、梁、陳。不包括唐以後的。
南朝陵墓石刻分布在南京、江寧、丹陽、句容四個地區,其中南京的六朝陵墓共有17處,主要有麒麟、天祿、辟邪、石柱、碑等。這些雕刻形象生動、氣勢宏偉,有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獸,反映了中國文化與希臘、波斯文化之間的交流,是中國中古時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1.劉裕初寧陵石刻在南京麒麟門外的麒麟鎮。陵前現存雙翼石獸一對,東為天祿、西為麒麟,長高各3米,天祿胸、腹部剝蝕嚴重,缺四肢,股殘尾斷;麒麟頂、齶殘缺,腰、四肢均有裂紋。石獸造型穩健莊重,與漢代石刻的風格相似,是南朝最早的石刻。
2.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在江寧區高橋門外上坊鄉的石馬沖,今存天祿、麒麟各一。北石獸較完整,長2.60米、高2.57米,南石獸長 2.72米、高2.28米,從頸部斷裂,胸部碎裂,殘缺較嚴重。二獸均有翼無角,張口垂舌,須拂胸際,身上的紋飾比較簡練,造型朴實,風格獨具。
3.陳倩永寧陵石刻在南京棲霞區甘家巷東南、北象山下獅子沖。陵墓前有天祿、麒麟二石獸,東西相對。東邊天祿頸及腰部曾斷裂,現已修復。西邊的麒麟比較完整,長3.10米、胸寬1.45米、高2.85米,獨角雙翼,環目張口,舌尖上翹,須髯下垂,雙翼刻鱗紋,襯以羽翅紋,遍體飾捲毛紋。
4.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坐落於東北郊仙鶴門外張庫村。現存石辟邪二、龜趺二、碑、石柱二,東西對立。東辟邪原倒埋溝中,底座破缺,臀部殘損,後修復。辟邪雙翼圓轉,肌豐骨勁,體態肥壯,顯出一副矯悍兇猛的神態,是南京地區現存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上乘之作。
5.蕭秀墓石刻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小學內,是南朝墓石刻中遺存最為豐富、規模最為完整的一處,現存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礎一、石碑三、碑座二。二辟邪東西相對,相距18米。東辟邪完整,西辟邪稍有微殘,均軀體極大,遍體刻毛飾紋。神道碑有三,二立一倒,碑文為南朝書法家貝義淵書寫的,對書法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6.蕭譫墓石刻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西,墓前現保存有石辟邪二、龜趺一、石碑一。其中東辟邪長3.75米,高2.95米,腹下還有一小辟邪,造型生動。另蕭譫墓石碑高大完整,雕刻精巧,裝飾華麗,碑刻為當時的大書法家貝義淵所書。
7.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石刻:位於南京江寧區淳化鎮劉家邊村農田中。墓前現存石刻2種4件,其中石辟邪兩只,一雄一雌,蕭正立墓現存兩個神道石柱皆嚴重風化,柱身上下粗細不一,柱頭圓蓋及小辟邪均無存。
另外據我所知棲霞寺還有一些六朝遺跡,棲霞寺始建於南朝。白馬公園遷移保護了一批散落在南京各地的六朝石刻,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東南大學內有一棵六朝松。

5. 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舊址在哪兒可以參觀嗎

肯定南京,只是應該拆除了

6. 南京有哪些明朝遺址

環繞南京主城區的明城牆
御道街的明故宮遺址、午朝門東華門西華門五龍橋
東郊的內孝陵
太平門外容的岐陽王李文忠墓、徐達墓、常遇春墓
河西龍江的鄭和寶船遺址公園
安德門外的浡泥國王墓
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遺址
還有中山陵東面的靈谷寺
紫金山天文台的古代觀天儀器
夫子廟的明遠樓

7. 南京故宮的現存遺跡

南京故宮的現存遺跡有:

1、午門遺址

晚清時期明故宮午門,兩闕殘存,午門作為宮城南大門,中門只走帝後鑾駕,左右側門也只有公、侯、駙馬、文官三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員才准許出入。

其他品級只能走兩闕門入,兩掖門出,午門除了是官員出入之門外,還是傳達聖旨及朝廷告書的地方,也是皇帝處罰大臣廷杖之地。

2、奉天門遺址

奉天門始建於1366年,從午門入,過內五龍橋,便是奉天門,門內為奉天殿。奉天門遺址東西長58米,南北寬30米。

奉天門是皇帝接見大臣議事的地方,即御門聽政之所。永樂初,明成祖朱棣曾在此舉行國宴接見過渤泥國王一行。

3、東華門遺址

與西華門相對應的東華門,是現在南京明代宮城僅存的一座城門。東華門過去長期被南京冶金器材廠圈佔,成了一個垃圾堆,一般人根本無從知道。隨著東華門遺址公園的建成,大家終於可以一睹東華門的雄姿。

4、玄津橋遺址

玄津橋在中山東路逸仙橋南,為三孔石拱橋,長41.6米,寬19.1米,始建於明初時,玄津橋原橋面、橋欄兩端各有一對石獅。

明末橋兩側還建有游廊。1981年橋面改瀝青路面,橋欄用水泥補砌。玄津橋在明初為皇城西華門出入要道,跨古楊吳城壕。清代為避康熙帝玄燁之諱,改為元津橋。

5、西華門遺址

西安門遺址,與西安門在東西一條中軸線上。2001年,在此施工的單位無意中挖掘出西華門的遺址,僅存三座門券的須彌座和磚石路面,這使得西安門被長期以來被誤傳為西華門的現象徹底被證實。

8. 南京國民政府舊址為什麼是軍事管理區

不一定是軍事管理區。
南京的國民政府舊址很多,是當時國民政府辦公所在地,幾乎遍布南京全市。目前有的舊址是軍事管理區(如原中央軍校),有的不是軍事管理區(如總統府)。作為軍事管理區的部分是由於解放時這些地方由部隊接收使用,之後一直延續下來了。

9. 歷史文化名城之南京有哪些歷史遺跡

有:南唐二陵 、明孝陵、六合文廟、夫子廟、雞鳴寺等。

1、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後的欽陵和李璟及其皇後鍾氏的順陵,是五代十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於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組織發掘,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唐二陵相距約100米,均依山為陵,岡阜環抱,形勢甚佳。由南唐江文尉和韓熙載設計。東為欽陵,西為順陵,二陵均為磚結構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盜掘,但陵墓建築完整。

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後者有數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

南唐二陵發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冊、陶俑等尤為珍貴。玉哀冊記錄了封建帝後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據。為研究五代十國時期的帝王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的合葬陵墓。因皇後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後」,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3、六合文廟

六合文廟位於南京市六合區,又名學宮,始建於唐咸通年間,規模居中國第五。文廟主體建築為大成殿。

另外還有奎星亭、照壁、泮池、靈欞門、戟門、東西廡、崇聖堂、明倫堂等古建築,總面積為8000平方米,是江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以文廟為首的萬壽宮、清真寺等古建築群,古韻深厚,是六合重要的文化積淀。

4、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

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現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佔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

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

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為孔廟,在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於附近。

故有「六朝金粉」之說。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這里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

5、雞鳴寺

雞鳴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雞鳴寺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寺址所在為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300年(西晉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辟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題額為「雞鳴寺」。後經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間擴建,院落規模宏大,佔地達百餘畝。後來古寺毀於咸豐戰火,雖同治年間重修,規模已大大縮小,但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

1958年改為尼眾道場。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誠法師的帶領下,依明清時規模形制,雞鳴寺逐步恢復並對外開放,成為南京一重要寺院。1992年,《新白娘子傳奇》劇組因當時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來到南京古雞鳴寺借用葯師佛塔來拍雷峰塔相關劇目。

10. 南京故宮的遺址公園

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位於南京市城東原明朝皇城遺址,南邊以中山東路為界,與午朝門公園隔路相望,北面至北安門橋,由東西兩側明故宮路圍合的部分佔地約55474平方米,遺址被分為南北兩部分。
2005年和2006年的環境綜合整治,整治後的公園管理服務用房比過去減少600平方米,只佔總面積的4.7%,而綠化面積達35600多平方米,占總面積的70%。
從南大殿進入後首先是以草坪為主基調的基台奉天殿,它和已有的華蓋殿、謹身殿,形成以舊制象徵性的三大殿須彌座輪廓主景,三大殿四周以青灰色石材鋪設,既為遊人提供活動空間,又以宮殿傳統格局「土」字造型突出宮城主殿格局。
公園後半部分以御花園的綠化為背景,中軸線上以高大的古樹銀杏樹池四周配以青石木條,東側以亭為主景,配以青磚等不同形式的林間小道,西以一組仿古建築為主景。北大殿兩側新建兩個角亭。在保留原有綠化的基礎上,為體現紫禁城的宏偉氣勢,環境整治中新增鋪磚地10000平方米,增加的植物有銀杏、香樟、國槐、五針松、紅楓、櫸樹和桂花等名貴喬木700餘多株,公園四周栽植法青18000株,形成綠蘺牆,從而形成色彩多樣、層次豐富、疏密有致、季相變化明顯的皇家園林景觀,外五龍橋、午朝門、內五龍橋、明故宮公園、御帶河這一縱向城市軸線為明故宮景觀的重點。
2011年後,南京市政府規劃論證新的保護利用明故宮遺址的方案,並打造成國家級遺址公園。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