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黃陵游記

黃陵游記

發布時間: 2020-12-23 13:22:41

『壹』 初中作文游黃帝陵的體會600字

今天,我們退掉賓館的房間,就去了我們的下一站——黃帝陵。
我們買了票,走進了黃帝陵的大門。哇!好大一顆參天柏樹啊!這樹的樹干很粗大,4、5個人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這棵樹的高度也很令人吃驚,大約有二十多米左右;這樹枝葉茂密,大熱天,你走到它的枝葉下,它就為你擋住陽光,給你陰涼,它旁邊還圍著欄桿,可見它非常珍貴……這樹叫黃帝手植柏,據說是黃帝親植下的,有5000年的歷史呢!聽導游說,這樣的千年古樹有一萬多棵呢!我們驚訝得點頭贊嘆。
我看見了一座廟,便走了進去,哇!裡面有四個石碑,兩端還各有一條黃龍!我對石碑不感興趣,就看這兩條龍,這龍是雕上去的,雖然在很高的地方,很難雕刻,但還是栩栩如生啊!它張牙舞爪,旁邊有個雕上去的珠子,在龍嘴旁,這條龍好像在玩耍,不過只有單龍戲珠,跟我們平常說的雙龍戲珠迥然不同。
我們從那座廟出來,看見一塊巨石,上面寫著「黃帝腳印」。我跑過去一看,哇!好大,這哪是人的腳印,簡直是巨人的腳印!有我的腳的10倍大,老爸腳的5倍大。可是皇帝的腳印上還有許多的錢,遊客們為什麼要扔呢?他們在祈求什麼呢?至今我還沒有揭開謎底。
我們欣賞完了黃帝的腳印,便去了最後的一個地方:一座神殿。上面有大大的洞,好像叫什麼天圓地方,據說站在這個圓圓的洞下面,可以接受上天賜下來的恩惠。我們拍了許多照片,有一張是我們用錢托別人拍的,老媽站在右邊舉右手,老爸站在左邊,舉左手,我站在中間笑嘻嘻得平視前方,希望我們拍了照片後能夠帶回「老天爺的禮物」。
我們今天游覽得好爽啊,有機會再去一次!

『貳』 游記——《觀海記》

三峽游記

朋友們,你們去過三峽嗎?請來說說吧, 我先隨手寫點,意在引玉,大家相互補充,共同神遊美麗的三峽吧。

幾年前的夏天,有急事去宜昌,公幹不順,無聊的等待之中,很自然的冒出了去三峽的念頭,以前在船上走馬觀花似的游覽我很不滿意,這次就 拒絕了朋友加入旅行團的好意安排,要在大江截流之前仔細地瀏覽一次。

從附近的張飛擂鼓台和三游洞回來, 就上了一條西去的輪船。 船過葛州壩幾乎沒有等, 只一頓午飯的工夫就順利通過了。

船入西凌峽,江面驟然變窄,兩岸連山,沒有了"極目楚天舒"的感覺。但那"絕壁聳萬仞,長波射千里"的壯觀景象, 足以使人忘卻一切煩惱。顯然,王維的 "賴多山水趣,稍解離別情"是有些保守了, 或許是情太濃了也未可知呢。

美麗的畫卷接連不斷,照相機已不能勝任,我後悔沒有攝像機,只好極目四望,再不時的閉上眼睛,努力記住著這美好的景象,這是心理學家的建議,很管用。

最先過的是"燈影峽"。崖頂有形似唐僧師徒的石頭,據說在落日的背景下,會更加維妙維肖。遊人爭睹,我卻不以為然, 其實,這個山崖的石頭與眾不同,發白,很光亮, 經少量草木的點綴,很像一幅中國水墨畫。

過了"燈影峽",很快就能看到江邊的一個紅牆黃瓦的建築,那是「黃陵廟」,因山頂有一"黃牛石", 所以,好象也叫"黃牛廟",歷史悠久,東坡有詩雲:"江邊石壁高無路,上有黃牛不服籍"。 廟里的禹王殿有很多巨大的柱子,斑駁的漆上還有 100多年前的水跡,記錄了一次最大洪水的高 度。不過,這是後來我從電視上看的,當時沒辦法上岸, 好在它在三峽大壩的下游,將來不會被淹, 還是能有機會仔細看的。

三峽大壩是建在西邊的三斗坪,那裡有個中堡島,島長一公里,寬200米,花崗岩結構, 建造大壩的天然條件極好,50年代就做過勘探,周總理親自把這里確定為壩址。 船過的時候,看到已經有機械化的施工大軍在烈日下工作,條件很艱苦,向他們致敬。

西陵峽以險著稱,有幾個出名的急流險灘,我只記住了一個被稱為鬼門關的「空泠灘」。 陳子昂詩曰:「的的明月水,啾啾塞夜猿」看來不僅要晚上過,還得有猴子才能感受到「空」和「冷」。

再往前就是"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 那裡也是險灘,暗礁遍布,崖岸上有形似牛肝和馬肺的彩色巨石,還有一個長條石,酷似寶劍,不遠處的山洞口,有一個一疊書樣的石頭,故名。

大壩建成後,這里將被淹,通航條件將大大改善,但這些石頭也不會被遺忘。郭老有詩雲:「兵書寶劍存形似,牛肝馬肺說寇狂」, 怎麼回事?原來帝國主義侵略者竟在炮艦上向那石頭開炮取樂,被炸痕跡至今猶存。這幫"文明人"真是混帳!

船再前行,就到了屈原故里--秭歸。 據傳屈原投江後,其姊大呼「哥回……」 感動了神魚馱回屈原遺體,鄉民劃龍舟爭相迎接,並以粽子祭奠,這里後來改名為「秭歸」, 相應的民間活動也一直流傳至今。

關於屈原的古老建築有很多,有屈原祠, 屈原紀念館,屈原墓等等,都將要被淹沒。因船要停在前面的巴東,無法上岸去看,可能要永遠遺憾了,盡管將來可去下游看新遷的,但心裡總是覺得差點意思。如果近年還有機會去,也應該去看看附近的也要被淹掉的昭君故里,尤其是女孩子們,更要去香溪帶回一點昭君的靈氣。說來也真神,內蒙的昭君墓我去過,據說周圍的草木是四季常青的,所以又叫「青冢」。

經過約半天的航行,船到了巴東縣。我上岸後,特意找了一家臨江的小店住下。憑窗俯看,江面上一個個巨大的旋渦接連不斷,順流而下,清晰可見。開始下小雨了,商販們都挑著擔子順山路回家,我安排好了第二天的旅程,也沒有在小街上多逛。聽著奔涌不息的長江水,難以入眠,想到次日要去漂流神農溪,就更加興奮。那是我嚮往已久的小小三峽,是我此次三峽之旅最重要的安排。

『叄』 中國著名的經典散文有哪些

1、《為了忘卻的紀念》

《為了忘卻的紀念》是魯迅先生為了紀念"左聯"五烈士,於一九三三年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這篇著名雜文。魯迅先生為了紀念「左聯」五烈士,於一九三三年寫下了《為了忘卻的紀念》,這篇著名散文。

文章並沒有全面的寫五位烈士的事跡,而是著重寫了兩位,其餘的三位只簡約的點到而已,作者回憶自己與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學事業與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觸。

特別記敘了他們被捕後的獄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頌揚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與人品。有有力地控訴了國民黨反動派屠殺人民的罪行,同時還抒發了作者懷念烈士、憎愛分明、堅信革命一定勝利的思想感情。

2、《星空》

《星空》是郭沫若創作的詩歌,載於1923年出版的詩集《序詩》中。其不再禮贊"光芒萬丈的太陽",而是仰望幽光閃爍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著雙腳",永遠和地球"母親"相親,而是羨慕"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男,漢族,中國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學,後接受斯賓諾沙、泰戈爾、惠特曼等人思想,決心棄醫從文。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創造社」,積極從事新文學運動。

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餘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於辛亥年間。

3、《春風》

作家老舍先生所寫的散文《春風》,老舍一生共寫了約計800餘萬字的作品,被稱為「人民藝術家」。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

老舍,中國小說家、劇作家。生於1899年,卒於1966年,滿族,祖籍北京。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

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

4、《印度洋上的秋思》

《印度洋上的秋思》是一篇原刊於1922年12月29日《晨報副刊》的散文,作者是近代詩人徐志摩。本書通過描繪印度Ganges河邊"一對情醉的男女"承受月光的祝福的故事來詮釋詩人的愛情理想。

徐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詩社成員,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時,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途中墜機去世。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著名文學家朱自清所寫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寫於1927年7月,那時作者在清華大學教書,文章里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這年春天,國民黨反動派繼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又在廣州發動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

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身為知識分子的作者也處於苦悶彷徨中,他不滿黑暗的現實,但對革命力量還缺乏認識,看不到前進的方向,在如此復雜的心緒之下,他借景抒情,寫出了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秋實,取「春華秋實」之意。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報考北京大學時改用的,典出《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這是屈原被流放時請太子卜為自己占卦時說的話,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肆』 秦始黃陵的游記作文350個字

游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與兵馬俑博物館建立在秦兵馬俑坑原址上的大型遺址性專題博物館,1971年10月1日開放。館內陳列著素有「世界地八大奇跡」美譽的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和「青銅之冠」秦陵銅車馬。秦始皇與兵馬俑博物館XX年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XX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今天我有幸游覽了秦兵馬俑,我們先來到博物館,首先引我注意的就是那銅車馬,由四匹馬拉著一輛車,車上有一把精緻的遮陽傘,最讓我驚奇的是那傘柄的中間有個開關可以隨時調節傘的角度,在那個沒有任何機器,僅靠手工製造的年代,能夠製造出如此精緻的傘,讓我不得不佩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我們繼續前進來到了一號坑,這里排列著那麼多的兵馬俑,有的手持矛,有的手拿盾,還有的牽著馬,一個個威風凜凜,面孔不一,神態各異,為什麼個個面孔不一呢?原來每一個兵馬俑都參照不同的真人來製造,造的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我不由再次驚嘆,中國古代人民的巧手和聰慧。由於現在的技術還不能完整保存兵馬俑剛出土時那美麗的色彩,所以一號坑只出土了三分之一的兵馬俑。稍微休息了一下,我又來到了二號坑和三號坑,那裡有許多兵隊,二號坑是武裝騎兵,三號坑是總司令部,也就是聚集著古代將軍的地方,我想這三號坑就像是現在打仗的指揮部吧。

游覽完所有的地方,我不由贊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真偉大,靠自己那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頭腦,創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等所有的兵馬俑都挖出來時,我一定再來一睹古代人民的偉大創造。

『伍』 黃帝陵游記 閱讀答案

無非就是尋求歸屬感,強化號召力,傳承文化信息。

『陸』 作者是以什麼為線索來描繪三峽風光的

全篇課文

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猴現在雖說看不見了,三峽中山水的險惡形勢,我想同往日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在江南住慣了的人,一旦走到這種地方來,不知道要生出一種什麼樣的驚異的情感。好比我自己,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劍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只有贊嘆,只有恐怖。萬一那山頂上崩下一塊石頭來,或是船觸著石灘,那不就完了嗎?到了這種地方,無論什麼人,沒有不感到自己是過於渺小,自然界是過於奇偉的。
②船從宜昌上駛,不到一刻鍾,山就高起來,綿延不斷,一直到重慶。在這一千多里的長途中,以三峽的形勢為最險惡。在三峽中,又以巫峽山最高,江最曲折,灘流最急,形勢最有變化。
③開始是西陵峽,約長一百二十里,共分四段。第一段是黃貓峽,山雖高,然不甚險;江水雖急,然不甚狹。
④第二段是燈影峽。江北的山雖是險峻,都乾枯無味。江南的山,玲瓏秀麗,樹木亦青蔥可愛。在這一段,我最愛黃陵廟。在南岸一座低平的山上,建有一座小小的古廟,前面枕江,三面圍繞著幾百株濃綠的樹木。最難得的,是在三峽中絕不容易見到的幾十株瀟灑的竹子,石崖上還倒懸著不少的紅色紫色的花。廟的顏色和樣式,同那裡的山水,非常調和,帶著濃厚的江南風味。裊裊不斷的青煙,悠悠的鍾聲,好像自己是在西湖或是在揚州,先前緊張的情緒,現在突然變得很輕松很悠閑了。船過黃陵廟的時候,我有兩句即景的詩:「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不過這情景很短促,不到兩三分鍾,船就駛入西陵峽的第三段了。
⑤第三段是崆嶺峽。山形水勢,突然險峻起來,尤以牛肝馬肺峽一處最為可怕。兩旁的山,像刀劍削成似的,橫在江中,成一個極曲折極窄的門,船身得慢慢地從那門中轉折過去。在江北那一面作為門的山崖上,懸著兩塊石頭,一塊像牛肝,一塊像馬肺。牛肝今日猶存,馬肺已被外國人用槍打壞了。離牛肝馬肺不遠,有一個極險的崆嶺灘。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上水船在這里都得特別小心。他們行船的人有一句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往日的木船,真不知道是如何走過去的。
⑥第四段是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距離雖是不長,水勢雖沒有以前那麼急,山崖卻更加高峻。出了峽,山便低平,有一個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妝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離此四十幾里,在秭歸縣東北。杜工部詩雲「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要親自到這地方,才可以領略到前人用字之妙。一個「赴」字,把那裡的山勢真是寫活了。那裡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層一層地就像無數匹馬在賓士。所謂「赴荊門」,那形勢是一點也不假的。
⑦船過了秭歸和巴東,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峽,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後面還有一排,後面的後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前面無路,後面也無路。四面八方,都被懸崖阻住。船身得轉彎抹角地從山縫里穿過去。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著,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麼整齊,那麼險峻。仰著頭,才望見峰頂,中間是一線蔚藍的天空。偶爾看見一隻黑色的鳥,拚命地飛,拚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江水沖在山崖上的石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捲起一兩丈高的浪堆。
⑧巫山的雲,這一次因為天氣晴爽,沒有看到。據一位老先生說,看巫山的雲,要在迷濛細雨的天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這一次因為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天上連雲影也沒有,幾個極高的峰巔.我們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愛的,就是在那懸崖絕壁的上面,倒懸著一些極小的紅花,映著古褐蒼蒼的石岩,另有一番情趣。
⑨過巫山即入瞿塘峽。此峽最短,不過十三四里。山勢較巫峽稍低平,水勢仍險急,因有夔門灧澦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過瞿塘峽,北岸有一峰突起,樹木青蔥,玲瓏可愛,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劉皇叔託孤的悲慘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地方。山頂上有一古剎,為孫夫人廟。顏色為瓦白色的牆,隱約地從樹林中呈現出來。我們走過的時候,正是下午六點光景,一道斜陽,照在廟前的松樹上,那顏色很蒼冷。遠遠地朝北望去,隱約地可以望見八陣圖的遺跡。廟里的鍾聲,同夔府那邊山上傳來的角聲,斷斷續續地唱和著,那情調頗有些凄涼。所謂英雄落淚遊子思鄉的情感,大概就是在這種境界里產生的。
⑩到了白帝城,三峽算是走完了。山勢從此平敞些,江面寬得多,水勢也平得多了。滿船的人,一到這地方,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心靈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陣輕松,好像一個人從險峻的山頂上走到了平地,從一黑暗的山洞裡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來,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氣。不到十分鍾,船就泊在夔府的江岸了。天上一輪明月,正在鯉魚山的頂上,放射著清寒的光。
編輯本段
文章注釋

①本文按作者的游蹤,依次記敘<描寫景物,層次井然有序。文章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和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
②通過作者的心理描寫和情緒變化來表現三峽山水的險惡。如「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劍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只有贊嘆,只有恐怖」表達了作者見到三峽時所產生的「驚異的情感」。
③介紹西陵峽的四段,其山勢之高低<水勢之急緩各不相同。介紹時簡明扼要,抓住了要領。
④隨著山川形勢的變化,作者的心情隨之而變,有時驚懼緊張,有時輕松舒暢。如游西陵峽的第二段燈影峽時,由於此處山水風光秀美,「先前緊張的情緒,現在突然變得很輕松很悠閑了」。
⑤文中恰當地引用古詩<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收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給游記增添了韻味。
⑥「領略」一詞用得好。「領略」通常是了解事物的情況,進而認識的意思,這里是理解<體會的意思。
⑦記敘最有名的巫峽則著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聞名遐邇的巫山雲雨。
⑧作者運用了虛實結合的寫作方法來描寫巫山的雲霧。
⑨記敘瞿塘峽,不僅介紹了山勢與水勢,而且著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豐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內涵。
⑩最後一段寫走完三峽,滿船的人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顯出了「一陣輕松」,「放下心來」,「舒舒服服」,這些心情的描寫,也反襯出三峽之險。
編輯本段
結構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體可分為三部分。
出行之前
第一部分(第1段),寫船尚未行時的所感、所想。
整篇課文,作者都是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來寫的,雖然寫本文時作者一定是去過三峽的,但他還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時的所感、所想,這樣寫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讀起來層次井然,先後有序;二是設置懸念,「猴子現在雖說看不見了,三峽中山水的險惡形勢,我想同往日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好比我自己,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只有贊嘆,只有恐怖。」讀到這些,我們不禁產生幾個疑問:「現在的三峽同往日一樣嗎?」「那裡的山,那裡的水怎麼樣?」如此,牽引著大家繼續往下讀,尋找答案。當然,作者也不忘發表自己對自然界的崇敬和嚮往:「到了這種地方,無論什麼人,沒有不感到自己是過於渺小,自然界是過於奇偉的。」接下來,作者開始根據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偉了。
行船路線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據船的路線分景描寫三峽的山山水水。
第2段,遊程開始,簡括路線,引出三峽,宜昌→重慶→三峽→巫峽,從宜昌到重慶,以三峽為最險,三峽以巫峽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峽,西陵峽分四段,第一段黃貓峽,無險奇之處,「山雖高,然不甚險;江水雖急,然不甚狹。」作者筆墨輕輕一點,移至他處。
第4段,西陵峽第二段——燈影峽,因為作者「最愛黃陵廟」,故筆墨停留較多,還有他即景的詩句:「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可見愛之甚深。既然喜愛,必有理由:一是因為此為古廟,環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繞樹;二是竹子瀟灑,花兒艷麗多姿;三是與山水相調和,帶著濃厚的江南風味。
第5段,西陵峽第三段——崆嶺峽,這里有兩處風景,牛肝馬肺峽和崆嶺灘,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筆墨來描寫,牛肝馬肺峽「兩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橫在江中,成一個極曲折極窄的門,船身慢慢地從那門中轉折過去」,崆嶺灘也極險,「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上水船在這里都得特別小心。」為了讓讀者對其險可想而知,作者接下來引用了一句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這是對內容的極好證明和點綴。
第6段,西陵峽第四段——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這里的距離不長,水勢沒有以前那麼急,因此作者緊緊抓住富有特色的東西——山崖來寫,後面的文字都是為了這個特點做鋪墊。引用杜甫的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極贊「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從側面烘託了此處山峰多而富於變化,這種間接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很精妙。
第7、8段,過了西陵峽,到了巫峽,文章開頭就交待過巫峽,這里是三峽最奇險最美麗的地方,因此作者著墨最多。對於巫峽,作者是圍繞三種景物來寫的:山、水、雲。「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雲呢,作者沒看到,但這並不妨礙他對雲進行描寫,而是轉述老先生的話讓讀者對雲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對山水的描寫中,作者的語言很精彩,「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這一個「咬」字,將靜的事物寫活了,不由地在讀者面前浮現出一幅山山環抱,山山緊連的情景。「偶爾看見一隻黑色的鳥,拚命地飛,拚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子非鳥,焉知鳥「拚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讓讀者知道,因為山那麼險峻,他「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第9段,過巫峽即入瞿塘峽。這里的山水倒沒有什麼可寫的了,但借著歷史的沉澱,作者重點著筆白帝城,「古剎」、「蒼冷」、「隱約」、「鍾聲」、「斷斷續續」、「凄涼」等一系列冷色調詞語的使用則使人們不禁撫今追昔,默默傷感起來。
點明主旨
第10段,也就是課文的最後一段,三峽游完了,課文也該結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記再次點明主旨,「滿船的人,一到這地方,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心靈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陣輕松,好像一個人從險峻的山頂上走到了平地,從一個黑暗的山洞裡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來,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氣」,遊客們此時才真正放下一顆心來,可見經過三峽時,那種山險、水急的情景多麼讓他們緊張了。
編輯本段
教學方法

一、主旨探究
本文記敘了作者經過長江三峽時沿途所見到的無比雄偉綺麗的景色,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嘆和喜愛之情,是一篇內容翔實、情文並茂的游記。
二、線索探究
本篇游記是以作者船行游蹤為線索,依次記敘、描寫景物,次序井然,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詳略得當,對每一景點景物的描寫並不面面俱到,而是擇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三、寫作特色
(1)本篇游記是以作者船行游蹤為線索,依次記敘、描寫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另外,三峽景物很多,作者並沒有面面俱到,而是選擇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詳述,全篇文章詳略得當,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詳有略。
長江三峽,山勢之高低、水勢之急緩、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紹時言簡意賅,抓住了要領。西陵峽四段,著重寫山、水的特點;巫峽,則著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聞名遐邇的巫山雲雨。瞿塘峽,不僅介紹了山勢與水勢,而且側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豐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內涵。
(3)本文採用多種手法描寫景物,生動形象。
如描寫巫峽江水之險,運用排比句:「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連用四個「險」字,寫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描寫巫峽山的高峻,運用擬人手法:「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非常生動,將群山寫活了。此外,用鳥「拚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處運用比喻,如「兩旁的山,像刀劍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寫巫山雲霧,「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變幻多姿。
(4)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文中恰當地引用古詩、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收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游記增添了韻味。
編輯本段
詞語注釋

生字注音
鯉魚(lǐ) 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玲瓏(líng) 瀟灑(xiāo) 裊裊(niǎo) 情緒(xù)
短促(cù) 崆嶺峽(kōng) 諺語(yàn) 浣妝(huàn)
秭歸(zǐ) 壑(hè) 聳立(sǒng) 蔚藍(wèi)
峰巔(diān) 瞿塘峽(qú) 夔門(kuí) 灧澦堆(yàn yù)
怒吼:怒,氣勢盛。形容發出巨大的聲響。
恐怖:害怕,畏懼。
詞語注釋
渺小:微小。
驚異:奇怪。
綿延不斷: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觀一個接一個不間斷地出現。
險惡:(地勢、情勢等)危險可怕。
險峻:山高而陡。
青蔥:深綠色或淺綠色。
即景:當時或當地的景色。
短促:時間很短。
諺語: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的話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轉彎抹角:抹角,挨著牆角繞走。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繞彎,不直截了當。
晴爽:天空中雲少或無雲,很清亮。
秋高氣爽: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迷濛:昏暗看不清。
[凝望] 目不轉睛地看。
[玲瓏] 文中形容江南的山精巧細致。
[瀟灑] 文中形容竹子生長得自然大方,有韻致,不拘束。
[裊裊不斷] 文中形容煙氣繚繞上升。
[蔚藍] 形容天空晴朗無雲的樣子。
[峰巔] 山的頂峰。
[轉彎抹角] 課文里指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抹,緊挨著繞過。這個詞有兩個常用義:①形容路彎彎曲曲;②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奇形怪狀] 不正常的<奇奇怪怪的形狀。
[秋高氣爽] 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凈,氣候涼爽宜人。
[懸崖絕壁] 指高而陡峭、不能攀登的山崖。
編輯本段
作品評價

1.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反復、排比。連用四個「險」字,寫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
2.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後面還有一排,後面的後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
擬人。非常生動,將群山寫活了。
3.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比喻。寫巫山雲霧,言其變幻多姿。
編輯本段
長江三峽

三峽為萬里長江上游最為雄偉壯麗的峽谷,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跨湖北、重慶兩省市,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其中狹谷段合長90公里,寬谷段合長103公里),被譽為「山水畫廊」。
瞿塘峽,一稱「夔峽」,包括風箱峽和錯門峽。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巫山縣大溪,長約8公里。江面最狹處不足百米,兩岸懸崖峭壁如刀削斧劈,雲天一線,水急浪高,號稱「天塹」。陡峭的山岩上刻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氣勢雄偉。奉節,古稱夔州,是三峽中游最大的縣城。城內歷史遺跡很多,古代詩人游此留詩者甚眾,故奉節有「詩城」之稱。城外江邊尚有當年諸葛亮所布的「八陣圖」遺址。所謂「八陣」是一種作戰陣法,是戰國時大軍事家孫臏創造的,據說是受了《易經》八卦圖的啟發,所以又稱「八卦陣」。具體陣勢是:大將居中,四面各布一隊正兵,正兵之間再派出四隊機動作戰的奇兵。八陣散布為八,復合為一,分合變化,又可組成六十四陣,令敵軍難以對付。著名的白帝城,坐落於白帝山上,原名「紫陽城」。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為王,築城自衛。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猶如白龍飛騰,公孫述藉此自稱「白帝」,改城名為「白帝城」。沿江可見到粉壁牆<孟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其中,粉壁牆上布滿歷代碑刻,琳琅滿目,故稱「粉壁堂」。
巫峽因巫山而得名,一稱「大峽」。出瞿塘峽,經過大寧河寬谷便是幽深秀麗的巫峽。巫峽包括金盔銀甲峽和鐵棺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縣官渡口,全長約45公里。以秀麗著稱的「雲雨巫山十二峰」分列兩岸。江北由西向東,有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巒<集仙六峰,江南有凈壇<起雲<飛鳳<上升<翠屏<聚鶴六峰。其中,以神女峰最為俏麗有名。巫峽兩岸重巒疊嶂,群群如屏,水流曲折,波浪滔滔,幽深秀麗的景色猶如天然畫廊。
小三峽是大寧河的一條支流,由三撐峽、秦王峽、長灘峽組成,長約15公里。此峽兩岸峰巒疊翠,水流清澈見底,風光旖旎,勝似桂林之灕江。兩岸懸崖上有千年懸棺以及棧道石洞,充滿神秘感。還有「小小三峽」,風光十分幽美。
西陵峽,自官渡口至宜昌南津關,長約120公里,為三峽中最長者,以險峻聞名。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黃貓峽、燈影峽、青灘、泄灘、崆嶺灘、蛤蟆碚等名峽險灘。峽中懸崖凌雲,怪石嶙峋,銀瀑飛瀉,古木森然,儀態萬千,兩岸有屈原祠、昭君故里、黃陵廟、三游祠、陸游泉等名勝古跡。
宏偉的三峽大壩工程基地,建於宜昌三斗坪,變成為新的三峽旅遊景點。
三峽大壩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位於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建成。2010年7月19日,三峽大壩將迎來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長江三峽河段的最高峰值,這也將是三峽水庫建成以來所面臨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挑戰。經國家防總批准,三峽水庫於2011年9月10日零時正式啟動第四次175米試驗性蓄水,至18日19時,水庫水位已達到160.18米。

『柒』 有關三峽的詩、人物、歷史故事有哪些

三峽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人們俗稱「講古」,重慶話為「擺龍門陣」,它起源於民間,根植於傳統,鄉韻深長,是民間口頭文學中較為廣泛的體裁和形式。 三峽盛產民間故事家已成為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劉德培融糅著泥土真實的口頭民間文藝作品,是他在時空的演化和閱盡人間滄桑中誕生出的絕世珍品,作品折射出來的深廣的社會歷史內涵已超越了作品的外在形態,以生活的本真狀態出現卻又負載著某種歷史文化內涵的帶有原生性的鄉土藝術,已抵達一種大俗大雅的理想境界。劉德培以超強的記憶力傳承鄂西地區民間口頭文學遺產,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民間文學的「活化石」。劉德培的故事保留著民間文學所特有的「有頭有尾,一線到底,交待明白,引人人勝」和「朴實無華、不枝不蔓」等表現手法的風格,又有自己的創造。他講的故事情節構思奇巧,語言生動詼諧,常於結尾處顯絕妙,創造了極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三峽一帶善講者眾多,劉德培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傳講各類民間故事512則,諺語干余條,民歌千餘首,謎語600多則,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資料,為傳承、弘揚我國優秀的民間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劉德培被喻之為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著眼於內容,民間故事含幻想故事、歷史故事、智慧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以及動植物故事等類別。 幻想故事是民間故事的一個重要類別,它以超現實的幻想構成離奇的故事,通過幻想來表達和寄託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願望,表達人們對於痛苦生活處境的不滿和改變這種處境的強烈願望,想像豐富而奇麗,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色彩斑斕、神人交會的超現實圖景,充滿著浪漫色彩。展翅飛翔的雄鷹能夠背負善良的弟弟去太陽山撿寶,同樣也能把貪心的哥哥托運到黃金耀眼的罪惡淵藪中去;蟒蛇變化為英俊的少男娶員外三小姐為妻,從而使她得到人間得不到的溫柔,狐狸精的美麗絕倫和妖嬈賢淑也就使農田勞作的村夫安居樂業盡享天倫之樂。……人類在追求自身人格獨立和精神解放的長途中, 就這樣漸次展開著他們的浪漫設想和積極追求。 幻想故事的基本結構模式是報恩故事,其中有的是神女報恩故事,其主人公往往是勤勞善良、心地仁慈而又老實本分的漁郎、獵手和樵夫,他們或是由愛神的暗中指點、或是於偶然中挽救了某一弱小動物的生命,這小動物碰巧又是龍女或蛇女的化身,於是她們從仙界來到人間,知恩圖報,讓恩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並且有一貪財貪色之人挑撥阻撓其間,反復刁難,均被她們施展智慧和法力,一一擊破,突破重重阻攔,終於懲治壞人。有的則是動物等小精靈的報恩故事。 歷史故事題材在三峽相當廣泛,諸如公孫述稱帝、劉皇叔託孤、諸葛亮設陣、李白成觀星、張獻忠征戰,以及酈道元、杜甫、李白、白居易、劉禹錫、陸游、黃庭堅、周敦頤、王十朋等詩墨客的軼聞趣事。 智慧人物故事又叫機智人物故事,是民間故事中是最富 有理想主義色彩的部分。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無力與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階層抗爭,但卻能以智慧來獲得 一種喜劇性的結果,從中也折射出了廣大勞苦大眾某種隱秘的願望。當然現實遠比故事要復雜沉重得多,從整體看來,這些故事還無法達到那種現實批判與精神啟蒙的作用。民間故事家劉德培所講的《杜老幺的故事》、《張士發的故事》,就是反 映廣大勞苦群眾與封建剝削階級作斗爭和歌頌勞動人民機智勇敢、頑強樂觀精神的生活故事。他的故事構思別致,情節動人,結構嚴謹,哲理性強,如「半文錢」的故事情節是:乾隆年 間,枝江縣的縣老爺聞長樂杜老幺的名氣,找上門來,要和杜 老幺賭點狠氣,硬拉杜老幺去打一場官司,賭著杜老幺把他的烏紗帽打掉,否則就要任他發落。這個縣老爺是個服硬不服 軟的傢伙,見杜老幺不愛走,越是要抖這個狠。杜老幺被糾纏不休,就說:「打官司要到荊州府,我半文錢都沒有,怎麼敢上路?縣官聽說只要半文錢,就把通寶剁了一半給杜老幺。兩人直往荊州府,杜老幺當即告了這個縣官一狀,一下果然摘掉 了縣「老爺」的烏紗帽。杜老幺的狀詞是這樣寫的:「身為百姓父母官,目無王法好大膽,乾隆通寶剁兩半,不斬也得先撤官。」關於巧媳婦、哈(傻)女婿的故事也非常之多。 長江三峽的民間故事豐富而美麗,充滿著強烈的愛與恨。 歷來正史都是宣揚上智下愚的,而在這塊民族地區的民間傳說中,大量傳承著歌頌勞動人民的智慧、嘲弄剝削者愚蠢的故事,這說明勞動人民是民間傳說的創作者,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創作出口頭文學來歌頌自己。例如《羅二娃的故事》,從前有個財主叫三閻王,請了個放牛娃叫羅二娃,羅二娃不光得不到工錢,而且總是吃最壞的東西。三閻王假惺惺的說:「你細娃家還年輕,吃好的日子在後頭。」羅二娃餓得皮包骨頭,於是心生一計,編了一個篾籠頭,一上坡就用篾籠頭把小牛嘴巴籠住,不讓小牛吃草,小牛餓得歪歪倒倒,三閻王見了火冒三丈,羅二娃不慌不忙地說:「這牛兒還年輕,吃好的日子在後頭。」三閻王怕小牛挨餓,再也不敢拿孬東西給羅二娃吃了。不久,三閻王又提出牛要吃露水草才長得肥,半夜過一點就喊羅二娃起床。羅二娃實在受不了,於是又想了個主意。第二天早上雞叫頭遍,三閻王就來催羅二娃上坡,羅二娃睡在床上動也不動,口裡答應:「三老爺,我在看虱子呢。」「黑摸摸的你怎麼捉虱子呢?」「看不見捉虱子,看得見上坡放牛嗎?」「牛又肥又大怎麼看不見?」「三老爺,你不是越肥越笨嗎?要是笨牛滾了岩,怎麼得下場?」三閻王一想,放早牛是好,摔死了不得了。只好說:「好嘛,等天亮了再上坡。」從中不難見到低賤者的聰穎智慧。此外,還有大量反映封建禮教吃人,反映勞動人民勤於創造、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等方面的傳說。 機智人物故事的主人公個性各異,有的狡黠奸滑、助人為 樂,有的行俠仗義、打抱不平,有的公正清廉、懲治邪道,有的 少年聰慧、敦厚內秀;也有的胡混白吃、潑皮無賴,有的游戲人生和玩物喪命,有的為生計而行騙及其罵人成癖……或令人稱快、拍手叫絕,或令人展眉、一暢胸懷,或令人噴飯、前仰後合,或令人扼腕、慨嘆人生。這些人物身上不同程度地體現了勞動群眾的樂觀、開朗的性格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機智人 物的斗爭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請君人瓮式,巧妙地設置各種圈 套,讓對手往裡鑽,對手毫無察覺,悔之已晚,如《我家沒得良心》;旁敲側擊式,指桑罵槐,言在此而意在彼,達到譏刺對手 之目的,如《擺掉臭錢就是狗》;裝瘋賣傻式,這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裝傻掩蓋機巧,如張土發形象;欺瞞行騙式,這些騙子騙的並不完全是平民百姓,而是一些為富不仁、吝嗇小氣的地主老財和橫行鄉里的地痞惡棍;逗趣調笑式,機智人物採用這種方式並非為了懲治對手,而是捉弄對方,從中獲得樂趣,逗趣的對象往往是一些善良無辜的人,如《撿葯魚》、《擺人擺 得苦》等。總之,機智人物善於在各種場合中使用智巧,取得勝利,他們是一些智力超群者,在流傳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完美,成為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象徵。 生活故事的幻想成分很少或根本沒有,所以又稱為「寫實故事」或「世俗故事」,但其形態比幻想故事復雜。這類故事的主人公在他的空間中大多要遇到幾個難題,總是通過意外的轉折和結局達到一個理想的彼岸,或吟詩作對,或智設關卡,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這樣,它以千姿百態的情節和鮮明單一的形象引人人勝,引人擊節稱快。那種從容不迫的即景生智,不露聲色的指桑罵槐,故作莊嚴的調侃嘲弄和信手拈來的想像才能的確令人驚奇嘆服。這類故事包含有豐富 的地方風土人情。如《祭窯》,故事本身要表達的是害人終害己的因果報應思想,卻側面地反映了古代人祭的歷史。土家地區尚鬼神,好祭祀,連燒窯都要舉行人祭,這對研究古代信仰和祭祀是很有裨益的。 生活故事的類別主要有生活斗爭故事、巧女故事、傻丈夫故事、朋友故事或好皇帝故事等等。很多生活故事都具有輕 松、幽默和滑稽的喜劇風格,有些本身就是令人捧腹的喜劇作品,有些雖不是純粹的喜劇,但也不乏精彩的喜劇細節。為了強化喜劇效果,生活故事採用了多種多樣的藝術手段:誇誕,將人物的某種屬性誇張到怪誕的程度;巧合,能使人物絕處逢生,產生出人意表的效果;矛盾,在不協調中見出乖謬。此外還有裝痴賣傻、調笑逗趣也是常用的手法。 民間故事中有一類動植物故事,講草木蟲魚皆有情義,不 僅有松樹的剛強獨生、杉樹的謙讓多生等自然常識,而且山川 草木、花鳥蟲魚的風骨靈氣中積淀著人們庄嚴的歷史情感。 巴東《牛為什麼犁田》、《貓為什麼吃老鼠》、《老鼠子嫁姑娘》、 《散悶草》等,當陽的《狗餓雀》、《牛吃草》、《馬桑樹》等等。「一 草一木總關情」,講述得別有情趣,如「金盆楊」的故事:與清江並行的318國道線上有條山溪叫金盆河,河邊有一株高達十 余米的古楊。它樹基粗大,靠地面處有五個大洞,洞孔相連, 可容二三人。林業檔案稱它為「金盆楊」。傳說從前有個四川貨郎,路過人洞躲雨,當地一位姓向的女子也人洞躲雨,正遇貨郎脫衣擰水,她回頭便走,被山洪沖走。貨郎奮身救人,送她回家後,又回樹洞過夜。向的父母覺得貨郎是個誠實的恩人,有意將女子許配他,苦無媒人,便叫女兒請救命恩人來家 暫住。次日,向女至樹下仰望,貨郎問她在看什麼?女說:「我看它們到底是藤纏樹?還是樹纏藤?」於是貨郎大膽求婚,終於締結良緣。此後,這古楊樹下,便成了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香巢。這些故事常把動植物的外形特徵和生長習性人格化, 形成整體比況結構以傳達講述者的意趣。有的動物報恩故事 中的動物或是以其微薄力量給恩人賺得一點點錢財,或是以 其預測吉凶的能力指點恩人避免災禍,這類報恩故事與原始 的圖騰崇拜有關,因為幻想故事起源於原始社會,原始風俗必 然在其中留下投影。在原始人看來,自然界的萬物都具有靈性,他們崇拜自然,崇拜與他們的生存緊密相關的動物或植物,希望它們保佑自己,賜給自己幸福。
求採納

『捌』 黃陵廟下江南味的寫作背景等東西

本篇游記是以作者船行游蹤為線索,依次記敘、描寫景物,次序井然,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詳略得當,對每一景點景物的描寫並不面面俱到,而是擇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1)本篇游記是以作者船行游蹤為線索,依次記敘、描寫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另外,三峽景物很多,作者並沒有面面俱到,而是選擇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詳述,全篇文章詳略得當,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詳有略。
長江三峽,山勢之高低、水勢之急緩、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紹時言簡意賅,抓住了要領。西陵峽四段,著重寫山、水的特點;巫峽,則著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聞名遐邇的巫山雲雨。瞿塘峽,不僅介紹了山勢與水勢,而且側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豐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內涵。

3)本文採用多種手法描寫景物,生動形象。
如描寫巫峽江水之險,運用排比句:「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連用四個「險」字,寫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描寫巫峽山的高峻,運用擬人手法:「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非常生動,將群山寫活了。此外,用鳥「拚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處運用比喻,如「兩旁的山,像刀劍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寫巫山雲霧,「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變幻多姿。

4)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文中恰當地引用古詩、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收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游記增添了韻味。

全文共十段,大體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船尚未行時的所感、所想。
整篇課文,作者都是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來寫的,雖然寫本文時作者一定是去過三峽的,但他還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時的所感、所想,這樣寫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讀起來層次井然,先後有序;二是設置懸念,「猴子現在雖說看不見了,三峽中山水的險惡形勢,我想同往日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好比我自己,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只有贊嘆,只有恐怖。」讀到這些,我們不禁產生幾個疑問:「現在的三峽同往日一樣嗎?」「那裡的山,那裡的水怎麼樣?」如此,牽引著大家繼續往下讀,尋找答案。當然,作者也不忘發表自己對自然界的崇敬和嚮往:「到了這種地方,無論什麼人,沒有不感到自己是過於渺小,自然界是過於奇偉的。」接下來,作者開始根據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偉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據船的路線分景描寫三峽的山山水水。
第2段,遊程開始,簡括路線,引出三峽,宜昌→重慶→三峽→巫峽,從宜昌到重慶,以三峽為最險,三峽以巫峽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峽,西陵峽分四段,第一段黃貓峽,無險奇之處,「山雖高,然不甚險;江水雖急,然不甚狹。」作者筆墨輕輕一點,移至他處。

第4段,西陵峽第二段——燈影峽,因為作者「最愛黃陵廟」,故筆墨停留較多,還有他即景的詩句:「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可見愛之甚深。既然喜愛,必有理由:一是因為此為古廟,環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繞樹;二是竹子瀟灑,花兒艷麗多姿;三是與山水相調和,帶著濃厚的江南風味。

第5段,西陵峽第三段——崆嶺峽,這里有兩處風景,牛肝馬肺峽和崆嶺灘,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筆墨來描寫,牛肝馬肺峽「兩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橫在江中,成一個極曲折極窄的門,船身慢慢地從那門中轉折過去」,崆嶺灘也極險,「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上水船在這里都得特別小心。」為了讓讀者對其險可想而知,作者接下來引用了一句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這是對內容的極好證明和點綴。

第6段,西陵峽第四段——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這里的距離不長,水勢沒有以前那麼急,因此作者緊緊抓住富有特色的東西——山崖來寫,後面的文字都是為了這個特點做鋪墊。引用杜甫的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極贊「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從側面烘託了此處山峰多而富於變化,這種間接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很精妙。

第7、8段,過了西陵峽,到了巫峽,文章開頭就交待過巫峽,這里是三峽最奇險最美麗的地方,因此作者著墨最多。對於巫峽,作者是圍繞三種景物來寫的:山、水、雲。「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雲呢,作者沒看到,但這並不妨礙他對雲進行描寫,而是轉述老先生的話讓讀者對雲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對山水的描寫中,作者的語言很精彩,「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這一個「咬」字,將靜的事物寫活了,不由地在讀者面前浮現出一幅山山環抱,山山緊連的情景。「偶爾看見一隻黑色的鳥,拚命地飛,拚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子非鳥,焉知鳥「拚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讓讀者知道,因為山那麼險峻,他「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第9段,過巫峽即入瞿塘峽。這里的山水倒沒有什麼可寫的了,但借著歷史的沉澱,作者重點著筆白帝城,「古剎」、「蒼冷」、「隱約」、「鍾聲」、「斷斷續續」、「凄涼」等一系列冷色調詞語的使用則使人們不禁撫今追昔,默默傷感起來。

第10段,也就是課文的最後一段,三峽游完了,課文也該結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記再次點明主旨,「滿船的人,一到這地方,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心靈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陣輕松,好像一個人從險峻的山頂上走到了平地,從一個黑暗的山洞裡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來,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氣」,遊客們此時才真正放下一顆心來,可見經過三峽時,那種山險、水急的情景多麼讓他們緊張了。

『玖』 關於三峽的簡介,文章或游記

三峽是萬里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內它西起重慶奉節縣容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全長191公里。長江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三峽景色更加迷人。三峽的山水也伴隨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長江三峽,人傑地靈,它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奇光異彩。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用武之地;這兒有許多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南津關等。他們同旖旎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長江三峽是世界大峽谷之一,以壯麗河山的天然勝景聞名中外。

三峽全長193公里,兩岸懸崖絕壁,江中灘峽相間,水流湍急,唐代大詩人李白經過這里留下了優美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使白帝城更加出名。

請參閱
http://ke..com/view/.htm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