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陝西藍田人遺址

陝西藍田人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24 00:53:55

『壹』 藍田人遺址位於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遼河流域 D。太湖流域

藍田人是因居住於西安市東南藍田縣而得此名。

西安市東南藍田縣,黃內河流域經過。所容以選A。黃河流域

但我在南方出版社的新輔教導學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P58 看到一道題「2.藍天附近的※渭河兩岸※,是許多王朝的建都之地,在這里建都的王朝是()」

為什麼沒「渭河流域」這個選項啦。。。

『貳』 藍田猿人遺址的考古研究

在這些地層里卻蘊藏著各時代豐富的動物化石和地球氣候環境變遷的信息。從出土的古動物化石到一百多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藍田為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經研究人員對公王嶺動物群化石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它們具有強烈的「南方動物種」屬特點。比如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華南巨貘、中國貘、毛冠鹿和秦嶺蘇門羚等動物,都屬於華南及南亞更新世時期的森林性動物。根據這一發現,研究人員得出兩個結論:(一)當時藍田一帶氣候溫暖、濕潤,林木茂盛,適合古人類及上述動物群生存。(二)當時秦嶺山脈並不像現在這樣高大雄偉,成為南北氣候的分水嶺,尚未形成阻礙南北動物遷移的地理屏障。因此,生活於今秦巴以南的古人類和動物群,可以根據氣候的變化向北自由遷移。 藍田人遺址因其年代古老和特殊的考古研究價值。曾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重大發現之一,陝西省20世紀十項重大事件之一。
藍田猿人又是亞洲北部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直立人類,被國際考古界譽為20世紀60年代考古重大發現。 而最近國家文物局准備將藍田猿人遺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此外,在遺址中還發現了用火遺跡,出土了多種用於生產生活的石器和42種動物化石。動物化石大多屬於華北地區中更新世動物群中常見種,也有少數華南中更新世動物群中常見種,對於研究古代的氣候變遷和生物進化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叄』 在藍田人遺址發現了什麼化石

1963年在陳家窩村厚30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的下頜骨化石和牙齒10餘枚;1964年5月,又在藍田具城東20公里的公王嶺紅土層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了一個基本完好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和一批古生物化石,舊石器等。兩者因都屬藍田,又是亞洲人種,按照國際科學命名慣例,定為直立人藍田亞種,我們通常把她稱為"藍田猿人"或"藍田人"。

藍田猿人的文化遺存,主要是打制 的石器,共50餘件,分尖狀器,砍砸器和刮削器,器物以單面加工為主,手法極為粗糙。與藍田人同時存大的動物有30多種,既有大熊貓,水鹿、獼猴,又有野豬,劍齒虎,豬豹,自然條件十分艱苦。

藍田人遺址1963年7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調查隊在進行田野調查時,在藍田縣城西北約10公里的泄湖鎮陳家窩發現了一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第二年5月,在公王嶺地層中發現一個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經對此頭骨化石進行室內修復,復原出一完整的猿人頭骨化石。原研究者把陳家窩的下頜骨和公王嶺的頭骨歸到一起,命名為「藍田中國猿人」,簡稱「藍田猿人」或「藍田人」。但是,不少學者認為,這兩件標本所顯示的原始性程度明顯不同,兩個地點的時代又有先後之分,建議給公王嶺頭骨另立新種「藍田人」;給陳家窩下頜骨以「直立人陳家窩亞種」的學名,亦可稱「陳家窩人」。

藍田人牙齒化石藍田人遺址屬舊石器朝代,位於西安市東南藍田縣公王嶺和陳家窩兩地。1963年在陳家窩村厚30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的下頜骨化石和牙齒10餘枚;1964年5月,又在藍田具城東20公里的公王嶺紅土層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了一個基本完好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和一批古生物化石,舊石器等。兩者因都屬藍田,又是亞洲人種,按照國際科學命名慣例,定為直立人藍田亞種,我們通常把她稱為"藍田猿人"或"藍田人"。藍田猿人的文化遺存,主要是打制 的石器,共50餘件,分尖狀器,砍砸器和刮削器,器物以單面加工為主,手法極為粗糙。與藍田人同時存大的動物有30多種,既有大熊貓,水鹿、獼猴,又有野豬,劍齒虎,豬豹,自然條件十分艱苦。藍田人遺址1963年7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調查隊在進行田野調查時,在藍田縣城西北約10公里的泄湖鎮陳家窩發現了一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第二年5月,在公王嶺地層中發現一個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經對此頭骨化石進行室內修復,復原出一完整的猿人頭骨化石。原研究者把陳家窩的下頜骨和公王嶺的頭骨歸到一起,命名為「藍田中國猿人」,簡稱「藍田猿人」或「藍田人」。但是,不少學者認為,這兩件標本所顯示的原始性程度明顯不同,兩個地點的時代又有先後之分,建議給公王嶺頭骨另立新種「藍田人」;給陳家窩下頜骨以「直立人陳家窩亞種」的學名,亦可稱「陳家窩人」。藍田人屬我國早期人類化石。其前額低平、較寬,眉骨粗壯隆起,骨壁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顱內耳高71毫米,腦容量為778.4毫升,基本與印度尼西亞爪哇人的775—900毫升相當。根據古地磁法測定,公王嶺和陳家窩古猿人化石層位先後有三個不同的數據:1、陳家窩:距今65萬年;公王嶺:距今75—80萬年。2、陳家窩:距今53萬年或50萬年;公王嶺:距今98萬年或100萬年。3、陳家窩:距今65萬年;公王嶺:距今115萬年。一般可以說公王嶺距今約100萬年左右,其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早期,或早更新世晚期。陳家窩化石距今60萬年左右,屬中更新世中期。在公王嶺藍田猿人化石出土地附近,伴出舊石器時代人類使用的許多生產工具,有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片、石核等打制石器。尖狀器一面有刃,另一面保留石塊原狀,適於手握。刮削器有直刃、凹刃、凸刃和復刃四種形式,用於刮削木製工具和剝取獸皮。這些工具製作粗糙,以單面加工為主,多不經第二步加工即行使用。公王嶺還出土了40餘種動物化石,而最引人注目的這些動物化石中具有強烈的南方色彩,如劍齒象、大熊貓、爪獸、毛冠鹿、水鹿等。這說明藍田猿人所生活的秦嶺北麓,在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繁茂,林木叢生,很適合於原始人類繁衍和生息。陝西藍田公王嶺猿人頭骨的發現,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它擴大了已知的中國猿人的分布范圍,增加了世界猿人化石的分布點,對探索和考察人類起源具有重大意義。

『肆』 陝西省有哪些古人類遺址

陝西省的藍田縣藍田人遺址,包括陳家窩地點和公王嶺地點兩處,陳家窩地點距今65萬年左右,公王嶺地點距今100萬年左右
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梁山鎮龍崗寺古人類遺址,它的舊石器遺址是迄今陝西發現的最早的舊石器文化遺址,距今120萬年以上。
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半坡村的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
陝西省宜川縣壺口鎮龍王辿遺址,據初步的年代測定,其絕對年代應為距今2~1.5萬年前後。

『伍』 藍田人遺址的景點介紹

如果說古都西安是中華民族深厚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那麼毋庸置疑,藍田猿人遺址是古都西安最厚重的一個文化符號。
藍田人遺址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藍田人遺址位於秦嶺北麓的神奇土地和古都西安毗鄰,素有「美玉之鄉」和「關中名區」之稱。是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的京畿之地。藍田山川壯麗,景色絕佳,是一個誘人的聚寶盆。自新生代始新世以來的五千萬年期間,從持續上升的秦嶺和驪山上不斷沖刷下來的泥沙和石塊,加上風力從遙遠的西北戈壁和沙漠吹來的黃土,在盆地里逐漸建造起一層又一層的巨厚堆積,僅出露地面的地層厚度就有一千三百多米。像這樣保存完整、又出露良好的新生界盆地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亞洲也不多見。 這些不同時期形成的岩層色彩斑斕,鮮艷奪目,有紫紅色的、白色的、桔黃色的、棕紅色的和黃色的,遠遠望去,讓人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些地層里卻蘊藏著各時代豐富的動物化石和地球氣候環境變遷的信息。從出土的古動物化石到一百多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藍田為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藍田人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位於西安市東南藍田縣東15公里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里處的泄湖鎮陳家窩兩地。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公王嶺挖掘出土的人類頭骨化石;陳家窩挖掘出土的人類下頜骨化石。還有一起出土的動物化石和舊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和石片,石球等約200多件。
陝西省准備投巨資打造的旅遊線路中就包括了藍田人遺址,意在將陝西悠久古老的歷史文化展現在人們眼前,相信不遠的將來,藍田人遺址可以同黃帝陵一樣,成為游覽西安的的必到之處。 藍田猿人遺址博物館
1979年,在公王嶺藍田猿人頭骨化石出土地點,修建了紀念亭和文物陳列室,成立了藍田猿人遺址 保管所。位於藍田縣公王嶺,距西安約50公里,建在藍田縣公王嶺的山腰上,這是一座飛檐高翹,精緻玲瓏,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六角碑亭,亭內豎立著藍田猿人化石出土紀念碑,碑上雕刻藍田猿人的復原胸像,碑身下刻「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出土處」,背面有郭沫若題詞。以紀念碑為中心,周圍環繞文物陳列室,主要是舊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和石片,石球等約200多件。
依託遺址發掘現場而建的2012年7月更名的遺址類博物館。分為公王嶺遺址展區、陳家窩遺址區、室內展陳區、園林休閑區。佔地 13058平方米 ,展出舊石器時代及更為古老的地層石等各類化石、石器百餘件,另有大熊貓,水鹿、獼猴,野豬,劍齒虎,豬豹等30多種動物化石,被譽為「中華民族之根、人類之魂」。
地址: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鄉公王嶺
開放時間:夏季8:30—17:30 冬季9:00—17:00
(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門票:12元(兒童、老年人、軍人、學生等特殊人群按規定減免門票)

『陸』 藍田人遺址的考古價值


公王嶺屬中更新世早期人類化石,對探索和考察人類起源具有重大意義。這里的古人類化石、經腦容量測定比北京人更為原始。年代為75—115萬年左右,是中國長江以北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 不但證明了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駁斥了中國人種「外來說」的錯誤,而且證明了馬克思關於「勞動創造人」的理論的正確。同時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藍田猿人的發現,擴大了已知的中國猿人的分布范圍,增加了世界猿人化石的分布點,豐富了人類物質文化紀錄,也提供了黃河流域古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佐證。 藍田人遺址因其年代古老和特殊的考古研究價值。曾被評為20世紀中國
百項重大發現之一,陝西省20世紀十項重大事件之一,藍田猿人又是亞洲北部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直立人類,被國際考古界譽為20世紀60年代考古重大發現。 而最近國家文物局准備將藍田猿人遺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此外,在遺址中還發現了用火遺跡,出土了多種用於生產生活的石器和42種動物化石。動物化石大多屬於華北地區中更新世動物群中常見種,也有少數華南中更新世動物群中常見種,對於研究古代的氣候變遷和生物進化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柒』 陝西省有哪些古人類遺址

陝西省的藍田縣藍田人遺址,包括陳家窩地點和公王嶺地點兩處,陳家窩地點距今65萬年左右,公王嶺地點距今100萬年左右。

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梁山鎮龍崗寺古人類遺址,它的舊石器遺址是迄今陝西發現的最早的舊石器文化遺址,距今120萬年以上。

『捌』 藍田人遺址的發掘歷程

1963年夏天,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一支考察隊來到藍田縣,任務是進一步把地層層序弄清楚,當然更重要的是尋找新的化石。藍田縣地層是從一百多萬年以前到現在,一層疊一層,幾乎每一層都可以找到古動物化石。在這次考察中,他們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在縣城西北十多公里的陳家窩泄湖鎮附進一條沖溝的陡崖上,意外地挖到了一具「直立人」的下頜骨化石,下頜骨化石在形態上和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下頜骨基本是一致的。
1964年,科考隊離開縣城到厚鎮去,當他們乘車來到玉山鎮前程時,天突然下起大雨,泥濘的土路無法前行,科考隊停下來在前程避雨。在避雨中,他們同當地農民交談,詢問這一帶出土龍骨,當地的農民指著灞河對岸的黃土台源說公王嶺上有。雨越下越大,他們看著陰沉的天氣,就決定住下來到公王嶺考察,結果在斷崖懸壁上發現了許多露頭化石。經過一連三天小規模試掘,挖到了不少化石,裡面有牛、馬、鹿、豬、熊和貘等十多種,公王嶺化石就這樣被發現了。
1965~1966年,在大規模發掘中,又發現石製品及動物化石。 同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地層委員會擴大會議上,決定全國十二個科研、生產單位和高等院校的幾十名科學工作者組成一支考察隊,再次對藍田地區開展多學科的新生代地質考察。 196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一支考察隊來到藍田,意外在陳家窩村厚30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的下頜骨化石和牙齒10餘枚;
陳家窩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頜體粗狀,前部唇面有明顯的聯合部突起和聯合棘,聯合部高度與頦孔的高度差別極大,前部傾角小,臼齒列角大。此等特點表明,它比北京猿人較為原始。 1964年5月,又在藍田具城東20公里的公王嶺的斷崖懸壁上發現了許多露頭化石,之後在紅土層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了一個基本完好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經過一連三天小規模試掘,挖到了不少舊石器和古生物化石,裡面有牛、馬、鹿、豬、熊和貘等十多種,公王嶺化石就這樣被發現了。
公王嶺中年女性頭骨化石,枕部寬闊而圓鈍,輪廓呈楔形,頭骨壁板厚,前額低而寬平,眉脊粗壯,眼眶略呈方形,鼻子短而扁,頜部前伸,牙齒粗大,齒冠粗短。顱內耳高71毫米。腦量778.4毫升,低於北京人的850~1300毫升,更低於現代人的1400毫升,而與印尼爪哇人腦量775~900毫升大體相同。表明它是一種剛剛脫離古猿類不久的人類。

『玖』 藍田人遺址的地理環境


遺址位於西安市東南藍田縣公王嶺和陳家窩兩地。藍田縣位於西安市東南方向,距西安只有十幾分鍾車程。
藍田縣境內人文古跡眾多,山清水秀,自然風景秀麗。東起秦嶺腳下,西到驪山南麓,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0~20公里,總面積355平方公里范圍內,有公王嶺猿人遺址,陳家窩猿人遺址,澇池河溝遺址,沙河遺址,紅河遺址等。
遠古者115萬年前,居住在850~1100米高程的黃土嶺區。近者6000年前,生活在450米高程的灞河階地。這雖是一個讓人無法直觀的歷史時段,但從林林總總跡象看:人類能在這里發展壯大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的,而且始終是與大自然相生相處,相盛相衰。 秦巴山區在200多萬年前還是森林和草原,現在的地貌形成於5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期。由於劇烈的造山運動和山水的侵蝕,形成了山高峽窄、地勢險峻的峽谷特徵。由於植被豐茂,物產豐富,氣候比較宜居,因此一直保持比較穩定的環境。
秦嶺北麓的神奇土地和古都西安毗鄰,素有「美玉之鄉」和「關中名區」之稱。藍田山川壯麗,景色絕佳,是一個誘人的聚寶盆。自新生代始新世以來的五千萬年期間,從持續上升的秦嶺和驪山上不斷沖刷下來的泥沙和石塊,加上風力從遙遠的西北戈壁和沙漠吹來的黃土,在盆地里逐漸建造起一層又一層的巨厚堆積,僅出露地面的地層厚度就有一千三百多米。
當人由猿猴剝離出來後,選擇環境優越的灞河水系,這里三面環山,面臨一水,氣候溫潤,水草豐美,森林繁茂,陸地、林棲動物繁多,水產豐富。采獵、捕撈條件具備,有完整的食物鏈。「萬壑參天樹,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半雨,碧樹稍百泉。」截至秦漢時,這里還是叢林茂密,處處響泉,溝溝有水,生機一片。
在這些地層里卻蘊藏著各時代豐富的動物化石和地球氣候環境變遷的信
息。從出土的古動物化石到一百多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藍田為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經研究人員對公王嶺動物群化石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它們具有強烈的「南方動物種」屬特點。比如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華南巨貘、中國貘、毛冠鹿和秦嶺蘇門羚等動物,都屬於華南及南亞更新世時期的森林性動物。
根據這一發現,研究人員得出兩個結論:(一)當時藍田一帶氣候溫暖、濕潤,林木茂盛,適合古人類及上述動物群生存。(二)當時秦嶺山脈並不像現在這樣高大雄偉,成為南北氣候的分水嶺,尚未形成阻礙南北動物遷移的地理屏障。因此,生活於今秦巴以南的古人類和動物群,可以根據氣候的變化向北自由遷移。
在陳家窩也發現哺乳動物化石14種,它們多半見於公王嶺,但也有晚更新世的動物,軟體動物基本上現在仍生活於「華北動物種」類。動物群存在如此大的差別,這一事實也反映了藍田兩處古人類遺址所產生的時代不一致。這也是學者認為「陳家窩人」的時代晚於公王嶺,大致和「北京人」的相當的重要依據。

『拾』 山西芮城西侯度原始人遺址中和在陝西藍田縣出土的原始人遺址中發現了哪些石器

在山西芮城西侯度原始人遺址中,我們發現了不少石器。石器有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狀器等。

在陝西藍田縣出土的原始人遺址中,我們發現了更多的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三棱尖狀器、石球,還有一些無以名狀的石制工具。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