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明宮遺址
㈠ 唐代的大明宮現在有復原圖嗎西安的大明宮遺址公園會重建大明宮嗎
大明宮遺址公園南起自強東路,北到玄武路,東起太華路,西到麟德殿以西200米,總投資3.1億元。公園建設以文物、遺址展示為主,對形狀清楚的遺址採取復原保護措施,原大明宮內數十個宮殿都將被納入公園范圍之內
的確會拆
不過還在招標
現在的設計圖紙還沒出來不過很快的
並於9月份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驗收。另外,「大明宮含元殿遺址周邊環境計劃」項目,也將於明年3月完工。
㈡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太華南路,大明宮地處長安城北部的龍首原上,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平面略呈梯形。大明宮是唐帝國最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群,也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大明宮遺址公園是唐長安城「三大內」中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築群。--引自網路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開創了唐朝歷史上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他在位期間勤政愛民,愛惜民力,休養生息,重視農業生產,然而大明宮卻是她一生當中修建的最為豪華的宮殿為。後代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座宮殿是大明王朝權力的象徵,是李世民作為一代帝王的象徵。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帝王,大明宮貫穿整個唐朝歷史,見證了唐朝的榮辱興衰,長達300年歷史的大明宮最終毀於唐朝末年。大明宮的毀壞也標志著唐朝皇權的衰落,朱溫結束了唐朝最後一個帝王的性命,大明宮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沒有能夠倖免於難,遺址公園將成為千年古都新標志。
大明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人文含義,現在已經成為西安地區重要的旅遊景點,西安以大明宮舊址為依託,吸引大量的外來投資,建成旅遊文化經濟生產等多位一體的功能區,已經成為西安地區的核心示範區。
㈢ 唐朝宮殿大明宮在哪裡
大明宮選址在唐長安城宮城東北側的龍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勢修築宮殿,形成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城牆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2.5公里,周長7.6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城牆大明宮南段與長安城的北牆東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牆,把宮殿分為三個區域。所有牆體均以夯土板築,底寬10.5米左右,城角、城門處包磚並向外加寬,上築城樓、角樓等。
唐大明宮遺址地跨未央、新城兩區。其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秭形。周長7.6公里,總面積約3.2平方公里,其中在未央區境內約1.1平方公里,現大明宮鄉的炕底寨、孫家灣兩村即在其內。該宮始建於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是唐太宗為其父李淵消暑而建。初名永安宮,後曾多次擴建,幾度易名。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6張)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改名大明宮,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又更名為蓬萊宮。其名稱可能起源於「如山之壽則曰蓬萊,如日之升,則曰大明」。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四月,高宗由太極宮(又名西內)遷入蓬萊宮居住聽政。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又恢復了大明宮名稱。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昭宗乾寧三年(公元896年)兩罹兵火,遂成廢墟。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1957~1962年、1980~1984年曾幾次對此遺址進行勘察和重點發掘,比較清楚地了解了大明宮的形制、布局和建築基址的結構。此宮宮城西牆長2256米,北牆長1135米,南牆為郭城北牆(唐長安城的宮城北牆)東部的一段,長1674米,東牆由東北角起向南(偏東12度多)1260米後,折向正東,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長1050米,與宮城南牆相接。據有關文獻記載,宮內共有各式建築133處,有2台、4觀、6亭、6閣、8院、10樓、38門、56殿,館、落、池各1。屬未央區現境內的主要遺址有麟德殿、蓬萊殿、延英殿、清思殿、三清殿、大福殿、珠鏡殿、承香殿、含冰殿、紫蘭殿、元武殿、大角觀、玄武門、太液池等。
㈣ 唐朝大明宮如何被毀掉的
在歷史上,大明宮被毀過很多次的,第一次還是唐玄宗那個年代,也就是名噪一時的安史之亂。在一千多年前,大唐的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唐玄宗急急忙忙的跑四川去了皇帝跑了之後,長安一片混亂,安祿山很快攻下了潼關,潼關是守長安最後一道門檻。之後,安祿山便派孫孝哲帶兵殺進了長安城,在城內留守的士兵毫無還手之力,安祿山的軍隊本來對長安城就沒有啥好感,燒殺搶掠幾乎整個長安城都成為了廢墟,大明宮自然也逃不過被毀的命運。
整個長安城最後就這么被毀了,包括那座無比輝煌的大明宮。現在大明宮國家遺址也已對大眾開放了,後期的挽救不錯的,所以想去旅旅遊散散心看一看那個偉大王朝的背影就來大明宮吧。
㈤ 唐朝皇宮地點
唐長安三座皇宮:太抄極宮、大明宮、興慶宮
太極宮:唐長安城以承天門大街為中軸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部屬萬年縣,西部屬長安縣。太極宮北靠龍首原,坐落在這條中軸線的最北部。
現在太極宮遺址已無跡可尋,只有東西長約一華里的宮城南牆基一段尚在,俗名西五台。原太極宮正南朱雀門位置大概在現今西安市蓮湖公園。
大明宮:唐長安城內原只有太極宮一處宮殿,貞觀八年,李世民為安置太上皇李淵,在宮城東北角禁苑內修永安宮。後改名為大明宮。李治又在龍朔二年擴建,從此唐朝歷代皇帝都住在大明宮。
大明宮遺址位於今西安火車站北一公里多的龍首原上。
興慶宮:興慶宮位置在長安城內興慶坊。原是唐玄宗李隆基未登基前的舊居,玄宗開元二年改為興慶宮。興慶宮緊靠長安城東牆,東南角便是長安城東門春明門。
興慶宮遺址現在是西安市興慶公園。內有原勤政務本樓遺址。
唐洛陽宮殿僅知上陽宮。
上陽宮:上陽宮位於洛陽,四面彼臨洛水,谷水,皇家禁苑和宮城,其正門正殿皆東向,臨洛水作橫亘1里長的長廊,並作虹橋跨洛水與西上陽宮相連。
上陽宮在今天洛陽的西工區背面,是建在邙山上的。
㈥ 在唐朝時期一時輝煌燦爛的大明宮,現在還存在嗎
不在了。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
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
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
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築形制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佔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
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大明宮毀於唐末戰亂。
(6)唐朝大明宮遺址擴展閱讀:
大明宮遺址:
唐大明宮是東方園林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
大明宮遺址是1961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確定的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遺址保護工程,是絲綢之路整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西安城市建設、大遺址保護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
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成為帶動西安率先發展、均衡發展、科學發展的城市增長極,成為西安未來城市發展的生態基礎、最重要的人文象徵,並成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大明宮遺址作為盛唐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西安城市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文化符號,保護好大明宮遺址就是保護盛唐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
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餘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後,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的中心。
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築。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實測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3米。
在台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
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見貴族親信、接見外國使臣和舉行盛大宴會的地方。實測殿址南北長130多米,東西寬70餘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明宮
㈦ 西安有唐朝大明宮遺址有漢朝未央宮遺址嗎有的話在哪個區
唐朝大明宮遺址公園,已經開發出來了,在未央區和新城區交界。
漢朝未央宮遺址,目前正在前期開發搬遷,在城市西北角,屬於未央區。
㈧ 唐朝大明宮如何被毀掉是誰毀掉
唐朝毀在自己的制度上,大明宮乾寧三年毀於兵亂大明宮是唐代長安城禁苑,位於城東北部的龍首原,是唐帝國的政治中心,是世界史上最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
大明宮建於貞觀八年,原名永安宮,唐帝國近三百年政治中心,龍朔二年,唐高宗擴建,次年遷入大明宮執政,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毀於兵亂。
大明宮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故宮的四倍。共11個城門,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唐大明宮是中國古代最為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同時也是世界史上最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
大明宮的毀滅並不是由於自然和地質環境而造成的,而是人為的故意損毀,毀於兵燹。
從大明宮挖掘的遺跡來看,有明顯的火燒痕跡。要證明現場有沒有經歷過火燒,就要看磚瓦的顏色,如果是被火燒過,殘留下的磚瓦就是紅色或者黑色的焦痕,大明宮的火燒范圍很廣,說明這里曾經經歷過一場大面積的燒殺。
大明宮的消失是由於人為的損毀,那麼究竟是誰踏破了這座曾經固若金湯的城池宮殿呢。
到了唐朝晚期,由於政治的腐敗,宮廷的斗爭,使得民不聊生,大唐江山已經搖搖欲墜,就在這時,一支由黃巢帶領的農民起義軍踏入了長安城,踏進了這個曾經只有君王將相才能進入的皇家禁地,大明宮,隨著起義戰爭的打響,大明宮就變成了硝煙彌漫的戰場。
這場起義一把大火點燃了大明宮,這就是我們發現遺址中為什麼有火燒的痕跡。雖然這場戰爭帶給大明宮的是一場巨大的劫難,但是我們發現,導致大明宮的消失毀滅並不只是這一場劫難,而是經過多次的浩劫。因為我們發現大明宮里到處有地磚被撬,石像被搬走的歷史遺跡。
黃巢為何要火燒大明宮後,還要進行搶劫式的掠奪呢,這些地板石塊又有何用處呢。
據文獻記載,黃巢攻打進長安城後不久,多地爆發農民起義,長安城就再也沒有消停的時候,今天這個被趕走,明天那個又攻入,大明宮此時也成為了一座廢城。最終,後唐大將朱溫在洛陽謀朝篡位,自成為帝,臨走時,命令將領撬走大明宮里的一磚一瓦,移去了洛陽。
要說這大明宮里最遺憾的事,當然就屬大明宮的毀滅了。經歷了多次浩劫,曾經富貴奢華的大明宮變成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廢墟之城。經過了上千年的塵土掩埋,這座宮殿也就完全消失在了地平線上。但是站在今天的這片廢墟上,我們似乎還能依稀看到盛唐時代那段輝煌絢爛的歷史印記。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率軍進入長安,與唐軍交戰三年,使得長安城「宮、廟、寺、署,焚盪殆盡」。大明宮也遭到極大破壞,此為大明宮所經第一次焚毀。
黃巢起義平息不久,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七月,李茂貞的岐山軍「犯京師,宮室間舍,鞠為灰燼,自中和(881年)以來,葺構之功,掃地盡矣」。「中和年以來,葺構之功」,指黃巢兵退後,對包括大明宮在內的長安城進行過修復,然而不過五年,李茂貞的一把火又使此番努力「掃地盡矣」。此為大明宮所經第二次焚毀。
李茂貞兵退後,唐昭宗任命華州節度使韓建為修宮網使,整飾長安宮室,當時已無力修復全部建築,主要是修整太極宮,好景不長,天復元年十一月,強蕃朱全忠西入潼關,宦官韓全誨劫昭宗西去鳳翔,然後「火焚宮城」。
天佑元年,朱全忠下令徹底廢毀長安城,此為對大明宮的第三次焚毀,這一次給己經破敗不堪的大明宮致命一擊,除一些體積較大、搬不動的磚石類建築物以外,其餘全盪然無存。
至宋代,大明宮的晚唐遺物要麼被當地官府征為他用,要麼被附近居民拆走作為建築房屋的材料,所剩無幾。從此,大明宮在歷史長河中煙消雲散。
大明宮 (唐朝皇宮)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
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築形制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佔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大明宮毀於唐末戰亂。
1961年,大明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西安市在大明宮原址建立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拓展資料:
唐朝時的都成長安唐長安城位於現在的西安市城區、東郊、西郊的小部分以及南郊的較大部分,面積達83.1平方 公里,是現在西安城牆內面積的10倍。唐大明宮是東方園林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西安城市建設、大遺址保護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成為帶動西安率先發展、均衡發展、科學發展的城市增長極,成為西安未來城市發展的生態基礎、最重要的人文象徵,並成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㈨ 唐朝大明宮在哪裡
大明宮遺址位於西安市城區的北郊,是唐初規模較大的一座皇宮。初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避暑而建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病死。遂於貞觀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