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須曼人遺址
❶ 關於太陽的神話,要有詳細內容
關於太陽的傳說
希臘太陽神話
太陽神阿波羅是天神宙斯和女神勒托(Leto)所生之子。神後赫拉(Hera)由於妒忌宙斯和勒托的相愛,殘酷地迫害勒托,致使她四處流浪。後來總算有一個浮島德羅斯收留了勒托,她在島上艱難地生下了日神和月神。於是赫拉就派巨蟒皮托前去殺害勒托母子,但沒有成功。後來,勒托母子交了好運,赫拉不再與他們為敵,他們又回到眾神行列之中。阿波羅為替母報仇,就用他那百發百中的神箭射死了給人類帶來無限災難的巨蟒皮托,為民除了害。阿波羅在殺死巨蟒後十分得意,在遇見小愛神厄洛斯(Eros)時譏諷他的小箭沒有威力,於是厄洛斯就用一枝燃著戀愛火焰的箭射中了阿波羅,而用一枝能驅散愛情火花的箭射中了仙女達佛涅(Daphne),要令他們痛苦。達佛涅為了擺脫阿波羅的追求,就讓父親把自己變成了月桂樹,不料阿波羅仍對她痴情不已,這令達佛涅十分感動。而從那以後,阿波羅就把月桂作為飾物,桂冠成了勝利與榮譽的象徵。每天黎明,太陽神阿波羅都會登上太陽金車,拉著韁繩,高舉神鞭,巡視大地,給人類送來光明和溫暖。所以,人們把太陽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徵。
北歐太陽神話
弗蕾 豐僥、興旺、愛情、和平之神,美麗的仙國阿爾弗海姆的國王。一說他與巴爾德爾同為光明之神,或稱太陽神。他屬下的小精靈在全世界施言行善。他常騎一隻長著金黃色鬃毛的野豬出外巡視。人人都享受著他恩賜的和平與幸福。他有一把寶劍,光芒四射,能騰雲駕霧。他還有一隻袖珍魔船,必要時可運載所有的神和他們的武器。
中國太陽神話傳說:
關於後羿的神話傳說很多。相傳後羿生來就有射箭的天才,長大後更是臂力驚人,箭法超群。原先天空中有10個太陽,強烈的陽光烤焦了大地,莊稼枯死了,甚至連石頭都快要熔化了,海水如同開水一樣沸騰起來。人們在灼熱的陽光下幾乎喘不過氣來,兇狠的毒蛇野獸乘機出來殘害人類。羿十分同情處於痛苦煎熬的民眾,決心冒著生命危險,為民除害。這位擅長射箭的好漢,選擇一處高地,張弓搭箭,對准天空一箭射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一個太陽被射中了。後羿一連射了9箭,9個太陽一個個地掉落下來。當他還想再射時,突然想到,如果沒有太陽,大地將一片黑暗,人類難以生存,便留下最後一個太陽,讓它造福於人類。
《山海經》中關於太陽的神話傳說
在遙遠的東南海外,有一個羲和國,國中有一個異常美麗的女子叫羲和,她每天都在甘淵中洗太陽。太陽在經過夜晚之後就會被污染,經過羲和的洗滌,那被污染了的太陽,在第二天升起的時候仍會皎潔如初。這個羲和,實際上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個太陽,並且讓這十個太陽輪流在空中執勤,把光明與溫暖送到人間。這十個太陽的出發地十分荒涼偏僻,那地方有座山,山上有棵扶桑樹,樹高三百里,但它的葉子卻像芥子一般大小。樹下有個深谷叫湯谷,這是太陽洗浴的地方。它們洗浴完了,就藏在樹枝上擦摩身子。每天由最上邊的那一個騎著鳥兒巡遊天空,其他的便依次上登,准備出發……
太陽神阿波羅是天神宙斯和女神勒托(Leto)所生之子。神後赫拉(Hera)由於妒忌宙斯和勒托的相愛,殘酷地迫害勒托,致使她四處流浪。後來總算有一個浮島德羅斯收留了勒托,她在島上艱難地生下了日神和月神。於是赫拉就派巨蟒皮托前去殺害勒托母子,但沒有成功。後來,勒托母子交了好運,赫拉不再與他們為敵,他們又回到眾神行列之中。阿波羅為替母報仇,就用他那百發百中的神箭射死了給人類帶來無限災難的巨蟒皮托,為民除了害。阿波羅在殺死巨蟒後十分得意,在遇見小愛神厄洛斯(Eros)時譏諷他的小箭沒有威力,於是厄洛斯就用一枝燃著戀愛火焰的箭射中了阿波羅,而用一枝能驅散愛情火花的箭射中了仙女達佛涅(Daphne),要令他們痛苦。達佛涅為了擺脫阿波羅的追求,就讓父親把自己變成了月桂樹,不料阿波羅仍對她痴情不已,這令達佛涅十分感動。而從那以後,阿波羅就把月桂作為飾物,桂冠成了勝利與榮譽的象徵。每天黎明,太陽神阿波羅都會登上太陽金車,拉著韁繩,高舉神鞭,巡視大地,給人類送來光明和溫暖。所以,人們把太陽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徵。
太陽崇拜在上古時代非常普遍而常見,它幾乎存在於古代各個民族的歷史中。伴隨著文明的進化和人類歷史的發展,日神信仰卻逐漸地衰落了。而今,在世界各民族各地區至多留下一些遺跡;在一些至今仍存的原始土著部落中也許還能看到日神的存在,但作為一種信仰,它的前途只能是衰亡。
一、日神信仰的衰亡是人類文明進化的標志
首先,人類自然崇拜發展的歷程足以體現日神信仰的衰亡,所謂初級文明階段的信仰只能適應於這一初級文明狀況。在遠古時期,生產力極為低下,這種環境下人們的思維、認識極為簡單,他們對最為表象化的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也不能科學地理解,因此認為自然萬物皆為神靈,而在自然諸神中,太陽神最容易被感知,因他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最初的太陽崇拜便與萬物有靈觀念相雜糅著,故帶有明顯的自然特徵,這一信仰也就顯得樸素而簡單,即便發展成為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它仍舊脫離不了其原始色彩和自然特點。此外,這種信仰缺乏完整的宗教組織、制度、教義等,它與後來的基督教、伊斯蘭教不可比擬。一旦人們的思維和認識達到一定程度,純粹的日神的信仰便顯得落後,人們可能去尋找更高級的神作為精神依託,正如W·拉爾夫所言:「人類信仰最終會走向成熟,由無意識走向完全的自覺,純粹的舊的信仰將為聖靈之火洗禮、純化。」〔(1)〕
其次,日神信仰的衰落反映了宗教與政治的進步。更高級的神靈只是一個象徵,一個進步的、有生命力的上帝尤其是唯一神的出現仍然要由人來創造,長命之神〔(2)〕得以永存於億萬虔誠教徒心中,往往並非是他自己的神力所能決定的,而要由人來維持和決定,這些人包括後世的為宗教獻身的人,他們是神學家、教職人員及傳教士,基督教的昌盛和傳播便是由這些人來完成的。我們返回來看看上古時代甚至更早時期的太陽崇拜,這些條件似乎並不成熟:首先,最初的日神之誕生及日崇拜與傳說往往是自然而然地在人們心目中形成的,他們也許同時崇拜其他自然神靈,而對太陽的感情與對其他自然神相差不多,至多更強烈更直觀一些,這些只是其初步的信仰,一旦等級社會和國家形成,其信仰會因為酋長或國王的意志而變化,所以說最初的太陽崇拜觀念是不穩固的。另外,太陽崇拜後來也很少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所謂的太陽王只是為了政治兼並及自己的享受而假借了日神的名義。這一宗教並沒有人真正為它的教義及理論的發展而考慮,它僅靠著祭祀儀式形成的傳統來維持;太陽教的倫理意義往往是王權政治的體現,甚至是國王個人意志的體現。一旦王朝覆滅,這一宗教也隨之消亡,至多僅留存於民間。如上古時代部落間的兼並和王朝戰爭非常頻繁,可想而知當時某些原始宗教信仰會不時地突然消失:如以龍圖騰信仰為主的部族突然被以鳳圖騰信仰的部族所滅亡,那麼前者會不復存在,信仰月神的氏族如果為日崇拜民族滅亡,那麼太陽崇拜會擴展其影響,而一旦這一部族為信仰雷神的氏族所滅,那麼太陽崇拜便會消亡。
此外,從時間上看,太陽崇拜仍然是人類文明史上早期的崇拜,是自然崇拜的表現形式,它必將伴隨著自然崇拜的衰亡而衰亡。從整個宗教信仰發展歷程而言,自然崇拜本身是宗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太陽崇拜在這一階段中也許顯得非常耀目。斯賓格勒在談及上古時代自然神靈崇拜時認為,「受到崇敬的事物之所以受到崇敬,不是因為它是偉大的,而是因為它是古老的和遙遠的」。〔(3)〕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宗教信仰亦趨於復雜化,純粹的自然神靈觀念包括日神信仰將會落伍。圖騰崇拜作為原始宗教的一種,早已隨著文明的進化而消亡;祖先崇拜和亡靈崇拜也不能成為完整的信仰,它們亦逐漸衰落,或並於其它正式宗教信仰中,或僅留存於民間。〔(4)〕那麼自然崇拜及其日神信仰亦遭受同樣的命運。雖然各個民族在古今不同時期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如古埃及、中國和印度在上古時代文明居世界前列,但今日的經濟和文化水平卻落後於西方。古埃及五千年前已有了統一的日神信仰,而當時歐洲大地仍處於刀耕火種或穴居生活狀態,更無文化和文字可言;然而隨著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形成和擴展,日神信仰迅速銷聲匿跡了。中國自然崇拜的歷程也有幾千年,在上古時代尤為發達,然而最終未形成統一的信仰,自然崇拜的象徵性儀式僅僅留存於民間。因此自然神信仰包括日神信仰之消亡似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我們之所以得出這一結論,主要是依據整個宗教信仰發展的歷程而言,而不是依據某一個民族某一種宗教信仰的發展歷程而言的。
二、日神信仰衰亡的具體體現
眾所周知,太陽崇拜幾乎在世界各地逐漸消亡,雖然日神的形象還能夠不時地喚起人們的記憶,但作為一種信仰,它在文明的國度里已不復存在。
在中國,自周代甚至更早以來,正式的日神信仰便不存在了,占據封建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是儒道及其它各種宗法思想,太陽不再被視為崇拜的對象,雖然歷代王朝仍然有祭日儀式或節日,但他們象祭祀祖先和其他神靈一樣,僅僅是作為一種傳統習俗。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神話「後羿射日」暗示太陽神信仰的衰落,〔(5)〕此亦僅為一家之言。我們認為,中國上古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夏朝——普遍存在著日崇拜,甚至有些部落還存在著一元日神信仰,後來隨著文明的增長及統一王朝的形成,所謂天神(天子或帝)的概念抽象化,純粹的太陽崇拜發生了變異。雖然夏商兩代仍普遍存在著對太陽的祭拜,但對其他神靈也同樣信仰,直至周代產生了至上神——天子觀念,我們認為「天子」與日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同時也反映了純粹的日神信仰亦逐漸消亡了,「天子」觀念的產生在中國真正反映了太陽崇拜的衰落——純粹的日神信仰在逐漸消亡。何星亮認為我國歷史上崇拜太陽的儀式不多,其原因就是天神、上帝觀念形成之後,太陽神被置於次要地位,「因此對日神的崇拜逐漸衰落」了。〔(6)〕
古代埃及日神信仰歷經幾千年,可謂是世界各民族日崇拜之典範。實際上古埃及日神最初僅僅是地方保護神,如日神拉最初是一個小神,其突出特點是他「更具有物質意義」。〔(7)〕隨著上下埃及的統一,日神信仰才具有全國性的影響。隨著埃及經濟和文化及宗教信仰的發展,日神的自然特徵也逐漸喪失,而代之以抽象的倫理思想。到後來與亡靈保護神奧西里斯的結合,使之更具抽象意義;另外,由於外族的入侵,埃及日神信仰受到沖擊,如公元前十四世紀希克索斯人的入侵曾嚴重威脅著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後來亞述人的侵略、亞歷山大一世的吞並以及羅馬帝國長時間的統治使這一信仰日漸衰落,基督教勢力的滲透尤其是阿拉伯帝國的建立更是決定了它走向衰亡的命運。總之,埃及日神信仰衰落不外兩個原因:一是內因,這是其文明進化及宗教信仰進步的必然結果;二是外因,外族的侵略最終導致了這一信仰的衰亡。兩種原因都是決定性的,即使沒有內因,外族的侵略與影響也會使之迅速消亡;反過來說,即使沒有外來影響,日神信仰也會衰落,只是時間上早晚罷了。這里的外因最關鍵的不是武力與物質文明的征服,而是精神上征服——即兩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勢力的影響最終才使得日神信仰喪失了往日的榮光。
類似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印加帝國。這個盛行太陽教的帝國在十六世紀為西班牙殖民者滅亡,從而使其日神信仰毫無意義,盡管它以後還長久地散見於民間。實際上那時印加帝國的太陽崇拜本身已呈現出衰落的苗頭。伴隨著印加文明的進化及印加人認識能力的提高,印加人的宗教信仰也是向前發展的,因而帶有自然崇拜特徵的日神信仰也將呈現衰落之趨勢。西班牙詩人德·維加描述過一位印加王子對祖傳的太陽崇拜這一宗教產生了懷疑:既然太陽的威力是無限的,為何又受到紀律的束縛,總是每天那麼單調地走路。於是這王子的結論便成了:有一個東西比太陽更偉大,能夠管束太陽,這便是天上的神,也就是抽象的上帝。這一觀念的出現足以反映日神信仰已呈衰落之勢。茅盾研究印加人的信仰後認為,「特拉伐茄(即德·維加)的印加王子」已走出了原始宗教的思想。〔(8)〕同印加日神消亡的原因一樣,整個美洲印第安人原始宗教迅速消亡的主要原因來自歐洲殖民者的侵入及基督教的強行傳播。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宗教信仰進化的必然結果。如同印加人的日神信仰自身會走向衰亡一樣,其他部落的日神崇拜或其他信仰也要慢慢發展、變異、衰亡,只是時間上推遲而已。
在古代兩河流域,日神崇拜存在於民間或其他部落,有的主要民族崇拜多神,天神為至上神,日神僅為重要神(如閃米特族和蘇美爾人)。隨著一個個統一帝國的興衰,日神信仰及其他崇拜也相應衰亡或變化,只有占星術的生命力堅挺,影響波及外界和後世。波斯帝國的瑣羅亞斯德是原始的日崇拜的變異,其光明之神阿胡拉·馬資達雖具日神之特徵,但其形象十分模糊:他已是一位抽象的上帝。瑣羅亞斯德教的二元論使太陽變得過於光明了,以致於使「日神」變得抽象而含蓄,這是宗教信仰的進步,較之以往的多神崇拜,這一宗教已較為復雜而系統,它與太陽崇拜更是迥然不同了。接下來漫長的中世紀千餘年,整個西亞中亞和北非處於伊斯蘭新月的統治之下,日神崇拜作為正式的宗教信仰已經消亡,只有民間還散留著它的蹤跡。
歐洲古代日崇拜的衰亡是十分明顯的,如古日耳曼人及北歐諾斯人等等,伴隨著民族的融合及政治上的兼並和戰爭,其日神信仰在新的文明的影響下變得越發微弱。羅馬帝國雖然曾使日神鼎盛一時,但亦為曇花一現——這時的日神與帝國的皇權聯系在一起,於是就決定了日神崇拜達到暫時的頂峰,接下去便是走下坡路了;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逐漸淹沒了舊有的自然神信仰。至於為後世留下不朽魅力的古希臘神話,日神赫利俄斯和阿波羅本來也不是主神,文明的增長使後來對他們的信奉與崇拜只留於民間;羅馬帝國統治了這一古典文明之搖籃,以後一個個外來民族走馬燈似地「光臨」侵入這一民族。希臘不再有軍事上的復興,各種哲學思想、基督教、東正教及伊斯蘭教相繼佔有了希臘人的精神空間,日神阿波羅以及他所隸屬的整個希臘神話僅僅具有了文學藝術的價值,〔(9)〕而完全喪失了宗教的意義。
最能體現日神信仰衰落的便是三大宗教的產生和發展了:基督教的興起盪滌了一切舊有的原始崇拜和自然神靈觀念。它後來藉助於刀劍槍炮把強勁的精神餘力泄至美洲、亞洲和非洲,耶酥和天主的觀念征服了各種膚色和民族的人們,使他們原有的信仰包括太陽神的觀念逐漸消亡。而伊斯蘭教則實實在在地把整個阿拉伯地區人的精神世界徹頭徹尾地清洗一遍,阿拉伯人及其附近的更多的民族也丟棄舊的信仰,轉而信奉真主安拉。在亞洲人口密集的地區,佛教的傳播使得南亞、東亞及東南亞許多民族也忘卻了他們古老的信仰。
三、日神信仰衰亡之因分析
日神信仰最終在人類宗教信仰發展的滾滾洪流中走向衰亡,其原因不外三個(我們前面兩節已有零散說明),這里僅作一基本的分析。
首先,日神信仰作為自然神信仰,隨著人類認識水平的增長,其自然特徵——也是其基本的支撐點便會喪失。古埃及日神最初由地方神發展到統一神,後來又與其他神靈如奧西里斯相融合,這是由自然神向倫理神和抽象神過渡的典型特例。同樣,在中國上古時代,日崇拜可謂是純自然神崇拜,到了夏商周時代才逐漸帶有了某些倫理色彩;天子和上帝觀念的形成使日神處於從屬地位,日神信仰逐漸轉入民間,或僅具有象徵意義。在印加帝國也出現了類似的跡象。
從整個宗教史的歷程來看,圖騰信仰、自然崇拜、祖先與靈魂不滅觀念均是人類文明發展之初的信仰,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化,這些觀念又為更高級和更復雜的宗教思想所取代,由純自然神向超自然神的發展正是體現了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日神信仰必然隨著這一趨勢而走向衰亡。
其次,一旦有系統的正式的宗教形成,日神信仰便會衰落。基督教形成之後,其發展和傳播速度之快使得各族舊有的信仰紛紛土崩瓦解;在整個中世紀時期十字軍的征伐使歐洲異教勢力逐漸消亡,如果沒有這一宗教,歐洲民間信仰包括日神信仰將會長久地存在。羅馬帝國曾使太陽教輝煌一時,但醉心於阿波羅神信仰的君士坦丁大帝迫於情勢而不得不定基督教為國教。太陽誕辰日轉化為紀念耶穌基督的節日(聖誕節),這正是反映了日神信仰的衰落。同樣,伊斯蘭教不僅摧毀了阿拉伯地區舊有的日崇拜信仰,而且把其新月的光輝撒向歐亞非各地,這一宗教信仰對日神信仰的影響涉及西亞、古代埃及、中亞及其他地區,古代這些地區的日崇拜受到嚴厲的沖擊而被淹沒於極小的范圍之內。至於其他宗教如印度的佛教、印度教、中國的儒家思想和道教、以色列的猶太教等等都對自然神靈觀念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如我國少數民族均有自然崇拜的歷史,日崇拜曾廣為存在,由於漢族儒道等思想的影響,加上十九世紀歐洲基督教勢力的侵入使得原有的信仰逐漸被動搖,少數民族的基督徒率先放棄了自然神靈觀念。
為什麼正式宗教形成後能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呢?從理論上講,原始宗教沒有形成系統的教義、理論以及完善的教會組織和機構。這是由當時人們認識能力和文化水平所決定的。而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均有其系統的理論和教規,神學家們是這些理論的鼓吹者,他們用文字構成法規式條文,一代代傳播下去,教堂、寺院、教會組織成了宗教嚴格的組織機構,從而使這些宗教的生命力得以長久維持並發展下去。就行為而言,太陽崇拜也有其節日性的儀式,但它們僅與王權緊密結合,實際上只是為王權服務,僅具備輔助性意義;而以後的正式宗教如基督教往往與政權分離而獨立出來;伊斯蘭教雖然與國家結合,但亦有其獨立的教會組織和教階制度等等。它們獨立性極強,影響范圍很廣,以致於許多國家都強烈地感到需要它們作為統治人們精神世界的尚方寶劍。而太陽崇拜僅局囿於某個部落或國家,一旦國家滅亡,這一信仰也會連帶著消亡。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則不同,在國家被吞並後,其宗教卻能持續存在。
第三,日神的衰亡與政治有關。作為古代一種較早的信仰,日神伴隨著政治統一及民族興盛而擴展其影響,同時也隨著王朝的更替和民族的衰亡而遭至衰落。古埃及日神阿蒙最初由底比斯一隅的保護神升為國家主神;同樣拉神亦有其光榮的歷程,古埃及人還以太陽神的名義征服那些更落後的民族,他們要把這些所謂「黑暗神的後裔」〔(10)〕拯救出來置於太陽的光輝之下,從而使對日神的信仰達到巔峰狀態。但後來外來民族及宗教走馬燈似地光顧其地,日神走向了他的未路。埃及日神信仰興衰的軌跡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關系:太陽崇拜的興盛是由政治與戰爭所扶持起來的,同時它也是戰爭的犧牲品。
印第安人如印加人的日神信仰一樣,同樣也遭受了政治沖突的打擊,歐洲人的侵略和武力傳教方式使這一宗教信仰迅速覆滅,如墨西哥和秘魯的太陽神信仰在科爾提斯和皮薩羅登上美洲大陸之前還完整地保存著,「然而它不久便消亡了」。〔(11)〕可以想像(當然我們缺乏足夠的史料證據),上古時代許多具有日崇拜信仰的民族或部落經常會面臨戰爭的威脅,如果部族被吞並,那麼這一信仰的命運是顯而易見的。總之,政治紛爭、戰爭吞並以及文明的接觸和撞擊往往會成為日神信仰——作為早期的、樸素的信仰形式——興衰的關鍵因素。
四、日神信仰之遺跡
日神信仰在文明前進的過程中逐漸消亡了,但太陽神的影子卻永留人間。日神信仰的遺跡主要存在於:當代原始土著部落中;少數民族(如我國)的神話中;宗教及其節日或儀式;存在於實物及文獻資料記載中。
1、亞洲 先看看中國。今天漢族民間地區還有視太陽為神的觀念,它主要存在於文化水平及經濟極為落後的偏遠地區。當發生日蝕時,有些地區仍以為狗吃了太陽,於是舉行相應的巫術儀式。另外從藝術飾物上可見到太陽神的形象,這在少數民族地區更為常見,如藏族在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日即除夕前舉行儀式,這期間他們在屋裡、帳篷里、大門口及各種器物上畫上太陽圖案(如雍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