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遺址有
『壹』 世界十大古遺跡有那些
埃及金字塔、阿提密斯神殿、毛索洛斯墓廟、秦始皇兵馬俑、宙斯神像、法洛斯燈塔、羅得斯島巨像、長城、亞歷山卓港、巴比倫空中花園。
1、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蘇丹和埃及境內。現在的尼羅河下游,散布著約80座金字塔遺跡。
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砌成,佔地52000平方公尺。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著物,靠石塊的相互疊壓和咬合壘成。
國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還矗立著一座象徵國王權力與尊嚴的獅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的金字塔是佔有集中的一部分。
2、阿提密斯神殿
對古代的人們來說,狩獵可不是休閑娛樂項目,而是養家糊口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作為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阿提密斯深受希臘人民愛戴。為了表示對她的虔誠,大約在公元前550年,古希臘人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阿爾忒彌斯神殿。
阿提密斯神殿曾經歷過7次重建。公元前356年,神殿被大火燒毀,重建的時候,大理石立柱長度增加到了21.7米,並增添了13級階梯圍繞在旁邊。
公元5世紀前期,東羅馬帝國佔領了埃斐索斯,它的皇帝奧德修斯二世是個狂熱的基督教信徒,根本不信什麼狩獵女神。在奧德修斯的命令下,阿提密斯神殿被徹底摧毀,從此永遠在世界上消失了。
3、毛索洛斯墓廟
又名摩索拉斯陵墓,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
頂部的雕像是四匹馬拉著一架古代戰車。此陵墓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布賴亞斯(Bryaxis),萊奧哈雷斯(Leochares),帕士(Scopas),和提摩太(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陵墓的其中一邊。
4、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5、宙斯神像
宙斯 (Zeus)是希臘神話眾神之神,是奧林匹亞(Olympia)的主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世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
拜占庭的菲羅撰寫記述世界七大奇跡說:「我們以其他六大奇跡為榮,而敬畏宙斯神像。」
神像昂然地接受人們崇拜達九百多年,但最後基督教結束一切。公元393年,羅馬皇帝都路(Theodsius)一世,毅然頒發止競技的敕令,古代奧林匹克競技大會也是在這一年終止。
接著,公元426年,又頒發了異教神廟破壞令,於是宙斯神像就遭到破壞,菲迪斯亞的工作室亦被改為教堂,古希臘從此灰飛煙滅;
神廟內傾頹的石柱更在公元522年及551年的地震中震垮,石材被拆,改建成抵禦蠻族侵略的堡壘,隨後奧林匹亞地區經常發生洪水泛濫,整個城市埋沒在很厚的淤泥下。
所幸的是,神像在這之前已被運往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現稱伊斯坦堡),被路易西收藏於宮殿內達60年之久,可惜最後亦毀於城市暴動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十大文化遺產
『貳』 中國歷史遺跡有哪些
1、隆興寺,在清河古貝州城西南,始建於隋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發跡時,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蔭之,老僧知其異,獻茶啜飲。」太祖即位後,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興寺,並賜御匾。後幾經戰亂,整座寺院已毀損無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歷史的清河縣隆興寺經過近2年的重建後正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2、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3、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
4、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5、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擴展材料: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叄』 中國的遺跡有哪些
·
文化遺產: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
文化遺產:明清皇家陵寢
·
文化遺產:長城
·
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
·
文化遺產: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
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
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
文化遺產: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
·
文化遺產:曲阜孔廟、孔府、孔林
·
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
·
文化遺產:平遙古城
·
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
·
文化遺產:麗江古城
·
文化遺產:頤和園
·
文化遺產:天壇
·
文化遺產:大足石刻
·
文化遺產:青城山—都江堰
·
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
文化遺產:雲岡石窟
·
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
自然遺產: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
自然遺產:黃龍風景名勝區
·
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
自然遺產:三江並流
·
文化與自然遺產:泰山
·
文化與自然遺產:黃山
·
文化與自然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
·
文化與自然遺產:武夷山
·
文化景觀遺產:廬山風景名勝區
·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崑曲
『肆』 北京的歷史遺跡有哪些
歷史遺跡主要有故宮,雍和宮,歷代帝王廟,白塔寺,景山公園(裡面有明代崇禎皇帝上吊的樹),北海公園,八達嶺長城,頤和園,圓明園,這些都是原始的歷史遺跡,還有一些是重建的,比如很多寺廟,都失去了原來古香古色的風貌。天壇是上世紀79年代重建的,沒有任何意義。
『伍』 中國的古代遺址都有哪些分布在什麼地方
中國古代遺址非常多,數量巨大而分散,因此只列舉10個最著名的作為代表。
北京故宮。明清兩代皇朝的故居,已有1000年以上歷史。
西安秦始皇陵。中國第一代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圓明園遺址。位於北京市,原為清朝皇家園林,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焚毀。
西漢南越王陵。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西漢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昧之墓,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國少數民族政權「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布達拉宮。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國少數民族吐蕃人所建造的宮殿,距今已超過1000年歷史,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高句麗皇城及貴族墓葬。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北方游牧民族高句麗所建立的政權,至今已有500年歷史。
馬王堆。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出土的漢代女屍歷經2000餘年,屍身不腐,被譽為「考古界的奇跡」。(馬王堆並非干屍)
湖南大學。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大學前身為嶽麓書院,建於公元976年,是中國惟一具有1000年歷史的學府。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始建於公元493年,集合歷代皇朝的佛像和書法摹本,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陸』 中國古代文明遺址有哪些
黃河水和黃河精神哺育了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在古老的黃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專幕壯麗輝煌的劇目,回報母屬親河的養育之恩。
150萬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現今山西省黃河邊的芮城縣境內出現,其後,100萬年前的蘭田猿人和30萬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黃河岸邊取魚狩獵,生活繁衍,繼續為黃河文明的誕生默默耕耘。
7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晚期智人,奏響了古老黃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細石器文化遺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3700-2700年的青銅器文化遺址和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等幾乎遍布黃河流域。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創造發明了人工取火技術、原始畜牧業和原始農業,他們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些帝王統領著中華民族把古代黃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頂峰。火葯、指南針、造紙、印刷術,唐詩、宋詞、元曲是黃河文明中閃閃發光的瑰寶,發明創造和科學成就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而且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全人類的進步。
『柒』 北京的歷史遺跡主要有哪些
首先近代史的故宮裡面那些水缸是古代接水滅火消防用的、日本人當時還在水缸上面留下了很多刺刀的劃痕、其次倦勤齋是乾隆當太上皇之後經常呆的地方不對外開放,裡面都是珍寶屋頂是一幅通體畫,這幅畫在05年大修的時候經過全世界大師集體的修復。對外開放除了御花園估計就沒有什麼是遺跡了。
『捌』 中國的歷史遺跡有哪些
明清故宮: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頤和園: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天壇: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長城: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河北省
平遙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山西省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山東省
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甘肅省
大足石刻: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重慶市
秦始皇陵: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陝西省
蘇州古曲園林: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江蘇省
武當山古建築群: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湖北省
拉薩布達拉宮: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西藏自治區
麗江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雲南省
泰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山東省
黃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安徽省
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6年列入,四川省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黃龍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湖南省
廬山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景觀,1995年列入,江西省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福建省
龍門石窟: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河南省
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四川省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文化遺產, 2000年列入,安徽省
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湖北明顯陵、河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2000年列入,(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2003年列入
雲岡石窟: 文化遺產, 2001年列入,山西省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文化遺產, 2004年列入,吉林省
澳門歷史城區: 文化遺產,2005年列入, 澳門特別行政區
三江並流: 自然遺產,2003年列入,雲南省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自然遺產,2006年列入,四川省
安陽殷墟:歷史文化遺產,2006年7月13日列入,河南省
開平碉樓及村落:文化遺產2007年6月28日列入,廣東省
五台山;文化遺產2009年列入,山西省
少林寺,文化遺產2010年列入,河南省
『玖』 中國遺跡有哪些
黃帝城、媧皇宮、伏羲台,這些與黃帝、炎帝、女媧、伏羲等中華文明先祖有關的遺跡如今已成為河北的一個旅遊品牌。
河北是中華文明的起始地之一,境內有陽原泥河灣、徐水南庄頭、武安磁山等多處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為我國史前考古提供了豐富
的資源。同時,河北境內還有一些與傳說中的中華先祖有關的遺跡,如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批紀念性的建築逐漸興起,吸引來不少專家學者和海內外遊人,成為當地發展旅遊業的資源。
距泥河灣遺址不遠的涿鹿縣,史載是黃帝、炎帝、蚩尤三位中華先祖曾會聚的地方,漢代司馬遷通過總結前人之說並親身考察,在《史記》中說,黃帝在涿鹿先後"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相傳為黃帝所建的黃帝城遺址尚存,出土石器很多。著名歷史學家羅哲文等六十多名學者專家實地考察論證,認定這座城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建築。如今,黃帝城、阪泉等遺跡已得到妥善的保護。附近還修建了中華三祖堂,蚩尤寨也開工建設。這些遺跡也招來了不少旅遊者,據涿鹿縣旅遊局介紹,這幾年,每年來這里旅遊的遊客有近30萬人,其中不少人來自海外。
象黃帝城一樣,與伏羲有關的新樂市伏羲台、與女媧有關的涉縣媧皇宮等也都成了當地旅遊的招牌。始建於北齊的媧皇宮,是我國距今保存完整的祭祀女媧的古建築群。在我國上古神話中,女媧與伏羲是人類的始祖,女媧不僅創造了人類,還煉石補天給人們創造安寧的自然。至今媧皇宮尚有房屋建築135間,佔地面積約76萬平方米,存有一塊北齊古碑,碑帽圖像就是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交媾圖,每年這里還自發形成兩次廟會,吸引來不少國內外遊客。
『拾』 河南省境內有那些古代遺址這些地方在哪個城市
1、殷墟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科學發掘91年來,考古人員清理過商代墓葬超過2萬座。「婦好墓在單個墓葬中出土隨葬品數量最多,代表了晚商文化的發展水平、思想觀念、活動范圍以及工藝技術水平。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2、河南仰韶文化遺址
位於河南省澠池縣城北韶山腳下,距縣城9公里。遺物中陶片較多,石器和骨器較少。有長條形單刃的石刀和中部鑽圓孔的石紡輪;有骨鏃、骨鑿和骨針等。
這個遺址出土的彩陶較復雜,多先施白色陶衣,然後著彩。彩繪圖案有米字紋、弦紋、x形紋、方格紋和圓點紋等,與廟底溝的彩繪圖案類似,其時代應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1978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賈湖遺址
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前期重要遺址,釋光測年結果顯示其距今約9000―7500年,保護區面積5.5萬平方米,始發現於20世紀60年代初。
是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淀極為豐厚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骨笛賈湖遺址共發掘出30餘支骨笛,還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樂器。通過賈湖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附著物發現:9000年前賈湖人已經掌握了酒的釀造方法,這一發現也填補了世界酒文化的空缺。
(10)古遺址有擴展閱讀:
在賈湖遺址出土的遺物中,共發現十多例契刻符號,分別刻在甲、骨上,專家研究認為這些刻符的筆畫與漢字的筆畫一致,書寫特點也是先橫後豎,先左後右,先上後下,與漢字基本結構相一致。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
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鍵性問題提供了新的佐證,並被認為早於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卜辭4000多年,領先於素稱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紙草文字,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