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雕版西遊記

雕版西遊記

發布時間: 2020-12-24 13:52:45

A. 西游記哪一版本最讓人印象深刻

86版《西遊記》最讓人印象深刻,又稱央視版《西遊記》。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裝神話劇。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

每當到了暑假,寒假或者是過年,各大電視台都在播放這部劇,原因無他,一是因為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同樣也是還原度最高的,再加上它的背景文化都更加值得大家了解和學習。讓全國人民都相互了解西遊記的文化精髓。二是因為西遊記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各種年齡段觀看,無論是老年中年亦或者少年和童年,都能快速被內容所吸引,這也是這部劇的經典所在。

B. 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答案B
本題考查的是雕版印刷術。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剛經》,故選B。

C. 求雕的叫聲

雕 鳥綱,隼形目,鷹科,雕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別名黑雕、花雕、小花皂雕。雄鳥體長63cm,雌鳥約70cm。體羽暗栗褐色,背面有金屬光澤。尾上、尾下覆羽均綴以白色和棕白色,趾黃色、爪黑色。嘴黑褐色,鼻孔圓形有別於其他種。
拉丁學名 Aquila clanga 英文名greater spotted eagl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811 棲息於草原及濕地附近的林地,多在飛翔中或伏於地面捕食,取食魚、蛙、鼠等動物,也食金龜子、蝗蟲。在高山岩石或喬木上築巢,用樹枝、樹皮築成盤狀,每窩產卵1~3枚,多為2枚,卵呈淡白色,大小為61-51毫米。孵化期42~44天。 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新疆。 繁殖於俄羅斯南部、西伯利亞南部、土耳其斯坦、印度西北部及北部、中國北方;越冬於非洲東北部、印度南部、中國南部及東南亞至印度尼西亞。繁殖於中國北方,越冬或遷徙經中國南方。不常見但定期出現。
主要雕類: 金雕 白肩雕 玉帶海雕 白尾海雕 虎頭海雕 鷹雕 草原雕 烏雕 白腹山雕 小雕 棕腹隼雕 林雕 白腹海雕 漁雕 短趾雕 蛇雕 雕是大型猛禽,體型粗壯,翅及尾羽長而寬闊,扇翅較慢,常在近山區的高空盤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大型哺乳動物幼畜等,也嗜食鼠類。
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金雕和烏雕。
金雕俗稱潔白雕,體較大,全身為黑褐色,體色為雕類與鷹類中最發黑的一種。成鳥頭頸部金黃色。幼鳥尾羽基部以及翅膀飛羽的基部為白色,成長後白色部分消失。飛翔時翼長而寬,尾端稍圓形。在我國也有分布的白尾海雕與虎頭海雕的幼鳥,全身也為褐色,與金雕很相似,但尾形為楔形,是與金雕相區別的重要標志。棲於山地,常高踞山崖巔頂或飛翔於高空中。性兇猛,喜食野兔、雉、鶉以至大形哺乳動物幼麝等。巢營於高山懸岩上或峭壁的樹上,遷徙時在我國東北常能見到。
烏雕俗稱皂雕或花雕,體形比蒼鷹大,全身黑褐色,腰部有V字型白斑,尾比金雕及白肩雕長。幼鳥翼的復羽先端有淡色斑。翼下初級飛羽基部也有淡色斑。常棲於沼澤、河川、水邊等地,嗜食蜥蜴、蛙、小型鳥類、鷗、鴉以及鼠類,也常食動物屍體。終年留居我國東北和長江下游一帶,冬時常見於福建、廣東等 。
關於雕的文章昔黃帝、少暭之世少暭:讀音hào,稍晚於黃帝的帝王,鳳鳥適至,故為鳥師而鳥名,命鳳凰為百禽長。當是時,南山有鳥,其名曰雕,雕之性,鷙而健鷙:兇猛,貪而狡。稻粱之甘,木實之美,雕不屑焉,資眾禽之肉以為食。雕之徒實繁。其與雕同氣而異質者:鷹、鸇讀音zhān,鷂子、鳶讀音yuàn,鷹的一種、隼、鷂、鶻、鳥戎:讀音sōng,一種小鷹、鶚:魚鷹,皆助雕為虐者也。其異類而同姓者:鴟鴞:讀音chī、xiāo。貓頭鷹、鵂鶹:讀音xīu、líu。又稱橫紋小鴞、梟、鴆:讀音zhèn、傳說中羽毛有毒的鳥、小鴞、訓狐:鵂鶹的別名、鬼車:九頭鳥,其惡與雕同,特其材異耳。然雕有大小。小者從鷦鷯:讀音jiāo、liáo。俗稱巧婦鳥、燕雀,力可制則制之。大者雖鴻鵠不畏也。故雕之所在,眾禽皆逃散遠去。標枝無安巢標:高枝,灌叢無息羽。翻譯:從前黃帝、少暭時期,正是鳳來到的時候,所以以鳳為師並以鳥名為紀年,任命鳳凰為禽的首領。在那個時候,南山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雕,雕的性格,兇猛而矯健,貪心而狡猾。稻穀高粱的甘甜,植物果實的美味,雕都不屑一顧,以眾禽類的肉作為食物。雕的種類其實很多。它們和雕的習氣相同形體不同的鳥有:鷹、鸇、鳶、隼、鷂、鶻、鳥戎、鶚,都是助雕為虐的鳥。和雕不同類但祖先相同的鳥有:鴟鴞、鵂鶹、梟、鴆、訓狐、鬼車,他們的惡劣和雕相同,只是他們身材不同而已。而雕也有大小之別。小的像鷦鷯、燕雀,有力氣制住它就制服它。大的就是鴻鵠它也不怕。所以雕所在的地方,所有禽類都逃散遠去。高樹枝上沒有安全的鳥巢,灌木叢中沒有安息的禽鳥。雕無所得食,則操遣詭辭,召眾禽之過而愬諸鳳曰愬:同「訴」:「鴻雁背北而南來,是叛者也。鸚鵡舍禽言習人語,是奸者也。倉庚出幽谷遷喬木倉庚:鶯,是冒越者也。鷾鴯秋冬遠遁鷾鴯:讀音yì、ér。燕子,是避役者也。烏知吉凶妖祥以惑眾聽,鵲填河以阻水利河:七夕填銀河,鳲鳩攮鵲之居鳲鳩:讀音shī,布穀鳥。攘:侵奪,鴛鴦荒淫無度,鷗好閑,雞好鬥毆相傷,鳧鷖鵝鴨習水戰鳧:讀音fú,野鴨。鷖:讀音yī,鷗,鸕鶿白鷺得魚不稅,孔雀有異相,杜鵑催歸,令戍卒逃亡,提壺勸人飲酒生事提壺:一種小鳥,因叫聲而得名,勸人飲酒生事:是皆有罪,不治將益甚。」鳳凰惑焉,命爽鳩氏治之爽鳩氏:傳說少皞氏時期負責司法的官。雕與爽鳩相為表裡相為表裡:互相內外勾結。窮山谷,搜林麓:山腳。禽之出者,摶之摶:讀音tuán,拍打,逐之,攫之,拏之拏:拿。啄胔扼吭裂肪絕筋胔:讀音zì,附著在骨頭上的肉。吭:喉嚨,喋毛揚風,灑血殷地殷:赤黑色。血色久則殷。凡遇之者無噍類噍:讀音jiào,吃東西。其餘皆周章振掉周章:倉皇。振掉:掙扎、謀所以免禍者。毀巢破殼:『幾』改『鳥』。讀音què,鳥卵,空所積以奉爽鳩,且以賂雕,使勿執。翻譯:雕沒有地方得到食物,就製造詭辯流言,宣示眾禽鳥的過錯並說給鳳聽:「鴻雁離開北方而來南方,是叛逆的鳥。鸚鵡放棄鳥的語言而學習人的語言,是奸詐的鳥。鶯飛出幽深的山谷而遷居高大的樹木之上,是冒犯和僭越超越本分的鳥。烏鴉憑預知吉凶福禍來蠱惑大家,喜鵲填塞河流阻礙水利,布穀鳥侵佔喜鵲的巢穴,鴛鴦荒淫無度,海鷗好偷閑,雞喜好鬥毆而互相傷害,野鴨、鷗類、鵝、鴨學習水戰不務正業——飛翔,鸕鶿和白鷺抓魚不納稅,孔雀有叛逆的長相像鳳凰,杜鵑的啼叫聲催人回家,令鎮守邊疆的兵卒逃亡,提壺勸人喝酒滋事:這些都是有罪的行徑,不治罪將會更加變本加厲。」鳳凰被讒言迷惑了,命令爽鴆氏治它們的罪。雕和爽鴆內外勾結。找遍山谷,搜遍山林。禽類只要一出來,就打它,追它,抓住它,擒獲它。啄骨頭上的肉扼住喉嚨撕裂肌肉扯斷筋,啄下的羽毛在風中飛揚,血灑在地上變成暗紅色。凡是被它們遇到地方就沒有能吃東西的活口。其餘的禽鳥都倉皇掙扎、想能夠免禍的辦法。傾家盪產,拿出所有的積蓄供奉給爽鳩,並通過它賄賂雕,以求不被治罪。於是,雕之勢益張,而眾禽之生理日蹙。其爪距稍利者爪距:禽腳後面突起似爪者,慕雕所為則起而效之。其鈍者,深藏遠竄竄:同「竄」,餒死於草莽相藉也。而鳳凰始憂之。聞蓬萊之顛有胎仙焉。胎仙名鶴,號青田翁,廉介而潔白,和平而好生。於是徵爽鳩徵:同「懲」,使鶴乘軒而治之。鶴乃與鳳凰謀曰:「夫雕,其始一而已。自子之不戒而使之蔓延,今之為雕者何其多也。今有非雕而雕者何也?雕則得食,不雕則不得食;雕則有利而無害,不雕則利未見而害常隨之,故不容其不雕也。今禽之產子者願為雕,雛之習飛者,學為雕,形狀與雕異者又冒為雕。不誅其渠魁,殲其凶丑以勵其餘,吾恐鸞鷃鵷鸑神雀大鵬金翅鷃:讀音yàn,麥收時的候鳥。鵷:讀音yuān,即鵷雛,傳說中鸞鳳一類的鳥。亂了套!鸑:讀音yuè,鳳的別稱。亂了套!神雀:鸞的別名。鳳凰一類的鳥。亂了套!金翅:金翅膀的鳥。佛教傳說的鳥,皆化為雕耳。」鳳凰曰:「善。」奏請於帝。帝遣虞人持弓矢張網羅虞人:隨帝王狩獵的官,隨雕而磔之磔:讀音zhé,古代分裂肢體的刑罰。雕之徒盡斃。勅天下無留雕勅:讀音chì,帝王的命令。故其餘黨皆屏跡匿影不敢出。眾禽始得安於生養以盡天年。此皆少暭氏之恩、鳳凰與鶴之力也。太史公曰太史公:史記作者司馬遷:「雕,奸禽也。暴惡受誅固宜。吾獨懼今之人子務養雕務:專力,意有所欲,舉雕而放之,求眾禽之血肉以肥其軀,殊不知少暭氏之戒也。嗟夫!害物而日益者,刑雖未及,天必譴之。其雕豈足恤哉?」翻譯:於是,雕的勢力越來越張大,而眾多禽鳥的生計一天比一天緊迫。它們的爪距稍微鋒利點的鳥,羨慕雕的行為就跟著效仿。爪距鈍的鳥,深深地躲藏或遠逃,餓死並雜亂地屍陳草莽之中。這時鳳凰開始犯愁了。聽說蓬萊之頂有胎仙。胎仙名字叫鶴,號青田翁,廉正而身體潔白,性格和平並且熱愛生命。鳳凰於是懲治爽鴆,派鶴乘坐車去懲治它。鶴便和鳳凰謀劃道:「雕,它當初是一種鳥而已。自從您不限制它而致使它蔓延,如今成為雕的鳥何其多啊。如今有不是雕而行徑是雕的鳥是為什麼?是雕就有食物,不是雕就沒有食物;是雕就有利益無禍害,不是雕就見不到一點利益而禍害卻是常常跟著它,所以不允許它們不成為雕啊。如今禽鳥們生子希望它成為雕,雛鳥學習飛翔,學雕的樣子,形體和雕不同的鳥也要冒充為雕。不誅滅那來源的首領,殲滅那些凶惡醜陋者(這和鶴的『和平而好生』豈非矛盾?!)以勸勉其餘的禽鳥,我恐怕鸞、鷃、鵷、鸑、神雀、大鵬、金翅,都要變成雕啊。」鳳凰說:「對。」於是鳳凰向天帝上奏並請示。天帝派虞人拿弓箭放大網,凡是雕就碎屍萬段。雕之類全部殺滅。天帝命令天下不留雕。因此它的余黨都隱形滅跡不敢露面。眾多的禽鳥才得以安身立命以享天年。這都是少暭的恩德、鳳凰和鶴的作為啊。太史公說:「雕,是奸詐的禽鳥。因暴戾惡毒而受到誅滅確實應該。我唯獨害怕如今的人們專心養雕,想滿足自己的慾望,高舉著雕並放縱它,捕捉眾禽鳥吃它們的血肉來養肥自己的身軀,殊不知少暭的戒訓。悲哀啊!有害的事物一天比一天多的話,雖然刑法不能及,天也必然要懲罰他的。那雕難道值得憐憫嗎?」
雕 拼音: diāo, 筆劃: 16
部首: 隹 五筆輸入法: mfky

基本解釋:
--------------------------------------------------------------------------------

diāo
鳥類的一屬,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視力很強,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鷲」):鵰悍。一箭雙雕。
刻竹、木、玉、石、金屬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龍(指善於撰寫文章)。雕鐫。雕塑。雕蟲小技。
有彩繪裝飾的:雕弓。雕鞍。雕青(在人體上刺花紋,塗上青色)。
同「凋」。
部首筆畫
部首:隹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6
五筆86:MFKY 五筆98:MFKY 倉頡:BROG
筆順編號:3512125132411121 四角號碼:70215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6D5
詳細解釋:
--------------------------------------------------------------------------------


diāo
【名】
(形聲。從隹(zhuī),周聲。從「隹」,表示與鳥類有關。本義:大型猛禽。日間活動的大猛禽(鷹科)力大身大,形態優美,視力敏銳,飛行力強。(也叫「鷲」) 見《爾雅翼·釋鳥》雕者,鶚之類也。土黃色,健飛擊沙漠中。空中盤旋,無細小不睹,黃帝戰於坂泉之野、雕、鶡、鷹、鳶以為旗幟。《穆天子傳》中:「青雕執犬羊,食琢鹿。」可見雕之凶鷙異常。古人塞外以射鵰為樂。
同本義〖eagle〗
流之為雕。——《書·太古誓》
是必射鵰者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其狀如雕而有角。——《山海經·南山經》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唐·王維《觀獵》
落日思輕騎,秋天憶射鵰。——唐·杜甫《寄董卿喜榮》
又如:鵰悍(兇悍如雕);雕鷙(兇猛如雕);雕鶚(雕和鶚。均為善飛的鷙鳥。比喻人雄放勁健的才力);金雕;海雕;坐山雕
同「碉」。碉堡〖blockhouse〗
依山居止,累石為室。——《後漢書》。唐·李賢注:「今彼土夷人呼為『雕』也。」
雕刻的作品;雕刻的圖案或人物〖carving〗。如:石雕


diāo
【動】
治玉。通「琱」〖carvejade〗
玉櫛雕矢磬。——《考工記·總目》。謂治玉工也。
雕玉仍幾。——《書·顧命》
又如:雕人(治玉摩骨的人)
通「雕」。引申為雕刻〖carve〗
下雕輦於東廂。——張衡《東京賦》
執雕虎而試象兮。——《後漢書·張衡傳》
雕琉璃於翠楣。——唐·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雕蟲(雕蟲技。比喻細小不足道的技能);雕甍(有浮雕做裝飾的屋脊。甍:屋脊);雕漆(在器物上塗厚漆,待半干後雕刻各種花紋的一種特種工藝);雕青(用針在人體上雕刺各種花紋圖形,然後塗上青色。亦稱文身);雕甍綉欄(以浮雕裝飾的屋脊,顏色各異的欄桿)
用彩畫裝飾。通「雕」〖decorate〗
峻宇雕牆。——《書·五子之歌》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左傳·宣公二年》
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梁惠王下》
右雕幾。——《周禮·春官·司幾筵》
左鳥號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漢書·司馬相如傳上》
秦穆公衡雕戈出見使者。——《國語·晉語》
又如:雕梁畫柱
「凋」的古字。凋零〖wither〗
寒則雕,熱則修。——《呂氏春秋》
民力雕盡。——《國語·周語》

diāo
【形】
姦猾〖crafty〗。如:雕捍(刁蠻凶捍)
兇猛〖fierce〗
而民雕捍少慮,有魚鹽棗栗之饒。——《史記》
〖witheredandfallen〗同「凋」
嶺嶠微草,凌冬不雕。——宋·沈括《夢溪筆談·采草葯》
雕鞍
diāo』ān
〖〗雕飾有精美圖案的馬鞍
玉砌雕鞍
雕版
diāobǎn
〖cutblocksforpainting;woodblockforprinting〗為印刷而刻版
雕蟲小技
diāochóng-xiǎojì
〖insignificantskill;literaryskillofnoorder;;trifflingskillofascribe〗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來謙稱自己寫的詩作或文章
嘗謂魏收曰:「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北史·李渾傳》
雕蟲小藝
diāochóng-xiǎoyì
〖insignificantskill;literaryskillofnoorder〗蟲:蟲書,古代漢字的一種字體。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亦作自謙文字卑陋之詞
箋記風動,表議雲飛,雕蟲小藝,無累大道。——沈約《武帝集序》
亦作「雕蟲小技」
雕蟲篆刻
diāochóng-zhuànkè
〖〗「蟲」指蟲書,「刻」指刻符。蟲書、刻符是秦書八體中的二體,是西漢學童必習的小技。雕琢蟲書,篆寫刻符。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用於比喻詩、文的寫作。
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漢·揚雄《法言·吾子》
雕花
diāohuā
〖〗雕刻圖案、花紋
雕花
diāohuā
〖carving〗雕刻成的圖案、花紋
雕花玻璃
diāohuābōli
〖engravedglass〗有凹雕花紋的玻璃,雕花通常不磨光
雕鐫
diāojuān
〖engrave;carve〗雕刻
逼觀疑鬼功,其跡非雕鐫。——白居易《游悟真寺》
雕刻
diāokè
〖engrave;carve〗在金屬、木材、石頭等上面刻出圖形、裝飾
雕梁畫棟
diāoliáng-huàdòng
〖arichlyornamentedbuilding〗雕:用彩畫裝飾。用彩畫裝飾的大梁和梁,形容建築物的豪華
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得那大廈高堂?也不是雕梁畫棟,一個個都睡在松柏林中。——《西遊記》
雕零
diāolíng
〖withered〗草木枯落
物者…秋也雕零,冬也成實。——徐幹《中論·考偽》
雕漆
diāoqī
〖carvedlacquerware〗在漆器上浮雕花紋,也指經過浮雕的漆器
雕砌
diāoqì
〖labouredandornatewriting〗雕琢堆砌
雕飾
diāoshì
〖carveanddecorate〗∶用雕刻或雕塑進行裝飾
〖carving〗∶用來裝飾的雕刻的圖案
雕塑
diāosù
〖sculpture〗用鑿子或其他工具將木石、金屬或其他材料雕刻塑造成一定形象
雕像
diāoxiàng
〖statue;bust〗雕刻或雕塑的像
雕琢
diāozhuó
〖carvecutandpolishajade〗∶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writeinanornatestyle〗∶過分地修飾文辭

D. 西遊記中門神的來厲和作用

東漢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載:「貼畫雞,或斫鏤五采及土雞於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歲旦,繪二神披甲持?,貼於戶之左右,左神荼,右郁壘,謂之門神。」可見,我國至少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了貼門神的風俗,貼門神的目的是為了辟邪除祟,抵禦鬼魅,其中浸潤著濃郁的宗教祭祀色彩。 到了宋代,由於市民經濟繁榮,活字印刷術的應用,科學技術領先,人民的生活日漸好轉,市面上出現了印賣門神畫、鍾馗年畫的情形,門神畫開始普及到百姓家,成為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實用藝術形式。 說到宋代雕版印刷業的繁榮,必然提及河南開封府。宋代建都開封府,古稱樂京汴梁城。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蓬勃向上,帶來了新興市民階層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也帶來了古汴梁的一片繁榮,這從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可見一斑。 開封府市郊二十公里處的朱仙鎮,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鎮(還有漢口鎮、景德鎮、佛山鎮)之一,是南宋時期岳飛大破金兵的古戰場,又是我國新春對聯、木版神像畫的發祥地。據李步青著《岳飛與朱仙鎮》記載:「紅紙門神系舊俗過新年之消用物,為鎮中最著名之特產。往昔盛時,業此者三百餘家。」 朱仙鎮門神畫在清代極為繁盛。每年舊歷九月初九,朱仙鎮年畫業舉行慶典,在鎮上岳飛廟、關帝廟前舉行「門神會」。朱仙鎮年畫與全國各年畫戶地相比較,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主要有三大特色。 一是門神和神碼品種最多。門神有《馬上鞭》、《步下鞭》、《鍾馗》、《文武財神》等,各用以驅邪辟鬼;《五子登科》、《麒麟送子》、《加官過祿》等,則用以吉祥祝福;還有歷史人物、戲文故事如《長坂坡》、《九蓮燈》、《火塘寨》等,也進入門神之列。神碼有《天地三界》、《三星圖》、《灶王》、《滅官》、《劉海》、《和合》等,都為百姓喜聞樂見。 二是朱仙鎮年畫顏色配料方法稱奇叫絕,所用九種顏料都由藝人親手調配,且有講究。如紅色採用蘇木熬煮泡製而成,黃色由槐花籽熬煮調制,紫色用葵花籽熬煮而成,綠色用生銅刨成銅末、經過熬制後過濾使用,石青則採用石青粉熬制……經過特殊配方精心熬制而成的前面料色彩純正、鮮亮、沉穩兼而有之,同時經久不變色。 三是朱仙鎮年畫造型簡括而稚拙,線條粗獷而富有力度,色彩單純而濃烈,呈現出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特有的古樸而淳厚的氣質,與清秀典雅的天津楊柳青年畫相比,自有一種中原文化賦予的陽剛之美。 近現代以來,人們逐漸擺脫愚昧而走向科學文明,門神畫幾經波折,幾遭劫難。但是,門神畫賦有的吉祥意義始終在人們心中難以磨滅,它的頑強生存正說明了這一點。誠然,中國傳統木版門神畫的鼎盛時期已成過去,也許再過一些日子,上朱仙鎮者看門神得奔年畫博物館了。但是,傳統門神說不準會變身以其他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時,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個重要品類,它的起源與發展,它的精神形式與藝術形式,的確很值得我們去關注和研究。

E. 像《三國演義》《西遊記》之類的古代小說最初是怎麼發行的當時有出版社一類的東西嗎

古代有書商,但古代寫小說的文人都覺得寫小說丟人,所以,就是為了糊口,才「有辱斯文」。(一直到金庸先生那代人,都不認為文人寫小說是好事,金庸先生健在的幾位友人都認為他寫小說是「明珠暗投」。)

當然,古代也就不會要什麼版權,交稿拿錢再無瓜葛,跟做了壞事似的。

也有那種,本來就是社會上有手抄本的小說,書商找幾個人一攢就是個小說,隨便標個什麼筆名就行了。

明代是中國刻書的一個高峰期,有官刻、私刻、坊刻等。官刻是朝廷官方的印書機構所出的書,除國子監、太醫院、經廠還有窮極無聊的宗室藩王自己辦的刻坊;私刻是私人出資延請刻工雕版成書,多是一次性的,比如給自己老師老爹刊印著作。真正決定明代印刷行業氣質的,是坊刻。坊刻就是書坊出的書,書坊的地位跟現在的圖書出版公司差不多。

都說明代有資本主義萌芽,而且都舉紡織業為例,其實書坊也是一個極好的例證。明代的書坊非常興旺,各地尤其是江南蘇杭,本來就是工商聚集之地,市民階層初步形成,又多文人墨客,文化昌盛,連帶著印刷業也跟著發展起來。江南一些大城市有專門的圖書鋪子一條街,裡面賣書的叫坐商,還有走門串巷的書客。定期有書市,運輸有書車、書船,物流非常發達。雕版印刷的工坊也鱗次櫛比,大的書商往往都是有自己的後端工坊和前端銷售網點,產銷一條龍。

這些明代書商最可愛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像士大夫一樣板著面孔把書籍當成神聖的東西,而是當成一件商品。既然是商品,那麼作為商人就要絞盡腦汁將之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因此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客觀上促進了技術進步。比如為了招徠買主,他們促進了套色印刷的出現,推動了版畫藝術的進步,還初步催生了廣告和版權意識;比如為了節約成本,嘉靖年間的書商在要求工匠在雕版時使用以平直為風格的字體,提高刻字速度,稱為匠體,即後世宋體字之濫觴。宋體出來以後,刻板效率大增,製作成本一路下滑。以嘉靖年出的《豫章羅先生文集》為例,一共刻了八十三片板子,上下兩帙,一共一百六十一頁,付給刻工的酬勞是二十四兩銀子。若以字數來算,當時汲古閣每百字三分五厘左右,三分銀子刻一百字。當真是低廉得緊。

而當時的書價又相當貴。萬曆年間余獻可在居余堂刻的《新刻李袁二先生精選唐詩訓解》,一部七本,每部紋銀一兩。而《大明統一志》更貴,每部紋銀三兩。其他書籍相對便宜,但少說也有數錢之價。比照萬曆年《宛署雜記》提供的價格,一兩銀子可以買三百多斤大米,上好豬肉可買八十多斤。賣書在那個時候,可謂是暴利行業了。

書商們的銷售渠道非常暢通,銷售理念十分先進,製造成本十分低廉,利潤十分巨大,那麼他們還缺什麼呢?

跟現在書商面臨的情況差不多,缺好稿子。

明代書商們無所不印,經史子集、醫書農書,道藏佛典等等,時人詩文乃至高考作文精選,每年刊行數量巨大。但他們很快發現,明代的老百姓、尤其是城市裡的老百姓——所謂初步形成的市民階層和市井文化——最喜聞樂見的是各種通俗小說。書坊里賣的最好的,永遠都是三國演義、水滸傳之類的暢銷書。清人金纓《格言聯璧》:「賣古書不如賣時文,印時文不如印小說」,正是書商經營的訣竅。康有為亦有詩為證詩證:「我游上海考書肆,群書何者銷流多,經史不如八股盛,八股無奈小說何。」

羅貫中、施耐庵生不逢時。他們雖然寫出好書,但沒趕上市場上的好時候,古人又沒版權意識。三國水滸被各大書商印了一次又一次,版本無數,但他們並沒得到什麼大利。這些暢銷書從明初開始,出了一遍又一遍,連書商自己有抱怨說「坊間所梓《三國》,何止數十家矣」、「《水滸》一書,坊間梓者紛紛」。時間長了,市場飽和,人民群眾難免膩煩,需要書商推出新產品,市場出現了新的需求。

書商們看到這種巨大利益,自然不會不心動,決定要把這個市場做大做深。當時的情形是:「宋元舊種, 亦被搜括殆盡, 肆中人見其行世頗捷, 意當別有秘本圖書而衡之」

寫新鮮東西?沒問題,但作者得有才氣、有學識。古代識字率低,有文化的人都得從士林里找,可偏偏當時士林風氣視小說為小道,都不願意寫,願意寫的也不敢露名。

到了嘉靖年間,稿荒和對新書的渴求已經到了巔峰。書商們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一條特別奇葩的路來。

這條奇葩之路,是福建建陽書坊清白堂主楊湧泉想到的。

當時的福建建陽,是東南最著名的刻書中心,號稱閩刻。建陽書商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走低端市場,他們的書質量一般,勝在便宜、量大,雖然口碑不及蘇杭,但市場佔有率相當高。建陽書坊的商人們頭腦思維靈活,對市場極其敏感,什麼點子都想得出來。

楊湧泉當時在印一本書,記錄岳飛事跡的《精忠錄》。印完了審校,他突然腦子一激靈:
《精忠錄》是史書,沒什麼意思,但如果把它寫成三國那樣的小說呢?關於岳爺爺的通俗演義,那得多牛逼啊!

楊湧泉想到這兒,趕緊去找他的親戚,也是個書商、忠正堂主熊大木。楊湧泉說我水平是不行了,但你讀書多,寫東西沒問題。咱們找不到人寫稿子,可以自力更生嘛!熊大木一聽也對,挽起袖子,當即就搞出了一部《大宋演義中興英烈傳》。熊大木在序里謙稱「才不及班、馬之萬一,顧奚能用廣發揮」,自己其實內心很自得。

熊大木認識字,可實在沒什麼寫作天分。羅貫中是七實三虛,他是十實無虛,就是把史書拿大白話講了一遍,還捨不得刪,把岳飛的所有奏章、題記、檄文、書信全扔進去了,文學效果慘不忍睹。熊大木自己也覺得太枯燥,腦子一轉,往岳飛傳里硬夾了一段路遇關勝的故事,還得意洋洋地加註釋說這個關勝是梁山的人曾經征討方臘雲雲,借來水滸傳的大皮給自己宣傳。

別看這書寫得糟糕,當時銷量卻十分驚人。現在能查到的版本,就有七種,也就是說至少先後被七家出版商翻刻過,甚至其中一個版本還是內府本。換句話說,嘉靖修道有暇,還讓經廠刻成御本來欣賞。

熊大木一戰成名,士氣大振,一口氣又」翻譯「了《唐書志傳通俗演義》、《南北宋志傳》與《全漢志傳》三部通俗小說,銷量都不錯。

可見當時市場上的讀者飢渴到了什麼地步。

自古跟風者眾,熊大木的成功,引燃了建陽書商們的雄心。這些書商親自挽起袖子,開始改史寫文,一時如過江之鯽,有道是十億書商九億寫,還有一億在發帖——當然,質量也極其堪憂。

到了萬曆年間,在這股低劣仿古的大潮中,建陽書系出現了一位絕世強者,姓余,名象斗。

余象斗字仰止,坊名雙峰堂、三台館,自稱三台山人。此人生平履歷不詳,但研究明代出版, 卻是繞不開的一位巨擘。

他有個長輩叫余邵魚,當時也投身到這股創作大潮,寫了本書叫《列國志傳》,講春秋戰國的,銷量不錯。余象斗接了書坊生意以後,親自寫了一本《列國前編十二朝傳》,從盤古講到商周。在這本書後面,余象斗夾了一頁廣告說:「至武王伐紂而有天下,《列國傳》上載得明白可觀,四方君子買《列國》一覽盡識。」 然後把《列國志傳》重新翻印了一遍。讀者買了《列國前編》,自然就得去買《列國志傳》,兩部書互相帶動,又大賺了一筆。

得了甜頭,余象斗先後又推出了《京本通俗演義按鑒全漢志傳》、《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
全像列國志傳》、《新刻皇明開運輯略武功名世英列傳》、《全像按鑒演義南北兩宋志傳》、和《新鐫全像東西兩晉演義志傳》等等,幾乎要把中國歷史搞過一遍。

萬曆二十年,一部神書橫空出世,書名《西遊記》。市場上都瘋了,沒見過這么牛逼的小說,情節有趣,文筆也極贊,是文人中的高手,跟原來那些粗製濫造不可同日而語。余象斗一看,一拍桌子:」他賣的好,咱們也能賣的好,跟風唄!「

但跟風也得有人寫啊?沒問題,我余象斗也是文人啊!我也寫過小說嘛!

然後這位有眼光沒節操的營銷大師親自上陣操刀,速成了一部講真武大帝的《北游記》,然後又出了一部講華光的《南遊記》,全是自己寫的,文字粗陋不堪。他還從吳元泰那兒買來講八仙的《東游記》,盜了《西遊記》的版權,湊成一部東南西北俱全的《四游記》,扔到市場上去賣。讀者早聽說西遊記的大名,聽說又出了三部,高興壞了,立刻掏錢去買。

萬曆二十二年,有一個作者叫安遇時,通過與耕堂出了本公案小說,叫《包龍圖判百家公案》。余象斗看見成了暢銷書,一拍桌子:「跟!」 可是時間緊、任務急,又沒人會寫,怎麼辦?余象斗一拍桌子:」抄「,找人搬來了刑部和各地衙門的卷宗,硬是拼湊出一部《皇明諸司廉明奇判公案傳》。這部公案是部奇書,羅列了一百多件案子,一半的故事慘不忍睹,一半連故事都沒有,就是把
判詞、訴狀往那兒一扔……但當時正流行公案小說,讀者照單全收,高高興興也買了,銷量大好。
在他之後,一群反應遲鈍的書商在抓住這個主題,一時間奇案、公案滿天亂飛,市面上全是此類。可大明的案子素材也就那麼多,又沒人會編新的,於是這些人就互相抄襲,讓這類書的質量更加慘不忍睹。最後連官府都看不下去,一紙禁文下來說,才算稍微消停。

這幾件事可以看出余象斗的行事風格:緊隨市場風潮,運用營銷手段刺激銷量。無關產品質量,無關人品節操——這是一個標準的市場營銷天才。

余象斗在市場營銷領域的傑作還不止於此。比如他對圖書插圖十分重視,每本書做得好似連環畫,上面是圖,下面是字。雖然余家的刻工比起蘇杭一代的雕工水平差得遠,但架不住圖多,圖多就易讀,讀者就願意買。在書的細節上,余象斗也下了大工夫,他印的書,多冠以「新鐫」、「新刻」、「新鍥」、「新刊」、「新鋟」,他往舊書摻雜私貨,就可以當成新書來賣了。余象斗出過《新刊京本校正演義全像三國志傳評林》, 往裡面多加了花關索的一段故事。水滸傳也難逃他的毒手,被出了一版《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全傳》,看名字就知道他幹了些什麼。書名後綴還往往以「批評」、「評林」結尾。這是因為余象斗首創了彈幕體,對一些舊書夾以注釋批評,讀者邊讀邊看他在書旁發的議論,等於是買了一條導演評論音軌。這樣一來,既可以借名著的東風,再賺讀者一筆,又不會被說是舊書新印,裡面有原創的內容,更刺激讀者去買。

其他的如書頁廣告、牌記廣告、在自序里反復提醒讀者注意購買雙峰堂品牌,都是余象斗的創舉。這哥們兒後來自戀到每出一本書,必在後面加一頁自己的自畫像,號為「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圖」,雖然自戀,但品牌影響不容忽視。

余象斗雖然人品有限,但還有個不錯的原則,就是只做忠義,不碰色情。他出的書,多是歷史演義或怪力亂神,但總體來說三觀頗正,忠義廉恥不會輕忽。雙峰堂發行量那麼大,卻幾乎一本色情書都沒有。嘉靖、萬曆年間色情書那麼泛濫,銷量那麼好,余象斗也沒碰過。

老先生活到76歲,臨死前還刻了一本《五刻理氣詳辯纂要三台便覽通書正宗》,真是生命不息,出書不止。

說跑題了。

總之,以建陽書商為基地,熊大木、余象斗為巨擘,書商們在稿荒的時候,找出一條原創之路。可是因為他們水準太低,這條路只可以取得一時之效,卻後勁不足。讀者們開始讀著新鮮,但很快就意識到其品質太過低劣,要求推陳出新,出些好書。

於是回到了原來的問題:文人不肯寫,書商寫不好。

好在這時候朝廷幫了大忙。一是科舉之路愈漸艱險,使才不如使錢,讓很多讀書人舉官無能,只能另謀出路;二是經濟發展,言商不再是什麼丟人事,士林和商賈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先以財生文,再以文生財變得稀鬆平常。有人評論當時情況:」古者士之子恆為士,後世商之子方能為士.此宋、元、明以來變遷之大較也。天下之士多出於商……」

所以到了明中葉,文人終於放下身段,願意鬻文以求財,如唐寅、文徽明、徐渭這樣的大才子,可以靠賣畫、給別人寫碑文墓誌銘賀詞什麼的為生,像吳承恩這種仕途失意、文名不顯的,就只能「賣文為生「,這個賣,就是給書商寫稿,所謂」潤筆「。

於是書商開始四處搜購,籠絡文人,或者從他們手裡購稿,或者約寫主題。文人們雖覺此系小道,但家中貧寒,仕途無亮,只要能賺錢,寫寫字又算得了什麼?從嘉靖、萬曆以降,文人們開始悄然介入小說創作。比如天許齋刻印《古今小說題辭》,明確交代了稿件來源: 「本齋購得古今名人演義一百二十種,先以三之一為初刻。」 就是書商從文人手裡收上來若乾稿子,編撰之後刊行。凌濛初在《二刻拍案驚奇》小引里把這層關系說的更明白:「同儕過從者索閱一篇竟,必拍案曰「『奇哉所聞乎!』為書賈所偵,因以梓傳請。遂為鈔撮成編,得四十種。「 可見當時書商缺稿何其嚴重,要派人專門去各大名家那裡去」偵「 察。像馮夢龍這種超級寫手,還會應邀做題,他的《古今小說》,就是「家藏古今小說甚富,因賈人之請,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兒四十種,畀為『一刻」,明顯就是約稿了。

不過馮、凌二人本是名家,凌濛初自己家就是開書店的,所以待遇奇好,他們是在金字塔的尖端。對了,比較出名的還有一個王世貞。王世貞是明後七子的領袖,大文豪,可是他在出版界的待遇,和白岩松在微博的遭遇差不多,古往今來第一大馬甲。無論什麼書,只要作者來歷有疑問的,都有人說是這可能王世貞寫的。比如《金瓶梅》,有傳說他是為了報復嚴世藩故意寫的,還在書頁之間用毒葯粘連,嚴世藩看得入迷,用指頭蘸口水去捻書頁,然後中毒而死。還有的民間故事更荒唐,說嚴世藩死後,嘉靖聽說《金瓶梅》好黃好暴力,找王要來看。王世貞怕皇上也被毒死,連夜趕了另外一部獻上,就是《封神演義》——你說王世貞招誰惹誰了……

前面說的是名家。次一級的作者,是書商一次性買斷書稿。《歸田瑣記》里引用林樾亭講的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故事,說從前有個書生,大女兒出嫁罄盡家財。二女兒說我出嫁時候該怎麼辦啊!這書生說我想辦法!然後回家翻書,看到《尚書》里有句話叫「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一拍腦袋說有了!花了幾個月寫了一部長篇小說給女兒做陪嫁。二女婿把書稿拿給書商一看,大為激賞,重金購得,於是嫁妝問題就解決了。這位書生叫許仲琳,這部書叫《封神演義》。

你說《封神演義》招誰惹誰了……

《封神演義》的作者到底是誰,這故事是真是假,無可考。但讀書人可以寫小說拿去賣錢,而且賣的不少,這是明確確鑿無疑的。

類似的情況還有清代袁枚。臨死前他寫了份遺囑跟兒子說「我一生著序,都已開雕,尚有《隨園隨筆》三十卷,正想付梓,而大病忽來,因而中止,他日汝二人行有餘力,分任刻之,定價發坊,兼可獲利。」 也是類似情形。可見手裡若有新稿,大可以賣給書商賺一筆錢。

更牛的書商,還會自己養一批專職寫手,那就更便宜了。比如明代有一位奇幻作家叫鄧志謨,極有才華,」兩腳書櫥「這個外號,就是從他這里傳出來的。鄧志謨因為生活貧困,寄寓在福建建陽,在余象斗家當塾師,其實是被包養,半是寫手半是編輯。余象斗給他的任務,就是寫神魔小說,學西遊記,於是他寫了諸如呂純陽飛劍記、許旌陽擒蛟鐵樹記、咒棗記等一系列奇幻小說,編了故事黃眉、故事白眉等辭書,銷量頗高。但他的利益,都被他的出版商余象斗拿走了,以致於生活只能勉強糊口。鄧志謨給朋友寫的信里哭訴:「仆窮愁著書,雕蟲技爾,然不能藏之名山,徒為梨棗也者。" 梨棗指梨木和棗木,這是雕版最常用的兩種材料,代指出版。鄧志謨覺得自己寫的這些雕蟲小技上不了廳堂,藏不進名山,但是沒辦法,還必須得寫,因為他太窮了,「弟今歲厄甚,薄田數畝,悉燔於驕陽,稼穡之枯,且如蜀之眉山草,家人泣餒也。」

像這種小作者,命脈全被出版商掐住。出版商讓寫什麼,就得寫什麼,不然全家都要餓死。和現在的一些人的境遇……呃,也差不多。

總之在明代中、晚期,各大書商家裡涌現出一大批塾師,他們都是落魄文人出身,為書商提供各類稿子,半作者半編輯,生活凄苦,生活在出版界食物鏈的最低層。他們所出的書良莠不齊,多以神怪、色情為主,其中放盪肆意之處,令人驚嘆。我手裡有七百多部明清二、三流小說的文檔,曾經隨便打開過幾個看,其中一部——我名字忘了——的開頭,就是書生、小姐、丫鬟、家丁幾個人在閨房裡圍成一圈,前後相插,群P為樂。

順帶一提,到了清代,古今第一才子(我個人這么認為)李漁就想開了。

李漁本來也是懷才不遇,寫書賣給書商。書商說你這故事不錯,就是太短,你再給我寫十個,湊個短篇集我就給你出。李漁只能答應,他很快意識到,這樣下去永遠沒出路,就對自己進行了一次SWOT分析,認為「一藝即可成名,農圃負販之流,皆能食力。古人以技能自顯,見重於當世賢豪,遂至免於貧賤者,實繁有徒,未遑仆數。即今耳目之前,有以博弈、聲歌、蹴趵、說書等技,邀游縉紳之門,而王公大臣無不接見恐後者。「

所以他痛痛快快甩開文人那點矜持。自己寫書,自己印書,還自己賣書,開了個芥子園書肆,還自己當導演自己當編劇還找來喬、王二姬來排戲,活得瀟灑自得,成了徹底的職業作家。紅樓夢之前,四大奇書三國水滸西遊金瓶梅,就是從他的書肆刊行里叫出來的。

但和現在一樣,李漁這種作者兼書商的定位,也遭遇到了他的剋星。

盜版。

盜版古已有之。

這里先要推薦一下李漁的所有小說,極其有才,有才到你不敢相信這是古人寫的,充滿了一派現代氣息。

他的小說太有才了,太受歡迎了,蘇杭的書商都盯著。先是蘇州,然後是杭州,然後是南京,後來他每出一本,書商都盜刻一本,不出擊日,千里外市面上就有盜版了。有一次,李漁南下廣東,走到一半想起來東壁簡陋,恐有盜賊侵入,就寫信回家,提醒家人把出書用的雕版擋在東邊。等到他回來,發現雕版也被偷走了,過了幾天,市面上出現一模一樣板式的盜版書…盜版盜版,即從此事而來。

更有無良書商,乾脆找個槍手寫本爛書,也說是李漁寫的,影響極壞。李漁大怒,叫上女婿沈心友去告官維權。李漁在蘇州告贏過幾次,當地官員孫道台判書商賠償,還發了公告。書商群起攻之,朝廷要維穩,要大事化小。李漁雖然滿腔憤懣,卻也無可奈何。他要起訴的書商太多了,為這個甚至把家都從杭州遷到南京,方便上庭。

他在《閑情偶寄》里對盜版一事說得十分慷慨:「是集中所載諸新式,聽人效而行之。惟箋帖之體裁,則令奚奴自製自售,以代筆耕,不許他人翻梓,已經傳札布告誡之於初矣。倘仍有壟斷之豪,或照式刊行,或增 減一二,或稍變其形,即以他人之功冒為己有,食其利而抹煞其名者,此即中山狼之流亞也,當隨所在之官司而控告焉,伏望主持公道。至於倚富恃強,翻刻湖上笠 翁之書者,六合以內,不知凡幾。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當決一死戰,布告當事。即以是集為先聲。總之天地生人,各賦以心,即宜各生其智,我未嘗塞彼心胸,使之勿生智巧,彼焉能奪吾生計,使不得自食其力哉!」

這一篇聲討盜版的檄文鏗鏘有力,擱到現在,一點不過時,特此錄全,推薦大家仔細讀讀。

其實文人和盜版之間,早有糾葛。宋代朱熹,就曾經因為自己的《論孟精義》一書被浙商盜版,一紙告到當地,嚇得官府立刻下公告禁止翻印,以免得罪這位大儒。從此以後,朱熹的書都是自印自賣,獲利極豐潤,一生不愁吃穿。朱氏子孫對朱熹著作的刻印出版享有壟斷權,延至明清,都獨得其利。

沒辦法,李漁寫的是小說,盜就盜了。朱熹寫的是馬哲、馬經,事關意識形態,誰盜那就是真不知死了。明清兩代政府對這類書監督都非常嚴,連版式、字體都不準妄改,生怕錯一處而誤人子弟,兩類書境遇大不相同。

至於小說作者,就只能發布聲明,說說氣話,指望能稍微震懾到有良心的盜版書商。崇禎年有本書叫《道元一氣》,上頭牌記寫了類似聲明:「倘有無知利徒影射翻刻,誓必聞之當道,借彼公案,了我因緣」。氣魄挺大,口氣卻很無奈。

馮夢龍在《智囊》里講過一個故事,說某書坊主怕自己的書被盜,還沒出,就先跑到衙門說有人盜版。衙門發出海捕文書去抓盜版者。其他書商嚇得惶惶不可終日,他趁機再上市,總算版權得全——不過這個大概只是文人的美好願望吧。

說到盜版,不得不再提一下天才營銷家余象斗。這哥們兒盜版盜起來毫不臉紅,還換著馬甲盜。余君召、余文台、余元泰、余世騰、余象烏,都是他的馬甲。發起狠來,他甚至把熊大木的《大宋中興岳王傳》那麼爛一本書給盜了,重出一本,作者名改成了余應鰲,真是喪心病狂。以至時人評價說「福建書坊⋯⋯專以獲利為計,但遇各省所刻好書,聞開價高,即便翻刻」。

當時建陽書坊的質量不好,金陵的刻本質量高。余象斗二話不說,把要出的新書全都加上京本二字,魚目混珠。如果你們看到《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國志傳》、《新刊京本編集二十四帝通俗演義西漢志傳》之類的名字,還有雙峰堂的印記,別多疑,肯定是盜版。

別看余象斗盜別人書毫無含糊,可容不得盜自己的書。前面講了他盜了吳承恩,湊出《四游記》。南北二記是他自己寫的,質量低劣,《東游記》是吳應泰的手筆,水準不錯,銷路最好。結果這書就被蘇杭書商給盜了,余象斗大怒,再刊的時候,在序言里大罵說盜版的都是浪棍、都是逃奴,無恥之甚乎!據說他在自己每本書里加自己的肖像,也是有類似於激光防偽標簽兒一樣的防偽功能,至於效果只有天曉得。

最後說一個無關的人。清代有個大文人袁枚,這一輩子被盜版過無數次,他的《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三有首詩《余所梓尺牘、詩話被三省翻板近聞倉山全集亦有翻者戲作一首》——光看詩名就知道心情有多糟糕——可為千古讀書人對盜版的心情:
自梓詩文信未真
麻沙翻板各家新
左思悔作三都賦
枉是便宜賣紙人。

F. 深刻地想,拍了這么多部不同版本的西遊記連續劇,哪部最好看,不勝感激

六小齡童那部

G. 明代雕版印刷有什麼特點

雕版印刷術是中國古人的重要發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圖文引徑行印刷的技術,它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幾個階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選用紋質細密堅實的木材,如棗木、梨木等。然後把木材鋸成一塊塊木板,把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反貼在木板上,再根據每個字的筆劃,用刀一筆一筆雕刻成陽文,使每個字的筆劃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後,就可以印書了。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 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廣、品種之多、數量之大,雕版印刷技藝都超過前代。政府的司禮監經廠,有刻、印、裝訂等工匠近千人。漢族民間印刷的新品種是插圖的戲曲、話本,各級地方政府廣泛編印地方誌。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體,代表了版畫雕刻技藝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後期,揚州雕版印刷空前發展,刻書之風大長,官刻、家刻、坊刻盛極一時,刻印之書不可勝計。

H. 86版《西遊記》有哪些片段讓你印象深刻

86版西遊記簡直就是我們90後小時候的唯一樂趣!裡面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太多了,收豬八戒的那一段,絕美白骨精那一段,天竺少女那美妙的舞蹈和唐僧冥頑不靈的人設,都讓我記得准準的!


其實86版西遊記放到現在來看,特效簡直連一毛都用不了,但是其中的很多片段,已經成為了經典,無劇可超越的經典了。

I. 我國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四大名著:
中國的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著作歷久不衰,是漢語文學史中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

作品簡介: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朝復興的希望。

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有極其生動的生活場景,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108位好漢身份不同,性情各異,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繪四大名著·水滸傳》隨文融入293幅國畫,由戴郭邦、賀友直、陳白一等41位國畫名家聯袂繪制,眾畫家以妙手神筆繪就極具生動的生活場景,人物情節,惟妙惟肖,意韻深遠。

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規模宏偉,情節曲折、語言生動,又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想像極其豐富,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瑰寶。《名家彩繪四大名著·西遊記》延請戴敦邦、趙宏本等40餘名畫壇名宿繪制240幅藝術含金量相當高的國畫,或豪放粗獷,或質朴秀麗,畫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蟲、鳥、獸等多姿多彩,畫法則或工筆勾勒,或寫意揮灑,風格或豪放粗獷,或樸拙秀麗,技法上鉤勒、渲染、烘托、潑墨、淋漓盡致,多姿多彩地展現了小說中最精彩的場面。文以畫平添風采,畫借文獨具魅力,圖文相間,水乳交融。

《紅樓夢》以其豐富的內容,曲折的情節,深刻的思想認識,精湛的藝術手法成為中國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以至於以一部作品構成了一門學術性的獨立研究學科——紅學,這在世界文學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葯、印刷術、造紙)

指南針
相傳是在黃帝大戰蚩尤時,用來辨認行軍方向的工具。指南車事實上是一種機械的裝置,指南車在行進時,仙人的手都指著同一方向。指南車的製作原理和指南針利用磁力指示方向不同。在戰國的時候,才出現真正利用磁鐵的磁力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
宋代的時候製造指南針的技術大有進步,間接的也使中國的航海事業發展興盛,與中國往來的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因此學會使用指南針,並將它傳到歐洲。

火葯
火葯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所發明的。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只小火箭,小火箭被點燃後會使火箭筒上升,然後點燃火箭筒裡面的其他火箭,射向敵軍,通常用與水戰。
唐代的時候,火葯已經被用於戰爭,宋朝的時候,已經有鐵罐型的殺傷性武器。中國的火葯是經由蒙古人西征傳到阿拉伯再傳到歐洲的。

印刷術
在還沒有印刷術之前,書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寫出來的,後來出現了拓印、雕版等印刷的方法,但還是很耗時費力,直到宋代的時候,畢升發明了活字版印刷術,才使印刷技術大大的改進。
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方塊,一端刻上文字,稱為活字印台。印刷時,將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內容排列,固定在塗有粘劑的底盤上成為活字版,然後在版上塗墨,再用紙覆壓就可以印出文字了。

造紙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出現在殷商的甲骨文中,然後有鑄在鍾鼎上的鍾鼎文(又稱金文),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人們開始將文字刻在木簡上,用繩索貫穿成冊。秦漢時代,文字是用筆書寫在絲布上,直到東漢時代,宦官蔡倫將制紙的方法加以改良後,人們才開始大量的使用紙作為書寫工具。造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事,這種先進的技術經過一千多年後才傳到歐洲。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