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不知道的事
⑴ 86 版《西游記》拍攝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事
一個攝影師一台攝像機,拍了6年,播了6年,迄今已播放三千多次,足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它是特技最多最土的一部電視劇。86版西遊記堪稱神劇,老少咸宜,經久不衰,背後心酸的故事鮮為人知,是真實的一部「取經」歷程。
1982-1988年、1998-1999年,先後共發行二部:《西遊記》25集、《西遊記續集》16集。由楊潔導演,六小齡童、遲重瑞、徐少華、汪粵、馬德華、閆懷禮主演。而西遊記的拍攝難度不亞於唐僧取經。
82年西遊記拍3集在央視試播,開始有了名氣。於是有人指責導演拍電視劇遊山玩水,還出國。其實劇組的條件非常艱苦,每頓飯只有5毛錢的配額,到廣州這些已經貴起來的地方,一碗餃子2塊5,才6個,男生根本吃不飽,導演自己掏錢給工作人員吃飯。
為了找到符合劇組要求的場景,楊潔導演帶領團隊,走遍了全國除西藏、青海、寧夏、湖北、台灣之外的26個省。拍攝時,主創人員多次遇險,楊潔有次差點從山上跌入懸崖,師徒四人拍攝走過瀑布的場景時也差點滑腳跌落。就連白龍馬,也曾多次遭遇跌落溝渠等險情。
西遊記的導演和攝像其實是夫妻,兩個人一起在外天南地北拍攝此劇長達6年,無暇照顧家中12歲的幼女丫丫。因為經費少安全措施只好節約。吊威亞的時候,演員常常摔傷,有一次閆懷禮(沙僧)170多斤重,摔在攝像師王崇秋的腦袋上,攝像師當場就暈過去了。
楊潔導演和王崇秋攝像去香港學習吊威亞。82年剛拍西遊時劇組缺乏指導,大家不知道特技怎麼弄。攝像王崇秋想盡辦法都缺乏真實感,碰巧遇到一個香港人說得把人吊起來。但他也是圈外人不懂內里,於是劇組就去香港學習吊威亞,終於成功。當年吊威亞是非常危險的事,常常威亞的繩子都磨得很細了,還在冒險用。師徒四人每次吊完威亞,都要慶幸自己又活下來,尤其是孫悟空和豬八戒主要吊威亞的,每次結束後無摔傷,都互相擊掌歡慶一番。師徒四人都摔下來摔傷過。
劇組里沒有區分主演和配角,主演的待遇和其他人是一樣的,沒有助理,沒有保姆車,沒有優待。拍攝結束後一樣要和劇組一起搬運幾車皮的設備工具。缺少龍套演員的時候,一樣要和劇組一起化妝救場。
現在說西遊拍了六年都是稱贊。但當年這卻是穿小鞋的原因。其實25集拍攝用六年是無奈的結果。只有一個攝像機,不能同時多角度拍攝,效率很低。去日本參觀時,導演還被央視領導批評說日本拍得多快!楊潔說要有他們五六台攝像機的條件,我拍得比他們還快!
由於西遊在央視受到非議,所以央視組成調查小組。調查發現,原來劇組特別艱辛,經濟困難,連基本拍攝設備都沒有。本來說好要給錢,要再給一台攝像機。誰知小組回到央視,一切變回老樣,央視命令劇組停止西遊記拍攝,直接拍個尾巴結束。當時只拍了15集不到。
楊潔和央視領導努力爭取談判,多次談判之下,終於得到央視的鬆口說:你要是自己找到資金,但必須是貸款,不能是投資,我們就讓你繼續拍完西遊記。
得到央視首肯,可以自己找資金繼續拍攝西遊後,劇組到處找資金。其中,在央視腰斬西遊後,是「蜈蚣精」李鴻昌到處找資金,最終找到了鐵道部十一工程局的三百萬資金。可是物價上漲,景點收費,這三百萬已經拍不了剩餘的全部15集,原定三十集的西遊記,只能忍痛砍掉5集。
李鴻昌本是西遊記製片副主任,一人分飾7角:漁翁、黑狐精、多目怪、驛丞、大臣、接引佛祖,客商。因導演發現李鴻昌小龍套演技很好,就給了他一個大角色蜈蚣精。當然也可能是導演感激李鴻昌找到了鐵道部的三百萬貸款,挽救西遊於危難。
王希鍾,西遊記的造型大師,除了設計那些神魔妖道的形象,他也在劇中扮演一個人物--金頂大仙。這些都是王希鍾大師設計的西遊記中的各種造型。
唐僧共有3位扮演者。最初是汪粵,他拍了3集,感到角色對演技挑戰不大,加之有電影邀約,就離開了劇組。徐少華本來被挑選演小白龍,汪粵一走,導演決定由他頂替扮演唐僧。拍了9集後,考上大學離開了劇組。焦急萬分的導演在樓道巧遇遲重瑞,當下就看中了他來演唐僧。
其中江粵(第一任唐僧)在《猴王初問世》里演了一隻白猴;徐少華一人分試3角:唐僧,唐僧的爸爸陳光蕊,東海龍王。
遲重瑞一人分飾4角:唐僧,井龍王《除妖烏雞國》、天庭文臣《四探無底洞》、沙僧《傳藝玉華洲》。
很少有人知道火眼金睛的孫悟空其實有600度近視200度散光,他瞞著導演進劇組,剛開始孫悟空經常打到其他人的腦袋,還出過血,以至於當時沒有人願意和孫悟空演對手戲。導演表示嫌棄,但是發現孫悟空單獨武打很好。這才知道他是近視眼,又嫌隱形眼鏡帶著不舒服。
六小齡童在家非常被寵,幾乎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當初選角時楊潔就感到六小齡童很嬌,無奈六齡童打了包票說幼子非常能吃苦。六小齡童(24歲)進劇組是老猴王「六齡童」章宗義(60歲)送去的,老爸給兒子倒洗澡水,4瓶熱水瓶兩手拎,立刻被楊潔阻止。
閆懷禮一人分飾9角:沙僧,牛魔王(第2集官封弼馬溫),千里眼,太上老君,和尚(禍起觀音院),老者(猴王初問世),卷簾大將,御馬監里的一個監丞,西海龍王。
在當年的審美來看,蜘蛛精的衣服太暴露了,幾個演員集體抗議,最後都無效。這些十五六歲小姑娘有的在房間里哭,覺得自己很悲慘。開拍的時候,披著紗巾披風,遮擋一些。等拍到肚子的時候(肚子上的肚臍眼會吐絲,把唐僧綁起來),就找了劇組的男生做蜘蛛精的裸替。紅孩兒扮演者叫趙欣培,性別:男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77年1月31日。可是「紅孩兒」拍的時候不能穿褲子。小娃比較害羞,要求穿褲子。導演說不行,紅孩兒就是不穿褲子的。於是,一拍好他的鏡頭,他就跑去旁邊穿褲子。
劇組一開始找不到白馬,就用黑馬代替,刷一層白漆,每次到河裡,河水都白了,從河裡站起來,又是一匹黑馬。當年拍戲因為特技條件差,大家都經常掉到河裡去。
擦亮眼睛,西遊記中的小唐僧是現在「槿汐姑姑」的新婚丈夫蔡遠航。2013年7月24日,小唐僧和槿汐姑姑(蔡遠航和孫茜)的婚紗照曝光,並於8月4日大婚,結束兩人長達6年的愛情長跑,終於要邁入幸福的殿堂。
「豬八戒」耳朵掉了一隻。雖說當年的條件實在是有限,但是在楊潔導演的精益求精的態度下,86版西遊記的場景,造型都不輸如今翻拍的幾版。重要在於態度,而不單單是技術。
⑵ 西遊記是不是真實故事
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過高昌國時,那裡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文學巨著。
農夫彡拳 2008-07-20 16:26 檢舉
⑶ 西遊記是不是民間故事
《西遊記》不屬於民間故事,它應該屬於小說,他是吳承恩根據很多素材寫的小說。
⑷ 《西遊記》中主要人物及事件(不要性格什麼方面的)
唐僧,俗家姓陳,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西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後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並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紫金缽。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對佛學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忘他的歷史功績。
孫悟空,法號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綉花針,大到頂天立地。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勝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長生不老金丹,打敗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又自不量力地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後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三打白骨精,收服紅孩兒,熄滅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豬八戒,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又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他會變身術,能騰雲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雲棧洞,豬八戒被孫悟空收服,豬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沙和尚,法名悟凈,原是天宮玉帝的卷簾大將,因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鏟,武藝高強,不畏強敵。經南海觀世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為師,與孫悟空、豬八戒一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身上有兩件寶,一件是菩薩葫蘆,一件是九個骷髏組成的項圈。後來,他用九個骷髏作為九宮,把菩薩葫蘆安放在其中,成為法船,穩似輕舟,順利地幫助師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⑸ 看西遊記中 有一事不明 神 佛 道如何區分。
沒法講,你把小說看成現實了。
佛教是無神論者。中國道教也接近於無神論者。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有神論者。
玉皇大帝等屬於民間傳說。
他們出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階層,沒有直接的關系。
⑹ 西遊記裡面,我有一事不解↓
咱現在先假設一下,被打死的那個是悟空,活的那個是六耳獼猴。我這不是胡說的,是有道理的,一下是我的一些理論:
一、六耳獼猴和孫悟空一模一樣,誰也看不出來,就算如來騙大家說六耳獼猴就是真的悟空,而這個謊言,也只有如來知道真相,真正的孫悟空,他只是個啞巴吃黃連。
二、六耳獼猴很有可能是如來安排的一個托兒,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是個叛逆者,而如來是西天的最高統治者,哪個統治者會允許一個叛逆者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的,孫悟空一向不敬重如來。所以如來會想方設法消滅孫悟空。當然不能明白著把孫悟空直接殺了,所以才出現一個一模一樣的悟空,殺孫悟空於無形。而這個也是有證據的。
1:比如在地府裡面,經「諦聽」聽過之後,「諦聽」明知道真假,卻不敢說,其想法肯定不是怕兩個悟空大鬧地府,而是這個六耳獼猴有很強大的後台,那就是如來。所以,「諦聽」自然不敢說出真相。
2:其次,可以證明「諦聽」不是真正的怕二猴大鬧地府的原因還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當時在場的還有一個法力很強的人,當然,不是閻羅,閻羅和這人比,是天壤之別,這人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何許人啊,是佛教四大菩薩之首,與觀音、文殊、普賢齊名,可見此人厲害。
既然有這么厲害的佛門中人在此,難道「諦聽」還擔心這兩潑猴會鬧了地府不成?
諦聽
三、大家都知道,孫悟空的師傅是「菩提祖師」,「菩提祖師」何許人?《封神榜》上有個線索,就是「混鯤祖師」的徒弟,而恰巧,「混鯤祖師」弟子無數,而讓他最得意的兩大弟子,便是如來(又名「接引道人「)和菩提祖師(又名「准提道人「)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兩位聖人是同門師兄,且《封神榜》中曾經略提到過,說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說菩提祖師),其間不知與接引道人(如來)間發生了什麼變故,卻神秘消失,從此再不聞蹤跡。這是一個很有力度的線索,證明二人之間有矛盾。然後再回到孫悟空,而孫悟空又恰巧是菩提祖師的徒弟,如來見到昔日仇人的徒弟,又有翻天覆地之本領,不想方設法除之更待何時?
⑺ 看西遊記中 有一事不明 神 佛 道如何區分。
神佛道都是不同陣營的。神仙是一個統稱,真正的神應該是封神榜上有名人或者回是依靠凡間香火答成神的人。他們聽命於天庭,代掌天地職權。而仙應該是自己修道得道的,於天地無礙,自享清凈,比如鎮元大仙那樣的。但後期有些仙投靠了天庭,於是出現了部分重疊。而佛則是另外一個系統,屬佛教,為西方教,不能在東土行走,必須藉助唐僧師徒力量。道教是正統玄門,與佛教相對,神與仙都是在此基礎上衍伸的。在西遊記中,佛與道是相對的,同時又各自克制,互相包容。而以玉皇大帝為首的神則是在兩方間搖擺,不過由於當時道教勢大,玉皇大帝引佛教為援,更偏向於佛教罷了。所以才會請如來來降服孫悟空,與他結一道因緣。而孫悟空的師傅有人說其實是佛教二教主准提道人的化身,特意去與孫悟空結下緣分的,所以他非道非佛,也不許悟空透露其姓名。
⑻ 關於西遊記裡面的一篇故事(不少於三分鍾)
三打白骨精 (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故事)
【一打】:山野里出現一版位年輕村姑,悟空權說:「它是個妖精,是來騙你的。」說著,就朝妖精劈臉一棒。打死了妖精的替身。
【二打】: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
這樣的傷心可以說是(肝腸寸斷、悲痛欲絕、痛不欲生)
悟空見又是那妖精變的,也不說話,當頭就是一棒。 (看俺老孫一棒!)
【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師父念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師父,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眾神都在雲端看著。悟空掄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⑼ 《西遊記》里有哪些不易發現卻很打動人的小細節
西遊記里有趣的、動人的小細節非常地多。說幾個我印象比較深的:
——————趣味篇——————
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都是因為在蟠桃會上犯了事而被罰的。
2.
孫悟空被派管蟠桃園,等到蟠桃會前夕王母派仙女去摘桃,最好的一片桃林里「花果稀疏,止有幾個毛蒂青皮的,原來最好的都是猴王吃了。」但是在把孫悟空鎮壓在五指山下以後,玉帝設宴款待如來,王母端出幾顆無比艷麗的大蟠桃,說這是自己親手摘給如來的。而且有詩為證:
半紅半綠噴甘香,艷麗仙根萬載長。
堪笑武陵源上種,爭如天府更奇強。
紫紋嬌嫩寰中少,緗核清甜世莫雙。
延壽延年能易體,有緣食者自非常。
是不是很神奇?我看到這里反正是腦洞大開,覺得玉帝王母肯定是先把最好的桃摘了,然後再派悟空管桃園,誘惑他犯錯。
3. 唐僧其實是一個俗人。悟空才是天生有慧根。每當唐僧在路上唉聲嘆氣取經苦,都是悟空引經據典地安慰他。比如說三十二回中:
師徒們正行賞間,又見一山擋路。唐僧道 :「徒弟們仔細,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
。」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雲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莫生憂慮,但有老孫,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什麼虎狼
!」
4.
其實唐僧最俗的地方還可以見諸很多細節,比如說,作為一個出家人,唐僧從來不在意別人殺生。當然這個生指的是動物。比如說剛剛收了孫悟空,路遇一大老虎,被孫悟空一棒打死,唐僧的關注點是:天啊!之前那個獵戶這么厲害,還跟老虎鬥了半天,這猴子竟然能一棒打死一隻!
5. 當然如果悟空殺人的話唐僧是會怒的,但是他的關注點仍然和正常的出家人不一樣:
他會先吟兩句詩以示出家人的慈悲為懷:
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當然如前所述,如果孫悟空真的只是打殺了螻蟻或飛蛾,他是不會管的。
隨後唐僧說的話就很有趣了:
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沖撞了你,你也行凶,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
看見沒,他關心的是你亂殺人連累了我怎麼辦?
又道:
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 。
這就更有趣了,說的是就算你爸是李剛也沒用。這樣一套對話在西遊記里出現了可不止一次,算是唐僧的經典演講路線了。這思維哪裡是聖僧,分明是一個封建小農啊。
6. 再說說唐僧什麼時候念緊箍咒:不是在悟空犯錯的時候,而是在悟空令他不爽的時候。
比如說遇到一個喜歡收集袈裟的和尚,當時悟空入世未深,想要把師傅的袈裟拿出來讓人家開開眼界,反倒是唐僧說對方似心懷險惡,不要露富。(順便插一句,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唐僧其實懂得人心險惡,根本沒有大多數人以為的那樣天真!那他為什麼總是看不出孫悟空說的是真話?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結果孫悟空不聽呀,必須要炫耀呀,最後衣服被偷了呀。唐僧一聽自己的寶貝晚禮服丟了,那個氣呀!當場把緊箍咒好好念了個幾遍。
再比如說但凡豬八戒攛掇唐僧念咒,唐僧多半是會念的。
對比之下,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這錯夠大了吧?唐僧的反應竟然是:矮油,這是你的不對啦,趕快跟道長道個歉啦~
孫悟空說:哼!
於是唐僧只好帶著徒弟拔腿就跑。
——————心酸篇——————
我看西遊記的時候是很心疼孫悟空的,三個徒弟里他最愛師傅,師傅卻永遠最不相信他,簡直是太虐了。
1. 唐僧很少撒謊,但在要孫悟空帶上金箍的時候騙了他。
(唐僧為了脫身也騙過女兒國國王,我原本寫的是唐僧只撒了一次謊,已修正,感謝提醒。說到這里我特地去查了一下,說謊應該屬於妄語,有人說只要是為對方好就不算犯戒,也有人說不管怎麼樣都算,不過這不重要……畢竟唐僧……連酒都沒戒……雖說他只喝素酒,但是酒戒好像是不分葷素的。參考自學佛網,逛逛還覺得挺有趣的,特別是裡面求助的小和尚和回答的法師,感覺都一本正經得很可愛。裡面的說法是不是權威我不知道,有錯的話還請指正。)
2.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趕走了。很多人想必還記得他臨走前要拜唐僧,唐僧不受,於是他變作四個圍著唐僧拜了一拜吧?
拜完之後,悟空獨自一人返回了花果山。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
我看的時候是真的挺心疼的。
3.
這次被趕走應是孫悟空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在那之前,看見妖怪他只會直接一棒子打死,指著一坨人形肉泥說:師傅!這是妖怪!但再那之後,他明白了世事沒有那麼單純,好好的一個少年從此就踏上了腹黑之路,唉。
4.
孫悟空被趕走沒多久,唐僧遇險,剩下兩徒弟加白龍馬都無計可施,白龍馬苦勸之下豬八戒回去找大師兄。孫悟空明知豬八戒來意,但是裝作不知,只帶他逛花果山,享受著豬八戒的心焦,直到豬八戒忍不住暴露來意,才順水推舟地勉強答應。這時候的孫悟空已經和被趕走之前的不太一樣了。
但是他一面跟八戒說,我就是看在妖怪太囂張的份上幫你們一把,事了還回來做我的猴王。一面卻跟花果山的小猴們說:天底下誰不知道我是唐僧的徒弟,我跟師傅感情好著呢,只是他看我想家,讓我回來玩兩天,現在我要回去陪他取經啦。(真是太傲嬌了呀)
等救了唐僧出來,唐僧感謝他,假裝不記得曾經趕走他的事,孫悟空也絕口不提,就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師徒四人照常上路了。
5.
但是還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孫悟空的變化。下一次遇到妖怪,他不再沖鋒陷陣了。他打算誑豬八戒先去試試深淺,反正就算被捉住了他也有自信救回來,這樣還能顯得他比較有本事。於是他首先問豬八戒:照顧師傅和探路你願做哪一個?照顧師傅嘛,你要陪他上廁所、扶他走路、還要負責喂飽他,餓了瘦了的話你就給我等著。
豬八戒一聽,當然是探路去啊!孫悟空料到豬八戒不會好好乾活,變成蟲鳥跟著他,並把他偷懶的劣跡回來一一匯報給唐僧,總算博得了唐僧的一次信任。
當徒弟累成這樣,也是不容易呀。
——————附錄篇——————
有人擔心我寫的東西主觀臆斷成分比較多,其實除了玉帝王母用桃子坑孫悟空這點是我腦補的(我在原文里說明了),其他基本上只轉述了原著,沒有直接引用是因為覺得那樣讀起來不有趣。既然有人擔心,那我把一些相關段落放在這里好啦,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趣味篇:
第四條見第十四回:
那隻虎蹲著身,伏在塵埃,動也不敢動動。卻被他照頭一棒,就打的腦漿迸萬點桃紅,牙齒噴幾珠玉塊,唬得那陳玄奘滾鞍落馬,咬指道聲
:「天哪,天哪!劉太保前日打的斑斕虎,還與他鬥了半日。今日孫悟空不用爭持,把這虎一棒打得稀爛,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 !」
心酸篇:
第一條還是第十四回:
行者去解開包袱,在那包裹中間見有幾個粗面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又見那光艷艷的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
:「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三藏就順口兒答應道 :「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行者道
:「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 。」三藏道 :「只怕長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
。」行者遂脫下舊白布直裰,將綿布直裰穿上,也就是比量著身體裁的一般,把帽兒戴上。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糧,卻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行者叫道 :「頭痛,頭痛
!」那師父不住的又念了幾遍,把個行者痛得打滾,抓破了嵌金的花帽。
第四條見第三十一回:
行者道
:「賢弟,你起來。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罵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普天的神將看見我,一個個控背躬身,口口稱呼大聖。這妖怪無禮,他敢背前面後罵我!我這去,把他拿住,碎屍萬段,以報罵我之仇!報畢,我即回來
。」八戒道 :「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報了你仇,那時來與不來,任從尊意。」
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里,脫了妖衣,整一整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執了鐵棒,徑出門來。慌得那群猴攔住道 :「大聖爺爺,你往那裡去?帶挈我們耍子幾年也好 。」行者道
:「小的們,你說那裡話!我保唐僧的這樁事,天上地下,都曉得孫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趕我回來,倒是教我來家看看,送我來家自在耍子。如今只因這件事,你們卻都要仔細看守家業,依時插柳栽松,毋得廢墜,待我還去保唐僧,取經回東土。功成之後,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
。」眾猴各各領命。
又
長老現了原身,定性睜睛,才認得是行者,一把攙住道:「悟空!你從那裡來也?」沙僧侍立左右,把那請行者降妖精,救公主,解虎氣,並回朝上項事,備陳了一遍。三藏謝之不盡道
:「賢徒,虧了你也,虧了你也!這一去,早詣西方,徑回東土,奏唐王,你的功勞第一 。」行者笑道 :「莫說莫說!但不念那話兒,足感愛厚之情也
。」國王聞此言,又勸謝了他四眾,整治素筵,大開東閣。他師徒受了皇恩,辭王西去。
第五條見第三十二回:
行者聞言,把功曹叱退,切切在心,按雲頭,徑來山上。只見長老與八戒、沙僧,簇擁前進,他卻暗想
:「我若把功曹的言語實實告誦師父,師父他不濟事,必就哭了;假若不與他實說,夢著頭,帶著他走,常言道乍入蘆圩,不知深淺。倘或被妖魔撈去,卻不又要老孫費心?且等我照顧八戒一照顧,先著他出頭與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過他,就算他一功;若是沒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孫再去救他不遲,卻好顯我本事出名。」
又
獃子真個對行者說道:「哥哥,你教我做甚事?」行者道 :「第一件是看師父,第二件是去巡山。」八戒道
:「看師父是坐,巡山去是走。終不然教我坐一會又走,走一會又坐,兩處怎麼顧盼得來?」行者道:「不是教你兩件齊干,只是領了一件便 罷
。」八戒又笑道:「這等也好計較。但不知看師父是怎樣,巡山是怎樣,你先與我講講,等我依個相應些兒的去干罷 。」行者道
:「看師父啊,師父去出恭,你伺候;師父要走路,你扶持;師父要吃齋,你化齋。若他餓了些兒,你該打;黃了些兒臉皮,你該打;瘦了些兒形骸,你該打 。」
⑽ 西遊記故事摘抄 不要文言文的
之
這天,師徒四人走到深山。唐僧餓了,悟空便跳上雲端一望,「南山一片鮮紅,想必是成熟的
,待我摘些來與師父充飢。」 悟空走時用金箍棒畫了個圓圈,囑咐師父、師弟:「深山裡會有妖怪,你們千萬不可走出圈子!」
這山裡果然有個
,她想著:「聽說吃了
能
呢。」趁悟空離開,她便要撲下去抓唐僧,卻被圓圈發出的金光刺得頭昏眼花。
便變作一個美貌女子,只說給和尚送飯,想要接近唐僧。那八戒見到女人骨頭都酥了,哪裡還識得妖精。這時悟空回來了,他那
卻難蒙騙,舉鐵棒便朝妖精打去。那妖使個「解屍法」,扔下假屍首,真身逃走了。
眼看
死在地上,唐僧責怪悟空又傷人命。悟空就讓師父看那「送飯」罐子,裡面全是些
、
。唐僧剛有幾分相信,八戒又來
:「這是師兄的
!」唐僧便要趕走悟空。悟空再三哀求,才得饒恕。
不死心,又變成
,一路喊著:「女兒啊,你在哪裡?」八戒說:「師父,這下麻煩大啦。」
看
上的假屍首,一把揪住唐僧,「我女兒怎麼死的?我要你償命來!」卻又被悟空識破,劈頭一棒,那妖精還用解屍法脫身走了。
唐僧大驚,「你怎麼連傷二命!」便把
連念二十遍,把個
勒成個葫蘆,疼得悟空滿地打滾。唐僧說:「你是無心向善,有意作惡,我斷然不能留你了!」悟空說:「師父真不要我,就請念念『松箍咒』,把這箍子退下來,我好回家。」唐僧為難道:「我可是只會緊,不會松。」「既然這箍子沒法離開我,」悟空說,「我也就沒法離開師父了。」唐僧見悟空這樣說,只好再饒他一次。
那妖精兩次沒得手,心想:「再往
十里,就不是
了。要是唐僧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就太可惜了。」於是她第三次變作一個老翁,一路叫著:「女兒呀!老婆呀!」再來算計唐僧。八戒說:「師父呀,人家找來了!你該償命,我該充軍,
做苦工,那猴子卻
!」悟空叫來
、土地暗中照應,再不讓妖精逃脫。只見手起棒落,老翁倒下。
悟空說:「師父,你看!」地上躺著一堆骷髏。「這是白骨成精。」唐僧已經相信了,又聽八戒說:「師兄是怕你念咒,故意變成這樣。」唐僧便下定決心,找出紙筆,寫了一張貶書給悟空,「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去吧!」悟空很傷心,他囑咐
要照顧好師父,「遇見妖怪就說
是你的
,他們就不敢亂來了。」悟空要最後拜別師父,但師父不要他拜,他只得變幾個替身團團圍住,使唐僧勉強受了一拜。
趕走悟空後,唐僧又在
的
手下遭難。
被擒,八戒逃出,
,這
只得厚
去
討救兵。悟空問八戒:「不去取經,來這里做什麼?」八戒扯個謊:「師父想你呢。」「既然趕走,還想什麼?不去!」八戒怕打,只得下山去,嘴裡罵罵咧咧。
悟空早派了
偷聽,便把八戒抓回要打,八戒只得說出師父遇難的事。悟空說:「你們為什麼不告訴妖怪,
是唐僧的大徒弟?」八戒使個
,「他一聽你的名字,就說要剝你的皮,抽你的筋!」悟空大怒,便隨八戒去打
。雙方相鬥,悟空使出一招「葉底偷桃勢」,妖怪竟被打得無影無蹤。後來查明此怪乃是天
宿
下凡。
悟空救出師父,唐僧又感激,又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