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遺址
Ⅰ 商河有什麼好玩的
名勝古跡
東信遺址位於懷仁鎮東信村南200米處,南臨古沙河500米,距商河城15公里。現存遺址高出地面約4.9米,南北長30米,東西寬27米,面積810平方米,約為原址的三分之一。先後從遺址選撿的器物有青銅器、石器、骨蚌器、陶器四種。經省文物專家考察, 遺址文化層底層為晚商文化,厚1.8米,中層為春秋戰國文化,上層為漢唐文化。為商代至秦漢時期的村落遺址。 古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北懷仁鎮與 戰國灰陶罐
張坊鄉交界處,距縣城13公里。遺址佔地9000平方米,城牆殘跡歷歷可見,院落、大型建築似有其型。城中間略低,東面有古城牆,長100多米, 高2.7米,最寬處10多米。南面有高2.7米的點將台。遺址周圍多次發現陶盆、石夯、石磨、瓷罐、鐵獅等文物。曾挖出一堵完好的牆壁,牆壁用青磚白灰壘制,磚長0.5米,寬0.3米。據考證,為東周、東漢至北宋時的城邑。 梁王冢遺址位於鄭路鎮梁王冢村西北500米處,距縣城20公里。遺址高出地面4米,南北長50米,東西寬40米。遺址頂部和邊沿斷面處,均有古建築遺址、遺物暴露,多為鬲足、鬲沿、瓦片等。據專家鑒定,此冢系春秋以前遺址。 元代古墓位於縣城西北角商中河東岸。此墓由前室、中室、後室和左右耳室組成。前、中室頂部被毀、四壁殘存;中室壁繪一車一馬,底部有磚砌式棺床,呈八角狀,系斗拱、立柱仿木製建築結構;四塊墓表傾倒於主室底部,其中一塊刻有「徐總管」,右側刻有「至元二年正月初二日記」,另一塊刻有「徐總管之墳」,另兩塊刻有「張氏」、「妻張氏」。
Ⅱ 中國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
1、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鵬,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禮部侍郎於邵。試題《白雲起封中賦》等。崔元翰是中國第一個「連中三元」的人,《全唐詩》存其詩七首。
2、武翊黃,字坤輿,官大理卿。府選為解頭,及第為狀頭,宏詞為敕頭,時號武氏三頭,生卒不詳。唐官方正史記錄其人其事甚少,吾在這里為其扶位正名。
3、張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張薦之子,深州陸澤(河北深縣)人,元和九年(814年) 狀元及第。生卒不詳,流傳詩作17首,所撰《煎茶水記》一卷,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4、孫何(961-1004年),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字漢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狀元。英年早逝。著有《駁史通》十餘篇,文集四十卷傳世。
5、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字孝先,謚號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狀元。官至宰相,為宋仁宗時名相,智除丁謂,政績卓著,著有《王文正公筆錄》傳世。
(2)商河遺址擴展閱讀
以清代為例:
1、舊時科舉考試全過程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
2、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較高級別的國家考試叫做鄉試,每三年一次在省城進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後稱舉人,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稱「亞元」。
3、再高一級是會試,在禮部舉行,赴考者是舉人,考中之後稱貢士,第一名是「會元」,第二至五名是「經元」;殿試則在紫禁城的保和殿舉行,皇帝親自主持,赴考者是貢士,考中之後稱進士,此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
Ⅲ 大商河有啥好玩的地方嗎,求推薦
東信遺址位於懷仁鎮東信村南200米處,南臨古沙河500米,距商河城15公里。現存遺址高出地面約4.9米,南北長30米,東西寬27米,面積810平方米,約為原址的三分之一。先後從遺址選撿的器物有青銅器、石器、骨蚌器、陶器四種。經省文物專家考察, 遺址文化層底層為晚商文化,厚1.8米,中層為春秋戰國文化,上層為漢唐文化。為商代至秦漢時期的村落遺址。 古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北懷仁鎮與 戰國灰陶罐
張坊鄉交界處,距縣城13公里。遺址佔地9000平方米,城牆殘跡歷歷可見,院落、大型建築似有其型。城中間略低,東面有古城牆,長100多米, 高2.7米,最寬處10多米。南面有高2.7米的點將台。遺址周圍多次發現陶盆、石夯、石磨、瓷罐、鐵獅等文物。曾挖出一堵完好的牆壁,牆壁用青磚白灰壘制,磚長0.5米,寬0.3米。據考證,為東周、東漢至北宋時的城邑。 梁王冢遺址位於鄭路鎮梁王冢村西北500米處,距縣城20公里。遺址高出地面4米,南北長50米,東西寬40米。遺址頂部和邊沿斷面處,均有古建築遺址、遺物暴露,多為鬲足、鬲沿、瓦片等。據專家鑒定,此冢系春秋以前遺址。 元代古墓位於縣城西北角商中河東岸。此墓由前室、中室、後室和左右耳室組成。前、中室頂部被毀、四壁殘存;中室壁繪一車一馬,底部有磚砌式棺床,呈八角狀,系斗拱、立柱仿木製建築結構;四塊墓表傾倒於主室底部,其中一塊刻有「徐總管」,右側刻有「至元二年正月初二日記」,另一塊刻有「徐總管之墳」,另兩塊刻有「張氏」、「妻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