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佛衣
㈠ 簡述《西游記》中唐僧袈裟被盜的故事
西遊記里,唐僧取經前觀音給了一件鑲著很多寶石的袈裟給唐僧。唐僧內收了孫悟空不容久,路過某間寺廟,裡面有個老和尚,見了唐僧的袈裟之後起了貪念,想殺死唐僧霸佔袈裟,之後又放火燒塔,誰知孫悟空接了一個避火的東西護著唐僧,結果那個寺廟殺成廢墟,死了很多和尚,連那個老和尚方丈都被燒死。
最後偷走袈裟的是黑風山的黑熊精,孫悟空去南天門借了辟火罩,罩住了唐僧所住禪房,其餘全被火燒光。
㈡ 《西遊記》中「母難之日」是指什麼日子,「佛衣」指的是什麼
母難之日是指自己的生日,俗話說孩子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特別是在古代醫療條內件不發達,容就是在醫療條件發的的今天一旦難產母親也會有生命危險。母親生孩子是大命換小命。
佛衣指的是唐僧的錦斕袈裟,是如來佛祖命觀音菩薩去東土尋找取經人,臨行時交給觀音五件寶貝之一。金池長老覬覦唐僧的寶物錦斕袈裟,想圖財害命一把火燒死唐僧和孫悟空。結果孫悟空用辟火罩反把觀音禪院燒了,而熊羆怪趁火打劫盜走錦斕袈裟。要開佛衣會慶祝
㈢ 西遊記86版偷袈裟是哪一集
第6集(禍起觀音院)
劇情介紹:當晚師徒二人借宿於大雪中的一家院落,卻是觀音菩薩事先的安排,第二天清晨還為白龍馬配齊了鞍佩,玄奘拜謝之後師徒二人便又上路了。山林中閃出一座寺廟,玄奘見是「觀音禪寺」連忙前去跪拜,感謝菩薩一路保佑。
眾和尚聞師徒二人來自東土大唐,卻衣著襤褸,均露出不屑神態,勉強引薦去見其院主。這院主自稱276歲,更是對師徒二人連眼都不抬一下,言語中甚是不敬和輕蔑,玄奘依然對其恭敬,但悟空卻早已反感。院主詢問玄奘可有攜帶寶物,悟空不顧玄奘阻止亮出錦斕袈裟,震驚四座。院主對袈裟起了貪念,與弟子們商議要放火燒死玄奘師徒二人而奪取袈裟。
夜裡,和尚們在玄奘歇息的屋外擺放柴火被悟空發現,他並未驚動和尚們,連忙上天從廣目天王那裡借來了避火罩。和尚們點燃了柴火,大火熊熊,悟空卻施法讓火蔓延到了全寺。次日清晨,整個寺廟已成為一片廢墟,眾和尚看見玄奘人毫發未損,都已嚇壞連呼神僧。師徒二人前去討要袈裟,卻沒想院主面對燒毀的寺廟並哭稱袈裟丟失而一頭撞死。
沒有了袈裟的下落,玄奘又責備都是因為悟空的炫耀才導致袈裟丟失,悟空不敢反駁師父,遷怒於眾和尚稱交不出袈裟就要打死他們。玄奘阻攔不住悟空於是念起了「緊箍咒」,眾和尚見到悟空痛苦的樣子說出院主因為袈裟而謀害他們的原委,並提供了附近有座「黑風山」的信息。悟空聽罷騰空而走,他斷定袈裟必定在黑熊精手中。
(3)西遊記佛衣擴展閱讀:
後續——
黑風山,黑熊精正與倆好友商量為其祝壽之事,並誇耀昨夜得到一件寶貝袈裟,為此舉辦「佛衣會」,這一切都被悟空聽到。悟空聽罷跳上前去,三人見狀一鬨而散。悟空隨即追趕至黑風洞索要袈裟,黑熊精及眾小妖嘲笑他是弼馬溫,二人大戰起來。
直戰到天色已晚不分勝負,悟空心中惦記師父趕回了寺廟,又從眾和尚那裡得知那黑熊精原來和院主卻是一直來往還經常一起談經論道,於是心生一計。第二日,悟空變身為老院主來到黑風洞並用佛家人不能做苟且之事說教黑熊精,正當其有所頓悟要還回袈裟時,小妖來報老院主已經自殺的消息,黑熊精自知上當,悟空變回原形,二人又打在一處。
大戰多個回合後黑熊精逃回洞中再不出來,悟空無奈,想到這黑熊精乃是與「觀音禪寺」為鄰,於是一個跟頭來到南海找觀音菩薩評理,軟磨硬泡要觀音出手幫忙。觀音菩薩看在玄奘面上願意出面解圍,也勉強應了悟空,將自己變身為黑熊精的妖精朋友凌虛子,悟空則變為帶去的壽禮——一顆仙丹...
㈣ 《西遊記》唐僧的袈裟被誰偷了﹖
《西遊記》中唐僧的袈裟被黑熊精偷了。
唐僧師徒二人取經路過觀音禪院,被貪愚的金池長版老放火謀害權。黑熊精前去救火,但到了之後趁火打劫偷走如來佛祖賜給唐僧的寶貝錦襕袈裟。孫悟空與他爭斗多次,也未能討回,只好求救於南海觀音菩薩。
(4)西遊記佛衣擴展閱讀:
黑熊精在觀音院正東南二十里黑風山黑風洞修行,雖生於草莽,然精於文墨,關心國家大事,喜高談闊論,觀音院二百七十歲高齡的老院長金池上人常與他講道;生得十分威猛,善使一柄黑纓長槍,武藝高強,《西遊記》第十七回中,描述了黑熊精與悟空的多場打鬥,均未分輸贏。
孫悟空去求助觀音菩薩道:「那怪物有許多神通,卻也不亞於你。也罷,我看唐僧面上,和你去走一遭。」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下,黑熊精吞下孫悟空變化的仙丹,吃痛不過現出原形。菩薩為唐僧討回了佛衣,並用金緊禁三箍中的禁箍收服了黑熊怪,使之皈依佛門摩頂受戒,看守南海落伽山後,當了守山大神。
㈤ 求助……西遊記裡面那個偷唐僧袈裟的那個黑熊怪叫什麼
黑熊精,又名熊羆怪。
第十七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概括
悟空來到黑風山,忽聽得芳草坡前有人言語,原來是一條黑漢,左首下是一個道人,右首下是一個白衣秀士,在商量開佛衣會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與黑漢熊精相鬥。
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貼,變為老住持赴會。在與黑熊精交談間,只見有一個巡山的小妖來報道下請書的小校,被孫行者打死在大路旁邊,他綽著經兒變化做金池長老,來騙佛衣也。
因被識破,只好請到南海請來觀音。觀音變為道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悟空在肚內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5)西遊記佛衣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妖怪簡介:
1、黑熊精在觀音院正東南二十里黑風山黑風洞修行,雖生於魔界,然精於文墨,關心國家大事,喜高談闊論,觀音院二百七十歲高齡的老院長金池上人常與他講道;生得十分威猛,有詩為贊「碗子鐵盔火漆光,烏金鎧甲亮輝煌。皂羅袍罩風兜袖, 黑綠絲絛麃穗長。
手執黑纓槍一桿,足踏烏皮靴一雙。眼幌金睛如掣電,正是山中黑風王。」善使一柄黑纓長槍,武藝高強,《西遊記》第十七回中,描述了黑熊精與悟空的二場打鬥,一次因肚子餓敗走,一次借口天晚敗走。
觀音非常欣賞黑熊精的文化才華和武功,盡管兩次被悟空打的躲回家裡,但武藝神通也得到悟空的認可,雖然黑熊精有偷唐僧錦瀾佛衣的污點,但依然把它帶回落伽山,做守山大神。
主要人物簡介: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
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㈥ 西遊記中偷唐僧袈裟的扮演者
西遊記中偷唐僧袈裟的扮演者:程之。
程之,男,(1926年2月3日-1995年2月14日),中國著回名演員,原名程會春,祖籍答湖南,生於武漢,1928年後隨祖父程頌萬遷居上海。1986年,在央視《西遊記》中飾演金池長老, 贏得華人觀眾一致好評。
金池長老:西遊記里的人物,觀音禪院的老主持,是個得道高僧,已有二百七十歲高齡,因一時貪念想燒死唐僧,侵吞錦襕袈裟,後自作自受,反將寺院燒毀,羞愧之下撞牆而死。
㈦ 《西遊記》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簡介
簡介:
唐僧師徒二人來到觀音院,那院主老僧對唐僧的寶貝袈裟動了奸心,想據袈裟為己有,就與眾僧合計,夜裡火燒唐僧師徒。不料被孫悟空發現,一個筋斗跳上南天門,向天王借來辟火罩,罩住了唐僧與白馬、行李。
那悟空只吹了一口氣,便一陣風起,須臾間,風狂火盛,把一個觀音院燒得處處通紅。不期火起之時,驚動了黑風山一個妖精,他縱起雲頭趕到寺院本意救火,但見台案有一青氈包袱,內裝一領錦襕袈裟,財動人心,趁火打劫,拽回雲步,徑轉東山而去
。唐僧醒來,見觀音院燒個精光,得知事情因果後便與悟空去拿袈裟。老和尚弄巧成拙,不但沒得到袈裟,反而把寺廟燒個精光,沒臉見人,便一頭撞在牆上死了。孫悟空搜遍了所有屍體,仍不見袈裟,這時有一人告訴他近處有一個黑風洞,那裡有個妖精叫黑大王,袈裟可能被他擄去了。
(7)西遊記佛衣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遊記
㈧ 《西遊記》原著中,盜袈裟的黑熊精的朋友是什麼妖怪
黑熊怪的朋友有:蒼狼精和白花蛇怪。
白花蛇怪是中國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角色,白花蛇精與黑熊精、蒼狼精結拜,本事一般,與黑熊、蒼狼討論佛衣會,悟空於此時現身將他打死,黑熊、蒼狼逃走。
凌虛子,《西遊記》中的角色,本是一隻蒼狼精,與黑熊怪、白花蛇怪為友,得知熊羆怪的生日要開「佛衣會」特帶兩顆金丹去祝壽,途中被悟空打死,孫悟空又求觀音菩薩變成凌虛子的模樣,誆騙熊羆怪,奪回了錦襕袈裟。
(8)西遊記佛衣擴展閱讀
原文節選:
那行者正觀山景,忽聽得芳草坡前有人言語。 他卻輕步潛蹤,閃在那石崖之下,偷睛觀看。原來是三個妖魔,席地而坐。上首的是一條黑漢,左首下是一個道人,右首下是一個白衣秀士,都在那裡高談闊論。講的是立鼎安爐,摶砂煉汞,白雪黃芽,旁門外道。
正說中間,那黑漢笑道:「後日是我母難之日,二公可光顧光顧?」白衣秀士道:年年與大王上壽,今年豈有不來之理?」黑漢道:「我夜來得了一件寶貝,名喚錦襕佛衣,誠然是件玩好之物。我明日就以他為壽,大開筵宴,邀請各山道官,慶賀佛衣,就稱為佛衣會如何?」。
道人笑道:「妙,妙,妙!我明日先來拜壽,後日再來赴宴。」行者聞得佛衣之言,定以為是他寶貝,他就忍不住怒氣,跳出石崖,雙手舉起金箍棒,高叫道:「我把你這伙賊怪!你偷了我的袈裟,要做什麼佛衣會!趁早兒將來還我!」
喝一聲:「休走!」輪起棒照頭一下,慌得那黑漢化風而逃,道人駕雲而走,只把個白衣秀士,一棒打死,拖將過來看處,卻是一條白花蛇怪。
㈨ 《西遊記》里觀音賣袈裟的台詞
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版;凡舉動,有七佛隨權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綉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簆。玲瓏散碎斗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艷。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嶽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閑時折迭,遇聖才穿。閑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詩曰:
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盡評論。
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性能傳智慧燈。
護體庄嚴金世界,身心清凈玉壺冰。
自從佛制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
出自《西遊記》第十二 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
㈩ 簡述西遊記中唐僧袈裟被盜的故事
師徒二人來到觀音院,金池長老盛情接待。悟空向長老炫耀袈裟,長老頓起貪回心,將袈裟借回房中觀賞。答金池長老為占據袈裟,命眾僧縱火,想要燒死唐僧師徒。
悟空到南天門向廣目天王借避火罩,保住師父,又吹起神風,將觀音院燒成一片瓦。長老羞愧惶恐,跌入火中,自焚而死。寶袈裟早已被黑風山的熊怪趁火打劫而去,並想開「佛衣會」炫耀寶物。悟空請來觀音,收服了黑熊怪。
(10)西遊記佛衣擴展閱讀
黑熊精,又名熊羆怪,在觀音院正東南二十里黑風山黑風洞修行,雖生於魔界,然精於文墨,關心國家大事,喜高談闊論,觀音院二百七十歲高齡的老院長金池上人常與他講道;生得十分威猛,有詩為贊「碗子鐵盔火漆光,烏金鎧甲亮輝煌。皂羅袍罩風兜袖, 黑綠絲絛麃穗長。
手執黑纓槍一桿,足踏烏皮靴一雙。眼幌金睛如掣電,正是山中黑風王。」善使一柄黑纓長槍,武藝高強,《西遊記》第十七回中,描述了黑熊精與悟空的二場打鬥,一次因肚子餓敗走,一次借口天晚敗走。
因偷去了唐僧的錦鑭袈裟而與孫悟空爭斗,後來孫悟空在觀音菩薩幫助下將其收服。
黑熊怪皈依佛門,摩頂受戒,在菩薩的落伽山後山當了守山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