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江西發現的啥遺址
❶ 1973年江西發現的什麼遺址是中國長江以南地區最早發現的商代遺址
吳城遺址位於江西樟樹市的吳城遺址發現於1973年,同年開始發掘。這是中國長江以回南地區最早發現的商代遺答址,其發現、發掘標志著江西早期文明研究進入了嶄新的階段,揭開了南方地區商代考古的新篇章。
吳城遺址內發現有陶窯區、冶煉區、居住區、墓葬區、祭祀廣場等遺跡。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銅器、石器等遺物數千件。其中燒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發現,證明了這一地區即是青瓷器的發源地之一。
(1)1973江西發現的啥遺址擴展閱讀
遺址經過六次科學發掘,共揭露面積2000餘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至3米不等,劃為七層,分三期文化。共清理房基2座, 窯址12座,灰坑55個,墓葬16座。出土較完整的石器、陶器、青銅器、玉器、牙雕等900餘件,特別是陶文、原始瓷、鑄銅工具的出土,是江西考古新的重大發現。
意義:吳城商代遺址已成為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大學考古專業的實習基地,江西省博物館已在吳城建立考古站,是江西第一個農村考古站。吳城遺址的發現,對於認識長江流域土著青銅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❷ 江西發現一冊永樂大典是真的嗎
江西發現一冊永樂大典是真的。
近日,江西九江喜歡收藏文物的翟晶晶女士,收藏了一冊《永樂大典》,6月14日,記者在九江火車站前廣場的古玩市場看到了這本用牛皮袋原封精裝的《永樂大典》。
據翟晶晶女士介紹,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喜歡收藏,包括郵票、瓷器、紫砂、古書等,還收購了不少明清時期的錢幣,成年後,她曾經在新加坡從事勞務,發現市場上有許多迴流瓷器,只要一發工資,立即就收購幾件瓷器。
回國後,她一直在九江火車站前廣場的古玩市場從事古玩生意,前不久,她通過朋友的介紹,在瑞昌市樂園鄉一名70多歲的農婦手中收購這本《永樂大典》。
記者注意到,這一冊《永樂大典》的牛皮封面有「天下至上聖品,古物欽定入庫」字樣,邊上用線封裝,四方還蓋有「御書房鑒藏寶」等字樣的印章形墨多枚。這冊《永樂大典》由木質製成,成折疊式,共有十折,封面上還有「一萬一千一百三十六冊」字樣。
(2)1973江西發現的啥遺址擴展閱讀
《永樂大典》副本命運:
乾隆五十九年(1794),曾對《永樂大典》副本做過清查統計,還剩9881冊,已經有千餘冊不知所終。副本最大規模的遺失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北京外國使館林立,「洋人好奇貨,國人善賣之」。
在當時,洋人花10兩銀子就可以買到一冊《永樂大典》。光緒元年(1875年)《永樂大典》已不足5000冊,到了光緒十二年(1886 )僅存900餘冊。
《永樂大典》的另一大劫難就是 1900年的庚子國變。義和團把翰林院燒了,於是《永樂大典》落入英人手中。後來英國使館交還了330冊《永樂大典》, 但在風雨飄搖的年代,朝廷已經無力或也無心保護這部書,書放回之後又遭盜竊。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時,《永樂大典》僅存64冊。
❸ 江西發現的《永樂大典》是什麼樣子的
江西發現的《永樂大典》的牛皮封面有「天下至上聖品,古物欽定入庫」字樣,邊上用線封裝,四方還蓋有「御書房鑒藏寶」等字樣的印章形墨多枚。這冊《永樂大典》由木質製成,成折疊式,共有十折,封面上還有「一萬一千一百三十六冊」字樣。
這本《永樂大典》是江西一古玩愛好者翟女士近日收藏的,她是通過朋友的介紹,在瑞昌市樂園鄉一名70多歲的農婦手中收購到的。
《永樂大典》在永樂年間纂修完成後,只抄錄了一部,叫做「永樂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損,又重錄了一部,稱為「嘉靖副本」。因為兩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宮中,沒有刊印,流傳稀少,在朝代更迭、內憂外患中被偷盜、搶掠、焚燒,「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餘冊。
(3)1973江西發現的啥遺址擴展閱讀
完整的《永樂大典》樣式
完整的《永樂大典》單冊,高50.3厘米,寬30厘米,用明代營造尺來量,高一尺五寸六分,寬九寸三分。開本宏大,具有皇家的威儀和氣魄。每冊《大典》約有50葉(頁)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冊,一卷一冊或三卷一冊。書葉採用雪白、厚實的樹皮紙,翻開書發出淡淡書香,十分講究和美觀。
古籍的書衣就是現代書籍的封面,因為像人穿的衣服一樣包裹在書的外面,就有了「書衣」這個形象的稱呼。《永樂大典》的書衣用多層宣紙硬裱,最外面有一層黃絹連腦包過,格外莊重。
這種很像現代書籍的裝幀形式叫做「包背裝」,是元朝和明朝前期書籍裝幀普遍採用的方式。包背裝書籍應該是立著插在書架上,不像後來的線裝書是躺在架子上的。可以想像,一萬多冊開本宏闊的《永樂大典》擺在架上,如同一個小型圖書館,可謂煌煌巨制。
書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個長方形的書簽,框內題「永樂大典」四字,字下方還有雙行小字,說明這冊書的卷數。書衣正面的右上方還黏有一個框,裡面用墨筆題寫這一冊所屬的韻目,又低一字註明這一冊是該韻目的第幾冊。如果手裡有一部當時通用的《洪武正韻》的話,按圖索驥,就能十分方便地從一萬多冊《大典》中檢索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❹ , 1973年江西發現什麼遺址,是中國長江發現最早的商代遺址
吳城遺址於1973年在江西發現
❺ 江西發現一舊石器時代遺址,這對考古有何啟示
近日,在江西高安市的上湖鄉發現一處舊時代遺址,也是江西首個發現的舊時代曠野遺址。經向中國國家文物報備後,江西考古學者們經過一個月的挖掘,共出土了5000多件的舊時代物品,這些物品的出土,對了解當時舊時代人類生活的特徵、習性、環境等有著重要的作用。
江西高安市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意義重大,雖然目前還在開采之中,但對已經開采文物的研究分析工作也已經開始了,通過研究分析。可以更好的推斷出當時在上湖鄉居住的人類的生活情形和分布,讓我們更加了解舊時代人類的信息。
❻ 江西吳城商代遺址等均發現了當時的什麼遺跡
當時出土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咱們的這個陶瓷罐氣
❼ 江西境內所發現的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有哪些
富庶的臨川號稱「贛撫糧倉」,有著舉世公認的燦爛古代文化,自古就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臨川的文明與中華民族的文明同步。臨川酒廠出土的石斧石刀,證實新石器時代,臨川就有先民居住。到了堯舜時期,臨川先民與洪水進行了頑強的斗爭。臨川酒廠西邊17公里處三橋鄉的堯山,就是堯時先民的避水處。到了三千年前西周時期,臨川酒廠附近聚集了大量居民,在臨川酒廠東邊和南邊丘崗上,發現了西周時期文化遺址11處,西邊的樂家寨有西周時期文化遺址7處。遺址中發掘大量的生活用具,紅陶、硬陶、罐壇、扁型器腳等。在臨川酒廠西南1.5公里宜黃河西岸發現的羅家寨遺址,是戰國時期的一座城址,城址面積為13310平方米,城內發掘出大量陶罐,並有盂、罍、盤、鼎、餖等。罍是盛酒的器具,而鼎,則是可以用來釀酒的工具。由此證實,早在2500年前的戰國時期,臨川就有釀酒工藝。
❽ 江西吉水又發現一處歷史遺跡,將會對當地帶來什麼影響
就在2019年12月,江西省的吉水縣發現了一處歷史遺跡。這項發現也讓江西吉泰盆地的人類活動歷史往前推進了將近5000年。那麼這一次的重大發現,會對當地帶來什麼影響呢?
刷新了江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在沒有發現這處歷史遺跡之前,江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只存在贛北地區和符合地區,但是這一次在吉泰盆地范圍內發現的這處遺址,將新石器時代文化往前推進了5000年。
從江西省博物館的研究員口中得知,從他們採集到的陶片不難推測,這個遺址已經距今5000年以上,而且曾經是高等級權力中心。所以才會控制社會上的大部分資源來修建城池。可以說是江西省吉水縣的重要發現。
❾ 江西的鵝卵石路是怎麼發現的
堪稱「江西第一路」的老虎墩遺址發現史前時期鋪設的鵝卵石路。這段長4米、寬0.90米
❿ 近年在我們江西發現的南昌最轟動社會的遺址是
1、海昏侯墓遺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東南部 2、海昏侯國的城池則於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沉入鄱陽湖底,已經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