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游記攻略
① 類似 《齋藤工 敦煌游記》 這樣的日本人來中國的節目還有哪些
關口知宏中國鐵道大紀行
② 韓路游記羅布泊為什麼要繞路到敦煌
不能走哈羅公路往北,因為往北的路上會路過羅布泊鎮,那裡有重兵把守回,逐一挨個檢查相機和攝像答機,所有羅布泊裡面拍攝的畫面一律刪除,如果往北走,我們將會面臨所有素材被刪除的現狀,而往東直插又面臨高額環境亂收費的崗亭,所以只能往南走最遠的路,去往G315穿阿爾金山低海拔區域、穿越青海去往敦煌。
③ 急求《敦煌游記》作文
飛機是北京直達敦煌的,每天僅此一班,7點多起飛,9點多就到了。下飛機後一看,只見小小的一個機場,我們那架飛機孤單地停在那裡,廖廖二十幾個乘客,和我們熟悉的擁擠,龐大的機場大不一樣。我和Lars都有些不習慣。
走出機場,耀眼的陽光撲面而來,明亮而又強烈,如同過濾了一般純凈燦爛,但並不太熱,還微微有些涼意砭膚。空氣十分新鮮、清冽,我們遠離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來到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幾口氣,有點兒貪婪呢。
和飛機上認識的兩個希臘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鍾即到市中心,住進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間設施還算齊全,也還干凈,160元每間.晚。
在房間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決定到街上去看看。轉了一圈,發現這里其實不能算作市,規模只相當於內地的鎮。不多的幾條主街道,環境還算整潔,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國遊客隨處可見。但這里大部分店鋪和商品都有點兒落後的氣息,我們認為這樣才是最好――我們不願它過於現代,過於商業化,願意它像現在這樣,有點兒閉塞,有點兒落後,有點兒樸素。
早就聽說這里的葡萄好,在市場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種多,價格便宜。紫的,綠的,一串串新鮮欲滴,我實在是嘴饞,於是每種都買了點兒,回酒店拿水洗後,一嘗,哇!滿嘴的新鮮果汁果肉,甜滋滋的,於甜中又帶一些些兒酸,真是好吃!
鳴沙山
下午三點,我們和希臘朋友在酒店門口會合,一起乘巴士去鳴沙山和月牙泉。從市內出發,一條大路直通鳴沙山公園,二十分鍾左右即到。
鳴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園入口處,只見連綿起伏的沙丘,映襯著碧藍的天空,在明亮的陽光下,猶如金色的山峰橫亘在我們面前,一隊隊駱駝載著遊人從沙丘底部出發,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間。
我們決定不坐駱駝,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體會沙漠。我們沿著駱駝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風景宜人。
金黃的細沙柔軟細膩,一陣風過,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紋路,彎彎的弧形,層層漾開。間或有零星綠色跳入眼簾,那是沙漠里的奇跡――駱駝刺,它身形很矮,葉子如同莖,抵禦著風沙的肆虐和陽光的暴曬,頑強地綻出一抹淺淺的綠,嬌嫩新鮮,賦予沙漠以生命和靈氣。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畢竟不如在陸地上輕松,每一步都會微微陷進去,把腳從小小的凹坑裡拔出來,然後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復,始終無法快行,況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艱辛。走不多久,我們就已經口乾唇燥,氣喘吁吁了。抬頭看看,天空碧藍如洗,沒有一絲浮雲,那火辣的陽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沒有經過厚厚的大氣層,而直接將光芒傾瀉在我們身上了。細細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見了,喉嚨早已干澀,想咽口唾液潤潤,卻連泡沫都吐不出來了。我覺得自己頭昏眼花,想要暈倒在這無邊的沙漠里,Lars說若坐下來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動不動,任自己暴曬在陽光里。稍息片刻,爬起來正待繼續走,猛然查覺細細的沙子已經從我的腰際處鑽到了褲子里,緊緊貼著皮膚,弄得我好不尷尬。
終於爬到了山頂,正待換口氣,只見鄰近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頂巍然聳立,吸引著我們去親近它。於是吸一口氣,開始緩緩地攀登這更高的山峰,這次更加艱辛。坡面呈九十度,幾乎垂直,沒有碎石擋腳,沒有樹木攀援,軟軟的細沙一步一滑,後來我們索性甩掉鞋子,捲起褲腿,光著腳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進,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滾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時,手裡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見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滾到了沙山腳,女孩眼巴巴地瞅著停不下來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著酸痛的雙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頂上,這里自有另一番氣象。放眼望去,天空高遠,如同大塊水晶,藍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無邊無際,在陽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陰影,色彩也隨之變化,褐紅,暖金,亮黃,深深淺淺,明明暗暗,層次分明,縱橫交錯,那最遠處更與天色相連,蔚為壯觀。沙山頂部的路俗稱「沙漠長城」,非常狹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魚背,更像黃色的絲帶蜿蜒飄盪。風很大,吹亂了衣襟和頭發,也帶來了遠處的駝鈴聲,叮叮鈴鈴,在山間回響,清脆悅耳,熨貼溫潤------我忘了一路的辛勞,只覺得一陣激動,一股豪情在胸中回盪:大漠啊,我來了。第一次,我的腳緊貼著你的肌膚,我的鼻子呼吸著你的氣息,我的心感受著你如血脈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頭,面向沙漠,迎著太陽張開了雙臂:陽光,沙漠和風啊,把我帶走吧-------
我們在高高的沙山頂上流連徜徉,不肯匆匆離去。希臘朋友操著專業的長炮筒――長焦距照相機四處瞄準,又問我是否願意在沙上用中文寫下「中國」,以便他們拍照,帶回希臘。當然願意啊!我欣然應允,在沙上寫了大大的兩個漢字――中國。他們也在旁邊寫了同樣大小的英文「Greece」。望著陽光里的「中國.希臘」,我思緒翻滾,胸中一陣莫名的感動和自豪。拍吧,這是我們的鳴沙山,我們的中國。中國和希臘這兩大文明古國,同樣走過了滄桑千年,不知我們的祖先們,是否也曾驕傲地肩並肩寫下兩國的名字,是否也曾討論過孔子,老子,蘇格拉底,以及柏拉圖-------
駱駝
鳴沙山和月牙泉之間,有一個遊客休息中心。我們在那裡停下來歇歇腳,喝杯水潤潤嗓子。大批的遊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當地的居民趕著一隊隊的駱駝聚到這里招徠生意。
一直都很喜歡駱駝,覺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堅毅、溫順、高貴於一身。
它健美:它輪廓清晰,線條流暢,頭部微昂,修長的脖子微彎,飽滿的駝峰高聳,渾圓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壯,尾巴靈活。還有那柔軟的毛發,呈深棕、深啡、土黃或乳白色,溫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將能量儲備在駝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聲引領同伴,懂得分辯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從不會迷失在遼闊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風,也能在漫天風沙里找到方向,順利抵達目的地。
它忍耐、溫順而又堅毅:從古至今,它背負著商人、騷客,還有文成公主,走過了唐漢,走過了宋清,在它的身後是絲綢之路,是邊疆嫁旅。無論周遭如何變幻莫測,如何惡劣凶險,它跋涉的四蹄從不曾錯亂,更不曾停歇。
它高貴:它的頭始終高昂,優美的脖子
伸得長長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態,那是不屈不擾,永不妥協,渺視一切艱難險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嚴!
我最終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讓我牽著一匹駱駝四處轉轉。我摸摸它的毛發,又摟摟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著它,且久久地凝視著它的眼睛,想要望進它的靈魂深處-------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鳴沙山的右邊。四周沙丘環繞,它如一塊碧玉,又如一面明鏡鑲嵌在金色的臂彎里。
月牙泉極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積,水也不深,最淺處只有數米而已,但水質清澈,明凈透底。它兩頭尖尖,中間微豐,酷似新月。泉邊長滿了蘆葦,綠色的蘆葉和白色的葦花倒映在水裡,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蘆葦上,相映成趣。
它是這大漠中最恆久的奇跡。千百年來,地質變遷,滄海桑田,狂風使周圍的細沙吹攏、聚散,無數次地改變沙丘的位置和形狀,但斗轉星移,風吹沙埋,它從不曾被風沙徹底埋葬過,且泉水從未滿溢,也從未枯竭,始終靜靜地自成一泉,如一彎新月,護著幾米綠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靈魂。在周遭荒蕪、粗礦的沙漠行走,難免壓抑煩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惡劣的太陽和狂風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這清涼、柔美的泉水邊,心下頓時一片澄靜,身上緊綳的神經也慢慢松施下來。於澄靜放鬆中,更有一股隱隱的感動充塞心田,眼睛被湧上來的淚刺得辣辣的,又難受又熨帖。試想古今多少駝隊曾路過這里,運貨的商人,遠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兒,甚至還有那征戰的將士,或許數日,或許數月,他們都在這荒漠里跋涉,遠離親朋,遠離奢華,更遠離人煙,眼前是無邊黃沙,耳際是嗚咽西風,一路奔波勞頓,乍然見到這清泉和蘆葦,該是何等的激動啊,那奔過來的腳步也必是踉蹌的吧?他們拴好駝馬,在泉邊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潤潤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罷,都暫且拋開吧,整整衣襟,理理亂發,在這遺世獨立的泉里重獲勇氣和慰藉,於是再遠的路途也可以從容繼續------
我去月牙泉時,Lars和希臘朋友都覺得沒意思,只遠遠地站著,不肯走近。是啊,對於一個異國遊客來說,月牙泉無非是一潭小小的,波瀾不興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韻又豈是一個沒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外國人所能理解的呢?!
飛機是北京直達敦煌的,每天僅此一班,7點多起飛,9點多就到了。下飛機後一看,只見小小的一個機場,我們那架飛機孤單地停在那裡,廖廖二十幾個乘客,和我們熟悉的擁擠,龐大的機場大不一樣。我和Lars都有些不習慣。
走出機場,耀眼的陽光撲面而來,明亮而又強烈,如同過濾了一般純凈燦爛,但並不太熱,還微微有些涼意砭膚。空氣十分新鮮、清冽,我們遠離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來到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幾口氣,有點兒貪婪呢。
和飛機上認識的兩個希臘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鍾即到市中心,住進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間設施還算齊全,也還干凈,160元每間.晚。
在房間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決定到街上去看看。轉了一圈,發現這里其實不能算作市,規模只相當於內地的鎮。不多的幾條主街道,環境還算整潔,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國遊客隨處可見。但這里大部分店鋪和商品都有點兒落後的氣息,我們認為這樣才是最好――我們不願它過於現代,過於商業化,願意它像現在這樣,有點兒閉塞,有點兒落後,有點兒樸素。
早就聽說這里的葡萄好,在市場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種多,價格便宜。紫的,綠的,一串串新鮮欲滴,我實在是嘴饞,於是每種都買了點兒,回酒店拿水洗後,一嘗,哇!滿嘴的新鮮果汁果肉,甜滋滋的,於甜中又帶一些些兒酸,真是好吃!
鳴沙山
下午三點,我們和希臘朋友在酒店門口會合,一起乘巴士去鳴沙山和月牙泉。從市內出發,一條大路直通鳴沙山公園,二十分鍾左右即到。
鳴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園入口處,只見連綿起伏的沙丘,映襯著碧藍的天空,在明亮的陽光下,猶如金色的山峰橫亘在我們面前,一隊隊駱駝載著遊人從沙丘底部出發,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間。
我們決定不坐駱駝,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體會沙漠。我們沿著駱駝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風景宜人。
金黃的細沙柔軟細膩,一陣風過,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紋路,彎彎的弧形,層層漾開。間或有零星綠色跳入眼簾,那是沙漠里的奇跡――駱駝刺,它身形很矮,葉子如同莖,抵禦著風沙的肆虐和陽光的暴曬,頑強地綻出一抹淺淺的綠,嬌嫩新鮮,賦予沙漠以生命和靈氣。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畢竟不如在陸地上輕松,每一步都會微微陷進去,把腳從小小的凹坑裡拔出來,然後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復,始終無法快行,況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艱辛。走不多久,我們就已經口乾唇燥,氣喘吁吁了。抬頭看看,天空碧藍如洗,沒有一絲浮雲,那火辣的陽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沒有經過厚厚的大氣層,而直接將光芒傾瀉在我們身上了。細細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見了,喉嚨早已干澀,想咽口唾液潤潤,卻連泡沫都吐不出來了。我覺得自己頭昏眼花,想要暈倒在這無邊的沙漠里,Lars說若坐下來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動不動,任自己暴曬在陽光里。稍息片刻,爬起來正待繼續走,猛然查覺細細的沙子已經從我的腰際處鑽到了褲子里,緊緊貼著皮膚,弄得我好不尷尬。
終於爬到了山頂,正待換口氣,只見鄰近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頂巍然聳立,吸引著我們去親近它。於是吸一口氣,開始緩緩地攀登這更高的山峰,這次更加艱辛。坡面呈九十度,幾乎垂直,沒有碎石擋腳,沒有樹木攀援,軟軟的細沙一步一滑,後來我們索性甩掉鞋子,捲起褲腿,光著腳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進,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滾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時,手裡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見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滾到了沙山腳,女孩眼巴巴地瞅著停不下來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著酸痛的雙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頂上,這里自有另一番氣象。放眼望去,天空高遠,如同大塊水晶,藍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無邊無際,在陽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陰影,色彩也隨之變化,褐紅,暖金,亮黃,深深淺淺,明明暗暗,層
次分明,縱橫交錯,那最遠處更與天色相連,蔚為壯觀。沙山頂部的路俗稱「沙漠長城」,非常狹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魚背,更像黃色的絲帶蜿蜒飄盪。風很大,吹亂了衣襟和頭發,也帶來了遠處的駝鈴聲,叮叮鈴鈴,在山間回響,清脆悅耳,熨貼溫潤------我忘了一路的辛勞,只覺得一陣激動,一股豪情在胸中回盪:大漠啊,我來了。第一次,我的腳緊貼著你的肌膚,我的鼻子呼吸著你的氣息,我的心感受著你如血脈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頭,面向沙漠,迎著太陽張開了雙臂:陽光,沙漠和風啊,把我帶走吧-------
我們在高高的沙山頂上流連徜徉,不肯匆匆離去。希臘朋友操著專業的長炮筒――長焦距照相機四處瞄準,又問我是否願意在沙上用中文寫下「中國」,以便他們拍照,帶回希臘。當然願意啊!我欣然應允,在沙上寫了大大的兩個漢字――中國。他們也在旁邊寫了同樣大小的英文「Greece」。望著陽光里的「中國.希臘」,我思緒翻滾,胸中一陣莫名的感動和自豪。拍吧,這是我們的鳴沙山,我們的中國。中國和希臘這兩大文明古國,同樣走過了滄桑千年,不知我們的祖先們,是否也曾驕傲地肩並肩寫下兩國的名字,是否也曾討論過孔子,老子,蘇格拉底,以及柏拉圖-------
駱駝
鳴沙山和月牙泉之間,有一個遊客休息中心。我們在那裡停下來歇歇腳,喝杯水潤潤嗓子。大批的遊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當地的居民趕著一隊隊的駱駝聚到這里招徠生意。
一直都很喜歡駱駝,覺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堅毅、溫順、高貴於一身。
它健美:它輪廓清晰,線條流暢,頭部微昂,修長的脖子微彎,飽滿的駝峰高聳,渾圓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壯,尾巴靈活。還有那柔軟的毛發,呈深棕、深啡、土黃或乳白色,溫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將能量儲備在駝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聲引領同伴,懂得分辯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從不會迷失在遼闊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風,也能在漫天風沙里找到方向,順利抵達目的地。
它忍耐、溫順而又堅毅:從古至今,它背負著商人、騷客,還有文成公主,走過了唐漢,走過了宋清,在它的身後是絲綢之路,是邊疆嫁旅。無論周遭如何變幻莫測,如何惡劣凶險,它跋涉的四蹄從不曾錯亂,更不曾停歇。
它高貴:它的頭始終高昂,優美的脖子伸得長長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態,那是不屈不擾,永不妥協,渺視一切艱難險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嚴!
我最終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讓我牽著一匹駱駝四處轉轉。我摸摸它的毛發,又摟摟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著它,且久久地凝視著它的眼睛,想要望進它的靈魂深處-------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鳴沙山的右邊。四周沙丘環繞,它如一塊碧玉,又如一面明鏡鑲嵌在金色的臂彎里。
月牙泉極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積,水也不深,最淺處只有數米而已,但水質清澈,明凈透底。它兩頭尖尖,中間微豐,酷似新月。泉邊長滿了蘆葦,綠色的蘆葉和白色的葦花倒映在水裡,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蘆葦上,相映成趣。
它是這大漠中最恆久的奇跡。千百年來,地質變遷,滄海桑田,狂風使周圍的細沙吹攏、聚散,無數次地改變沙丘的位置和形狀,但斗轉星移,風吹沙埋,它從不曾被風沙徹底埋葬過,且泉水從未滿溢,也從未枯竭,始終靜靜地自成一泉,如一彎新月,護著幾米綠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靈魂。在周遭荒蕪、粗礦的沙漠行走,難免壓抑煩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惡劣的太陽和狂風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這清涼、柔美的泉水邊,心下頓時一片澄靜,身上緊綳的神經也慢慢松施下來。於澄靜放鬆中,更有一股隱隱的感動充塞心田,眼睛被湧上來的淚刺得辣辣的,又難受又熨帖。試想古今多少駝隊曾路過這里,運貨的商人,遠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兒,甚至還有那征戰的將士,或許數日,或許數月,他們都在這荒漠里跋涉,遠離親朋,遠離奢華,更遠離人煙,眼前是無邊黃沙,耳際是嗚咽西風,一路奔波勞頓,乍然見到這清泉和蘆葦,該是何等的激動啊,那奔過來的腳步也必是踉蹌的吧?他們拴好駝馬,在泉邊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潤潤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罷,都暫且拋開吧,整整衣襟,理理亂發,在這遺世獨立的泉里重獲勇氣和慰藉,於是再遠的路途也可以從容繼續------
我去月牙泉時,Lars和希臘朋友都覺得沒意思,只遠遠地站著,不肯走近。是啊,對於一個異國遊客來說,月牙泉無非是一潭小小的,波瀾不興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韻又豈是一個沒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外國人所能理解的呢?! QT,我要分呢
④ 游記600字的寫敦煌的
飛機是北京直達敦煌的,每天僅此一班,7點多起飛,9點多就到了。下飛機後一看,只見小小的一個機場,我們那架飛機孤單地停在那裡,廖廖二十幾個乘客,和我們熟悉的擁擠,龐大的機場大不一樣。我和Lars都有些不習慣。
走出機場,耀眼的陽光撲面而來,明亮而又強烈,如同過濾了一般純凈燦爛,但並不太熱,還微微有些涼意砭膚。空氣十分新鮮、清冽,我們遠離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來到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幾口氣,有點兒貪婪呢。
和飛機上認識的兩個希臘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鍾即到市中心,住進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間設施還算齊全,也還干凈,160元每間.晚。
在房間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決定到街上去看看。轉了一圈,發現這里其實不能算作市,規模只相當於內地的鎮。不多的幾條主街道,環境還算整潔,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國遊客隨處可見。但這里大部分店鋪和商品都有點兒落後的氣息,我們認為這樣才是最好――我們不願它過於現代,過於商業化,願意它像現在這樣,有點兒閉塞,有點兒落後,有點兒樸素。
早就聽說這里的葡萄好,在市場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種多,價格便宜。紫的,綠的,一串串新鮮欲滴,我實在是嘴饞,於是每種都買了點兒,回酒店拿水洗後,一嘗,哇!滿嘴的新鮮果汁果肉,甜滋滋的,於甜中又帶一些些兒酸,真是好吃!
鳴沙山
下午三點,我們和希臘朋友在酒店門口會合,一起乘巴士去鳴沙山和月牙泉。從市內出發,一條大路直通鳴沙山公園,二十分鍾左右即到。
鳴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園入口處,只見連綿起伏的沙丘,映襯著碧藍的天空,在明亮的陽光下,猶如金色的山峰橫亘在我們面前,一隊隊駱駝載著遊人從沙丘底部出發,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間。
我們決定不坐駱駝,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體會沙漠。我們沿著駱駝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風景宜人。
金黃的細沙柔軟細膩,一陣風過,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紋路,彎彎的弧形,層層漾開。間或有零星綠色跳入眼簾,那是沙漠里的奇跡――駱駝刺,它身形很矮,葉子如同莖,抵禦著風沙的肆虐和陽光的暴曬,頑強地綻出一抹淺淺的綠,嬌嫩新鮮,賦予沙漠以生命和靈氣。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畢竟不如在陸地上輕松,每一步都會微微陷進去,把腳從小小的凹坑裡拔出來,然後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復,始終無法快行,況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艱辛。走不多久,我們就已經口乾唇燥,氣喘吁吁了。抬頭看看,天空碧藍如洗,沒有一絲浮雲,那火辣的陽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沒有經過厚厚的大氣層,而直接將光芒傾瀉在我們身上了。細細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見了,喉嚨早已干澀,想咽口唾液潤潤,卻連泡沫都吐不出來了。我覺得自己頭昏眼花,想要暈倒在這無邊的沙漠里,Lars說若坐下來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動不動,任自己暴曬在陽光里。稍息片刻,爬起來正待繼續走,猛然查覺細細的沙子已經從我的腰際處鑽到了褲子里,緊緊貼著皮膚,弄得我好不尷尬。
終於爬到了山頂,正待換口氣,只見鄰近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頂巍然聳立,吸引著我們去親近它。於是吸一口氣,開始緩緩地攀登這更高的山峰,這次更加艱辛。坡面呈九十度,幾乎垂直,沒有碎石擋腳,沒有樹木攀援,軟軟的細沙一步一滑,後來我們索性甩掉鞋子,捲起褲腿,光著腳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進,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滾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時,手裡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見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滾到了沙山腳,女孩眼巴巴地瞅著停不下來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著酸痛的雙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頂上,這里自有另一番氣象。放眼望去,天空高遠,如同大塊水晶,藍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無邊無際,在陽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陰影,色彩也隨之變化,褐紅,暖金,亮黃,深深淺淺,明明暗暗,層次分明,縱橫交錯,那最遠處更與天色相連,蔚為壯觀。沙山頂部的路俗稱「沙漠長城」,非常狹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魚背,更像黃色的絲帶蜿蜒飄盪。風很大,吹亂了衣襟和頭發,也帶來了遠處的駝鈴聲,叮叮鈴鈴,在山間回響,清脆悅耳,熨貼溫潤------我忘了一路的辛勞,只覺得一陣激動,一股豪情在胸中回盪:大漠啊,我來了。第一次,我的腳緊貼著你的肌膚,我的鼻子呼吸著你的氣息,我的心感受著你如血脈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頭,面向沙漠,迎著太陽張開了雙臂:陽光,沙漠和風啊,把我帶走吧-------
我們在高高的沙山頂上流連徜徉,不肯匆匆離去。希臘朋友操著專業的長炮筒――長焦距照相機四處瞄準,又問我是否願意在沙上用中文寫下「中國」,以便他們拍照,帶回希臘。當然願意啊!我欣然應允,在沙上寫了大大的兩個漢字――中國。他們也在旁邊寫了同樣大小的英文「Greece」。望著陽光里的「中國.希臘」,我思緒翻滾,胸中一陣莫名的感動和自豪。拍吧,這是我們的鳴沙山,我們的中國。中國和希臘這兩大文明古國,同樣走過了滄桑千年,不知我們的祖先們,是否也曾驕傲地肩並肩寫下兩國的名字,是否也曾討論過孔子,老子,蘇格拉底,以及柏拉圖-------
駱駝
鳴沙山和月牙泉之間,有一個遊客休息中心。我們在那裡停下來歇歇腳,喝杯水潤潤嗓子。大批的遊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當地的居民趕著一隊隊的駱駝聚到這里招徠生意。
一直都很喜歡駱駝,覺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堅毅、溫順、高貴於一身。
它健美:它輪廓清晰,線條流暢,頭部微昂,修長的脖子微彎,飽滿的駝峰高聳,渾圓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壯,尾巴靈活。還有那柔軟的毛發,呈深棕、深啡、土黃或乳白色,溫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將能量儲備在駝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聲引領同伴,懂得分辯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從不會迷失在遼闊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風,也能在漫天風沙里找到方向,順利抵達目的地。
它忍耐、溫順而又堅毅:從古至今,它背負著商人、騷客,還有文成公主,走過了唐漢,走過了宋清,在它的身後是絲綢之路,是邊疆嫁旅。無論周遭如何變幻莫測,如何惡劣凶險,它跋涉的四蹄從不曾錯亂,更不曾停歇。
它高貴:它的頭始終高昂,優美的脖子
伸得長長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態,那是不屈不擾,永不妥協,渺視一切艱難險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嚴!
我最終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讓我牽著一匹駱駝四處轉轉。我摸摸它的毛發,又摟摟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著它,且久久地凝視著它的眼睛,想要望進它的靈魂深處-------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鳴沙山的右邊。四周沙丘環繞,它如一塊碧玉,又如一面明鏡鑲嵌在金色的臂彎里。
月牙泉極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積,水也不深,最淺處只有數米而已,但水質清澈,明凈透底。它兩頭尖尖,中間微豐,酷似新月。泉邊長滿了蘆葦,綠色的蘆葉和白色的葦花倒映在水裡,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蘆葦上,相映成趣。
它是這大漠中最恆久的奇跡。千百年來,地質變遷,滄海桑田,狂風使周圍的細沙吹攏、聚散,無數次地改變沙丘的位置和形狀,但斗轉星移,風吹沙埋,它從不曾被風沙徹底埋葬過,且泉水從未滿溢,也從未枯竭,始終靜靜地自成一泉,如一彎新月,護著幾米綠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靈魂。在周遭荒蕪、粗礦的沙漠行走,難免壓抑煩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惡劣的太陽和狂風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這清涼、柔美的泉水邊,心下頓時一片澄靜,身上緊綳的神經也慢慢松施下來。於澄靜放鬆中,更有一股隱隱的感動充塞心田,眼睛被湧上來的淚刺得辣辣的,又難受又熨帖。試想古今多少駝隊曾路過這里,運貨的商人,遠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兒,甚至還有那征戰的將士,或許數日,或許數月,他們都在這荒漠里跋涉,遠離親朋,遠離奢華,更遠離人煙,眼前是無邊黃沙,耳際是嗚咽西風,一路奔波勞頓,乍然見到這清泉和蘆葦,該是何等的激動啊,那奔過來的腳步也必是踉蹌的吧?他們拴好駝馬,在泉邊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潤潤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罷,都暫且拋開吧,整整衣襟,理理亂發,在這遺世獨立的泉里重獲勇氣和慰藉,於是再遠的路途也可以從容繼續------
我去月牙泉時,Lars和希臘朋友都覺得沒意思,只遠遠地站著,不肯走近。是啊,對於一個異國遊客來說,月牙泉無非是一潭小小的,波瀾不興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韻又豈是一個沒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外國人所能理解的呢?!
飛機是北京直達敦煌的,每天僅此一班,7點多起飛,9點多就到了。下飛機後一看,只見小小的一個機場,我們那架飛機孤單地停在那裡,廖廖二十幾個乘客,和我們熟悉的擁擠,龐大的機場大不一樣。我和Lars都有些不習慣。
走出機場,耀眼的陽光撲面而來,明亮而又強烈,如同過濾了一般純凈燦爛,但並不太熱,還微微有些涼意砭膚。空氣十分新鮮、清冽,我們遠離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來到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幾口氣,有點兒貪婪呢。
和飛機上認識的兩個希臘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鍾即到市中心,住進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間設施還算齊全,也還干凈,160元每間.晚。
在房間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決定到街上去看看。轉了一圈,發現這里其實不能算作市,規模只相當於內地的鎮。不多的幾條主街道,環境還算整潔,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國遊客隨處可見。但這里大部分店鋪和商品都有點兒落後的氣息,我們認為這樣才是最好――我們不願它過於現代,過於商業化,願意它像現在這樣,有點兒閉塞,有點兒落後,有點兒樸素。
早就聽說這里的葡萄好,在市場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種多,價格便宜。紫的,綠的,一串串新鮮欲滴,我實在是嘴饞,於是每種都買了點兒,回酒店拿水洗後,一嘗,哇!滿嘴的新鮮果汁果肉,甜滋滋的,於甜中又帶一些些兒酸,真是好吃!
鳴沙山
下午三點,我們和希臘朋友在酒店門口會合,一起乘巴士去鳴沙山和月牙泉。從市內出發,一條大路直通鳴沙山公園,二十分鍾左右即到。
鳴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園入口處,只見連綿起伏的沙丘,映襯著碧藍的天空,在明亮的陽光下,猶如金色的山峰橫亘在我們面前,一隊隊駱駝載著遊人從沙丘底部出發,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間。
我們決定不坐駱駝,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體會沙漠。我們沿著駱駝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風景宜人。
金黃的細沙柔軟細膩,一陣風過,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紋路,彎彎的弧形,層層漾開。間或有零星綠色跳入眼簾,那是沙漠里的奇跡――駱駝刺,它身形很矮,葉子如同莖,抵禦著風沙的肆虐和陽光的暴曬,頑強地綻出一抹淺淺的綠,嬌嫩新鮮,賦予沙漠以生命和靈氣。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畢竟不如在陸地上輕松,每一步都會微微陷進去,把腳從小小的凹坑裡拔出來,然後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復,始終無法快行,況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艱辛。走不多久,我們就已經口乾唇燥,氣喘吁吁了。抬頭看看,天空碧藍如洗,沒有一絲浮雲,那火辣的陽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沒有經過厚厚的大氣層,而直接將光芒傾瀉在我們身上了。細細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見了,喉嚨早已干澀,想咽口唾液潤潤,卻連泡沫都吐不出來了。我覺得自己頭昏眼花,想要暈倒在這無邊的沙漠里,Lars說若坐下來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動不動,任自己暴曬在陽光里。稍息片刻,爬起來正待繼續走,猛然查覺細細的沙子已經從我的腰際處鑽到了褲子里,緊緊貼著皮膚,弄得我好不尷尬。
終於爬到了山頂,正待換口氣,只見鄰近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頂巍然聳立,吸引著我們去親近它。於是吸一口氣,開始緩緩地攀登這更高的山峰,這次更加艱辛。坡面呈九十度,幾乎垂直,沒有碎石擋腳,沒有樹木攀援,軟軟的細沙一步一滑,後來我們索性甩掉鞋子,捲起褲腿,光著腳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進,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滾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時,手裡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見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滾到了沙山腳,女孩眼巴巴地瞅著停不下來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著酸痛的雙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頂上,這里自有另一番氣象。放眼望去,天空高遠,如同大塊水晶,藍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無邊無際,在陽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陰影,色彩也隨之變化,褐紅,暖金,亮黃,深深淺淺,明明暗暗,層
次分明,縱橫交錯,那最遠處更與天色相連,蔚為壯觀。沙山頂部的路俗稱「沙漠長城」,非常狹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魚背,更像黃色的絲帶蜿蜒飄盪。風很大,吹亂了衣襟和頭發,也帶來了遠處的駝鈴聲,叮叮鈴鈴,在山間回響,清脆悅耳,熨貼溫潤------我忘了一路的辛勞,只覺得一陣激動,一股豪情在胸中回盪:大漠啊,我來了。第一次,我的腳緊貼著你的肌膚,我的鼻子呼吸著你的氣息,我的心感受著你如血脈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頭,面向沙漠,迎著太陽張開了雙臂:陽光,沙漠和風啊,把我帶走吧-------
我們在高高的沙山頂上流連徜徉,不肯匆匆離去。希臘朋友操著專業的長炮筒――長焦距照相機四處瞄準,又問我是否願意在沙上用中文寫下「中國」,以便他們拍照,帶回希臘。當然願意啊!我欣然應允,在沙上寫了大大的兩個漢字――中國。他們也在旁邊寫了同樣大小的英文「Greece」。望著陽光里的「中國.希臘」,我思緒翻滾,胸中一陣莫名的感動和自豪。拍吧,這是我們的鳴沙山,我們的中國。中國和希臘這兩大文明古國,同樣走過了滄桑千年,不知我們的祖先們,是否也曾驕傲地肩並肩寫下兩國的名字,是否也曾討論過孔子,老子,蘇格拉底,以及柏拉圖-------
駱駝
鳴沙山和月牙泉之間,有一個遊客休息中心。我們在那裡停下來歇歇腳,喝杯水潤潤嗓子。大批的遊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當地的居民趕著一隊隊的駱駝聚到這里招徠生意。
一直都很喜歡駱駝,覺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堅毅、溫順、高貴於一身。
它健美:它輪廓清晰,線條流暢,頭部微昂,修長的脖子微彎,飽滿的駝峰高聳,渾圓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壯,尾巴靈活。還有那柔軟的毛發,呈深棕、深啡、土黃或乳白色,溫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將能量儲備在駝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聲引領同伴,懂得分辯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從不會迷失在遼闊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風,也能在漫天風沙里找到方向,順利抵達目的地。
它忍耐、溫順而又堅毅:從古至今,它背負著商人、騷客,還有文成公主,走過了唐漢,走過了宋清,在它的身後是絲綢之路,是邊疆嫁旅。無論周遭如何變幻莫測,如何惡劣凶險,它跋涉的四蹄從不曾錯亂,更不曾停歇。
它高貴:它的頭始終高昂,優美的脖子伸得長長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態,那是不屈不擾,永不妥協,渺視一切艱難險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嚴!
我最終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讓我牽著一匹駱駝四處轉轉。我摸摸它的毛發,又摟摟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著它,且久久地凝視著它的眼睛,想要望進它的靈魂深處-------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鳴沙山的右邊。四周沙丘環繞,它如一塊碧玉,又如一面明鏡鑲嵌在金色的臂彎里。
月牙泉極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積,水也不深,最淺處只有數米而已,但水質清澈,明凈透底。它兩頭尖尖,中間微豐,酷似新月。泉邊長滿了蘆葦,綠色的蘆葉和白色的葦花倒映在水裡,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蘆葦上,相映成趣。
它是這大漠中最恆久的奇跡。千百年來,地質變遷,滄海桑田,狂風使周圍的細沙吹攏、聚散,無數次地改變沙丘的位置和形狀,但斗轉星移,風吹沙埋,它從不曾被風沙徹底埋葬過,且泉水從未滿溢,也從未枯竭,始終靜靜地自成一泉,如一彎新月,護著幾米綠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靈魂。在周遭荒蕪、粗礦的沙漠行走,難免壓抑煩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惡劣的太陽和狂風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這清涼、柔美的泉水邊,心下頓時一片澄靜,身上緊綳的神經也慢慢松施下來。於澄靜放鬆中,更有一股隱隱的感動充塞心田,眼睛被湧上來的淚刺得辣辣的,又難受又熨帖。試想古今多少駝隊曾路過這里,運貨的商人,遠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兒,甚至還有那征戰的將士,或許數日,或許數月,他們都在這荒漠里跋涉,遠離親朋,遠離奢華,更遠離人煙,眼前是無邊黃沙,耳際是嗚咽西風,一路奔波勞頓,乍然見到這清泉和蘆葦,該是何等的激動啊,那奔過來的腳步也必是踉蹌的吧?他們拴好駝馬,在泉邊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潤潤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罷,都暫且拋開吧,整整衣襟,理理亂發,在這遺世獨立的泉里重獲勇氣和慰藉,於是再遠的路途也可以從容繼續------
我去月牙泉時,Lars和希臘朋友都覺得沒意思,只遠遠地站著,不肯走近。是啊,對於一個異國遊客來說,月牙泉無非是一潭小小的,波瀾不興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韻又豈是一個沒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外國人所能理解的呢?!
⑤ 韓路游記羅布泊為什麼要繞路到敦煌
危險。
古往今來,無數探險者捨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壯的故事,更為羅版布泊披上神秘的面權紗。有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盪,枯骨到處皆是。
東晉高僧法顯西行取經路過此地時,曾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許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遠的地方,不可思議的事時有發生。
(5)敦煌游記攻略擴展閱讀:
羅布泊古稱鹽澤、泑澤、蒲昌海,蒙古語及維吾爾語稱「羅布淖爾」,意思是「匯入多水之湖」。歷史上它也的確曾接納西部的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車爾臣河,東部的疏勒河流入的水量。在上個世紀初羅布泊還是一片汪洋,當時是僅次於青海湖的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大約在60年代左右,上游塔里木河、孔雀河流域大舉開發,用水量陡增,導致匯入羅布泊的水量逐年減少,到1962年完全乾涸。之後羅布泊及周邊自然環境完全惡化,成為荒漠、戈壁、風蝕、鹽殼、雅丹等等地貌為主的死亡之海、不毛之地、無人區。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帶來的羅布泊衛星地圖顯示,羅布泊整體呈現出一隻大耳朵的形狀,從此這只大耳朵成為羅布泊的經典標志。
⑥ 敦煌莫高窟游記400字
這次出遊是和幾位好友去的,還有一位當地導游.
從江南坐火車,顛簸二天二夜到蘭州,再換乘汽車,曉行夜宿,在第5天傍晚終於到了敦煌。
來敦煌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它不過是佇立在黃沙紅柳之間。到了敦煌,才知道自己淺薄,敦煌城繁華得很。
當車穿越長長的防風林,駛入市區的時候,這一切意料之外的東西已不再使我們關注,重要的是歷經艱辛的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大家心中不約而同地歡呼一聲:敦煌,我來了!
第二天清晨,我們驅車去莫高窟。
在車上,導游一再告誡大家,到了莫高窟,不要單獨行動,不要離開導游,不要胡亂照相。她稱之為"三不"政策,要求大家一定堅守。
車駛出敦煌城這個綠洲,向荒漠中進發,大概開了40分鍾的路程,才到了莫高窟。
莫高窟坐落在一條毫不起眼的土黃色山脈的腰間,稀疏的樹林掩映著一個個洞窟,一條早已乾涸的河床在它腳下橫亘著,荒涼極至,蕭瑟極至,卻又神秘極至。
雖然敦煌除了莫高窟還有鳴沙山月牙泉那樣的千古奇觀,但敦煌無疑是因為有了莫高窟而成其為敦煌。這里匯集了太多的文化積淀;收藏了太多的歷史畫卷;也凝聚了太多人類思想藝術的精華。走近莫高窟,彷彿就是走進人類文明的時空長廊,使你在人類偉大與渺小的糾纏中不能自拔。
莫高窟相傳始建於前秦,號稱一千個洞窟,其實大概五百多個洞窟。我們在門前交了相機(相機不許帶入莫高窟),跟著走進了一個個黑暗的洞窟,踏進了歷史的長河。
為了保護洞窟里的繪畫和塑像,莫高窟所有洞窟都沒有裝燈,每個洞窟里都裝著先進的電子監控設備,確保文物受到保護。而且,每個洞窟都是加鎖的,導游手裡拿著一大把鑰匙,打開洞窟,帶著遊人進去,出來後立即鎖上,哪怕後面一批馬上就要進來參觀也照鎖不誤。
在導遊人員身上,還有一件必備之物,那就是手電筒,這是參觀時照明所用。在黑暗的洞窟中,人們跟著導游深一腳淺一腳往裡走,忽然導游打開手電筒,照亮一片精美的壁畫,開始他們早已爛熟的講解。他們肯定對此已經漠然,講解中並無多少感情色彩和抑揚頓挫,對人們的驚嘆聲也不以為然,但參觀的人們卻經歷著內心的某種激動和思考的沖擊,那小小的手電筒,照亮了前人的偉大,也照出我們的渺小。
參觀一個洞窟接著一個洞窟,所有洞窟沒有名子只有數字元號:"330窟,350窟,220窟" 它們就象 歷史長路上的里程碑一樣,記錄著人們走向文明,創造文明的歷程。也記錄著一個個朝代的風貌。唐朝無疑是最傑出的,在所有洞窟中,唯有唐朝的內容最豐富,手法最高超。而到了清代,則明顯看出些許衰敗,壁畫塑像的神韻全無,乾巴巴的千篇一律,就象導游小姐說的那樣,所有人物的表情特徵都象慈禧太後一樣。
有了莫高窟才有了敦煌,而有了藏經洞才有了莫高窟。那個難以評價的王道士就是在這里打開了敦煌之門,莫高窟一萬多件難以估價的珍貴文物,也是在這里被外國人掠走。
那個被王道士發現的暗門至今仍打開著,裡面什麼也沒有,使人難以相信,在這個簡陋的洞穴中,曾經存在過那麼豐富的文化礦藏;使人難以判斷,這個簡陋的洞穴,究竟是一個民族的榮耀還是恥辱。
中午時分,遊人們在歷經一場心靈的洗禮之後,疲憊地離開洞窟走向返程的車輛。空寂的大漠在正午陽光下更顯得荒涼。1600年前,樂樽和尚看見三危山的佛光,開鑿了莫高窟第一眼石窟,千百年來,有多少匠人藝師涉過千山萬水來到莫高窟,用千萬人的心血造就了莫高窟的輝煌。在這個過程中,支撐他們窮其一生的信念是什麼呢?那麼多的文物藝術精品,來自不同的國家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藝術手法,是何種原因導致它們從四面八方匯集敦煌?這個世界上難以解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們不可能也無法找到答案。我們只是敦煌的一群過客,我們來了又走了,留下幾聲驚嘆,帶走一些小紀念品,匆匆奔向下一個目的地,而莫高窟永遠屬於敦煌。
⑦ 不少於500字的游記(寫敦煌莫高窟的)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歷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但是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歷史也很悠久,它修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這幾個朝代都修建過。說完了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們看,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個洞窟:西千佛洞,你們猜這個洞有多長嗎?一定不知道吧,其實這個洞有2.5公里長呢!這些泥巴彩塑在這個洞里有34個呢,但是整個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個呢!
各種各樣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和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畫作。好了,說了那麼多,我們就去參觀下一個景觀吧!
你們看,這個東西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於崖窟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⑧ 寫敦煌月芽泉和鳴沙山還有敦煌莫高窟的游記作文400字
高窟。
我們參觀了在他的身邊有的則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達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張開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個指甲蓋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經的樣子是那
樣一本正經,他的尊嚴打動了我的心靈。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還畫著筆畫,讓石窟變得更加生動。這其中,我最喜
歡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畫了。它,一隻擁有九色皮毛和一顆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畫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靈巧的雙手,可以把他們畫得如此生動。高窟。
我們參觀了在他的身邊有的則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達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張開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個指甲蓋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經的樣子是那
樣一本正經,他的尊嚴打動了我的心靈。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還畫著筆畫,讓石窟變得更加生動。這其中,我最喜
歡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畫了。它,一隻擁有九色皮毛和一顆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畫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靈巧的雙手,可以把他們畫得如此生動。高窟。
我們參觀了在他的身邊有的則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達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張開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個指甲蓋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經的樣子是那
樣一本正經,他的尊嚴打動了我的心靈。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還畫著筆畫,讓石窟變得更加生動。這其中,我最喜
歡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畫了。它,一隻擁有九色皮毛和一顆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畫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靈巧的雙手,可以把他們畫得如此生動。高窟。
我們參觀了在他的身邊有的則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達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張開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個指甲蓋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經的樣子是那
樣一本正經,他的尊嚴打動了我的心靈。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還畫著筆畫,讓石窟變得更加生動。這其中,我最喜
歡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畫了。它,一隻擁有九色皮毛和一顆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畫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靈巧的雙手,可以把他們畫得如此生動。高窟。
我們參觀了在他的身邊有的則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達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張開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個指甲蓋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經的樣子是那
樣一本正經,他的尊嚴打動了我的心靈。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還畫著筆畫,讓石窟變得更加生動。這其中,我最喜
歡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畫了。它,一隻擁有九色皮毛和一顆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畫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靈巧的雙手,可以把他們畫得如此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