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高郵湖遺址

高郵湖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25 18:33:11

『壹』 高郵有什麼名勝古跡

高郵
別稱:秦郵
共59處名勝古跡
文游台景區(東岳廟、四賢祠等),秦郵八景之一
千年古驛站——盂城驛
明清南門古街
吳三桂故里(馬棚鎮東湖濕地度假村)
唐鎮國寺塔
奎樓、凈上寺塔
龍虯庄遺址博物館
楊根思紀念館
黃橋決戰紀念地
鄭板橋故居
施耐庵墓

『貳』 揚州的人文歷史

一、揚州的文化遺產:

1、海上絲綢之路

揚州地理位置獨特,唐代的揚州依託運河,瀕臨長江,面向大海,是南北物資的集散地、「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多元文化的大熔爐和「富甲天下」的國際貿易中心。

2、中國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揚州段)

揚州是大運河的發祥地,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聯合沿線34座城市,歷經8年努力,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揚州境內現有10處遺址、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遺產,在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數量最多、種類最全。

二、揚州婚俗:

訂婚:揚州習俗稱訂婚為「下茶」。訂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稱」穩親」,是在男女尚年幼情況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現在自由戀愛,只要雙方談定了,男方請女方父母上門聚宴,便算是定婚。

結婚:結婚選擇「吉日」,舊時選黃道吉日,現在選在農歷逢雙(尤喜逢六,不選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國慶、元旦這些法定節日。

迎親前一天,新郎的兄弟等人到女家去發鋪蓋(嫁妝)。到了女家後,要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點心),然後發鋪蓋。鋪蓋中的馬桶、腳盆由新郎弟弟挑。

馬桶(現改為痰盂)內放五子:子孫蛋(紅雞蛋)、紅棗、染成紅綠色的白果、蓮子、花生、象徵「五子登科」。

箱子里除衣物外,還放有:為公婆做的孝順鞋,為丈夫和小叔子做的新鞋,給姑子的手帕和給未來孩子做的「小狗鞋」。

由新娘的舅父或弟兄背新娘上轎。花橋抬起後在門前轉三轉,女家向轎子潑水(示意新娘不要再留戀娘家)、撒筷子(預祝新娘快生貴子)。轎子回轉,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跟著送親。送親人進門和新娘下轎後,要坐下吃三道茶。

三、地方方言:

揚州話是江淮官話的代表方言,它的存在至少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它曾經是明朝時期的官話,至今還有很多古漢語詞彙,以及一些生動的、有意思的口頭語。以揚州方言為載體的曲藝有揚州清曲、揚州評話、揚劇等。這些曲藝已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高郵湖遺址擴展閱讀:

楊州的人口和民族組成:

揚州境內第一次有完整的人口記錄為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當時廣陵國領縣人口達14萬人,到南北朝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下降到4.5萬人。唐天寶到貞元年間,揚州府人口達47萬人,宋崇寧年間又降至10萬人,到宋大觀年間僅剩6.3萬人。

元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揚州路領8縣,人口達98萬人。元末戰亂,揚郡人口銳減。明洪武九年(1376年)為57萬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揚州府領10縣,人口達74萬人。

明末清初的戰亂,例如「揚州十日」,又使揚州人口下降,雍正六年(1728年)揚州府領7縣,僅有25萬人。

此後,清王朝實行一系列有利於人口發展的政策,使人口猛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人口突破200萬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突破300萬人,後來由於戰亂災荒,人口再度下降。

19世紀初,全世界有10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城市,中國就有6個,即北京、江寧(今南京)、揚州、蘇州、杭州、廣州。

據《揚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揚州市常住人口為445976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72684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12924人,減少4.56%,年平均增長率為-0.47%。

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戶1402969戶,家庭戶人口為420665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人減少0.1人。

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常住人口450.8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05%,比2016年提高1.65個百分點。

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戶籍總人口459.98萬人,比2016年末減少16851人。全市登記出生人口4.54萬人,出生率9.87‰;死亡人口5.28萬人,死亡率11.4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61‰。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區戶籍總人口為233.00萬人,增長0.23%。

漢族占總人口的99%以上。

現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分布。

少數民族總人口2萬多,佔全市總人口的0.6%。高郵下屬的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民族鄉。

『叄』 誰能告訴我,在高郵湖地下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片的遺址

據我奶奶說,高郵湖下面有古泗州城,即狸貓換太子戲中提到的包公賑災的古泗州城,不過貌似現代有潛水員下去過,沒有古城,只是傳說。

『肆』 高郵湖哪裡有好玩的地方呢,而且能玩的很盡興

高郵好玩的地方有 文游台、龍虯庄遺址 、高郵湖、東湖濕地公園、鎮國寺、二王紀念管

『伍』 高郵有那些景點

  1. 鎮國寺塔

    高郵鎮國寺塔亦稱西塔,2014年被列為世界遺產(是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的京杭大運河重要組成部分),被人們譽為「南方的大雁塔」。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遊景區。地處江蘇省高郵市京杭大運河中間。

  2. 文游台

    高郵文游台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東岳廟(即泰山廟),因蘇軾過高郵與本地鄉賢秦觀(秦少游)、孫覺、王鞏會集於此,飲酒論文而得名,從此,這座本來依附東岳大帝神韻的廟台便獨領風騷,歷朝歷代名人雅士紛紛登台,一瞻風采,並留下千古不朽的詩文。

  3. 盂城驛

    高郵盂城驛201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的京杭大運河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南門大街東,是中國郵驛「活化石」、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驛站、明代遺留下來的一處驛傳建築。

  4. 菱塘清真寺

    高郵菱塘清真寺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的遺產點。菱塘清真寺位於高郵市菱塘回族鄉北部的清真村,是中國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伊斯蘭教穆斯林禮拜清真寺,據記載,清真村的清真寺,明中葉前初建於回回灣(今清真村)。原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呈前後三進、兩廂三院。寺前有照壁、寺後有花園。寺內建築有前殿、大殿、窯殿、水房、南北廂房、殯具室等20多間。現存主要建築有關殿、大殿和四方亭閣(窯殿)。窯殿建築巨翼重檐,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5. 其他景區

    神居山、龍虯庄遺址、高郵湖、平津堰、凈土寺塔、蝶園、吳登雲事跡展覽館、王氏紀念館、古悟空寺、天山漢墓、連標農家樂、秦郵八景、高郵當鋪、高郵明清運河故道、界首護國寺、安樂寺、光福寺、中國鴨文化博物館、極樂庵、如來庵、高郵奎樓、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高郵戰役紀念館)、周邶墩遺址、唐王墩遺址、高郵商周古文化遺址

『陸』 江蘇有什麼湖

江蘇的湖:

1、太湖: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界北緯30°55'40"~31°32'58"和東經119°52'32"~120°36'10"之間。

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太湖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側為丘陵山地,東側以平原及水網為主。

太湖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屬季風氣候。太湖河港縱橫,河口眾多,有主要進出河流50餘條。

2、洪澤湖: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地理位置在北緯33º06′—33º40′,東經118º10′—118º52′之間,為淮河中下游結合部。

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兩漢以後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代始名洪澤湖。1128年以後,黃河南徙經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遊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東瀦水,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

3、天目湖:天目湖位於常州溧陽市南八公里處,因屬天目山余脈,故名「天目湖」 。天目湖為一東西窄、南北長的深水湖(水庫),南部水深約4~5m ,北部水深約10~14m。

天目湖的周圍,現存許多歷史文化遺址:以春秋時代楚人伍子胥名「員」命名的伍員山,東漢大文學家蔡邕讀書台,太白樓,報恩禪寺,唐代名剎龍興寺舊址,「天下第一石拱壩」等。

4、高郵湖:高郵湖,古名樊良湖,又名新開湖。屬淮河流域,淮河入江水道穿湖,終達長江。跨江蘇省高郵市、寶應縣、金湖縣與安徽省天長市,水域總面積為760.67平方公里(平水面積),僅次於太湖,洪澤湖,為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

一般水位5.55米深。屬跡窪地型湖泊,水面寬廣,環境優美,物產豐富。高郵湖大閘蟹、高郵湖龍蝦是著名的品種之一,魚蝦的產量也很大。高郵湖是天長水路唯一的入江通道。在,龜、蝦、蟹等水產品豐富,亦以產鴨著名。

5、陽澄湖:又名陽城湖。在江蘇省南部,蘇州城東北五公里,跨吳縣和崑山縣。陽澄湖畔,東依上海,西臨蘇州,京滬鐵路、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皆傍區而過,與上海虹橋機場相距僅半小時車程。它擁有岸線9.67千米,岸線蜿蜒曲折,富有詩意。

南北長17千米,東西最大寬度8千米,面積117平方千米,蓄水量3.7億立方米。陽澄湖總水面18萬畝,太湖下游湖群之一,系古太湖的殘留。

『柒』 高郵市還有什麼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



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掐吧掐吧手指算一算,現在去揚州旅行還是挺不錯的,揚州除了大名鼎鼎的瘦西湖、漢陵苑、鳳凰島、茱萸灣、大明寺之外,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高郵也是一個很好的去處。

地處高郵市區南門大街館驛巷,明洪武八年也就是公元1375年修建起來的。明朝時有過損毀,後來清代又大規模重建。驛站規模宏大,哪怕歷經戰火、水災的損毀,這里依舊是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驛站。

『捌』 安徽出土過哪些寶貴的文物優秀答案獎勵100分

一、古遺址
(一)古文化遺址
全區已發現古代文化遺址89處,其中滁州23處,來安8處,全椒21處,定遠6處,鳳陽9處,嘉山15處,天長7處。按時代劃分,新石器時代21處,商周時代16處,秦時代11處,漢時代以後41處,其中已發掘和試掘6處。較重要的遺址有:
侯家寨遺址 1978年春發現。位於定遠縣城西45公里的七里塘鄉袁庄村。呈台形,面積3萬平方米。1985、198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兩次發掘,揭露面積375平方米,發現灰坑5個,殘居住面3處,以及一批陶器、骨角器、石器等。分4個自然層,經初步整理,將遺址第三、第四層定為一期文化,第二層為二期文化。一期文化以夾砂紅褐陶為主,器形以釜形器、陶支腳為代表。鹿角靴形器數量多且磨製精緻,是該期文化代表性器場。此外,還出土大量的豬、狗、鹿、狼、牛、魚、龜、鱉、鳥類等動物骨骼。二期文化仍以夾砂紅褐陶為主,遺物比一期明顯增多,器形以鼎、甑、缽、豆、壺、形器為代表。伴隨出土還有大量彩陶,其圖案花紋為紅彩,花紋主要是寬窄綵帶。一期盛行的鹿角靴形器,刻劃符號在二期不見,陶釜和陶支腳在二期則被陶鼎、甑等所代替。二期文化發現殘居住面,推測可能是半地穴式建築。經碳14測定,一期文化年代距今約7000年,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是本省1979年以來考古十大發現之一,1981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濮家墩遺址 位於滁州市大王鄉林樓村濮家莊。為一台形地,南北長65米,東西寬55米,高8.3米。由墩西、墩南的斷面可見有大面積紅燒土層和灰坑,可見五至七層不等的文化層堆積。採集標本有石器、骨器、陶器以及動物骨骼,初步確定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85年11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朝陽遺址 位於滁州市擔子鄉萬橋村朝陽庄北500米處。遺址長100米,寬60米,高9米。採集標本有石器、陶器。根據標本初步確定為新石器時代遺址。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龍遺址 位於全椒縣城北10公里譚墩鄉西。遺址南北長80米,東西寬70米,高5米。首次發現有鹿角、紅燒土、陶器殘片以及陶紡輪、鬲足、鼎足、足等。根據標本和文化堆積層分析,確定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81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梓遺址 位於定遠縣城西南30公里的九梓鄉街西。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81米,東西寬59米,高8米。50年代、70年代曾兩次進行試掘,根據出土的器物初步確定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81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家墩遺址 位於天長縣漢澗鎮郜山村。有兩個墩子,北面墩子高約10米左右,呈橢圓形,曾出土磨光石刀。初步確定為新石器時代遺址。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頓丘山遺址 位於來安縣城東0.5公里處。遺址呈台形,南北長200米,東西長120米,文化層平均厚度約2.5米。曾出土大量石器、陶器、蚌器、骨器和銅鏃等,其中以卜甲最為珍貴,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館內。經專家考證,確定該遺址為殷商早期文化遺址。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桃園遺址 位於全椒縣城西2.5公里的南屏鄉地藏村東北。為台形地,高4米。採集標本有陶片,鬲足,定為商周時代文化遺址。1978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望夫台遺址 位於天長縣漢澗鎮和平村。為一台形地,高約3米,總面積約9120平方米。有大量陶片、瓦礫等,質地以灰陶為主,紋鈽有繩紋、弦紋、方格紋,並有少量印陶紋。台上原有一祠堂,名「萬福堂」,因之名「萬福台」,後誤為望夫台。由實物標本推定為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址。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獅子墩遺址 位於天長縣釜山鄉中心村。呈不規則台形,高約5米,面積7540平方米。上有大量陶片,紋飾以繩紋和回紋最多,有少量印陶紋,確定為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址。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古城址
全區已發現古城遺址31處,其中滁州9處,來安5處,全椒4處,定遠4處,鳳陽3處,嘉山5處,天長1處。
鍾離城遺址 位於鳳陽縣臨淮鎮東2.8公里李二庄鄉。為春秋時鍾離子國故城址。城址東西長360米,南北長380米。城垣殘高3至4米,基寬18米,頂寬6米。東護城河尚存。城牆為黃土夯築。遺址中曾發現戰國時期銅鏃、楚國蟻鼻錢等,地表遺物較多。1931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樑土城遺址 位於天長縣石樑鄉土城村。形成於商周時期,北周改置石樑郡石樑縣。遺址呈長方形,土堆最高處達20米。總面積約2.7萬平方米。散布大量陶片、磚瓦,分別屬於商、周、漢、六朝、唐、宋等各個時期。1961年省文物工作隊曾實地勘察。該城址未作任何挖掘,保存完好。1989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阜陵城遺址 位於全椒縣東南9公里的陳淺鄉百子村。東漢阜陵王劉延(漢光武帝子)建城於此,先後為王國、侯國、縣的治所。遺址呈長方形,長500米,寬300米。至清代,城址尚保存完好,後漸坍塌。建國之初坍塌的城牆基尚可辨認。1965年後,在該遺址上建起了小學、醫院和庄宅,城牆基夷為平地。1978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豐樂城遺址 位於全椒縣城西南35公里的卜集鄉古城隊。南朝粱時,豐樂縣建城於此。武帝大同年間,縣廢。遺址呈四方形,城牆尚存,每邊長800米,城垣清晰。牆高3米,基寬7米,上寬3米,為夯土築成,有對稱四城門。1978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陰陵城遺址 位於定遠縣西北35公里的靠山鄉古城村。《鳳陽府志》載:「鳳陽與定遠二縣之界有莫邪山,山南有故城遺址,周2里,即秦陰陵故城。」遺址上瓦礫遍地;歷年出土有陶器,瓷器、銅器、漢筒瓦等,均系秦漢時期之物。1981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城遺址 位於定遠縣大橋鄉三官集油坊村。秦設東城縣。城遺址輪廓明顯,有內外兩城。內城呈長方形,東西0.75公里,南北0.5公里。四周城基高出地面1米,四角城樓高出地面5米,四周護城濠深約3.33米左右。外城亦呈長方形東西1.5公里,南北1公里,微見斷續城基。城址內散布大量秦磚漢瓦殘片。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王城遺址 位於來安縣新安鎮東南35公里處的煙陳鄉姜渡村姜東隊。據民國《六合縣志》載:吳王城為三國東吳所建,因吳王孫權而得名。北齊瓦梁郡治所曾置於吳王城故基上,南唐時廢。遺址呈方形,面積約1.3萬平方米。城垣及四門遺跡清晰可辨。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中都城遺址 位於鳳陽縣府城鎮西北隅。朱元璋即位後建元洪武,以應天府為南京,開封府為北京。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家鄉臨濠(今鳳陽)建中都。為營造都城,從全國各地征調匠工、軍士、民夫、移民、罪犯近百萬人,選泥左丞相李善長、光祿大夫湯和負責營造城池宮闕;又派人到川、貴、湖廣等地採伐名貴木材運往鳳陽,供建都之用。經過六年的營建,已具備宮廷建築的基本格局和形制。洪武八年,因「勞資罷之」,終未在此定都。
中都城分外城、皇城、紫禁城三城。外城系土築,呈長方形,城西南伸一角為鳳凰嘴,周長3.04萬米。原外城設9門;南曰洪武門、南左甲第門、前右甲第門:北曰甲第門、後右甲第門;東曰獨山門、長春門、朝陽門;西曰塗山門。外城現已不存。皇城為磚石修壘,為不規則長方形。周長7670米,開有承天門、東安門、西安門、北安門,今亦不存。皇城內建有太廟、歷代帝王廟、大社稷壇、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台等建築。南部東西對稱建築有鼓樓和鍾樓,其間有中都城隍廟和功臣廟等。北部依山建苑圃、龍興寺、觀象台;臨水建百萬倉等,另有國子監、會同館、官署、衛所等布列城內。街道規劃有洪武街、泰安街、長春街、淮南街等24條街道和均衡對稱的104坊,以及商業、交通等設置。現大多已不存,鼓樓僅存樓基,龍興寺尚存部分房舍,已非昔日面貌。紫禁城為磚築,呈南北長、東西稍窄的長方形,周長3580米。開有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今城基殘存,南城牆至西城牆尚存。紫禁城內,正殿曰奉天殿,左右各建樓台,左曰文華殿,右曰武英殿。殿後為宮,前曰乾清官,後曰坤寧宮,同時有高泰殿、奉先殿、柔儀殿、春和殿、文淵閣等分列左右。今均已無存。
據考,中都紫禁城宮殿建築巍峨壯麗,雕梁畫棟鮮艷奪目,紅牆黃瓦熠熠生輝。宮殿皆圍以玉石欄桿,兩側皆雕龍鳳、獅子、花卉等圖案;皇宮的台階和御道均用雕有龍風、海馬、海水、雲朵圖案的條石砌鋪而成。現遺址上留有許多彩艷的瓦礫和雕有各種圖案的石構件。城牆均用大方磚砌成,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混合灰漿抹縫,在關鍵部位用鐵汁灌澆。城內的奉天殿,尚存白玉石蟠龍柱礎4塊,每塊呈正方形,邊長2.7米,高1.1米,上面雕有騰空飛舞的蟠龍,雕工精細,造型逼真。午門兩側須彌座上的白玉石浮雕仍存76塊,總長度486米,圖案為龍鳳、雲朵、方勝(兩個菱形的一部分重疊相連而成)、麒鱗、鹿、獅子滾綉球、牡丹、芍葯、荷花、西番蓮等。浮雕中的動物有的昂首狂奔,有的安閑靜卧,有的左顧右盼,有的振翅高飛,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浮雕中的花卉,線條舒展流暢,布局疏密得體,構圖層次分明。這些浮雕技法嫻熟,刀工精細,是中國現存浮雕中的精品,對研究明代的雕刻藝術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1903年3月,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人民政府對中都城的保護維修極為重視,建立專門機構進行管理,並多次撥專款進行維修。殘存的午門經過修整,掩埋在灰土中的牆基玉石浮雕已重放光華。塗山門坍塌部分又重新砌好,上城樓的斜階也整修一新。西城牆部份城堞仍保留完好。1981年9月,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明中都城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明中都皇故城暨皇陵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古墓葬
滁縣地區的古墓葬,經考古發掘的已有數百座,出土的文物和資料,分別由地、縣文物管理所收藏。已列入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墓葬共有11處,大多有地面標志和遺跡。
(一)古墓群
北崗漢墓群 位於天長縣安樂鄉北崗村。主要分布在蔡庄,朱庄、蘭庄等處,分布密集。省、地文物工作隊先後發掘墓葬9座,出土漆器、銅器、陶器、鐵器和木器等433件。根據墓葬結構及出土文物分析,為西漢晚期至東漢早期之墓葬。
耿家尖古墓群 為漢、唐、宋時期墓群。位於天長縣湖濱鄉高郵湖耿家尖水下。曾出土過大量宋代瓷器。1980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梅花壠古墓群 為漢宋代墓群。位於全椒縣城西南方向30公里廣平鄉。墓群以廣干園藝場為中心,西南至卜集鄉西石行政村的汪庄、韓庄、胡姨等生產隊,西至峨嵋行政村的高庄、田穀、大何、小錢、大王、山吳等生產隊,北至廣平鄉浦北行政村和窪李隊,東至程家市汽車站。東西長3公里,南北寬2公里。古墓較多,墓冢呈梅花瓣形,比比皆是,故稱「梅花壠」。1978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王古墓群 為漢宋代墓群。位於全椒縣西北45公里西王集。整個墓群環繞西王集南、北、西三面,東西寬約2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柯陳一帶的漢魏六朝和宋墓葬大部分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1978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8月,在丁窪發掘宋石室墓3座。
百子古墓群 為兩漢至宋墓群。位於全椒縣陳淺鄉石庄村。墓區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公里。1973年5月,省、地、縣文物部門聯合發掘石庄漢墓2座,曾出土大量珍貴文物。1978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口古墓群 為漢代墓群。位於來安縣水口鄉上蔡村下蔡隊。1978年曾發掘2座棺墓,出土有陶器、漆器、王莽錢幣等。
常山古墓群 為漢至宋時墓群。位於滁州市常山鄉,以常山集為中心向東西兩側山脊延伸。在集西300至600米下馬庄有古墓7座,1986年修建公路時挖出其中1座,裸露可見拱形頂;集西200米處公路兩側有古墓12座;集東200至600米有古墓14座。1986年5月滁州市文物普查初次發現。1991年地區文物管理所在常山集自來水廠區內發掘古墓3座,出土一批陶器、銅器、鐵器及錢幣。
三角圩漢墓群 位於天長縣城郊鄉。1991年12月,在三角圩興修水利工程工地上,清理、發掘漢代墓葬23座,出土三批漆、木、玉、銅、陶器等文物700多件。其中11件珍品參加中國文物精華展覽。
(二)名人古墓
虞姬墓 也稱虞姬孤堆。位於定遠縣二龍鄉譚村旁。《括地誌》雲:「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東六十里」,即此處。墓呈高大封土堆,橢圓形,頂分三半;底部直徑約69米,高約29米。北沿於1958年被挖掉一部分。墓前有一石碑,主文為「西楚霸王虞姬之墓」,橫額:「巾幗千秋」;兩旁對聯:「虞兮奈何自古紅頗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伴黃昏」。1981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董槐墓 位於定遠縣定城建設小學校內西南角。董槐(?~1263年),宇廷植,定遠縣城人。宋嘉定六年(1213年)中進士,官至右丞相。清《定遠縣志·邱壟》載:「許國公董槐墓,縣西察院後。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知縣張景尉立華表、墓道、邑人凌濤題碑。」墓呈圓墩形,直徑約30米。墓南置一寬約60公分、長約2米的石墓碑。「文化大革命」期間,墓堆、華表、碑記等均被毀壞。唯墓西小巷名董公巷,沿用至今。1981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孝子墓 位於天長縣秦欄鎮秦欄中學校內。墓主朱壽昌,宋神宗年間秦欄人,因棄官尋母,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墓建於宋,為高大封土堆,四周有券;墓前立有碑坊、石表、石桌、燭台和墓碑。「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毀。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皇陵 位於鳳陽縣府城西南8公里處,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的陵墓。朱元璋父母去世時無地埋葬,同村人劉繼祖施捨該墓地。在安葬時「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是草草埋下的。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已稱吳王的朱元璋回到闊別十多年的濠州,看到父母的墳墓仍淹沒在荒郊野草中,准備用隆重的禮儀進行改葬。後因怕改葬會破壞「龍穴天墓」的靈氣,又改變決定,就地培土,增大加固墳墓,並派專人看護。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詔營建皇陵,再次增大加厚陵墓,廣植名貴樹木,開辟神道,立華表、石人、石獸。又築皇陵城。城共有三重,外城為土城,周圍1.4公里,中為磚城,周圍3公里,內為皇城,周長0.25公里。陵墓前有享殿、廊廡、華表、碑亭,及石人石獸36對;另有神廚、官廳、鋪舍數百間,御橋、紅橋、皇堂橋及金門、紅門、欞星門等建築。特設皇陵衛率軍士5000餘駐守;又將當地居民3324戶編為陵戶,負責守夜、打掃環境、置辦供品。設皇陵祠祭署,負責祭祀。朱元璋稱帝後,兩次回鳳陽謁陵,並一再命太子及諸王至鳳陽謁陵。明成祖朱棣稱帝後,曾3次親祀皇陵。崇禎八年(1635年),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破鳳陽,皇陵毀於兵火,僅存石碑2座及石人石獸。
建國後,1950年在皇陵陵墓的頂部和四周重新種植松柏,現已蔚然成林。1976年皇陵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9月重新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次年2月,皇陵石刻連同明中都皇故城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沐英墓 位於定遠縣城西鄉解放水庫附近。墓主沐英,字文英,定遠縣人。朱元璋收為養子後,從姓朱,由帳前都尉進僉事同知,又晉至征南右副將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卒於滇,迫封黔寧王。此為一金首玉衣冢。原神道立有石像生和石碑,現大部被毀壞,尚存少數亦損殘不全。1981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物保護單位。
沈仁墓 位於定遠縣大橋鄉沈家湖村西南約50米處的小山坡。墓主沈仁,定遠縣人。元末於縣境的豁鼻山舉旗造反,後歸附朱元璋。從領軍百戶積功至都督僉事、福建司指揮使。墓上有封土堆,墓道兩旁立有翁仲、獅、羊、華表等石刻。1981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沃公墓 位於天長縣天長鎮二鳳村沃公隊。墓主沃田,山東登州人,明代抗倭英雄。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在天長殉難,被安葬在遇難處,朝廷追封為「鎮遠將軍僉事」。民國21年(1932年)天長縣抗日救國會立碑紀念。1989年8月,墓葬遷入新建的沃公祠後院。

『玖』 高郵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給你來個詳細的高郵三日游: 第一天:上午接團—→訪千年古驛站——盂城驛,曉千年郵驛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驛站,(約40分鍾);—→逛明清遺留特色南門古街,感受市井民風,欣賞古玩;—→午餐後,驅車經運河風光帶前往鎮國寺景區,燒香祈福,品佛教文化(約40分鍾);—→乘車前往界首蘆葦盪,領略「蒹葭蒼蒼」的勝景,這里也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京劇《沙家浜》中描繪的蘆葦盪的原型(約1小時20分鍾)。游覽結束可在「漁家樂」用餐。 第二天:早餐可品嘗高郵特色早點——陽春面、界首茶干、雙黃咸鴨蛋等;游覽秦郵八景之一的文游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懷想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與風流才子秦少游等文學大家把酒論文的勝景(約1個小時);—→驅車前往龍虯庄遺址博物館,領略填補江淮考古學文化區空白的龍虯文化(約40分鍾);—→午餐後,高郵土特產店購買雙黃鴨蛋、高郵麻鴨蛋、界首茶干、菱塘風鵝等;—→游吳三桂故里的東湖濕地度假村,觀世界奇跡的野鴨放飛,可坐龍船賞小九寨溝(自費),享受令您身心放鬆、回歸自然的野趣;—→宿星級賓館(可品嘗高郵特色餐飲——全鴨宴、全魚宴等等)。 第三天:早餐後,乘車前往位於高郵湖西天山鎮境內的神居山,廣陵王漢墓的發掘地,「帝堯文化」文化發祥地;—→前往菱塘回族鄉——江蘇境內唯一一個少數民族鎮,品嘗菱塘鵝等當地特色美食;—→午餐後,參觀菱塘古老的清真寺,回民宗教活動場所,體會真正的回民文化。—→結束行程,返回溫暖的家。

『拾』 高郵有什麼適合孩子玩的地方一家三口去一日游兩日游都可以

國家4A級景區:盂城驛(及南門大街)
國家3A級景區:鎮國寺塔、文游台版
國家2A級景區:菱塘清真寺
全國農權業旅遊示範點:臨澤生態度假村
旅遊文博館: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高郵戰役紀念館)、中國集郵家博物館、高郵城市規劃展覽館、王氏紀念館、汪曾祺紀念館、汪曾祺文學館、吳登雲事跡展覽館、高郵市博物館、中國鴨文化博物館、高郵界首民俗館
文化街區:高郵城南歷史文化街區、高郵城北歷史文化街區、高郵城中歷史文化街區
其他景區:清水潭旅遊度假區、神居山、高郵郵運世遺文化景區、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高郵湖灘郊野公園、高郵運河西堤風光帶、中國郵驛文化城、龍虯庄遺址、高郵城牆、界首驛、凈土寺塔、高郵湖、平津堰、華中雪楓大學舊址、蝶園、古悟空寺、天山漢墓、高郵連標葡萄園、秦郵八景、高郵當鋪、高郵明清運河故道、北門大街、界首護國寺、安樂寺、光福寺、極樂庵、如來庵、護國龍王寺、高郵奎樓、高郵北澄子河風光帶、周邶墩遺址、唐王墩遺址、高郵商周古文化遺址、高郵市烈士陵園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