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魯城遺址
『壹』 曲阜魯城街道辦事處公務員工資
1、不一定的,以職位的高低區分。公務員工資與級別、職稱、工齡相關,故不是統一工資;專
2. 公務員除屬了工資收入,部分福利待遇也無法直接從工資中完整體現;
3、不同地區的工資標准也會有所不同。
『貳』 曲阜的歷史有多長
早在五六千年前,華夏、東夷兩族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炎帝、黃帝、少昊徙都於此。曲阜,商為奄國都,周為魯國都,公元前249年楚滅魯始設魯縣,公元584年定縣名為汶陽,公元596 年初定縣名為曲阜。因「魯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里」而得名。627年並入泗水,634年恢復曲阜建制,1012年更名為仙源,1129年又恢復曲阜縣名。1945年底曲阜與泗水並稱曲泗縣,1946年春曲、泗分治。1958年將滋陽並入曲阜,1962年初仍按兩縣原行政區域分治。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曲阜縣,設立曲阜市。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中華民族始祖先皇古帝的發祥地,殷商故都,周、漢魯國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她以其悠久的歷史文明和燦爛的東方古文化而蜚聲中外,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一直是人們心中的聖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譽為「東方耶路撒冷」
「曲阜」二字,始見於《禮記.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勛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曲阜。」《爾雅》釋名說:「大陸曰阜。」東漢應劭詮釋說:「曲阜在魯城中,委曲長七、八里。」這就是「曲阜」名稱的由來。
早在上古時代,人類祖先就在曲阜一帶生息勞作,開拓了早期的物質文明,文物發掘中發現大量公元前4300--前2400年間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跡。據古籍記載,在四、五千年前,這里即是炎帝神農氏營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杜預注釋中說:「大庭氏,古國名,在魯城內,魯於其上作庫。」.....《帝王世紀》記載:「神農氏,姜姓也,...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今淮陽),復徙魯。」
大約公元前二十七世紀末葉,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誕生於曲阜壽丘。《帝王世紀》說:「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晉書.地理志》又說:「黃帝生於壽丘,而都於涿鹿」。繼黃帝之後,少昊曾在曲阜營建都城。相傳少昊在位84歲,壽百歲,崩葬曲阜城東北壽丘雲陽山,與二帝三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並稱萬世享祀。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前後,曲阜屬上古堯舜時代九大部洲之一的徐州域。公元前十六世紀後的商代,曲阜為奄國國都,並一度成為商王朝的都城。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紂滅商,武王將其胞弟、王國宰輔周公旦封於故奄地曲阜,立國為「魯」。
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是當時除周王朝首都鎬京外全國文化最發達的城市。特別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魯國聚徒講學,魯國儼然成了全國的教育中心。魯國文化高度發達,所以,人們至今仍用「魯」作為山東省的簡稱。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魯縣入於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始實行郡縣制,魯薛郡,郡治設在曲阜,隸徐州部。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劉啟改封皇子、淮南王劉余為魯王,以魯縣為國都。魯王在魯南宮泮水以北周魯故宮廢址上興建規模龐大、雄偉豪華的魯王宮建築群,為在擴大王宮的面積,在拆除闕里孔子舊宅中發現孔鮒所藏《尚書》、《論語》、《詩經》《儀禮》等古文經書竹簡,得以使孔子思想流傳推廣。
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年)詔改魯縣為「汶陽」,自魯國滅亡改為魯縣,至是年止,曲阜以「魯」為縣名,歷時長達833年。開皇十六年,詔改縣名為「曲阜」,「曲阜」一名,作為地理名詞歷數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隋唐五代之時,曲阜雖不再是魯南的行政中心,但因其為「聖人」孔子故里而依然受到重視。通過「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曲阜的文化、經濟也空前發達。晚唐之際,僅孔家就出了六位狀元和十四名進士。
宋仙源縣城是曲阜有史以來繼周、漢魯城之後的第三座古城。由於宋王朝崇儒重道,致使朝拜黃帝、少昊、周公、孔子的文武大臣和學者絡繹不絕,文化氣氛十分醇濃。期間賜孔廟文宣王殿名為「大成殿」,於孔子墓前造立石儀。大修少昊陵,立「萬人愁」石碑。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金兵入侵,將北宋王朝在曲阜建造的仙源縣治及宮觀、廟宇等建築群及大批珍貴書籍化為灰燼,仙源縣淪入金人統治之下,並恢復曲阜縣舊名。
『叄』 古代的曲阜魯故城城址在建築方面有哪些特點
整個魯故城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最長處為3.7公里,南北最寬處為2.7公里,四周圍有城壕。城垣從西周晚期至西漢共經6次修補。東、西、北各有城門3,南牆有2門,
門道寬7-15米。城內西部至北部有西周前期堆積,晚期堆積擴大到東北部,東周時期的遺存遍及全城。城中部和中南部的周公廟高地及其周圍,發現有宮殿區,東西長約1公里,發現有密集的大型建築基址群9處,其東、西、北三面發現有夯土牆基。此即為春秋至西漢時的魯王宮城。城內已探出東西、南北交叉的街道各5條,皆通向城門或重要遺跡。其中一條從宮殿區直通南城牆東側的「稷門」,門外有「兩觀」、「舞雩台」遺址,形成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說明城內最重要的建築物是按中軸線位置來規劃的。魯城的宮城位於城郭中心,這略似《周禮·考工記·匠人》所述都城規劃而異於其他東周都城。城內西、北部有周代鑄銅、冶鐵、燒陶、制骨作坊遺址共10處,有的年代延續至漢代;城的東部發現燒陶遺址1處,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也有瓦、瓦當等。陶器的形制以鬲、豆、盆、盂、圜底罐、瓮為最多。在城西部有100餘處西周東周墓地,有的墓可早至商代晚期。隨葬品有陶器、銅器、蚌器等。遺址和墓葬所出土的陶器,表明西周時候的魯文化是綜合了商文化和周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
『肆』 請問 曲阜 是什麼級別的地方,它在中國所佔的位置,人口面積多少!!
2000年12月1日,撤銷曲阜鎮,以原曲阜鎮的行政區域設立魯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專原曲屬阜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書院鎮,以原書院鎮的行政區域設立書院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書院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尼山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南辛鎮(魯政函民字[2000]65號)。 截至2010年7月17日,曲阜市轄4個街道、6個鎮、2個鄉:魯城街道、書院街道、時庄街道、小雪街道、吳村鎮、姚村鎮、陵城鎮、南辛鎮、息陬鎮、王莊鎮、董庄鄉、防山鄉。 曲阜市原有495個村、居委會,585個自然村。到2003年底,495個村、居委會合並為396個。 曲阜市轄4個街道、6個鎮、2個鄉:魯城街道、書院街道、時庄街道、小雪街道、吳村鎮、姚村鎮、陵城鎮、南辛鎮、息陬鎮、王莊鎮、董庄鄉、防山鄉。共41個居委會、355個村委會,483個自然村。總面積896平方千米。 曲阜總人口為64萬,其中孔姓人口為總人口的1/5,約為15萬人。
『伍』 曲阜市魯城街道辦事處 地址
曲阜市春秋路11號
『陸』 曲阜這個地名的來歷
「曲阜」之名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道:「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回名曲阜」答。
公元前249年楚國滅魯,始設魯縣,596年初定縣名為曲阜。隋開皇十六年(598年),詔改縣名為「曲阜」,「曲阜」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2018年10月,曲阜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2018年11月,榮登「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
(6)曲阜魯城遺址擴展閱讀: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曲阜市轄4個街道、8個鎮:魯城街道、書院街道、時庄街道、小雪街道、吳村鎮、姚村鎮、陵城鎮、尼山鎮、息陬鎮、王莊鎮、石門山鎮、防山鎮。共41個居委會、355個村委會,483個自然村。
曲阜位於山東省西南部,位居北京至上海中心,北距省會濟南135公里。
『柒』 魯城曲阜有哪些文化史料
曲阜的歷抄史可以追溯襲到遠古時期,「炎帝自陳營都於魯曲阜。黃帝自窮桑登帝位,後徙曲阜。少昊於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史記·周本紀》)舜「作什器於壽丘」,「黃帝生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均同上書)。曲阜在商代也曾一度為王都,甲骨文「王入於奄」,奄就是曲阜。《後漢書》說魯國為古奄國。而從歷史上看,曲阜作為都城,最輝煌的要算春秋時期的魯國了。魯國重教化,僖公時修泮宮,《詩經·魯頌》中的《泮水》篇,就是指此地。當時孔子(前551~前479)在魯國講學,弟子三千,學生來自秦、齊、楚、宋、陳、吳、晉諸國,可見是當時「天下」的教育中心了。
『捌』 曲阜在什麼地方
曲阜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古稱魯縣,是周朝時期魯國國都。「曲專阜」之名最早見於《禮屬記》,曲阜東漢應劭解釋道:「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被西方人士譽為「東方耶路撒冷」。
去曲阜可以乘高鐵(動車)在曲阜東站下車,乘汽車可以走京是滬高速(G3),104國道,航空可以在濟寧曲阜機場。
『玖』 山東曲阜擁有三千多年歷史, 卻為何地級市下
今天說的這個城市是山東曲阜,為什麼說她比較「委屈」呢?雖然曲阜的經濟並不是很強,不過也曾在全國經濟百強縣中,但其文化知名度在世界歷史名城中也是佔有一席之地的。
曲阜古為魯國國都,如今只是山東濟寧下的一個縣級市。濟寧,很多朋友可能並沒聽過,但曲阜想必很多人就聽過,畢竟作為孔子的故鄉,東方聖城,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先簡單說一說濟寧,濟寧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並不強,亮點也許就是京杭大運河的港口城市。但是其下轄的幾個城市卻都個個厲害,隨便說幾個,曲阜:少昊、孔子、顏子等等一大批名人的故鄉;鄒城:孟子的故鄉(孟母三遷其實是從曲阜遷到了鄒城,曲阜境內還存有孟母林);兗州:古九州之一,現在是很重要的鐵路樞紐;梁山:水滸名城??等等等等。
濟寧本身並沒有太厚重的歷史,但卻把這幾座城市收歸名下。濟寧自稱孔孟之鄉,而外人很多並不知曉,甚至曲阜舉辦一些有影響力的活動時,都會被冠以濟寧曲阜的名義舉行,而古九州之一的兗州更是成為濟寧的一個區。曲阜師范大學在山東師范教育甚至全國師范類高校中佔有重要位置,後來濟寧學院升為本科也搬到了曲阜。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濟寧有一個「濟寧曲阜機場」卻不在曲阜,也不在濟寧市區,而在嘉祥。
再說說曲阜,曲阜之名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道: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的35個王牌旅遊城市之一。
據記載,在四、五千年前,曲阜即是炎帝神農氏營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
大約公元前二十七世紀末葉,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誕生於曲阜壽丘(對於黃帝出生地,一直存在爭議,比如山東壽丘、河南新鄭等)。
不過黃帝之後的少昊,確曾在曲阜營建都城,目前曲阜還比較完好的保護著古遺跡少昊陵。相傳少昊在位84歲,壽百歲,崩葬曲阜城東北壽丘雲陽山,與二帝三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並稱萬世享祀。
中國古史相傳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動的蹤跡,開創了發達的古代文明。公元前十六世紀後的商代,曲阜為奄國國都,並一度成為商王朝的都城。
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紂滅商,武王將其胞弟、王國宰輔周公旦封於故奄地曲阜,立國為「魯」。也可以說,山東簡稱「魯」與曲阜也有莫大關系。
再說說曲阜的近現代史。
1928年民國二十七年,曲阜直接隸屬山東省。1940年,屬兗濟道。1948年曲阜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曲阜幾經輾轉隸屬於濟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