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栁灣遺址
Ⅰ 青海有什麼文化
指什麼?歷史?
舊石器時代的文化 1956年夏,科學工作者在長江源頭的沱沱河沿岸、可可西里等地,發現了一批打制石器。這充分說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唐古拉山地區就有人類活動。1982年,在海西小柴旦湖東南岸,發現了一處舊石器時代的文化層,據考古工作者測定,其年代至少在23000年以前。這是目前已知的青海境內最早的遠古文化。1980年,在貴南縣又發掘出距今約6000多年的拉乙亥文化,出土文物除石器外,還有許多獸骨和骨器,說明狩獵已是當時主要的生產活動之一。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 青海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發現的很多,最著名的是距今約4000年左右的柳灣文化。在柳灣遺址出土文物30000餘件,其中彩陶多達15000餘件,這些彩陶造型多變,花紋和圖案精美,藝術水平很高。柳灣遺址堪稱是一座彩陶藝術的寶庫。
1、柳灣文化:柳灣文化早期墓葬中的陶器和裝飾品較多,晚期墓葬中生產工具大量增加,表明當時的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晚期墓葬中,主人往往是男性,多側身直肢;女性緊靠男性,多側身屈肢,這表明柳灣文化晚期已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2、彩陶盆:1973年秋,在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了一件內壁繪有舞蹈圖案的彩陶盆。這件彩陶的舞蹈圖案花紋極其精美,堪稱青海古代文化的珍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盆高12.7厘米,口徑28.5厘米;舞蹈花紋圖案共3組,每組5人。
3、青銅時代的文化:我國在夏朝時進入青銅時代,跨越商朝、西周,截止於春秋,延續了1600年左右。青海發現的青銅時代文化遺址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相當於夏、商時期的卡約文化,和相當於西周時期的諾木洪文化。卡約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東部的湟水流域及黃南、海南、海北等地區。迄今為止,已發現遺址1000餘處,出土文物異常豐富,除大量陶器之外,還有石制、骨制的生產工具。諾木洪文化主要分布在海西的柴達木盆地。出土文物除毛織品殘物及銅刀、銅斧等銅器外;還發現了翻地用的骨耜,收割用的石刀,以及定居的房屋和牧畜圈欄。表明當時的人們在冶銅、毛紡織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經考古研究確認,卡約文化和諾木洪文化都是青海的本土文化。從經濟類型來看,農牧業並舉是當時主要的生產活動,在某些地區,以畜牧業為主。根據當時的民族分布來看,這兩種文化應屬羌人文化。
Ⅱ 描寫草原美景和青海高原柳的成語【分類】2個名人名言,『立』組成成語,再填入括弧內
堅強者能在命運之風暴中奮斗
勝利永遠屬於最堅韌的人——拿破崙
生活中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憐的人。 ——屠格涅夫
堅持意志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 ——伏爾泰
Ⅲ 青海樂都除了柳灣古墓之外還有哪些古墓
民和還有喇家遺址
海西有都蘭墓群
Ⅳ 青海高原一株柳
左右搖擺;悄然佇立;滿身銀白:獨自忍耐,春雨紛紛,茁壯成長。
Ⅳ 從柳州經雲南到西藏從青海返柳一共多少公里
接近一萬公里,我八月底吉林省白山市起止川藏線聯合滇藏線進藏再青藏線回來,車里還有空位,咱們一起拼車同游吧?
Ⅵ 青海高原一株柳中心思想
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都不可能是公平的,但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就能創造奇跡!
Ⅶ 想知道: 海東地區 從樂都站到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怎麼坐公交
從樂都火車站出來坐碾伯到高廟的金杯車到高廟鎮柳灣村下車就到。下車問下當地村民,就曉得了。
Ⅷ 青海高原一株柳原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
作者:陳忠實
原文節選:
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邊極其平常的柳樹。
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面對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藍天和凝滯的雲團,心頭便彌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和蒼涼。走到李家峽水電站總部的大門口,我一眼就瞅見了這株大柳樹,不由的「哦」了一聲。
這是我在高原見到的惟一的一株柳樹。我站在這里,目力所及,背後是連綿的鐵鑄一樣的青山,近處是呈現著赭紅色的起伏的原野,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種樹。
沒有樹林的原野尤其顯得簡潔而開闊,也顯得異常的蒼茫。這株柳樹怎麼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怎麼就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
(8)青海栁灣遺址擴展閱讀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的第15課。寫了在青海高原這個以狂風、乾旱為常態的惡劣環境中,生長著一株粗壯挺拔的柳樹。
作者由此展開了豐富的聯想,以家鄉灞河的柳樹作對比,想像青海高原上的柳樹怎樣克服重重苦難、怎樣突破重重障礙,穿過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這雖然僅僅是一株柳樹,但是這篇課文帶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啟迪,告訴我們從小遇到失敗時要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即使起點比別人低,但只要比別人更努力就能戰勝苦難成為一名成功者,要笨鳥先飛就能超過他人。這株不同一般的柳樹具備的品德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學習。
Ⅸ 青海有什麼文化
1、柳灣文化:柳灣文化早期墓葬中的陶器和裝飾品較多,晚期墓葬中生產工具大量增加,表明當時的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晚期墓葬中,主人往往是男性,多側身直肢;女性緊靠男性,多側身屈肢,這表明柳灣文化晚期已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2、彩陶盆:1973年秋,在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了一件內壁繪有舞蹈圖案的彩陶盆。這件彩陶的舞蹈圖案花紋極其精美,堪稱青海古代文化的珍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盆高12.7厘米,口徑28.5厘米;舞蹈花紋圖案共3組,每組5人。
3、青銅時代的文化:我國在夏朝時進入青銅時代,跨越商朝、西周,截止於春秋,延續了1600年左右。青海發現的青銅時代文化遺址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相當於夏、商時期的卡約文化,和相當於西周時期的諾木洪文化。卡約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東部的湟水流域及黃南、海南、海北等地區。迄今為止,已發現遺址1000餘處,出土文物異常豐富,除大量陶器之外,還有石制、骨制的生產工具。諾木洪文化主要分布在海西的柴達木盆地。出土文物除毛織品殘物及銅刀、銅斧等銅器外;還發現了翻地用的骨耜,收割用的石刀,以及定居的房屋和牧畜圈欄。表明當時的人們在冶銅、毛紡織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Ⅹ 青海高原一株柳
解釋來自己查一下就行源
神奇因為
這株柳樹挺立在高原上,並形成了一方壯麗的風景,它生命力極其頑強,不僅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而且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望而生畏因為
柳樹不抱怨、不畏怯,堅持抗爭,頑強生存使作者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你自己組織一下語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