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方面軍文藝晚會遺址
㈠ 阿壩州各縣的紅軍文化
一、歷史簡記
1935年7月上旬,紅軍連續翻越夢筆山、夾金山等大雪山,到達四川小金、金川、松潘地區的毛兒蓋。8月上旬,中央決定紅一、四方面軍混合編隊,組成左、右路軍經草地北上。8月下旬,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先後抵達阿壩和巴西地區。9月,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下,張國燾才率領左路軍抵達阿壩地區。之後,他拒絕執行中央北上方針,並要挾中央和右路軍南下,甚至企圖危害中央。中央發覺後,為貫徹北上方針,避免紅軍內部可能發生的沖突,決定率右路軍中的紅一、三軍和軍委縱隊迅速轉移,脫離險境,單獨北上,並攻佔天險臘子口。
二、主要路線
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
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湖南通道——貴州黎平——貴州遵義——四渡赤水——皎平渡(渡過金沙江)——大涼山彝族區——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兩河口鎮——毛爾蓋(沙窩會議)——過草地——甘肅——陝北
紅一、四方面軍混合重新編制,組成左路軍和右路軍:
右路軍:毛爾蓋——-班佑——若爾蓋巴西——甘肅俄界——甘肅會寧
左路軍:毛爾蓋——四川阿壩縣——西康卓木碉(今馬爾康縣足木腳) ——西康甘孜——北上至甘肅會寧
紅四方面軍:
川陝根據地-——四川江油——茂縣——威州——理番(今理縣) ——松潘縣鎮江關、片口——四川懋功
三、主要紀念地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位於阿壩州松潘縣川主寺鎮,其中,紅軍戰士銅像被譽為「中華第一金碑」,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碑園名,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一、四方面會師遺址:位於阿壩州小金縣,包括達維會師橋和原懋功縣城天主教堂幹部同樂會兩部分,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兩河口會議遺址:位於阿壩州小金縣城兩河口鎮,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毛爾蓋會議遺址:位於阿壩州松潘縣境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烈士墓:位於阿壩州紅原縣與黑水縣交界處亞克夏山,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巴西會議遺址:位於阿壩州若爾蓋縣巴西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