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游記簫
Ⅰ 八仙過海的主要內容 要100字左右 不要太多
八仙過海的主要內容:
相傳白雲仙長有一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版五聖共襄權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鍾離扔了芭蕉扇,張果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
之後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雙方才停戰。
(1)東游記簫擴展閱讀
八仙過海,是在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話傳說之一。八仙分別為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Ⅱ 求東游記電視劇最後一集(第30集)快結束的時候那段《逍遙游》吹簫的
共連場旋律化不開
為何而來令我期待
要接近 最愛陌路人
要接近 也怕太親近
寂寞人 每晚跳過過癮
便獨自遠飛 就似風箏
Ⅲ 「八仙過海」中的八仙到底是哪八位神仙他們的各自絕技和裝扮是什麼
絕招: 鍾離寶扇自搖搖,拐李葫蘆萬里燒。 洞賓掛起空中劍,采和一手把籃挑。 張國老人知古道,湘子橫吹一品蕭。 國舅曹公雙玉板,仙姑如意立浮橋。 歌謠中唱的正是八位神仙隨身所帶的法寶: 鐵拐李黑臉蓬頭,卷須巨眼,跛右一足;手拄鐵杖;身背葫蘆,頭束金箍。葫蘆中的仙丹,不但能為人治病,且能起死回生,葫蘆是他的法寶,贊之者曰:「葫蘆中豈只存五福。」 漢鍾離(權)身長八尺,美髯俊目,頭上扎雙丫髻,常常手執一把小扇,小扇是他的法寶,人道是「輕搖小扇樂陶然」。 張果老倒騎毛驢,手拿魚鼓,「魚鼓頻敲有梵音」,魚鼓是他的法寶。 呂洞賓浪跡江湖,身背一把寶劍。這劍,按《醒世恆言》中的「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所說是他的師父鍾離所贈,號為「降魔太阿神光寶劍」,原是鍾離的師父華東帝君傳給鍾離的,有飛取人頭的特異功用。只要告訴它仇人的姓名、住址,念一個咒,它就會化為青龍,飛去斬首,口中銜頭而來,呂洞賓以這一把寶劍為法寶,人贊這曰:「劍現靈光魑魅驚」。 何仙姑常常手執一枝荷花,荷花就是法寶,有詩句為證:「手執荷花不染塵。」 曹國舅的法寶是拍板,人稱之為「玉板和聲萬籟清」。 藍采和常常攜帶一隻花籃,花籃是他的法寶,盡人皆知「花籃內蓄無凡品」。 韓湘子生性狂放,流落江湖,常執一管簫,簫是他的法寶,「紫蕭吹度千波靜」。 八仙的法寶有時一人不只一件,有的說法不一: 鐵拐李除了葫蘆之外,還有鐵拐,在《東游記》中,他過海時,投入海中的就是拐杖,但到燒海時,又靠的是他的葫蘆。 漢鍾離原是武將,本常常是仗劍指揮的,可能是受了諸葛亮羽扇綸巾形象的影響,將寶劍送給了呂洞賓,自己搖起了小扇。但不知為什麼,八仙過海時,他投入水中代舟的法寶卻是一隻鼓。 張果老的法寶原本是可以折疊的紙驢,不知何時改成了魚鼓。 呂洞賓的一把寶劍最有特色,但在《東游記》中,他投入水中的法寶卻是簫管,有時也見他的圖像,畫他手持一個葫蘆。 藍采和,以踏歌聞名,手持拍板最合他的身份,在《東游記》,他也果真是「以拍板投水中而渡」,並且因龍太子看好了他的拍板(在龍子眼中拍板變成了玉版)而引起了八仙與龍王之間的一場大戰。 後來不知為了什麼,拍板轉到了曹國舅的手中,他的法寶改成了花籃。 韓湘子在《東游記》中,「以花籃投水中而渡」,法寶本是花籃,暗地裡被另外的傳說將花籃歸到藍采和名下,他的法寶變成了一品洞簫。 曹國舅是皇戚,又是為官之身,正經是捧一塊玉質笏板。《東游記》中注意了這一點,寫「國舅以玉板投水中而渡」。到了後來,八仙常到之處多為民間百姓地方,不得不隨俗將玉板換成拍板。 何仙姑的法寶各處的介紹頗不一致,民歌唱「仙姑如意立浮橋」,說是如意,《東游記》上寫「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民間又據此將它演化為鍋灶上常用的笊籬。到最後,大概是服從了舞台道具要美觀的原則,使他肩一枝荷花當法寶。 最流行的說法: 八仙各自手中所持之物是如下八件: 葫蘆(鐵拐李)、扇子(漢鍾離)、玉板或稱拍板(曹國舅) 荷花(何仙姑)、寶劍(呂洞賓)、簫管(韓湘子) 花籃(藍采和)、魚鼓(張果老)。 這八件東西,俗稱為「八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