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遺址館
免費開放
上海崧澤抄遺址是上海最襲早有人類生存的地方,是上海遠古文化的發源地,被稱為「上海之源」,它發現於1957年,經數次考古發掘,不斷有重要發現,如距今5500年前後的史前墓地,出土的器物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 2001年,崧澤遺址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大考古發現之一。
② 上海的紅色舊址主要有哪些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上海陳毅專廣場(陳毅塑像)
龍華烈屬士陵園
上海毛澤東故居
宋慶齡陵園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部舊址
八路軍、新四軍駐滬辦事處
海軍上海博覽館
中共淞浦特委辦公地點舊址
高橋烈烈士陵園
五卅運動紀念碑(五卅的紀念標志)
崇明縣烈士紀念館
松江烈士陵園
庄行暴動烈士紀念碑
寶山烈士陵園
上海解放紀念館
嘉定區革命烈士陵園
③ 上海市歷史遺跡可參觀的有哪些
1、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始建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佔地三十餘畝。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崧澤古文化遺址
位於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被命名為崧澤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按地層可分為上、中、下三層。20世紀60年代以來,崧澤遺址被發現。
1961年至1976年,3次發掘共揭露面積 703 平方米,發現幾何印紋陶遺存和新石器時代的居址遺跡,清理墓葬 100 座,出土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牙器等621件文物。1959年崧澤村古文化遺址列為青浦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龍華塔
又稱「報恩塔」,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十年(247年),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路2853號。龍華塔系磚木樓閣式塔,八面七層,總高41.03米(自底層圍廊地坪面算至塔尖)。龍華塔底層塔心室地面與底層圍廊地坪面高差0.44米。
每層伸出平座圍以木欄,以斗拱向外挑出飛檐,出檐甚寬,檐角懸鐵馬(俗稱銅鈴)。龍華塔在自身纖細、輕靈、飄逸的基礎上,融入了吳越文化,是中外建築文化合璧的產物。2006年5月25日,龍華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玉佛寺
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170號,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玉佛寺創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師。玉佛寺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建築保護單位。
5、靜安寺
又稱靜安古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於上海建城。
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④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作用價值
該處遺址發現於2001年5月,歷經多次發掘整理,於2006年完整揭露遺址全貌。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認為,這一考古發現,為了解古代水利建造的工程技術流程提供了直接依據,對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特別是宋元時期江南地區的水利工程、吳淞江流域的歷史變遷、長三角地區的經濟成長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建成對於在城市中進行的考古發掘、遺址保護具有示範作用,它體現了將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和諧相融、互相促進的科學發展觀,對於探尋、保存、弘揚上海的城市歷史文脈和城市精神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⑤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參觀信息
地鐵7號線至新村路站、公交117路、859路至交通路志丹路站,68路至志丹路甘泉路站可達。
⑥ 上海有什麼國軍抗戰遺址、紀念館之類的地方
整個紀念館佔地.7公頃,建築面積近7000平方米,由展覽、園林、辦公三大區域組成。紀念館所在地瀕江臨海,曾是原寶山縣縣城舊址,也是兩次淞滬抗戰的主戰場。
編輯本段結構
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是一座用鋼材、岩石、玻璃等現代建築材料來表現 淞滬抗戰紀念館
傳統建築形式美的紀念塔。建築面積達3490平方米,塔高53.6米,共12層。其中塔基部份分為三層,是紀念館的主要展覽區域。展廳面積近2000平方米,陳列有《抗日戰爭與上海》、《血沃淞滬——淞滬抗戰史實掇英》、《上海郊縣抗日武裝斗爭圖片展》、《抗戰文化系列——張明曹抗戰美術作品展》等展覽。陳列運用多媒體影視合成等科技手段,配合文物和歷史圖片文獻,使整個展覽具有可看性強、時代感明顯、極具感染力的特點。另外,分布在園林10.6公頃區域內的「淞滬軍民抵抗日軍侵略」大型雕塑、「姚子青營抗日犧牲處」、「淞滬戰場遺址」紀念碑、寶山古城牆、水關橋、寶善橋、陳化成塑像、化成廣場,以及陳化成紀念館等人文景觀,與臨江公園的參天大樹、如茵綠草、浩淼長江有機地溶合在一起,形成了淞滬抗戰紀念館瀕江臨海、環境優美、整體協調的格局和特色,登塔觀光,可遠眺崇明三島、東方明珠,俯瞰寶山鋼城、長江、黃浦江的交匯潮水和百舸爭流、海鷗飛翔的誘人景色。這里是廣大市民回眸歷史、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2003年1月,我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2月,又被市人民政府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自2003年1月28日起,又在全市率先實行免費開放。
淞滬抗戰紀念館(塔)緊臨長江堤,是淞滬抗戰的戰場遺址,位於上海市寶山區臨江公園。該建築將紀念館和紀念塔合二為一。紀念館建築面積3490平方米,紀念塔"寶山塔"高53.6米,共9層。主體建築旁,是淞滬抗戰戰場紀念碑、"淞滬抗戰軍民"大型雕塑、以"義勇軍進行曲"曲譜為背景的水庭和高3.15米,長29.8米的"淞滬魂"石刻長卷主題牆。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矗立在昔日中國軍民浴血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主戰―今日的寶山臨江公園內,佔地面積5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900平方米,塔館合一是它的特色。紀念館主體呈"L"型,其外觀造型運用了中國傳統塔的建築語言,體現了傳統建築美,紀念塔塔高53米,有12層,其中1至2層為陳列區,三層為臨時展廳。步入紀念館,道德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黑色"淞滬魂"石刻長卷,它是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的主題牆。 紀念館第一展廳《抗日戰爭與上海》陳列,以大量的歷史珍貴影像資料、圖片、及有關文物,概要介紹了以二次淞滬抗戰為主的上海人民14年抗戰史。第二展廳,主展廳:《淞滬抗戰史事掇英――血沃淞滬》陳列,強調對參觀者的視覺沖擊力,在運用了聲、光、電及多媒體技術,描述了"義勇軍海塘退敵";"眾店員捨身取義"、"羅店鎮白衣勇士"、"小英雄方塔就義","和籍團血灑江灣"等18個淞滬抗戰中發生的故事,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第三展廳《搞戰文化系列 ――張明曹抗戰美術作品展》:展現的是抗戰時期著名的美術家張明曹先生有關抗日題材的部分版畫作品以及部分珍貴實物。反映了在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上海文化界人士怒而奮起,抗戰文化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斗爭的重要方面。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位於寶山臨江公園內,建築面積3490平方米。紀念館主體是一座用鋼材、玻璃等現代建材構成,表現傳統建築形式美的紀念塔,塔高53米,塔館合一。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共12層。1—2層為陳列區,主要有:概要介紹淞滬抗戰歷史的《抗日戰爭與上海》陳列、以場景、多媒體等高科技為手段,與文物緊密結合為特點的《淞滬抗戰史事掇英——血沃淞滬》陳列;有《抗戰文化系列——張明曹抗戰美術作品展》以及影視放映等。3層為《上海郊縣人民抗日武裝斗爭圖片展》,輔助用房二樓為《侵華日軍在上海的暴行》。4層以上為塔,11層設觀景室,這里可遠眺長江口,俯瞰寶山城。 環境協調是紀念館建設空間設計的一大特色。這里有30米長的「淞滬魂」長卷石刻牆、大型雕塑、國歌牆等藝術品;有文化廣場和大草坪;有陳化成紀念館、姚子青營犧牲處等人文歷史景點。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自2003年1月28日起實行免費開放。2000年5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編輯本段參觀指南及地圖標注
地 址:寶山區友誼路1號臨江公園內淞滬抗戰紀念館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交通指南:公交116、207、508、541、728、769、813、848路,寶楊路碼頭專線(上海火車站-寶楊路汽車站),淞涇專線(吳淞碼頭-長發路)等。 臨江公園開放時間:5:00~19:00(夏令 4月1日至9月30日);6:00~18:00(冬令 10月1日至3月31日)。登紀念塔需門票2元;公園門票免費。(僅供參考,以當地景點公告為准)
⑦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深藏於地表以下7-12米深處,發現於2001年5月。
歷經多次發掘整理,於2006年完整揭露遺址全貌,被評選為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博物館於2009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12年12月31日開館。博物館從水閘的發現經過、歷史背景、建造流程、水閘結構、工藝功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公眾展示這一獨特的文化遺產。
⑧ 上海周邊的廣富林遺址文化公園有什麼好玩的
每個城市都有它的根,每一個繁華的都市也都是由它的根基所發展起來的。而松江區,就是上海的根基。在上海人眼裡,松江這個地方並不起眼,只是遠離都市的鄉下,是為市區提供瓜果蔬菜和糧食的地方。在民間早有“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先有廣富林,後有松江史”這樣的諺語。上海的根是松江,而松江的根就是廣富林。廣富林文化遺址就是位於松江。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廣富林古文化遺址還有他周圍的景點。
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是中國首家的水下博物館。為了建造這一座博物館,上海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花費巨資建成了這一座水下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的大部分建築都隱藏在水下,只有部分屋檐露出水面,就好像這里的建築都是淹沒在大水之中一樣。其實,這是博物館的特意安排,這種建築風格不僅別出心裁,而且還能保護博物館內的許多文物。如果來到這里參觀旅遊,你一定會為這種奇思妙想而驚嘆不已。
富林塔也是在廣場附近的建築之一,雖然這一建築與宗教風格十分相似,卻不是道教或者佛教場所,只是一座仿古的建築,供遊人參觀乘涼。在富林塔前面還有一個水池,水中的倒影與真實的建築連成一體,讓人有一種回到了古代的穿越之感。可以說是十分獨特的建築了。
這就是位於上海松江的廣富林遺址文化公園。在這里,不僅有文化遺址公園,還有著知也禪寺和關帝廟,有著現代化的骨針廣場和富林塔。在這不僅能夠欣賞到構思巧妙的水下建築,還能開闊眼界,了解歷史知識。
⑨ 上海著名古跡和遺址簡介
魯迅故居、蔡元培故居、黃炎培故居、宋教仁墓、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等。
1、魯迅故居
位於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斗性雜文,並編輯《譯文》雜志,翻譯《死魂靈》等作品。
提倡木刻版畫,還編輯整理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電祝賀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初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等等事情。
2、蔡元培故居
華山路303弄16號三層住宅一幢是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的故居,故居房屋已於1984年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簡稱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會址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是一幢沿街磚木結構一底一樓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築,坐北朝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樓下客廳舉行。
4、黃炎培故居
內史第(黃炎培故居),在上海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新川路218號。原為江蘇省川沙廳城王前街「內史第」,清咸豐九年舉人、內閣中書沈樹鏞的住宅。黃炎培故居在第三進內宅樓。
5、宋教仁墓
宋教仁墓是民主革命的先驅、中國民主憲政之父、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主要締造者宋教仁先生之墓,建於1924年6月。位於上海市閘北公園內。
⑩ 介紹幾個上海歷史遺址
你可以看看這個:
http://..com/question/6130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