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隋唐遺址公園內的書法

隋唐遺址公園內的書法

發布時間: 2020-12-26 08:35:43

A. 隋唐時期的書法的局面是什麼

隋代,書法復藝術上出現了南制北書風融合的形勢。《龍藏寺碑》、《董美人墓誌》等就是其代表。文人書家主要是王羲之的後裔智永和尚。在書法理論方面《龍藏寺碑》開始重視書寫的技法規律的總結,出現了第一篇專談「法」的文章——智果和尚的《心成頌》。

B. 隋唐時期的書法家有誰

隋朝書法家有,丁道護、釋智果、薛道衡。
唐初書法家有,歐陽詢、虞世南和褚遂良。
盛唐時期書法家有,張旭、懷素、顏真卿和柳公權。
晚唐時期書法家有,王文秉、李鶚。

C. 隋唐書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1)隋復至唐初。

隋統一中國,將南北制朝文化藝術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書法藝術逐漸從六朝的的遺法中蟬蛻出來,以一種新的姿態顯現出來。唐初以楷書為主流,總特點是結構謹嚴整飭。

(2)盛唐、中唐階段。

盛唐時期書法,如當時的社會形態追求一種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顛張醉素」(張旭、懷素)之狂草,李邕之行書。到了中唐,楷書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顏真卿為代表為楷書奠定了標准,樹立了楷模,形成為正統。至此中國書法文體已全部確定下來。

(3)晚唐五代階段存唐遺風。

西元九零七年,割據者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由此歷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稱五代。由於國勢衰弱和離亂,文化藝術亦呈下坡之勢。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勢。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代,可謂中流砥柱。另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至此,唐代平正嚴謹的書風已告消歇,以後北宋「四家」繼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時代波瀾。

D. 隋唐時期的書法家有那些

隋朝的智永禪師,唐朝是書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經典倍出,書家璀璨。初唐四傑專歐,虞,褚,薛,中唐顏,屬柳將楷書發展到極致,顏魯公的祭侄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草書張旭,懷素將大草發展到又一高峰。孫孫過庭之書譜藝術成就,理論水平堪稱雙絕,為後世草書經典範本。。。。。

E. 隋唐、宋、明書法的特點及原因

1、隋代

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一了中國,隋朝和之後的唐朝都是較為安定的時期,南帖北碑之發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居書史承前啟後之地位。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為真書,分四種風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護的《啟法寺碑》等 。

(2)峻嚴方飭 如《董美人墓誌銘》等 。

(3)深厚圓勁 如《信行禪師 塔銘》等 。

(4)秀朗細挺 如《龍藏寺碑》等。

2、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

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唐初,國力強盛,書法從六朝遺法中蟬脫而出楷書大家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為書法主流。總特點結構嚴謹整潔,故後代論 書有'唐重間架'之說,一時尊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昇平,儒道結合,李邕變右軍行法,獨樹一幟。

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孫過庭草書則以儒雅見長,余如賀知章,李隆基亦力創真率夷曠,風骨豐麗之新境界。

而顏真卿一出'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 於古意之外。董其昌謂唐人書取法,魯公大備。到晚唐五代,國勢轉衰,沈傳師。柳公權再變楷法。以瘦勁露骨自矜。

進一步豐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楊凝式兼采顏柳之長。上蒴二王,側鋒取態,鋪毫著力,遂於離亂之際獨饒承平之象,也為唐書之回光。五代之際,狂禪之風大熾,此亦影響到書壇,'狂禪書法'雖未在五代一顯規模,然對宋代書法影響不小 。

唐代書法藝術,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初唐以繼承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晉 代書法的勁美。中唐不斷創新,極為昌盛。晚唐書藝亦有進展。

3、宋代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 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介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

這些在書法上有所體現, 如果說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體現,那麼到期了宋代,書法開始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現在世人面前。

這就是要墀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需具有"學識" 即"書卷氣",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

無認是天資極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己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

使學問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並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意境,這在南 宋的吳說.趙佶.陸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書家中進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書家的學問和筆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黃、米、蔡。

4、明代

明初書法「一字萬同」,"台閣體"盛行。沈度沈粲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秘府,頒屬國,必命之書",二沈書法被推為科舉楷則。

明初書法 家有擅行草書的劉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和名滿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寵"三子"


明中期吳中四家崛起,書法開始朝尚態方向發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四子依趙孟頫而上通晉唐,取法彌高;筆調亦絕代,這和當時思想觀念的開拓解放有關,書法開始邁入倡導個 性化的新境域。

晚明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震盪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塗豎抹, 滿紙煙雲,使書法原先的秩序開始瓦解;這些代表書家有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瑞等。而 帖學殿軍董其昌仍堅持傳統立場。

(5)隋唐遺址公園內的書法擴展閱讀:

1、兩漢書法:

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

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以《石門頌》等為最著名,書法家視為「神品」。於此同時蔡邕的《熹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胎息楷則的要求。

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中以《封龍山》、《西狹頌》、《孔宙》、《乙鍈》、《史晨》、《張遷》、《曹全》諸碑尤為後人稱道仿效。

可以說,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書雄麗,南書朴古,體現了「士」、「庶」階層的不同美學追求。

至於瓦當璽印、簡帛盟書則體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聯姻。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

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揚雄。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

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張芝為代表。

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特色的,莫過於是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東漢碑刻林立,這一時期的碑刻,以漢隸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謹嚴、波磔分明。

此時隸書已登峰造極。漢代創興草書,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志著書法開始成為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

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2、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鍾繇所創。正是在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三國(魏)時期的《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

兩晉時期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簡牘為多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人們愈發認識到,書寫文字,還有一種審美價值。

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人稱「書聖」。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為書法史一大貢獻。

加以陸機、衛瓘、索靖、王導、謝安、鑒亮、等書法世家之烘托,南派書法相當繁榮。

南朝宋之羊欣、齊之王僧虔、梁之蕭子雲、陳之智永皆步其後塵。

爨寶子碑爨寶子碑(4張)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

其代表作「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

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的書法進入北碑南帖時代。此時書法以魏碑最勝。

魏碑,是北魏以及與北魏書風相近的南北朝碑誌石刻書法的泛稱,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書法。晉至八王之亂,王室內訌以後,勢力逐漸衰微。

在北方,隨著西晉的滅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國」的混亂時期。後拓跋氏結束十六國,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對統一,這是北朝。

北朝書法以碑刻為主,尤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代表作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敬使君碑》。

此時書法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康有為說:「凡魏碑,隨取一家,皆足成體。盡合諸家,則為具美」。

鍾致帥《雪軒書品》稱:「魏碑書法,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唐初幾位楷書大家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晉室東遷至滅亡,從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

南朝書法,也繼承東晉的風氣,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書法家燦若群星,無名書家為其主流。

他們繼承了前代書法的優良傳統,創造了無愧於前人的優秀作品,也為形成唐代書法百花競妍群星爭輝的鼎盛局面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F. 隋唐書法成就藝術代表人物是誰

閻立本(約601年—673年),中國唐代畫家兼工程學家,善畫道釋、人物、山水、鞍馬,內尤以道釋人物容畫著稱,除了擅長繪畫外,而且還頗有政治才幹,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庫直,太宗貞觀時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等職。

唐代的宮廷繪畫非常發達。這些繪畫基本上以描寫宮廷生活為主的,閻立本就是一個以宮廷繪畫為主的畫家。
吳道子:
又名吳道玄,河南陽翟人,是唐代最傑出的畫家,對山水畫和人物畫都有很高的造詣,有「畫聖」之稱,吳道子在傳統的蘭葉描和西域的鐵線描之外,創作出了一種蒓菜條的筆法。他還發展了梁朝的張僧繇的暈染法,於焦墨痕中,別施彩色,使畫面更富有立體感。吳道子以輕盈飄逸的「吳帶當風」的風格獨步唐代畫苑,現存了《送子天王圖》據傳就是他的作品。

G. 隋唐時期的書法得到了怎樣的發展進步

隋代,書抄法藝術上出現襲了南北書風融合的形勢。《龍藏寺碑》、《董美人墓誌》等就是其代表。文人書家主要是王羲之的後裔智永和尚。在書法理論方面開始重視書寫的技法規律的總結,出現了第一篇專談「法」的文章——智果和尚的《心成頌》。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書法上也出現了以「重法」為特徵的全盛時期。先後出現了歐(陽洵)、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唐初四大書家和李邕、顏真卿、柳公權等楷書大家。草書方面,前有孫過庭,後有張旭、懷素。特別是張旭和懷素,在前代草書基礎上創造了全新的「狂草」,並達到了相當完美的境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篆書和隸書也有一定發展,並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但從整個書法史上來看,唐篆、唐隸成就都不算高,影響也不大。篆書的代表是李陽冰,隸書方面則有韓擇木、蔡有鄰、史維則、梁升卿以及唐玄宗等人。

H. 隋唐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各有什麼特色

「草聖」張旭
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斐旻的劍舞可成為天下的「三絕」。
詔書一到洛陽城,頓時轟動了那些飽學之士。他們紛紛向張旭道喜,慶賀他以卓絕的努力奪得了最高獎譽。張旭作揖一一致謝,並設宴款待洛陽名流。席上,有人提議張旭談談草書到「絕」的秘訣,張旭推辭不過,謙虛的說:「各位見笑了,我自知淺陋,皇上獎掖,收之有愧。說到秘訣,無非在『用心』兩字。」
張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便說:「少陵曾對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寫過一首詩,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諸位是知道的。在鄴縣,我有幸見過公孫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時,都引起我的聯想:她將左手揮過去,我就立即觸到這次姿態像個什麼字;他跳躍起來旋轉,我想草書中的『使轉』筆鋒的馳騁應如此罷!他那整個起舞的姿態音容,給我一個全面的草書結構的啟發。」

皇帝練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閑時間里,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麼不說話?」魏徵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必須痛下苦功。

入木三分
過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總要將自家的店號起個吉利的名字,例如什麼「廣源記」啦,「茂源記」啦,「康泰記」啦,等等,名目繁多。單說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錯,擴大了門面,增添了貨物,招牌也想換個新的。可別小看這招牌,它對生意的好壞還挺有影響吶。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湊巧,有人給找來了一塊曾經用來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寫滿了祭祝的文字。開始,人們並不在意,商店老闆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筆字洗去,好寫新的內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筆字不僅沒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層,筆跡依稀可見;木板刨了兩層,筆跡還能看見。人們驚訝了:這是誰寫的字,這樣深刻有力,一位懂得書法的老先生來了一看,立即驚嘆得叫起來。看著他一個勁地拍案叫絕的樣子,在場的人都很奇怪,紛紛圍攏來看。老先生說:「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筆跡啊!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戒珠」
王羲之的書法怎麼這樣深刻有力呢?這與他平常堅持不懈的鍛煉有關。有一個「戒珠」的故事可以從側面說明這一點。
據說王羲之有一顆心愛的明珠。這顆明珠不光是好玩,用來觀賞的,王羲之還經常雙手摩挲它,用來增強書寫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見了,找呀找,怎麼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惱,是誰偷去了呢?經常在他身邊的,除了一個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沒有別的外人了……因此,他對這位和尚冷淡起來。這位和尚發現主人對他有懷疑,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後來,家人在宰殺白鵝時,發現明珠在大白鵝的肚子里。原來,是大白鵝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錯怪了和尚,後悔不已,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清白的和尚,他將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對朋友應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為一個書法家,王羲之不僅自己注意鍛煉腕力,增強書寫時的筆力,也嚴格要求後人。他的兒子王獻之,很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有一次為了檢查獻之的筆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後,趁獻之集中精力寫字時,他猛地用手指夾住兒子手中的毛筆往上拉,誰知獻之握筆很緊,毛筆沒有被奪下來。王羲之對此很滿意,他高興地說;「這孩子將來能成為書法家。」並當場寫了一幅字贈給獻之。這件事說明,書法家的筆力是下苦功夫練出來的。

偶創飛白
漢朝的蔡邕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飛白書」就是他獨創的。什麼叫「飛白書」呢?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個閉門讀書、寫字的人,他經常出門旅行,為的是捕捉靈感,豐富閱歷。這一天,他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那兒的人架子挺大,誰來了都得在門外等上一陣。蔡邕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這石灰水在刷牆。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
一開始,他不過是為了消磨一下時光。可看著看著,他就看出點「門道兒」來了。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牆上出現了一道白印。由於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牆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牆皮來。采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牆一樣,讓黑筆道里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交上文章,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裡,顧不上休息,准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牆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於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
蔡邕獨創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並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

取而代之宋代有四大書法家最為有名,即蘇、黃、米、蔡四家。蘇是蘇軾,即蘇東坡;黃是黃庭堅;米是米芾;這都無可非議。可「蔡」呢?有人說是蔡京,也有人說是蔡襄,到底是誰呢?其說不一。
最通常的說法是,本來這個蔡是蔡京,人們雖然承認他的書法造詣,可特別憎惡他的人品,所以人們不願意承認他的書法家地位。在宋哲宗元佑年間,他為了排除異己,把司馬光等人稱作「奸黨」,並親自寫碑文,寫上他們的「罪狀」,刻成碑立在全國。當時有許多石匠拒絕刻這個碑,結果都被坎頭處死。等到蔡京一死,人們馬上把那座「元佑黨人碑」砸個粉碎。人們還把他和當時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貫、楊戩,並稱為「四大奸臣」。
蔡京人品極壞,人們怎能容忍他在「四大書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開除了。可「蘇黃米蔡」又說順口了,就讓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於學習先人精華,又特別刻苦努力,書法很有特色。所以人們認為他應該排在「四家」之首,不應該受蔡京的連累排在最後。
蔡襄不僅書法造詣很高,而且人品極好。他在朝為官時,敢於直言,連一些權臣都怕他三分。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時,修建了後來非常著名的洛陽橋,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蔭大道,為當地人民所歡迎。
由此看來,人品比書品更重要,如果一個人只會寫好字,不會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垂棄他,即使在書壇上也不會給他留下一個小小的地位。

智永和尚的「退筆冢」
隋唐時代的著名書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據說他曾住在永欣寺樓上,刻苦學書三十年。他身邊備有一個大竹簍,將寫禿的筆扔進竹簍里,整整裝滿了五簍,後來將禿筆取來埋在一起,稱為「退筆冢」。經他親手臨寫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別散在江南各寺廟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綉花針」,智永終於成為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每天來求他寫字的人絡繹不絕,把他家的門限都踏穿了,於是用鐵皮包上,被人稱為「鐵門限」古人說:「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寫照嗎?

紅葉作書,鄭虔三絕
鄭虔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學者,書法家,學問很淵博。他青年時代就愛好寫字繪畫,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貧寒,窮得連紙張也買不起,用什麼來練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廟里存放有幾間屋。的柿葉,他便搬到寺廟里住下,每天取紅色的柿葉當紙,刻苦學書。時間一長,把幾間屋的柿葉都寫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鄭虔終於艱難而玉成,他的書法、繪畫和詩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見了贊嘆不已,稱之為「鄭虔三絕」。
前人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從鄭虔學書的故事中,不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嗎?

I. 隋唐書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1)隋至唐初。

隋統一中國,將南北朝文化藝術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回,書法藝術逐答漸從六朝的的遺法中蟬蛻出來,以一種新的姿態顯現出來。唐初以楷書為主流,總特點是結構謹嚴整飭。

(2)盛唐、中唐階段。

盛唐時期書法,如當時的社會形態追求一種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顛張醉素」(張旭、懷素)之狂草,李邕之行書。到了中唐,楷書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顏真卿為代表為楷書奠定了標准,樹立了楷模,形成為正統。至此中國書法文體已全部確定下來。

(3)晚唐五代階段存唐遺風。

西元九零七年,割據者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由此歷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稱五代。由於國勢衰弱和離亂,文化藝術亦呈下坡之勢。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勢。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代,可謂中流砥柱。另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至此,唐代平正嚴謹的書風已告消歇,以後北宋「四家」繼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時代波瀾。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