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河南省宋代遺址

河南省宋代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26 11:16:15

1. 宋代清明上河園遺址在哪裡

宋代沒有清明上河園,只有《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現在的清明上河專園是根據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屬明上河圖》建造的。
清明上河園是由河南省開封市人民政府與海南置地集團公司合作建設的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實景主題公園,坐落在開封市龍亭湖西岸,是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基地。它是以畫家張擇端的寫實畫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按照《營造法式》為建設標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風情、皇家園林和古代娛樂為題材,以遊客參與體驗為特點的文化主題公園。集中再現原圖風物景觀的大型宋代民俗風情游樂園,再現了古都汴京千年繁華的勝景。

2. 河南都有那些名勝古跡

1、安陽殷墟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

殷墟是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3. 河南省境內有那些古代遺址這些地方在哪個城市

1、殷墟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科學發掘91年來,考古人員清理過商代墓葬超過2萬座。「婦好墓在單個墓葬中出土隨葬品數量最多,代表了晚商文化的發展水平、思想觀念、活動范圍以及工藝技術水平。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2、河南仰韶文化遺址

位於河南省澠池縣城北韶山腳下,距縣城9公里。遺物中陶片較多,石器和骨器較少。有長條形單刃的石刀和中部鑽圓孔的石紡輪;有骨鏃、骨鑿和骨針等。

這個遺址出土的彩陶較復雜,多先施白色陶衣,然後著彩。彩繪圖案有米字紋、弦紋、x形紋、方格紋和圓點紋等,與廟底溝的彩繪圖案類似,其時代應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1978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賈湖遺址

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前期重要遺址,釋光測年結果顯示其距今約9000―7500年,保護區面積5.5萬平方米,始發現於20世紀60年代初。

是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淀極為豐厚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骨笛賈湖遺址共發掘出30餘支骨笛,還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樂器。通過賈湖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附著物發現:9000年前賈湖人已經掌握了酒的釀造方法,這一發現也填補了世界酒文化的空缺。

(3)河南省宋代遺址擴展閱讀:

在賈湖遺址出土的遺物中,共發現十多例契刻符號,分別刻在甲、骨上,專家研究認為這些刻符的筆畫與漢字的筆畫一致,書寫特點也是先橫後豎,先左後右,先上後下,與漢字基本結構相一致。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

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鍵性問題提供了新的佐證,並被認為早於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卜辭4000多年,領先於素稱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紙草文字,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

4. 宋代的五大窯的遺址在哪裡

  • 汝,河南省寶豐縣;官,杭州的烏龜山;哥,窯址不明;鈞,河南禹州市;定,河北曲陽。

  • 汝瓷屬五大名窯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宋時屬汝州。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汝窯面積約為25萬平方米,規模在當時已算很大。事實上,自宋初以來便有了汝窯的燒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時期。

  • 宋代官窯由官府直接營建,分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北宋官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才開始燒造,具體的窯址至今沒有發現。宋高宗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設新窯,一個「置窯於修內司」,後又在「郊壇下別立新窯」。據分析,「修內司官窯」在杭州鳳凰山腳下,而「郊壇官窯」則位於杭州的烏龜山一帶。為了做出區分,北宋官窯被稱為「舊官」,南宋官窯就稱為「新官」。其中,「舊官」厚重,「新官」輕薄。

  • 哥窯與官窯類同,也有紫口鐵足,也有開片,不過至今其窯址不明,學界對其燒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認為並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 鈞窯主要燒造時期有說為宋、金、元,而有學者認為如今被定為宋代鈞官窯的陳設瓷為明初永樂宣德時期燒造。均窯有鈞官窯和鈞民窯之分,鈞官窯窯址在河南禹州市(時稱鈞州)。

  • 定窯是最早為北宋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窯場,也是宋代五大名窯中唯一燒造白瓷的窯場。定窯窯址在河北曲陽。

5. 新安縣宋代生活遺址分布區域在哪些位置

新安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地處北緯34°36′至北緯35°05′,東經111°53′至112°19′之版間。北臨權黃河,與濟源縣及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宜陽縣接壤;西與澠池縣及義馬市為鄰;東與孟津縣及洛陽市毗連。
新安歷為九朝古都洛陽畿地和西方門戶,地扼函關古道,東連鄭汴,西通長安,自古為中原要塞,軍事重地。當代,隴海鐵路及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更成為連接祖國西北、華東及華北間的重要通道。
新安不僅是河南省35個擴權縣和47個對外開放重點縣之一,也被譽為中西部地區發展潛力最大、最具活力的縣市之一。

6. 對河南遺址有哪些深刻印象

河南遺址重要的古文化遺址
1、南召猿人:發現於河南南陽南召縣的古猿人化石,證明在大約五六十萬年以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距今約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於2007年在河南許昌被發現。它的發現,通過與其它遺址配合,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3、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年左右,位於河南舞陽,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
4、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左右,因發現於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5、太昊陵: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也是神農氏定都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是華夏族和東夷族共同的聖地。
6、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於河南三門峽仰韶村而得名。這是同時期影響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發掘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端。
7、黃帝故里:河南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在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頭文化: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位於今天鄭州市區,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陽殷墟: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堪稱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十一五」期間,我們國家要在安陽建設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
1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是世界唯一八卦城、世界遺產標志,又稱歸德府城,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府治所在地。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
12、白馬寺:位於洛陽,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3、龍門石窟: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它既是少數民族與漢民族文化交流的產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龍門石窟。尤其是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那「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龍門石窟也因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4、少林寺: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15、中嶽廟:位於嵩山,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共有古建築514間。中嶽廟始建於秦,後來,漢武帝、武則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宮對其進行擴建。現存的中嶽廟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宮所建,因酷似故宮,故有「深山故宮」之稱。五嶽名山為道教所封,而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築,所以中嶽廟被認為是嵩山地位的象徵。
16、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北宋時稱應天府)睢陽區,是宋代四大書院之首。「學子不遠千里而至」,「遠近學者皆歸之」,說的就是應天書院。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曾求學於此,在商丘落戶,並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
17、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范仲淹、程頤、程顥、司馬光等大儒曾在這里講學,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有一部分就是在這里寫的。這里在洛陽附近,二程在這一帶將儒釋道三者相融合,初步創立了以後影響中國800年的理學。
18、登封觀星台:位於登封,建於元代,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學遺址。
大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里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學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9、袁家山:又稱小蓬萊、呂祖廟,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是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建。
20、紅旗渠:位於河南林州,是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為了修建這條渠,10萬林州人在崇山峻嶺中幹了10年。工人們以頑強的毅力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了上百座隧道,最終將河水引入乾涸的土地。紅旗渠的總渠長超過4000公里,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傑作。

7. 河南省的歷史有哪些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這里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夏朝時期,夏朝在中原地區建立。商朝時期,先後定都於亳、西亳、囂、相、邢、殷和朝歌等地。西周,周成王營建都城成周洛邑。東周,定都洛邑(今洛陽)。春秋戰國時期,宋國、陳國、衛國、管國、鄭國、許國、應國、蔡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都城在河南境內。東漢,劉秀定都洛陽。東漢末期,遷都許昌。曹魏,曹操定都洛陽,末期遷都許昌。西晉,司馬炎定都洛陽。北魏統一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均定都安陽。隋朝,以洛陽為東都,在河南設立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唐朝,以洛陽為東都,期間數度遷都洛陽,在河南境內設立都畿道和河南道。武周,武則天定都洛陽,改洛陽為神都。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定都於開封、洛陽。北宋定都開封,以開封府(今開封)為東京、以河南府(今洛陽)為西京、以應天府(今商丘)為南京。南宋,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今商丘)繼承了宋朝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金朝貞祐二年(1214年),遷都開封,末期遷都商丘。宋、金劃淮河而治之後,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區屬南宋。元朝,在河南境內設置河南江北行省,開封為省會。明朝,河南省下轄8個府和1個直隸州。清朝,基本沿襲了明朝區劃。中華民國時期,洛陽曾是吳佩孚的基地。1926年(民國十五年),馮玉祥參加北伐戰爭,進駐河南。1928年(民國十七年),張國燾、徐向前等在大別山區開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信陽新縣是根據地的首府。1930年(民國十九年)5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移駐商丘市。同年10月6日,河南省會駐地由商丘市遷駐開封市。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一二八事變後,中華民國遷都洛陽。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彭雪楓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開辟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商丘永城為根據地的首府。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河南全境解放。1949年8月,黃河以北地區成立平原省,省會駐新鄉市,河南省保留黃河以南地區。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大部分並入河南省。1954年10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8. 確山縣宋代遺址在哪裡

確山來縣位於河南省南部,淮自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兩山余脈,東眺黃淮平原,位於鄭州與武漢之間,歷史上被譽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
確山縣隸屬駐馬店市,以縣城東南六里的確山為名。截至2010年,確山縣轄10個鎮、2個鄉。
確山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縣內有以機械、化工、采礦等為主的工業生產體系;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是豫南最大的建材生產基地。

9. 河南省的名勝古跡

河南風光 世界文化遺產3處: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鄭州「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洛陽(1張)國家5A級旅遊景區9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神農山、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景區、焦作青天河景區 世界地質公園4處:嵩山、雲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0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雞公山風景名勝區、王屋山─雲台山風景名勝區、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青天河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 名貴花朵:洛陽牡丹和開封菊花 下面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景區介紹: 1、萬山之祖-----嵩山 中嶽嵩山,「 嵩山(7張)峻極於天」且「居天下之中」,自古就被認為是「萬山之宗歟」。單是一個「嵩」字就可以看出嵩山的地位,「嵩」者「高」「山」也,嵩山海拔1492米。嵩山地區產生了中國最早的國家文明,且長期是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而留下了大量極其珍貴的古代文化遺址。2009年中國唯一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嵩山古建築群」,共8項11處,其每一項都有資格單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嵩山是一部用石頭和建築書寫的中國歷史教科書,更是舉世罕見的地質博物館。嵩山,橫跨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年代,是地質學領域的「五世同堂」。據說嵩山上既能見到大象的化石,也能見到海象的化石。這就是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2、山水旅遊聖地-----雲台山 雲台山(10張)雲台山位於河南焦作修武縣境內,既是世界地質公園,又是國家AAAAA級景區。雲台山滿山覆蓋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形成了雲台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漢獻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葯王孫思邈的采葯煉丹遺跡,唐代大詩人王維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唱的茱萸峰,以及眾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雲台山豐富深蘊的文化內涵。 3、中原獨秀-----堯山(石人山) 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地處伏牛山東段。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的名。1980年後這里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晉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堯山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分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龍潭、半仙居、石人、雞冠石、白牛城、秘洞、溫泉十大部分。專家評價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是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 中原獨秀——堯山風景名勝區(13張)大山壁立,異峰如塑,怪石紛呈,是堯山自然風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頂上,千岩萬壑,飛龍走鳳,遠近高低,景色迥異,構成了一幅幅美不盡收的圖畫。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曾兩次登上堯山,並為堯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獨秀」的墨寶。 王安石曾言: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寡。而天下奇偉瑰怪之觀,常在於險遠。堯山深林野蔓,即使奇葩深藏也名不世傳。然三十六處名勝,七十二個景點,處處綺麗如畫,每處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和奇妙的神話傳說。 4、道教聖地、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王屋山 王屋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的故鄉,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記載和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戶曉。 5、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洛陽市嵩縣境內,2006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聯合眾多旅行社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位於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白雲峰、玉皇頂、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 6、恐龍沒落的見證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東南綿延800餘里,這古老的大山見證過恐龍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龍沒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蘊含的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大、種類之豐富,全世界無出其右。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和恐龍蛋化石 菊花 博物館是拜訪恐龍的好去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與自然保護圈」的寶天曼位於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這里古樹參天,鳥獸群集,奇峰競秀,滿目涌翠。西峽龍潭溝瀑布群水石相依,風景獨秀。而瑰麗神奇的桐柏山,奇峰若雕,碧水如畫,為千里淮河的發源地,登上主峰太白頂,聽百里林濤淺吟低唱,可見山景,能賞水色。 7、花中之王------開封菊花 開封的養菊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8、國色天香------洛陽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陽而名聞天下,洛陽因牡丹的國色天香 洛陽牡丹圖集(20張)而更加迷人。洛陽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 洛陽牡丹不僅花色迷人,而且蘊含豐富的牡丹文化。從唐宋開始出現大量的贊頌牡丹的詩詞、歌賦、小說、故事以及繪畫、刺綉等。 (一)重要的古文化遺址 1、南召猿人:發現於河南南陽南召縣的古猿人化石,證明在大約五六十萬年以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距今約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於2007年在河南許昌被發現。它的發現,通過與其它遺址配合,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3、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年左右,位於河南舞陽,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 4、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左右,因發現於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5、太昊陵: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 河南少林寺(19張)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也是神農氏定都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是華夏族和東夷族共同的聖地。 6、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於三門峽仰韶村而得名。 7、黃帝故里: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 8、二里頭文化: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位於今天鄭州市區,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陽殷墟: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堪稱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 1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是世界唯一八卦城、世界遺產標志,又稱歸德府城, 商丘古城 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府治所在地。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 12、白馬寺:位於洛陽,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3、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4、少林寺: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龍門石窟 15、中嶽廟:位於嵩山,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共有古建築514間。中嶽廟始建於秦,後來,漢武帝、武則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宮對其進行擴建。現存的中嶽廟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宮所建,因酷似故宮,故有「深山故宮」之稱。五嶽名山為道教所封,而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築,所以中嶽廟被認為是嵩山地位的象徵。 16、應天書院:位於商丘睢陽區,是宋代四大書院之首,北宋時稱應天府。 17、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 18、登封觀星台:位於登封,建於元代,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學遺址。 袁家山望月台 大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里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學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9、紅旗渠:位於河南林州,是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 20、雞公山:被譽為「避暑勝地,青分楚豫」[1],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景區總面積已達287平方公里,分北山、東溝、避暑山莊、報曉峰、防空洞、大深溝六大精品景區。 (二)定都在河南的朝代 1、燧人氏、神農氏、伏羲氏稱為「三皇」:燧人氏,定都商丘,在商丘鑽木取火,開創了華夏人類文明;神農氏是另一位在商丘建都的古代帝王。史載:「炎帝神農氏都於商丘」(《古史考》);伏羲氏:定都和長眠於今周口淮陽。 2、軒轅氏、高辛氏:軒轅氏即黃帝,位居五帝之首,他出生、創業和定都於新鄭;高辛氏即帝嚳,出生建都長眠於商丘。 3、夏朝:夏朝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曾多次遷都,主要國都有三個:洛陽偃師二里頭,陽城(今鄭州登封,也在洛陽附近),葛國(今商丘寧陵)。 4、商朝:商朝曾多次遷都,第一商都是商丘,還有四個:安陽殷墟、洛陽偃師商城、鄭州商城和朝歌(在河南鶴壁淇縣)。 5、西周:西周的國都有兩個,一個是鎬京(在今陝西),另一個是洛陽。 6、東周:東周定都洛邑(今洛陽),持續時間達數百年。 7、西漢:西漢的主要國都是長安(今西安),但早期也曾短期定都洛陽。 8、東漢:東漢定都洛陽。東漢末年董卓把漢獻帝挾持到長安幾年。 9、曹魏:曹魏早期定都許昌,後來曹丕定都洛陽。 10、西晉:西晉定都洛陽。西晉末年皇帝被挾持到長安幾年。 11、北魏:北魏早期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後來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12、隋:隋文帝定都長安,隋煬帝遷都洛陽。 13、唐:唐的主要國都是長安,洛陽為東都。晚唐時朱溫把唐朝皇帝挾持到洛陽,定都洛陽。 14、武周:武則天篡奪李唐王位,建立武周,定都洛陽,稱洛陽為神都洛陽。 15、後梁:後梁定都開封,後遷洛陽。 16、後唐:後唐定都洛陽。 17、後晉:後晉定都開封,曾短期遷都洛陽。 18、後漢:後漢定都開封。 19、後周:後周定都開封。 20、北宋:北宋定都開封。 21、南宋:南宋初定都商丘,後遷都杭州。 22、金 :金曾遷都中都(北京),後期遷都南京(開封)。 23、楚:楚國始都在古丹陽(河南)淅川,後遷都陳郢(河南淮陽)。 (三)河南與「中國」的得名 河南不僅被稱為「中原」和「中州」,在歷史上還曾被稱為「中國」和「中土」。今天的「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歷史上最早的「中國」指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一帶。3000多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在洛陽附近)用土圭測度日影(今登封嵩山周公測影台遺址),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並在附近營建了成周洛邑。洛陽也因此被歷代文人認為「居天下之中」。「中國」一詞,曾見於《詩經·民勞》中:「中國,京師也」,而當時的「京師」正是東周國都洛邑(今洛陽)。

10. 1992年十大考古發現的河南洛陽北宋衙署庭園遺址

時代:北宋
發掘地點: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中州路南側
發掘單位:洛陽市文物工作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
簡介:
衙署庭園遺址東西兩側是2條長廊,寬4.5米,長達50餘米。兩廊中部偏南,有一條連接二者的東西向花磚路。花磚路中部有一東西向門樓基址,門址北側與一條南北向的夯土牆相接。夯土牆長38米,寬1.75米,將庭園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有一花榭,其基址長5.37米,寬4.4米。在花磚路南側有一長方形蓄水池和兩座並排的殿亭基址,其中一座長9.4米,寬7米,台基上並列著四排磉墩。衙署門址位於庭園以南40米處,由地袱石、門扉結構、車道和踏道組成。車道由兩排平行的石條組成,石條的中線間距1.55米,即為當時車軌的寬度。該門址建於夯土之上,兩側設地袱石、門扉結構、車道和踏道組成。車道由兩排平行的石條組成,石條的中線距離1.55米,即為當時車軸的寬度。該門址建於夯土之上,兩側設地袱石以立排柱,中有車道和踏道,橫中部有嚴謹的門扉結構,應屬於宋《營造法式》中所述的在地袱石之上立有排叉柱的「過梁式」木構門洞。北宋衙署庭園遺址,是目前我國古城中首次發現宋代園林,其保存情況之好、保存面積之大,前所未見,為研究宋代大型官府衙署的園林建築布局的整體風貌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