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南京的遺址

南京的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26 12:10:10

A. 南京的古跡有哪些

明孝陵——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陵地 明孝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地。位於南京市東郊中山門外紫金山南獨龍阜玩珠峰下。佔地面積170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至洪武十六年(1383)完成主要工程,整個陵園建築直到永樂十一年(1413)才告結束。朱元璋1368年登基稱帝,1398年逝世葬於此。由於朱元璋妻馬皇後先葬於此,因皇後謚"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是南京地區一座建築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原有紅牆周長22.5公里。自下馬坊至寶頂,綿延十數里,布局宏偉,規制嚴謹。自前至後有下馬坊、神烈山碑、崇禎時期立"禁約碑"、大金門、碑亭、渡嵛橋、神道石刻、欞星門、金水橋、文武方門、殿門、孝陵殿、寶城明樓、崇丘。所有建築僅存磚石部分,木結構均燒毀。神道兩側現存石獸6種24尊、翁仲8尊。碑亭俗稱"四方城",亭內的"神功聖德碑"系朱棣為其父朱元璋所立,通高8.84米,寬2.24米,厚0.83米,立於永樂十一年(1413)。孝陵殿現存須彌座3層,巨型柱礎56個。現有建築為清同治年間所建。明樓的城基東西長60米,南北寬34.22米。最後為崇丘,北面圍以磚牆成圓形,丘上和周圍山上,萬木蔥郁,鳥鳴花香。陵址及規制皆由朱元璋自定,其藏而不露、含蓄蘊藉的風格對其後的明、清時期帝陵的興建產生了頗深的影響。 陽山碑材 陽山碑材,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東約25公里處江寧縣湯山鎮西北的陽山。此處為古代採石場。永樂三年(1405)明成祖為其父朱元璋建孝陵碑,在陽山開鑿了巨石作碑材,因體積太大無法運輸而棄之山間。碑材分碑額、碑身、碑座三塊。碑座位於最南端,三面均已鑿成,高13米,長30.4米,厚13米。碑額與碑座相距百米,橢圓形,其側面有14個凸出的石芽,備雕龍首、龍爪之用,高10.7米,長20.3,厚8.4米。碑身體積最大,像一堵橫卧的巨形石壁,表面鑿刻平整,離地留有三處,連接碑身作為支撐,東端連接山體,還未鑿開,碑身長49.4米,寬10.7米,厚4.4米。碑材總高約73米。三塊石材表層留有累累人工釺痕。 明故宮遺跡 明故宮遺跡,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區中山東路東段。明故宮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建築規制與現存的北京故宮相似,規模宏偉,一派皇家威儀。東起東華門,西至西華門,南達洪武門,北抵玄武門,南北縱距2.5公里,東西橫距2公里,佔地5平方公里。坐北向南,分內宮城和外皇城。曾作為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皇宮,達54年之久。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南京明故宮仍留原有建制。清為駐防城,咸豐三年(1853)原有建築毀於兵火。現存地面文物有午朝門、東安門、西華門(三門墩台)、內外五龍橋、石壁、碑刻、石柱礎等。在原三大殿遺址范圍內的地下,埋有300餘個大小石柱礎。現以午朝門為主體進行修整,並擬辟為公園向遊人開放。 南京人化石地點 湯山葫蘆洞古人類化石地點(南京人化石地點),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東約30公里處江寧縣湯山鎮雷公山葫蘆洞。1993年江寧縣在對雷公山溶洞進行旅遊開發挖掘時,於洞中發現猿人頭骨化石2具、牙齒化石1枚和一些動物化石。南京市博物館與北京大學考古系合作進行了科學發掘。研究與鑒定結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萬年左右,在體質發展階段上應屬於人類演化的直立人階段。南京人在我國古人類演化序列中的位置,應在北京人時期偏晚的階段,而早於安徽和縣人。南京直立人的出土是我國古人類及舊石器時代考古領域的重要發現,具有重大意義。 南京城牆 南京城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城牆建於元至正廿六年(1366),完工於明洪武十九年(1386),歷經21年。原建的宮城、皇城已毀,現存都城城垣和外郭城。原城垣全長34.36公里,高14~21米,寬7~14米,開門13座。現存城垣21.35公里,其中較完整的有19公里,城門4座,水門1座。明南京城牆在建築設計時就一改以往都城牆取方矩之古制,而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蜿蜒起伏,呈不規則多邊形,"據崗壟之脊,控河湖之勢",極有利於軍事防禦。砌築城牆的磚塊是由相當於現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5個省的28府、118縣、工部及三衛、三鎮製造。為了確保城磚的質量,磚上刻有負責官員和燒窯、制磚人的姓名。現存幾座城門,以正南門即中華門最為雄偉堅固。南京城牆的建造集我國古代城牆建築技術之大成,是研究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和建築科學技術的珍貴實物。 夫子廟遺跡 夫子廟遺跡,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區秦淮河畔貢院西街。宋仁宗景 元年(1034),建文宣王廟,俗稱夫子廟,為建康府學。宋乾道四年(1168)在夫子廟東側建鄉試場所貢院。兩處歷代均有修整、擴建。貢院至清同治年間擴建後,考棚號舍有2萬余間,居全國各省之冠。明清期間夫子廟地區為文人墨客聚集地,故商業十分繁榮。現存夫子廟主體建築大部分為1984年逐步修復的,只有100米長的照壁為明代遺物,且為全國保存最大的照壁。泮池邊的石欄、大殿後的明倫堂、貢院的明遠樓為清代建築。貢院內保存的明、清時期碑刻22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唐二陵 在江寧區東善鄉祖堂山南麓的「太子墩」,距中華門23公里。為南唐烈祖李升與皇後宋氏合葬的欽陵和中主李璟與皇後鍾氏合葬的順陵。欽陵偏西9°,順陵偏東5°,兩陵相距50米,均從北朝南。陵除起墳外,地面已無建築遺存。 欽陵規模較大,陵墓上部為一圓形土墩,高約5米,直徑30米。墓門外有石灰粉飾的八字磚牆,中為拱形墓門,表面塗朱。墓室分前、中、後3個主室,都仿地面木結構房屋式樣,在壁面上砌出柱、梁、斗拱等,平面呈長方形。前、中兩室為磚結構穹窿頂,東西各有磚砌側室1間;後室墓穴為石結構疊澀頂,東西各有石砌側室3間,主、側室3進13間,互有券門貫通。墓室全長21.48米、寬10.45米。前室南北長4.50米、東西寬3.85米、高4.30米,四壁正中各闢券門1;室的四角和券門兩側分別隱出八角形、方形倚柱1根,柱上施以一斗三升式斗拱,拱承托柱頂枋。所有倚柱、斗拱、立枋等均飾以蓮花、牡丹和卷草等圖案,採用暈染法繪制。室頂為四壁之上四方合拱而成。地面用磚橫列平鋪而成。中室長4.56米、寬4.45米。北壁門楣上有雙龍戲珠浮雕,門兩側浮雕守門兩武士。建築形制與前室相似。中、後室之間有長1.90米、寬3米、高2.30米的甬道。後室規模最大,寬5.90米、長6.03米、高4.74米。正門為巨大青石板製成的方形石門。室頂彩繪日月星辰,青石板鋪砌的地面刻有江河圖案,所謂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象徵帝王所統治的天地。室正中為青石棺床,棺座兩側有6條飛龍棺床平面淺刻卷草和海石榴花紋作邊飾。10間側室均設有陳放隨葬品的磚石台。 順陵的形制與欽陵相似,但規摸較小,後室兩側較欽陵各少一間側室,主、側室共三進11間,皆用磚砌,無石刻浮雕等裝飾。墓室長21.9米、寬10.12米。 二陵曾被盜掘。1950年至1951年,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會同江寧縣有關單位進行發掘,出土有陶俑、陶獸、陶禽以及銅鐵、漆、木器和玉哀冊等文物640餘件。二陵的發現,對於研究唐宋之際的建築、繪畫、雕刻、陶瓷、服飾以及帝王陵寢制度等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二陵為解放後在江南地區最早發掘的帝王陵墓。為加強其保護,1956年,在李升墓後室砌鋼筋混凝土梁架,1962年,在二陵內加修下水道排水設備。1981年至1983年,先後建成圍牆、雙闕、華表式鎮墓獸、青石小橋桃以及碑亭、陳列室、接待室等仿唐建築。1984年成立南唐二陵文物保管所,舉辦南唐二陵出土文物陳列,展出文物及有關資料50多件。 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 千佛崖,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在南京城東北棲霞山山崖之上。是江蘇省唯一留存的南朝佛教石窟。南齊永明年間明僧紹之子在崖上首鐫造無量壽佛和兩側的觀音、大勢兩菩薩,其窟稱"無量殿"。此後至明代,各朝代均有增添。現存大小佛龕294個,大小佛像515尊,俗稱"千佛崖"。龕平面多作馬蹄形,單室。造像組合三壁一佛、三壁三佛、單鋪七身、五身、三身不等。題材多以阿彌陀佛、彌勒佛、千佛為主,還有釋迦多寶、七佛等。1924年,寺僧以水泥塗附施彩,已失原貌。"文化大革命"期間又遭洗劫,保存完整者寥寥無幾。最近個別佛像水泥剝落,可見石質部分仍保存較好,服飾衣紋清晰。其造像的雕刻風格圓潤細致,秀美典雅,與北朝的雲岡、龍門石窟遙相輝映,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B. 南京有哪些歷史遺址

南京總統府,南京中山陵,南京鄭和寶船遺址等等,要想知道更多的南京遺址可以親自來南京走走串串。。。

C. 南京地區最早的人類遺址情況

出土距今35萬年的南京猿人頭骨化石和一大批動物化石,這是在南京地區發現專 該項考古被評為屬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九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南京人化石地點》考古報告被評為"第二屆夏鼐考古學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第二屆文博學術論著獎"特別獎。

南京象山等地一批六朝家族墓地的考古發掘,獲得了六朝家族,特別是王氏、謝氏、李氏、高氏家族的墓葬規制與習俗的珍貴資料,被評為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高淳薛城遺址的發掘,出土了大批的新石器時代文物,其中彩陶、玉器極為珍貴,是繼南京北陰陽營遺址發現後,南京又一處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被評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提名獎。

此外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集中在南京地區的史前考古、六朝考古、明代考古等方面,收獲豐碩。湯泉牛頭崗古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六朝建康城遺跡考古、六朝帝王陵寢考古調查、明故宮遺址考古調查、明代龍江船廠遺址考古調查,都是考古研究工作的重要課題。

D. 現今在南京還留有哪些與東吳朝代有關的遺址

最著名的莫過於:石頭城!

E. 南京有哪些名勝古跡

南京是六朝古都,是歷朝人文薈萃之地,沉澱了無數歷史古跡,包括南京故宮、九龍橋、鼓樓、江寧織造府、六朝陵墓、明孝陵、雞鳴寺、雨花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王安石故居等莫屬等等,數量空前絕後的!

  1. 南京故宮

    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位於南京城的東部,以皇城與宮城為主體,以一系列建築旨在突破皇權「神聖」為內容,以全國最高中央行署機構為大明王朝核心區域(只有「三法司」在太平門外),是明初南京城的核心所在。

    F. 南京有哪些明朝遺址

    環繞南京主城區的明城牆
    御道街的明故宮遺址、午朝門東華門西華門五龍橋
    東郊的孝陵
    太平門外的岐陽王李文忠墓、徐達墓、常遇春墓
    河西龍江的鄭和寶船遺址公園
    安德門外的浡泥國王墓
    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遺址
    還有中山陵東面的靈谷寺
    紫金山天文台的古代觀天儀器
    夫子廟的明遠樓

    G. 南京的六朝古都文化遺址有哪些

    樓上回答不對,六朝即東吳、東晉、宋、齊、梁、陳。不包括唐以後的。
    南朝陵墓石刻分布在南京、江寧、丹陽、句容四個地區,其中南京的六朝陵墓共有17處,主要有麒麟、天祿、辟邪、石柱、碑等。這些雕刻形象生動、氣勢宏偉,有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獸,反映了中國文化與希臘、波斯文化之間的交流,是中國中古時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1.劉裕初寧陵石刻在南京麒麟門外的麒麟鎮。陵前現存雙翼石獸一對,東為天祿、西為麒麟,長高各3米,天祿胸、腹部剝蝕嚴重,缺四肢,股殘尾斷;麒麟頂、齶殘缺,腰、四肢均有裂紋。石獸造型穩健莊重,與漢代石刻的風格相似,是南朝最早的石刻。
    2.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在江寧區高橋門外上坊鄉的石馬沖,今存天祿、麒麟各一。北石獸較完整,長2.60米、高2.57米,南石獸長 2.72米、高2.28米,從頸部斷裂,胸部碎裂,殘缺較嚴重。二獸均有翼無角,張口垂舌,須拂胸際,身上的紋飾比較簡練,造型朴實,風格獨具。
    3.陳倩永寧陵石刻在南京棲霞區甘家巷東南、北象山下獅子沖。陵墓前有天祿、麒麟二石獸,東西相對。東邊天祿頸及腰部曾斷裂,現已修復。西邊的麒麟比較完整,長3.10米、胸寬1.45米、高2.85米,獨角雙翼,環目張口,舌尖上翹,須髯下垂,雙翼刻鱗紋,襯以羽翅紋,遍體飾捲毛紋。
    4.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坐落於東北郊仙鶴門外張庫村。現存石辟邪二、龜趺二、碑、石柱二,東西對立。東辟邪原倒埋溝中,底座破缺,臀部殘損,後修復。辟邪雙翼圓轉,肌豐骨勁,體態肥壯,顯出一副矯悍兇猛的神態,是南京地區現存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上乘之作。
    5.蕭秀墓石刻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小學內,是南朝墓石刻中遺存最為豐富、規模最為完整的一處,現存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礎一、石碑三、碑座二。二辟邪東西相對,相距18米。東辟邪完整,西辟邪稍有微殘,均軀體極大,遍體刻毛飾紋。神道碑有三,二立一倒,碑文為南朝書法家貝義淵書寫的,對書法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6.蕭譫墓石刻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西,墓前現保存有石辟邪二、龜趺一、石碑一。其中東辟邪長3.75米,高2.95米,腹下還有一小辟邪,造型生動。另蕭譫墓石碑高大完整,雕刻精巧,裝飾華麗,碑刻為當時的大書法家貝義淵所書。
    7.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石刻:位於南京江寧區淳化鎮劉家邊村農田中。墓前現存石刻2種4件,其中石辟邪兩只,一雄一雌,蕭正立墓現存兩個神道石柱皆嚴重風化,柱身上下粗細不一,柱頭圓蓋及小辟邪均無存。
    另外據我所知棲霞寺還有一些六朝遺跡,棲霞寺始建於南朝。白馬公園遷移保護了一批散落在南京各地的六朝石刻,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東南大學內有一棵六朝松。

    H. 南京的歷史遺跡

    1 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非如尋常百姓家。東晉時以王導、謝安為首的兩大家族故居地。
    2 莫愁湖:莫愁湖,莫愁女傳說。
    3 江寧織造府:滿清時江南一大肥水機關,《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曾居於此地。

    I. 南京目前有哪些六朝建築遺址

    1.劉裕初寧陵石刻在南京麒麟門外的麒麟鎮。陵前現存雙翼石獸一對,東為天祿、西為麒麟,長高各3米,天祿胸、腹部剝蝕嚴重,缺四肢,股殘尾斷;麒麟頂、齶殘缺,腰、四肢均有裂紋。石獸造型穩健莊重,與漢代石刻的風格相似,是南朝最早的石刻。
    2.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在江寧區高橋門外上坊鄉的石馬沖,今存天祿、麒麟各一。北石獸較完整,長2.60米、高2.57米,南石獸長 2.72米、高2.28米,從頸部斷裂,胸部碎裂,殘缺較嚴重。二獸均有翼無角,張口垂舌,須拂胸際,身上的紋飾比較簡練,造型朴實,風格獨具。
    3.陳倩永寧陵石刻在南京棲霞區甘家巷東南、北象山下獅子沖。陵墓前有天祿、麒麟二石獸,東西相對。東邊天祿頸及腰部曾斷裂,現已修復。西邊的麒麟比較完整,長3.10米、胸寬1.45米、高2.85米,獨角雙翼,環目張口,舌尖上翹,須髯下垂,雙翼刻鱗紋,襯以羽翅紋,遍體飾捲毛紋。
    4.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坐落於東北郊仙鶴門外張庫村。現存石辟邪二、龜趺二、碑、石柱二,東西對立。東辟邪原倒埋溝中,底座破缺,臀部殘損,後修復。辟邪雙翼圓轉,肌豐骨勁,體態肥壯,顯出一副矯悍兇猛的神態,是南京地區現存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上乘之作。
    5.蕭秀墓石刻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小學內,是南朝墓石刻中遺存最為豐富、規模最為完整的一處,現存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礎一、石碑三、碑座二。二辟邪東西相對,相距18米。東辟邪完整,西辟邪稍有微殘,均軀體極大,遍體刻毛飾紋。神道碑有三,二立一倒,碑文為南朝書法家貝義淵書寫的,對書法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6.蕭譫墓石刻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西,墓前現保存有石辟邪二、龜趺一、石碑一。其中東辟邪長3.75米,高2.95米,腹下還有一小辟邪,造型生動。另蕭譫墓石碑高大完整,雕刻精巧,裝飾華麗,碑刻為當時的大書法家貝義淵所書。
    7.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石刻:位於南京江寧區淳化鎮劉家邊村農田中。墓前現存石刻2種4件,其中石辟邪兩只,一雄一雌,蕭正立墓現存兩個神道石柱皆嚴重風化,柱身上下粗細不一,柱頭圓蓋及小辟邪均無存。
    另外據我所知棲霞寺還有一些六朝遺跡,棲霞寺始建於南朝。白馬公園遷移保護了一批散落在南京各地的六朝石刻,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東南大學內有一棵六朝松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