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資遺址
1. 有關長城的歷史演變過程!簡單介紹!!!!!可多分啊!!
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專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屬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 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 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 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 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 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2. 152624開頭的身份證是哪裡的
152624開頭的身份證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卓資縣。
「卓資」源於山名,因城關鎮東山頂專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屬。1945年10月,賀龍率部解放「桌子山」,析置「龍勝」縣,1952年由政務院更名為「卓資」縣,意喻大美卓資,天資卓越。
卓資縣域面積3119平方公里,轄3鄉5鎮、10個社區、109個村委會,全縣總人口2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4.9萬人,屬國家級貧困縣。發源於境內的大黑河屬黃河一級支流,流經縣內87公里,流域面積2531平方公里,是卓資的母親河。
(2)卓資遺址擴展閱讀
卓資縣境舊石器晚期即有先民生息,戰國、兩漢即設雲中、定襄、雁門、武要等郡縣,留存著古老的趙北長城和眾多古城遺址。縣境也是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放戰爭綏包戰役和集寧戰役的主戰場之一。
境內商旅文化、長城文化、蒙元文化、紅色文化交融並存,形成了極富地域特色的大黑河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卓資人的精神氣質。2016年被評為自治區園林縣城、衛生縣城、文明縣城、食品安全平安縣城;2018年被評為「中華詩詞之鄉」;2019年被國家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為「國家級衛生縣城」。
參考資料來源:卓資縣人民政府-卓資縣概況
3. 請幫忙介紹一下哈爾濱至呼和浩特的1814次列車沿途的旅遊景點。
哈爾濱,不用說了,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冰城……。景點有太陽島、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亞布力滑雪場、冰雪大世界。
萬樂,站址在哈爾濱市呼蘭區樂村。
肇東,甜城,縣級市,景點有八里城遺址,肇東生態園林,人工湖,人民公園。
安達,縣級市。
大慶,中國最大的陸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地級市,景點有世界石油文化公園、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
讓路湖,這個不太熟悉,大慶附近。。。。。。
秦康,這個也不了解。。。。
齊齊哈爾,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嘛,地級市,景點有扎龍自然保護區、龍沙公園、望江樓。
江橋,不清楚。。。
平洋,不清楚。
泰來,縣,地處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有「雞鳴三省」之稱。也有「塞北江南」之稱。
鎮賚,到吉林省地界了,景點有白沙灘國家級大型灌區、哈爾淖風景區、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白城,地級市,「鶴鄉」之稱,景點有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洮南,縣級市,國家確定的商品糧基地縣、糧棉大縣,景點有敖牛山風景區、德安禪寺、吳大帥府、昂岱山風景區。
太平川,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兩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四市(松原、白城、四平、哲盟)的邊緣結合部。當地的景點,,鎮西有「金盆泡」,鎮北有「十三泡」。
寶龍山,鎮,內蒙地界了。。。。。。
通遼,地級市,景點有,西拉木倫公園,霍林河草原旅遊區。
開魯,不太清楚。。。
查布嘎,站址在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 。。。
林東,鎮,全境屬半山半川區。。。。。
大板,站址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鎮。。。。。
林西,縣,自古有「塞北重鎮」之譽。。。。
嘎拉德斯汰,內蒙古赤峰市的克什克騰旗,是一處非常難得的集旅遊和溫泉游療養為一體的地方。水溫終年都在80度以上,礦物質含量豐富。而且草原的景色更加迷人。。。
經鵬,不了解。。
好魯庫,西拉沐淪河的發源地,潢源自然保護區。
桑根達來,歷史遺址羊群廟頗有名氣、
正鑲白旗,可以看看內蒙的特色——蒙古包
商都,不清楚。。。
濟寧南,不清楚。。。
卓資山,挺美的地方。。。
呼和浩特,青城,首府城市,景點有大召(伊克召)、小召(席力圖召),五塔寺,清真大寺,昭君墓。
終於介紹完了。。仔細看看吧。
4. 古長城遺址的邯鄲趙長城
戰國的南長城開邕修築於公元前333年,由漳水、滏水堤防先後擴建而成,故又稱漳滏長城。趙國南長城位於邯鄲城南境,從太行山東麓開始,沿著古漳水北岸東行,漳水由西折向東北城,長城也折向東北行,止於肥鄉縣南界漳水西岸。趙國南長城具體分布在今天的河關省涉縣、磁縣、臨漳、成安、肥鄉等縣境內。全長約四百里許。
漳滏長城在趙的南境。《史記·趙世家》上記載:肅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築長城。又說: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召樓緩謀曰:我先王因世之變,以長南藩之地,屬阻漳滏之險,立長城。這道長城主要是用以防魏的,同時因秦強大,恐其逼魏而攻,也起防秦的作用。
趙國在其南界修築長城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防禦魏國的進攻。戰國七雄中魏國最早進行變法,公元前445年開始的李悝變漢使魏國富強,出現了魏國四面出擊,政治上樹立霸權地位的局面。強大後的魏國不僅打破韓、趙、魏三國傳統聯盟,還連年出兵進攻趙國,甚至公元前352年魏惠王奪取趙國首都邯鄲,佔領了3年在齊國的干涉下才歸還。當時趙魏雙方的攻伐對峙中,趙國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而且首都邯鄲位於華北平原,處在四戰之地,無險可守。這些原因趙國不得不修長城進行防禦。所以趙國的南長城從它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形勢上明確體現了長城的軍事防禦工程的性質。
根據《史記》中的《趙世家》《匈奴列傳》記載,戰國時期趙國曾經修築過南長城和北長城,而且這兩條長城的作用截然不同。
趙國的北長城是由趙武靈王「攘地北至燕、代,西到雲中、九原」之後,於公元前300年開始修建,故又稱武靈王長城。趙國北長城東起代郡,中經陰山,西到高闕,全長約2000里。走向由今天的河北宣化境內開始,經尚義縣,跨東洋河進入內蒙古,再經內蒙古的興和縣、察右前旗、卓資縣、呼和浩特市北郊、土左旗、土右旗、包頭北郊,止於烏拉特前旗境內。趙國自敬侯開始力圖向東南發展,公元前386年將都城由晉陽遷往邯鄲,經過敬、成、肅三代努力,多次與齊、魏諸國爭奪中原。結果不但沒有什麼擴展,反而受到魏、齊等強國的連連侵伐,迫使趙修築南長城,採取守勢。趙武靈王即位後,深知無力與各國爭衡,於公元前523年在信宮召開五天的重大會議,決定向北發展。從信宮會議開始,趙國的注意力由南轉向北,開拓胡地。當時趙國的北部有白狄之國中山和北狄之國代,西北有樓煩、林胡兩大部落。這些小國和部落均為北方游牧民族,善於騎射。趙國要想征服這些游牧民族,必須建立騎兵部隊。《史記·匈奴列傳》雲:「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寒。」所以,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建立了一支騎兵部隊,並與原有車兵和步兵相配合,組成了強大的多兵種軍隊,然後出擊。他首先向西北征服樓煩、林胡,奪取土地,設置雁門、雲中兩郡。其次,從公元前306年開始向北進兵,於公元前296年滅中山國。接著繼續北進代國,變其為趙國的代郡。趙國向北攘地成功之後,沿陰山下修築長城,將可耕之地盡量括入長城之內,並在新拓地區設立三郡,強遷中原華夏族於北方邊郡進行耕種。所以,趙國的北長城起到括地廣境,把農牧分界線向北推移的作用。
5. 遼國西京道,榆林東南的河濱縣的今地名是什麼
西京道所轄在今天內蒙古境內的有:
豐州 遺址在今呼和浩特市東白塔村西南,回下轄二縣:富答民縣,縣治在豐州城中,轄境包括今呼和浩特市郊區、烏蘭察布盟的卓資縣、察右中旗和後旗的部分地區;振武縣,遺址在今和林格爾縣土城子。
雲內州 遺址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古城村北西白塔古城。下轄二縣,柔服縣和寧仁縣。
寧邊州 城址在今清水河西南下城灣古城。
東勝州 城址即今托克托縣托克托古城。下轄二縣:榆林縣,城址是伊克昭盟准格爾旗北十二連城;河濱縣,准格爾旗大路鄉東黃河西岸。
金肅州 城址約在今准格爾旗西北。
樓主要的:河濱縣,准格爾旗大路鄉東黃河西岸。
6. 110國道卓資山段超速10%不到20%怎麼處罰
內蒙行 錫林郭勒草原 作者:環視旅遊 發表間:-12-30 17:19 源:原創 氣:161 評論:0 旅遊線路: 北京—呼浩特—響沙灣—包—吉思汗陵—錫林草甸—灰騰郭勒 旅途風情: 真草原——錫林郭勒南部藍旗距北京370公北京所熟知壩車2內距北京近草原牧區 令藍旗聲名遠揚座世界聞名古城遺址——元都古城遺址位於藍旗敦達浩特鎮東約20公處現見其外城與內城殘垣及城宮殿遺址青磚、拴馬樁依見據旗介紹旗准備元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每6月至8月草原美季節牧民舉辦達慕節清晨6點祭敖包儀式元都遺址附近舉行午9點鍾牧民四面八湧向忽必烈夏宮草場看賽馬、摔跤吃吃買東西牧民興高采烈景緻亞於北京趕廟 車鎮約半看:邊青青草牛羊群隔著平靜湖水邊起伏沙漠水鳥劃藍思議風景藍旗東北約50公扎格斯台諾爾(湖)諾爾面鼎鼎名渾善達克沙 幾牧民吧騎馬放牧、吃手扒肉、喝草原白做奶茶、奶豆腐覺別處 旅遊行程推薦:第:北京坐火車呼浩特晚8點40火車早第二:早坐車發響沙灣庫布旗沙漠邊緣包向南42公左右火車直達包站每早7:50票價10元左右便世界鳴沙山纜車帶門票45元響沙2彎(稱)發新景點門票20元兩處風景相同距離遠路黃河橋:包車親撫母親河——黃河包車費用150元(含各種費用)響沙灣片沙漠氣乾燥沙漠滑沙坡發雷鳴般響聲恩格貝:響沙彎西40公處沙漠湖泊泉水鴕鳥群 住包棉紡賓館套間房價78元5155713榮資賓館標間128元5181100 包賓館西樓標間150元5156655(佳定票賓館)第三:包市區景點:五召藏名巴達嘎爾召我喇嘛教三名寺包東北門票35導游30限數包車(桑塔)150往返途趙城遺址白銀河廣場鹿群嬉戲午候鹿都放滿廣場跑晚廣場錯型水幕電影第四:早坐車吉思汗陵午趕呼市吉思汗陵:位於包南210道高速東勝再向南伊金霍洛旗境內約200公晚呼市坐火車錫林浩特第二早第五:午錫林草甸草原家自保護區午蒙古包吃道蒙古風味餐午騎馬1、住鎮金蓮川賓館或藍郵賓館標間50—150元2、住忽必烈夏宮蒙古包60—200元/每包住三五 第六:午灰騰郭勒典型草原、平頂山包東火車三卓資縣北內蒙部佳草場海( 更: 中國至美.tvtour中國中國/space/guide.php?uid=1&tid=41
7. 描述家鄉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系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稱。因其歷史上召廟較多,故又稱「召城」。呼和浩特市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為內蒙古草原民族重要聚居地。東與卓資縣、涼城縣及和林格爾縣毗連;西與土默特右旗接壤,南瀕黃河,與鄂爾多斯高原隔河相望;北枕大青山,與武川縣交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約1000米。春秋季節短,晝夜溫差大。每年4至10月是最佳旅遊季節。現轄玉泉區、新城區、回民區、郊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全市面積6079平方公里,人口130餘萬。其中市區面積2054平方公里(含建成區面積6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近85萬。有蒙古(約佔11%)、漢、回、滿、鄂倫春、鄂溫克等34個民族共居。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並設雲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縣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漢武帝時,在河套地區興建了一批軍市。今呼和浩特東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土城為內外兩重,外城周邊3公里,是座長方形土築小城,為當時的民居及兵營所在地;內城為官署駐地。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在北方興起,它的早期都城「盛樂」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爾縣境。隋唐時期,呼和浩特一帶是突厥人的活動范圍。唐太宗貞觀年間,大將李責率兵至雲中,大敗突厥於白道(今名蜈蚣壩,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圍地區設立了東、中、西3個「受降城」。公元10世紀初,契丹人建立了遼國,在此設天德軍及豐州。豐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慶六年( 572),蒙古土默特部領主阿勒坦汗來豐州一帶駐牧,不久統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區。萬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里正式築城,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明王朝賜名為「歸化」。據《歸綏縣志》記載:歸化「周二里,砌以磚,高三丈,南北門各一。」此城築成後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為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與明王朝和睦相處,以致蒙漢兩族不用兵革達30年之久。長城沿線的人們為紀念這位草原女傑,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軍焚毀。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為徹底打敗新疆境內之蒙古准噶爾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約加寬100米),包圍了原城東、南、西3面。在取得了對准噶爾部戰爭完全勝利之後,為安置從前線撤回的軍隊和進一步控制西北地區,決定另建一駐防城即新城。新城城址選在距舊城東北2.5公里處,呈正方形,「周圍九里十三步,高二丈九尺五寸,頂闊二丈五尺,底闊四丈。四門樓,門兩重。東門曰迎旭,南門曰承熏,西門曰阜安,北門曰鎮寧。」(《歸綏縣志》)清王朝命名此城為「綏遠城」。
綏遠城建成後,清王朝便移山西右衛之建威將軍駐此、附近居住的蒙漢人民大量湧入城中,城中人口驟增。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對西北貿易的發展,這里很快成為塞外的經濟中心。當時,新城(綏遠城)城內主要是軍營;舊城(歸化城)內則聚居著居民,商店和娛樂場所大都設在這里。清朝末年,將歸化和綏遠合並,稱歸綏。1913年,開辟了新城與舊城之間的大馬路。1922年,平綏鐵路通車,車站附近逐漸建起不少貨棧、住宅等房屋,於是形成舊城、新城、車站附近三足鼎立之勢。城中相繼出現了一批民族工業企業,如電燈公司、麵粉廠、毛紡廠等。1928年,綏遠建省,以歸綏縣城區設立歸綏市,作為省會。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將歸綏市改為「厚和特別市」。日寇投降後,復稱歸綏市。
1949年9月19日,國民黨政府綏遠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義,綏遠省全境解放。1950年1月20日,成立歸綏市人民政府。 1954年,撤銷綏遠省建制,組建內蒙古自治區。與此同時,取消了封建統治者所沿用的不利於民族團結的「歸綏」之名,稱「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眾多名勝古跡的城市。這里有各種召廟50多座,最為著名的是大召、席力圖召、烏素圖召、喇嘛洞召。另有昭君墓、萬部華嚴經塔、金剛座舍利寶塔、哈素海、清公主府、綏遠城將軍衙署等。城郊有不少草原旅遊點,那裡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鳥語花香,富有濃郁的塞外風情。
呼和浩特人純朴好客,來到這里,人們可盡情觀賞草原風光,放懷品嘗內蒙古風味美食。
區號:0471
郵編:010020
位置:位於內蒙古中部,黃河沖積平原土默川東部。
區劃:下轄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賽罕區、托克托縣、武川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土默特左旗。
8. 西河,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現在是什麼地名
西河,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會於西河外澠池。」 《過秦論》:「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北地,指中國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陝西、甘肅、寧夏一帶。秦置北地郡,統甘肅舊寧夏、慶陽、平涼、固原、涇州諸府州地,治義渠(在今甘肅寧縣西北)。
朔方,是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先秦時就已經建置朔方郡,秦時朔方郡在內蒙古河套地區。
五原,古地名,源於夏朝,秦"因河為塞,築三十四縣城",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將九原升為九原郡,郡址設在五原。現五原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河套平原腹地,隸屬巴彥淖爾市,東與草原鋼城包頭相鄰,西和煤都烏海相接,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依陰山山脈。
雲中,又叫雲中郡。秦代置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轄境約是今內蒙古土默特右旗以東,大青山以南,卓資縣以西,黃河南岸及長城以北。西漢時轄境縮小,而在東漢末期廢除。
定襄,秦時 定襄縣屬太原郡。現定襄縣是山西省忻州市所轄,位於山西省北中部,擁有屬龍山文化的西社、橫山、白村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縣城西、南殘垣斷壁,為西漢陽曲古城遺跡。
代郡,古代國,戰國屬趙,置代郡,秦亦為代郡,在今北京市蕁縣東北,後漢移郡治高柳,在今山西陽高縣西北,晉移郡治代且,在今北京市蔚縣東,永嘉後廢。
9. 京藏高速和110國道呼市與卓資縣的交界分別是多少公里處
內蒙之行 錫林郭勒大草原 作者:環視旅遊 發表時間:2006-12-30 17:19 來源:原創 人氣:161 評論:0 旅遊線路: 北京—呼和浩特—響沙灣—包頭—成吉思汗陵—錫林草甸—灰騰郭勒 旅途風情: 真正的大草原——錫林郭勒南部的正藍旗,距北京不過370公里,從北京人所熟知的壩上,開車2小時之內也到了,這也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區。 令正藍旗聲名遠揚的是一座世界聞名的古城遺址——元上都古城遺址,它位於正藍旗敦達浩特鎮東約20公里處,現可見其外城與內城的殘垣及城中宮殿遺址,當年的大青磚、拴馬樁依然可見。據旗長介紹,旗里正准備將元上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每年的6月至8月,是草原上最美的季節,也是牧民們舉辦那達慕的好時節。清晨6點,祭敖包儀式在元上都遺址附近舉行。上午9點多鍾,牧民們從四面八方湧向忽必烈夏宮後的草場。看賽馬、摔跤,吃小吃,買東西,牧民們個個興高采烈,那個景緻,不亞於老北京的趕廟會。 開車從鎮上約一個半小時,你會看到:這邊是青青草地,牛羊成群,隔著平靜的湖水,那邊是起伏的沙漠,水鳥劃過藍天。這樣不可思議的風景,就在正藍旗東北約50公里的扎格斯台諾爾(湖),諾爾的對面就是鼎鼎大名的渾善達克沙地。 當幾天牧民吧,騎馬放牧、吃手扒肉、喝草原白,學做奶茶、奶豆腐,這樣的感覺,別處不會有。 旅遊行程推薦:第一天:從北京坐火車到呼和浩特。晚上8點40的火車,早上到。第二天:早上坐車出發去響沙灣。庫布旗沙漠邊緣包頭向南42公里左右,有火車直達,包頭站每日早7:50票價10元左右,一個小時就到很方便。是世界最大的鳴沙山。纜車帶門票45元!響沙2彎(當地人稱)去年開發的新景點,門票20元,兩處風景相同距離不遠!路過黃河大橋:如包車去可以親撫母親河——黃河,包車費用150元(含各種費用)!響沙灣是一片沙漠,天氣乾燥時從沙漠上滑下去,沙坡會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恩格貝:響沙彎西40公里處,沙漠湖泊泉水,有很大的鴕鳥群! 住包頭。棉紡小賓館套間房價78元5155713,榮資賓館標間128元5181100, 包頭賓館西樓標間150元5156655(最佳定票賓館)。第三天:包頭市區景點:五當召,藏名「巴達嘎爾召」我國喇嘛教三大名寺之一。包頭東北,門票35,導游30不限人數。包車來回(桑塔那)150,當天往返!途中有趙長城遺址。白天可以在銀河廣場和鹿群嬉戲,上午的時候鹿都放出來,滿廣場的跑。晚上廣場也不錯,有大型水幕電影。第四天:早上坐車去成吉思汗陵,下午趕回呼市。成吉思汗陵:位於包頭南,210國道高速過東勝再向南伊金霍洛旗境內。大約200多公里。晚上從呼市坐火車去錫林浩特,第二天早上到。第五天:上午去錫林草甸草原,國家自然保護區。中午在蒙古包里吃地道的蒙古風味大餐,下午騎馬。1、住在鎮里的金蓮川賓館或藍郵賓館,標間50—150元。2、住在忽必烈夏宮,蒙古包60—200元/日,每個包可住三到五人。 第六天:上午去灰騰郭勒典型草原、平頂山,包頭東火車三個多小時卓資縣北,內蒙中部最佳草場,有很多海子( 更多: http://www.tvtour.com.cn/space/guide.php?uid=1&tid=415
10. 卓資縣有多少人口有什麼有名的風景區和旅遊景點
2003年,全縣總人口227754人,少數民族人口不足五千人(其中蒙古族2002人,滿族1212人,回族899人,其他少數民族39人)。
旅遊資源
輝騰梁輝騰席勒草原眾多旱海子古稱九十九泉,這里的戰國時代趙長城遺址,明朝洪武所置官山衛舊址尚存。為公元1231年5月蒙古大汗窩闊台會聚諸將滅亡金朝的發兵地,茫茫草原上星羅棋布的旱海子與藍天、白雲、蒙古包構成的迷人的草原風光令遊人樂而忘返,是盛夏遊人雲集避暑的好地方。
在旗下營鎮五塔亥至紅召鄉廠漢腦包之間長約15公里的紅召九龍灣。山勢峻偉,石奇泉清,草木蔥茂,在雲天碧水裝點下恍如江南山水,為塞外旱見景緻,九龍灣與紅召淖梁草原,神蔥腦,雷山水庫區、紅召寶化寺遺址、敖包山構成獨特的紅召九龍灣生態風景區。
大榆樹以三株數百年之齡的古榆樹加之帝王(康熙)倚樹歇馬的傳說令世人見景而發思古之悠情,四人合圍的樹干枝繁葉茂,樹冠如雲。大榆樹明星溝植被茂盛,風景宜人,是一處很有開發價值的山村風情旅遊區。
卓鎮西10公里處110國道與大黑河環繞的卧佛山偉岸峻秀,視野開闊,堪稱一大景觀。
有近百年生產歷史的卓資山熏雞以色、香、味和獨特的製作工藝而聞名國內並被載入《辭海》,曾在1956年全國熟製品展銷會上,與山東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同譽為馳名全國的「三大名雞」,是宴請賓客、饋贈親朋、旅行佐餐的上乘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