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延平門遺址

延平門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27 18:19:50

❶ 地名調查報告 小學生作文(400字以上)急!!!!!!!!!!!!!!!!

地點:唐延路唐城牆遺址公園

來源:查資料、實地考察

報告內容:

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位於西安高新區唐延路與灃惠南路間的帶形綠地內,南北全長3.7公里,東西寬約120米。歷史上,這一段唐城牆內有一座城門--延平門,城牆遺址地表建築早已無存,僅有三處殘存地下約0.6米-1.4米深的夯土牆基,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代長安城氣勢宏偉,規模浩大,這一帶是唐長安城的西城牆遺址。公園以城牆遺址為界,充分利用現有樹種,通過不同的綠化、鋪砌等技術手法將公園劃分為「城內」和「城外」不同區域,強調「城內」的規整秩序和「城外」的自然野趣,再現了城牆、城壕、城門、里坊、坊牆、城市街道等。從外至內,依次是當年的護城河、城牆、順城路和里坊。

這里一邊石徑通幽、充滿野趣,另一邊是鬱郁蔥蔥的密林。

龍騰祥雲
傳說中的龍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它歷來代表著一種權威或勢力,神性日增,能保佑您勢傾天下,大權在握!

寶相吉紋

寶相花是唐代裝飾紋樣之一,一般以某種花卉為主體,中間鑲嵌形狀不同、大小有別的其他花葉,又稱「寶仙花」「寶花花」寓意喜慶吉祥。

歲寒三友

蒼松隱映竹交加,有千樹玉梨,很美麗。

在城牆遺址上建公園,真是創舉。我真要贊嘆人們的智慧!

❷ 從大唐芙蓉園南門到唐城牆遺址公園怎麼坐公交車,最快

公交線路:22路 → 地鐵3號線,全程約10.7公里

1、從大唐芙蓉園-南門步行約660米,到達大唐芙蓉園(西門)站

2、乘坐22路,經過2站, 到達大雁塔站(也可乘坐609路、23路、224路、游9/320路、224路延點區間)

3、步行約510米,到達大雁塔站

4、乘坐地鐵3號線,經過5站, 到達延平門站

5、步行約230米,到達唐城牆遺址公園

❸ 關於唐長安遺址

唐長安城的面積達83.1平方公里,按中軸對稱布局,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組成。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劃分出110座里坊。此外還有東市、西市等大型工商業區和芙蓉園等人工園林。城市總體規劃整齊,布局嚴整,堪稱中國古代都城的典範。

長安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2米,周長36.7公里。城牆寬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築,城門處的牆段還砌有磚壁。目前城牆和其外側的城壕已基本被毀,僅在北面的玄武門和南面的安華門附近留有部分殘垣。

長安城(外郭城)開十二座城門,南面正中為明德門,東西分別為啟夏門和安化門;東面正中為春明門,南北分別為延興門和通化門;西面正中為金光門,南
北分別為延平門和開遠門;北面的中段和東段分別與宮城北牆和大明宮南牆重合,西段中為景耀門,東西分別為芳林門和光化門。除正門明德門有五個門道外,其餘
各門均為三個門道。據實測,明德門址東西廣55.5米,南北長17.5米,每個門道寬5米。特別是明德們內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寬達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門的大街寬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間,而順城街寬20米到25米。明德門原有台閣式門樓建築,唐末被朱全忠焚毀。

宮城位於郭城北部正中,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2820米,南北寬1492米,周長8.6公里。城四周有圍牆,南面正中開承天門(隋稱廣陽門),東西
分別是延喜門和安福門,北牆中部開玄武門。宮城分為三部分,正中為太極宮(隋稱大興宮),稱作「大內」,東側是東宮,為太子居所,西側是掖庭宮,為後宮人
員的住處。今天西安城內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強西路北側鐵路中學內的土崗則是為數不多的大興宮城遺址。

皇城亦為長方形,位於宮城以南,其東西與宮城等長,南北寬1843米,周長9.2公里。城北與宮城城牆之間有一條橫街相隔,其餘三面辟有五門:南面
三門,中為朱雀門,兩側為安上門和含光門;東西面各一,分別為景風門和順義門。南面正中的朱雀門是正門,向南經朱雀大街與外郭城的明德門相通,向北與宮城
的承天門相對,構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軸線。城內有東西向街道7條,南北向5條,道路之間分布著中央官署和太廟、社稷等祭祀建築。

宮殿

唐長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宮殿,分別是太極宮(隋稱大興宮)、大明宮和興慶宮,
稱為「三大內」。其中「大內」就是宮城中的太極宮,是隋朝和初唐時期的皇帝居所和朝會之地。太極宮東西寬1285米,南北長1492米,面積約1.92平
方公里。宮內由南向北分為前朝、後寢和苑囿三塊區域。前朝的正殿為太極殿(隋稱大興殿),四周有廊廡圍成的巨大宮院,東西兩側建有官署。後寢的主殿是兩儀
殿(隋稱中華殿),周邊有萬春殿、千秋殿、甘露殿、神龍殿、安仁殿等殿堂。苑囿位於宮殿最後部,有亭台池沼等,其北的宮牆上有玄武門,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此。由於太極宮是隋文帝所建,所以裝飾等都較為簡朴。唐高宗繼位後,認為這里比較潮濕,於是搬到了大明宮居住。

大明宮位於太極宮東北方的龍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長安城。宮殿建於貞觀八年(634年),從唐高宗開始的歷代皇帝都在這里居住和處理朝政,稱為「東內」。宮城為中軸對稱格局,前部由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組成前朝的南北中軸線,後部以太液池為中心組成內庭,分布著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數十座殿宇樓閣。整座大明宮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2.5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是「三大內」中最大的一座。

興慶宮位於外郭城的東部,原是唐玄宗早年任臨淄王時的藩邸,開元二年(714年)改名為興慶宮。開元十四年(726年)進行了擴建,合並周圍的邸宅和寺院,於十六年(728年)竣工,稱為「南內」。天寶十三年(754年)又築宮牆和城樓,形成了一座小型城堡。同時還附外郭牆建造了一道北至大明宮,南至芙蓉園的夾城,方便宮內人員來往潛行。唐玄宗和楊貴妃長期在此居住,盛唐後地位降低,成為安置太上皇和太後的場所。

興慶宮南北長1250米,東西寬1075米,周長4.6公里,面積約1.35平方公里,規模在「三大內」中最小。宮牆四面設門,正門興慶門在西牆偏
北處。宮內以園林為主,且不按中軸對稱布局,因此具有離宮的性質。其南部主要是龍池,周邊有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亭台樓閣。北部有興慶殿、南
薰殿、長慶殿、大同殿等一組宮殿。唐末興慶宮毀於戰火,1958年遺址改造為公園,並興建了阿倍仲麻呂紀念碑等。

外郭

外郭城內有南北向大街8條,東西向大街14條。街道的兩側都設排水溝,並種植榆、槐等行道樹。其中通往南三門和連接東西六門的六條大街是主幹道,寬度大都在百米以上。最寬的朱雀大街達155米,是城市的南北中軸線,以之為分界,城東屬於萬年縣,城西屬於長安縣。

縱橫交錯的道路將外郭城分作了110坊(隋稱「里」)。各坊面積不一,南北長在500-838米之間,東西寬在550-1125米之間。每座坊的四
周都築有圍牆,大坊一般開四門,內設十字街,小坊則開東西二門,設一橫街,街寬都在15米左右。根據考古發掘了解,十字街將一坊分為四區,在每一區內都還
有一小十字巷,把整座坊分成十六個小塊,分布著民宅、官邸、寺院和道觀等。各坊均採取封閉式管理,坊門有衛兵把守,晚間會實行宵禁,其中著名的里坊有親城坊。

長安城中遍布著佛寺和道觀,總持寺、庄嚴寺、興善寺、玄都觀等都占據整坊之地。其它著名的慈恩寺(大雁塔)、薦福寺(小雁塔)、青龍寺等也都擁有大片地皮。考古過程中還發現了城內的許多隋唐窯藏,其中何家村(興化坊)出土的271件金銀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出土唐代金銀器數量最多、價值最高的一批。

外郭城內有東市(隋稱都會市)、西市(隋稱利人市)兩座市場,各占兩坊之地。兩市大小幾乎完全相同,南北長約1025米,東西寬約927米。市場有
圍牆,開八扇門,內有井字形街道和沿牆街道,將市內分為9區。每個區都四面臨街,店鋪沿街而設,有飲食店、珠寶店和手工業作坊等。長安城的商業大都集中在
這兩座市場,其它各坊內也有一些零散的商業設施。

長安城內主要有四條溝渠,名龍首、清明、永安和漕渠,分別從東南西三面引渭河的支流入城,提供生活和環境用水。前三渠開鑿於隋初開皇三年(583年),漕渠開鑿於唐天寶元年(742年)。

❹ 繁華的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的建築規劃有哪些特點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區東南部,始建於582年。唐代進一步修建完善,並增建了大明宮、興慶宮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582年,隋文帝下詔興建新都,左庶子宇文愷負責規劃設計並組織施工,年底,基本完工。隋文帝在北周時曾受封為大興郡公,故命名新都為大興城,宮城為大興宮,宮城正殿為大興殿,大興殿正門為大興門,新設禁苑為大興苑。

大興城平面布局規整,整個城市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構成。外郭城形狀近方形,東西寬度略大於南北長度,由於城牆過長,修建時間倉促,大興城初完工時城牆較低矮,以後陸續增築過多次。

大興城外郭城南、東、西三面各開三門,到了唐代相承未改。南面中間為明德門,東為啟夏門,西為安化門;東面由北至南依次為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西面由北向南依次為開遠門、金光門、延平門。

北面兩門,都在宮城西側,西為光化門,東為華林門,唐避武則天的祖諱改為芳林門。

城內靠北牆中央為宮城,其南為皇城,其餘部分共有14條東西向街道,11條南北向街道,把外郭城分成排列規整的坊市。以全城南北中軸線朱雀大街為界,兩側相互對稱。

全城共有109坊,朱雀街西為55坊,朱雀街東因城東南角曲江池佔去一坊地,比街西少一坊。此外,在朱雀街東西兩側,各用兩坊地面積,修築有都會市和利人市。

都會市在朱雀街東側,唐代稱為東市;利人市在朱雀街西,唐代稱為西市。坊四面有圍牆,通過固定的坊門出入,是相對封閉的居住區。東、西兩市是商肆集中的商業區。

宮城即大興宮,是皇帝寢居和處理朝政的場所。宮城內部分為三大部分,中間部分供皇帝寢居臨朝。東面為東宮,是皇太子的寢居之地。西面為掖庭宮,是普通宮女的住所。宮城南面有門連同皇城,北面有門出城入大興苑。

皇城在宮城的南面,是朝廷各個部門的辦公區。除個別一些部門有特殊情況外,幾乎全部政府機構,都集中在這里。

此外,祖廟和社稷壇也按照《考工記》「左祖右社」的說法,分別排列在皇城城垣內的東西兩側。

為解決宮廷和城內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園林綠化用水,在大興城中還設計了永安渠、清明渠、龍首渠、和曲江池水幾條水渠,流貫外郭城、皇城、宮城和大興苑。

曲江池本是一處天然水泊,秦漢時即曾修鑿,辟為游賞勝地。宇文愷進一步疏鑿整治,使其佔去整個城內地勢最高的東南隅處一坊之地,一方面作為水庫,調劑城內供水,一方面也為城市開辟一處風景區,並在這里修建離宮別館,供帝王權貴游賞。

隋文帝忌諱「曲江池」的「曲」字,便根據曲江池多芙蓉而改名為芙蓉池,同時將曲江池邊的園林館捨命名為芙蓉園。

大興苑在城北,西起漢長安城故城,東止灞水、滻水岸邊,北至渭水,南抵大興城下。大興苑的設置,主要是供帝王遊玩,但它對保障大興城特別是宮城的安全,也起到重大作用。

大興城的宮城北牆,同時也是外郭城的北垣,牆外沒有其他依託,而北面的龍首原為制高點,容易對宮城造成威脅。將城垣北面化作苑囿,可以充分利用北面的渭水和東面的灞水、滻水,以及四面的苑牆,拱衛皇宮。

唐代定都大興城後,更名大興為長安,同時將大興宮、大興殿和大興門,分別更名為太極宮、太極殿和太極門,大興苑更名為禁苑。從唐太宗時起,長安城陸續發生一些變化。

634年,唐太宗下令在宮城東側北郭牆外的龍首原上,興建永安宮,作為太上皇李淵避暑的離宮。635年改名為大明宮。至662年,唐高宗因患風痹病,嫌太極宮低窪湫濕,屋宇雍蔽,大規模擴建大明宮,並改名為蓬萊宮。670年,又改名為含元宮,但不久即復改回為大明宮。

唐高宗擴建後的大明宮,規模與太極宮不相上下,建築之弘壯則往往過之。唐代除高宗、玄宗以外的歷朝皇帝,都是以大明宮為主要宮寢,只是在舉行一些特殊的重大典禮時,才依循禮制到太極宮中舉行。

隨著君主住所的遷徙,太極宮中的一切附屬設置也隨之轉移到大明宮中,如大明宮中的少陽院,即是相當於太極宮東宮的太子寢宮。

由於大明宮在原來的宮城太極宮的東面,這兩處宮殿又分別被稱作東內和西內。

唐玄宗李隆基原來居住在長安城東垣下的隆慶坊,登基後避諱改為興慶坊,714年,改建此坊為興慶宮。至726年,又拓展興慶宮,占據了北面永嘉坊的一半和西面勝業坊的一部分。753年,又大規模修築興慶宮的牆垣。728年以後,唐玄宗基本居住於興慶宮內,故興慶宮又被稱作南內。

興慶宮內有引龍首渠水匯注而成的龍池,是長安城內僅次於曲江池的水泊。

隨著大明宮和興慶宮的興建以及其他實際情況,隋時城市街道坊市形態也陸續發生一些變化。

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開在外郭城北垣上,門南面正對翊善坊,坊牆如同影壁遮擋著宮門。為此只好將翊善坊和它南面的永昌坊從中一分為二,辟出通道,連接到皇城東面延喜門與外郭城東側通化門之間的東西幹道上。

興慶宮擴建後,佔去永嘉、勝業兩坊的一部分,732年時在興慶宮西南角修建花萼相輝樓和勤政務本樓,為拓展樓下地面開辟廣場,又拆毀其西南面東市的東北角和它南面道政坊的西北角。

城東北角的永福坊,在玄宗時築入苑地,作為專供皇子王孫居住的宅院,名為十六王宅。這便阻斷了沿東城牆和北城牆下伸向城東北角的順城街。

至唐宣宗時,為方便從曲江池去往新昌坊的青龍寺,又將曲江池與新昌坊之間的升道、廣德、立政、敦化四坊一分為二,從中開出一條新路。

此外,唐代在外郭城北面的芳林、廣化二門中間,又新開一座景耀門,這是外郭城垣較大的變化。

隋唐長安城內各區域人口居住疏密很不均衡。沿外郭城南垣的四排坊,除城東南角曲江池附近因辟為游覽風景勝地而比較繁華以外,其他諸坊都很少有人居住。

長安城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區的北側,尤以東、西兩市周圍地區最為繁華。

長安城外郭北垣諸門都通向禁苑,日常出入使用的是東、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門。

這九座城門除南面正中的明德門為五個門道以外,其他各門都是三個門道,中間的一個門道很少使用,可能只供皇帝出行。一般出入分別走兩邊的門道,「左入右出」。

街道的寬度,根據交通需要,分作幾個等級。第一級是連同幾座主要城門的街道。除了東西兩側靠南頭的延興、延平兩門,由於城南部人口稀少,這兩座城門離城外東西方向的大道也較遠,行人比較稀少,因此街道寬度一般外,與東、西、南三面其他幾座城門相對的街道,寬度都在100米以上。

皇城朱雀門到外郭明德門之間的大道最寬,達150米左右。這條大街向北,一直貫穿到宮城朝廷正殿,設計這樣的寬度,不但凸現出朱雀大街的全城中軸線作用,還顯示出強化皇權核心地位的用意。

另外,隋唐兩代都在明德門外設有天壇,皇帝登壇祭天德的儀仗規模浩大,普通寬度的街道很難容受,也需要這樣一條寬闊的道路。

第二級是城中大多數道路,寬度在40至70米不等。第三級是順四面城牆下的道路,寬度在2.5米以內。

長安城內街道兩旁大多挖有水溝,以排除路面積水,但因地面系顆粒細小的黃土,稍遇雨水,即泥濘不堪,排水溝也無濟於事,晴天則車馬一過塵土飛揚。

為保持路面的乾燥清潔,744年以後,在一些主要街道的路面上,鋪設從滻河岸邊運來的河沙。為防止路沙散出,在道路兩旁築有低矮的土垣,當時人稱之為「沙堤」。

隋唐兩代是佛、道兩教的興盛時期,長安城中建有100多所寺院道觀。這些寺觀大多散布在城內各坊當中。此外在宮禁中也有專設的佛堂、道壇;東、西兩市專設有供信徒放生的水池,名為「放生池」,池邊建有供奉佛像的佛堂;還有一些著名寺院,坐落在城垣外邊。

青龍寺是唐代長安城名寺,位於陝西西安鐵爐廟村北,寺前身為隋靈感寺,是佛教密宗教派的根本道場,711改名青龍寺。寺址西北部有東西並列的兩組院落遺跡。

青龍寺隋代靈感寺部分毀於唐武宗會昌滅佛時;晚期為唐宣宗時重建,沿用至北宋。早期西院有中三門,門內設塔,塔北建佛殿,四周有迴廊或院牆。

青龍寺東院中心亦有一殿堂。晚期西院伽藍廢中三門,在早期舊基上重建殿、塔,並修治迴廊,新設北門。東院也重建了殿堂。晚期殿、塔規模不如早期宏偉。

青龍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天寶以後,日本、新羅等國僧人來中國學習密教,多到青龍寺求法。寺址的發掘,為研究唐代寺院布局提供了重要資料。

長安城中雖然寺觀林立,卻對城市建築景觀影響不大。當時寺觀的建築形式與平面布局,與富貴人家的住宅沒有太大差別,長安城中有許多寺觀就是由官宦舍宅改作。

體現寺院特色的建築物主要是塔。長安城中最有名的佛塔應是城西南角和平、永陽二坊內的大庄嚴寺塔和大總持寺塔。

這兩座塔,形制完全相同,塔身木構,都是由宇文愷規劃建造。宇文愷意圖用這兩座高塔,來彌補城西南角地勢較低的缺憾。

保存下來的慈恩寺塔和薦福寺塔,即俗稱的大雁塔、小雁塔,也都是當時著名的佛塔。

唐代地官僚勛戚除在城內佔有豪華的住宅,許多人還在城外近郊風景秀麗的地方建有別墅。別墅最集中的地方是城南沿樊川一線,其次在城東灞、滻兩河附近以及藍田附近的輞川也比較集中。

唐代長安城的經濟和文化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發展得十分迅速。盛唐時期,它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安史之亂後走向衰落。

763年,唐代長安城被吐蕃佔領15天。晚唐時黃巢攻入長安,在黃巢軍和唐軍的廝殺之中,城市遭到嚴重破壞。904年,朱全忠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把宮室拆毀,屋木也一起運走。後來,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認為城廣人稀,不利於防守,於是對城市進行改築,縮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的長安城。

至此,有著總計306年歷史的隋大興城或唐長安城便宣告廢棄。

隋大興城唐長安城的規劃和建築,不僅對後世有深遠影響,在當時就已為隋唐王朝周邊的一些地方政權和域外鄰國所仿效。例如渤海國上京城和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受到長安城的深刻影響。

❺ 西安唐延路唐城牆遺址公園作文

西安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位於西安高新區唐延路與灃惠南路間的帶形綠地內,南北全長3.7公里,東西寬約120米。歷史上,這一段唐城牆內有一座城門--延平門,由北向南經過7個里坊,分別是崇化、豐邑、待賢、永和、常安、和平和永陽。城牆遺址地表建築早已無存,僅有三處殘存地下約0.6米-1.4米深的夯土牆基。

❻ 長安的都城遺址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灃河兩岸,為西周文王在河西岸所建豐京和後來武王在東岸所建鎬京的遺址。遺址范圍包括客省庄、馬王村、張家坡、新旺村、馮村、洛水村、普渡村、斗門鎮及昆明池故址,總面積約70平方公里,建築基址1000平方米。1933年、1951年以來勘查發掘,發現夯土台基、古水道、墓葬、車馬坑、房屋、窖穴,出土大量青銅器物及生產工具、生活用具等。
豐邑遺址:遺址區東西寬約2.5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區域內分布有沙河村、馬王村、韓家莊、韓南村、紀家村等。
鎬京遺址:大致呈正方形,邊長約3公里,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區域內分布有普渡村、上泉北村、落水村、官莊、牛角村、南村等。在豐邑范圍內曾大量發現比較密集的包括房屋、陶窯、窯穴、手工作坊、道路等居址遺址,並於這一帶發現了十餘座夯土遺址,其中呈「丁」字形的四號基址總面積達1826.96平方米;在馬王村村北一所基址內還發現了陶水管道。從1961年起,先後在普渡村之西發現一些西周夯土建築基址,在落水村發現大量建築用瓦和白灰面牆皮、紅燒土塊;在普渡村西發現的「工」字形五號基址總面積達2891平方米;在普渡村之北和上泉北村之東發現有十餘座陶窯,在斗門鎮之東和白家村之北見有一些西周灰坑。1980年,在下泉北村西邊豐河故道河床中發現西周重器多友鼎。河古橋遺址的考古成果同樣為通過地理學而找出的豐鎬遺址提供了證據。考古顯示:「沙層厚達7米……第6層為灰細沙層,因此未發掘,加之往下水位在此層內隨四季變化不斷升降,厚度不詳,沙層純凈,顏色呈灰黑狀,內多含有秦漢陶瓦片,不具有後代遺物。」今天,沙河橋址河床標高388米,客省庄、韓南間沙河口標高392米。結合地理變遷數據可推斷出,西漢時沙河河床標高在381—385米之間,西周時豐水在客省庄到嚴家渠一段河床標高約在382—386米之間(今標高385—390米),與推斷的豐邑所在地標高389—392米和鎬京所在地標高386—392米,有高差4米到6米,足可以使百年一遇的洪水難以犯上河堤。可見西周時,客省庄之北的渭河一級階地上是完全有建都條件的。 秦咸陽城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和正陽鄉一帶,為戰國時期秦國都城。城址東西長6公里,南部因渭河北移而遭破壞,北部咸陽原上有大型宮殿基址十多處。宮殿區附近有手工作坊遺址及居民區、墓葬區。1974-1975年發掘的一號宮殿為高台建築,宮室用迴廊、坡道連接,結構復雜,布局主次分明,牆壁塗朱繪畫,出土大量建築構件。
阿房宮遺址位於今西安市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三橋鎮之南趙家堡和大古村之間),又名阿城。是秦朝皇宮的前殿,它創建於惠文王時,擴建於秦始皇時期。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時僅建成一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宮前立12個銅人。中國有「晚唐小李杜」之稱的詩人杜牧作《阿房宮賦》雲:「露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考察後,確認其遺址建築規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築中名列第一,屬於世界奇跡和著名遺址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隋大興、唐長安城面積高達 84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面積最大的都城,有大明宮遺址、承天門遺址、西市遺址、東市遺址、天壇、明德門遺址、含光門遺址、大雁塔、小雁塔、延平門、開遠門、曲江池、興慶宮等等遺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