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自由行游記
① 文學與旅行的關系研究
談起文學與旅遊的關系,往往會想起緣於唐代詩人張繼的一句詩而享譽海內外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常常感嘆長江岸邊與洞庭湖畔一建再建的黃鶴樓和岳陽樓。單就風物景觀,憑心而論,祖國的大江南北,美景可謂數不勝數,楓橋和寒山小寺相比較其他名山古剎,實在微不足道。然而能吸引那麼多旅遊人前往,是文學使得寒山寺由寒而熱,且經久不衰。
旅遊離不開文學,這是由旅遊自身的規律所決定的。從美的角度認識旅遊的內在規律,旅遊恰是一個完整的審美過程。其中,旅遊的目的性為遊客身心得到美育,景觀是客體,游者為主體,二者之間的完美統一是客體之美升華為主體游者的身心愉悅。然而,景觀客體的許多美質常常被走馬觀花者所忽略,必須有賴於中間媒介才能達到完美,所以,文學和藝術自覺不自覺地擔當了這一美好使者。由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這其中的道理,在打造旅遊景點的時候,在下氣力進行景觀建設的同時,首先應注重文化內涵發掘的投入。文藝先行,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文學的規律而言,文學通過形象再現生活,而塑造形象需要意境,通過意境達到共鳴,由共鳴產生感染人、震撼人、啟發人的功能。俗話說:「看景不如聽景」,並不是說所看到的景觀與所聽說的景觀客觀上有什麼不同,只是所聽到的是經過了藝術加工產生了意境的景緻,而自己所看到的是由於多種因素制約沒有能產生意境和共鳴的景物。「人人都說家鄉美」中添加了感恩之鄉情,「情人眼裡出西施」源於一種沖動。人是有感情的,作家既最具感情,又具備獨特的審美視野,由於以強烈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靜可以為動,實能夠變虛,現實的景象與超現實的虛幻相互交融,於是無論寫景抒情或明理,都最容易創造出一種意境,引起世人共鳴。事實上,旅遊由於文學的加入,有了內涵,有了動力,永不會顯得蒼白與乏味。
〈旅遊交通與旅遊文學》本書由鐵道、交通、民航部門和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它由上、下編兩部分組成。上編系統地介紹了民航、鐵路、公路和水運交通運輸各種知識;同時還介紹了我國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對眾多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遊城市作了較詳細的介紹。下編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旅遊文學知識,精選了傳統文化精萃 以唐代山水田園詩為核心的歷代山水詩文680餘篇(首),每篇後有注釋和賞析。
② qq車游記羅馬萬神殿的腳印在哪
在那個建築物的第三根和第四根柱子中間,顏色很淺的一對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