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雷峰塔遺址作文
① 保護雷峰塔遺址作文
今年的春節,我們全家是在奶奶家過的。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內,爸爸看別人家放焰火了,容便對我們說: 「 我們也放焰火吧! 」 我和弟弟高興得又蹦又跳,嘴裡連聲說: 「 好!好! 」
對了,焰火還沒報上名呢!我們買了 「 小燕子 」 、 「 喜洋洋 」 、 「 大團圓 」....... 十幾種焰火。呀!大人們已經把焰火抱出來了。弟弟見了大聲說: 「 放焰火嘍,放焰火嘍。 」 鄰居的大人、孩子們都來看焰火。
首先放的是 「 小燕子 」 。因為爸爸沒有經驗,所以第一個是在地上放的。結果, 「 小燕子 」 沒有飛起來。我大聲對爸爸說: 「 爸爸,把 『 小燕子 』 點著了,扔到半空去。」爸爸拿了第二個 「 小燕子 」 ,把它的引線點著,扔到了半空。 「 小燕子 」 便圍著我們直轉。 「 小燕子 」 向我這兒飛來時,嚇得我連忙躲開。
② 杭州雷峰塔遺址被硬幣覆蓋 時評作文
近日,浙江杭州雷峰塔地宮遺址被觀光遊客「拋幣祈福」堆成「錢山」再度登上熱議話題榜。據悉,盡管杭州雷峰塔地宮遺址的玻璃牆外赫然寫著「保護遺址,請勿拋物」8個大字,但是仍有不少參觀遊客往遺址內扔錢,除硬幣外,散落在地的還有花花綠綠的紙幣。「遊客來討吉利,你也不好強制阻攔。所以我們只能貼上警示牌,希望遊客能自覺一點。」針對這種現象,杭州雷峰塔景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哭笑不得。
除了雷峰塔,我國其實還有不少的名勝古跡、自然景區也成了遊客投幣許願之地。比如華清池、西湖、江南園林的水塘、馬王堆的墓坑,還有新聞報道連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水池和濟南的大明湖景區,也吸引了許多遊客紛紛投幣。如果說燒香拜佛還是一種祈福,在有相關傳說的地方扔錢幣許願也算是一種文化,那麼一些遊客不明就裡見景區就扔錢的做法則可稱之為愚昧。
很多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中具有非常強烈的「討吉利」的慾望,從最初的某個具有相關傳說的旅遊景區,慢慢擴展到另外一些景區,人們為了求好運,通常願意展開聯想,「寧可信其有」,更何況扔的錢本來也不多,這種惠而不費的做法很容易被人接受。同時,很多導游在為遊客講解時,為了增加景區的神秘感,也習慣把很多有的沒的真的假的說法融進景區的歷史介紹當中,使遊客認為景區具有祈福的功能。還有一些人則純粹是跟風、效仿,看到水池裡有硬幣,遺址旁有零錢,自己也往裡面扔。
每一個人文景點和自然景點,都有其無法被取代和更改的景觀和文化特徵。例如,羅馬的許願池本身就具有「投幣許願」的傳說和文化色彩,於是才有了後人投幣許願的行為,與景點自身的文化內涵相得益彰,而其他景點卻不見得有這樣的文化背景,一旦被牽強地賦予了「許願功能」,那麼景觀本身的功能、觀感和文化便首先遭到了破壞。雷峰塔本來是一座佛塔,而後多次在歷史沿革中被損毀,有關它的故事幾經傳承,其知名度的提升也賴於更多的歷史傳說和與西湖景色相得益彰的自然風光。如今遊客們前去游覽,其目的已經不再同於游覽一般的佛院寺廟,不得不說,對其觀賞和游覽價值而言,滿地的錢幣的確有礙觀瞻,或者說大煞風景。
當然,扔錢畢竟不同於扔垃圾,我們不能將扔錢許願等同於其他的不文明行為,有人說,「那是錢,工作人員可能還樂得『撈錢』呢」、「打掃出來的錢,不是可以用來景區維護嗎,何樂而不為?」從實用的角度看,遊客投進去的錢幣的確有這種功效,但這始終無法改變景區的文化價值和觀感被破壞的事實,也無法掩蓋相當一部分遊客的愚昧觀念。如果景區工作人員為了貪圖這點小利,只看到景區的經濟收益,完全可以鼓勵更多的人扔錢,或者扔的錢面值越大越好,但景區發展不只依賴經濟收入一項,如果景區的功能變了味,文化變了味,那麼這種傷害是難以彌補的。
如果真的想許願,不如改去有這種功能的寺廟,燒香拜佛時只要注意安全,且懂得不能完全依賴「神靈」、努力才是硬道理,那麼也不算是封建迷信。錢幣雖不是垃圾,卻同樣會對景區的文化、環境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