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垣遺址
㈠ 中國歷史遺跡
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
紫禁城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計8704間。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此外還有齋宮、毓慶宮,重華宮等等,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像,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長城全長約12600里。
㈡ 東城區金寶街有什麼歷史遺跡
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
紫禁城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計8704間。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此外還有齋宮、毓慶宮,重華宮等等,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像,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長城全長約12600里。
魯北地區最早的烈士祠——牛庄烈士祠紅軍四渡赤水戰斗遺址全國最大的新四軍無名烈士墓群--定遠王小廟哥廷根朱德故居 遼寧省撫順市平頂山慘案遺址張公祠(張公陵園)榕江烈士陵園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八路軍115師師部舊址中共山東分局舊址新四軍軍部舊址大青山戰斗遺址山東省戰工會遺址紀念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山西國民師范紀念館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侵浙日軍投降舊址古田會議紀念館一.二一運動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縱隊改編舊址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上黨戰役紀念館太行太岳烈士陵園沙家浜新四軍紀念橋白洋淀雁翎游擊隊紀念館微山湖——鐵道游擊隊紀念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東北烈士紀念館紅岩革命紀念館冉庄地道戰博物館廣西右江革命文物館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瑞金革命紀念館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黃崖洞兵工廠八路軍總部舊址:磚壁舊址八路軍總部舊址:王家峪舊址 「小平橋」和「伯承橋」山西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哈達鋪紅軍長征遺址紅軍紅軍長征邛崍紀念館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辛亥革命烈士陵園總理孫中山紀念碑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群雕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碑孫中山銅像勝利亭三烈士亭起義門七十二烈士之墓彭劉楊三烈士塑像烈士祠紀功坊黃興銅像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工程營遺址庚子烈士墓楚望台拜將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長征紀念碑碑園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舊址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三灣改編舊址革命聖地——西柏坡西柏坡紀念館關向應同志故居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葉挺南昌指揮部舊址賀龍率領的第二十軍指揮部舊址朱德創辦的軍官教育團舊址朱德南昌舊居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紹興風雨亭紹興大通學堂秋瑾墓秋瑾烈士紀念碑秋瑾故居舟山鴉片戰爭遺址公園舟山定海鴉片戰爭紀念館 浙江舟山定海三總兵雕塑浙江寧波鎮海威遠城鎮海林則徐紀念堂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鎮海安遠炮台蛇口林則徐銅像紐約林則徐銅像虎門鎮遠炮台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虎門銷煙池遺址虎門威遠炮台虎門蛇頭灣炮台虎門沙角炮台虎門沙角節兵義墳虎門炮台舊址虎門南山炮台虎門林則徐紀念碑虎門靖遠炮台虎門海戰博物館廣州洲頭嘴抗英紀念雕塑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紀念碑相關網站
中國 拉薩布達拉宮
1994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區分布有許多佛教寺廟、宮殿。從7世紀起,歷代活佛都居住在此。拉薩成為西藏的宗教、政治中心。
拉薩西北部的紅山上聳立有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宮殿依山而立,直至山頂。這座雄偉的宮殿初建於7世紀,是西藏吐蕃王為迎接唐朝文成公主所建造的9層共1000個房間的宮殿,命名為布達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