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商周沂水遺址

商周沂水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28 20:37:54

Ⅰ 山東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跨地區
大澤山 :在膠東半島西部,主峰在平度、萊州間。
磨箕山 :在莒南縣、莒縣交界處。
龜蒙頂 :在蒙陰、平邑兩縣交界處。
孟良崮戰役遺址: 在蒙陰、沂南兩縣交界的沂蒙山區。
昆嵛山 :橫亘於文登、牟平兩縣市交界處。
德州市
蘇祿王墓* :在德州市北郊北營村中。
樂陵市
文廟 :在樂陵市區內。
五里冢 :在樂陵市城關鎮。
惠王冢龍山文化遺址; 在樂陵市楊安鎮。
「魏王城」遺址: 在樂陵市大顧家村北。
「萃賢亭」遺址:在樂陵市舊樂陵村。
理元寺遺址 :在樂陵市奎台鄉。
漢三女冢: 在樂陵市。
禹城市
雙槐冢 :在禹城市禹城鎮。
元孫郁墓 :在禹城市梁家鄉。
邢寨汪龍山文化遺址; 在禹城市梁家鄉。古高唐城遺址 :在禹城市袁營鄉。
禹王亭遺址: 在禹城市。
八棱經幢: 在禹城市。
金代鐵鍾:在禹城市。
陵縣
東方朔墓: 在陵縣神頭鎮西南。
東方朔畫贊碑: 在陵縣城文化館內。
漢神頭墓群: 在陵縣神頭鎮。
侯家古墓: 在陵縣邊臨鎮。
秦厭次古城遺址: 在陵縣神頭鎮。
寧津縣
明建清真寺: 在寧津縣長官鎮東街回民區。
齊河縣
尹屯龍山文化遺址: 在齊河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商周文化遺址 :在齊河縣。
晏嬰冢 :在齊河縣。
武城縣
竇建德點將台: 在武城縣。
慶雲縣
唐棗 :在慶雲縣周尹村東北。
無棣故城遺址: 在慶雲縣。
大丁廟古墓群:在慶雲縣。
平原縣
千佛塔: 在平原縣崔家廟。
龍門: 在平原縣平原鎮。
明建文昌閣: 在平原縣恩城。
夏津縣
大成殿: 在夏津縣。
明植古棗樹: 在夏津縣三十里鋪村東。
臨邑縣
龍泉寺: 在臨邑縣。
明監宗御史邢侗「來禽館」遺址: 在臨邑縣臨邑鎮。
漢白玉丈八佛: 在臨邑縣德平鎮。
漢末文人彌衡故里遺址: 在臨邑縣德平鎮。
彌衡井: 在臨邑縣德平鎮。
清涼禪院遺址: 在臨邑縣清涼店村北角。
東營市
南宋大殿: 在東營市。
營子遺址: 在東營市。
冢頭墓群: 在東營市。
孤島溫泉: 在東營市河口區。
墾利縣
勝利引黃閘: 在墾利縣勝利鄉。
廣饒縣
孫武園: 在廣饒縣城。
南宋大殿: 在廣饒縣城內西北隅。
冢頭墓群: 在廣饒縣。
傅家遺址: 在廣饒縣廣饒鎮。
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廣饒縣傅家。
馬鳴寺碑 :在廣饒縣大王鎮。
東呂古墓: 在廣饒縣大王鎮。
東水磨遺址: 在廣饒縣稻庄鎮。
營子遺址: 在廣饒縣石村鎮。
寨村遺址 :在廣饒縣石村鎮。
馬跑泉 :在廣饒縣丁庄鎮。
唐頭營遺址: 在廣饒縣丁庄鎮。
永寧寺石造像: 在廣饒縣李鵲鄉。
百冊石造像 :在廣饒縣李鵲鄉。
西辛張遺址 :在廣饒縣李鵲鄉。
張郭遺址: 在廣饒縣小張鄉。
小張石造像: 在廣饒縣小張鄉。
南趙石造像: 在廣饒縣小張鄉。
草橋遺址: 在廣饒縣花官鄉。
柏寢台: 在廣饒縣花官鄉。
南口遺址: 在廣饒縣花官鄉。
利津縣
鐵門關遺址: 在利津縣前關村。
望參戰國遺址: 在利津縣。
元王升墓: 在利津縣。
荷澤市
牡丹區
菏澤牡丹之鄉: 在牡丹區。
曹州牡丹園: 在牡丹區。
鄄城縣
堯王墓: 在鄄城縣。
萬全庄石獅: 在鄄城縣。
杏花崗陳王台: 在鄄城縣。
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忠墓: 在鄄城縣劉垓村。
單縣
百獅坊-百壽坊: 在單縣城內。
鄆城縣
肖堌堆商代文化遺址: 在鄆城縣。
五代唐塔: 在鄆城縣。
萬人堌堆: 在鄆城縣武安鎮。
明柏林寺: 在鄆城縣漢石橋鄉。
曹縣
安陵堌堌堆: 在曹縣韓集鎮。
郗堌堆: 在曹縣。
梁堌堆: 在曹縣。
郜堌堆:在曹縣。
商、漢古遺址: 在曹縣普連集鎮。
定陶縣
官堌堆龍山文化遺址: 在定陶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仿山: 在定陶縣。
戚姬寺: 在定陶縣杜堂鄉。
梁王台: 在定陶縣。
項梁墓: 在定陶縣。
巨野縣
五代唐永豐塔: 在巨野縣巨野鎮。
明建文廟 :在巨野縣巨野鎮。
西漢御史大夫卜式石碑: 在巨野縣營里鄉。
「巨野教案」遺址: 在巨野縣夏官屯鄉。
麒麟台古遺址: 在巨野縣夏官屯。
東明縣
竇堌堆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明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荊台集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明縣。
唐單雄信墓: 在東明縣城關鎮。
清大成殿: 在東明縣城關鎮。
黃河渡口: 在東明縣高村集北。
成武縣
大台龍山文化遺址: 在成武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唐開元石塔: 在成武縣。
壽峰: 在成武縣。
文亭山: 在成武縣成武鎮城西。
春秋防城遺址: 在成武縣孫廟鄉。
濟南市
七十二泉 多分布於濟南市舊城區。
趵突泉: 在濟南市西門橋南。
李清照紀念堂: 在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北。
珍珠泉: 在濟南市泉城路北。
黑虎泉: 在濟南市黑虎泉西路 。
五龍潭: 在濟南市舊城西門外,南距趵突泉約0.5公里。
大明湖: 在濟南市舊城北部。
小滄浪: 在大明湖西北岸亭園。
厲下亭: 在大明湖中小島上。
北極閣: 在大明湖東北岸。
遐園: 在大明湖南岸、南門西側。
辛稼軒紀念祠: 在大明湖南岸原李公 (鴻章) 祠內。
解放閣: 在濟南市黑虎泉西路,隔護城河與黑虎泉相望。
萬竹園: 在濟南市西青龍街與花牆子街的轉角處。
廣智院舊址: 在濟南市廣智院街 (今文化西路103號)。
濟南道院: 在濟南市上新街南首。
南大寺: 在濟南市禮拜寺街。
千佛山: 在濟南市南郊。
興國禪寺:* 在千佛山之陰半山坳中。
黃石崖造像: 在濟南市東南螺絲頂山主峰西側黃石崖。
大佛頭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佛慧山北。
大佛寺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西南青銅山南壁懸崖上。
玉函山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玉函山上。
龍洞山: 在濟南市歷城區東南。
四門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青龍山麓神通寺遺址東側。
龍虎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四門塔西北白虎山下。
千佛崖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龍虎塔西白虎山崖壁上。
九頂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靈鷲山九塔寺內。
華不注山: 在濟南市歷城區北部。
張養浩墓: 在濟南市歷城區北園張庄村東。
房彥謙墓: 在濟南市歷城區西採石村東北。
章丘市
城子崖遺址:* 在章丘市龍山鎮東北。
李開先墓: 在章丘市埠村鎮東稻庄村南。
百脈泉: 在章丘市明水鎮。
舊軍: 在章丘市明水北19公里刁鎮。
赫胥氏陵: 在章丘市臨濟村。
漢代酈食其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終軍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馬融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漢平陵王墓: 在章丘市山後寨。
董東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章丘市。(有關大汶口文化,請見山東泰安市名勝古跡中的介紹。)
齊長城遺址: 在章丘市。
東平陵故城遺址: 在章丘市。
趙八洞石刻造像: 在章丘市。
長清區
五峰山: 在長清區城東南,為泰山支脈。
洞真觀: 在五峰山東側志仙峰下。
蓮花洞石刻造像: 在五峰山西峭壁上。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在長清區孝堂山上。
靈岩寺*: 在長清區東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
千佛殿 :在靈岩寺內。
辟支塔 :在靈岩寺內。
墓塔林: 在靈岩寺西。
積翠證明龕 在長清區靈岩寺後方山之巔。
濟陽縣
商周時期鄺 冢遺址: 在濟陽縣。
小李遺址: 在濟陽縣。
劉台遺址: 在濟陽縣。
玉皇冢遺址: 在濟陽縣。
龍山文化遺址: 在濟陽縣鄺家村。(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平陰縣
洪範池: 在平陰縣洪範池鄉。
多寶佛塔: 在平陰縣翠屏山 (水山) 頂的玉皇閣院內。
書院泉: 在平陰縣。
石門邑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平陰縣。(有關大汶口文化,請見山東泰安市名勝古跡中的介紹。)
斗祭台商周文化遺址: 在平陰縣。
項王墓 :在平陰縣。
明文學家於慎行墓: 在平陰縣。
北安故城遺址: 在平陰縣安城。
商河縣
商蘆坊遺址: 在商河縣。
漢小宮庄墓群: 在商河縣。
濟寧市
太白樓: 在濟寧市南部舊城牆之上。
浣筆泉: 在濟寧市浣筆泉路西。
崇覺寺鐵塔*: 在濟寧市鐵塔寺內。
漢碑群: 在濟寧市鐵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內東北隅。
聲遠樓: 在濟寧市鐵塔寺街。
東大寺: 在濟寧市小閘口古運河西岸。
曲阜市
魯國故城:* 在曲阜市舊城區。
仰聖門: 即曲阜市舊城正南門,正對孔廟。
闕里坊: 在曲阜市孔廟東牆外闕里街。
孔廟*: 在曲阜市舊城內。
欞星門 :即孔廟大門。
奎文閣: 在孔廟同文門與十三御碑亭之間。
十三御碑亭: 在孔廟大成門前。
杏壇: 在孔廟大成殿前甬道正中。
大城殿: 孔廟內宮殿式主體建築。
寢殿: 在大成殿之後,為孔廟三大殿之一。
聖跡殿: 在孔廟寢殿之後。
漢魏六朝碑刻陳列館: 在孔廟東廡。
玉虹樓法帖石刻: 嵌於孔廟東西廡北端。
孔子故宅: 在孔廟東路承聖門內。
詩禮堂: 在孔廟故宅井前。
魯壁: 在孔廟故宅井之後。
孔府*: 在曲阜市城內,西與孔廟毗鄰。
孔府大門: 在曲阜孔府。
重光門: 在孔府大堂前。
六廳: 在孔府大堂東西兩廂。
大堂: 在孔府二門內。
二堂: 在孔府大堂之後。
三堂: 在孔府二堂之後。
內宅門: 在孔府三堂之後。
前上房: 孔府內宅第一進院落的正廳。
堂樓: 在孔府前上房之後。
鐵山園: 即孔府後花園
孔府西學院: 在孔府西路。
慕恩堂: 在孔府東路。
孔林*: 在曲阜市城北1.5公里。
享殿: 在孔林洙水橋北。
萬古長春坊: 在曲阜城北通向孔林的神道中。
孔子墓: 在孔林內東享殿後。
孔尚任墓: 在孔林東北隅、環林路外側。
孔令貽墓: 在孔林東偏北、環林公路東側。
尼山孔子廟: 在曲阜市東南30公里尼山東麓。
洙泗書院: 在山東曲阜市舊城東北4公里,面洙 (水) 背泗 (水)。
顏廟: 在曲阜市舊城北部陋巷街。
梁公林: 在曲阜市舊城東13公里防山之北。
孟母林: 在曲阜市小雪鄉鳧村東、馬鞍山麓。
周公廟: 在曲阜市舊城東北1公里周、漢宮殿舊址上。
少昊陵: 在曲阜市區東4公里舊縣村東北。
石門山: 在曲阜市區東北25公里處。
九龍山崖墓: 在曲阜市九龍山南坡。
兗州市
興隆塔: 在兗州市城東北隅原興隆寺中。
西吳寺新石器遺址:在兗州市小孟鄉。
北辛文化遺址: 在兗州市小孟村北。
屯頭大汶口-龍山遺址: 在兗州市。
新嶧商周文化遺址:在兗州市。
春秋瑕邱故城址: 在兗州市。
春秋、秦漢遺址 :在兗州市二十里鋪。
古乘丘城遺址 :在兗州市故縣村北。
舊石器人類墓葬群: 在兗州市王因。
漢樊城遺址: 在兗州市黃屯。
元高唐州判薛瑞墓碑: 在兗州市薛家廟村東南。
鄒城市
孟廟*: 在鄒城市區南關。
孟府*: 在鄒城市區南關,東與孟廟毗鄰。
孟林: 在鄒城市區東北四基山西麓。
朱檀墓: 在鄒城市區北九龍山南麓。
鐵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區西北鐵山之陽。
崗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區北崗山北麓,分布在名叫「狼溝」的山谷中。
葛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東北葛爐山西麓花崗岩石坪上。
嶧山 :在鄒城市東南。
魚台縣
武景亭遺址 :在魚台縣。
孔廟大殿: 在魚台縣。
魚台舊城遺址: 在魚台縣。
棲霞堌堆新石器遺址: 在魚台縣李閣鄉。
武棠序遺址: 在魚台縣武台鄉。
金鄉縣
文峰塔: 在金鄉縣。
魚山堌堆商文化: 在金鄉縣。
白垞集: 在金鄉縣。
嘉祥縣
青山寺: 在嘉祥縣城西南7.5公里。
武氏祠: 在嘉祥縣武翟山 (一作武宅山)下。
武氏墓群石刻 :在武氏祠內。
劉賀廢壙: 在嘉祥縣金山之陽山腰處。
曾廟: 在嘉祥縣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
微山縣
微山島: 在微山縣南、微山湖中。
仲子廟: 在微山縣魯橋鎮仲淺村。
伏羲廟: 在微山縣兩城鄉劉庄西。
汶上縣
寶相寺塔: 在汶上縣城西北隅。
分水龍王廟: 在汶上縣南旺鎮北。
關帝廟: 在汶上縣汶上鎮。
唐故城遺址: 在汶上縣汶上鎮。
古闞城遺址: 在汶上縣南旺鎮。
魯桓公墓遺址: 在汶上縣南旺鎮。
明建宋公祠: 在汶上縣南旺鎮。
白英祠: 在汶上縣南旺鎮。
古桃城遺址 :在汶上縣軍屯鄉南桃村。
軍屯漢墓葬群:在汶上縣軍屯鄉。
任庄金代石刻: 在汶上縣軍屯鄉。
古陽城遺址: 在汶上縣郭樓鄉。
文殊般若碑: 在汶上縣白石。
唐鄭王城遺址: 在汶上縣白石鄉鄭城村。
北齊水牛山摩崖石刻: 在汶上縣白石。
明代郭林石刻群: 在汶上縣白石。
界牌周代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苑庄。
唐陽城故址: 在汶上縣義橋。
周馬神廟遺址: 在汶上縣義橋。
大徐龍山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康驛鄉。
徐海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康驛鄉。
中店漢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次丘鄉。
東周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次丘鄉。
泗水縣
卞橋: 在泗水縣城東25公里卞橋村東,橫跨泗河上游支流上。
泗水泉林: 在泗水縣城東25公里陪尾山下。
小黃溝大汶口遺址: 在泗水縣。
下蘆城遺址: 在泗水縣。
古卞城遺址: 在泗水縣。
仲廟遺址: 在泗水縣泗水鎮。
北魏漢陽縣故城遺址: 在泗水縣故縣村北0.5公里。
安山寺: 在泗水縣泗張鄉。
梁山縣
馬刨泉: 在梁山縣北崑山上。
梁山: 在梁山縣南,北瀕東平湖。
梁孝王墓: 在梁山縣。
十里杏花村: 在梁山縣。
聊城市
光岳樓: 在聊城市舊城中心。
傅家塋: 在聊城市舊城城南1.5公里。
山陝會館:* 在聊城市東關古運河西岸。
隆興寺鐵塔: 在聊城市東關原隆興寺內。
臨清市
舍利寶塔; 在臨清市西北運河東岸。
清真寺: 在臨清市西、衛運河東岸先鋒橋畔。
螯頭磯: 在臨清市汶河分汊處。
高唐縣
梁村塔: 在高唐縣城北梁村。
戰國齊盼子墓: 在高唐縣涸河西南。
東漢華歆墓: 在高唐縣涸河西南。
高唐文廟: 在高唐縣高唐鎮。
大觀八行碑: 在高唐縣高唐鎮。
唐代大覺寺遺址: 在高唐縣梁村鎮。
清平縣迎旭門遺址: 在高唐縣清平鎮。
金代信武將軍虞寅墓: 在高唐縣谷官屯村。
陽谷縣
古阿井: 在陽谷縣東北阿城鎮。
景陽崗: 在陽谷縣城東南17.5公里。
茬平縣
三十里鋪龍山-戰國文化遺址: 在茬平縣。
孟嘗君練兵場遺址: 在茬平縣。
魯連仲祠堂: 在茬平縣王老鄉。
尚庄遺址: 在茬平縣。
檯子高遺址: 在茬平縣孫橋鄉。
教場鋪龍山文化遺址: 在茬平縣。
莘縣
馬陵道古戰場遺址: 在莘縣西南大張村附近。
東魯店遺址: 在莘縣。
齊桓公會盟台遺址: 在莘縣朝城鎮。
鄭板橋縣衙舊址: 在莘縣古城鎮。
韓國昌墓: 在莘縣董杜庄鄉。
東阿縣
曹子建墓碑: 在東阿縣城南20公里魚山西麓曹植墓北側。
青冢子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阿縣楊柳鄉。(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冠縣
黑旗軍起義紀念地: 在冠縣。
蕭城遺址: 在冠縣北館陶鎮。
武訓大殿: 在冠縣。
臨沂市
羅炳輝墓: 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內。
洗硯池: 在臨沂市區考棚路西側北段。
銀雀山金雀山漢墓群 :在臨沂市區東南部,東臨沂水河。
漢竹簡墓: 在臨沂市內。
王羲之故居: 在臨沂市內蘭山區洗硯池街。
寶泉寺遺址: 在臨沂市羅庄區。
湯頭溫泉: 在臨沂市河東區湯頭鎮。
東周-漢代墓葬群: 在臨沂市黑墩鄉鳳凰嶺一帶有墓葬88座。
沂南縣
漢畫像石墓: 在沂南縣城西北寨村。
陽都故城遺址: 在沂南縣磚埠鎮沂河西岸。
郯城縣
郯國故城: 在郯城縣郯城鎮北。
觀竹寺遺址: 在郯城縣新村北。
黑龍潭遺址: 在郯城縣。
郯子林: 在郯城縣。
沂水縣
穆陵關齊長城遺址: 在沂水縣城北50公里。
漢東安故城: 在沂水縣後朱雀村南。
西漢皇冢子漢墓群 :在沂水縣後朱雀村北。
北代莊周、漢遺址: 在沂水縣北代庄村東。
崮子頂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沂水縣。
薛王台龍山文化遺址: 在沂水縣高庄鄉馬蘭村。(
蒼山縣
荀子墓 :在蒼山縣蘭陵東南1.5公里。
蘭陵古墓: 在蒼山縣。
南朝梁詩人何遜墓 :在蒼山縣長城村內。
費縣
費縣故城遺址: 在費縣。
玉環山仙人洞: 在費縣。
上冶玉泉觀: 在費縣上冶村。
西蔣龍山文化遺址: 在費縣新橋鄉石橋村。(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玉泉書院 :在費縣上冶村
戰國防城遺址: 在費縣方城村。
苑上商代遺址: 在費縣朱田鄉。
漢墓群: 在費縣朱田鄉。
唐銀杏樹: 在費縣朱田鄉。
春秋古台遺址: 在費縣劉庄鄉。
魯郎城故址: 在費縣劉庄鄉。
平邑縣
功曹闕 :在平邑縣城。
天寶山: 在平邑縣天寶鄉境內。
左寶貴衣冠冢 :在平邑縣地方鎮地方村西,北依紅石嶺。
曾點基墓: 在平邑縣南武城。
澹臺滅明墓: 在平邑縣南武城。
「康成石室」: 在平邑縣南武城山。
莒南縣
向國故城遺址: 在營南縣。
舊石器遺址: 在莒南縣朱蘆。
龍山文化遺址: 在莒南縣朱蘆
蒙陰縣
蒙山三關:白馬關、九女關、紫荊關 在蒙陰縣。
「中山晚照」 在蒙陰縣坦埠鎮中山之陽。
西漢盧縣故城遺址 :在蒙陰縣故縣村。
「堂阜遺址」: 在蒙陰縣常路村北。
岱崮保衛戰遺址: 在蒙陰縣岱崮鎮。
孟良崮戰役遺址: 在蒙陰縣垛庄鎮泉橋村東。
清建清真寺大殿: 在蒙陰縣南芙蓉村。
臨沭縣
郭家山遺址: 在臨沭縣。
北構頭古墓群: 在臨沭縣鄭山鄉。
新石器龍山、岳石山遺址: 在臨沭縣北溝頭村東北50米。
徐賀城古遺址: 在臨沭縣醋庄鄉。
卡麻科古遺址: 在臨沭縣店頭鄉。
案子古遺址: 在臨沭縣周庄鄉。
冠山仙人洞: 在臨沭縣山裡村。
長春寺銀杏樹: 在臨沭縣山裡村。
後利城遺址: 在臨沭縣蛟龍鎮。
馬庄古遺址: 在臨沭縣曹庄鎮。
西南嶺古墓群: 在臨沭縣曹庄鎮。
明建清真寺; 在臨沭縣張賀城村北。
陳官莊古墓群遺址: 在臨沭縣石門鎮。
青雲山古墓群: 在臨沭縣青雲鄉。
坊口北嶺古墓群: 在臨沭縣青雲鄉。
黃家屯古槐: 在臨沭縣青雲鄉。
青島市
前海棧橋: 在青島市南青島灣中。
八大關: 在青島市東部。
匯泉: 在青島市東南。
小青島: 在青島市南青島灣中,與前海棧橋隔海相望。
湛山寺: 在青島市東部湛山西南、太平山東麓。
康有為墓: 在青島市浮山南麓,大麥島村北山。
小魚山: 在青島市市南區福山支路西端。
觀象台: 在青島市市南區觀象二路15號。
嶗山: 在山東半島西南、青島市區東部。
太清宮: 在嶗山東南蟠桃峰下、嶗山灣畔。
上清宮: 在嶗山東南部、太清宮西北。
華嚴寺: 在嶗山東部那羅延山 (亦稱華嚴山) 麓。
太平宮: 在嶗山東部上苑山北麓、仰口灣畔。
明霞洞:在嶗山南部昆侖山 (亦稱玄武峰) 腰。
華樓宮: 在嶗山北部華樓山。
九水: 在嶗山白沙河上游。
龍潭瀑: 在嶗山南部八水河上游,北距上清宮約1公里。
膠南市
琅琊台 在膠南市夏河城東南5公里。
東皂戶遺址 在膠南市。
向陽村遺址 在膠南市寶山鄉。
齊長城遺址 在膠南市市美鄉徐家前夼。
龍山文化遺址 在膠南市西南部。(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西漢祝茲城遺址 在膠南市膠河鄉柏鄉。
膠州市
三里河文化遺址 在膠南市。
西庵遺址 在膠南市張家屯鎮。
秦柏欄將軍墓 在膠南市柏蘭村。
元武義將軍盧琮墓 在膠南市柏蘭村。
牧馬城 在膠南市。
漢祓國古城 在膠南市。
三官廟 在膠州市雙京村。

Ⅱ 春秋時期的青銅工藝與商周相比有哪變化 ,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春秋早期青銅器的特點
器類:
王室和王臣的青銅器急劇減少,諸侯國的青銅器佔主要地位。例如蔡侯匜、陳公子甗、陳侯簠,曾大保盆、邦季故公簋、杞伯簋和壺、齊侯匜、鄭伯盤、芮公壺、芮太子鼎等等。春秋早期的考古資料並不多。

陝西寶雞縣太公廟村發現的秦武公甬鍾和紐鍾(公元前697一前678年)可以視為標准器。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的發掘較為重要。其中自七鼎至一、二鼎等四個級別的數十座墓葬出土的青銅禮器,有相當一部分是春秋早期器。郟縣太僕鄉出土的一批青銅器,也是典型的春秋早期器。新鄭的春秋墓葬很多,早期的曾國個別有所發掘,山東曲阜魯故城發掘,曾發現過幾座春秋早期的墓葬。黃縣歸城南埠村、關中地區秦公園陵北的八旗屯秦墓,春秋早期的隨葬器物與上村嶺虢國墓地基本相同。至今為止,這一時期所發掘的都是中小型墓。湖北隨縣所出的曾伯文簋和曾伯大父簋及京山鄭家河水庫出土的曾仲族父壺等器,雖非科學發掘,要之亦為春秋早期器。

型制:
這一時期青銅器的形制雖然是西周晚期體系,但也出現了幾種新的器形。
首先是盆的出現。傳世的如曾大保盆。考古發現的有太僕鄉日夭盆,魯故城201墓的一式盆等,而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沒有出土過這類青銅盆的明確記錄。

其次是橢杯的出現,這種橫向兩側有耳的長圓形杯,其較深的有稱之為和,如蔡大師和。舊稱為舟(即尊彝的器座)的器,實際是飲器,山東曲阜魯城春秋早期墓中皆出現數器,一種頗不多見的狹頸、寬肩、深腹的平底扁壺,大約亦在此時出現,大仆鄉器群中就有這樣的壺。春秋早期的罍大都頸短、寬肩而器體較低,與西周晚期器體偏高者有較大的區別。

紋飾:
春秋早期的紋飾與西周晚期相似,但有微小的變化,就是出現了龍類相交纏的紋飾。以前所述,頌壺上已有交龍紋出現,上村嶺虢國墓地也有這類紋飾。春秋早期交龍紋與其它紋飾一樣都顯得粗疏,曾伯箂簠的交龍紋可能是春秋早期中較晚的新式樣。
銘文:
這一時期的銘文長篇的甚少,內容多是諸侯、卿大夫等婚媾媵器和自作用器的記錄。銘辭書體也無顯著的變化。
春秋中期青銅器的特點
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至6世紀上半葉。
器類:
傳世的秦公簋和宋代著錄的秦公鍾,銘記其先世有十二公,此十二公從秦仲算起,到十三世作器者為秦康公(公元前 620一前609年),秦公簋的形制尚是春秋早期式樣,而其紋飾已是較為繁縟而重疊的卷龍紋或交龍紋了。河南光出黃君夫婦墓和山東沂水劉家店墓中所出土的黃大子白克盆,在某種意義上也有標准器的作用,黃國之滅在前648年,這些器大都比春秋早期的精麗,因而是春秋中期器,它的下限,自當早於前648年。河南信陽市平橋樊君夫婦墓也屬春秋中期。此外吳者減鍾的者減皮鶴即畢珍之子,為前650年以後之器。傳世的青銅器有宋公戍鍾,式樣近於秦公鍾,為宋平公器(前575—前532)。齊大宰蘬父盤和國差嶦,國差即國佐,大宰蘬父是其父,兩者約當公元前七世紀末和六世紀之初。但是此時精湛的青銅器不會突然出現,很可能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及其相鄰地區,在前六世紀上半葉稍早時,青銅器的發展已有所變化。前六世紀上半葉當時春秋早期和春秋中期相交遞的時期。春秋中期青銅器和西周中期有某些類似之處,即具有早期到晚期的過渡特點。
型制:
盂鼎類器盛行,除了沿用圜底的獸蹄足或垂腹的獸蹄足常見的式樣,出現了淺腹平蓋的盂鼎。雙耳合口的蓋簋仍繼續行用,但器體上的橫列溝條紋有的已經不採用了。
盨已不再出現,簠仍然行用,器形有所變化,在口上另豎一道寬闊的邊。食器中一個大的變化是敦的多次出現,這時的敦有三小足和圈耳,益可卻置,還沒有發展為上下對稱的形式,但這種器物是前所少見的。
這一時期壺類出現一種器口較寬的短頸壺,沂水劉家店子春秋墓的公鑄壺,信陽平橋春秋墓的樊夫人壺和二墓的一對壺蓋等,都是所發現的同類器形。
此外,個別發現的還有甗形盉。
青銅樂器在國君級的墓中既出成組的甬鍾,也出平口的紐鍾和鈴鍾。
紋飾:
春秋中期青銅器紋飾也存在著新舊交替的情形。變形動物紋、波曲紋等繼續行用,但逐漸改變了粗獷的風格。顯得愈益規矩和精麗。在上述紋飾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為重疊的或相交的交龍紋結構,並且由早期抽象的甚至首尾不辨的動物紋,重新恢復龍或獸的具體形象。首、角、目等各部分愈來愈清晰。但是,變形的動物紋並未完全消失。出現了較為復雜和繁密的四方連續動物紋,如秦簋公等不少器上都布有這類復雜交纏的紋飾。春秋中期的紋飾在結構上雖然有新的式樣,但在技巧上還不是精工細作,因而仍有某種粗獷的風味。
春秋晚期青銅器的特點
春秋晚期的青銅鑄造業在生產技術、藝術水平和器物種類等許多方面,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在青銅器發展史上形成第二個高峰。
器類:
這一時期的標准器物在山東地區的有齊洹子孟姜壺、邾公華鍾;在安徽、江、浙地區的有蔡侯產劍、徐王庚兒鍾、吳王光鑒、吳王光戈、吳王夫差御鑒、吳王夫差劍、越王勾踐劍;在江漢地區的有楚王領鍾,昭王之湟簋;在中原地區的有宋公絲鼎;在山西地區的有渾源李峪村器群、趙孟介壺等等。這一時期或與達一時期有聯系的重要考古發掘有安徽壽縣蔡侯墓,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等,山西萬榮廟前村春秋大墓,山東莒南縣大店鎮老龍腰莒墓,以上皆為較完整的大墓,中小型墓,如山西侯馬上馬村11號墓,15號墓,長子縣東周墓之1、2、7、11號墓,河北邯鄲百家村57號墓、山東莒南大店鎮莒國殉人墓的編鍾,長沙楚墓和江陵楚墓群中這一時期的墓葬等等。

型制:
春秋晚期青銅器的形制比較復雜,各個地區的器用也不盡相同,而有的地區發現甚少,情況未明。但總的來看,現存這一時期各個地區的青銅器,其形制與紋飾的共同點大於不同之點。
紋飾:
春秋晚期青銅器紋飾種類甚多,風格總的傾向是追求精麗細密,以繁縟為美,交纏各種龍蛇紋佔有支配的地位,其構圖有單體蚪結或復合的作各種形狀交纏,排列成繁雜的四方連續,這種紋飾是春秋中期同類構圖微型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都是文獻中所記裁的卷龍或交龍之類,有許多紋飾是龍的形象縮微,有的是變形縮微,因為圖像縮小得只有用極細的雙鉤來顯示其結構,具體部位的表現只能省略變形了,如果以單獨的龍紋為母題,則圖象成為帶狀交纏,而龍的構圖也很復雜,體軀上往往飾以細密而均勻的雷紋,智君子鑒和鳥獸龍紋壺等都有很典型的紋飾,山西長治、長子等地春秋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以及侯馬鑄銅遺址中發現的陶范,甚多此類紋飾,那種有迴旋狀小羽翼密集的變形龍紋,其體軀多省略,主要只表現頭部和突起的羽翼,是飛龍的紋樣,整體看來如無數刺粒狀,吳王光鑒、吳王夫差鑒、令尹子庚墓的甬鍾等,都有這類紋飾。前一類紋飾的流行地區大約以中原三晉地區為主,後一類紋飾的流行地區大約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主。春秋晚期另一種新的紋飾是紅銅鑲的,包括龍、獸、鳳、鳥,以及表現狩獵的各種題材。由於表現人之狩獵活動的圖像出於初始時期,因而帶有粗拙感。但是它已擺脫了青銅器紋飾的圖案規律,而成為構圖比較自然而生動的初級畫像。
銘文:
春秋晚期青銅器銘文,重要的以山東地區某些諸侯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諸侯國的為多,中原和三晉地區的卻反而少。這時遺存的銘文內容,以記載自作用器的為多,銘辭或長或短大體上有一定的格式,內容總以顯彰器主本人的世家、地位和身分,及自詡品德之美為主,記載婚媵的銘文亦在少數。銘辭除了諸侯或主要的卿大夫之名可與史籍相印證,以及部分有史跡可資考查者外,關涉史料的內容不多,這是由於青銅器的社會功能因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的緣故。

Ⅲ 中國古代夏商周的歷史 不要跟我說因為三個女人毀滅的 什麼喜,妲己,褒姒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君王失德,都會千方百計的轉到女人的身上。」這句話我非常認同。1、妺喜(就是你說的喜),有施國人(又稱:有施氏)。有幾種說法:(1)當時是為了反夏朝末代君主桀的荒淫制度使他亡國,以免留下被攻打的後患獻上了美女妺喜。(2)當時夏桀在攻打有施國,有施國為了保住國家就獻上妺喜為夏桀獻寵。2、蘇妲己也有幾種說法:(1)《封神演義》里,蘇妲己有兩個。因為紂王對女媧語出不遜,女媧就令千年狐精害死美女蘇妲己後投胎她,讓商紂亡國。(2)蘇妲己為大臣之女,紂王好色詔她入宮為妃。因為蘇妲己心狠手辣、嫉妒享受奢華,使本來就不怎麼樣的紂王亡國。3、褒姒的生平比較神秘。有人說她是一懷上神物的宮女所生,後來棄之大街,被逃亡的一對夫婦收養(這個不想細說了、我有點懶);有人說褒姒是平民人家之女······最普遍的就是這兩種說法了。總之,歷代王朝的毀滅都是因為君主的荒淫腐敗懦弱無能或者才華沒有展現出來造成的。

Ⅳ 臨沂市沂水縣信家莊水牛宮的歷史

水牛宮相傳是玉皇大帝的姥姥家。宮內有龜駝碑1000多塊。門口有胡敬德(尉遲敬德)四次重修的字樣。宮內有巨大的白果樹村民傳這棵樹的木頭蓋了大倉的糧倉。在水牛宮的北面有個不高的山。山前有一個生土山。整個山都說是被人挖出來的。信家莊到底有多少年誰也不知道。相傳信家莊的老祖來到的時候有已經有村莊了。但是沒有人住。我記得好像叫桃花村。

Ⅳ 臨沂沂河有多少年歷史了

沂河( River),又名沂水,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較大的河流,位於山東省南部與江蘇省北部,是古淮河支流泗水的支流,源自山東省沂源縣田莊水庫上源東支牛角山北麓,北流過沂源縣城後折向南,經沂水、沂南、臨沂、蒙陰、平邑和郯城等縣市,至江蘇省邳州市吳樓村入新沂河,抵燕尾港進入黃海。沂河在臨沂以上主要為山丘區,水土流失嚴重,支流多由西側匯入,呈不對稱的樹枝狀,水流急,洪峰高,暴漲暴落;臨沂以下,進入平原,河道寬淺,主要靠築堤排洪[1]

沂河源出沂源田莊水庫,流經淄博沂源、臨沂沂水、臨沂沂南、臨沂市區、臨沂蘭陵、臨沂郯城,至江蘇省邳州入新沂河,抵燕尾港入黃海。全長574公里,流域面積17325平方公里,集水面積4892平方公里,河面最寬達1540米;被臨沂人民譽為「母親河」。
沂河流域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跡薈萃。沿岸有沂源猿人遺址、織女洞、並寨漢畫像墓、陽都故城、禹國故城、金雀山、銀雀山漢墓群、郯國故城等文化古跡。

沂河古稱沂水,古代為泗水支流,黃河奪淮、泗入海後,沂水成為黃河支流。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開河運河航道成,沂水又為新開運河所截,不得入黃河 ,因而改道南流,匯入駱馬湖。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為保運河河道和宿遷城 ,開攔馬河(後名六塘河),引駱馬湖水東注黃海。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挑挖六塘河,使沂河水東至灌河口入海。以後雖多次治理,直至建國後1951年開挖新沂河, 仍保持由灌河口入海的形勢

Ⅵ 沂水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8處景點。

Ⅶ 沂水旅遊景點大全排名是怎樣的

沂水旅遊景點大全排名沂水天上王城風景區、山東沂水地下大峽谷、臨沂沂水雪山彩虹版谷。

3、臨沂沂水雪山彩虹谷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誰見過天天有彩虹之景?誰聞過999朵玫瑰之香?誰試過「真槍實彈」之刺激?誰有過遨遊太空之神秘?主體景觀彩虹谷為您營造出濃濃的雨中風情,走過彩虹門,頭上彩虹環繞,腳下溪流淙淙,游道旁綴以亭、台、樓、榭,讓您天天見彩虹,日日沐祥雨。獨具特色的滑草項目,108米的滑草道,幾秒內飛馳而下,盡享驚險刺激。

Ⅷ 山東省臨沂市有什麼風景名勝區

蒙山龜蒙景區、東蒙景區依.臨沂盛能游樂園 貳.臨沂植物園 三.王羲故居 四.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5.臨沂博物館 陸.沂蒙湖(橡膠壩) 漆.沂水螢光湖 吧.莒南佛風景名勝區 9.依依5師師部舊址(省政府誕) 依0.孟良崮戰役遺址景區 依依.蒙山平邑龜蒙景區 依貳.莒南馬鬐山景區 依三.費縣石林梨鄉旅遊區 依四.蒙山家森林公園 依5.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依陸.諸葛亮文化旅遊區 依漆.沂水畫廊 依吧.指石旅遊區 依9.平邑宇自博物館 貳0.臨沂華園藝旅遊區 貳依.臨沂茶山園藝旅遊區 貳貳.玫瑰湖汽車公園 貳三.寶泉寺公園 貳四.北寨漢墓博物館 貳5.郯城新村萬畝銀杏園 貳陸.靈泉寺旅遊風景區 貳漆.韓書凡藝術館 貳吧.山東峽谷旅遊區 貳9.沂水雪山彩虹谷旅遊區 三0.知春湖度假村 三依.臨沂湯溫泉 三貳.沂南漢墓博物館 三三.戰工紀念館 三四.蒙山彩蒙景區 三5.山東省郯城縣東馬樂園 三陸.齊魏馬陵戰址公園 三漆.沂蒙山根據紅色旅遊區 三吧.沂水縣博物館 三9.費縣蒙山蒙風景區 四0.沂蒙山調誕 四依.九間棚態農業旅遊區 四貳.曾山 四三.五龍湖景區 四四.栗王景區 四5.卧龍源景區(諸葛亮公園) 四陸.厲家寨展覽館 八卦連環洞 龜蒙景區 臨沂植物園 孟良崮家森林公園 齊魯奇石公園 郯城新村銀杏園 郯城新村銀杏園 卧佛寺公園 新村古梅園 顏真卿故 沂水雪山旅遊區 華園藝旅遊區 蒼山自保護區 漢代功曹闕 孟良崮旅遊區 蒙山家級森林公園 石林旅遊區 王羲故居 卧龍山佛祖洞 杏山溶洞 沂南北寨漢畫像石墓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諸葛亮故居紀念館 茶山旅遊區 栗王景區 蒙山家森林公園 齊城遺址 塔山森林公園 文峰塔 仙洞 荀墓 沂水四門洞 雲蒙湖水游樂區 些都景區 依 蒙山旅遊區 貳 沂水峽谷旅遊區 三 沂水畫廊旅遊區 臨沂市沂水縣院東鄉留虎峪 四 沂水雪山彩虹谷旅遊區 5 羅庄盛能游樂園旅遊區 陸 莒南佛旅遊區 漆 臨沂王羲故居 吧 臨沂市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9 山東省宇自博物館 依0 費縣指石旅遊區 依依 蒙陰孟良崮戰役遺址旅遊區 臨沂蒙陰縣垛庄鎮孟良崮旅遊區 依貳 莒南八路軍依依5司令部舊址 依三 沂水螢光湖旅遊區 依四 臨沂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 依5 諸葛亮文化旅遊區 依陸 臨沂植物園旅遊區 依漆 蘭山茶山旅遊區 依吧 郯城新村銀杏園旅遊區 依9 莒南馬鬐山旅遊區 貳0 河東知春湖旅遊區 貳依 費縣石林梨鄉旅遊區貳貳 費縣韓書凡奇石藝術館 臨沂市費縣城北韓書凡藝術館 貳三 沂水靈泉寺旅遊區 貳四 羅庄寶泉寺旅遊區 貳5 沂南北寨漢墓博物館 貳陸 玫瑰湖汽車公園 貳漆 臨沂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