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魯區古遺址
㈠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的烏龍洞
烏龍洞昔為「平邑佛教之聖地」,「龍洞滴珠」乃古八景之一。龍洞名勝,雙峰兀起,東望平邑,西翹黃河,南觀人馬,北綴長城,中矗峽谷,人文自然得益彰。龍洞滴珠,平邑奇景,八方踵游,隋時初肇,唐期以興,萬曆造字,清屢擴築,盛世重修,佛光山色相輝映。據傳說碑載考之,烏龍乃五爺是也,故曰:「先有平魯烏龍洞,後有五台五爺廟」。是日入寺誦經拜佛者,眾生虔誠也。近則朔平偏,遠則晉陝蒙,善男信女雲集於斯,求財求嗣,祈雨禱安,香火鼎盛,峰間佛寺曉鳴鍾。嘆千年古剎,文化景觀,累為兵禍所毀壞。今朝欣逢中華振興時,太平盛世矣。實區強民富,享豐盈財富,耀斌民眾重修乃倡,量力捐資,萬眾一心,府民共建,旅遊開發奏凱歌。呼政協牽頭,政府批准,喜於盛世再重修。龍洞勝景健於二00七年七月,俊於二0一0年八月,秀統領,勇建業,歷時三載。府資築路引水架電,夯實基礎,籌資助建。各界人士、企業同仁慷慨樂捐,廣種善果,大修功德,助山門開啟,舊者易而新,廢者振而起,修殘補缺,建新如舊。詎之龍宮、龍母大殿、大雄寶殿、古典戲樓、天王殿門等殿宇塔亭相繼落成。明代風格,飛檐斗拱,巨吻脊獸,琉璃璀璨,金碧輝煌。山門牌樓、塔林公園、馬踏飛燕、蛇盤兔民俗園等附屬景點亦隨之成就。寺立兩洞之源,雙峰之麓;背枕北峰,前瞻雙峰飛渡,山巒人馬涌動;右攬滴珠泉涌,杏花爭奇斗艷;左擁靈草翠松,竄楊枝繁葉茂,真乃佛門清凈之地也。烏龍洞五爺祖廟畢成,則晨鍾暮鼓悠揚,殿宇塔亭層疊,青山翠松掩映,煙霧香火繚繞。既為信眾愛國愛教拓一凈土,又為平魯旅遊文化添一秀色,更為全區平安、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築一平台。此為官之大智,民之大吉,佛之大者。是為記。
㈡ 平魯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
1、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位於平魯區井坪鎮陵園路北,總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始建於1964年,竣工於1973年8月,主要是為紀念、陳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1366名平魯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門關外著名的烈士陵園之一。
2、掌櫃窯
掌櫃窯受到國家古長城、古戰場遺址的保護,這里的民間生活方式從邊民時期到1956年建社一直延續下來。
3、烏龍洞
烏龍洞位於平魯區阻虎鄉劉家窯村南2.5公里處,始建於明萬曆二年。曾作為平魯的「古八景」之一,載入史冊。
4、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始建於明代成化17年,是古代邊關軍事重鎮之一。相傳選址修築城垣時,在北固山頂落下一隻美麗的鳳凰作蓄勢待飛之勢。人們視為吉祥之兆,故稱之為鳳凰城。小城佔地0.885平方公里,建有東、西、南三門,城牆全長3150米,高12米,平魯區投入巨資傾力打造為塞北文化旅遊名鎮。該鎮已被山西省政府列入全省21個「特色宜居」示範鎮之一。
㈢ 三年級作文朔州平魯區的古老的建築
品味人生的芬芳
人生就像是一朵朵艷麗的花,這花,可藍,可黃,可紅,可粉。每朵花不
一定要一樣,但人們都會品味到她的芬芳。
品味人生,人生如花,無論花瓣是什麼顏色的,那花兒都有著誘人的芬芳。
美麗的人生,無論你在哪裡做著什麼,不都如芬芳的花朵嗎?
勇敢的人生,正如一朵朵凌寒獨自開的梅花,堅韌不拔,傲霜鬥雪。美國
現代小說家馬克.吐溫的小說《熱愛生命》中的主人公,在奄奄一息的情況下,
淘金回家時碰到了與他一樣餓的狼。當狼疲憊地走來准備吃他的時候,他用手
臂一擋,與狼一起暈了過去。第二天早上狼死了,而他卻活了過來。一個美國
的船隊,在海邊沙灘上發現了奄奄一息的他,才把他帶回家。故事裡,主人公
在一息尚存的時候,並沒有放棄生的希望,仍然義無反顧地向前爬,在遇到狼
的時更是勇敢的殊死拼搏,為的僅是能活下去,而那四十多斤黃金早已經不知
去向。這正應了一句俗語好死不如賴活著,活著就擁有了希望,只有活著,才
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而這偉大的生命正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奉獻的人生,正如繽紛的玫瑰,芳香四溢,光彩照人。漢家秦地月,流影
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古代的四大美女中,王昭君為了平息戰亂,
遠嫁到匈奴。犧牲了自己的幸福,換來了邊境人民的安全,免除了戰亂。昭君
的風險,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奉獻了全部。
生命不僅僅是那堅毅不拔的梅花和芳香四溢的玫瑰,更是那茵茵的芳草。
默默無聞的人生,正如那遍及天涯的小草,平凡而不可缺少。道路上的環
衛工人,每天早起晚歸,維護著路面,清潔著街道。每天早上,月明星稀的時
候,他們就拿著工具開始清掃了,晚上,月色朦朧時,他們依然堅守在崗位上。
他們不怕他人輕蔑的目光,也不會想得更多,正如一段歌詞:沒有花香,沒有
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夥伴遍及天
涯海角
人生的美麗,在於堅韌不拔,在於犧牲自己,在於默默無聞。於是,我們
的生活中,人生之花芬芳四溢,香滿天涯。
㈣ 平魯的土城牆的故事
修建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周代。當時周宣王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襲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7世紀,許多諸侯國,如齊、魏、趙、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長城,以防鄰國的人侵。公元前22l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不久,便下令開始修築長城,把秦、燕、趙等國北部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增築、擴建,築成西起臨挑東達遼東的秦長城。漢武帝時也曾數次修築長城,用來保護河套、隴西等地以及東西往來的交通。
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前22l年),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在各自邊境修築高大的城牆,將列城和烽火台連接起來,綿延不絕,故稱長城。當時各諸侯國的國土面積大小有別,故各國的長城也互有短長。據文獻記載和遺跡顯示∶楚長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漢水,越鄧縣、內鄉岳山至沁陽,總長近500干米;齊長城起於今山東平陰,經泰安、萊蕪、章丘、淄川、臨胸、安丘、諸城,至膠南人海,總長達500干米;魏長城起自華山,沿黃河北行,長300干米;燕長城有兩道,南長城長約250千米;北長城長約650干米。這些長城自成體系,互不聯貫,比起秦、漢的長城,大有遜色。
秦長城西起今甘肅東部,經今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北和遼寧等省、自治區、直抵鴨綠江,長達5000多干米。漢長城更長於秦長城,達l0000餘干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數省、自治區之間的漢長城烽魑遺跡仍處處可見。此後,北魏、隋朝都有修築長城的記載。公元5~7世紀,北魏、北齊、北周相繼修築的長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公元l2世紀,金代也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至外貝加爾地區修築長4000多千米。明代為防止元代北逸殘佘勢力南下侵擾,也不斷地修築北方長城。明朝修築長城的工程延續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長城東起鴨綠江,西達祁連山麓,全長7300多干米;中葉以後經過修繕的自山海關至嘉峪關一線的長城比較完好,便被人誤為是歷史上長城的起點、終點。
實際上,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及以後各朝代修建的長城長度相加超過50000干米。所以長城堪稱是「上下兩千年,縱橫十萬里」的偉大工程奇跡。修築長城的工程之巨大,確實驚人,僅以明代修築的長城估算,需用磚石5000萬立方米,土方一億五干萬立方米。如用來鋪築寬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繞地球兩周有佘。歷代為修築長城動用的勞動力數量也十分可觀。據歷史文獻記載∶秦代修長械除動用三十至五十萬軍隊外,還徵用民夫四五十萬人,多時達到一百五十萬人。北齊為修長城一次征發民夫一百八十萬人。隋史中也有多次征發民夫數萬、數十萬乃至百萬人修長城的記載。
復雜的地形、奇特的結構
長城作為防禦工程,它翻山越嶺,穿沙漠,過草原,越絕壁,跨河流,其所經之處地形之復雜,所用結構之奇特,在古代建築工程史上可謂一大奇觀。在沙漠地區,干里流沙,缺少磚石,漢長城採用當地出產的礫石和紅柳,分修築充分發揮礫石抗壓性能和柳枝的牽拉性能,這兩種材料結合砌築的城體非常堅固,經歷兩干多年風沙雨雪的沖擊,不少地段仍屹立高達數米。在西北黃土高原地區,長城大多用夯土夯築或土坯壘砌,其堅固程度不亞於磚石。如甘肅的嘉峪關長城牆體,修築時專門從關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運黃土,夯築時使夯口相互咬實,這種牆體土質結合密實,牆體不易變形裂縫。明代修築長城以用磚、石砌築和用磚石混合砌築為主。牆身表面用條石或磚塊砌築,用白灰漿填縫,平整嚴實,草根、樹根很難在縫中生長,牆頂有排水溝,排除雨水保護牆身。
長城在重要的道口、險峻山口、山海交接處設置關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長城下設水關,使河水通過。出於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遠處建有突出的牆台,便於左右射擊靠近牆體之敵;相隔一定距離又有敵樓,用來存放武器、糧草和供守卒居住,戰時又可用作掩體。在長城沿線還建有獨立的烽熔、烽台,用於在有敵來犯時,舉火燃煙,傳遞信息。
長城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自從長城開始修建以來,在長城內外,就演出了許多壯麗的歷史活劇。許多驚心動魄的偉大戰役就在這里發生,許多改朝換代事都與固守長城的得失有關,可以說大郭中國歷史都是在長城內外寫就。隨著長城內外著名戰例的發生,也涌現姑了不少著名人物,包括許多軍事家和政治
蒙,大大豐富了長械這座豆古建築的文化內函。戰國時代李牧在趙國主待修建長城並利葡長誡抗擊匈奴侵犯,立下豐功偉績,開創車代壁壘防禦戰的光輝戰例,受到廣大人民謝印,為紀念他的功績,後人在雁門關修築斧牧洞以為紀念,至今詞堂遺址尤存。
萬里長城歷史年表
公元(前) 干支 朝代 年號 大事記
656 乙丑 楚 楚成王十六年 魯僖公四年,……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春秋左轉正義》
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爭強中國,多築列城於北方,以逼華夏,故號此城為萬城,或作方城。
《水經注·汶水》
葉,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
《漢書地理志》
557 甲辰 楚 楚康王三年 夏六月,晉荀偃、欒黶帥師伐楚,以報宋楊梁之役,楚公子格帥師及晉師戰於湛阪。楚敗績,晉師遂侵方城之外。
《春秋左傳正義》
555 丙午 齊 魯襄公十八年 晉侯沈玉濟河,會於魯濟,尋溴梁之盟,同伐齊,齊侯御諸平陰……,平陰,齊地也,在濟北盧縣故城西南十里。平陰城南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河,道所由名,防門去平陰三里,齊侯塹防門,即此。
《水經注·濟水》
409 壬申 秦 秦簡公六年 塹洛,城重泉。
《史記·秦本紀》
404 丁丑 齊 齊康公元年 韓景子、趙列侯及晉師伐齊,入長城。
《水經注·汶水》
369 壬子 趙成侯六年 中山築長城。
《史記·趙世家》
361 庚申 魏 魏惠王九年 魏與秦接界。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
《史記·秦本紀》
華州《禹貢》雍州之城,……春秋時為秦晉界邑。長城在州東七十二里,或說秦晉分境祠華岳,故築長城……《史記》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今州東南三里魏長城是也。
《元和郡縣志》
358 癸亥 魏 魏惠王十二年 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自亥谷以南,鄭所城。
《水經注·濟水》
卷有長城,經陽武到密。
《後漢書·郡國志》
351 庚午 魏 魏惠王十九年 諸侯圍我襄陵,築長城塞固陽。
《史記·魏世家》
351 庚午 齊 梁惠成王二十年齊威王六年 齊築防以為長城。
《水經注·汶水》
333 戊子 趙 趙肅侯十七年 圍魏黃,不克,築長城。
《史記·趙世家》
319~301 齊 齊宣王元年~十九年間 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
《史記·楚世家》
泰山西有長城,緣河經泰山餘一千里,至琅邪台入海。《史記·蘇秦列傳》
311 庚戌 燕 燕昭王元年 張儀游說燕昭王: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雲中、九原,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大王之有。
《史記·張儀列傳》
易水又東屈關門城西南,即燕之長城門也。
《水經注·易水》
307 甲寅 趙 趙武靈王十九年 召樓緩謀曰:我先王,因世之變,以南藩之地,屬阻漳、滏之險,立長城。
《史記·趙世家》
300 辛酉 趙 趙武靈王二十六年 趙武靈王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
《史記·匈奴列傳》
299 壬戌 楚 楚懷王三十年 秦使將軍
㈤ 現在的朔州古代叫什麼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朔州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西回漢時答,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北魏(386~557)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
朔州(shuòzhōu),位於中國山西省西北部,介於東經111°53'~113°34',北緯39°05'~40°17'之間,桑乾河上游,西北毗鄰內蒙古自治區,南扼雁門關隘,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東到首都北京502公里。是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省轄地級市。
㈥ 平魯歷史遺跡最多的村子
平魯區為山西省朔州市所轄區,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1′52′-112°41′,北緯39°21′-版39°58′之間。地處晉西北內外長城權之間,位於山西省北部邊陲,與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和林格爾接壤;西南與忻州市偏關、神池兩縣毗連;南臨朔城區;東靠山陰;東北連右玉。
全區南北長69.5km,東西長67.9km,呈三角形狀,全區國土總面積2314平方公里,總人口18.5萬(2005年),轄11個鄉2個鎮、352個行政村。
原名平魯縣,1988年國務院批准朔州市為山西省地級市時,改縣為朔州所轄區。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險」之稱。
㈦ 平魯區的風景名勝
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位於平魯區井坪鎮陵園路北,總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始建於回1964年,竣答工於1973年8月,主要是為紀念、陳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1366名平魯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門關外著名的烈士陵園之一。
掌櫃窯
掌櫃窯受到國家古長城、古戰場遺址的保護,這里的民間生活方式從邊民時期到1956年建社一直延續下來。
烏龍洞
烏龍洞位於平魯區阻虎鄉劉家窯村南2.5公里處,始建於明萬曆二年。曾作為平魯的「古八景」之一,載入史冊。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始建於明代成化17年,是古代邊關軍事重鎮之一。相傳選址修築城垣時,在北固山頂落下一隻美麗的鳳凰作蓄勢待飛之勢。人們視為吉祥之兆,故稱之為鳳凰城。小城佔地0.885平方公里,建有東、西、南三門,城牆全長3150米,高12米,平魯區投入巨資傾力打造為塞北文化旅遊名鎮。該鎮已被山西省政府列入全省21個「特色宜居」示範鎮之一。
㈧ 平魯有哪些旅遊景點
1、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位於平魯區井坪鎮陵園路北,總占版地面積權3000平方米。始建於1964年,竣工於1973年8月,主要是為紀念、陳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1366名平魯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門關外著名的烈士陵園之一。
2、掌櫃窯
掌櫃窯受到國家古長城、古戰場遺址的保護,這里的民間生活方式從邊民時期到1956年建社一直延續下來。
3、烏龍洞
烏龍洞位於平魯區阻虎鄉劉家窯村南2.5公里處,始建於明萬曆二年。曾作為平魯的「古八景」之一,載入史冊。
4、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始建於明代成化17年,是古代邊關軍事重鎮之一。相傳選址修築城垣時,在北固山頂落下一隻美麗的鳳凰作蓄勢待飛之勢。人們視為吉祥之兆,故稱之為鳳凰城。小城佔地0.885平方公里,建有東、西、南三門,城牆全長3150米,高12米,平魯區投入巨資傾力打造為塞北文化旅遊名鎮。該鎮已被山西省政府列入全省21個「特色宜居」示範鎮之一。
㈨ 想知道: 山西省朔州市 鳳凰古城平魯區 的鳳凰古城在哪
在平魯區政府所在地井坪鎮的北偏東30公里處,井坪與右玉之間,井坪到右玉縣的公路邊